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秋八上語文第3單元學業(yè)質量評價(湖南等地適用)(原卷版+解答版+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秋八上語文第3單元學業(yè)質量評價(湖南等地適用)(原卷版+解答版+ppt)

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語文學科
八上語文第三單元學業(yè)質量評價(湖南等地適用)
(滿分:120分   時量:120分鐘)
班級:  姓名:
題號 一

(一) (二) (三) (四) 三 總分
得分
一、積累與運用(20分)
學校組織開展以“讀詩歌,培素養(yǎng)”為主題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請你參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務。
【詩意之境】
對日常生活的詩性體驗,是人類與詩歌關系的一個重要紐帶。請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1—3題。
在夏日的傍晚,陽光微微收斂了它的熾熱,灑在花園的每一個角落。此時,玫瑰花正悄然綻放,其色彩鮮艷而濃烈。zào熱的空氣里,花瓣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似是在訴說著不為人知的心事。百合也在一旁靜靜開放,身姿優(yōu)雅而 ① (①挺拔 ②挺立)。鮮妍的色彩在陽光下顯得更加耀眼,如同少女的笑顏, ① (①明媚 ②明亮)而動人。然而,在這美好的景象中,卻似乎夾雜著些許憂凄。那些花朵,似乎在訴說著生命的短暫與無常。它們雖美,并且終將凋零,這讓人不禁凄然,心中涌起一陣莫名的情緒,甚至熱淚盈眶。但即便如此,這些花朵依然盡情地綻放,用它們的美麗點綴著這個世界。它們的存在,就如同生命中的每一個瞬間,雖然短暫,但卻充滿了意義,任何試圖 ① (①抹殺 ②屠殺)這份美好的想法都是徒勞的。
(摘編自曉楠《夏日的傍晚》)
1.給語段中加點的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2分)
收斂(liǎn) zào(燥)熱
2.從語段中的括號內選擇符合語境的詞語,將對應的序號填在橫線上。(3分)
(填詞語原則上不給分)【解析】第一空:“挺拔”形容堅強有力;“挺立”是指人或物體保持直立。此處用來形容“百合花”,應選“挺拔”。第二空:“明媚”形容鮮明可愛;“明亮”指光線明亮。此處用來形容“少女的笑顏”,應選“明媚”。第三空:“抹殺”指完全勾銷;“屠殺”指大批殘殺。此處用“抹殺”更合適。
3.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意見正確的一項是(D)(3分)
A.把“不禁”改成“禁”。 B.刪掉“并且”。
C.刪掉“雖”字。 D.將“并且”改為“但是”。
【解析】畫波浪線句子關聯(lián)詞搭配不當,將“并且”改為“但是”即可。
【詩壇現狀】
自然、生活和傳統(tǒng),是當下詩歌的基本面向。請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4—5題。
材料一
材料二
2024“長沙銀行杯”“大地流彩——愛中華愛家鄉(xiāng)” 湖南農民詩會暨第二屆湖南鄉(xiāng)村詩詞大會征稿啟事
征集時間 自征稿啟事發(fā)布之日起開始,截稿時間為2024年8月18日
投稿渠道 (1)投稿郵箱:hnscdh@ (2)微信小程序投稿
評獎等次 一等獎5個、二等獎10個、三等獎30個
獲獎說明 評選結果經公示后,將舉行頒獎典禮,對獲獎者予以表彰并頒發(fā)獲獎證書和獎金
主辦單位 湖南省農業(yè)農村廳 湖南省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
材料三 擁抱自然,沉入自然,歌頌自然,依然是當下詩歌的重要主題。當代詩人善于將身心投向大自然,在大自然的旋律和美妙中認識世界、理解世界。
(以上材料摘編自《光明日報》2024年4月17日)
4.根據以上材料,下列理解與推斷正確的一項是(C)(3分)
A.2023年“長沙銀行杯”首屆湖南鄉(xiāng)村詩詞大會的主題是“大地流彩——愛中華愛家鄉(xiāng)”。
B.2024年“長沙銀行杯”第二屆湖南鄉(xiāng)村詩詞大會的主辦單位與第一屆的主辦單位相同。
C.參賽者可以通過郵箱及微信小程序給2024“長沙銀行杯”第二屆湖南鄉(xiāng)村詩詞大會投稿。
D.因為“擁抱自然,沉入自然,歌頌自然”是詩歌的主題,所以激勵著當代詩人將身心投向大自然。
【解析】A.2023年的主題是“詩頌鄉(xiāng)村,情滿湖湘”;B.主辦單位不同;D.二者沒有因果聯(lián)系。
5.如果你作為記者采訪有關專家,請根據材料,結合語境,補全采訪內容。(4分)
記者: (示例)中國新詩目前面臨著哪些問題(2分) ?
鄭敏:中國新詩詩歌的語言問題沒有解決,現在的寫作反映不出新詩的深刻。比如,自由詩怎么傳達出漢語的音樂性?新詩是否應突破口語化問題?新詩能否建立起古體詩那樣的創(chuàng)作路數……
記者: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2分) ?
鄭敏:漢語是了不起的語言,有著幾千年的生命力。首先是一定要解決與中國文化如何銜接繼承這一問題的;其次,詩學研究、詩歌創(chuàng)作,都應該盡快全面深刻總結詩歌藝術的問題。
【詩文添彩】
6.江山多嬌,詩文添彩。請補寫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野望》中以動寫靜,襯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詳與寧靜,也寫出了放牧和打獵的人各自隨愿而歸的句子是: 牧人驅犢返(1分) ,獵馬帶禽歸。
(2)《錢塘湖春行》中,直接展現白居易對西湖春色的癡迷與眷戀的詩句是: 最愛湖東行不足 , 綠楊陰里白沙堤(2分) 。
(3)請寫出古詩詞中含“月”字的連續(xù)的兩句: 月下飛天鏡 , 云生結海樓(2分,答案不唯一) 。
二、閱讀(50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教養(yǎng)的證據
畢淑敏
①什么是教養(yǎng)呢?辭典上說是“文化和品德的修養(yǎng)”。但我更愿意理解為“因教育而養(yǎng)成的優(yōu)良品質和習慣”。
②一個受過教育的人,他依然可能是沒有教養(yǎng)的。不過這話似乎不能反過來說——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人,他卻能夠擁有良好的教養(yǎng)。教養(yǎng)不是天生的。一個小孩子如果沒有人教他良好的習慣和有關的知識,他必定是愚昧和粗淺的,當然,這個“教”是廣義的,除了指入學經師,也包括家長的言傳身教。
③教養(yǎng)和財富一樣,是需要證據的,你說你有錢不成,得拿出一個資產證明。教養(yǎng)的證據不是你讀過多少書,家庭背景如何顯赫,也不是你通曉多少禮節(jié)規(guī)范,能夠熟練使用刀叉會穿晚禮服……這些僅僅是表面的一些氣泡,最關鍵的證據有如下若干。
④熱愛大自然。把它列為有教養(yǎng)的證據之首。因為如果不經教育,一個人是很難自發(fā)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類的渺小的。沒有相應的自然科學知識,人除了顯得蒙昧和狹隘之外,注定也是盲目和傲慢的。之所以從小就教育孩子要愛護花草,正是這種偉大感悟的最基本的訓練。
⑤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應該能夠自如地運用公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內心能和他人交流,并能妥帖地付諸文字。在這個千帆競發(fā)的時代,太多的人,只會說他那個行業(yè)的內部語言,只會說機器儀器能聽懂的語言,卻不懂得和人親密的交流,這不是一個批評,而是一個事實。和人的交流的掌握,特別是和陌生人的溝通,通常不是自發(fā)產生的,是要通過學習和練習來獲得的。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人,他所掌握的詞匯是有限和貧乏的。除了描繪自己的生理感受,比如餓了、渴了、睡覺以及生死的個體感受之外,他們對于自己的內心感知甚為模糊,因為那些描述內心感受的,通常是抽象和長于比興的,不通過學習,難以明確恰當地將他表達出來。那時雖然擁有一技之長,但無法精彩地運用公共語言這種神圣的媒介,來溝通和解讀自我心靈的人,難以算是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
⑥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對人類各種優(yōu)秀的品質,比如忠誠、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臨危不懼、吃苦耐勞、堅貞不屈……充滿敬重、敬畏、敬仰之心。不一定每一個人都能夠身體力行,但他們懂得愛戴和歌頌。人不是不可以怯懦和懶惰,但他不能把這些陋習偽裝成高風亮節(jié)。不能由于自己做不到高尚,就詆毀所有做到了這些的人是偽善。
⑦教養(yǎng)是不可一蹴而就的,教養(yǎng)是可以遺失也可以撿拾回來的,教養(yǎng)也具有某種堅毅的流傳和既定的軌道性,教養(yǎng)是一些習慣的總和。在某種程度上,教養(yǎng)不是活在我們的皮膚上,是繁衍在我們的骨髓里,教養(yǎng)和遺傳幾乎是不相關的,是后天和社會的產物,教養(yǎng)必須要有酵母,在潛移默化和條件反射的共同烘烤下,假以足夠的時日,都能自然而然地散發(fā)出香氣。教養(yǎng)是衡量一個民族整體素質的一張X光片,臉面上可以依靠化妝繁花似錦,但只有內在的健碩,才經得起沖刷和考驗。
(有刪改)
相關鏈接
畢淑敏的處女作《昆侖殤》的主人公一直沒有被寫出名字,而是用“一號”來代替。這個“一號”代表了一種最高的威嚴。“一個除了零以外最小的數字,又是一切天文數字的開始。誰能逾越過‘一’呢!”一號在小說中是一個矛盾的人物,他心里備受煎熬,他痛惜那些在拉練中犧牲的戰(zhàn)士,不斷地譴責自己,因為是他要在海拔五千公尺的高原上拉練,是他要進入無人區(qū)。可以說戰(zhàn)士們的犧牲一部分原因來自他的個人決斷。
7.下列對“教養(yǎng)”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B)(3分)
A.在作者看來,教養(yǎng)是因教育而養(yǎng)成的優(yōu)良品質和習慣。
B.一個沒有受過任何教育的人,他也能夠擁有良好的教養(yǎng)。
C.一個人除了通過學校教育,也可以通過家庭教育獲得教養(yǎng)。
D.一個人即使讀過很多書、通曉很多禮節(jié)規(guī)范也可能是沒有教養(yǎng)的。
【解析】B.聯(lián)系第②段中內容可知,一個沒有受過任何教育的人,很難擁有良好的教養(yǎng)。
8.下列對原文和鏈接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C)(3分)
A.一個人能夠知曉宇宙之大和人類之渺小,從內心里熱愛大自然,他就一定是個有教養(yǎng)的人。
B.一個人能夠運用自己語言表達內心,與人交流,寫作分享,他就可能是個有教養(yǎng)的人。
C.畢淑敏的處女作《昆侖殤》的主人公一直沒有名字,用“一號”來代替,代表威嚴。
D.一個人愛戴和歌頌人類優(yōu)秀品質,并且能夠時時處處身體力行,他才算是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
【解析】A.“一定是個有教養(yǎng)的人”說法太絕對;B.不是“能夠運用自己語言”,而是“能夠自如地運用公共語言”;D.第⑥段中“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不一定每一個人都能夠身體力行”可知D有誤。
9.如何獲得和保持教養(yǎng)?請你結合文章內容簡要作答。(4分)
①教養(yǎng)不是天生的,真正全方位的教養(yǎng)不是一下子能夠形成的,教養(yǎng)是一個人在后天的教育和社會的影響下形成的。(2分)②一個人哪怕經過教育和自我修煉有了良好教養(yǎng),不一定能保持終身,教養(yǎng)是可以遺失也可以撿拾回來的。(2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14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題。
老 井
解夢雨
①那口井,那個地方,我的故鄉(xiāng)。
②那井,許我安然,那個地方,渡我歲月安暖。記憶的夏天里,有一個四方的小院,半夏院子里淤積的夏意在一汪清水里決堤,幾棵古樸的樹,搖曳的枝丫,熱鬧的蟬鳴,而在院子一角,就是用磚頭和著泥砌成的老井。這口井在我記事起就有了,井邊放著一個拴著麻繩的水桶,水井沿墊著幾塊石條,井壁從上到下長著蕨類植物,從裂縫中顫動著生命景象。綠意浸透在水中,顯得井又窄又深,正午的陽光直射下去,井底像一面小鏡子,靜默著,凝視著萬物的歸所。
③幼時隨便在波光粼粼中投入一塊石頭,只一截截曲線,就將那逐漸消散的痕跡揉進了水波,人影便在波紋中碎裂開來,蕩起的漣漪最終卻不知去向,傳來的是從過去歸來的空寥回聲。轆轤作為丟失的歲月刻痕,橫跨于井上,是農耕農民勞動奮斗的一個縮影。水瓢舀水的“嘩啦嘩啦”聲,搖轆轤提水時“吱呀吱呀”的轆轤聲,水灑落在井里的“滴答滴答”聲,鄉(xiāng)野的日子就像著井里的水一般不停翻涌,流不盡。就這樣,老井和轆轤,護著院子里的詩意,不知道送走了多少個歲月,只是打水的人,從孩童長成了大人,寒來暑往,綠野肆意張狂,石磚上生長的青苔和石縫里溢出的藤蔓,守著老井那些繼續(xù)封存下去的如塵往事。
④蟬鳴,綠蔭,村落。老井,流水,人家。曾經這是一口熱鬧的井,為什么說熱鬧呢?因為老井的每一滴水都映射著眾生萬象,洗衣做飯、澆灌菜園、燒水煮茶……生活在這個小院的人都是吃這口井的水長大的。同伙伴們在小院里嬉戲,聽老街小巷的噓寒問暖,看鄰家奶奶埋頭漿洗,然后從喧囂中來,走到靜謐的一隅去。對于老井,我有難以割舍的情懷,老井的水,清冽、甘甜,滋潤了我一整個繾綣歲月,外公外婆總是把老井當作一個天然的“冰箱”,冰鎮(zhèn)西瓜、冰鎮(zhèn)啤酒……夏日夜晚,晚風穿堂而過,一家人圍坐在水井旁邊搖著蒲扇吃著西瓜,井底清泉窸窣,院里樹影婆娑,紛紛落在一縷月光的影子上。
⑤喧鬧或寂寥,只一瞬間。當井底的泉水沉默時,它便不再被需要了,它變得破損、老舊。它凝視著命運齒輪的滄桑流變,注視著這個村莊變遷的歷史,見證著時代發(fā)展的生存狀態(tài)。
⑥一口幽幽老井,就這樣下沉著,它的生命,遺憾地戛然而止。我穿梭在時空里,聽一段段回聲擊碎時間的塵埃,震耳欲聾。地下水位嚴重下降,老井的水也漸漸地少了,直至消失。隨著現代農業(yè)的日新月異,機械抽水機和風電灌溉等設備的普及,轆轤這種舊物件也逐漸退出了農耕歷史的舞臺。
⑦故鄉(xiāng)的老井見證了時代變遷的日子,每一段都值得收藏,哪怕是有些許遺憾的退場。這終成一口沉默的枯井,無言地記錄著時間的流逝和歲月的軌跡。我不知道昔日井底翻涌著的泉水最終去向何方,那些穿透時間的聲音依舊響在耳畔,在新舊更替里,承載著生命的軌跡,風吹塵過,悄無聲息地接納萬物的遷化……
(選自《中國青年報》,有刪改)
10.下列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3分)
A.文章生動展現了故鄉(xiāng)的老井從“熱鬧”到“沉默”的生命歷程。
B.第②段強調老井由磚頭和著泥砌成,旨在凸顯老井的簡陋破敗。
C.第③段用了多組擬聲詞表現鄉(xiāng)野日子的安寧、美好,富有詩意。
D.作者的情感與哲思相互交融,使文章真切動人,又有理性之美。
【解析】B.“旨在凸顯老井的簡陋破敗”表述錯誤,強調老井由磚頭和著泥砌成,是為了凸顯老井由來已久。
11.聯(lián)系上下文,賞析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3分)
一口幽幽老井,就這樣下沉著,它的生命,遺憾地戛然而止。
示例:“戛然而止”原義為“突然停止”,(1分)此處實寫老井因水位下降而干涸枯竭的狀態(tài),(1分)“戛然而止”一詞充分表現了作者對老井干枯的遺憾、惋惜和感慨。(1分)
1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表達用意?請簡要分析。(4分)
開篇點題,三個短語構成三個分句,范圍由小到大,引入寫作對象。(2分)突出了對故鄉(xiāng)、小院以及老井的無限依戀、懷念的深厚感情,為全文奠定深沉真摯的感情基調。(2分)
13.小瀟和小湘對本文的主題和情感有不同看法,請結合文章內容幫助小湘完成對話。(4分)
小瀟:《老井》是一支“時代的行歌”。現代農業(yè)的發(fā)展日新月異,老井淡出人們的生活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小湘:《老井》是一曲“故鄉(xiāng)的情歌”。因為, 文章表達了對過去美好故鄉(xiāng)的眷戀;對過往鄉(xiāng)野生活的懷念;對農耕時代農民勤勞奮斗歷史的紀念;對故鄉(xiāng)老井作為時代變遷見證者和生命軌跡承載者的懷念,坦然接納萬物變遷的感慨。(每點2分,答出兩點即可)
(三)古詩文閱讀(18分)
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第14題。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①
李 白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②,海色明徂徠③。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注釋】①杜二甫:即詩人杜甫。②泗(sì)水:水名。③徂徠(cú lái):山名。
14.本詩的尾聯(lián)與王維《使至塞上》的頷聯(lián)“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均采用了相同的意象,請分析這兩個相同的意象表達的情感有什么不同。(4分)
①本詩中“飛蓬”在這里象征著即將分別的友人,詩人借飛蓬各自飄遠,來比喻兩人即將各自奔赴不同的遠方,表達了對友人離別的不舍與牽掛。②“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中“征蓬”是詩人自比,表達了自己被排擠出朝廷的孤寂、落寞之感,以及對此次出使安西的擔憂和迷茫。(滿分4分,每點2分)
閱讀下面三則文言短文,完成15—18題。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選自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東坡先生與黃門公①南遷②,相遇于梧、藤③間。道旁有鬻④湯餅者,共買食之。觕⑤惡不可食。黃門置箸而嘆,東坡已盡之矣。徐謂黃門曰:“九三郎,爾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聞之,曰:“此先生飲酒但飲濕⑥而已。”
(選自陸游《老學庵筆記》,有刪改)
【丙】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⑦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暮歸倒行,觀山燒壯甚。俛⑧仰度數谷,至江,山月出,擊汰⑨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復與過飲酒,食余甘,煮菜。顧影頹然,不復甚寐,書以付過。東坡翁。
(選自蘇軾《游白水書付過》,有刪改)
【注釋】①黃門公:即蘇轍,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對蘇轍的稱謂。②南遷:貶謫到南方。③梧、藤:梧州、藤州。④鬻(yù):賣。⑤觕(cū):同“粗”。⑥飲濕:指潤濕嘴巴。⑦縋(zhuì)石:此處指用石頭或重物測試水的深度。⑧俛(fǔ):同“俯”,意為低頭或彎腰。⑨擊汰(tài):擊水,劃船。
1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B)(3分)
A.“此先生飲酒但飲濕而已”中的“但”與“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中的“但”意思相同,都表示“只”。
B.“相與步于中庭”中的“步”是“散步”的意思,與成語“昂首闊步”中的“步”意思相同。
C.“共買食之”“食余甘”與《〈論語〉十二章》中“一簞食”中的“食”意思不同。
D.“起”有“起身”“離開”“發(fā)生”“發(fā)動”等義項,“欣然起行”“大笑而起”中的“起”都是“起身”的意思。
【解析】B.“相與步于中庭”中的“步”是“散步”的意思,“昂首闊步”中的“步”意思是“行走時兩腳之間的距離、腳步”。
16.借助下面的知識卡片,將短文【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3分)
顧:①回頭看;②探望;③照管
頹:①崩壞;②衰敗;③萎靡
回頭看自己的影子,精神萎靡,也沒有好好睡覺。(3分)
17.國學大師林語堂在《蘇東坡傳》里稱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請結合【甲】【乙】兩文簡要分析蘇軾為何被稱為“樂天派”。(4分)
示例:【甲】文中蘇軾被貶黃州,卻能在月夜與友人悠閑散步,欣賞月色,體現出他的樂觀豁達;(2分)【乙】文中蘇軾面對粗劣的食物,能坦然吃完,還以幽默的話語調侃蘇轍,表現出他的樂觀心態(tài),所以被稱為“樂天派”。(2分)
18.【丙】文和【甲】文都描繪了月夜美景,但傳達出的情感卻有所不同。請結合兩文的相關內容簡要分析。(4分)
示例:【甲】文有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歡喜和漫步的悠閑等種種微妙復雜的感情。(2分)【丙】文表達了作者隨遇而安、豁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2分)
【乙文參考譯文】
蘇東坡先生和弟弟黃門公(蘇轍)被貶謫到南方,在梧州、藤州之間相遇。路邊有賣面條的人,(兄弟二人)就一起買了面條吃。(面條)粗劣難吃,根本無法下咽。蘇轍放下筷子嘆氣,而蘇東坡已經把面條吃完了。他慢悠悠地對蘇轍說:“九三郎(蘇轍的字),你還想細細咀嚼品嘗嗎?”說完大笑著站起來。秦少游聽說了這件事,說:“這正像先生平時喝酒,只管潤濕嘴巴罷了。”
【丙文參考譯文】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和小兒子蘇過一起游覽白水佛跡院。在溫泉中沐浴,水很熱,溫泉的源頭估計能把東西煮熟。沿著山路向東走,稍稍向北轉,有一處極高的瀑布。山路蜿蜒曲折了八九處,每轉折一處就形成一個水潭,潭水深的地方,用繩子系著石頭向下放五丈,還到不了底。瀑布的飛沫像雪花般濺落,聲音如雷鳴般轟響,既讓人歡喜又讓人畏懼。水邊的懸崖上有幾十個巨大的腳印,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佛跡。傍晚時我們順來路返回,邊退邊欣賞山上的火燒云,十分壯觀。低頭抬頭之間,走過了好幾個山谷。到了江邊,月亮從山上出來,我們在江中心劃船,用雙手捧起水,欣賞明月倒映在水中如珍珠、璧玉般的美景。回到家時已經二更了,我又和蘇過一起喝酒,吃著橄欖,煮著青菜。回頭看自己的影子,精神萎靡,也沒有好好睡覺,就寫下這些文字交給蘇過。東坡翁記。
(四)整本書閱讀(8分)
19.小瀟和小湘根據《紅星照耀中國》的內容,繪制了一幅埃德加·斯諾采訪“紅色中國”時的主要路線圖。請你幫忙補全圖中的三處疏漏。(3分)
① 保安(志丹縣)(1分) (填地點)
② 彭德懷(1分) (填人名)
③ 徐海東(1分) (填人名)
20.不同的色彩有不一樣的象征含義,書籍封面設計選用的色彩往往與內容和主旨相關。請你仿照示例,選擇一部書籍設計一個封面。(提示:從底色、字體顏色、圖案顏色等角度設計)(5分)
A.《紅星照耀中國》 B.《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示例】
我為《朝花夕拾》設計封面。底色為米黃色,米黃色代表溫馨的回憶;封面豎向排列四個黑色大字“朝花夕拾”,黑色代表理性的批判,與本書的內容相一致;在特別放大的“夕”字中間點綴魯迅灰色頭像,魯迅的頭像極具個性,放在“夕”字里,表明本書是魯迅的回憶性文章。封面色彩搭配美觀大方,辨識度高,吸引讀者。)
示例:我為《紅星照耀中國》設計封面。(1分,任選其一)底色為土黃色,象征中國大地和中國人民;中間是黑色字體“紅星照耀中國”,黑色代表正直、剛毅、無私,與中國共產黨及其所從事的偉大革命事業(yè)相一致;下半部分用紅色點綴一位高高舉起軍號的紅軍小號手,充滿斗志,代表解放全中國。封面色彩搭配極具沖擊力,吸引讀者。(4分,言之有理即可)
三、寫作(50分)
21.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作。(50分)
日月光華,風雨雷電,那是氣象風景;高峰入云,清流見底,那是自然風景;岳麓書院、橘子洲頭,那是有故事的風景。我的風景很簡單——一雙舞鞋、一臺鋼琴……令你神往的風景是什么?
請以“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語文學科
八上語文第三單元學業(yè)質量評價(湖南等地適用)
(滿分:120分   時量:120分鐘)
班級:  姓名:
題號 一

(一) (二) (三) (四) 三 總分
得分
一、積累與運用(20分)
學校組織開展以“讀詩歌,培素養(yǎng)”為主題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請你參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務。
【詩意之境】
對日常生活的詩性體驗,是人類與詩歌關系的一個重要紐帶。請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1—3題。
在夏日的傍晚,陽光微微收斂了它的熾熱,灑在花園的每一個角落。此時,玫瑰花正悄然綻放,其色彩鮮艷而濃烈。zào熱的空氣里,花瓣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似是在訴說著不為人知的心事。百合也在一旁靜靜開放,身姿優(yōu)雅而 ① (①挺拔 ②挺立)。鮮妍的色彩在陽光下顯得更加耀眼,如同少女的笑顏, ① (①明媚 ②明亮)而動人。然而,在這美好的景象中,卻似乎夾雜著些許憂凄。那些花朵,似乎在訴說著生命的短暫與無常。它們雖美,并且終將凋零,這讓人不禁凄然,心中涌起一陣莫名的情緒,甚至熱淚盈眶。但即便如此,這些花朵依然盡情地綻放,用它們的美麗點綴著這個世界。它們的存在,就如同生命中的每一個瞬間,雖然短暫,但卻充滿了意義,任何試圖 ① (①抹殺 ②屠殺)這份美好的想法都是徒勞的。
(摘編自曉楠《夏日的傍晚》)
1.給語段中加點的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2分)
收斂(liǎn) zào(燥)熱
2.從語段中的括號內選擇符合語境的詞語,將對應的序號填在橫線上。(3分)
(填詞語原則上不給分)【解析】第一空:“挺拔”形容堅強有力;“挺立”是指人或物體保持直立。此處用來形容“百合花”,應選“挺拔”。第二空:“明媚”形容鮮明可愛;“明亮”指光線明亮。此處用來形容“少女的笑顏”,應選“明媚”。第三空:“抹殺”指完全勾銷;“屠殺”指大批殘殺。此處用“抹殺”更合適。
3.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意見正確的一項是(D)(3分)
A.把“不禁”改成“禁”。 B.刪掉“并且”。
C.刪掉“雖”字。 D.將“并且”改為“但是”。
【解析】畫波浪線句子關聯(lián)詞搭配不當,將“并且”改為“但是”即可。
【詩壇現狀】
自然、生活和傳統(tǒng),是當下詩歌的基本面向。請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4—5題。
材料一
材料二
2024“長沙銀行杯”“大地流彩——愛中華愛家鄉(xiāng)” 湖南農民詩會暨第二屆湖南鄉(xiāng)村詩詞大會征稿啟事
征集時間 自征稿啟事發(fā)布之日起開始,截稿時間為2024年8月18日
投稿渠道 (1)投稿郵箱:hnscdh@ (2)微信小程序投稿
評獎等次 一等獎5個、二等獎10個、三等獎30個
獲獎說明 評選結果經公示后,將舉行頒獎典禮,對獲獎者予以表彰并頒發(fā)獲獎證書和獎金
主辦單位 湖南省農業(yè)農村廳 湖南省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
材料三 擁抱自然,沉入自然,歌頌自然,依然是當下詩歌的重要主題。當代詩人善于將身心投向大自然,在大自然的旋律和美妙中認識世界、理解世界。
(以上材料摘編自《光明日報》2024年4月17日)
4.根據以上材料,下列理解與推斷正確的一項是(C)(3分)
A.2023年“長沙銀行杯”首屆湖南鄉(xiāng)村詩詞大會的主題是“大地流彩——愛中華愛家鄉(xiāng)”。
B.2024年“長沙銀行杯”第二屆湖南鄉(xiāng)村詩詞大會的主辦單位與第一屆的主辦單位相同。
C.參賽者可以通過郵箱及微信小程序給2024“長沙銀行杯”第二屆湖南鄉(xiāng)村詩詞大會投稿。
D.因為“擁抱自然,沉入自然,歌頌自然”是詩歌的主題,所以激勵著當代詩人將身心投向大自然。
【解析】A.2023年的主題是“詩頌鄉(xiāng)村,情滿湖湘”;B.主辦單位不同;D.二者沒有因果聯(lián)系。
5.如果你作為記者采訪有關專家,請根據材料,結合語境,補全采訪內容。(4分)
記者: (示例)中國新詩目前面臨著哪些問題(2分) ?
鄭敏:中國新詩詩歌的語言問題沒有解決,現在的寫作反映不出新詩的深刻。比如,自由詩怎么傳達出漢語的音樂性?新詩是否應突破口語化問題?新詩能否建立起古體詩那樣的創(chuàng)作路數……
記者: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2分) ?
鄭敏:漢語是了不起的語言,有著幾千年的生命力。首先是一定要解決與中國文化如何銜接繼承這一問題的;其次,詩學研究、詩歌創(chuàng)作,都應該盡快全面深刻總結詩歌藝術的問題。
【詩文添彩】
6.江山多嬌,詩文添彩。請補寫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野望》中以動寫靜,襯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詳與寧靜,也寫出了放牧和打獵的人各自隨愿而歸的句子是: 牧人驅犢返(1分) ,獵馬帶禽歸。
(2)《錢塘湖春行》中,直接展現白居易對西湖春色的癡迷與眷戀的詩句是: 最愛湖東行不足 , 綠楊陰里白沙堤(2分) 。
(3)請寫出古詩詞中含“月”字的連續(xù)的兩句: 月下飛天鏡 , 云生結海樓(2分,答案不唯一) 。
二、閱讀(50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教養(yǎng)的證據
畢淑敏
①什么是教養(yǎng)呢?辭典上說是“文化和品德的修養(yǎng)”。但我更愿意理解為“因教育而養(yǎng)成的優(yōu)良品質和習慣”。
②一個受過教育的人,他依然可能是沒有教養(yǎng)的。不過這話似乎不能反過來說——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人,他卻能夠擁有良好的教養(yǎng)。教養(yǎng)不是天生的。一個小孩子如果沒有人教他良好的習慣和有關的知識,他必定是愚昧和粗淺的,當然,這個“教”是廣義的,除了指入學經師,也包括家長的言傳身教。
③教養(yǎng)和財富一樣,是需要證據的,你說你有錢不成,得拿出一個資產證明。教養(yǎng)的證據不是你讀過多少書,家庭背景如何顯赫,也不是你通曉多少禮節(jié)規(guī)范,能夠熟練使用刀叉會穿晚禮服……這些僅僅是表面的一些氣泡,最關鍵的證據有如下若干。
④熱愛大自然。把它列為有教養(yǎng)的證據之首。因為如果不經教育,一個人是很難自發(fā)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類的渺小的。沒有相應的自然科學知識,人除了顯得蒙昧和狹隘之外,注定也是盲目和傲慢的。之所以從小就教育孩子要愛護花草,正是這種偉大感悟的最基本的訓練。
⑤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應該能夠自如地運用公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內心能和他人交流,并能妥帖地付諸文字。在這個千帆競發(fā)的時代,太多的人,只會說他那個行業(yè)的內部語言,只會說機器儀器能聽懂的語言,卻不懂得和人親密的交流,這不是一個批評,而是一個事實。和人的交流的掌握,特別是和陌生人的溝通,通常不是自發(fā)產生的,是要通過學習和練習來獲得的。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人,他所掌握的詞匯是有限和貧乏的。除了描繪自己的生理感受,比如餓了、渴了、睡覺以及生死的個體感受之外,他們對于自己的內心感知甚為模糊,因為那些描述內心感受的,通常是抽象和長于比興的,不通過學習,難以明確恰當地將他表達出來。那時雖然擁有一技之長,但無法精彩地運用公共語言這種神圣的媒介,來溝通和解讀自我心靈的人,難以算是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
⑥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對人類各種優(yōu)秀的品質,比如忠誠、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臨危不懼、吃苦耐勞、堅貞不屈……充滿敬重、敬畏、敬仰之心。不一定每一個人都能夠身體力行,但他們懂得愛戴和歌頌。人不是不可以怯懦和懶惰,但他不能把這些陋習偽裝成高風亮節(jié)。不能由于自己做不到高尚,就詆毀所有做到了這些的人是偽善。
⑦教養(yǎng)是不可一蹴而就的,教養(yǎng)是可以遺失也可以撿拾回來的,教養(yǎng)也具有某種堅毅的流傳和既定的軌道性,教養(yǎng)是一些習慣的總和。在某種程度上,教養(yǎng)不是活在我們的皮膚上,是繁衍在我們的骨髓里,教養(yǎng)和遺傳幾乎是不相關的,是后天和社會的產物,教養(yǎng)必須要有酵母,在潛移默化和條件反射的共同烘烤下,假以足夠的時日,都能自然而然地散發(fā)出香氣。教養(yǎng)是衡量一個民族整體素質的一張X光片,臉面上可以依靠化妝繁花似錦,但只有內在的健碩,才經得起沖刷和考驗。
(有刪改)
相關鏈接
畢淑敏的處女作《昆侖殤》的主人公一直沒有被寫出名字,而是用“一號”來代替。這個“一號”代表了一種最高的威嚴。“一個除了零以外最小的數字,又是一切天文數字的開始。誰能逾越過‘一’呢!”一號在小說中是一個矛盾的人物,他心里備受煎熬,他痛惜那些在拉練中犧牲的戰(zhàn)士,不斷地譴責自己,因為是他要在海拔五千公尺的高原上拉練,是他要進入無人區(qū)。可以說戰(zhàn)士們的犧牲一部分原因來自他的個人決斷。
7.下列對“教養(yǎng)”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B)(3分)
A.在作者看來,教養(yǎng)是因教育而養(yǎng)成的優(yōu)良品質和習慣。
B.一個沒有受過任何教育的人,他也能夠擁有良好的教養(yǎng)。
C.一個人除了通過學校教育,也可以通過家庭教育獲得教養(yǎng)。
D.一個人即使讀過很多書、通曉很多禮節(jié)規(guī)范也可能是沒有教養(yǎng)的。
【解析】B.聯(lián)系第②段中內容可知,一個沒有受過任何教育的人,很難擁有良好的教養(yǎng)。
8.下列對原文和鏈接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C)(3分)
A.一個人能夠知曉宇宙之大和人類之渺小,從內心里熱愛大自然,他就一定是個有教養(yǎng)的人。
B.一個人能夠運用自己語言表達內心,與人交流,寫作分享,他就可能是個有教養(yǎng)的人。
C.畢淑敏的處女作《昆侖殤》的主人公一直沒有名字,用“一號”來代替,代表威嚴。
D.一個人愛戴和歌頌人類優(yōu)秀品質,并且能夠時時處處身體力行,他才算是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
【解析】A.“一定是個有教養(yǎng)的人”說法太絕對;B.不是“能夠運用自己語言”,而是“能夠自如地運用公共語言”;D.第⑥段中“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不一定每一個人都能夠身體力行”可知D有誤。
9.如何獲得和保持教養(yǎng)?請你結合文章內容簡要作答。(4分)
①教養(yǎng)不是天生的,真正全方位的教養(yǎng)不是一下子能夠形成的,教養(yǎng)是一個人在后天的教育和社會的影響下形成的。(2分)②一個人哪怕經過教育和自我修煉有了良好教養(yǎng),不一定能保持終身,教養(yǎng)是可以遺失也可以撿拾回來的。(2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14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題。
老 井
解夢雨
①那口井,那個地方,我的故鄉(xiāng)。
②那井,許我安然,那個地方,渡我歲月安暖。記憶的夏天里,有一個四方的小院,半夏院子里淤積的夏意在一汪清水里決堤,幾棵古樸的樹,搖曳的枝丫,熱鬧的蟬鳴,而在院子一角,就是用磚頭和著泥砌成的老井。這口井在我記事起就有了,井邊放著一個拴著麻繩的水桶,水井沿墊著幾塊石條,井壁從上到下長著蕨類植物,從裂縫中顫動著生命景象。綠意浸透在水中,顯得井又窄又深,正午的陽光直射下去,井底像一面小鏡子,靜默著,凝視著萬物的歸所。
③幼時隨便在波光粼粼中投入一塊石頭,只一截截曲線,就將那逐漸消散的痕跡揉進了水波,人影便在波紋中碎裂開來,蕩起的漣漪最終卻不知去向,傳來的是從過去歸來的空寥回聲。轆轤作為丟失的歲月刻痕,橫跨于井上,是農耕農民勞動奮斗的一個縮影。水瓢舀水的“嘩啦嘩啦”聲,搖轆轤提水時“吱呀吱呀”的轆轤聲,水灑落在井里的“滴答滴答”聲,鄉(xiāng)野的日子就像著井里的水一般不停翻涌,流不盡。就這樣,老井和轆轤,護著院子里的詩意,不知道送走了多少個歲月,只是打水的人,從孩童長成了大人,寒來暑往,綠野肆意張狂,石磚上生長的青苔和石縫里溢出的藤蔓,守著老井那些繼續(xù)封存下去的如塵往事。
④蟬鳴,綠蔭,村落。老井,流水,人家。曾經這是一口熱鬧的井,為什么說熱鬧呢?因為老井的每一滴水都映射著眾生萬象,洗衣做飯、澆灌菜園、燒水煮茶……生活在這個小院的人都是吃這口井的水長大的。同伙伴們在小院里嬉戲,聽老街小巷的噓寒問暖,看鄰家奶奶埋頭漿洗,然后從喧囂中來,走到靜謐的一隅去。對于老井,我有難以割舍的情懷,老井的水,清冽、甘甜,滋潤了我一整個繾綣歲月,外公外婆總是把老井當作一個天然的“冰箱”,冰鎮(zhèn)西瓜、冰鎮(zhèn)啤酒……夏日夜晚,晚風穿堂而過,一家人圍坐在水井旁邊搖著蒲扇吃著西瓜,井底清泉窸窣,院里樹影婆娑,紛紛落在一縷月光的影子上。
⑤喧鬧或寂寥,只一瞬間。當井底的泉水沉默時,它便不再被需要了,它變得破損、老舊。它凝視著命運齒輪的滄桑流變,注視著這個村莊變遷的歷史,見證著時代發(fā)展的生存狀態(tài)。
⑥一口幽幽老井,就這樣下沉著,它的生命,遺憾地戛然而止。我穿梭在時空里,聽一段段回聲擊碎時間的塵埃,震耳欲聾。地下水位嚴重下降,老井的水也漸漸地少了,直至消失。隨著現代農業(yè)的日新月異,機械抽水機和風電灌溉等設備的普及,轆轤這種舊物件也逐漸退出了農耕歷史的舞臺。
⑦故鄉(xiāng)的老井見證了時代變遷的日子,每一段都值得收藏,哪怕是有些許遺憾的退場。這終成一口沉默的枯井,無言地記錄著時間的流逝和歲月的軌跡。我不知道昔日井底翻涌著的泉水最終去向何方,那些穿透時間的聲音依舊響在耳畔,在新舊更替里,承載著生命的軌跡,風吹塵過,悄無聲息地接納萬物的遷化……
(選自《中國青年報》,有刪改)
10.下列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3分)
A.文章生動展現了故鄉(xiāng)的老井從“熱鬧”到“沉默”的生命歷程。
B.第②段強調老井由磚頭和著泥砌成,旨在凸顯老井的簡陋破敗。
C.第③段用了多組擬聲詞表現鄉(xiāng)野日子的安寧、美好,富有詩意。
D.作者的情感與哲思相互交融,使文章真切動人,又有理性之美。
【解析】B.“旨在凸顯老井的簡陋破敗”表述錯誤,強調老井由磚頭和著泥砌成,是為了凸顯老井由來已久。
11.聯(lián)系上下文,賞析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3分)
一口幽幽老井,就這樣下沉著,它的生命,遺憾地戛然而止。
示例:“戛然而止”原義為“突然停止”,(1分)此處實寫老井因水位下降而干涸枯竭的狀態(tài),(1分)“戛然而止”一詞充分表現了作者對老井干枯的遺憾、惋惜和感慨。(1分)
1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表達用意?請簡要分析。(4分)
開篇點題,三個短語構成三個分句,范圍由小到大,引入寫作對象。(2分)突出了對故鄉(xiāng)、小院以及老井的無限依戀、懷念的深厚感情,為全文奠定深沉真摯的感情基調。(2分)
13.小瀟和小湘對本文的主題和情感有不同看法,請結合文章內容幫助小湘完成對話。(4分)
小瀟:《老井》是一支“時代的行歌”。現代農業(yè)的發(fā)展日新月異,老井淡出人們的生活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小湘:《老井》是一曲“故鄉(xiāng)的情歌”。因為, 文章表達了對過去美好故鄉(xiāng)的眷戀;對過往鄉(xiāng)野生活的懷念;對農耕時代農民勤勞奮斗歷史的紀念;對故鄉(xiāng)老井作為時代變遷見證者和生命軌跡承載者的懷念,坦然接納萬物變遷的感慨。(每點2分,答出兩點即可)
(三)古詩文閱讀(18分)
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第14題。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①
李 白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②,海色明徂徠③。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注釋】①杜二甫:即詩人杜甫。②泗(sì)水:水名。③徂徠(cú lái):山名。
14.本詩的尾聯(lián)與王維《使至塞上》的頷聯(lián)“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均采用了相同的意象,請分析這兩個相同的意象表達的情感有什么不同。(4分)
①本詩中“飛蓬”在這里象征著即將分別的友人,詩人借飛蓬各自飄遠,來比喻兩人即將各自奔赴不同的遠方,表達了對友人離別的不舍與牽掛。②“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中“征蓬”是詩人自比,表達了自己被排擠出朝廷的孤寂、落寞之感,以及對此次出使安西的擔憂和迷茫。(滿分4分,每點2分)
閱讀下面三則文言短文,完成15—18題。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選自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東坡先生與黃門公①南遷②,相遇于梧、藤③間。道旁有鬻④湯餅者,共買食之。觕⑤惡不可食。黃門置箸而嘆,東坡已盡之矣。徐謂黃門曰:“九三郎,爾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聞之,曰:“此先生飲酒但飲濕⑥而已。”
(選自陸游《老學庵筆記》,有刪改)
【丙】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⑦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暮歸倒行,觀山燒壯甚。俛⑧仰度數谷,至江,山月出,擊汰⑨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復與過飲酒,食余甘,煮菜。顧影頹然,不復甚寐,書以付過。東坡翁。
(選自蘇軾《游白水書付過》,有刪改)
【注釋】①黃門公:即蘇轍,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對蘇轍的稱謂。②南遷:貶謫到南方。③梧、藤:梧州、藤州。④鬻(yù):賣。⑤觕(cū):同“粗”。⑥飲濕:指潤濕嘴巴。⑦縋(zhuì)石:此處指用石頭或重物測試水的深度。⑧俛(fǔ):同“俯”,意為低頭或彎腰。⑨擊汰(tài):擊水,劃船。
1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B)(3分)
A.“此先生飲酒但飲濕而已”中的“但”與“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中的“但”意思相同,都表示“只”。
B.“相與步于中庭”中的“步”是“散步”的意思,與成語“昂首闊步”中的“步”意思相同。
C.“共買食之”“食余甘”與《〈論語〉十二章》中“一簞食”中的“食”意思不同。
D.“起”有“起身”“離開”“發(fā)生”“發(fā)動”等義項,“欣然起行”“大笑而起”中的“起”都是“起身”的意思。
【解析】B.“相與步于中庭”中的“步”是“散步”的意思,“昂首闊步”中的“步”意思是“行走時兩腳之間的距離、腳步”。
16.借助下面的知識卡片,將短文【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3分)
顧:①回頭看;②探望;③照管
頹:①崩壞;②衰敗;③萎靡
回頭看自己的影子,精神萎靡,也沒有好好睡覺。(3分)
17.國學大師林語堂在《蘇東坡傳》里稱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請結合【甲】【乙】兩文簡要分析蘇軾為何被稱為“樂天派”。(4分)
示例:【甲】文中蘇軾被貶黃州,卻能在月夜與友人悠閑散步,欣賞月色,體現出他的樂觀豁達;(2分)【乙】文中蘇軾面對粗劣的食物,能坦然吃完,還以幽默的話語調侃蘇轍,表現出他的樂觀心態(tài),所以被稱為“樂天派”。(2分)
18.【丙】文和【甲】文都描繪了月夜美景,但傳達出的情感卻有所不同。請結合兩文的相關內容簡要分析。(4分)
示例:【甲】文有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歡喜和漫步的悠閑等種種微妙復雜的感情。(2分)【丙】文表達了作者隨遇而安、豁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2分)
坡翁記。
(四)整本書閱讀(8分)
19.小瀟和小湘根據《紅星照耀中國》的內容,繪制了一幅埃德加·斯諾采訪“紅色中國”時的主要路線圖。請你幫忙補全圖中的三處疏漏。(3分)
① 保安(志丹縣)(1分) (填地點)
② 彭德懷(1分) (填人名)
③ 徐海東(1分) (填人名)
20.不同的色彩有不一樣的象征含義,書籍封面設計選用的色彩往往與內容和主旨相關。請你仿照示例,選擇一部書籍設計一個封面。(提示:從底色、字體顏色、圖案顏色等角度設計)(5分)
A.《紅星照耀中國》 B.《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示例】
我為《朝花夕拾》設計封面。底色為米黃色,米黃色代表溫馨的回憶;封面豎向排列四個黑色大字“朝花夕拾”,黑色代表理性的批判,與本書的內容相一致;在特別放大的“夕”字中間點綴魯迅灰色頭像,魯迅的頭像極具個性,放在“夕”字里,表明本書是魯迅的回憶性文章。封面色彩搭配美觀大方,辨識度高,吸引讀者。)
示例:我為《紅星照耀中國》設計封面。(1分,任選其一)底色為土黃色,象征中國大地和中國人民;中間是黑色字體“紅星照耀中國”,黑色代表正直、剛毅、無私,與中國共產黨及其所從事的偉大革命事業(yè)相一致;下半部分用紅色點綴一位高高舉起軍號的紅軍小號手,充滿斗志,代表解放全中國。封面色彩搭配極具沖擊力,吸引讀者。(4分,言之有理即可)
三、寫作(50分)
21.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作。(50分)
日月光華,風雨雷電,那是氣象風景;高峰入云,清流見底,那是自然風景;岳麓書院、橘子洲頭,那是有故事的風景。我的風景很簡單——一雙舞鞋、一臺鋼琴……令你神往的風景是什么?
請以“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55張PPT)
人教新版 八上 語文
同步課件
統(tǒng)編版八上語文 階段性檢測講解課件
八上語文第3單元質量評價
范圍:第3單元
(建議用時:150分鐘 滿分:120分)
一、積累與運用(20分)
學校組織開展以“讀詩歌,培素養(yǎng)”為主題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請你參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務。
【詩意之境】
對日常生活的詩性體驗,是人類與詩歌關系的一個重要紐帶。請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1—3題。
在夏日的傍晚,陽光微微收斂了它的熾熱,灑在花園的每一個角落。此時,玫瑰花正悄然綻放,其色彩鮮艷而濃烈。zào熱的空氣里,花瓣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似是在訴說著不為人知的心事。百合也在一旁靜靜開放,身姿優(yōu)雅而______(①挺拔 ②挺立)。

鮮妍的色彩在陽光下顯得更加耀眼,如同少女的笑顏,______(①明媚 ②明亮)而動人。然而,在這美好的景象中,卻似乎夾雜著些許憂凄。那些花朵,似乎在訴說著生命的短暫與無常。它們雖美,并且終將凋零,這讓人不禁凄然,心中涌起一陣莫名的情緒,甚至熱淚盈眶。但即便如此,這些花朵依然盡情地綻放,用它們的美麗點綴著這個世界。它們的存在,就如同生命中的每一個瞬間,雖然短暫,但卻充滿了意義,任何試圖______(①抹殺 ②屠殺)這份美好的想法都是徒勞的。
(摘編自曉楠《夏日的傍晚》)


1.給語段中加點的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2分)
收斂( ) zào( )熱
2.從語段中的括號內選擇符合語境的詞語,將對應的序號填在橫線上。(3分)
liǎn

(填詞語原則上不給分)【解析】第一空:“挺拔”形容堅強有力;“挺立”是指人或物體保持直立。此處用來形容“百合花”,應選“挺拔”。第二空:“明媚”形容鮮明可愛;“明亮”指光線明亮。此處用來形容“少女的笑顏”,應選“明媚”。第三空:“抹殺”指完全勾銷;“屠殺”指大批殘殺。此處用“抹殺”更合適。
3.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意見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把“不禁”改成“禁”。 B.刪掉“并且”。
C.刪掉“雖”字。 D.將“并且”改為“但是”。
【解析】畫波浪線句子關聯(lián)詞搭配不當,將“并且”改為“但是”即可。
D
【詩壇現狀】
自然、生活和傳統(tǒng),是當下詩歌的基本面向。請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4—5題。
材料一
材料二
2024“長沙銀行杯”“大地流彩——愛中華愛家鄉(xiāng)” 湖南農民詩會暨第二屆湖南鄉(xiāng)村詩詞大會征稿啟事
征集時間 自征稿啟事發(fā)布之日起開始,截稿時間為2024年8月18日
投稿渠道 (1)投稿郵箱:hnscdh@ (2)微信小程序投稿
評獎等次 一等獎5個、二等獎10個、三等獎30個
獲獎說明 評選結果經公示后,將舉行頒獎典禮,對獲獎者予以表彰并頒發(fā)獲獎證書和獎金
主辦單位 湖南省農業(yè)農村廳 湖南省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
材料三 擁抱自然,沉入自然,歌頌自然,依然是當下詩歌的重要主題。當代詩人善于將身心投向大自然,在大自然的旋律和美妙中認識世界、理解
世界。
(以上材料摘編自《光明日報》2024年4月17日)
4.根據以上材料,下列理解與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2023年“長沙銀行杯”首屆湖南鄉(xiāng)村詩詞大會的主題是“大地流彩——愛中華愛家鄉(xiāng)”。
B.2024年“長沙銀行杯”第二屆湖南鄉(xiāng)村詩詞大會的主辦單位與第一屆的主辦單位相同。
C.參賽者可以通過郵箱及微信小程序給2024“長沙銀行杯”第二屆湖南鄉(xiāng)村詩詞大會投稿。
D.因為“擁抱自然,沉入自然,歌頌自然”是詩歌的主題,所以激勵著當代詩人將身心投向大自然。
C
【解析】A.2023年的主題是“詩頌鄉(xiāng)村,情滿湖湘”;B.主辦單位不同;D.二者沒有因果聯(lián)系。
5.如果你作為記者采訪有關專家,請根據材料,結合語境,補全采訪內容。(4分)
記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鄭敏:中國新詩詩歌的語言問題沒有解決,現在的寫作反映不出新詩的深刻。比如,自由詩怎么傳達出漢語的音樂性?新詩是否應突破口語化問題?新詩能否建立起古體詩那樣的創(chuàng)作路數……
記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中國新詩目前面臨著哪些問題(2分)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2分)
鄭敏:漢語是了不起的語言,有著幾千年的生命力。首先是一定要解決與中國文化如何銜接繼承這一問題的;其次,詩學研究、詩歌創(chuàng)作,都應該盡快全面深刻總結詩歌藝術的問題。
【詩文添彩】
6.江山多嬌,詩文添彩。請補寫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野望》中以動寫靜,襯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詳與寧靜,也寫出了放牧和打獵的人各自隨愿而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獵馬帶禽歸。
(2)《錢塘湖春行》中,直接展現白居易對西湖春色的癡迷與眷戀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寫出古詩詞中含“月”字的連續(xù)的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牧人驅犢返(1分)
最愛湖東行不足
綠楊陰里白沙堤(2分)
月下飛天鏡
云生結海樓
(2分,答案不唯一)
二、閱讀(50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教養(yǎng)的證據
畢淑敏
①什么是教養(yǎng)呢?辭典上說是“文化和品德的修養(yǎng)”。但我更愿意理解為“因教育而養(yǎng)成的優(yōu)良品質和習慣”。
②一個受過教育的人,他依然可能是沒有教養(yǎng)的。不過這話似乎不能反過來說——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人,他卻能夠擁有良好的教養(yǎng)。教養(yǎng)不是天生的。一個小孩子如果沒有人教他良好的習慣和有關的知識,他必定是愚昧和粗淺的,當然,這個“教”是廣義的,除了指入學經師,也包括家長的言傳身教。
③教養(yǎng)和財富一樣,是需要證據的,你說你有錢不成,得拿出一個資產證明。教養(yǎng)的證據不是你讀過多少書,家庭背景如何顯赫,也不是你通曉多少禮節(jié)規(guī)范,能夠熟練使用刀叉會穿晚禮服……這些僅僅是表面的一些氣泡,最關鍵的證據有如下若干。
④熱愛大自然。把它列為有教養(yǎng)的證據之首。因為如果不經教育,一個人是很難自發(fā)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類的渺小的。沒有相應的自然科學知識,人除了顯得蒙昧和狹隘之外,注定也是盲目和傲慢的。之所以從小就教育孩子要愛護花草,正是這種偉大感悟的最基本的訓練。
⑤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應該能夠自如地運用公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內心能和他人交流,并能妥帖地付諸文字。在這個千帆競發(fā)的時代,太多的人,只會說他那個行業(yè)的內部語言,只會說機器儀器能聽懂的語言,卻不懂得和人親密的交流,這不是一個批評,而是一個事實。
和人的交流的掌握,特別是和陌生人的溝通,通常不是自發(fā)產生的,是要通過學習和練習來獲得的。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人,他所掌握的詞匯是有限和貧乏的。除了描繪自己的生理感受,比如餓了、渴了、睡覺以及生死的個體感受之外,他們對于自己的內心感知甚為模糊,因為那些描述內心感受的,通常是抽象和長于比興的,不通過學習,難以明確恰當地將他表達出來。那時雖然擁有一技之長,但無法精彩地運用公共語言這種神圣的媒介,來溝通和解讀自我心靈的人,難以算是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
⑥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對人類各種優(yōu)秀的品質,比如忠誠、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臨危不懼、吃苦耐勞、堅貞不屈……充滿敬重、敬畏、敬仰之心。不一定每一個人都能夠身體力行,但他們懂得愛戴和歌頌。人不是不可以怯懦和懶惰,但他不能把這些陋習偽裝成高風亮節(jié)。不能由于自己做不到高尚,就詆毀所有做到了這些的人是偽善。
⑦教養(yǎng)是不可一蹴而就的,教養(yǎng)是可以遺失也可以撿拾回來的,教養(yǎng)也具有某種堅毅的流傳和既定的軌道性,教養(yǎng)是一些習慣的總和。在某種程度上,教養(yǎng)不是活在我們的皮膚上,是繁衍在我們的骨髓里,教養(yǎng)和遺傳幾乎是不相關的,是后天和社會的產物,教養(yǎng)必須要有酵母,在潛移默化和條件反射的共同烘烤下,假以足夠的時日,都能自然而然地散發(fā)出香氣。教養(yǎng)是衡量一個民族整體素質的一張X光片,臉面上可以依靠化妝繁花似錦,但只有內在的健碩,才經得起沖刷和考驗。
(有刪改)
相關鏈接
畢淑敏的處女作《昆侖殤》的主人公一直沒有被寫出名字,而是用“一號”來代替。這個“一號”代表了一種最高的威嚴。“一個除了零以外最小的數字,又是一切天文數字的開始。誰能逾越過‘一’呢!”一號在小說中是一個矛盾的人物,他心里備受煎熬,他痛惜那些在拉練中犧牲的戰(zhàn)士,不斷地譴責自己,因為是他要在海拔五千公尺的高原上拉練,是他要進入無人區(qū)。可以說戰(zhàn)士們的犧牲一部分原因來自他的個人決斷。
7.下列對“教養(yǎng)”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在作者看來,教養(yǎng)是因教育而養(yǎng)成的優(yōu)良品質和習慣。
B.一個沒有受過任何教育的人,他也能夠擁有良好的教養(yǎng)。
C.一個人除了通過學校教育,也可以通過家庭教育獲得教養(yǎng)。
D.一個人即使讀過很多書、通曉很多禮節(jié)規(guī)范也可能是沒有教養(yǎng)的。
【解析】B.聯(lián)系第②段中內容可知,一個沒有受過任何教育的人,很難擁有良好的教養(yǎng)。
B
8.下列對原文和鏈接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一個人能夠知曉宇宙之大和人類之渺小,從內心里熱愛大自然,他就一定是個有教養(yǎng)的人。
B.一個人能夠運用自己語言表達內心,與人交流,寫作分享,他就可能是個有教養(yǎng)的人。
C.畢淑敏的處女作《昆侖殤》的主人公一直沒有名字,用“一號”來代替,代表威嚴。
D.一個人愛戴和歌頌人類優(yōu)秀品質,并且能夠時時處處身體力行,他才算是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
C
【解析】A.“一定是個有教養(yǎng)的人”說法太絕對;B.不是“能夠運用自己語言”,而是“能夠自如地運用公共語言”;D.第⑥段中“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不一定每一個人都能夠身體力行”可知D有誤。
9.如何獲得和保持教養(yǎng)?請你結合文章內容簡要作答。(4分)
①教養(yǎng)不是天生的,真正全方位的教養(yǎng)不是一下子能夠形成的,教養(yǎng)是一個人在后天的教育和社會的影響下形成的。(2分)②一個人哪怕經過教育和自我修煉有了良好教養(yǎng),不一定能保持終身,教養(yǎng)是可以遺失也可以撿拾回來的。(2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14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題。
老 井
解夢雨
①那口井,那個地方,我的故鄉(xiāng)。
②那井,許我安然,那個地方,渡我歲月安暖。記憶的夏天里,有一個四方的小院,半夏院子里淤積的夏意在一汪清水里決堤,幾棵古樸的樹,搖曳的枝丫,熱鬧的蟬鳴,而在院子一角,就是用磚頭和著泥砌成的老井。這口井在我記事起就有了,井邊放著一個拴著麻繩的水桶,水井沿墊著幾塊石條,井壁從上到下長著蕨類植物,從裂縫中顫動著生命景象。綠意浸透在水中,顯得井又窄又深,正午的陽光直射下去,井底像一面小鏡子,靜默著,凝視著萬物的歸所。
③幼時隨便在波光粼粼中投入一塊石頭,只一截截曲線,就將那逐漸消散的痕跡揉進了水波,人影便在波紋中碎裂開來,蕩起的漣漪最終卻不知去向,傳來的是從過去歸來的空寥回聲。轆轤作為丟失的歲月刻痕,橫跨于井上,是農耕農民勞動奮斗的一個縮影。水瓢舀水的“嘩啦嘩啦”聲,搖轆轤提水時“吱呀吱呀”的轆轤聲,水灑落在井里的“滴答滴答”聲,鄉(xiāng)野的日子就像著井里的水一般不停翻涌,流不盡。就這樣,老井和轆轤,護著院子里的詩意,不知道送走了多少個歲月,只是打水的人,從孩童長成了大人,寒來暑往,綠野肆意張狂,石磚上生長的青苔和石縫里溢出的藤蔓,守著老井那些繼續(xù)封存下去的如塵往事。
④蟬鳴,綠蔭,村落。老井,流水,人家。曾經這是一口熱鬧的井,為什么說熱鬧呢?因為老井的每一滴水都映射著眾生萬象,洗衣做飯、澆灌菜園、燒水煮茶……生活在這個小院的人都是吃這口井的水長大的。同伙伴們在小院里嬉戲,聽老街小巷的噓寒問暖,看鄰家奶奶埋頭漿洗,然后從喧囂中來,走到靜謐的一隅去。對于老井,我有難以割舍的情懷,老井的水,清冽、甘甜,滋潤了我一整個繾綣歲月,外公外婆總是把老井當作一個天然的“冰箱”,冰鎮(zhèn)西瓜、冰鎮(zhèn)啤酒……夏日夜晚,晚風穿堂而過,一家人圍坐在水井旁邊搖著蒲扇吃著西瓜,井底清泉窸窣,院里樹影婆娑,紛紛落在一縷月光的影子上。
⑤喧鬧或寂寥,只一瞬間。當井底的泉水沉默時,它便不再被需要了,它變得破損、老舊。它凝視著命運齒輪的滄桑流變,注視著這個村莊變遷的歷史,見證著時代發(fā)展的生存狀態(tài)。
⑥一口幽幽老井,就這樣下沉著,它的生命,遺憾地戛然而止。我穿梭在時空里,聽一段段回聲擊碎時間的塵埃,震耳欲聾。地下水位嚴重下降,老井的水也漸漸地少了,直至消失。隨著現代農業(yè)的日新月異,機械抽水機和風電灌溉等設備的普及,轆轤這種舊物件也逐漸退出了農耕歷史的舞臺。
⑦故鄉(xiāng)的老井見證了時代變遷的日子,每一段都值得收藏,哪怕是有些許遺憾的退場。這終成一口沉默的枯井,無言地記錄著時間的流逝和歲月的軌跡。我不知道昔日井底翻涌著的泉水最終去向何方,那些穿透時間的聲音依舊響在耳畔,在新舊更替里,承載著生命的軌跡,風吹塵過,悄無聲息地接納萬物的遷化……
(選自《中國青年報》,有刪改)
10.下列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文章生動展現了故鄉(xiāng)的老井從“熱鬧”到“沉默”的生命歷程。
B.第②段強調老井由磚頭和著泥砌成,旨在凸顯老井的簡陋破敗。
C.第③段用了多組擬聲詞表現鄉(xiāng)野日子的安寧、美好,富有詩意。
D.作者的情感與哲思相互交融,使文章真切動人,又有理性之美。
【解析】B.“旨在凸顯老井的簡陋破敗”表述錯誤,強調老井由磚頭和著泥砌成,是為了凸顯老井由來已久。
B
11.聯(lián)系上下文,賞析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3分)
一口幽幽老井,就這樣下沉著,它的生命,遺憾地戛然而止。
示例:“戛然而止”原義為“突然停止”,(1分)此處實寫老井因水位下降而干涸枯竭的狀態(tài),(1分)“戛然而止”一詞充分表現了作者對老井干枯的遺憾、惋惜和感慨。(1分)
1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表達用意?請簡要分析。(4分)
開篇點題,三個短語構成三個分句,范圍由小到大,引入寫作對象。(2分)突出了對故鄉(xiāng)、小院以及老井的無限依戀、懷念的深厚感情,為全文奠定深沉真摯的感情基調。(2分)
13.小瀟和小湘對本文的主題和情感有不同看法,請結合文章內容幫助小湘完成對話。(4分)
小瀟:《老井》是一支“時代的行歌”。現代農業(yè)的發(fā)展日新月異,老井淡出人們的生活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小湘:《老井》是一曲“故鄉(xiāng)的情歌”。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表達了對過去美好故鄉(xiāng)的眷戀;對過往鄉(xiāng)野生活的懷念;對農耕時代農民勤勞奮斗歷史的紀念;對故鄉(xiāng)老井作為時代變遷見證者和生命軌跡承載者的懷念,坦然接納萬物變遷的感慨。(每點2分,答出兩點即可)
(三)古詩文閱讀(18分)
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第14題。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①
李 白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②,海色明徂徠③。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注釋】①杜二甫:即詩人杜甫。②泗(sì)水:水名。③徂徠(cú lái):山名。
14.本詩的尾聯(lián)與王維《使至塞上》的頷聯(lián)“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均采用了相同的意象,請分析這兩個相同的意象表達的情感有什么不同。(4分)
①本詩中“飛蓬”在這里象征著即將分別的友人,詩人借飛蓬各自飄遠,
來比喻兩人即將各自奔赴不同的遠方,表達了對友人離別的不舍與牽掛。
②“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中“征蓬”是詩人自比,表達了自己被排擠出朝廷的孤寂、落寞之感,以及對此次出使安西的擔憂和迷茫。(滿分4分,每點2分)
閱讀下面三則文言短文,完成15—18題。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選自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東坡先生與黃門公①南遷②,相遇于梧、藤③間。道旁有鬻④湯餅者,共買食之。觕⑤惡不可食。黃門置箸而嘆,東坡已盡之矣。徐謂黃門曰:“九三郎,爾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聞之,曰:“此先生飲酒但飲濕⑥而已。”
(選自陸游《老學庵筆記》,有刪改)
【丙】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⑦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暮歸倒行,觀山燒壯甚。俛⑧仰度數谷,至江,山月出,擊汰⑨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復與過飲酒,食余甘,煮菜。顧影頹然,不復甚寐,書以付過。東坡翁。
(選自蘇軾《游白水書付過》,有刪改)
【注釋】①黃門公:即蘇轍,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對蘇轍的稱謂。②南遷:貶謫到南方。③梧、藤:梧州、藤州。④鬻(yù):賣。⑤觕(cū):同“粗”。⑥飲濕:指潤濕嘴巴。⑦縋(zhuì)石:此處指用石頭或重物測試水的深度。⑧俛(fǔ):同“俯”,意為低頭或彎腰。⑨擊汰(tài):擊水,劃船。
1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此先生飲酒但飲濕而已”中的“但”與“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中的“但”意思相同,都表示“只”。
B.“相與步于中庭”中的“步”是“散步”的意思,與成語“昂首闊步”中的“步”意思相同。
C.“共買食之”“食余甘”與《〈論語〉十二章》中“一簞食”中的“食”意思不同。
D.“起”有“起身”“離開”“發(fā)生”“發(fā)動”等義項,“欣然起行”“大笑而起”中的“起”都是“起身”的意思。
B
【解析】B.“相與步于中庭”中的“步”是“散步”的意思,“昂首闊步”中的“步”意思是“行走時兩腳之間的距離、腳步”。
16.借助下面的知識卡片,將短文【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3分)
顧:①回頭看;②探望;③照管
頹:①崩壞;②衰敗;③萎靡
回頭看自己的影子,精神萎靡,也沒有好好睡覺。(3分)
17.國學大師林語堂在《蘇東坡傳》里稱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請結合【甲】【乙】兩文簡要分析蘇軾為何被稱為“樂天派”。(4分)
示例:【甲】文中蘇軾被貶黃州,卻能在月夜與友人悠閑散步,欣賞月色,體現出他的樂觀豁達;(2分)【乙】文中蘇軾面對粗劣的食物,能坦然吃完,還以幽默的話語調侃蘇轍,表現出他的樂觀心態(tài),所以被稱為“樂天派”。(2分)
18.【丙】文和【甲】文都描繪了月夜美景,但傳達出的情感卻有所不同。請結合兩文的相關內容簡要分析。(4分)
示例:【甲】文有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歡喜和漫步的悠閑等種種微妙復雜的感情。(2分)【丙】文表達了作者隨遇而安、豁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2分)
【乙文參考譯文】
蘇東坡先生和弟弟黃門公(蘇轍)被貶謫到南方,在梧州、藤州之間相遇。路邊有賣面條的人,(兄弟二人)就一起買了面條吃。(面條)粗劣難吃,根本無法下咽。蘇轍放下筷子嘆氣,而蘇東坡已經把面條吃完了。他慢悠悠地對蘇轍說:“九三郎(蘇轍的字),你還想細細咀嚼品嘗嗎?”說完大笑著站起來。秦少游聽說了這件事,說:“這正像先生平時喝酒,只管潤濕嘴巴
罷了。”
【丙文參考譯文】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和小兒子蘇過一起游覽白水佛跡院。在溫泉中沐浴,水很熱,溫泉的源頭估計能把東西煮熟。沿著山路向東走,稍稍向北轉,有一處極高的瀑布。山路蜿蜒曲折了八九處,每轉折一處就形成一個水潭,潭水深的地方,用繩子系著石頭向下放五丈,還到不了底。瀑布的飛沫像雪花般濺落,聲音如雷鳴般轟響,既讓人歡喜又讓人畏懼。水邊的懸崖上有幾十個巨大的腳印,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佛跡。傍晚時我們順來路返回,邊退邊欣賞山上的火燒云,十分壯觀。
低頭抬頭之間,走過了好幾個山谷。到了江邊,月亮從山上出來,我們在江中心劃船,用雙手捧起水,欣賞明月倒映在水中如珍珠、璧玉般的美景。回到家時已經二更了,我又和蘇過一起喝酒,吃著橄欖,煮著青菜。回頭看自己的影子,精神萎靡,也沒有好好睡覺,就寫下這些文字交給蘇過。東坡
翁記。
(四)整本書閱讀(8分)
19.小瀟和小湘根據《紅星照耀中國》的內容,繪制了一幅埃德加·斯諾采訪“紅色中國”時的主要路線圖。請你幫忙補全圖中的三處疏漏。(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填地點)
②_____________(填人名)
③_____________(填人名)
保安(志丹縣)(1分)
彭德懷(1分)
徐海東(1分)
20.不同的色彩有不一樣的象征含義,書籍封面設計選用的色彩往往與內容和主旨相關。請你仿照示例,選擇一部書籍設計一個封面。(提示:從底色、字體顏色、圖案顏色等角度設計)(5分)
A.《紅星照耀中國》 B.《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示例】
我為《朝花夕拾》設計封面。底色為米黃色,米黃色代表溫馨的回憶;封面豎向排列四個黑色大字“朝花夕拾”,黑色代表理性的批判,與本書的內容相一致;在特別放大的“夕”字中間點綴魯迅灰色頭像,魯迅的頭像極具個性,放在“夕”字里,表明本書是魯迅的回憶性文章。封面色彩搭配美觀大方,辨識度高,吸引讀者。)
示例:我為《紅星照耀中國》設計封面。(1分,任選其一)底色為土黃色,象征中國大地和中國人民;中間是黑色字體“紅星照耀中國”,黑色代表正直、剛毅、無私,與中國共產黨及其所從事的偉大革命事業(yè)相一致;下半部分用紅色點綴一位高高舉起軍號的紅軍小號手,充滿斗志,代表解放全中國。封面色彩搭配極具沖擊力,吸引讀者。(4分,言之有理即可)
三、寫作(50分)
21.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作。(50分)
日月光華,風雨雷電,那是氣象風景;高峰入云,清流見底,那是自然風景;岳麓書院、橘子洲頭,那是有故事的風景。我的風景很簡單——一雙舞鞋、一臺鋼琴……令你神往的風景是什么?
請以“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和县| 松阳县| 永兴县| 绥宁县| 收藏| 秦安县| 九龙坡区| 昂仁县| 永康市| 黄浦区| 维西| 天祝| 勐海县| 安庆市| 岫岩| 大悟县| 宁城县| 呈贡县| 夏邑县| 英吉沙县| 揭东县| 育儿| 北安市| 揭东县| 正宁县| 阿勒泰市| 托克托县| 宜章县| 左贡县| 陇南市| 温泉县| 平陆县| SHOW| 内黄县| 大余县| 沧州市| 博爱县| 丘北县| 安平县| 溧阳市| 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