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河南省信陽高級中學北湖校區(qū)2025-2026 學年高一上期開學測試物理試題一、單選題(本題共 10 小題,共 46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第 1~7 題只有一個選項正確,每小題 4 分;第 8~10 題有多個選項正確,全部選對得 6 分,選對但不全的得 3分,有選錯的得 0 分)我們在學習物理知識中,學到很多物理學的研究方法,比如:控制變量法、等效替代法、轉換法、理想模型法、比值定義法等。下列情形中用到轉換法的是( )探究電阻大小跟材料的關系時,控制了導體的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相同探究物體的動能跟哪些因素有關時,通過木塊被撞后滑行的遠近來判斷鋼球動能的大小為了描述物體做功的快慢,我們把功與做功時間之比叫做功率計算火車從岳陽到長沙的平均速度時,忽略火車的長度關于質(zhì)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質(zhì)點一定是很小的物體質(zhì)點是實際存在的有質(zhì)量的點質(zhì)點就是物體的重心質(zhì)點是研究物體運動時的一種理想化模型下列關于質(zhì)點和參考系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兩岸青ft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青ft相對出”是以兩岸為參考系研究一輛汽車從北京到泰安的運動路線時可以將其視為質(zhì)點“人在橋上過,橋流水不流”—“橋流水不流”是以橋為參考系在研究殲-16 百米低空持續(xù)大載荷下連續(xù)筋斗的高難動作時,殲-16 可以視為質(zhì)點清西陵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的永寧ft下,是現(xiàn)存最完整,陵寢建筑類型最齊全的古代皇室陵墓群。某同學周末和家人去清西陵游玩,他們于上午 9 時 30 分到達陵區(qū),游玩后返回出發(fā)地,全程約 45 公里。這里兩個加下劃線的數(shù)據(jù)所描述的依次為( )時刻、位移 B. 時刻、路程C. 時間間隔、位移 D. 時間間隔、路程如圖所示,水平面內(nèi)一輕繩的一端固定在 O 點,另一端系一小球 P,現(xiàn)使小球 P 繞 O 點做半徑為 L 的順時針轉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小球 P 從 A 點運動到 B 點的位移大小為2L小球 P 從 A 點運動到 B 點的路程為1.5πL小球 P 從 A 點運動到 C 點的路程為2L小球 P 從 A 點運動到 D 點的位移大小為 2L下列生活現(xiàn)象中說法正確的是( )夏季炎熱時灑水能降溫,是因為水的比熱容大冬天人呼出的“白氣”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石蠟和冰的熔化一樣,都吸熱且溫度保持不變高壓鍋煮食物熟得快,是增大氣壓來降低沸點如圖,某同學從水平地面上的 A 點將足球正對著豎直墻壁向右貼地踢出,足球被墻壁反彈后運動至 B 點。已知 A、B 點到豎直墻壁的距離分別為 0.8m、2.0m,從 A 到 B 的時間為 2s,足球可視為質(zhì)點,與墻壁的作用時間忽略不計,則足球從被踢出到運動至 B 點的平均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分別為( )1.4m/s,0.6m/s B. 1.4m/s,1.4m/sC 0.6m/s,0.6m/s D. 0.6m/s,1.4m/s如圖所示,甲、乙、丙 3 人乘不同的熱氣球,甲看到樓房勻速上升,乙看到甲勻速上升,甲看到丙勻速上升,丙看到乙勻速下降,那么,從地面上看甲、乙、丙的運動可能是( )甲、乙勻速下降,且v乙 v甲,丙停在空中甲、乙勻速下降,且v乙 v甲,丙勻速上升甲、乙勻速下降,且v乙 v甲,丙勻速下降且v丙 v甲甲、乙勻速下降,且v乙 v甲,丙勻速下降且v丙 v甲一輛汽車在教練場上沿平直道路行駛,以 x 表示它相對于出發(fā)點的位移。汽車在 0~40s 時間內(nèi)的 x—t 圖像如圖所示。下列關于汽車的說法正確的是( )前 10s 內(nèi)汽車做勻加速運動 B. t=10s 時速度達到最大C. t=20s 時開始駛向出發(fā)點 D. 40s 內(nèi)的平均速度大小為 1.5m/s某物體做直線運動,它的v t 圖像如下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在前 4 秒,物體平均速度的大小為 4m/s在 4~8s 內(nèi),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在 10s 末,物體運動的速度方向改變在 12s 末,物體的加速度為 3m / s2二、實驗題(每空 2 分,共計 14 分)在測定“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中,電源電壓為 6V,小燈泡 L1 額定電流為 0.2A,電阻小于10Ω 。請你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甲中的實物電路連接完整 ;閉合開關前,圖甲中滑動變阻器的滑片 P 應位于 選填“A”或“B”)端;實驗電路連接完畢后,閉合開關,發(fā)現(xiàn)電流表無示數(shù)、電壓表有示數(shù),產(chǎn)生此現(xiàn)象的可能原因是;小向同學移動滑片 P,記下多組對應的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shù),并繪制成如圖乙所示的 I U 圖像,根據(jù)圖像信息,可計算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是 W;用上述電路測量了L1 的額定功率后,再測定一個額定電流為“0.4A”的燈泡L2 的額定功率, L2 的電阻略小于10Ω ,需更改 表的量程,且更換成L2 后應該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從原來的位置往(選填“A”或“B”)移動使L2 正常發(fā)光。在同學們已做過的物理實驗中,有不少涉及到物理量的測量。其中有一類物理量可以直接用儀器進行測量,而另一類物理量只能間接測量,“小燈泡電功率”的測量是屬于 (選填“直接”或“間接”)測量。三、解答題(共計 38 分)圖甲是《天工開物》里記載的一種搗谷的舂,“橫木插碓頭,硬嘴為鐵,促踏其末而舂之”。若碓頭質(zhì)量為20kg ,不計橫木的重力和轉動摩擦,搗谷人雙手與扶手之間的作用力為 0。求碓頭的重力;碓頭豎直下落0.5m ,用時0.4s ,求重力做功的功率;質(zhì)量為72kg 的搗谷人,左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200cm2 ,當他右腳在 B 點用最小力踩橫木使其剛好轉動時,示意圖如圖乙,已知OA : OB 3 : 2 ,求人左腳對地面的壓強。某質(zhì)點在 x 軸上運動,各個時刻的位置坐標如表所示:t /s 0 1 2 3 4 5x / m 0 5 4 1 7 1由表可以看出此質(zhì)點開始運動后:最遠時,離原點的距離是多少?第 2s 內(nèi)質(zhì)點的位移是多少?在第一個 2s 內(nèi)質(zhì)點的位移和通過的路程分別為多少?如圖所示,某質(zhì)點沿邊長 AB = 3m,BC = 4m的矩形從 A 點沿逆時針方向勻速率運動,在 5s 內(nèi)運動了矩形周長的一半到達 C 點。求:平均速度;平均速率。河南省信陽高級中學北湖校區(qū)2025-2026 學年高一上期開學測試物理試題一、單選題(本題共 10 小題,共 46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第 1~7 題只有一個選項正確,每小題 4 分;第 8~10 題有多個選項正確,全部選對得 6 分,選對但不全的得 3分,有選錯的得 0 分)我們在學習物理知識中,學到很多物理學的研究方法,比如:控制變量法、等效替代法、轉換法、理想模型法、比值定義法等。下列情形中用到轉換法的是( )探究電阻大小跟材料的關系時,控制了導體的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相同探究物體的動能跟哪些因素有關時,通過木塊被撞后滑行的遠近來判斷鋼球動能的大小為了描述物體做功的快慢,我們把功與做功時間之比叫做功率計算火車從岳陽到長沙的平均速度時,忽略火車的長度【答案】B【解析】【詳解】A.電阻阻值和多個因素有關,探究電阻大小跟材料的關系時,控制了導體的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相同,采用的是控制變量法,故 A 錯;B.探究物體的動能跟哪些因素有關時,將復雜的動能轉換成顯而易見的滑行距離,采用的是轉換法,故 B正確;C.功率描述做功的快慢,功與做功時間之比定義了功率,采用的是比值定義法,故 C 錯誤;D.計算火車從岳陽到長沙的平均速度時,忽略火車的長度,將火車看作質(zhì)點,質(zhì)點是一種理想模型,采用的是理想模型法,故 D 錯誤。故選 B。關于質(zhì)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質(zhì)點一定是很小的物體質(zhì)點是實際存在的有質(zhì)量的點質(zhì)點就是物體的重心質(zhì)點是研究物體運動時的一種理想化模型【答案】D【解析】【詳解】A.能否看成質(zhì)點與物體的質(zhì)量、體積的大小無關.例如地球繞太陽公轉時,地球可以看成是質(zhì)點,故 A 錯誤; BCD.質(zhì)點是為了研究物體的運動提出的,用來代替物體的有質(zhì)量的點,是理想化模型,實際上并不存在,質(zhì)點是代替物體的有質(zhì)量的點,不是物體的重心,故 BC 錯誤;D 正確;故選 D。下列關于質(zhì)點和參考系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兩岸青ft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青ft相對出”是以兩岸為參考系研究一輛汽車從北京到泰安的運動路線時可以將其視為質(zhì)點“人在橋上過,橋流水不流”—“橋流水不流”是以橋為參考系在研究殲-16 百米低空持續(xù)大載荷下連續(xù)筋斗的高難動作時,殲-16 可以視為質(zhì)點【答案】B【解析】【詳解】A.“兩岸青ft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青ft相對出”是以“孤帆”,A 錯誤;B.研究一輛汽車從北京到泰安的運動路線時可以忽略汽車的大小看成質(zhì)點,B 正確;C.“橋流水不流”可以理解為“橋動水不動”,意思就是說橋在運動,研究對象是橋,參考系是“水”,C 錯誤;D.在研究殲-16 百米低空持續(xù)大載荷下連續(xù)筋斗的高難動作時,需要考慮飛機的形狀,大小,不能看成質(zhì)點,D 錯誤。故選 B。清西陵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的永寧ft下,是現(xiàn)存最完整,陵寢建筑類型最齊全的古代皇室陵墓群。某同學周末和家人去清西陵游玩,他們于上午 9 時 30 分到達陵區(qū),游玩后返回出發(fā)地,全程約 45 公里。這里兩個加下劃線的數(shù)據(jù)所描述的依次為( )A. 時刻、位移 C. 時間間隔、位移 【答案】B 【解析】 B. 時刻、路程 D. 時間間隔、路程【詳解】上午 9 時 30 分到達陵區(qū),可知上午 9 時 30 分是時間軸上的點,是時刻;全程約 45 公里,不知道運動的軌跡,所以 45 公里是路程。故 B 符合題意,ACD 不符合題意。故選 B。如圖所示,水平面內(nèi)一輕繩的一端固定在 O 點,另一端系一小球 P,現(xiàn)使小球 P 繞 O 點做半徑為 L 的順時針轉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小球 P 從 A 點運動到 B 點的位移大小為2L小球 P 從 A 點運動到 B 點的路程為1.5πL小球 P 從 A 點運動到 C 點的路程為2L小球 P 從 A 點運動到 D 點的位移大小為 2L【答案】D【解析】【詳解】A.小球 P 從 A 點運動到 B 點的位移大小為連接 AB 的線段長度,應為 2L ,故 A 錯誤;B.小球 P 從 A 點運動到 B 點的路程為弧長,應為0.5πL ,故 B 錯誤;C.小球 P 從 A 點運動到 C 點的路程為πL ,故 C 錯誤;D.小球 P 從 A 點運動到 D 點的位移大小為連接 AD 的線段長度,應為 2L ,故 D 正確。故選 D。下列生活現(xiàn)象中說法正確的是( )夏季炎熱時灑水能降溫,是因為水的比熱容大冬天人呼出的“白氣”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石蠟和冰的熔化一樣,都吸熱且溫度保持不變高壓鍋煮食物熟得快,是增大氣壓來降低沸點【答案】B【解析】【詳解】A.向地上灑水能降溫,是因為水蒸發(fā)需要吸收熱量,故 A 錯誤;B.冬天人呼出的“白氣”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現(xiàn)象,露珠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所以冬天人呼出的“白氣”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故 B 正確;C.冰是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不變;石蠟是非晶體,沒有熔點,熔化過程中溫度升高,故 C錯誤;D.高壓鍋煮食物容易煮熟,原因是壓強越大沸點越高,鍋內(nèi)可以達到比較高的溫度,所以食物容易熟,故 D 錯誤。故選 B。如圖,某同學從水平地面上的 A 點將足球正對著豎直墻壁向右貼地踢出,足球被墻壁反彈后運動至 B 點。已知 A、B 點到豎直墻壁的距離分別為 0.8m、2.0m,從 A 到 B 的時間為 2s,足球可視為質(zhì)點,與墻壁的作用時間忽略不計,則足球從被踢出到運動至 B 點的平均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分別為( )1.4m/s,0.6m/s B. 1.4m/s,1.4m/sC. 0.6m/s,0.6m/s D. 0.6m/s,1.4m/s【答案】D【解析】【詳解】足球從被踢出到運動至 B 點的位移大小為x 2.0m 0.8m 1.2m則平均速度為足球從被踢出到運動至 B 點的路程為v x 0.6m / s1 ts 2.0m+0.8m 2.8m則平均速率故選 D。v s 1.4m / s2 t如圖所示,甲、乙、丙 3 人乘不同的熱氣球,甲看到樓房勻速上升,乙看到甲勻速上升,甲看到丙勻速上升,丙看到乙勻速下降,那么,從地面上看甲、乙、丙的運動可能是( )甲、乙勻速下降,且v乙 v甲,丙停在空中甲、乙勻速下降,且v乙 v甲,丙勻速上升甲、乙勻速下降,且v乙 v甲,丙勻速下降且v丙 v甲甲、乙勻速下降,且v乙 v甲,丙勻速下降且v丙 v甲【答案】ABD【解析】【詳解】A B.甲看到樓房勻速上升,說明甲相對于地勻速下降。乙看到甲勻速上升,說明乙勻速下降,而且v乙 v甲 ,甲看到丙勻速上升,丙看到乙勻速下降,丙可能停在空中,也可能勻速上升,故 AB 正確;CD.甲看到丙勻速上升,丙看到乙勻速下降,丙可能勻速下降,且v丙 v甲 ,故 C 錯誤,D 正確。故選 ABD。一輛汽車在教練場上沿平直道路行駛,以 x 表示它相對于出發(fā)點的位移。汽車在 0~40s 時間內(nèi)的 x—t 圖像如圖所示。下列關于汽車的說法正確的是( )前 10s 內(nèi)汽車做勻加速運動 B. t=10s 時速度達到最大C. t=20s 時開始駛向出發(fā)點 D. 40s 內(nèi)的平均速度大小為 1.5m/s【答案】CD【解析】【詳解】A.x—t 圖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前 10s 內(nèi)圖像的斜率不變,則汽車做勻速直線運動,故 A 錯誤;x—t 圖像的斜率的絕對值表示速度的大小,圖像在 20~40s 斜率的絕對值最大,故 B 錯誤;x—t 圖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在 t=20s 時,圖像的斜率變?yōu)樨?,即速度變?yōu)樨?,汽車的運動方向改變,開始駛回出發(fā)點,故 C 正確;由圖可知,40s 內(nèi)的位移為 x 60m則平均速度為v x 1.5m / s ,故 D 正確。t故選 CD。某物體做直線運動,它的v t 圖像如下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在前 4 秒,物體平均速度的大小為 4m/s在 4~8s 內(nèi),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在 10s 末,物體運動的速度方向改變在 12s 末,物體的加速度為 3m / s2【答案】AD【解析】【詳解】A.前 4 秒,物體勻加速直線運動,平均速度故 A 正確;v 0 vt2 4m / sB.在4 ~ 8s 內(nèi),物體速度恒為 8m / s ,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故 B 錯誤;C. v t 圖像中,速度的正負表示方向,在 10s 末前后速度均為正值,速度方向不變,故 C 錯誤;D.在 12s 末,物體的加速度為0 12a 14 10 3m / s2故 D 正確。故選 AD。二、實驗題(每空 2 分,共計 14 分)在測定“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中,電源電壓為 6V,小燈泡 L1 額定電流為 0.2A,電阻小于10Ω 。請你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甲中的實物電路連接完整 ;閉合開關前,圖甲中滑動變阻器的滑片 P 應位于 選填“A”或“B”)端;實驗電路連接完畢后,閉合開關,發(fā)現(xiàn)電流表無示數(shù)、電壓表有示數(shù),產(chǎn)生此現(xiàn)象的可能原因是;小向同學移動滑片 P,記下多組對應的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shù),并繪制成如圖乙所示的 I U 圖像,根據(jù)圖像信息,可計算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是 W;用上述電路測量了L1 的額定功率后,再測定一個額定電流為“0.4A”的燈泡L2 的額定功率, L2 的電阻略小于10Ω ,需更改 表的量程,且更換成L2 后應該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從原來的位置往(選填“A”或“B”)移動使L2 正常發(fā)光。在同學們已做過的物理實驗中,有不少涉及到物理量的測量。其中有一類物理量可以直接用儀器進行測量,而另一類物理量只能間接測量,“小燈泡電功率”的測量是屬于 (選填“直接”或“間接”)測量。【答案】(1) (2)A(3)小燈泡斷路 (4)0.3(5) ①. 電壓 ②. B(6)間接【解析】【小問 1 詳解】燈泡額定電壓約為U IR 0.2A 10 2V電壓表應選 0~3V 量程,把電壓表并聯(lián)在燈泡兩端,如圖所示【小問 2 詳解】閉合開關前,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應為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由圖甲可知,滑動變阻器的滑片 P應位于 A 端。【小問 3 詳解】閉合開關,發(fā)現(xiàn)電流表無示數(shù),說明電路斷路,電壓表有示數(shù),說明電壓表與電源連通,產(chǎn)生此現(xiàn)象的可能原因是與電壓表并聯(lián)的小燈泡斷路。【小問 4 詳解】由圖乙可知,燈泡額定電流 0.2A 對應的電壓是 1.5V,則燈泡額定功率P UI 1.5V 0.2A 0.3W【小問 5 詳解】更換燈泡后,燈泡額定電壓約為 0.4A×10Ω=4V>3V應更換電壓表量程,燈泡額定電壓變大。由電路圖甲可知,應向 B 端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使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減小,將滑片向 B 端滑動,使燈泡兩端電壓增大,當燈泡電壓增大到額定電壓時,燈泡正常發(fā)光。【小問 6 詳解】測量電功率時,要用電壓表測出用電器兩端的電壓,用電流表測出流過用電器的電流,然后求出電功率,屬于間接測量。三、解答題(共計 38 分)圖甲是《天工開物》里記載的一種搗谷的舂,“橫木插碓頭,硬嘴為鐵,促踏其末而舂之”。若碓頭質(zhì)量為20kg ,不計橫木的重力和轉動摩擦,搗谷人雙手與扶手之間的作用力為 0。求碓頭的重力;碓頭豎直下落0.5m ,用時0.4s ,求重力做功的功率;質(zhì)量為72kg 的搗谷人,左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200cm2 ,當他右腳在 B 點用最小力踩橫木使其剛好轉動時,示意圖如圖乙,已知OA : OB 3 : 2 ,求人左腳對地面的壓強。【答案】(1)200N(2)250W (3)2.1×104Pa【解析】【小問 1 詳解】碓頭的重力G mg 20 10N 200N【小問 2 詳解】碓頭豎直下落0.5m ,重力做的功W Gh 200 0.5J 100J重力做功的功率 P t1000.4W 250W【小問 3 詳解】由杠桿平衡條件得,人對杠桿的力為 F G OA 200 3 N 300N1 OB 2由力的相互作用得,人受到杠桿的力為 F2 F1 300N人受到重力、地面支持力、杠桿的力的作用處于靜止狀態(tài),地面對人的支持力為F支持 G人 F2 72 10N 300N 420N由力的相互作用得,人左腳對地面的壓力 F壓 F支持 420N人左腳對地面的壓強 p F壓 S420 Pa 2.1 104 Pa200 10 4某質(zhì)點在 x 軸上運動,各個時刻的位置坐標如表所示:t /s 0 1 2 3 4 5x / m 0 5 4 1 7 1由表可以看出此質(zhì)點開始運動后:最遠時,離原點的距離是多少?第 2s 內(nèi)質(zhì)點的位移是多少?在第一個 2s 內(nèi)質(zhì)點的位移和通過的路程分別為多少?【答案】(1)7m (2)-9m(3)-4m,14m【解析】【小問 1 詳解】位置正負號代表方向,由表可知,在t=4s 時離原點最遠,距離是 x 7m【小問 2 詳解】第 2s 內(nèi)質(zhì)點的位移 x x2 x1 9m【小問 3 詳解】在第一個 2s 內(nèi)質(zhì)點的位移 x2 x2 x0 4 0 4m通過的路程 s 5 5 4 14m如圖所示,某質(zhì)點沿邊長 AB = 3m,BC = 4m 的矩形從 A 點沿逆時針方向勻速率運動,在 5s 內(nèi)運動了矩形周長的一半到達 C 點。求: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答案】(1) v = 1m/s,方向由 A 指向 C;(2) v = 1.4m/s【解析】【分析】【詳解】(1)根據(jù)平均速度的計算公式v = x tx = m計算出v = 1m/s方向由 A 指向 C(2)根據(jù)平均速率的計算公式v = s ts = 3 + 4m = 7m計算出v = 1.4m/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