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素養提升課(一) 勻變速直線運動 平均速度公式及圖像問題[學習目標]1.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公式,并會進行有關計算。2.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x-t圖像和v-t圖像中坐標、斜率、截距、交點的含義。3.能根據圖像分析物體的運動規律。探究1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公式1.三個平均速度公式及適用條件(1)=,適用于所有運動。(2)=,適用于勻變速直線運動。(3)=,即一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等于這段時間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適用于勻變速直線運動。2.公式==的推導設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初速度為v0,加速度為a,t時刻的速度為v由x=v0t+at2得平均速度==v0+at ①由v=v0+at知,當t′=時有=v0+a· ②由①②得=又v=+a· ③由②③解得=綜上所述有==。【典例1】 一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在連續相等的兩個時間間隔內,通過的位移分別是24 m和64 m,每一個時間間隔為4 s,求物體的初速度、末速度及加速度。[聽課記錄] [針對訓練]1.一輛汽車從車站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一段時間之后,司機發現一乘客未上車,便立即剎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已知汽車從啟動到停止一共經歷了10 s,在此過程中,汽車的最大速度為5 m/s,則這段時間內汽車前進的位移為( )A.20 m B.25 mC.30 m D.40 m2.一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相繼經過兩段距離為 24 m 的路程,第一段用時2 s,第二段用時4 s,則物體的加速度大小是( )A.1 m/s2 B.2 m/s2C.6 m/s2 D.12 m/s2探究2 x-t圖像與v-t圖像1.x-t圖像與v-t圖像的比較比較內容 x-t圖像 v-t圖像圖像物理意義 反映的是位移隨時間的變化規律 反映的是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① 表示物體從位移為正處開始一直做反向勻速直線運動并過零位移處 表示物體先做正向勻減速直線運動,再做負向勻加速直線運動② 表示物體靜止不動 表示物體做正向勻速直線運動③ 表示物體從位移為零處開始做正向勻速運動 表示物體從靜止開始做正向勻加速直線運動④ 表示物體做加速直線運動 表示物體做加速度逐漸增大的加速運動圖像與時 間軸圍成 的“面積”的意義 無實際意義 表示相應時間內的位移2.圖像問題的三點注意(1)x-t圖像:圖像上某點切線的斜率表示該時刻物體的速度,圖像上一個點對應物體某一時刻的位置。(2)v-t圖像:圖像上某點切線的斜率表示該時刻物體的加速度,圖像上一個點對應物體某一時刻的速度。(3)形狀一樣的圖線,在不同圖像中所表示的物理意義不同,因此在應用時要特別注意看清楚圖像的縱、橫軸所描述的是什么物理量。【典例2】 如圖所示的x-t圖像和v-t圖像中,給出四條曲線1、2、3、4代表四個不同物體的運動情況,關于它們的物理意義,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圖線1表示物體做曲線運動B.x-t圖像中t1時刻v1>v2C.v-t圖像中0至t3時間內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兩圖像中,t2、t4時刻2、4開始反向運動[針對訓練]3.(多選)蹦極是一項非常刺激的戶外休閑活動。如圖甲所示,為了研究游客下落速度與下落時間的關系,在游客身上安裝傳感器,讓其從靜止開始豎直下落,得到如圖乙所示的v-t圖像,圖中0~t1時間內圖線為直線,t1~t3時間內圖線為曲線。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0~t1時間內,游客的位移大小為v1t1B.t1~t2時間內,游客的平均速度大于C.t2時刻,游客的加速度等于零D.t2~t3時間內,游客做加速度減小的減速運動4.(多選)甲、乙兩質點均做直線運動,其中甲的位移—時間圖像如圖(a)所示,乙的速度—時間圖像如圖(b)所示,根據圖像可判斷( )A.0~2 s內,甲質點做加速直線運動,乙質點做勻速直線運動B.2~3 s內,甲質點靜止不動,乙質點做勻速直線運動C.3~5 s內,甲質點和乙質點均做減速直線運動D.0~5 s內,甲質點的位移為-10 m,乙質點的位移為100 m4/4素養提升課(一) 勻變速直線運動 平均速度公式及圖像問題[學習目標]1.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公式,并會進行有關計算。2.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x-t圖像和v-t圖像中坐標、斜率、截距、交點的含義。3.能根據圖像分析物體的運動規律。探究1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公式1.三個平均速度公式及適用條件(1)=,適用于所有運動。(2)=,適用于勻變速直線運動。(3)=,即一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等于這段時間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適用于勻變速直線運動。2.公式==的推導設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初速度為v0,加速度為a,t時刻的速度為v由x=v0t+at2得平均速度==v0+at ①由v=v0+at知,當t′=時有=v0+a· ②由①②得=又v=+a· ③由②③解得=綜上所述有==。【典例1】 一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在連續相等的兩個時間間隔內,通過的位移分別是24 m和64 m,每一個時間間隔為4 s,求物體的初速度、末速度及加速度。[解析] 如圖所示,連續兩段相等時間T內的平均速度分別為== m/s=6 m/s== m/s=16 m/s且==由于B是A、C的中間時刻,則vB=== m/s=11 m/s解得vA=1 m/s,vC=21 m/s加速度a== m/s2=2.5 m/s2。[答案] 1 m/s 21 m/s 2.5 m/s2[針對訓練]1.一輛汽車從車站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一段時間之后,司機發現一乘客未上車,便立即剎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已知汽車從啟動到停止一共經歷了10 s,在此過程中,汽車的最大速度為5 m/s,則這段時間內汽車前進的位移為( )A.20 m B.25 mC.30 m D.40 mB [設汽車的最大速度為vm,加速時間為t1,減速時間為t2,加速階段的平均速度==,減速階段的平均速度==,x=t1+t2=(t1+t2)=vmt,解得x=25 m,故選B。]2.一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相繼經過兩段距離為 24 m 的路程,第一段用時2 s,第二段用時4 s,則物體的加速度大小是( )A.1 m/s2 B.2 m/s2C.6 m/s2 D.12 m/s2B [第一段平均速度為v1== m/s=12 m/s,第二段平均速度為v2== m/s=6 m/s,根據某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知,兩個中間時刻的時間間隔為Δt=1 s+2 s=3 s,加速度為a== m/s2=-2 m/s2,故選B。]探究2 x-t圖像與v-t圖像1.x-t圖像與v-t圖像的比較比較內容 x-t圖像 v-t圖像圖像物理意義 反映的是位移隨時間的變化規律 反映的是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① 表示物體從位移為正處開始一直做反向勻速直線運動并過零位移處 表示物體先做正向勻減速直線運動,再做負向勻加速直線運動② 表示物體靜止不動 表示物體做正向勻速直線運動③ 表示物體從位移為零處開始做正向勻速運動 表示物體從靜止開始做正向勻加速直線運動④ 表示物體做加速直線運動 表示物體做加速度逐漸增大的加速運動圖像與時 間軸圍成 的“面積”的意義 無實際意義 表示相應時間內的位移2.圖像問題的三點注意(1)x-t圖像:圖像上某點切線的斜率表示該時刻物體的速度,圖像上一個點對應物體某一時刻的位置。(2)v-t圖像:圖像上某點切線的斜率表示該時刻物體的加速度,圖像上一個點對應物體某一時刻的速度。(3)形狀一樣的圖線,在不同圖像中所表示的物理意義不同,因此在應用時要特別注意看清楚圖像的縱、橫軸所描述的是什么物理量。【典例2】 如圖所示的x-t圖像和v-t圖像中,給出四條曲線1、2、3、4代表四個不同物體的運動情況,關于它們的物理意義,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圖線1表示物體做曲線運動B.x-t圖像中t1時刻v1>v2C.v-t圖像中0至t3時間內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兩圖像中,t2、t4時刻2、4開始反向運動B [圖線1表示的是變速直線運動,選項A錯誤;x-t圖像中t1時刻物體1的速度v1大于物體2的速度v2,選項B正確;在v-t圖像中圖線與時間軸圍成圖形的面積表示位移,0至t3時間內,x4>x3,則>,選項C錯誤;x-t圖像中t2時刻物體2開始反向運動,v-t圖像中t4時刻物體4開始減速,但運動方向不變,選項D錯誤。][針對訓練]3.(多選)蹦極是一項非常刺激的戶外休閑活動。如圖甲所示,為了研究游客下落速度與下落時間的關系,在游客身上安裝傳感器,讓其從靜止開始豎直下落,得到如圖乙所示的v-t圖像,圖中0~t1時間內圖線為直線,t1~t3時間內圖線為曲線。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0~t1時間內,游客的位移大小為v1t1B.t1~t2時間內,游客的平均速度大于C.t2時刻,游客的加速度等于零D.t2~t3時間內,游客做加速度減小的減速運動BC [根據v-t圖線與橫軸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可知0~t1時間內,游客的位移大小為x1=v1t1,故A錯誤;t1~t2時間內,游客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若游客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則游客的平均速度為,故B正確;根據v-t圖線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t2時刻,游客的加速度等于零,故C正確;t2~t3時間內,v-t 圖線的斜率為負,絕對值增大,故游客做加速度增大的減速運動,故D錯誤。]4.(多選)甲、乙兩質點均做直線運動,其中甲的位移—時間圖像如圖(a)所示,乙的速度—時間圖像如圖(b)所示,根據圖像可判斷( )A.0~2 s內,甲質點做加速直線運動,乙質點做勻速直線運動B.2~3 s內,甲質點靜止不動,乙質點做勻速直線運動C.3~5 s內,甲質點和乙質點均做減速直線運動D.0~5 s內,甲質點的位移為-10 m,乙質點的位移為100 mBD [x-t圖像的斜率表示速度,v-t圖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則0~2 s內甲質點的速度不變,做勻速直線運動,乙質點的加速度方向與初速度方向相同,做加速直線運動,A錯誤;2~3 s內,甲質點靜止不動,乙質點做勻速直線運動,B正確;3~5 s內,甲質點的速度不變,做勻速直線運動,乙質點的速度減小,做減速直線運動,C錯誤;0~5 s內,甲質點的位移為x甲=(0-10) m=-10 m,乙質點的位移等于v-t圖像與t軸所圍成的面積,為100 m,D正確。]素養提升練(一)1.某戰機起飛前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達到起飛速度v所需的時間為t,則起飛前的運動距離為( )A.vt B.C.2vt D.不能確定B [因為戰機在起飛前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則x= t=t=t,B正確。]2.一輛汽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初速度為2 m/s,經過4 s速度為10 m/s,在這段時間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汽車的加速度為4 m/s2B.汽車的加速度為3 m/s2C.汽車的位移為24 mD.汽車的平均速度為3 m/sC [汽車的加速度a==2 m/s2,故A、B錯誤;平均速度t=24 m,故C正確。]3.一物體先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a1=2 m/s2,加速一段時間t1,然后接著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直到速度減為零,已知整個運動過程所用的時間t=20 s,總位移為300 m,則物體運動的最大速度為( )A.15 m/s B.30 m/sC.7.5 m/s D.無法求解B [設最大速度為vm,勻加速直線運動過程=(0+vm)=vm,勻減速直線運動過程=== m/s,解得vm=30 m/s,故選B。]4.(多選)一個物體自t=0時開始做直線運動,其速度—時間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第5 s內的加速度方向與第6 s內的加速度方向相反B.在第5 s末,物體離出發點最遠C.在0~4 s內,物體的平均速度為7.5 m/sD.在0~6 s內,物體的平均速率為7.5 m/sBC [v-t圖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第5 s內的加速度方向與第6 s內的加速度方向相同,選項A錯誤;在0~5 s內物體的速度一直為正值,可知在第5 s末,物體離出發點最遠,選項B正確;在0~4 s 內,物體的位移x4=×10 m=30 m,平均速度為== m/s=7.5 m/s,選項C正確;在0~6 s內,物體的路程x6=×10 m+×1×10 m=40 m,平均速率為== m/s≈6.67 m/s,選項D錯誤。]5.(多選)如圖為一質點做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圖像,如圖中實線所示,其初速度為v0,末速度為v,則它在t0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和加速度應是( )A.平均速度小于 B.平均速度大于C.加速度逐漸減小 D.加速度逐漸增大AD [如圖所示,若質點運動的v-t 圖線為②,則<,故A正確,B錯誤;由a=知,某一時刻圖線上對應點的切線的斜率可表示該時刻的加速度的大小,由題圖可看出圖線的斜率在不斷變大,也就表示加速度在不斷變大,故C錯誤,D正確。]6.一物體做直線運動,其加速度隨時間變化的a-t圖像如圖所示,下列v-t圖像中,可能正確描述此物體運動的是( )A BC DD [0~時間內物體向正方向加速運動,時刻的速度為;~T時間內物體向正方向以速度做勻速運動;T~時間內加速度大小不變,方向相反,則向正方向減速運動,時刻的速度減為零;~2T時間內向負方向做加速運動,2T時刻的速度為-。故選D。]7.(多選)若AB=3 m、BC=12 m,如圖所示。已知質點在A、B間的速度增加量為Δv=2 m/s,在B、C間的速度增加量為Δv′ =4 m/s,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質點在A、B間的平均速度大小為3 m/sB.質點從B點運動到C點的時間為3 sC.質點經過A點時的速度大小為3 m/sD.質點的加速度大小為2 m/s2AD [設質點經過A時速度為v,又由于質點在AB段速度增加量為Δv=2 m/s,故通過B時速度為v+2 m/s,同理通過C時速度為v+6 m/s,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位移的關系,有(v+2 m/s)2-v2=2a·AB,(v+6 m/s)2-(v+2 m/s)2=2a·BC,聯立解得v=2 m/s,a=2 m/s2,故C錯誤,D正確;質點在AB段的平均速度大小′= m/s=6 m/s,質點從B處運動到C處的時間為t==2 s,故B錯誤。]8.甲、乙兩輛小車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做直線運動,甲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乙做勻速直線運動。其x-t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t2時刻兩車速度相等B.在0~t2時間內,甲車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車的平均速度C.在t2時刻,甲車速度大于乙車速度D.在t1~t2之間的某一時刻,兩車加速度相等C [x-t圖像斜率表示速度,由題圖可知,在t2時刻甲車圖線斜率大于乙車圖線斜率,則在t2時刻甲車速度大于乙車速度,故A錯誤,C正確;根據=可知,由于0~t2時間內兩車的位移不相等,則平均速度不相等,故B錯誤;由題意可知,甲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乙車做勻速直線運動,則兩車的加速度不可能相等,故D錯誤。]9.一質點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初速度v0=2 m/s,前4 s內位移為20 m,求:(1)質點前4 s內的平均速度大小;(2)質點第4 s末的速度大小;(3)質點第2 s末的速度大小。[解析] (1)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前4 s內的平均速度大小== m/s=5 m/s。(2)根據=代入數據解得,第4 s末的速度大小v4=8 m/s。(3)第2 s末為這段時間的中間時刻,故v2==5 m/s。[答案] (1)5 m/s (2)8 m/s (3)5 m/s10.公交車是學生上學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當公交車快到校門口時,司機往往關閉公交車發動機,讓公交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進站,已知行駛120 m時速度減小為原來的一半,再行駛8 s靜止,求公交車關閉發動機時的速度大小和行駛的距離。[解析] 以公交車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公交車進入站臺前做勻減速直線運動,設公交車關閉發動機時的速度為v0,加速度大小為a,則at2=而前半段時間t1==t2=8 s由s1=t1=120 m解得v0=20 m/s行駛的距離s=(t1+t2)=160 m。[答案] 20 m/s 160 m11.空間探測器從某一星球表面豎直升空,發動機推力為恒力。探測器升空后發動機因故障突然關閉,探測器從升空到落回星球表面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根據圖像,求:(1)該探測器在加速上升時的加速度大小及上升的最大高度Hm;(2)探測器落回星球表面時的速度大小v;(3)探測器從最大高度到落回星球表面所用的時間t。[解析] (1)在0~10 s內探測器在加速上升,其加速度大小為a1==6 m/s2由題圖得,探測器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m= m=900 m。(2)在10 s后,探測器關閉發動機,其運動過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為a2==3 m/s2由v2=2a2Hm得v==30 m/s。(3)由Hm=a2t2得探測器從最高點下落到星球表面的時間為t==10 s。[答案] (1)6 m/s2 900 m (2)30 m/s (3)10 s2/1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2 第二章 素養提升課(一) 勻變速直線運動 平均速度公式及圖像問題 (學生版).docx 12 第二章 素養提升課(一) 勻變速直線運動 平均速度公式及圖像問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