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樂亭二中2024—2025學年度高二年級第二學期第四次調研考試物理試題注意事項: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按題號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指定范圍。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Ⅰ卷(共46分)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小題4分,共28分。1、我國水下敷纜機器人具有“搜尋—挖溝—敷埋”一體化作業能力。可將機器人看成質點的是( )A.操控機器人進行挖溝作業 B.監測機器人搜尋時的轉彎姿態C.定位機器人在敷埋線路上的位置 D.測試機器人敷埋作業時的機械臂動作2、汽車由靜止開始沿直線從甲站開往乙站,先做加速度大小為a的勻加速運動,位移大小為x;接著在t時間內做勻速運動;最后做加速度大小也為a的勻減速運動,到達乙站時速度恰好為0。已知甲、乙兩站之間的距離為8x,則( )A. B. C. D.3、如圖為港珠澳大橋上四段110m的等跨鋼箱連續梁橋,若汽車從a點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通過段的時間為t。則( )A.通過段的時間為 B.通過段的時間為C.ab段和ac段所用時間比為1:2 D.段的平均速度等于c點的瞬時速度4.裝有輕質光滑定滑輪的長方體木箱靜置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上的物塊甲通過不可伸長的水平輕繩繞過定滑輪與物塊乙相連。乙拉著甲從靜止開始運動,木箱始終保持靜止。已知甲、乙質量均為,甲與木箱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則在乙下落的過程中( )A. 甲對木箱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B. 地面對木箱的支持力逐漸增大C. 甲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 D. 乙受到繩子的拉力大小為5、學校運動場的單杠上懸掛的沙袋如圖所示,四條等長鐵鏈由絞扣栓結在一起再通過拉環掛在單杠上,拉環、絞扣剛好與沙袋的重心在同一豎直線上。沙袋豎直懸掛靜止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拉環受到的拉力等于沙袋的重力B.四條鐵鏈對沙袋的作用力大于沙袋的重力C.向上調整絞扣的位置(絞扣與沙袋間鐵鏈變長),每條鐵鏈上的拉力都增大D.向下調整絞扣的位置(絞扣與沙袋間鐵鏈變短),每條鐵鏈上的拉力都增大6、一輕質桿兩端分別固定有質量均為m的小球A、B,兩小球由細線OE、FC懸掛于水平天花板及豎直墻壁上。OE和FC的拉力分別用F1和F2表示,初始時,F1與豎直方向的夾角θ=30°,F2水平。現保持輕桿位置不變,將細線FC的C端緩慢上移至FC與水平方向成α=60°角的位置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F1一直減小且減小了mg B.F2先減小后增大,其最小值為mgC.F2一直減小且減小了mg D.輕桿的彈力先減小后增大,其最小值為2mg7、吊車其簡化結構如圖乙所示,桿AB固定于平臺上且不可轉動,其B端固定一光滑定滑輪;輕桿CD用較鏈連接于平臺,可繞C端自由轉動,其D端連接兩條輕繩,一條輕繩繞過滑輪后懸掛一質量為m的重物,另一輕繩纏繞于電動機轉軸O上,通過電動機的牽引控制重物的起落。某次吊車將重物吊起至一定高度后保持靜止,此時各段輕繩與桿之間的夾角如圖乙所示,其中兩桿處于同一豎直面內,OD繩沿豎直方向,γ = 37°,θ = 90°,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則( )A.α一定等于βB.AB桿受到繩子的作用力大小為C.CD桿受到繩子的作用力方向沿∠ODB的角平分線方向,大小為mgD.當啟動電動機使重物緩慢下降時,AB桿受到繩子的作用力將逐漸增大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選對但不全者得3分,錯選或不選得0分。8、如圖為同學通過傳感器測得的甲、乙兩物體的運動圖像,橫軸為時間,縱軸忘記標記。已知甲圖兩部分均為拋物線,且t=0與t=1 s分別為開口向上和開口向下的拋物線的頂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圖像為位移—時間圖像,甲物體0~1 s和1~2 s加速度大小相等B.若圖像為位移—時間圖像,0~1 s乙物體平均速度大于甲物體平均速度C.若圖像為速度—時間圖像,0~2 s乙物體平均速度為甲物體平均速度的兩倍D.若圖像為速度—時間圖像,兩物體一定在t=1 s時刻相遇9、城市里高樓鱗次櫛比,樓層越高視野越開闊,但是有一點一定要注意高空墜物,因為墜物落地速度很大,會造成很大的危害。假設一個小鐵塊從10層樓的高處無初速度下落,已知10層樓距地面高度為30 m,小鐵塊落地后不反彈,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g=10 m/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鐵塊在開始下落后的第1 s內、第2 s內、第3 s內的位移之比為1∶3∶5B.小鐵塊下落過程的平均速度大小為10 m/sC.小鐵塊下落過程中前2 s內的位移為20 mD.小鐵塊下落最后10 m所用時間為(-2) s10、傾角θ=30°的斜坡上放有一質量為m=3 kg的物體,給物體一沿斜坡向下的速度,物體剛好沿斜坡勻速下滑。現用輕繩拴接物體,一位同學站在斜坡的一定高度處用力拉物體沿斜坡緩慢上滑,已知拉動過程中該同學對輕繩的作用點到斜坡的距離不變,物體沿斜坡上滑,且輕繩與斜坡間的夾角為α時,外力最小值為Fmin,此時物體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為Ff,物體對斜坡的壓力大小為FN,重力加速度g=10 m/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α=60° B.Fmin=15 N C.Ff=15 N D.FN= N第Ⅱ卷(共54分)三、填空題:本題共2小題,11題6分,12題10分,每空2分,共16分11、如圖所示,某實驗小組同學利用DIS實驗裝置研究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A、B為兩個相同的雙向力傳感器,該型號傳感器在受到拉力時讀數為正,受到壓力時讀數為負。A連接質量不計的細繩,可沿固定的圓弧形軌道移動。B固定不動,通過光滑鉸鏈連接長為0.3 m的桿。將細繩連接在桿右端O點構成支架。保持桿在水平方向,按如下步驟操作:①測量繩子與水平桿的夾角∠AOB=θ②對兩個傳感器進行調零③用另一根繩在O點懸掛一個鉤碼,記錄兩個傳感器的讀數④取下鉤碼,移動傳感器A改變θ角,重復上述實驗步驟,得到表格。F1/N 1.001 0.580 … 1.002 …F2/N -0.868 -0.291 … 0.865 …θ 30° 60° … 150° …(1)根據表格,A傳感器對應的是表中力________(選填“F1”或“F2”)。鉤碼質量為________kg(g取10 m/s2,結果保留1位有效數字)。(2)本實驗中多次對傳感器進行調零,對此操作說明正確的是________。A.因為事先忘記調零 B.何時調零對實驗結果沒有影響C.為了消除水平桿自身重力對結果的影響 D.可以完全消除實驗的誤差(3)實驗中,讓A傳感器沿圓心為O的圓弧形(而不是其他形狀)軌道移動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A.方便改變A傳感器的讀數 B.方便改變B傳感器的讀數C.保持桿右端O的位置不變 D.方便改變細繩與桿的夾角θ5.在暗室中用如圖(甲)所示裝置做“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實驗。實驗器材有:支架、漏斗、橡皮管、尖嘴玻璃管、螺絲夾子、鋁盒、一根熒光刻度的米尺、頻閃儀。具體實驗步驟如下:①在漏斗內盛滿清水,旋松螺絲夾子,水滴會以一定的頻率一滴滴地落下;②用頻閃儀發出的白閃光將水滴流照亮,由大到小逐漸調節頻閃儀的閃光頻率直到第一次看到一串仿佛固定不動的水滴;③用豎直放置的米尺測得各個水滴所對應的刻度;④采集數據進行處理。(1)實驗中第一次看到空間有一串仿佛固定不動的水滴時,頻閃儀的閃光頻率滿足的條件是___________。(2)實驗中觀察到水滴“固定不動”時的閃光頻率為30Hz,某同學讀出其中比較遠的水滴到第一個水滴的距離如圖(乙)所示,根據數據測得當地重力加速度___________;第8個水滴此時的速度___________m/s。(結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字)(3)該實驗存在造成系統誤差的原因可能有(答出一條即可):___________。四、計算題:本題共3小題,13題10分,14題12分,15題16分,共38分13、一光滑圓環固定在豎直平面內,環上套著兩個小球A和B(中央有孔),A、B間由細繩連接,它們處于如圖所示位置時恰好都能保持靜止狀態。此情況下,B球與環中心O處于同一水平面上,AB間的細繩呈伸直狀態,與水平線成30°夾角。已知B球的質量為m,求細繩對B球的拉力大小和A球的質量。14、如圖所示,放在粗糙斜面(斜面固定不動)上的物塊A和懸掛的物塊B均處于靜止狀態,輕繩AO繞過光滑的定滑輪與輕質彈簧的右端及輕繩BO的上端連接于O點。輕質彈簧中軸線沿水平方向,輕繩OC段與豎直方向的夾角,斜面傾角,彈簧勁度系數為,彈簧的形變量,物體A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重力加速度,,。求:(1) B物塊的質量;(2)若物塊A的質量為,物塊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及方向;(3)為了使A和B始終在圖示位置處于靜止狀態,A物體的質量要滿足什么條件 15、甲、乙兩輛遙控賽車先后通過直線賽道的起點線開始競速,取甲車通過賽道起點的時刻為0時刻,如圖所示,此時乙車在甲車前方x0=2.5m處。若甲車始終以大小v =5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乙車先做初速度大小v0=2m/s、加速度大小a=1m/s2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達到最大速度v =6m/s,后做勻速直線運動。已知直線賽道的起點線、終點線(未畫出)間的距離L=30m,兩賽車均可視為質點。求:(1)乙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大小;(2)兩車第一次相遇的時刻;(3)兩車第二次相遇的位置到終點線的距離。 試題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