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年級物理一、填空題(共10小題,滿分30分,每空2分)1.如圖所示分別是物質三態(氣、液、固)的分子模型圖,某物質由圖A所示的狀態變為圖C所示的狀態需要熱量(選填“吸收”或“放出”)。2,如圖所示,湖北出土的一套戰國時期的編鐘,依大小排列共5件,能演奏古今樂曲、音域寬廣。“音域”描述的是聲音的(選填“響度”“音調”“音色”)。d圖A圖B圖c第1題圖第2題圖3.長度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如圖是某同學使用刻度尺測量某一物體長度的情景,被測物體的長度是cm。Mjoprpmpimpmripriyompijm平mm平m可300345cm0第3題圖30°4,如圖所示,一束光射到空氣和玻璃的分界面時發生反射與折射30:現象。由圖可知,折射角為;分界面的(選填“上”“下”“左”或“右”)側是玻璃。(注意:從試卷紙的正面觀察)第4題圖5.如圖所示,杠桿AB放在鋼制圓柱體的正中央水平凹槽CD中,杠桿AB能以凹槽兩端的C點或D點為支點在豎直平面內轉動,長度AC=CD=DB,左端重物G=12N。(杠桿、細繩的質量及摩擦均忽略不計)為使杠桿AB保持水平位置平衡,拉力F取值范圍為N。m/g100604G2020406080第5題圖第6題圖第7題圖6.小明分多次向燒杯中裝入某種液體,并測出每次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及其對應的液體體積V,并根據實驗數據作出如圖所示的m-V圖像,則實驗中所用的燒杯質量為g。7.將物體A、B置于如圖所示的裝置中,物體B恰好勻速下降,已知A重60N,B重1ON,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為N;若對A施加一個水平向左的拉力F,剛好使A在原來的水平面上勻速向左運動,則拉力F大小為N。(不計繩重、滑輪重及繩子與滑輪間的摩擦)物理第1頁,共6頁8.如圖所示,用量程0-5的彈簧測力計,測量未知液體的密度。根據圖中讀數可知,未知液體的密度為gcm。將圖中彈簧測力計刻度用密度值標注,制成彈簧密度計,物塊浸沒待測液體中,可直接讀得待測密度值,則此密度計的測量范圍是(p*=1×103kg/m3)個FNv/(m-s)216301.0100.50123456s0123456於水未知液體甲乙丙第8題圖第9題圖9.如圖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長方體木箱,小林用水平推力F把木箱向前推動,此過程中,推力F和木箱前進的速度ⅴ的大小隨時間t的變化情況分別如圖乙、丙所示。在0~1s內,木箱受到的摩擦力是N;在第5~6s過程中,木箱受到的摩擦力是N。10.某冰塊中有一小金屬塊,冰和金屬塊的總質量是61g,將它們放在盛有水的圓柱形容器中,恰好懸浮于水中(如圖甲所示)。當冰全部熔化后,容器里的水面下降了0.6cm(如圖乙所示)。容器的底面積為10cm2,冰塊中冰的體積是cm3,金屬塊的密度是kg/m3,已知冰的密度p冰=0.9×103kg/m3。甲二.選擇題(共10小題,滿分30分,每小題3分)11.下列關于力的說法正確的是(()①力不能離開物體而存在:②有受力物體時,一定有施力物體:③兩個物體只要相互接觸就一定產生力的作用;④兩個物體不接觸就不能產生力的作用;⑤物體形狀改變一定受到了力;⑥力作用在物體上一定能改變其運動狀態。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⑤12.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在一首詞中有這樣的描寫:“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其中“不覺船移”所選的參照物可能是()A.船在水中的倒影B.船周圍的浮萍C.被船驚飛的鳥D.船附近岸邊的花草13.重力相等的甲、乙兩個物體,分別在拉力F甲、F的作用下以2米/秒和1米/秒的速度勻速上升,則有()A.F甲>FzB.F=FZC.F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物理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