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達一中高2024級2025年秋季入學考試物理試題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 分鐘注意事項:1.考生務必將班級、姓名、考號用0.5mm黑色簽字筆填寫在答題卡上,并檢查條形碼粘貼是否正確。2.選擇題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用0.5mm黑色簽字筆書寫在答題卡的對應題框內。第Ⅰ卷(選擇題,共46分)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小題4分,共28分)1.下列正確描述正點電荷電場線的圖示是 ()2.如圖所示的四幅圖表示的是有關圓周運動的基本模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如圖a,汽車通過拱橋的最高點時重力提供向心力B.圖b所示是一圓錐擺,合力沿繩指向懸點C.如圖c,小球在光滑且固定的圓錐筒內做勻速圓周運動,合力指向(運動軌跡)圓心D.如圖d,火車轉彎超過規定速度行駛時,內軌對內輪緣會有擠壓作用3.如圖,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小車,一輕彈簧的一端與車廂的擋板相連,另一端與滑塊相連,滑塊與車廂的水平底板間有摩擦。用力向右推動車廂使彈簧壓縮,撤去推力時滑塊在車廂底板上有相對滑動。在地面參考系(可視為慣性系)中,從撤去推力開始,小車、彈簧和滑塊組成的系統()A.動量守恒,機械能守恒 B.動量守恒,機械能不守恒C.動量不守恒,機械能守恒 D.動量不守恒,機械能不守恒4.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子彈以水平初速度v 射入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質量為M的木塊中,子彈未從木塊中射出,最后共同速度為v,在此過程中,木塊在地面上滑動的距離為s,子彈射入木塊的深度為d,子彈與木塊間的相互作用力為f,以下關系式中不正確的是()5.兩節動車的額定功率分別為P 和P ,在某平直鐵軌上能達到的最大速度分別為v 和v 。現將它們編成動車組,設每節動車運行時受到的阻力在編組前后不變,則該動車組在此鐵軌上能達到的最大速度為( )6.如圖,質量為3m的滑塊Q套在固定的水平桿上,一輕桿上端通過鉸鏈固定在Q上,下端與一質量為m的小球P相連。某時刻給小球P一水平向左、大小為v 的初速度,經時間t小球P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為x。規定水平向左為正方向,忽略一切摩擦,則滑塊Q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為()A. x 7.如圖(a),我國某些農村地區人們用手拋撒谷粒進行水稻播種。某次拋出的谷粒中有兩顆的運動軌跡如圖(b)所示,其軌跡在同一豎直平面內,拋出點均為O,且軌跡交于P點,拋出時谷粒1和谷粒2的初速度分別為v 和v ,其中v 方向水平,v 方向斜向上。忽略空氣阻力,關于兩谷粒在空中的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谷粒1的加速度小于谷粒2的加速度 B.谷粒2在最高點的速度小于v C.兩谷粒從O到P的運動時間相等 D.兩谷粒從O到P的平均速度相等二、多項選擇題(共18分,本大題共3小題,每個小題6分,漏選得3分,錯選不得分)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牛頓在伽利略和笛卡爾等科學家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牛頓第一定律B.開普勒經過二十多年觀察,詳細記錄了行星的位置和時間,得出了行星運動規律C.在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中,伽利略直接用實驗驗證了自由落體運動的速度與下落時間成正比D.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發現自然界中存在兩種電荷,他分別命名為正電荷和負電荷9.2024年3月20日,鵲橋二號中繼星成功發射升空,為嫦娥六號在月球背面的探月任務提供地月間中繼通訊。鵲橋二號采用周期為24h的環月橢圓凍結軌道(如圖),近月點A距月心約為 遠月點B距月心約為 CD為橢圓軌道的短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鵲橋二號從C經B到D的運動時間為12hB.鵲橋二號在A、B兩點的加速度大小之比約為81:1C.鵲橋二號在 C、D兩點的速度方向垂直于其與月心的連線D.鵲橋二號在地球表面附近的發射速度大于7.9km/s 且小于 11.2km/s10.如圖甲所示,長2m的木板Q靜止在某水平面上,t=0時刻,可視為質點的小物塊P以水平向右的某初速度從Q的左端向右滑上木板。P、Q的v-t圖像如圖乙所示。其中a、b分別是0~ls內P、Q的v-t圖像, c是1~2s內P、Q共同的v-t圖像。已知P、Q的質量均是1kg, g取1 則以下判斷正確的是()A. P、Q系統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動量不守恒B.在0~2s內,摩擦力對Q的沖量大小是 1NsC. P、Q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1D. P相對Q靜止的位置在Q木板的右端第II卷 (非選擇題,共54分)三、實驗題(本題共2小題,每空2分,共16分)11.用圖甲的“碰撞實驗器”可以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即研究兩個小球在軌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動量關系。O是小球拋出時球心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點,實驗時,先讓入射小球m 多次從斜軌上S位置由靜止釋放,找到其落地點的平均位置P,測量平拋水平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 靜置于水平軌道的末端,再將入射小球m 從斜軌上S位置由靜止釋放,與小球m 相撞,多次重復實驗,找到兩個小球落地的平均位置M、N.(1)下列器材選取或實驗操作符合實驗要求的是 .A.可選用半徑不同的兩小球 B.選用兩球的質量應滿足C.需用秒表測量小球在空中飛行的時間 D.斜槽軌道必須光滑(2)在某次實驗中,測出兩小球的質量分別為m 、m ,三個落點的平均位置與O點的距離分別為OM、OP、ON.在實驗誤差允許范圍內,若滿足關系式 ,即驗證了碰撞前后兩小球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用所給符號表示).(3)驗證動量守恒的實驗也可以在如圖所示的水平氣墊導軌上完成,實驗時讓兩滑塊分別從導軌的左右兩側向中間運動,滑塊運動過程所受的阻力可忽略,它們穿過光電門后發生碰撞并粘連在一起。實驗測得滑塊A的總質量為m 、滑塊B 的總質量為m ,兩滑塊遮光片的寬度相同,光電門記錄的遮光片擋光時間如下表所示。左側光電門 右側光電門碰前 T T 碰后 無在實驗誤差允許范圍內,若滿足關系式 .即驗證了碰撞前后兩滑塊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用測量的物理量表示)12.某同學利用下面方法間接測量物體質量M,并利用此裝置驗證系統機械能守恒。裝置如圖甲所示,一根輕繩跨過輕質定滑輪與兩個相同的重物P、Q相連,重物P、Q質量均為m=200g,在重物Q的下面通過輕質掛鉤懸掛待測物塊Z,重物P的下端與穿過打點計時器的紙帶相連,已知當地重力加速度為(1)某次實驗中,先接通頻率為50Hz的交流電源,再由靜止釋放系統,得到如圖乙所示的紙帶,其中s =4.47cm,s =5.34cm,s =6.21cm,s =7.10cm,s =7.98cm,s =8.86cm。則系統運動的加速度 計數點5 的速度 vs= m/s(保留三位有效數字);(2)忽略各類阻力,求出物塊Z質量的測量值為 M= kg(保留三位有效數字);(3)利用紙帶還可以驗證系統機械能守恒,測量紙帶得出點1到點5的距離為h,求出點1速度為v ,點5的速度為 vs,根據以上數據,可求重物由點1 運動到點5時系統重力勢能減少量等于 ,系統動能的增加量等于 ,通過數據可得出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系統重力勢能的減少量等于系統動能的增加量,則系統機械能守恒(表達式用題中M、m、v 、v 、g、h字母表示)。四、解答題(共38分,要求在答題卡上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主要的計算步驟和明確的答案)13.(16分)如圖,小物塊A、B的質量均為m=0.10kg,B靜止在軌道水平段的末端。A以水平速度v 與B碰撞,碰后兩物塊粘在一起水平拋出。拋出點距離水平地面的豎直高度為h=0.45m,兩物塊落地點距離軌道末端的水平距離為s=0.30m,取重力加速度,求:(1)兩物塊在空中運動的時間t;(2)兩物塊碰前A 的速度v 的大小;(3)兩物塊碰撞過程中損失的機械能△E。14.(22分)如圖所示,光滑的圓弧軌道ABC 豎直放置,其右側C點與一傾角θ=37°的足夠長的傾斜傳送帶相切,B點為圓弧軌道最低點,圓弧所在圓的圓心為O點,AO 連線水平。一質量m=2kg的小物塊(可視為質點)從圓弧軌道最左端A 點以 的初速度向下運動。已知圓弧軌道半徑R=5m,傳送帶在電機驅動下始終以速度 v =5m/s沿順時針方向勻速轉動,小物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μ=0.5,重力加速度g=10m/s , sin37°=0.6, cos37°=0.8,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求:(1)小物塊經過B 點時對圓弧軌道的壓力大小;(2)小物塊在傳送帶上第一次向上運動所用的時間;(3)小物塊在傳送帶上第一次向上運動到最高點過程中系統因摩擦所產生的熱量。四川省達州市第一中學 2025-2026 學年高二下學期入學考試物理試題答案第 I 卷(選擇題,共 46 分)一、單項選擇題(每題 4 分,共 28 分)題號 1 2 3 4 5 6 7答案 D C B D C C B二、多項選擇題(每題 6 分,共 18 分)題號 8 9 10答案 AD BCD BCD第 II 卷(非選擇題,共 54 分)三、實驗題(每空 2 分,共 16 分)(1)B (2) (3)(1)0.88;0.754 (2)0.100kg (3);四、解答題(共 38 分)(1) (2) (3)(1) (2) (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