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81張PPT)現代文閱讀Ⅰ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應考之“脈”4.自由落體運動第二章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學習目標]1.知道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知道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2.知道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3.會運用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和特點解決有關問題。4.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體運動的科學方法和探究過程。[教用·問題初探]——通過讓學生回答問題來了解預習教材的情況問題1 自由落體運動的運動學特點是什么?問題2 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大小與什么有關?問題3 實際物體的下落在什么情況下可以看成自由落體運動?探究重構·關鍵能力達成知識點一 自由落體運動【鏈接教材】 如圖所示,當鐵球從塔頂靜止釋放后,下落過程中受到哪幾個力的作用?鐵球的運動能否看作自由落體運動?提示:受重力和空氣阻力作用;由于空氣阻力相對于鐵球的重力較小,可忽略不計,故鐵球的運動可看成自由落體運動。【知識梳理】 1.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物體下落的快慢跟它的______有關,___的物體下落得快。2.伽利略的研究(1)歸謬:伽利略從_______________的論斷出發,通過邏輯推理,否定了他的論斷。(2)猜想:重的物體與輕的物體應該下落得______快。輕重重亞里士多德同樣3.自由落體運動(1)定義:物體只在______作用下從______開始下落的運動。(2)條件:①初速度v0=0;②僅受重力。(3)實際運動:物體下落時由于受____________的作用,物體的下落不是自由落體運動;只有當空氣阻力比較小,可以忽略時,物體的下落可以近似看作____________運動。重力靜止空氣阻力自由落體【思考討論】 在如圖所示玻璃管中放入金屬片和羽毛,將其中一根玻璃管抽成真空,將物體聚于一端,再將玻璃管倒立,讓所有物體同時下落。問題1 觀察物體在兩玻璃管中的運動,能看到什么現象?提示:在有空氣的玻璃管中,金屬片比羽毛下落得快;在抽掉空氣的玻璃管中,金屬片和羽毛下落快慢相同。問題2 為什么抽成真空的玻璃管內的物體下落快慢相同?提示:因為沒有空氣阻力。【知識歸納】 1.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兩個條件(1)初速度為零。(2)除重力之外不受其他力的作用。2.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理想化模型(1)這種模型忽略了次要因素——空氣阻力,突出了主要因素——重力。實際上,物體下落時由于受空氣阻力的作用,并不做自由落體運動。(2)當空氣阻力遠小于重力時,物體由靜止開始的下落可看作自由落體運動。如在空氣中自由下落的石塊可看作自由落體運動,空氣中羽毛的下落不能看作自由落體運動。【典例1】 (自由落體運動的判斷)(多選)關于自由落體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春天下毛毛細雨,雨滴下落的過程不可看作自由落體運動B.衛星返回艙返回地球過程中的運動可看作自由落體運動C.從二樓陽臺由靜止釋放的一把鑰匙,可近似看作自由落體運動D.從水平飛行的飛機上釋放的大包救災物資,物資將做自由落體運動√√AC [春天下毛毛細雨,雨滴下落的過程受到空氣阻力作用不能忽略,則雨滴不是自由落體運動,選項A正確;衛星返回艙返回地球過程中要受到大氣的阻力作用,則返回艙的運動不能看作自由落體運動,選項B錯誤;從二樓陽臺由靜止釋放的一把鑰匙,空氣阻力可忽略不計,可近似看作自由落體運動,選項C正確;從水平飛行的飛機上釋放的大包救災物資,物資由于有水平速度,同時空氣的阻力也不能忽略不計,則不是做自由落體運動,選項D錯誤。]知識點二 自由落體加速度1.定義:在同一地點,一切物體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______,這個加速度叫作自由落體加速度,也叫作_______________,通常用g表示。2.方向:總是____________。3.大小: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是不同的。一般的計算中,g取_____ m/s2,近似計算時,g取10 m/s2。相同重力加速度豎直向下9.8【思考討論】 觀察教材中“一些地點的重力加速度”表格,思考討論下列問題:問題1 北京和上海的重力加速度分別是多大?北京和上海的緯度相同嗎?提示:北京的重力加速度g=9.801 m/s2,上海的重力加速度g=9.794 m/s2,北京的重力加速度較大,它們的緯度不同。提示:赤道海平面的重力加速度最小,緯度是0°;北極的重力加速度最大,緯度是90°。問題3 從表中你發現了什么規律?提示:不同地點的重力加速度值略有不同,重力加速度g值隨緯度升高而增大。問題2 哪個地點的重力加速度最小?哪個地點的重力加速度最大?它們的緯度分別是多少?【知識歸納】 1.自由落體加速度——重力加速度產生原因 由于地球上的物體受到地球的吸引而產生大小 與物體質量無關,與所在地球上的位置及距地面的高度有關,在一般的計算中,g可以取9.8 m/s2或10 m/s2與緯度 的關系 在地球表面上,重力加速度隨緯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赤道處重力加速度最小,在兩極處重力加速度最大,但差別很小大小 與高度 的關系 在地面上的同一地點,隨高度的增加,重力加速度減小,在一定的高度內,可認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變方向 豎直向下。由于地球是一個球體,所以各處的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是不同的2.兩點提醒(1)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既不能說是“垂直向下”,也不能說是“指向地心”,只有在赤道或兩極時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才指向地心。(2)物體在其他星球上也可以做自由落體運動,但不同天體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不同。【典例2】 (對自由落體運動加速度的理解)關于重力加速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在比薩斜塔同時由靜止釋放一大一小兩個金屬球,二者同時著地,說明二者運動的加速度相同,這個加速度就是當地的重力加速度B.地球上各處的重力加速度g值都相同C.濟南的重力加速度為9.8 m/s2,說明在濟南做下落運動的物體,每經過1 s速度增加 9.8 m/sD.黑龍江和廣州的重力加速度都豎直向下,兩者的方向相同√A [在比薩斜塔釋放的金屬球,受到的空氣阻力遠小于球的重力,可以認為金屬球做自由落體運動,故球運動的加速度為當地的重力加速度,所以二者的加速度相同,A正確;地球上各處的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一般不同,方向也不同,故B、D錯誤;在濟南下落的物體不一定做自由落體運動,其加速度也不一定等于重力加速度,故C錯誤。]知識點三 實驗:研究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1.實驗原理(1)按如圖所示連接好實驗裝置,讓重錘做____________運動,與重錘相連的紙帶上便會被_______________打出一系列點跡。(2)對紙帶上計數點間的距離h進行測量,利用hn-hn-1=gT 2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自由落體打點計時器2.實驗步驟(1)把打點計時器豎直固定在鐵架臺上,連接好電源。(2)把紙帶穿過兩個限位孔,下端通過鐵夾將重物和紙帶連接起來,讓重物______打點計時器。(3)用手捏住紙帶上端,把紙帶拉成豎直狀態,先______電源,再松開紙帶讓重物自由下落,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下一系列的點。(4)重復幾次,選取一條點跡清晰的紙帶進行分析。靠近接通1.數據處理方法(1)逐差法雖然用a=可以根據紙帶求加速度,但只利用一個Δx時,偶然誤差太大,為此應采取逐差法。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若為偶數段,假設為6段,則a1=,a2=,a3=,然后取平均值,即=,或由a=直接求得;若為奇數段,則中間段往往不用,假設為5段,則不用第3段,則a1=,a2=,然后取平均值,即=或由a=直接求得,這樣所給的數據充分得到了利用,提高了準確度。(2)v-t圖像法根據紙帶,求出各時刻的瞬時速度,作出v-t圖像,求出該v-t圖像的斜率k,則k=a。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可以舍掉一些偶然誤差較大的測量值,有效地減少偶然誤差。2.注意事項(1)應選用質量和密度較大的重物。增大重物的重力可使阻力的影響相對減小。(2)打點計時器應豎直放置,以減小阻力。(3)重物應從靠近打點計時器處釋放,要先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再釋放紙帶。【典例3】 (實驗原理與操作)某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測定重力加速度。(1)電火花計時器的工作電壓為________。220 V(2)打出的紙帶如圖乙所示,實驗時是紙帶的______(選填“A”或“B”)端和重物相連接。(3)紙帶上1至9各點為計時點,由紙帶所示數據可算出實驗時重物的加速度為________ m/s2。(電火花計時器的工作頻率為50 Hz)(4)當地的重力加速度為9.8 m/s2,該測量值與當地重力加速度的值有差異的一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9.4受摩擦力和空氣阻力作用[解析] (1)電火花計時器的工作電壓為220 V。(2)由于各點之間時間間隔均為T=0.02 s,重物下落過程中速度越來越大,故相鄰兩點間距離越來越大,由此可知,B端與重物相連。(3)由Δx=aT 2得x23-x78=5aT 2,解得a==9.4 m/s2。(4)重物拖著紙帶下落時受到摩擦力和空氣阻力的作用,測得的加速度必然小于重力加速度。(1)實驗過程中,下列實驗操作中錯誤的是________。A.重物應選用體積較小且質量較大的B.電火花計時器供電使用220 V直流電源C.實驗開始時,應先放手讓重物拖著紙帶運動,再通電讓打點計時器工作D.打點結束后,先斷開打點計時器電源,再取下紙帶進行研究【典例4】 (數據處理與分析)某實驗小組同學利用電火花計時器研究自由落體運動。裝置如圖甲所示,同學們調整好儀器,松開紙帶,使重物下落,打點計時器就會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的點。BC(2)該小組的同學得到一條清晰的紙帶如圖乙所示,并在其上依次取A、B、C、D、E、F、G共7個計時點。已知打點計時器電源的工作頻率為f,則打點E時重物的速度大小為v=________________;為減小誤差,需要充分利用數據,則計算出加速度大小的表達式應為a=________________。(用題干和圖中給出的字母表示)(3)如果當時電源中交變電流的頻率小于f,但做實驗的同學并不知道,那么由此測量計算出的加速度值比實際值偏________(選填“大”或“小”)。大[解析] (1)質量大、體積小的重物受摩擦力影響小,實驗誤差小,故A正確;電火花計時器供電使用220 V交流電源,故B錯誤;應先通電讓打點計時器工作,再放手讓重物拖著紙帶運動,故C錯誤;打點結束后,先斷開打點計時器電源,再取下紙帶進行研究,故D正確。本題選擇錯誤的,故選BC。(2)打點時間間隔為,打點E時重物的速度大小為v==,加速度大小的表達式應為a==。(3)若交變電流的頻率小于f,則打點間隔時間的測量值小于真實值,由此測量計算出的加速度值比實際值偏大。知識點四 自由落體運動規律的應用1.自由落體運動的實質: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2.基本規律(1)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式:v=____。(2)位移與時間的關系式:x=_______。gtgt2【思考討論】 一位同學用兩個手指捏住直尺的頂端,你用一只手在直尺下方做握住直尺的準備,但手不能碰到直尺,記下這時手指在直尺上的位置。當看到那位同學放開直尺時,你立即捏住直尺。測出直尺降落的高度,就可以算出你做出反應所用的時間,如圖所示。提示:直尺做自由落體運動。問題2 測反應時間的原理是什么?提示:讀出被捏住時直尺下落的高度為h,直尺做自由落體運動,由h=gt2,得下落時間(反應時間)為t=。問題1 直尺的運動性質是什么?【知識歸納】 1.自由落體運動的基本公式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自由落體運動規律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一切推論公式,如平均速度公式、位移差公式、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比例式,都適用于自由落體運動。【典例5】 (基本規律的應用)從離地面80 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個小球(不計空氣阻力,g取10 m/s2),求:(1)經過多長時間小球落到地面上;(2)小球下落到地面時的速度大小;(3)小球自開始下落計時,在最后1 s內的位移大小。[思路點撥] 解此題可按以下思路:(1)落地的時間t可由位移與時間的關系式h= 求得,速度可由v=gt求得。(2)最后1 s內的位移可由總位移與(t-1 s)內的位移之差求得。[解析] (1)由h=gt2可得t== s=4 s。(2)由v=gt得落地速度大小v=10×4 m/s=40 m/s。(3)最后1 s內的位移大小h1=h-g(t-1 s)2則h1=80 m-×10×(4-1)2 m=35 m。[答案] (1)4 s (2)40 m/s (3)35 m【典例6】 (基本推論的應用)如圖所示為在頻閃照相中得到的一張真空中羽毛與蘋果自由下落的局部頻閃照片。已知頻閃儀每隔時間t閃光一次。關于提供的信息及相關數據處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一定滿足關系x1∶x2∶x3=1∶4∶9B.一定滿足關系x1∶x2∶x3=1∶3∶5C.羽毛下落的加速度大小為D.蘋果下落的加速度大小為√D [雖然羽毛與蘋果做自由落體運動,但不知道開始下落的位置,所以不能直接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比例關系,A、B錯誤;由Δx=aT2得a=,C錯誤,D正確。]【教用·備選例題】【典例1】 一名航天員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體運動實驗,讓一個質量為1 kg的小球從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測得在第 5 s 內的位移是18 m,則( )A.小球在第2 s末的速度大小為20 m/sB.小球在第5 s內的平均速度大小是3 m/sC.該星球上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為5 m/s2D.小球在前5 s內的位移大小是50 m√D [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可知,自由落體運動第1 s內,第2 s內,第3 s內,第4 s內,第5 s內位移之比為x1∶x2∶x3∶x4∶x5=1∶3∶5∶7∶9,設前5 s內的位移為x,則x5=x=18 m,解得x=50 m,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得x=gt2,解得重力加速度為g=4 m/s2,小球在2 s末的速度大小為v2=gt2=8 m/s,故A、C錯誤,D正確;小球在第5 s內的平均速度大小為==18 m/s,故B錯誤。]【典例2】 如圖所示,一滴雨滴從離地面20 m高的樓房屋檐自由下落,下落途中用Δt=0.2 s的時間通過一個窗口,窗口的高度為2 m,g取10 m/s2,不計空氣阻力,問:(1)雨滴落地時的速度大小;(2)雨滴落地前最后1 s內的位移大小;(3)屋檐離窗口上邊框有多高?[解析] (1)設雨滴自由下落時間為t,根據自由落體運動公式h=gt2得t=2 s則雨滴落地時的速度大小v=gt=20 m/s。(2)雨滴在第1 s內的位移為h1==5 m則雨滴落地前最后1 s內的位移大小為h2=h-h1=15 m。(3)由題意知窗口的高度為h3=2 m,設屋檐距窗口上邊框為h0,雨滴從屋檐運動到窗口上邊框時間為t0,則h0=又h0+h3=g(t0+Δt)2聯立解得h0=4.05 m。[答案] (1)20 m/s (2)15 m (3)4.05 m1.(多選)關于自由落體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速度變化得越來越快B.第1 s末、第2 s末、第3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 1∶2∶3C.物體的質量越大加速度越大D.在開始連續的三個1 s內通過的位移之比是1∶3∶5應用遷移·隨堂評估自測√√BD [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變化的快慢是不變的,故A錯誤;自由落體運動的速度為v=gt,則第1 s末、第2 s末、第3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故B正確;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是定值,與質量無關,故C錯誤;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0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在開始連續相等時間內的位移之比為1∶3∶5,故D正確。]2.鋼球由靜止開始做自由落體運動,不計空氣阻力,落地時的速度為30 m/s,g取10 m/s2,則鋼球( )A.下落的時間為2 sB.下落的高度是45 mC.在前2 s內的平均速度是15 m/sD.在最后1 s內下落的高度是20 m√B [根據自由落體運動公式v=gt,可求得下落時間為t=3 s,A錯誤;根據自由落體運動公式2gh=v2,可求得下落高度為h=45 m,B正確;前2 s內的位移為h2==20 m,平均速度為==10 m/s,C錯誤;在最后1 s內下落的高度是h′=h-h2=25 m,D錯誤。]3.某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測定重力加速度。(電源頻率為50 Hz)(1)電火花計時器的工作電壓為________ V。220(2)打出的紙帶如圖乙所示,實驗時紙帶的________(選填“左”或“右”)端應和重物相連接。(3)打C點時重物的速度為________ m/s。(4)紙帶中間選取連續的幾個計時點(A點至E點),測出它們到第一個點O點間的距離,由紙帶上所給的數據可計算出實驗時重物的加速度為______ m/s2(結果保留3位有效數字)。左1.569.63[解析] (1)電火花計時器的工作電壓為220 V。(2)重物做加速運動,相同時間位移越來越大,所以實驗時紙帶的左端應和重物相連接。(3)打C點時重物的速度vC==×10-2 m/s=1.56 m/s。(4)實驗時重物的加速度g==×10-2 m/s2≈9.63 m/s2。回歸本節知識,完成以下問題:1.真空中輕重不同的物體從同一高度自由落下,哪個物體下落得快?空氣中什么因素影響物體下落的快慢?提示:(1)真空中輕重不同的物體下落得一樣快,與物體質量無關。(2)空氣阻力。2.自由落體運動是怎樣的運動?提示: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重力加速度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提示:v=gt,x=gt2。3.怎樣表達自由落體運動的速度、下落的高度與下落時間的關系?題號135246879101112課時分層作業(八)?題組一 自由落體運動及自由落體加速度1.“自由落體”演示實驗裝置如圖所示,當牛頓管被抽成真空后,將其迅速倒置,管內兩個輕重不同的物體從頂部下落到底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真空環境下,物體的重力變為零B.重的物體加速度大C.輕的物體加速度大D.兩個物體同時落到底端√題號135246879101112D [真空情況下物體仍受重力作用,重力不為零,故A錯誤;輕重不同的物體在真空管中只受重力,不受阻力,做自由落體運動,所以加速度相同,都等于重力加速度,故B、C錯誤;高度相同,根據h=可知運動時間相同,故D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2.在比薩斜塔上做落體實驗,將一個小球由靜止釋放,忽略空氣阻力的影響,下列能正確描述運動規律的圖像是( )A B C D√B [忽略空氣阻力,小球做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其v-t圖像是一條過原點的傾斜直線,故選B。]題號1352468791011123.(多選)下列關于重力加速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A.重力加速度g是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通常計算中g取9.8 m/s2B.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不同,但它們相差不是很大C.在地球上同一地點同一高度,一切物體在自由落體運動中的加速度都相同D.在地球上的同一地方,離地面高度越大,重力加速度g越小√√√題號135246879101112BCD [重力加速度是矢量,方向豎直向下,與重力的方向相同,在地球表面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略有不同,但都在9.8 m/s2左右,選項A錯誤,B正確;在地球上同一地點同一高度,g的值都相同,隨著高度的增大,g的值逐漸減小,選項C、D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題組二 實驗:研究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4.某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測量自由落體加速度g,得到如圖乙所示的一段紙帶,他每兩個點取一個計數點(已知交流電頻率為50 Hz),測得xAB=7.65 cm,xBC=9.17 cm。則打B點時重物的瞬時速度為 _____ m/s,測得的自由落體加速度g=________ m/s2,它比真實值偏 ______ (選填“大”或“小”)。(結果均保留2位有效數字)2.19.5小題號135246879101112[解析] vB=≈2.1 m/s;由xBC-xAB=gt2可得g=9.5 m/s2,由于受到摩擦力和空氣阻力,比真實值偏小。題號1352468791011125.一位同學在研究小球自由落體運動時,用頻閃照相連續記錄下小球的位置如圖所示。已知閃光周期為 s,測得x1=7.68 cm,x3=12.00 cm,用上述數據通過計算可得小球運動的加速度約為______ m/s2,圖中x2約為________ cm。[解析] 由x3-x1=4at2,得a=,解得a=9.72 m/s2,由x2-x1=2at2,解得x2=9.84 cm。9.729.84題號135246879101112?題組三 自由落體運動規律的應用6.(人教版教材P53T6改編)某人做測量人的反應時間的實驗時,如圖甲所示,A、B兩人合作,A握住尺的上端,B在尺的下部做握尺的準備,但不與尺接觸,當看到A放開手時,B立刻握住尺。若B做握尺準備時,手指位置如圖乙所示,而握住尺時的位置如圖丙所示,由此測得B同學的反應時間約為(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A.0.5 s B.0.4 sC.0.3 s D.0.2 s√題號135246879101112D [人的反應時間等于尺的下落時間,尺做自由落體運動滿足h=gt2,B同學的反應時間約為t== s=0.2 s,故選D。]題號1352468791011127.(多選)在不同高度同時釋放兩個鉛球(不計空氣阻力),則在均未落地前,兩者( )A.在任一時刻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位移和速度B.落地的時間間隔取決于兩鉛球釋放時的高度C.在第1 s內、第2 s內、第3 s內位移之比都為 1∶4∶9D.兩鉛球的距離和速度差都越來越大√√題號135246879101112AB [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都為g,由h=gt2、v=gt可判斷A正確;自由落體的時間由高度決定,故落地的時間間隔也由高度決定,B正確;初速度為0,第1 s內、第2 s內、第3 s內位移之比為1∶3∶5,C錯誤;因為同時釋放,任意時刻速度相同,故速度之差為0,任意時間內下落的高度相同,故高度差不變,等于釋放時的高度差,D錯誤。]題號1352468791011128.小亮同學周末自主開展實驗探究,他讓小鋼球從距地面0.8 m的高度由靜止開始自由下落,不計空氣阻力,g取10 m/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鋼球下落時間為0.3 sB.小鋼球落地時的速度為3 m/sC.小鋼球在前0.2 s內的平均速度為2 m/sD.小鋼球在最后0.1 s內下落的高度是0.35 m√題號135246879101112D [根據自由落體運動的位移公式,有h=gt2,代入數據計算得t=0.4 s,A錯誤;小鋼球落地時的速度為v=gt=4 m/s,B錯誤;由=可知=,可得=1 m/s,C錯誤;小鋼球在前0.3 s內的位移為h′=gt′2=0.45 m,所以最后0.1 s的位移等于整個過程的位移減去前0.3 s內的位移,大小為Δh=h-h′=0.35 m,D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9.兩個同學通過自由落體運動測量一高層建筑的高度。在樓頂的同學使小球甲自樓頂自由下落5 m時,距離樓頂15 m處的同學使小球乙自由下落,結果兩小球同時落地,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取10 m/s2,則樓高為( )A.16 m B.20 mC.25 m D.36 m√題號135246879101112B [設高樓的高度為H,甲、乙兩球做自由落體運動,根據自由落體運動的位移與時間關系式可知,甲球下落5 m時,所用的時間t1=,甲球下落到地面的時間t甲=,乙球下落到地面的時間t乙=,其中 t甲=t乙+t1,代入數據解得H=20 m,B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10.一物體從一行星表面某高處自由下落(不計表層大氣阻力),自開始下落計時,得到物體離該行星表面的高度h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B.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為15 m/s2C.物體落到行星表面時的速度大小為30 m/sD.物體下落到行星表面的過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為10 m/s√題號135246879101112D [物體在該行星表面某高處自由下落,只受重力,加速度為重力加速度,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故A錯誤;物體離該行星表面的高度為h=h0-gt2代入h0=25 m,t=2.5 s時h=0,可得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為g=8 m/s2,故B錯誤;物體落到行星表面時的速度大小為v=gt=8×2.5 m/s=20 m/s,故C錯誤;物體下落到行星表面的過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為== m/s=10 m/s,故D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11.(多選)小球從豎直磚墻某位置由靜止釋放,用頻閃照相機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如圖中1、2、3、4、5所示的小球在運動過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連續兩次曝光的時間間隔均為T,每塊磚的厚度均為d。根據圖中的信息,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位置1是小球釋放的初始位置B.小球做勻加速直線運動C.小球下落的加速度為D.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為√√√題號135246879101112BCD [題圖中小球在連續相等的時間內的位移差相等,故小球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由a=得,a=,選項B、C正確;從靜止開始運動的連續相等時間內的位移之比為1∶3∶5∶…,故位置1不是小球釋放的初始位置,選項A錯誤;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v3==,選項D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12.如圖所示,懸掛的直桿AB長為a,在B端以下h處有一高為b的無底圓柱筒CD,若將懸線剪斷,重力加速度為g,問:(1)直桿下端B穿過圓柱筒的時間是多少?(2)整個直桿AB穿過圓柱筒的時間是多少?題號135246879101112[解析] (1)直桿下端B穿過圓柱筒,即從B下落到C點(自由下落h)起至B下落到D點(自由下落h+b)止。由x=gt2得t=則B下落到C點所需時間為t1=B下落到D點所需時間t2=則直桿下端B穿過圓柱筒的時間是Δt1=t2-t1=。題號135246879101112(2)整個直桿AB穿過圓柱筒,即從B下落到C點(自由下落h)起至A下落到D點(自由下落h+a+b)止。A下落到D點所需時間t3=則整個直桿AB穿過圓柱筒的時間Δt3=t3-t1=。[答案] (1) (2)謝 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