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陜西省西安市灞橋區三校聯考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0月月考物理試題一、單選題1.如圖所示,目前聲紋鎖在門禁系統得到很好的應用,實現了傳說中“芝麻開門”的神話.聲紋鎖辨別聲音主要依據的是( ?。?br/>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頻率2.醫生給病人檢查身體時使用聽診器,是為了增大聲音的( ?。?br/>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速度3.噪聲會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列屬于在人耳處控制噪聲的是( ?。?br/>A.工人戴防噪聲耳罩 B.公路兩側安裝隔音板C.摩托車上安裝消音器 D.小區內禁止鳴笛4.下列事例中,對聲音的利用與其他不同的是( ?。?br/>A.醫生用聽診器給病人診斷病情 B.蝙蝠利用超聲波定位C.利用次聲波判斷地震的方位 D.利用超聲波清洗精密機械5.甲音叉發聲時比乙音叉振動慢,那么甲音叉( )A.發聲時振幅一定更小 B.發聲時振動頻率一定更高C.發出聲音的音調一定更低 D.發出聲音的響度一定更大6.如圖為我國晉代顧愷之所繪《斫(zhuó)琴圖》的部分情景——古代樂師調整琴弦的長度。調整琴弦的長度,主要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br/>A.音調 B.音色 C.響度 D.振幅7.控制噪聲是城市環境保護的主要項目之一。下列措施中不能減弱噪聲的是( ?。?br/>A.在大街小巷兩旁植樹種草B.市區禁止機動車鳴喇叭C.在主要干道旁設置噪聲監測儀D.在摩托車的排氣管上加裝消聲器8.劇院及音樂廳的墻壁四周常掛呢絨簾幕,同時墻壁會做成凹凸不平的蜂窩狀,這是為了( ?。?br/>A.裝飾、美觀 B.吸收聲波減小回聲C.加強聲音的反射 D.提高聲音的音調9.如圖所示,分別是甲、乙、丙、丁四個物體發出的聲音在示波器上顯示的波形。下列關于四者發出聲音的特性描述正確的是( ?。?br/>A.甲、乙音調不同 B.乙、丙響度不同C.丙、丁音色不同 D.乙、丁音調相同10.在班級舉行的“小小音樂會”活動中,同學們自制樂器進行演奏。如圖1所示,七個相同的玻璃瓶內裝有深度不同的水制成了一個“水瓶琴”,用筷子輕輕敲擊瓶身或用嘴貼著瓶口吹氣,水琴瓶能演奏出不同的聲音。如圖2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成一個活塞,用水蘸濕棉花后插入兩端開口的玻璃管中就制成了一個“口哨”,用嘴吹玻璃管的上端,并上下拉動活塞,能演奏出美妙的哨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圖1,從左向右用嘴貼著瓶口以相同的力度吹氣,音調逐漸降低B.圖1,從左向右用筷子以相同的力度依次敲擊瓶子,響度逐漸變大C.圖2,“口哨”發出的聲音是由玻璃管振動產生的D.圖2,向下拉動活塞,“口哨”發出聲音的音調變低二、填空題11.學校舉行“我們的中國夢”演講比賽,演講聲是由聲帶 產生的,比賽過程中演講聲以 為介質傳入現場師生們的耳中。12.深夜,小明正欲入睡時,鄰居家傳來了悠揚的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小明通過獨奏曲聲的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辨別出是二胡曲,這時候的二胡獨奏曲聲對小明來講屬于 (選填“噪聲”或“樂音”)。請你寫出一個減弱鄰居家二胡曲聲影響的有效措施: (合理即可)。13.圖是我國傳統民族樂器——嗩吶,它發出的聲音是由 振動產生的;吹奏時用手指按壓不同位置的氣孔,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演奏時,使用麥克風可以增大嗩吶聲的 。(后兩空填聲音的特性)14.小華在課外探究活動中,拆開并觀察自己的口琴,口琴的琴芯結構如圖所示,在琴芯的氣孔邊分布著長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銅片,吹口琴時銅片振動發聲??谇僦蠧區是 (選填“高”“中”或“低”)音區。當吹同一個氣孔用力越大時,發出聲音的 (填聲音的特性)越大;小華發現停止吹氣后,口琴停止發聲,但仍“余音未絕”,其原因是 (選填“人的聽覺發生暫留”或“銅片雖停止振動,但空氣仍在傳播”)。15.周末,小明一家人去郊游,爸爸在湖岸邊釣魚時要求小明小聲說話,別驚擾了水中的魚,說明聲音可以在空氣和 中傳播;小明向著遠處的山崖大喊一聲,2s后聽到回聲,則小明距山崖 m;媽媽用雙手圍成喇叭狀放在嘴邊喊遠處的小明回家,這是通過 來增大聲音的響度。(空氣中的聲速為340m/s)16.請完成下列填空。(1)如圖1,便攜式噪聲監測儀監測的環境噪聲是66.9 (填單位);(2)如圖2,將點燃的蠟燭放在揚聲器的前方,燭焰隨著音樂的節奏晃動,說明聲音可以傳遞 (選填“信息”或“能量”);(3)如圖3,用抽氣機不斷向外抽出空氣,觀察到鬧鐘持續擺動,而鬧鐘聲不斷 (選填“變大”或“變小”),此實驗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 。17.詩句“蜜蜂不食人間倉,玉露為酒花為糧。作蜜不忙采花忙,蜜成猶帶百花香”贊美了勤勞、無私奉獻的蜜蜂。興趣小組的同學們查閱資料得知:蜜蜂外出采蜜時翅膀1min內振動24000次,采蜜回來時翅膀1min內振動18000次。(1)有經驗的蜂農根據蜜蜂翅膀發出聲音的 (填聲音的特性)來分辨蜜蜂是外出采蜜還是采蜜回來;(2)請通過計算說明人耳能否聽到蜜蜂外出采蜜時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 。(人耳的聽覺范圍為20~20000Hz)18.國之重器“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為7062m,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是世界上下潛能力最深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之一?!膀札執枴睗撍髟谀炒蜗聺撝埃寐晠蓉Q直向該海域的海底發出聲波,經過16s聲吶接收到回聲信號。(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為1500m/s)(1)聲吶利用超聲波可以傳遞 來測量海域的深度。利用聲吶 (選填“能”或“不能”)測量出月球與地球間的距離,其物理原理是 。(2)該海域的深度為多少 ?19.項目化學習中,同學們查閱資料得到了一些介質中的聲速v,如下表。介質水(5℃) 1450水(15℃) 1470水(20℃) 1480海水(25℃) 1531煤油(25℃) 1324空氣(-10℃) 324空氣(0℃) 330空氣(10℃) 336空氣(15℃) 340空氣(20℃) 342(1)由表可知,聲速的大小與介質的 和介質的 有關;(2)設在溫度為25℃,深度為1531m的海中,在海面用超聲測位儀向海底豎直發射超聲波,經過多少時間超聲波能到達海底 ?(3)為了測量聲音在15℃的鐵管中的傳播速度,小明在長為1020m的鐵管一端敲打一下,小華在鐵管的另一端聽到兩次傳來的聲音,測得兩次聲音相隔2.8s。則聲音在15℃的鐵管中的傳播速度是多少 ?三、作圖題20.如圖所示的圖丙所示為某種聲音輸入到示波器上時顯示的波形圖。請在圖丁的坐標圖中畫出一種聲音的波形圖,要求該聲音的音調和音色不變,響度變為圖丙所示聲音的一半。四、實驗題21.實驗小組的同學探究不同物體的隔聲性能。(1)設計實驗步驟:①先搜集各種材料作為隔聲體,如,衣服、報紙、平裝書、塑料袋、襪子,發聲體有音叉、鬧鐘。②將 (選填“音叉”或“鬧鐘”)放到一個盒子里,使其發出聲音,將衣服蓋在上方,然后遠離盒子直至 ,記下此時人離盒子的距離。③依次將各種材料蓋在盒子上方重復以上實驗,得到如下表的數據;材料 衣服 報紙 平裝書 塑料袋 襪子聽不見聲音的距離/m 2.1 2.8 3.7 5.2 1.2(2)分析實驗數據,所測材料中隔聲性能最好的是 ;(3)根據實驗結果,你認為 (選填“蓬松多孔”或“平整光滑”)的材料隔聲性能好。22.學習興趣小組的同學們一起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探究。(1)如圖1,用橡皮錘敲擊音叉時,發現小球被彈開。用小球的彈起反映音叉的振動,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稱為 (選填“控制變量法”或“轉換法”),且小球在本次實驗中還起到將音叉的振動 的作用,便于觀察實驗現象;(2)如圖2,敲響右邊的音叉時,與左邊的音叉接觸的小球會彈起來,這一現象說明聲音可以在 中傳播;(3)如圖3,用硬紙片在梳子的梳齒上劃動,劃動速度越小,發出聲音的音調越 (選填“高”或“低”),說明音調是由聲源振動的 決定的;(4)如圖4,保持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不變,用不同大小的力撥動鋼尺時,聽到聲音的大小不同,說明響度與發聲體的 有關;若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變長,用等大的力撥動鋼尺時,聽到聲音的音調 (選填“升高”或“降低”)。23.某實驗小組對弦樂器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與什么因素有關進行了實驗探究,他們討論交流后提出猜想。猜想一: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橫截面積有關。猜想二: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長短有關。猜想三: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材料有關。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他們找到了下表所列8種規格的琴弦,并向老師借來一個能夠測量振動頻率的儀器進行實驗。編號 材料 長度/cm 橫截面積/A 銅 60 0.76B 銅 60 0.89C 銅 60 1.02D 銅 80 0.76E 銅 80 1.02F 銅 100 0.76G 尼龍 80 1.02H 尼龍 100 1.02(1)小華選用了A、D、F三根琴弦,是為了探究音調的高低與 的關系;(2)小明想選用三根琴弦來驗證音調的高低與琴弦橫截面積的關系,應選 (填琴弦編號)三根琴弦;(3)小華想選用三根琴弦來驗證音調的高低與琴弦材料的關系,還要添加一根鋼琴弦I,則鋼琴弦I的長度應該為 cm、橫截面積應該為 ;(4)實驗后,小明和小華選用以上琴弦和兩個紙杯,制成了一個“土電話”,如圖所示。他們用“土電話”能實現10m距離間的輕聲通話,這表明聲音可以在 中傳播;相距同樣遠,講話者以同樣的響度說話,如果用同樣粗細的銅琴弦連接,則比尼龍琴弦連接時聽到的聲音要大些。根據這一實驗現象,我們可以提出一個探究問題: 。如果使用“土電話”時,另一位同學用手捏住琴弦的某一部分,則聽的那一位同學 (選填“能”或“不能”)聽到對方的說話聲。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A D C A C B C D11. 振動 空氣12. 音色 噪聲 戴上耳塞13. 空氣 音調 響度14. 高 響度 銅片雖停止振動,但空氣仍在傳播15. 水 340 減少聲音的分散16.(1)dB(2)能量(3) 變小 介質17.(1)音調(2)蜂外出采蜜時翅膀振動的頻率為人耳的聽覺范圍為20~20000Hz,所以能聽見。18.(1) 信息 不能 真空不能傳聲(2)19.(1) 種類 溫度(2)(3)20.21.(1) 鬧鐘 聽不到鬧鐘聲(2)襪子(3)蓬松多孔22.(1) 轉換法 放大(2)空氣(3) 低 頻率(4) 振幅 降低23.(1)琴弦長短(2)A、B、C(3) 80 1.02(4) 固體 固體傳聲的效果與物體的材料有關嗎 不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