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岷東新區幾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物理試題一、單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3分,共36分)1.(2024九上·東坡期中)關于溫度、熱量和內能,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熱量可以從內能少的物體傳遞到內能多的物體B.0℃的冰水混合物內能不為零C.物體的溫度越高,內能越大D.冰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和內能均不變2.(2024九上·東坡期中)如圖所示,四溢的花香引來了長喙天蛾,該現象主要說明( )A.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B.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C.分子間有引力和斥力 D.分子具有一定的質量3.(2024九上·東坡期中)在下列示意圖中,能量轉化為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的是( )A.冷敷降溫B.水燒開時壺蓋被頂起C.棉被被曬得熱乎乎的D.鐵絲反復彎折處會發熱4.(2024九上·東坡期中)根據能量守恒定律可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隨著科技的發展,永動機是可能制成的B.太陽照射到地球上的光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但照射到宇宙的能量就消失了C.有種“全自動”手表,不上發條,也不用任何形式的電源,卻能一直走動,說明能量也可以無條件地產生D.“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想法是違背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的5.(2024九上·東坡期中)下列有關比熱容、熱值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比熱容越大的物質,吸收相同的熱量時溫度變化更明顯B.水從20℃凝固成-2℃的冰,比熱容變小,說明比熱容隨溫度的變化而改變C.由公式,說明熱值與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成正比,與燃料的質量成反比D.比熱容和熱值是物質的特性,僅用比熱容或熱值來鑒別物質,有時也會出現錯誤判斷6.(2024九上·東坡期中)如圖甲所示,小麗在透明塑料板下放了一張愛心的圖案,用絲綢裹住手指,均勻撒上木屑,豎起塑料板輕敲,如圖乙所示,這個過程模擬了靜電復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塑料板是導體B.摩擦后的塑料板和絲綢帶上了同種電荷C.摩擦過程中創造了電荷D.木屑留在塑料板上是由于帶電體吸引輕小物體7.(2024九上·東坡期中)如圖所示的四個實驗情景中,描述正確的是( )A.甲圖:玻璃板與水面分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大,說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無規則運動B.乙圖:南極年平均氣溫-25℃,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那里的冰山肯定沒有內能C.丙圖:驗電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D.丁圖:汽油機做功沖程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8.(2024九上·東坡期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用導線把開關、電燈等用電器連接起來就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電路B.電源是使電路有持續電流的裝置C.干電池、蓄電池、發電機、電風扇都是電源D.干電池供電時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9.(2024九上·東坡期中)關于如圖所示實例的描述正確的是( )A.甲圖:輕質小球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吸引,說明小球一定帶負電B.乙圖:當帶正電的云層和避雷針發生放電時,電流的方向是從避雷針到云層C.丙圖:在閉合回路中電源的外部電流總是從電源正極到負極D.丁圖:開關閉合后,兩個小燈泡都能發光,當用導線將燈泡的兩個接線柱連在一起,燈泡L2仍發光10.(2024九上·東坡期中)關于如圖所示的一個電路的狀態,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A.甲開路、乙通路、丙短路 B.甲通路、乙開路、丙短路C.甲通路、乙開路、丙通路 D.甲短路、乙通路、丙開路11.(2024九上·東坡期中)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有著極具豐富的內涵。下列詩詞說法正確的是( )A.“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霜的溫度雖然很低,但仍然含有熱量B.“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磨鐵杵的過程中靠熱傳遞改變鐵杵的內能C.“沙暖睡鴛鴦,水寒沙暖”,說明沙的比熱容大,所具有的內能多,所以溫度高D.“花氣襲人知驟暖”,說明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快慢與溫度有關。12.(2024九上·東坡期中)A、B兩個小球質量相等,溫度均為10℃;甲、乙兩杯水質量相等,溫度均為50℃。現將A放入甲杯,B放入乙杯,熱平衡后甲杯水溫降低了8℃,乙杯水溫降低了12℃,不考慮熱量損耗,則A、B兩物體的比熱容之比為( )A.8∶7 B.7∶12 C.2∶3 D.7∶8二、填空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空2分,共20分)13.(2024九上·東坡期中)搓手使手發熱是通過 (選填“做功”或“熱傳遞”)改變內能的大小,水很難被壓縮,說明分子間有 (選填“引”或“斥”)力。14.(2024九上·東坡期中)如圖是小澤脫下毛衣的情景,由于日常活動時衣物間相互摩擦使毛衣帶了電,如果電流方向是小澤到毛衣,那么毛衣帶的是 (選填“正電”或“負電”)。抽取式餐巾紙表面有花紋,對折成形,交錯疊放,封裝在紙盒里。使用時打開封口,聞到餐巾紙淡淡的香味,這是 現象。15.(2024九上·東坡期中)電學實驗中連接實物電路時應注意:開關必須處于 狀態;電源的兩極不允許直接用導線連接,以免造成 ,損壞電源。16.(2024九上·東坡期中)靜電現象有利有弊,比如一些空氣凈化器采用靜電吸附技術,利用帶電的濾網或電極吸引空氣中的微小顆粒,如灰塵、花粉、細菌等,從而凈化空氣,這是利用了帶電體具有 的性質。但有時靜電也會帶來危害,給汽車加油前我們需要觸摸加油機上的金屬制成的靜電消除器(如圖),避免因靜電引起火災。若瞬間電流方向是由靜電消除器流向人體,則人體原先帶的是 (選填“正”或“負”)電荷。17.(2024九上·東坡期中)小麗用相同的電加熱器分別對質量為的水和的另一種液體進行加熱,給水加熱是通過 的方式使水的內能增加;得到的實驗數據如圖所示,則水在內吸收的熱量為 J,另一種液體的比熱容為 J/(kg·℃)。[c水=4.2×103J/(kg·℃)]三、作圖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個力2分,共4分)18.(2024九上·東坡期中)如圖所示,根據電路圖連接實物電路。(導線不能交叉)19.(2024九上·東坡期中)根據如圖所示的實物連接圖,在虛線框中畫出相應的電路圖。四、實驗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空2分,共18分)20.(2024九上·東坡期中)小明同學在“探究不同物質吸熱能力”的實驗中,將水和煤油分別裝在兩個相同的燒杯中,兩杯液體的液面相平。用兩個相同的酒精燈加熱。(1)實驗中,可以通過比較 (選填“升高的溫度”或“加熱時間”)來反映兩種液體吸收熱量的多少;(2)圖1甲是所用的實驗裝置,其中有一處明顯錯誤,請仔細觀察指出錯誤之處 ;(3)糾正錯誤后繼續實驗,小明根據記錄的實驗數據,繪制了如圖1乙所示的溫度隨時間變化關系的圖像,應選液體 (選填“水”或“煤油”)作為供暖物質,其效果更佳;(4)上述實驗中,主要用到的科學探究方法有轉換法和 ;(5)完成實驗后小明繼續探究“水和某未知液體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實驗,如圖2甲所示,兩個試管中分別裝有初溫相同的水和未知液體,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放在未知液體中溫度計的示數如圖2甲所示為91℃。圖2乙為試管中的未知液體和水從加熱至沸騰溫度的變化情況,已知未知液體的質量是水的質量的2.5倍,c水=4.2×103J/(kg·℃),則未知液體的比熱容c= J/(kg·℃)。21.(2024九上·東坡期中)如圖所示,為比較1、2兩種液體的比熱容及A、B兩種燃料的熱值,甲、乙、丙三圖中的裝置相同,燃料的質量均為10g,燒杯內的液體初溫相同,t0=22℃,三組實驗均至燃料燃盡時的液體溫度變化如圖所示。(1)在實驗中,三個燒杯中液體1和液體2的質量必須相同;(2)本次實驗中用 比較兩種液體吸收熱量的多少(填“升高的溫度”或“加熱時間”);液體1的比熱容c1與液體2的比熱容c2相比,c1 c2;(選填“>”、“=”、“<”);(3)比較A、B兩種燃料的熱值,應選擇乙丙兩圖進行實驗,不計熱量損失,燃料A和B的熱值之比為 ;(4)在甲裝置中,若燃料為酒精,燒杯內的液體為水,測出水的質量和燃料燒盡時水升高的溫度,再結合燃料的質量這一數據,計算出燃料的熱值,通過實驗算出的熱值與實際相比 (選填“偏大”、“不變”或“偏小”)。五、計算題(本大題共2小題,22題6分,23題6分,共12分)22.(2024九上·東坡期中)吃早餐時小聰用熱水加熱牛奶,如圖所示,1kg熱水從60℃降低至40℃,牛奶的溫度由20℃升高到40℃,假設水放出的熱量有30%被牛奶吸收了。[]求:(1)水放出的熱量;(2)牛奶吸收的熱量;(3)牛奶的質量。23.(2024九上·東坡期中)我國家用小汽車的普及率越來越高,某次測試,小汽車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勻速行駛了10km,受到的阻力是800N,消耗汽油0.7L。汽油的密度ρ=0.7×103kg/m3,熱值q=4.6×107J/kg,求:(1)該汽車牽引力做的功;(2)完全燃燒0.7L汽油放出的熱量;(3)此次測試汽車發動機的效率。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內能的概念;溫度、熱量與內能的關系;熱傳遞的概念與方式【解析】【解答】A.如果內能少的物體溫度高,則熱量就可以從內能少的物體傳遞到內能多的物體,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0℃的冰水混合物也具有內能,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物體的溫度越高,內能越大,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冰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內能增大,溫度不變,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分析】 A.發生熱傳遞的條件是存在溫度差;B.任何物體都有內能;C. 物體的內能與溫度、質量和物質種類等因素有關,;D.物質吸熱,內能變大。2.【答案】A【知識點】分子動理論基本觀點【解析】【解答】陣陣的花香,其實是花香分子在空氣中不停的做無規則運動所致,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分析】根據分子運動的知識分析判斷。3.【答案】D【知識點】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解析】【解答】A.冷敷降溫,即冰塊吸收人體的熱量,屬于熱傳遞改變物體的內能,故A不符合題意;B.水燒開時壺蓋被頂起,是水蒸氣的內能轉化為壺蓋的機械能,故B不符合題意;C. 棉被被曬得熱乎乎的 ,即棉被吸收太陽的熱量,屬于熱傳遞改變物體的內能,故C不符合題意;D.彎折鐵絲后溫度升高,屬于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故D符合題意。故選D 。【分析】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做功,本質為能量的轉化;熱傳遞,本質為能量的轉移。4.【答案】D【知識點】能量守恒【解析】【解答】A.永動機違背了熱力學第二定律,是不可能制成的,故A錯誤;B.根據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可知,能量在轉化的過程中,不能憑空消失,故B錯誤;C.“全自動”手表,指針走動需要能量,是因為有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手表的能量的方式,故C錯誤;D.既要馬兒跑,就要為馬兒補充能量,故D正確。故選D。【分析】 永動機違背了熱力學第二定律,是不可能制成的。能量在轉化的過程中,即不能憑空產生,也不能憑空消失,根據這一點可以做出判定。5.【答案】D【知識點】比熱容;燃料的熱值【解析】【解答】A.根據公式可知,當物質的質量相同和吸收的熱量相同時,比熱容越大,溫度的變化量越小,即溫度變化越不明顯,故A錯誤;B.水凝固成冰,比熱容變小,是因為水的狀態發生了改變,而不是因為溫度發生了改變,故B錯誤;C.熱值是表示燃料燃燒放熱本領大小的物理量,只與燃料的種類有關,與燃料完全燃燒放出多少熱量和燃料的質量無關,故C錯誤;D.一般情況下,物質不同,比熱容或熱值就不同,但是自然界也存在比熱容和熱值相同的不同物質,所以僅用比熱容或熱值來鑒別物質是可能出錯的,故D正確。故選D。【分析】 A.根據Q吸=cmΔt分析解答;B.物質的比熱容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與物質的種類和狀態有關,與物體的質量、吸收熱量的多少以及溫度無關;C.熱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種特性,與燃料的種類有關,與燃料的質量、放出熱量的多少無關;D.不同的物質比熱容和熱值一般不同,但是也有相同的。6.【答案】D【知識點】兩種電荷;物體帶電情況的判斷;導體與絕緣體【解析】【解答】A.塑料板是絕緣體,因為它不易導電,故A錯誤;B.根據摩擦起電的原理可知,摩擦后的塑料板和絲綢帶上了異種電荷,故B錯誤;C.摩擦過程中發生電荷的轉移,但是不會創造電荷,故C錯誤;D.在平放的塑料板上面均勻地撒上一層干木屑時,塑料板上帶電區域把木屑吸住,因為帶電體能吸引輕小物體,故D正確。故選D。【分析】 A.不容易導電的物體是絕緣體。B.相互摩擦的兩個物體會帶等量的異種電荷。C.擦起電的實質是電子的轉移。D.帶電體能夠吸引輕小物體。7.【答案】D【知識點】內能的概念;熱機;驗電器的原理及使用;分子間相互作用力【解析】【解答】A.甲圖:因為玻璃板下表面的分子與其接觸的水分子之間存在分子間的引力,所以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變大,故A錯誤;B.乙圖: 南極年平均氣溫-25℃,冰山肯定有內能,但是很少,故B錯誤;C. 丙圖: 驗電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種電荷互相排斥故C錯誤;D. 丁圖: 發動機做功沖程將內能轉化為活塞的機械能,故D正確。故選D。【分析】 A.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B.任何物體都有內能;C.根據驗電器的工作原理判斷;D.汽油機的能量轉化分析。8.【答案】B【知識點】能量的轉化或轉移;電路的構成及電路圖【解析】【解答】A.一個完整的電路由開關、導線、用電器和電源組成,故A錯誤;B.電源是將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它能使電路中有持續電流,故B正確;C.能將其他形式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為電源,干電池、蓄電池、發電機都是電源;而電風扇是用電器,主要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故C錯誤;D.干電池供電時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故D錯誤。故選B。【分析】A.根據基本電路的構成分析;BC.電源是將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D.根據干電池的能量轉化分析。9.【答案】C【知識點】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電流的方向;電路的三種狀態【解析】【解答】A.甲圖中,輕質小球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吸引,則小球可能不帶電,也可能帶負電,也,故A錯誤;B. 乙圖: 當帶正電的云層和避雷針發生放電時,負電荷是從大地到云層,而電流方向與其相符,即電流的方向是從云層到避雷針,故B錯誤;C. 丙圖: 在電源外部,電流總是從電源正極到負極,故C正確;D.丁圖:當用導線將小燈泡L2的兩個接線柱連在一起,L2被短路,不發光,電路中電阻變小,電流變大,小燈泡L1的發光亮度變亮,故D錯誤。故選C。【分析】 A.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帶電體可以吸引輕小物體;B.人們規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方向;C.在電源的外部,電流的方向是從電源正極出發,經用電器回到電源負極;D.開關閉合并且兩燈都發光時,當用導線將燈泡L2的兩個接線柱連在一起,燈泡L2被短路,被短路的燈泡不發光,此時電路中的總電阻變小,電路中的電流變大,另一支燈泡的實際功率變大,燈泡變亮。10.【答案】B【知識點】電路的三種狀態【解析】【解答】甲圖中電路元件依次連接,開關閉合,用電器能工作,故屬于通路;乙圖中電路開關斷開,電路中無電流,故屬于斷路;丙圖中,明顯發現開關兩端和電源兩端直接相連,發生短路現象,故為短路現象。故選B。【分析】本題考查:開路、通路及短路三個概念及判斷開路:指的是電路中某處斷路,明顯表現是用電器不工作;通路:指的是電路是接通的,明顯表現是用電器能工作;短路:指的是電路中無用電器,相當于導線把電源的兩極直接連接起來造成電路中電流過大的現象,明顯表現是發生電起火或燒壞用電元件。11.【答案】D【知識點】熱量的概念;做功改變物體內能;比熱容;分子動理論基本觀點【解析】【解答】A.一切物體都有內能,則霜的溫度雖然很低,但仍然有內能,故A錯誤;B.磨鐵杵的過程中,通過摩擦做功,改變鐵杵的內能,故B錯誤;C.由于水的比熱容較大,所以水溫升高幅度較小;沙子比熱容小,所以沙子升溫幅度較大,因此導致“ 水寒沙暖 ”,故C錯誤;D.“花氣襲人知驟暖”,說明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快慢與溫度有關,故D正確。故選D。【分析】A.熱量是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B.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做功和熱傳遞;C.不同物質比熱容不同,質量相同情況下,物體吸收或放出相同熱量,物質比熱容越大,溫度變化越小;D.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且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12.【答案】B【知識點】比熱容【解析】【解答】 (1)物體A放入甲杯水后,Δt水=8℃,則它們的共同溫度為50℃-8℃=42℃,物體A的溫度由10℃升高到42℃,則ΔtA=42℃-10℃=32℃,水放出的熱量Q放=c水m水Δt水A吸收的熱量Q吸=cAmAΔtA,根據熱平衡方程:Q放=Q吸,即c水m水Δt水=cAmAΔtA代入相關數據得:;(2)物體B放入乙杯水后,Δt水'=12℃,它們的共同溫度為50℃-12℃=38℃,B的溫度由10℃升高到38℃,則ΔtB=38℃-10℃=28℃,水放出的熱量Q放=c水m水Δt水'B吸收的熱量Q吸=cBmBΔtB,根據熱平衡方程:Q放=Q吸,即c水m水Δt'水=cBmBΔtB代入相關數據得:;(3)因為A、B兩物體質量相等,即mA=mB,所以。故選B。【分析】 (1)物體A放入甲杯水后,水的溫度由50℃降低了8℃,變成50℃-8℃=42℃,A的溫度由10℃升高到42℃,水放出的熱量等于A吸收的熱量,據此列出熱平衡方程,就可以求出A的比熱容。(2)物體B放入乙杯水后,水的溫度由50℃降低了12℃,變成50℃-12℃=38℃,B的溫度由10℃升高到38℃,水放出的熱量等于B吸收的熱量,據此列出熱平衡方程,就可以求出B的比熱容。求出A和B的比熱容后,就可以解決問題。13.【答案】做功;斥【知識點】做功改變物體內能;分子間相互作用力【解析】【解答】(1)用力搓手時,將手的機械能轉化為內能,則手的內能變大,溫度升高,所是通過做功改變內能。(2)水很難被壓縮,是因為分子間存在斥力。【分析】(1)改變內能的方式:做功和熱傳遞;(2)分子之間存在引力和斥力。14.【答案】負電;擴散【知識點】電流的方向;分子熱運動【解析】【解答】(1)在物理學中,將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方向,則自由電子的定向移動方向與電流方向相反。電流方向是小澤到毛衣,那么毛衣上的電子轉移到小澤上,這說明毛衣在摩擦過程中有多余的電子而帶負電。(2)聞到餐巾紙淡淡的香味,由香味分子無規則運動所致,這是擴散現象。【分析】(1)根據物理學中電流方向的規定確定電子的移動方向,而電子總是從較多的位置向較少的位置移動;(2)不同的物質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擴散。15.【答案】斷開;短路【知識點】電路的構成及電路圖;電路的三種狀態【解析】【解答】在連接實物電路時,為了保護電路,開關必須處于斷開狀態。 電源的兩極不允許直接用導線連接,以免造成 電源短路,損壞電源。綜上 第1空、 斷開; 第2空、短路。【分析】電路的三種狀態:斷路:電路中存在接觸不良、或者損害電路中無電流;短路:電路中電流直接連接在用電器兩端,用電器無電流,通路:電路正常工作。16.【答案】吸引輕小物體;負【知識點】物體帶電情況的判斷;電流的方向【解析】【解答】帶電的濾網或電極吸引空氣中的微小顆粒,利用了帶電體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人和靜電消除器接觸時,瞬間電流方向由靜電消除器流向人體,負電荷從人體流向靜電消除器,故人體帶的是負電荷。【分析】帶電體可以吸引輕小物體;電流的方向和負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反。17.【答案】熱傳遞;2.52×104;1.4×103【知識點】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比熱容;比較不同物質吸熱的情況實驗【解析】【解答】(1)水吸收熱量,內能增大,通過熱傳遞的方式使水的內能增加;(2)由圖可知,水在16min內升高的溫度為:Δt=40℃-10℃=30℃,水吸收的熱量為:Q吸水=c水mΔt=4.2×103J/(kg ℃)×0.2kg×30℃=2.52×104J;(3)由圖可知,另一種液體8min內升高的溫度為:Δt 液=50℃-20℃=30℃,相同的電加熱器在相同時間內放出的熱量相同,液體吸收的熱量也相同,所以8min液體吸收的熱量為:Q'吸=×2.52×104J=1.26×104J;由Q吸=c液m液(t液-t0)得:1.26×104J=c液×0.3kg×(50℃-20℃),解得:c液=1.4×103J/(kg ℃)。【分析】(1)改變內能的方法:做功和熱傳遞;(2)知道水的質量、水的比熱容,由圖象得出水的初溫和末溫,利用吸熱公式Q吸=cm(t-t0)求水吸收的熱量;(3)利用相同的電加熱器加熱,相同時間內吸收的熱量相同,可求另一種液體在8min內吸收的熱量,由圖像得出另一種液體8min內的初溫和末溫,知道另一種液體的質量,列出關系式,求出液體的比熱容。18.【答案】【知識點】實物的電路連接【解析】【解答】根據圖片可知,兩個燈泡串聯。電流從電源正極流出后到開關,依次到兩個燈泡,再回到負極,如下圖所示:【分析】根據電路圖確定電路的串并聯關系,以及連接的先后順序,據此完成電路的連接。19.【答案】【知識點】根據實物圖畫電路圖【解析】【解答】分析實物圖可知,、首首相連,尾尾相接屬于并聯,開關和串聯,開關和串聯,開關在干路上,畫出相應的電路圖如下:【分析】電路的串并聯:串聯:電路元件首位相連,用電器相互干擾,并聯:電路元件首首相連,用電器互不干擾,開關在干路上控制整個電路的通斷,開關在支路上控制單個支路的通斷。20.【答案】(1)加熱時間(2)水和煤油的質量不相等(3)水(4)控制變量法(5)1.68×103【知識點】比較不同物質吸熱的情況實驗【解析】【解答】(1)在“探究不同物質吸熱能力”的實驗中,使用相同的酒精燈加熱,則相同時間內放出相同的熱量,那么加熱時間越長,液體吸收熱量越多,即通過加熱時間的長短來比較兩種液體吸收熱量的多少。(2)在“探究不同物質吸熱能力”的實驗中,要控制水和煤油的質量相等。根據圖1甲圖可知,水和煤油的體積相等,根據m=ρV可知,水和煤油的密度不同,所以圖中的錯誤是水和煤油的質量不相等。(3)根據圖1乙可知,當二者都加熱相同的時間4min時,水升高的溫度小,則水的比熱容大,即水的吸熱能力強,故自制暖手袋時,選擇水作為供暖物質效果更佳。(4)根據實驗過程可知,實驗中只改變物質種類,而控制水和煤油的質量相等,所以實驗時用到的方法有控制變量法。(5)根據圖2甲可知,水和未知液體在加熱相同時間內升高的溫度相同,根據Q=cmΔt可知,它們的質量和比熱容之積為定值,所以未知液體的比熱容。【分析】 (1)(2)(4)我們使用相同的酒精燈通過加熱時間的長短來比較吸熱多少,這種方法叫轉換法;比較物質吸熱能力的2種方法:使相同質量的不同物質升高相同的溫度,比較吸收的熱量(即比較加熱時間),吸收熱量多的吸熱能力強;或使相同質量的不同物質吸收相同的熱量(即加熱相同的時間),比較溫度的變化,溫度變化小的吸熱能力強;(3)根據如圖1乙結合比較吸熱能力的方法確定水的比熱容大,根據Q=cmΔt分析;(5)根據溫度計分度值讀數;由圖可知,水沸騰前,相同時間吸收相同的熱量,水與液體的溫度變化相同,由已知條件,根據Q=cmΔt得出未知液體的比熱容。 (1)實驗中使用相同的酒精燈加熱,則加熱時間越長,液體吸收熱量越多,加熱時間越短,吸收熱量越少,通過加熱時間的長短來比較兩種液體吸收熱量的多少,這種方法叫轉換法。(2)實驗時,要控制水和煤油的質量相等,由圖1甲圖可知,水和煤油的體積相等,水和煤油的密度不同,所以圖中的錯誤是水和煤油的質量不相等。(3)根據圖1乙可知,加熱相同時間,水的溫度變化慢,則水的比熱容大,所以在質量和降低的溫度相同時,水能放出更多的熱量,故自制暖手袋時,選擇水作為供暖物質效果更佳。(4)實驗時要控制水和煤油的質量相等,所以實驗時用到的方法有控制變量法。(5)由圖2甲可知,水和未知液體用相同熱源加熱,在相同時間內吸收相等熱量;由圖2乙知,在兩種液體均未沸騰時,它們在相同時間內,即吸收相等熱量時,升高的溫度相同,根據Q=cmΔt可知,它們的質量和比熱容之積為定值,所以未知液體的比熱容21.【答案】加熱時間;>;5∶4;偏小【知識點】燃料的熱值;比較不同物質吸熱的情況實驗【解析】【解答】(2)①在實驗中,相同的加熱裝置在相同的時間內放出相同的熱量,所以實驗時通過加熱時間的長短來比較兩種液體吸收熱量的多少,采用了轉換法。②比較甲實驗和丙實驗可知,加熱相同的時間吸收相同的熱量時,甲中的液體1溫度變化量較小,根據Q=cm△t可知,液體1的吸熱能力更強,即c1>c2。(3)根據圖片可知,圖乙中液體溫度從22℃升高至30℃,不計熱量損失,則同理,圖丙中液體溫度從22℃升高至32℃,則因為燃料質量相同,所以(4)根據題意可知,酒精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沒有完全被水吸收,根據,所以根據實驗測得的酒精的熱值偏小。【分析】(2)①根據Q=Pt可知,相同的加熱器在相同時間內放出相同的熱量;②根據圖片確定吸收相同的熱量時液體1和液體2升高溫度大小,據此比較吸熱能力強弱;(2)根據圖片確定圖乙和圖丙中液體升高的溫度,再根據Q=cm△t計算二者的比熱容之比;(3)根據酒精放出的熱量不能被完全吸收分析。22.【答案】(1)解:根據題意可知, 1kg熱水從60℃降低至40℃,則水放出的熱量為。答: 水放出的熱量 。(2)解:根據題意可知,水放出的熱量有30%被牛奶吸收了,則牛奶吸收的熱量為。答:牛奶吸收的熱量為。(3)解:根據題意可知,牛奶的質量為。答: 牛奶的質量為0.504kg 。【知識點】比熱容【解析】【分析】 (1)根據Q放=cmΔt求出水放出的熱量;(2)根據效率公式求出牛奶吸收的熱量;(3)根據Q吸=cmΔt求出牛奶的質量。(1)根據可得,水放出的熱量為(2)水放出的熱量有30%被牛奶吸收了,牛奶吸收的熱量為(3)根據可得,牛奶的質量為23.【答案】(1)解:根據題意可知,汽車勻速直線運動,則它處于平衡狀態,那么它受到的阻力和牽引力大小相等,即;該汽車牽引力做的功。答: 該汽車牽引力做的功 。(2)解:根據題意可知, 汽油的密度ρ=0.7×103kg/m3, 體積為0.7L=0.7×10-3m3,則汽油的質量為完全燃燒0.7L汽油放出的熱量。答: 完全燃燒0.7L汽油放出的熱量 。(3)解:根據題意可知,汽車發動機的效率。答: 此次測試汽車發動機的效率為35.5% 。【知識點】密度公式及其應用;燃料的熱值;熱機的效率;功的計算及應用【解析】【分析】 (1)汽車做勻速直線運動,處于平衡狀態,根據F=f得出汽車的牽引力,根據W=Fs得出汽車牽引力做的功;(2)根據m=ρV得出汽油的質量。根據Q放=mq得出汽油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3)根據效率公式得出汽車發動機的效率。(1)汽車勻速直線運動,受到的阻力和牽引力是平衡力,所以該汽車牽引力做的功(2)汽油的質量為完全燃燒0.7L汽油放出的熱量(3)汽車發動機的效率1 / 1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岷東新區幾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物理試題一、單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3分,共36分)1.(2024九上·東坡期中)關于溫度、熱量和內能,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熱量可以從內能少的物體傳遞到內能多的物體B.0℃的冰水混合物內能不為零C.物體的溫度越高,內能越大D.冰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和內能均不變【答案】D【知識點】內能的概念;溫度、熱量與內能的關系;熱傳遞的概念與方式【解析】【解答】A.如果內能少的物體溫度高,則熱量就可以從內能少的物體傳遞到內能多的物體,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0℃的冰水混合物也具有內能,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物體的溫度越高,內能越大,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冰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內能增大,溫度不變,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分析】 A.發生熱傳遞的條件是存在溫度差;B.任何物體都有內能;C. 物體的內能與溫度、質量和物質種類等因素有關,;D.物質吸熱,內能變大。2.(2024九上·東坡期中)如圖所示,四溢的花香引來了長喙天蛾,該現象主要說明( )A.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B.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C.分子間有引力和斥力 D.分子具有一定的質量【答案】A【知識點】分子動理論基本觀點【解析】【解答】陣陣的花香,其實是花香分子在空氣中不停的做無規則運動所致,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分析】根據分子運動的知識分析判斷。3.(2024九上·東坡期中)在下列示意圖中,能量轉化為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的是( )A.冷敷降溫B.水燒開時壺蓋被頂起C.棉被被曬得熱乎乎的D.鐵絲反復彎折處會發熱【答案】D【知識點】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解析】【解答】A.冷敷降溫,即冰塊吸收人體的熱量,屬于熱傳遞改變物體的內能,故A不符合題意;B.水燒開時壺蓋被頂起,是水蒸氣的內能轉化為壺蓋的機械能,故B不符合題意;C. 棉被被曬得熱乎乎的 ,即棉被吸收太陽的熱量,屬于熱傳遞改變物體的內能,故C不符合題意;D.彎折鐵絲后溫度升高,屬于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故D符合題意。故選D 。【分析】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做功,本質為能量的轉化;熱傳遞,本質為能量的轉移。4.(2024九上·東坡期中)根據能量守恒定律可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隨著科技的發展,永動機是可能制成的B.太陽照射到地球上的光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但照射到宇宙的能量就消失了C.有種“全自動”手表,不上發條,也不用任何形式的電源,卻能一直走動,說明能量也可以無條件地產生D.“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想法是違背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的【答案】D【知識點】能量守恒【解析】【解答】A.永動機違背了熱力學第二定律,是不可能制成的,故A錯誤;B.根據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可知,能量在轉化的過程中,不能憑空消失,故B錯誤;C.“全自動”手表,指針走動需要能量,是因為有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手表的能量的方式,故C錯誤;D.既要馬兒跑,就要為馬兒補充能量,故D正確。故選D。【分析】 永動機違背了熱力學第二定律,是不可能制成的。能量在轉化的過程中,即不能憑空產生,也不能憑空消失,根據這一點可以做出判定。5.(2024九上·東坡期中)下列有關比熱容、熱值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比熱容越大的物質,吸收相同的熱量時溫度變化更明顯B.水從20℃凝固成-2℃的冰,比熱容變小,說明比熱容隨溫度的變化而改變C.由公式,說明熱值與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成正比,與燃料的質量成反比D.比熱容和熱值是物質的特性,僅用比熱容或熱值來鑒別物質,有時也會出現錯誤判斷【答案】D【知識點】比熱容;燃料的熱值【解析】【解答】A.根據公式可知,當物質的質量相同和吸收的熱量相同時,比熱容越大,溫度的變化量越小,即溫度變化越不明顯,故A錯誤;B.水凝固成冰,比熱容變小,是因為水的狀態發生了改變,而不是因為溫度發生了改變,故B錯誤;C.熱值是表示燃料燃燒放熱本領大小的物理量,只與燃料的種類有關,與燃料完全燃燒放出多少熱量和燃料的質量無關,故C錯誤;D.一般情況下,物質不同,比熱容或熱值就不同,但是自然界也存在比熱容和熱值相同的不同物質,所以僅用比熱容或熱值來鑒別物質是可能出錯的,故D正確。故選D。【分析】 A.根據Q吸=cmΔt分析解答;B.物質的比熱容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與物質的種類和狀態有關,與物體的質量、吸收熱量的多少以及溫度無關;C.熱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種特性,與燃料的種類有關,與燃料的質量、放出熱量的多少無關;D.不同的物質比熱容和熱值一般不同,但是也有相同的。6.(2024九上·東坡期中)如圖甲所示,小麗在透明塑料板下放了一張愛心的圖案,用絲綢裹住手指,均勻撒上木屑,豎起塑料板輕敲,如圖乙所示,這個過程模擬了靜電復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塑料板是導體B.摩擦后的塑料板和絲綢帶上了同種電荷C.摩擦過程中創造了電荷D.木屑留在塑料板上是由于帶電體吸引輕小物體【答案】D【知識點】兩種電荷;物體帶電情況的判斷;導體與絕緣體【解析】【解答】A.塑料板是絕緣體,因為它不易導電,故A錯誤;B.根據摩擦起電的原理可知,摩擦后的塑料板和絲綢帶上了異種電荷,故B錯誤;C.摩擦過程中發生電荷的轉移,但是不會創造電荷,故C錯誤;D.在平放的塑料板上面均勻地撒上一層干木屑時,塑料板上帶電區域把木屑吸住,因為帶電體能吸引輕小物體,故D正確。故選D。【分析】 A.不容易導電的物體是絕緣體。B.相互摩擦的兩個物體會帶等量的異種電荷。C.擦起電的實質是電子的轉移。D.帶電體能夠吸引輕小物體。7.(2024九上·東坡期中)如圖所示的四個實驗情景中,描述正確的是( )A.甲圖:玻璃板與水面分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大,說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無規則運動B.乙圖:南極年平均氣溫-25℃,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那里的冰山肯定沒有內能C.丙圖:驗電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D.丁圖:汽油機做功沖程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答案】D【知識點】內能的概念;熱機;驗電器的原理及使用;分子間相互作用力【解析】【解答】A.甲圖:因為玻璃板下表面的分子與其接觸的水分子之間存在分子間的引力,所以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變大,故A錯誤;B.乙圖: 南極年平均氣溫-25℃,冰山肯定有內能,但是很少,故B錯誤;C. 丙圖: 驗電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種電荷互相排斥故C錯誤;D. 丁圖: 發動機做功沖程將內能轉化為活塞的機械能,故D正確。故選D。【分析】 A.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B.任何物體都有內能;C.根據驗電器的工作原理判斷;D.汽油機的能量轉化分析。8.(2024九上·東坡期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用導線把開關、電燈等用電器連接起來就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電路B.電源是使電路有持續電流的裝置C.干電池、蓄電池、發電機、電風扇都是電源D.干電池供電時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答案】B【知識點】能量的轉化或轉移;電路的構成及電路圖【解析】【解答】A.一個完整的電路由開關、導線、用電器和電源組成,故A錯誤;B.電源是將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它能使電路中有持續電流,故B正確;C.能將其他形式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為電源,干電池、蓄電池、發電機都是電源;而電風扇是用電器,主要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故C錯誤;D.干電池供電時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故D錯誤。故選B。【分析】A.根據基本電路的構成分析;BC.電源是將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D.根據干電池的能量轉化分析。9.(2024九上·東坡期中)關于如圖所示實例的描述正確的是( )A.甲圖:輕質小球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吸引,說明小球一定帶負電B.乙圖:當帶正電的云層和避雷針發生放電時,電流的方向是從避雷針到云層C.丙圖:在閉合回路中電源的外部電流總是從電源正極到負極D.丁圖:開關閉合后,兩個小燈泡都能發光,當用導線將燈泡的兩個接線柱連在一起,燈泡L2仍發光【答案】C【知識點】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電流的方向;電路的三種狀態【解析】【解答】A.甲圖中,輕質小球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吸引,則小球可能不帶電,也可能帶負電,也,故A錯誤;B. 乙圖: 當帶正電的云層和避雷針發生放電時,負電荷是從大地到云層,而電流方向與其相符,即電流的方向是從云層到避雷針,故B錯誤;C. 丙圖: 在電源外部,電流總是從電源正極到負極,故C正確;D.丁圖:當用導線將小燈泡L2的兩個接線柱連在一起,L2被短路,不發光,電路中電阻變小,電流變大,小燈泡L1的發光亮度變亮,故D錯誤。故選C。【分析】 A.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帶電體可以吸引輕小物體;B.人們規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方向;C.在電源的外部,電流的方向是從電源正極出發,經用電器回到電源負極;D.開關閉合并且兩燈都發光時,當用導線將燈泡L2的兩個接線柱連在一起,燈泡L2被短路,被短路的燈泡不發光,此時電路中的總電阻變小,電路中的電流變大,另一支燈泡的實際功率變大,燈泡變亮。10.(2024九上·東坡期中)關于如圖所示的一個電路的狀態,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A.甲開路、乙通路、丙短路 B.甲通路、乙開路、丙短路C.甲通路、乙開路、丙通路 D.甲短路、乙通路、丙開路【答案】B【知識點】電路的三種狀態【解析】【解答】甲圖中電路元件依次連接,開關閉合,用電器能工作,故屬于通路;乙圖中電路開關斷開,電路中無電流,故屬于斷路;丙圖中,明顯發現開關兩端和電源兩端直接相連,發生短路現象,故為短路現象。故選B。【分析】本題考查:開路、通路及短路三個概念及判斷開路:指的是電路中某處斷路,明顯表現是用電器不工作;通路:指的是電路是接通的,明顯表現是用電器能工作;短路:指的是電路中無用電器,相當于導線把電源的兩極直接連接起來造成電路中電流過大的現象,明顯表現是發生電起火或燒壞用電元件。11.(2024九上·東坡期中)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有著極具豐富的內涵。下列詩詞說法正確的是( )A.“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霜的溫度雖然很低,但仍然含有熱量B.“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磨鐵杵的過程中靠熱傳遞改變鐵杵的內能C.“沙暖睡鴛鴦,水寒沙暖”,說明沙的比熱容大,所具有的內能多,所以溫度高D.“花氣襲人知驟暖”,說明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快慢與溫度有關。【答案】D【知識點】熱量的概念;做功改變物體內能;比熱容;分子動理論基本觀點【解析】【解答】A.一切物體都有內能,則霜的溫度雖然很低,但仍然有內能,故A錯誤;B.磨鐵杵的過程中,通過摩擦做功,改變鐵杵的內能,故B錯誤;C.由于水的比熱容較大,所以水溫升高幅度較小;沙子比熱容小,所以沙子升溫幅度較大,因此導致“ 水寒沙暖 ”,故C錯誤;D.“花氣襲人知驟暖”,說明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快慢與溫度有關,故D正確。故選D。【分析】A.熱量是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B.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做功和熱傳遞;C.不同物質比熱容不同,質量相同情況下,物體吸收或放出相同熱量,物質比熱容越大,溫度變化越小;D.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且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12.(2024九上·東坡期中)A、B兩個小球質量相等,溫度均為10℃;甲、乙兩杯水質量相等,溫度均為50℃。現將A放入甲杯,B放入乙杯,熱平衡后甲杯水溫降低了8℃,乙杯水溫降低了12℃,不考慮熱量損耗,則A、B兩物體的比熱容之比為( )A.8∶7 B.7∶12 C.2∶3 D.7∶8【答案】B【知識點】比熱容【解析】【解答】 (1)物體A放入甲杯水后,Δt水=8℃,則它們的共同溫度為50℃-8℃=42℃,物體A的溫度由10℃升高到42℃,則ΔtA=42℃-10℃=32℃,水放出的熱量Q放=c水m水Δt水A吸收的熱量Q吸=cAmAΔtA,根據熱平衡方程:Q放=Q吸,即c水m水Δt水=cAmAΔtA代入相關數據得:;(2)物體B放入乙杯水后,Δt水'=12℃,它們的共同溫度為50℃-12℃=38℃,B的溫度由10℃升高到38℃,則ΔtB=38℃-10℃=28℃,水放出的熱量Q放=c水m水Δt水'B吸收的熱量Q吸=cBmBΔtB,根據熱平衡方程:Q放=Q吸,即c水m水Δt'水=cBmBΔtB代入相關數據得:;(3)因為A、B兩物體質量相等,即mA=mB,所以。故選B。【分析】 (1)物體A放入甲杯水后,水的溫度由50℃降低了8℃,變成50℃-8℃=42℃,A的溫度由10℃升高到42℃,水放出的熱量等于A吸收的熱量,據此列出熱平衡方程,就可以求出A的比熱容。(2)物體B放入乙杯水后,水的溫度由50℃降低了12℃,變成50℃-12℃=38℃,B的溫度由10℃升高到38℃,水放出的熱量等于B吸收的熱量,據此列出熱平衡方程,就可以求出B的比熱容。求出A和B的比熱容后,就可以解決問題。二、填空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空2分,共20分)13.(2024九上·東坡期中)搓手使手發熱是通過 (選填“做功”或“熱傳遞”)改變內能的大小,水很難被壓縮,說明分子間有 (選填“引”或“斥”)力。【答案】做功;斥【知識點】做功改變物體內能;分子間相互作用力【解析】【解答】(1)用力搓手時,將手的機械能轉化為內能,則手的內能變大,溫度升高,所是通過做功改變內能。(2)水很難被壓縮,是因為分子間存在斥力。【分析】(1)改變內能的方式:做功和熱傳遞;(2)分子之間存在引力和斥力。14.(2024九上·東坡期中)如圖是小澤脫下毛衣的情景,由于日常活動時衣物間相互摩擦使毛衣帶了電,如果電流方向是小澤到毛衣,那么毛衣帶的是 (選填“正電”或“負電”)。抽取式餐巾紙表面有花紋,對折成形,交錯疊放,封裝在紙盒里。使用時打開封口,聞到餐巾紙淡淡的香味,這是 現象。【答案】負電;擴散【知識點】電流的方向;分子熱運動【解析】【解答】(1)在物理學中,將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方向,則自由電子的定向移動方向與電流方向相反。電流方向是小澤到毛衣,那么毛衣上的電子轉移到小澤上,這說明毛衣在摩擦過程中有多余的電子而帶負電。(2)聞到餐巾紙淡淡的香味,由香味分子無規則運動所致,這是擴散現象。【分析】(1)根據物理學中電流方向的規定確定電子的移動方向,而電子總是從較多的位置向較少的位置移動;(2)不同的物質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擴散。15.(2024九上·東坡期中)電學實驗中連接實物電路時應注意:開關必須處于 狀態;電源的兩極不允許直接用導線連接,以免造成 ,損壞電源。【答案】斷開;短路【知識點】電路的構成及電路圖;電路的三種狀態【解析】【解答】在連接實物電路時,為了保護電路,開關必須處于斷開狀態。 電源的兩極不允許直接用導線連接,以免造成 電源短路,損壞電源。綜上 第1空、 斷開; 第2空、短路。【分析】電路的三種狀態:斷路:電路中存在接觸不良、或者損害電路中無電流;短路:電路中電流直接連接在用電器兩端,用電器無電流,通路:電路正常工作。16.(2024九上·東坡期中)靜電現象有利有弊,比如一些空氣凈化器采用靜電吸附技術,利用帶電的濾網或電極吸引空氣中的微小顆粒,如灰塵、花粉、細菌等,從而凈化空氣,這是利用了帶電體具有 的性質。但有時靜電也會帶來危害,給汽車加油前我們需要觸摸加油機上的金屬制成的靜電消除器(如圖),避免因靜電引起火災。若瞬間電流方向是由靜電消除器流向人體,則人體原先帶的是 (選填“正”或“負”)電荷。【答案】吸引輕小物體;負【知識點】物體帶電情況的判斷;電流的方向【解析】【解答】帶電的濾網或電極吸引空氣中的微小顆粒,利用了帶電體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人和靜電消除器接觸時,瞬間電流方向由靜電消除器流向人體,負電荷從人體流向靜電消除器,故人體帶的是負電荷。【分析】帶電體可以吸引輕小物體;電流的方向和負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反。17.(2024九上·東坡期中)小麗用相同的電加熱器分別對質量為的水和的另一種液體進行加熱,給水加熱是通過 的方式使水的內能增加;得到的實驗數據如圖所示,則水在內吸收的熱量為 J,另一種液體的比熱容為 J/(kg·℃)。[c水=4.2×103J/(kg·℃)]【答案】熱傳遞;2.52×104;1.4×103【知識點】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比熱容;比較不同物質吸熱的情況實驗【解析】【解答】(1)水吸收熱量,內能增大,通過熱傳遞的方式使水的內能增加;(2)由圖可知,水在16min內升高的溫度為:Δt=40℃-10℃=30℃,水吸收的熱量為:Q吸水=c水mΔt=4.2×103J/(kg ℃)×0.2kg×30℃=2.52×104J;(3)由圖可知,另一種液體8min內升高的溫度為:Δt 液=50℃-20℃=30℃,相同的電加熱器在相同時間內放出的熱量相同,液體吸收的熱量也相同,所以8min液體吸收的熱量為:Q'吸=×2.52×104J=1.26×104J;由Q吸=c液m液(t液-t0)得:1.26×104J=c液×0.3kg×(50℃-20℃),解得:c液=1.4×103J/(kg ℃)。【分析】(1)改變內能的方法:做功和熱傳遞;(2)知道水的質量、水的比熱容,由圖象得出水的初溫和末溫,利用吸熱公式Q吸=cm(t-t0)求水吸收的熱量;(3)利用相同的電加熱器加熱,相同時間內吸收的熱量相同,可求另一種液體在8min內吸收的熱量,由圖像得出另一種液體8min內的初溫和末溫,知道另一種液體的質量,列出關系式,求出液體的比熱容。三、作圖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個力2分,共4分)18.(2024九上·東坡期中)如圖所示,根據電路圖連接實物電路。(導線不能交叉)【答案】【知識點】實物的電路連接【解析】【解答】根據圖片可知,兩個燈泡串聯。電流從電源正極流出后到開關,依次到兩個燈泡,再回到負極,如下圖所示:【分析】根據電路圖確定電路的串并聯關系,以及連接的先后順序,據此完成電路的連接。19.(2024九上·東坡期中)根據如圖所示的實物連接圖,在虛線框中畫出相應的電路圖。【答案】【知識點】根據實物圖畫電路圖【解析】【解答】分析實物圖可知,、首首相連,尾尾相接屬于并聯,開關和串聯,開關和串聯,開關在干路上,畫出相應的電路圖如下:【分析】電路的串并聯:串聯:電路元件首位相連,用電器相互干擾,并聯:電路元件首首相連,用電器互不干擾,開關在干路上控制整個電路的通斷,開關在支路上控制單個支路的通斷。四、實驗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空2分,共18分)20.(2024九上·東坡期中)小明同學在“探究不同物質吸熱能力”的實驗中,將水和煤油分別裝在兩個相同的燒杯中,兩杯液體的液面相平。用兩個相同的酒精燈加熱。(1)實驗中,可以通過比較 (選填“升高的溫度”或“加熱時間”)來反映兩種液體吸收熱量的多少;(2)圖1甲是所用的實驗裝置,其中有一處明顯錯誤,請仔細觀察指出錯誤之處 ;(3)糾正錯誤后繼續實驗,小明根據記錄的實驗數據,繪制了如圖1乙所示的溫度隨時間變化關系的圖像,應選液體 (選填“水”或“煤油”)作為供暖物質,其效果更佳;(4)上述實驗中,主要用到的科學探究方法有轉換法和 ;(5)完成實驗后小明繼續探究“水和某未知液體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實驗,如圖2甲所示,兩個試管中分別裝有初溫相同的水和未知液體,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放在未知液體中溫度計的示數如圖2甲所示為91℃。圖2乙為試管中的未知液體和水從加熱至沸騰溫度的變化情況,已知未知液體的質量是水的質量的2.5倍,c水=4.2×103J/(kg·℃),則未知液體的比熱容c= J/(kg·℃)。【答案】(1)加熱時間(2)水和煤油的質量不相等(3)水(4)控制變量法(5)1.68×103【知識點】比較不同物質吸熱的情況實驗【解析】【解答】(1)在“探究不同物質吸熱能力”的實驗中,使用相同的酒精燈加熱,則相同時間內放出相同的熱量,那么加熱時間越長,液體吸收熱量越多,即通過加熱時間的長短來比較兩種液體吸收熱量的多少。(2)在“探究不同物質吸熱能力”的實驗中,要控制水和煤油的質量相等。根據圖1甲圖可知,水和煤油的體積相等,根據m=ρV可知,水和煤油的密度不同,所以圖中的錯誤是水和煤油的質量不相等。(3)根據圖1乙可知,當二者都加熱相同的時間4min時,水升高的溫度小,則水的比熱容大,即水的吸熱能力強,故自制暖手袋時,選擇水作為供暖物質效果更佳。(4)根據實驗過程可知,實驗中只改變物質種類,而控制水和煤油的質量相等,所以實驗時用到的方法有控制變量法。(5)根據圖2甲可知,水和未知液體在加熱相同時間內升高的溫度相同,根據Q=cmΔt可知,它們的質量和比熱容之積為定值,所以未知液體的比熱容。【分析】 (1)(2)(4)我們使用相同的酒精燈通過加熱時間的長短來比較吸熱多少,這種方法叫轉換法;比較物質吸熱能力的2種方法:使相同質量的不同物質升高相同的溫度,比較吸收的熱量(即比較加熱時間),吸收熱量多的吸熱能力強;或使相同質量的不同物質吸收相同的熱量(即加熱相同的時間),比較溫度的變化,溫度變化小的吸熱能力強;(3)根據如圖1乙結合比較吸熱能力的方法確定水的比熱容大,根據Q=cmΔt分析;(5)根據溫度計分度值讀數;由圖可知,水沸騰前,相同時間吸收相同的熱量,水與液體的溫度變化相同,由已知條件,根據Q=cmΔt得出未知液體的比熱容。 (1)實驗中使用相同的酒精燈加熱,則加熱時間越長,液體吸收熱量越多,加熱時間越短,吸收熱量越少,通過加熱時間的長短來比較兩種液體吸收熱量的多少,這種方法叫轉換法。(2)實驗時,要控制水和煤油的質量相等,由圖1甲圖可知,水和煤油的體積相等,水和煤油的密度不同,所以圖中的錯誤是水和煤油的質量不相等。(3)根據圖1乙可知,加熱相同時間,水的溫度變化慢,則水的比熱容大,所以在質量和降低的溫度相同時,水能放出更多的熱量,故自制暖手袋時,選擇水作為供暖物質效果更佳。(4)實驗時要控制水和煤油的質量相等,所以實驗時用到的方法有控制變量法。(5)由圖2甲可知,水和未知液體用相同熱源加熱,在相同時間內吸收相等熱量;由圖2乙知,在兩種液體均未沸騰時,它們在相同時間內,即吸收相等熱量時,升高的溫度相同,根據Q=cmΔt可知,它們的質量和比熱容之積為定值,所以未知液體的比熱容21.(2024九上·東坡期中)如圖所示,為比較1、2兩種液體的比熱容及A、B兩種燃料的熱值,甲、乙、丙三圖中的裝置相同,燃料的質量均為10g,燒杯內的液體初溫相同,t0=22℃,三組實驗均至燃料燃盡時的液體溫度變化如圖所示。(1)在實驗中,三個燒杯中液體1和液體2的質量必須相同;(2)本次實驗中用 比較兩種液體吸收熱量的多少(填“升高的溫度”或“加熱時間”);液體1的比熱容c1與液體2的比熱容c2相比,c1 c2;(選填“>”、“=”、“<”);(3)比較A、B兩種燃料的熱值,應選擇乙丙兩圖進行實驗,不計熱量損失,燃料A和B的熱值之比為 ;(4)在甲裝置中,若燃料為酒精,燒杯內的液體為水,測出水的質量和燃料燒盡時水升高的溫度,再結合燃料的質量這一數據,計算出燃料的熱值,通過實驗算出的熱值與實際相比 (選填“偏大”、“不變”或“偏小”)。【答案】加熱時間;>;5∶4;偏小【知識點】燃料的熱值;比較不同物質吸熱的情況實驗【解析】【解答】(2)①在實驗中,相同的加熱裝置在相同的時間內放出相同的熱量,所以實驗時通過加熱時間的長短來比較兩種液體吸收熱量的多少,采用了轉換法。②比較甲實驗和丙實驗可知,加熱相同的時間吸收相同的熱量時,甲中的液體1溫度變化量較小,根據Q=cm△t可知,液體1的吸熱能力更強,即c1>c2。(3)根據圖片可知,圖乙中液體溫度從22℃升高至30℃,不計熱量損失,則同理,圖丙中液體溫度從22℃升高至32℃,則因為燃料質量相同,所以(4)根據題意可知,酒精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沒有完全被水吸收,根據,所以根據實驗測得的酒精的熱值偏小。【分析】(2)①根據Q=Pt可知,相同的加熱器在相同時間內放出相同的熱量;②根據圖片確定吸收相同的熱量時液體1和液體2升高溫度大小,據此比較吸熱能力強弱;(2)根據圖片確定圖乙和圖丙中液體升高的溫度,再根據Q=cm△t計算二者的比熱容之比;(3)根據酒精放出的熱量不能被完全吸收分析。五、計算題(本大題共2小題,22題6分,23題6分,共12分)22.(2024九上·東坡期中)吃早餐時小聰用熱水加熱牛奶,如圖所示,1kg熱水從60℃降低至40℃,牛奶的溫度由20℃升高到40℃,假設水放出的熱量有30%被牛奶吸收了。[]求:(1)水放出的熱量;(2)牛奶吸收的熱量;(3)牛奶的質量。【答案】(1)解:根據題意可知, 1kg熱水從60℃降低至40℃,則水放出的熱量為。答: 水放出的熱量 。(2)解:根據題意可知,水放出的熱量有30%被牛奶吸收了,則牛奶吸收的熱量為。答:牛奶吸收的熱量為。(3)解:根據題意可知,牛奶的質量為。答: 牛奶的質量為0.504kg 。【知識點】比熱容【解析】【分析】 (1)根據Q放=cmΔt求出水放出的熱量;(2)根據效率公式求出牛奶吸收的熱量;(3)根據Q吸=cmΔt求出牛奶的質量。(1)根據可得,水放出的熱量為(2)水放出的熱量有30%被牛奶吸收了,牛奶吸收的熱量為(3)根據可得,牛奶的質量為23.(2024九上·東坡期中)我國家用小汽車的普及率越來越高,某次測試,小汽車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勻速行駛了10km,受到的阻力是800N,消耗汽油0.7L。汽油的密度ρ=0.7×103kg/m3,熱值q=4.6×107J/kg,求:(1)該汽車牽引力做的功;(2)完全燃燒0.7L汽油放出的熱量;(3)此次測試汽車發動機的效率。【答案】(1)解:根據題意可知,汽車勻速直線運動,則它處于平衡狀態,那么它受到的阻力和牽引力大小相等,即;該汽車牽引力做的功。答: 該汽車牽引力做的功 。(2)解:根據題意可知, 汽油的密度ρ=0.7×103kg/m3, 體積為0.7L=0.7×10-3m3,則汽油的質量為完全燃燒0.7L汽油放出的熱量。答: 完全燃燒0.7L汽油放出的熱量 。(3)解:根據題意可知,汽車發動機的效率。答: 此次測試汽車發動機的效率為35.5% 。【知識點】密度公式及其應用;燃料的熱值;熱機的效率;功的計算及應用【解析】【分析】 (1)汽車做勻速直線運動,處于平衡狀態,根據F=f得出汽車的牽引力,根據W=Fs得出汽車牽引力做的功;(2)根據m=ρV得出汽油的質量。根據Q放=mq得出汽油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3)根據效率公式得出汽車發動機的效率。(1)汽車勻速直線運動,受到的阻力和牽引力是平衡力,所以該汽車牽引力做的功(2)汽油的質量為完全燃燒0.7L汽油放出的熱量(3)汽車發動機的效率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岷東新區幾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物理試題(學生版).docx 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岷東新區幾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物理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