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 學年云南省大理州高一(下)期末考試物理試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 8 小題,共 32 分。1.關于力和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所受合力為零,只能處于靜止狀態B.物體在變力的作用下,可能做直線運動C.衛星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時,所受合力不變D.滑動摩擦力只能使物體減速,不能使物體加速2.圖甲是云南常見的柴火炒菜的場景。炒菜時,要將“半球型”的炒鍋貼合地放在三腳架的水平圓環上。若鍋及鍋中菜品的總質量為 ,重力加速度為 。靜止時,圓環對鍋的作用力大小為( )A. 1 B. 1 C. D. 13 2 4 3.一靜電場中的部分電場線分布如圖所示,電荷量為 ( > 0)的試探電荷在 點受到的電場力大小為 ,方向水平向右。若把該試探電荷換成電荷量為 2 的另一試探電荷,則 點的電場強度( )A. 大小仍為 ,方向水平向右 B.大小仍為 ,方向水平向左C. 大小變為2 ,方向水平向右 D.大小變為2 ,方向水平向左4.汽車在高速公路行駛過程中,依次通過“0 ”“50 ”和“100 ”的車距確認標志牌,通過“0 ”和“50 ”之間所用時間為 1,速度變化量為 1;通過“50 ”和 100 ”之間所用時間為 2,速度變化量為 2。若該過程中汽車的運動可視為勻加速直線運動,則( )A. 1 < 2 B. 1 = 2 C. 1 > 2 D. 1 < 2第 1頁,共 8頁5.汽車轉彎時,車上的掛件會偏離豎直方向。當汽車以恒定的速率經過某一水平圓形彎道時,儀表盤如圖甲所示,掛件偏離豎直方向約14 ,如圖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 = 10 / 2,tan14 = 0.25,由此估算出該彎道的半徑為( )A. 20 B. 40 C. 60 D. 80 6.如圖所示為太陽能驅動小車,太陽光照射小車上的光電板產生電能驅動小車。小車保持牽引力恒定,在平直的路面上由靜止啟動,經過 5 速度達到 1 / ,此時電動機功率恰好達到額定功率。之后小車保持額定功率不變繼續加速,最終達到最大速度 1.2 / 。若小車質量為 2 ,所受阻力恒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車所受阻力大小為 1.0 B.小車所受阻力大小為 1.5 C.小車的額定功率為 2.4 D.小車的額定功率為 3.0 7.如圖所示,套在光滑豎直桿上的圓環 用跨過光滑定滑輪的輕質細繩與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滑塊 相連,滑輪(可視為質點)到桿的距離為 ,初始繩子水平且剛好伸直。已知 、 質量均為 ,重力加速度為 。將 、 由靜止釋放,當圓環 與初始位置相距 時, 的動能為( )A. B. 13 C.12 D.23 第 2頁,共 8頁8.如圖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標系 的原點 固定電荷量為 9 的正點電荷,在 (4 , 0)點固定另一點電荷,使 (3 , 0)點場強為 0。已知靜電力常量為 ,則 (3 , 3 )點的場強大小為( )A. B. 3 C. 5 10 2 4 2 4 2 D. 4 2二、多選題:本大題共 4 小題,共 16 分。9.運動會中一同學參加立定跳遠比賽,起跳到落地過程如圖所示,不計空氣阻力。該同學在空中運動的過程中( )A.處于超重狀態 B.處于失重狀態C.機械能不變 D.機械能先增加后減少10.如圖所示,正點電荷 固定,一帶負電的試探電荷 與 距離為 ,現讓 獲得一大小為 0的速度后開始運動,只考慮 對 的庫侖力作用,則 開始運動的一段時間內,其速度大小 隨時間 變化的圖像可能正確的是( )A. B. C. D.11.1984 年 4 月 8 日,我國第一顆同步定點通信衛星“東方紅二號”成功發射,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制和發射靜止軌道衛星的國家?!皷|方紅二號”從地球發射后進入軌道Ⅰ繞地球做半徑為 1的勻速圓周運動,在軌道Ⅰ的 點變軌后進入橢圓轉移軌道Ⅱ,最后從 點進入同步軌道Ⅲ繞地球做半徑為 2的勻速圓周第 3頁,共 8頁運動。關于“東方紅二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發射速度大于第二宇宙速度B.從軌道Ⅰ進入軌道Ⅱ時,需在 點加速C. Ⅰ ( + )3在軌道 和軌道Ⅱ上運動的周期之比為 1 28 31D.在軌道Ⅱ上經過 點的速率小于在軌道Ⅰ上經過 點的速率12.如圖所示,傾角為30 且足夠長的光滑斜面底端有與斜面垂直的固定擋板,質量均為 的物塊 和 用輕質彈簧相連靜止在斜面上?,F用平行斜面向上、大小為 = 的恒力作用在物塊 上使其從靜止開始運動,一段時間后物塊 離開擋板。彈簧的勁度系數為 ,其形變始終在彈性限度內,重力加速度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1速度差最大時,彈簧彈力大小為2 B.彈簧最長時, 的加速度大于 的加速度C. 剛要離開擋板瞬間, 的速度大小為 D. 離開擋板后,彈簧最長時, 、 組成的系統動能最小三、實驗題:本大題共 2 小題,共 18 分。13.實驗小組利用圖甲所示裝置做“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1)下列操作中對減小實驗誤差有利的是 。第 4頁,共 8頁A.釋放重物前,使重物遠離打點計時器B.先釋放重物,后接通電源C.將打點計時器的兩個限位孔調節到同一豎直線上(2)實驗時,得到如圖乙所示的一條紙帶。在紙帶上選取三個連續打出的點 、 、 ,測出它們到起始點 的距離分別為 、 、 。已知當地重力加速度為 ,打點計時器打點的頻率為 ,測出重物的質量為 ,從打 點到打 點的過程中,重物的重力勢能減少了 ,動能增加了 。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若重力勢能的減少量等于動能的增加量,即可驗證機械能守恒。14.如圖甲所示是某實驗小組設計的“探究加速度和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裝置示意圖,位移傳感器的發射器和接收器分別固定在木板右端和物塊上。保持物塊的質量不變,探究其加速度和力的關系,實驗中用鉤碼的重力代替物塊(含接收器)所受的合外力。細線與木板平面平行,不計細線與滑輪之間的摩擦力,重力加速度為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需要將木板右端墊高,以平衡物塊與木板間的摩擦力B.不需要平衡物塊與木板間的摩擦力C.需要使物塊(含接收器)的總質量遠大于鉤碼的質量D.不需要使物塊(含接收器)的總質量遠大于鉤碼的質量(2)某次實驗,測得接收器和發射器之間的距離 及對應的時間 ,作出 2圖線如圖乙所示,圖中坐標值均已知,由圖像可知, = 0 時刻物塊的速度大小 (選填“一定”或“不一定”)為零,此次實驗物塊的加速度 = (用圖中所給字母表示)。(3)測出物塊(含接收器)的質量為 ,每個鉤碼的質量均為 ,第一次掛 1 個鉤碼進行實驗,此后每增加 1個鉤碼進行 1 次實驗,共進行 次實驗,利用(2)中的方法得到對應的加速度 ,在誤差允許范圍內,若 = (用 、 、 、 表示),即可論證,物塊質量不變時其加速度與力成正比。四、計算題:本大題共 3 小題,共 30 分。第 5頁,共 8頁15.2025 年 6 月 21 日,中超聯賽中云南玉昆隊以 2: 1 戰勝陜西聯合隊。在賽場上,某球員將足球從 點由靜止抽射出去,足球在空中運動后落在地面上與 點等高的 點,足球的運動軌跡如圖所示。已知足球可視為質點,質量 = 0.4 , 相距 = 10 ,足球從 點運動到 點的時間 = 2 ,取重力加速度 = 10 / 2,不計空氣阻力。求:(1)足球離地瞬間的速度大小;(2)抽射過程中,球員對足球做的功。16.如圖甲所示,長為 的輕桿一端通過鉸鏈與 點連接,另一端栓接質量為 的小球(可視為質點),小球處于靜止狀態?,F給小球水平向右的初速度,使其可以在豎直面內繞 點做完整的圓周運動。輕桿與初始位置的夾角為 ,輕桿對小球的彈力大小 隨 cos 變化的關系如圖乙所示。求:(1)小球運動過程中速度的最小值;(2)當小球運動到 點( = 120 )時,輕桿對小球作用力的大小。17.如圖所示,質量 = 1 的木板 靜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在木板 上的 點放一質量也為 1 的物塊 (可視為質點)。零時刻,對 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 , 、 均由靜止開始運動;某時刻,撤去恒力 ,一段時間后, 、 都停止運動, 仍在 點。已知運動過程中 比 多運動 = 1.5 , 、 間的動摩擦因數 1 = 0.1, 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 2 = 0.2,取重力加速度 = 10 / 2。求:(1) 運動時, 的加速度大小;(2) 運動的時間;(3)恒力 的大小。第 6頁,共 8頁參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1) ;(2) 1; 2 2 8 ( ) 14.(1) ;(2) 2( ) 一定; ;(3) 。15.解:(1)足球做斜拋運動,設足球離地瞬間在水平方向、豎直方向的分速度大小分別為 、 ,1在水平方向上有 = ,在豎直方向上有 = 2 ,足球的初速度大小為 = 2 + 2 ,解得: = 5 5 / ;(2) 1抽射過程中,由動能定理可得,球員對足球做的功為 = 2 2,解得: = 25 。16.解:(1)小球在最低點時速度最大,由圖乙知,輕桿此時的拉力大小為 10 , 2對小球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 0 ,1 1小球從最低點運動到最高點的過程中,由動能定理得 2 = 2 2 2min 2 0,解得: min = 5 ;(2)小球從最低點運動到 點的過程中,由動能定理得 ( cos ) = 1 2 1 22 2 0,2在 點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 cos(180 ) = ,解得: = 5.5 。17.解:(1) 運動時,對物塊 ,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1 = 1,解得: 1 = 1 / 2;(2)設 、 共速時的速度大小為 ,從 、 共速到 停止運動過程中, 的加速度大小為 2, 運動的時間為 1,對 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2 22 1 = 2,解得: 2 = 3 / ,第 7頁,共 8頁3對 、 分別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得 = 1( 1 + ), = 2 1,解得: 1 = 4 先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后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由于 在加速和減速過程的加速度大小相同,因此 加速運動的時間和減速運動的時間相同,可得 運動的時間為 = 2( 1 + ),解得: = 4.5 ;(3)在恒力 作用的過程中,對 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1 2 2 = ,在撤去恒力 到 、 共速的過程中,對 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1 + 2 2 = 3,設 0時刻撤去恒力 , 的速度大小為 1,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得 = 1 3( 1 + 0), 1 = 0,2 做減速運動的位移大小為 1 = 2 ,1 + 整個運動過程中 的位移大小為 2 = 12 0 +12 ( 1 + 0) + 2 1, 、 都停止運動時, 仍在 點,因此整個運動過程中 、 的位移大小相等 2 1 = 2,解得: = 6.75 。第 8頁,共 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