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聊天機器人成為了一個備受矚目的領域。在這個領域中,宇樹科技的產品具有卓越的性能和廣泛的應用場景(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機器人的歌聲不是振動產生的B.歌聲在各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均為340m/sC.機器人“高歌一曲”中的“高”是指響度大D.工程師在欣賞機器人唱歌時的歌聲屬于噪聲【答案】C【知識點】探究聲音的產生、熟悉聲音在一些介質中傳播的速度、區分音調、響度與音色、辨析聲音是否是噪聲【詳解】A.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機器人的歌聲也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故A錯誤;B.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一般不同,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故B錯誤;C.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高歌一曲”的“高”指聲音洪亮,即響度大,故C正確;D.噪聲是主觀概念,取決于聽者的感受和場景,若工程師是在欣賞機器人唱歌,說明歌聲是樂音而非噪聲,故D錯誤。故選C。2.潮汕環線輕軌采用浮置板減振技術,可將列車噪聲降至50dB以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50dB是人耳聽到的最微弱聲音B.該技術利用了聲波反射原理C.減振技術通過阻斷聲波傳播減弱噪聲D.地鐵噪聲頻率一定高于20000Hz【答案】C【知識點】超聲波和次聲波、噪聲的強弱等級和危害、在傳播途中減弱【詳解】A.人們以分貝為單位來表示聲音強弱的等級,0dB是人剛能聽到的最微弱的聲音,故A錯誤;BC.浮置板減振技術基本原理是通過在軌道道床和基礎結構之間設置鋼彈簧隔振裝置,使軌道結構形成一個 “浮置” 的狀態。當列車在軌道上運行時,車輪與鋼軌之間產生的振動能量傳遞到道床,鋼彈簧隔振裝置利用自身的彈性變形來吸收和隔離這些振動,減少振動向下方基礎結構以及周圍環境的傳遞,即浮置板減振技術是通過減少振動的傳遞來削弱噪聲,屬于在 “傳播過程中” 控制噪聲,并非利用聲波反射,故B錯誤,C正確;D.地鐵噪聲屬于人耳可聽聲,頻率范圍在20~20000Hz之間;高于20000Hz的是超聲波,人耳無法感知,故D錯誤。故選C。3.下列關于聲現象的描述和分析,不正確的是( ?。?br/>A.甲圖:在汽車排氣管上安裝消音器,是為了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B.乙圖:a、b兩個音叉的波形圖不同,a的音調比b的高C.丙圖:唱歌時聲帶在振動,表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D.丁圖:通過聲吶探測海底,利用了聲音可以傳遞信息的特性【答案】A【知識點】探究聲音的產生、用波形圖比較聲音特性、聲與信息、從聲源處減弱【詳解】A.在汽車排氣管上安裝消音器,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而不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A錯誤,符合題意;B.觀察乙圖,a 音叉振動的頻率比 b 音叉高,根據頻率越高音調越高可知,a 的音調比 b 的高,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聲音都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唱歌時聲帶在振動,這表明聲音是由聲帶的振動產生的,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通過聲吶探測海底,聲吶發出的超聲波遇到海底反射回來,根據回聲可以獲取海底的信息,利用了聲音可以傳遞信息的特性,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A。4.下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利用次聲波能清洗眼鏡B.超聲不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C.超聲穿透能力強,遇到障礙物后不會發生反射現象D.回聲探測儀、B超、倒車雷達都是利用超聲的反射現象【答案】D【知識點】超聲波和次聲波、超聲波的利用【詳解】A.清洗眼鏡是利用超聲波的能量來清洗的,次聲波頻率低,能量小,不能用來清洗眼鏡,故A錯誤;B.人類能聽到的聲叫聲音,聲音、超聲波、次聲波統稱聲,都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故B錯誤;C.超聲波屬于聲,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會發生反射現象,超聲穿透能力強,但遇到障礙物也會反射,故C錯誤;D.回聲探測儀、B超、倒車雷達都是利用超聲波遇到障礙物會反射回來的特點,通過接收反射回來的超聲波來獲取相關信息,故D正確。故選D。5.為方便盲人出行,有些十字路口的紅綠燈配有能發出安全提示音的定向音響,為準備過馬路的盲人發出語音提示,如圖所示。下列有關定向音響的描述正確的是( )A.發出的聲音不是由振動產生的B.靠近定向音響的聲音變大是指響度變大C.發出的聲音的傳播速度是D.主要是利用了聲音可以傳遞能量【答案】B【知識點】探究聲音的產生、聲音是怎么傳播的、區分音調、響度與音色、聲與信息【詳解】A.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故A錯誤;B.響度表示聲音的大小,靠近定向音響的聲音變大是指響度變大,故B正確;C.聲音在的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故C錯誤;D.定向音響為準備過馬路的盲人發出語音提示,主要是利用了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故D錯誤。故選B。6.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圖:抽出罩內空氣,鬧鐘聲音變小,說明發聲體振動減弱B.乙圖:細線繞在手指上堵住雙耳,敲擊衣架能聽見聲音,說明固體可以傳聲C.丙圖:撥動鋼尺,鋼尺振動的幅度越大,聲音的音調越高D.丁圖:靠近居民區的路段設置隔音板墻,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答案】B【知識點】探究聲音的產生、聲音是怎么傳播的、辨析響度與振幅的關系、在傳播途中減弱【詳解】A.甲圖:抽出罩內空氣,鬧鐘聲音變小,是因為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罩內的傳聲介質空氣減少,聲音響度變小,而不是發聲體振動減弱,故A錯誤;B.乙圖: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細線繞在手指上堵住雙耳,敲擊衣架能聽見聲音,說明固體可以傳聲,故B正確;C.丙圖:撥動鋼尺,鋼尺振動的幅度越大,聲音的響度越大,而不是音調越高,音調與振動的頻率有關,故C錯誤;D.丁圖:靠近居民區的路段設置隔音板墻,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不是在聲源處,故D錯誤。故選B。7.在公共場所打電話,輕聲說話是文明的表現。從聲音的特性分析,“輕聲”是指聲音的 ;從控制噪聲的角度分析,這是在 (選填“聲源處”、“傳播過程中”或“人耳處”)減弱噪聲;我們僅憑從手機中聽到的聲音就能判斷出對方是誰,是依據樂音三要素中的 要素進行判斷的。【答案】響度小聲源處音色【知識點】區分音調、響度與音色、從聲源處減弱【詳解】[1]在公共場所“輕聲”說話是文明的表現, “輕聲”說話指的是小聲說話,是指聲音的響度小。[2]控制噪聲可以在聲源處減弱、傳播過程中減弱、人耳處減弱。輕聲說話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防止噪聲的產生。[3]不同的人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打電話時,我們僅憑聲音就可判斷對方是誰,這是通過聲音的音色進行判斷的。8.搭載了鴻蒙5操作系統的華為手機。憑借語音大模型,利用AI技術解決了聽障人士五音不全的問題,通過修復發聲的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使對方更易聽清說話人的意思,這利用了聲音能傳遞 。【答案】 音調 信息【知識點】區分音調、響度與音色、聲與信息【詳解】[1]利用AI技術解決了聽障人士五音不全的問題,即補全缺少的音調,通過修復發聲的音調,使對方更易聽清說話人的意思。[2]聲音可以傳遞信息、聲音可以傳遞能量,憑借語音大模型,利用AI技術解決了聽障人士五音不全的問題,這利用了聲音能傳遞信息。9.我國古代高超的青銅制器技術成果“魚洗”,現在被珍藏在山西省芮城縣博物館,如圖,在“魚洗”中注入半盆水后,雙手搓把手的力越大,盆內水花濺得越高,說明聲音的 (選填“音調”“響度”或“頻率”)大;傳說,眾多“魚洗”聲匯集能嚇退數十里外的敵軍,說明聲音能傳遞 。【答案】 響度 信息【知識點】區分音調、響度與音色、聲與信息【詳解】[1]在“魚洗”中注入半盆水后,雙手搓把手的力越大,盆內水花濺得越高,說明“魚洗”的振動幅度越大,聲音的響度越大。[2]眾多“魚洗”聲匯集能嚇退數十里外的敵軍,可知敵軍從聲音中獲取信息,說明聲音能傳遞信息。10.小東和媽媽在超市看到了一款智能音箱,該音箱可以模仿很多動物的聲音,該音箱主要是模仿聲音的 ;休息時,智能音箱可以播放輕音樂舒緩身心但音量不能過大,是指聲音的 要適中,以免打擾休息。【答案】 音色 響度【知識點】辨析響度與振幅的關系、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詳解】[1]不同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一般不同,該音箱可以模仿很多動物的聲音,則主要是模仿聲音的音色。[2]聲音的響度指聲音的強弱,即聲音的大小聲。休息時,智能音箱可以播放輕音樂舒緩身心但音量不能過大,是指聲音的響度要適中,以免打擾休息。11.如圖該裝置能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還能探究聲音的響度和 的關系;乒乓球在實驗中的作用是: 。【答案】 振幅 放大音叉的微小振動【知識點】探究影響響度大小的因素【詳解】[1]用較大的力敲擊音叉,音叉發出的聲音的響度較大,靠近乒乓球時,乒乓球被彈起的高度變高,即音叉振幅較大,可以得出“振幅越大,響度越大”的實驗結論,故該實驗裝置能探究聲音的響度和振幅的關系。[2]音叉的振動情況不易觀察,當振動的音叉靠近乒乓球時,乒乓球被彈起的高度變化明顯,易于觀察,能間接反映音叉的振動情況,故乒乓球在實驗中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微小振動”。12.智能手機具有語音解鎖功能,即通過聲音的 這個特性來實現對手機解鎖。如圖,把正在發音的音叉放入水中,發現音叉周圍濺起許多水花,該實驗是為了說明 。【答案】 音色 發聲的音叉正在振動【知識點】探究聲音的產生、區分音調、響度與音色【詳解】[1]不同人的聲音音色不同,智能手機語音解鎖是通過聲音的音色這個特性來實現的,因為音色是區分不同發聲體的重要特征。[2]把正在發音的音叉放入水中,音叉周圍濺起許多水花,這是因為音叉在振動,從而將水濺起,該實驗是為了說明發聲的音叉正在振動。13.下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用同樣大小的力敲擊不同水量的玻璃瓶子,從左到右音調逐漸變高B.逐漸抽出真空罩內的空氣,鬧鐘的鈴聲逐漸增大C.通過用相同大小的力撥動伸出長度不同的刻度尺探究“音調與振幅的關系”D.超聲波清洗機清洗眼鏡、說明聲可以傳遞能量【答案】D【知識點】探究聲音的傳播條件、辨析音調與頻率的關系、探究影響音調高低的因素、聲與能量【詳解】A.用大小相同的力敲擊不同水量的玻璃瓶子,由于瓶子內水的體積不同,導致瓶子的振動快慢不同,發聲的音調不同,體積越大,音調越低,所以從左到右敲擊裝水的瓶子,產生的聲音音調逐漸變低,故A錯誤;B.逐漸抽出真空罩內的空氣,傳播聲音的介質越來越少,鬧鐘的鈴聲逐漸減小,故B錯誤;C.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由振動頻率決定;通過用相同大小的力撥動伸出長度不同的刻度尺,力的大小相同則振幅相同,即響度相同;伸出長度不同的鋸條,則振動的頻率不同;故可以探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故C錯誤;D.超聲波清洗機清洗眼鏡,是利用超聲波的能量將眼鏡上的污垢等振落,以達到清洗的目的,說明聲可以傳遞能量,故D正確。故選D。14.一輛汽車在勻速行駛,道路前方有一座高山,司機鳴笛并在6s后聽到回聲,若汽車行駛速度為20m/s,司機從鳴笛到聽到回聲,汽車行駛了 m,司機聽到回聲時距離高山 m。與此同時,復興號列車車身長428m,正以68m/s的速度駛入長1000m的平直隧道,復興號在進入隧道時鳴笛9.4s,在隧道另一端口的護路工人聽到鳴笛的時間為 s。(空氣中聲速340m/s)【答案】 120 960 7.52【知識點】運用推導公式求解路程和時間、有關聲速的計算【詳解】[1]汽車行駛的路程s車=v車t=20m/s×6s=120m[2]聲音傳播的距離s聲=v聲t=340m/s×6s=2040m設司機鳴笛時汽車到高山的距離為s,則2s=s聲+s車=2040m+120m=2160m解得s=1080m司機聽到回聲時汽車到高山的距離s′=s-s車=1080m-120m=960m[3]假設列車靜止在隧道口鳴笛時間為9.4秒,則隧道另一端口的護路工人聽到鳴笛的時間為9.4s,列車以68m/s的速度行駛,因此列車在鳴笛結束時已經行駛路程s1= v1t1=68m/s×9.4s= 639.2m聲音傳播這段時間實際列車第9.4s末鳴笛聲到隧道另一端口則少用t2的時間,所以在隧道另一端口的護路工人聽到鳴笛的時間15.如圖,A是一輛裝有超聲測速裝置的警車,正勻速行駛在一平直的公路上執勤,某時刻向前方540m處已經之在路邊的大卡車發射第一個超聲波信號時,經過3s接收到反射回來的信號。已知超聲波的傳播速度為340m/s。求:(1)從警車發射到接收到信號聲波移動的距離;(2)警車的速度;(3)某時刻有一小車剛好超越警車,5s之后警車發出第二個信號,并在0.34s之后收到小車反射回來的信號,求小車的速度(設警車和小汽車的速度都保持不變)【答案】(1)1020m;(2)20m/s;(3)31.12m/s【知識點】計算物體運動的速度、運用推導公式求解路程和時間、有關聲速的計算【詳解】解:(1)由得,從警車發射到接收到信號聲波移動的距離為(2)由幾何關系得,警車移動的距離為則警車的速度為(3)警車發出第二個信號到接受到信號時間為0.34s,過程中警車行駛的路程和聲音通過的距離為由得,聲音通過警車行駛的路程和聲音通過的總距離經歷的時間小車從開始到信號到達小車已用了0.18s,則小車的速度為即﹣﹣﹣﹣﹣﹣﹣①小車移動的距離為即﹣﹣﹣﹣﹣﹣﹣②由①和②解得,答:(1)從警車發射到接收到信號聲波移動的距離是1020m;(2)警車的速度是20m/s;(3)小車的速度是31.12m/s。第1頁,共3頁第1頁,共3頁1.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聊天機器人成為了一個備受矚目的領域。在這個領域中,宇樹科技的產品具有卓越的性能和廣泛的應用場景(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機器人的歌聲不是振動產生的B.歌聲在各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均為340m/sC.機器人“高歌一曲”中的“高”是指響度大D.工程師在欣賞機器人唱歌時的歌聲屬于噪聲2.潮汕環線輕軌采用浮置板減振技術,可將列車噪聲降至50dB以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50dB是人耳聽到的最微弱聲音B.該技術利用了聲波反射原理C.減振技術通過阻斷聲波傳播減弱噪聲D.地鐵噪聲頻率一定高于20000Hz3.下列關于聲現象的描述和分析,不正確的是( ?。?br/>A.甲圖:在汽車排氣管上安裝消音器,是為了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B.乙圖:a、b兩個音叉的波形圖不同,a的音調比b的高C.丙圖:唱歌時聲帶在振動,表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D.丁圖:通過聲吶探測海底,利用了聲音可以傳遞信息的特性4.下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利用次聲波能清洗眼鏡B.超聲不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C.超聲穿透能力強,遇到障礙物后不會發生反射現象D.回聲探測儀、B超、倒車雷達都是利用超聲的反射現象【答案】D【知識點】超聲波和次聲波、超聲波的利用【詳解】A.清洗眼鏡是利用超聲波的能量來清洗的,次聲波頻率低,能量小,不能用來清洗眼鏡,故A錯誤;B.人類能聽到的聲叫聲音,聲音、超聲波、次聲波統稱聲,都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故B錯誤;C.超聲波屬于聲,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會發生反射現象,超聲穿透能力強,但遇到障礙物也會反射,故C錯誤;D.回聲探測儀、B超、倒車雷達都是利用超聲波遇到障礙物會反射回來的特點,通過接收反射回來的超聲波來獲取相關信息,故D正確。故選D。5.為方便盲人出行,有些十字路口的紅綠燈配有能發出安全提示音的定向音響,為準備過馬路的盲人發出語音提示,如圖所示。下列有關定向音響的描述正確的是( ?。?br/>A.發出的聲音不是由振動產生的B.靠近定向音響的聲音變大是指響度變大C.發出的聲音的傳播速度是D.主要是利用了聲音可以傳遞能量6.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甲圖:抽出罩內空氣,鬧鐘聲音變小,說明發聲體振動減弱B.乙圖:細線繞在手指上堵住雙耳,敲擊衣架能聽見聲音,說明固體可以傳聲C.丙圖:撥動鋼尺,鋼尺振動的幅度越大,聲音的音調越高D.丁圖:靠近居民區的路段設置隔音板墻,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7.在公共場所打電話,輕聲說話是文明的表現。從聲音的特性分析,“輕聲”是指聲音的 ;從控制噪聲的角度分析,這是在 (選填“聲源處”、“傳播過程中”或“人耳處”)減弱噪聲;我們僅憑從手機中聽到的聲音就能判斷出對方是誰,是依據樂音三要素中的 要素進行判斷的。8.搭載了鴻蒙5操作系統的華為手機。憑借語音大模型,利用AI技術解決了聽障人士五音不全的問題,通過修復發聲的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使對方更易聽清說話人的意思,這利用了聲音能傳遞 。9.我國古代高超的青銅制器技術成果“魚洗”,現在被珍藏在山西省芮城縣博物館,如圖,在“魚洗”中注入半盆水后,雙手搓把手的力越大,盆內水花濺得越高,說明聲音的 (選填“音調”“響度”或“頻率”)大;傳說,眾多“魚洗”聲匯集能嚇退數十里外的敵軍,說明聲音能傳遞 。10.小東和媽媽在超市看到了一款智能音箱,該音箱可以模仿很多動物的聲音,該音箱主要是模仿聲音的 ;休息時,智能音箱可以播放輕音樂舒緩身心但音量不能過大,是指聲音的 要適中,以免打擾休息。11.如圖該裝置能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還能探究聲音的響度和 的關系;乒乓球在實驗中的作用是: 。12.智能手機具有語音解鎖功能,即通過聲音的 這個特性來實現對手機解鎖。如圖,把正在發音的音叉放入水中,發現音叉周圍濺起許多水花,該實驗是為了說明 。13.下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用同樣大小的力敲擊不同水量的玻璃瓶子,從左到右音調逐漸變高B.逐漸抽出真空罩內的空氣,鬧鐘的鈴聲逐漸增大C.通過用相同大小的力撥動伸出長度不同的刻度尺探究“音調與振幅的關系”D.超聲波清洗機清洗眼鏡、說明聲可以傳遞能量14.一輛汽車在勻速行駛,道路前方有一座高山,司機鳴笛并在6s后聽到回聲,若汽車行駛速度為20m/s,司機從鳴笛到聽到回聲,汽車行駛了 m,司機聽到回聲時距離高山 m。與此同時,復興號列車車身長428m,正以68m/s的速度駛入長1000m的平直隧道,復興號在進入隧道時鳴笛9.4s,在隧道另一端口的護路工人聽到鳴笛的時間為 s。(空氣中聲速340m/s)15.如圖,A是一輛裝有超聲測速裝置的警車,正勻速行駛在一平直的公路上執勤,某時刻向前方540m處已經之在路邊的大卡車發射第一個超聲波信號時,經過3s接收到反射回來的信號。已知超聲波的傳播速度為340m/s。求:(1)從警車發射到接收到信號聲波移動的距離;(2)警車的速度;(3)某時刻有一小車剛好超越警車,5s之后警車發出第二個信號,并在0.34s之后收到小車反射回來的信號,求小車的速度(設警車和小汽車的速度都保持不變)第1頁,共3頁第1頁,共3頁教材知識 中考考點 課標要求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1.聲音的產生 知道聲音是如何產生的,明確聲音傳播的條件; 能夠利用回聲測量距離2.聲音的傳播3.回聲測距聲音的特性 4.音調、音色和響度 掌握聲音的三種特性; 能夠解決有關聲音特性的生活中的實際問題5.聲音特性的決定因素聲音的利用 6.利用聲音傳遞信息 掌握有關利用聲音傳遞信息和能量的相關實際例子7.利用聲音傳遞能量噪聲的危害與控制 8.噪聲的危害 知道什么是噪音,什么是噪音的等級 掌握控制噪音的方法9.噪聲的控制知識點1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1、聲音的產生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正在發聲的物體叫做聲源.【要點解讀】(1)振動停止,發聲停止,但聲音的傳播不一定停止.(2)常見發聲體的辨識:①弦類樂器發聲時,弦在振動,例如:二胡、小提琴、古箏、吉他、鋼琴等.②管類樂器發聲時,空氣柱在振動,例如:長笛、簫、號、嗩吶等.③打擊類樂器發聲時,打擊面在振動,例如:鼓、鑼等2、聲音的傳播(1)形式: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我們把它叫做聲波.(2)條件: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3)聲速:聲音傳播的快慢,大小等于聲音每秒內傳播的距離.影響因素:①介質的種類:一般情況下,固體傳播最快,液體次之,氣體最慢;②介質的溫度: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3、回聲(1)回聲是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又被聽到的聲音.(2)回聲測距:,其中表示聲音的傳播速度,表示從發出聲音至聽到回聲經過的時間.4、骨傳導聲音通過頭骨、頜骨也能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我們把這種聲音的傳播方式叫做骨傳導知識點2 聲音的特性特性 音調 響度 音色物理意義 聲音的高低 聲音的大小 聲音的品質決定因素 發聲體振動的頻率(單位:Hz):其越高則音調越高 發聲體振動的振幅:其越大則響度越大 與發聲體的距離:距離越遠,聽到的聲音越小 聲音的發散程度:聲音越集中則響度越大 發聲體的材料、結構等波形特點 波的疏密程度不同:波形越密,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波的高低不同 波的形狀不同改變方法 改變發聲體的松緊、長短、 粗細等 改變用力的大小、與發聲體的距離及發聲的發散程度 改變發聲體的材料、結構等【要點解讀】人耳聽到聲音的條件:①發聲體振動,產生聲音;②有傳聲介質,能夠傳播聲音;③響度足夠大、人離發聲體距離較近,可引起人耳鼓膜振動;④頻率在20~20000Hz之間;⑤有健康的聽覺系統.知識點3 聲音的利用超聲波 次聲波概念 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 頻率低于20Hz的聲共同點 都是物體振動產生的;頻率均不在人耳聽覺的范圍內,人耳都聽不到應用 傳遞信息 回聲定位(聲納、超聲導盲儀、倒車雷達)、“B超”、超聲波探傷、超聲波測速等 檢測火山爆發、龍卷風和核爆炸發生的方位和強度傳遞能量 超聲波清洗、超聲波除結石、超聲波加濕器等 次生武器,可使心臟、肺等因出現強烈共振耳受損【易錯提示】噪聲監測設備可以用來監測噪聲等級,并不能減弱噪聲.知識點4 噪聲的危害與控制1、噪聲的來源:物理學角度: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會發出噪聲.環境保護角度: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到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2、噪聲的等級:人們以分貝為單位來表示聲音強弱的等級,符號是dB.3、噪聲的控制控制噪聲的途徑 防止噪聲產生 阻斷噪聲的傳播 防止噪聲進入人耳控制噪聲的位置 聲源處減弱, 如:禁鳴喇叭、裝消聲器等 傳播過程中減弱, 如:安裝隔音墻、路邊種樹、關閉門窗等 人耳處減弱, 如:戴隔音耳塞、捂耳朵等考點1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1.(2025·山東濟南)如圖所示,機械鬧鐘放在密封的玻璃罩中,一開始可以聽到鬧鐘的鈴聲,用抽氣機逐漸抽出玻璃罩內的空氣,聽到鈴聲的響度( )A.逐漸變小 B.逐漸變大 C.保持不變 D.先變大后變小【答案】A【知識點】探究聲音的傳播條件【詳解】由上圖實驗可知,當把玻璃罩內的空氣逐漸抽出時,傳聲介質越來越少,傳聲效果越來越差,實驗過程中聽到聲音響度逐漸變弱。故選A。2.(2025·黑龍江)關于聲音的產生和傳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不振動時能產生聲音B.聲音可以從月球直接傳播到地球C.聲音傳播的速度一定是340m/sD.利用聲吶可獲得水中魚群的信息【答案】D【知識點】探究聲音的產生、探究聲音的傳播條件、熟悉聲音在一些介質中傳播的速度、聲與信息【詳解】A.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物體不振動時不能產生聲音,故A錯誤;B.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月球周圍沒有空氣,聲音不可以從月球直接傳播到地球,故B錯誤;C.聲音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種類和溫度有關,不同介質、溫度下聲音傳播的速度不都是340m/s,故C錯誤;D.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利用聲吶可獲得水中魚群的信息,故D正確。故選D。3.(2025·廣東)粵劇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粵劇表演時,琴聲是由琴弦 產生的,并通過 傳播到觀眾處。觀眾可根據聲音的 分辨不同的樂器。【答案】振動空氣音色【知識點】探究聲音的產生、聲音是怎么傳播的、區分音調、響度與音色【詳解】[1]聲音由物體振動產生,琴弦振動發出琴聲。[2]聲音傳播需要介質,琴聲通過空氣傳入觀眾耳中。[3]不同樂器因材料和結構差異,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觀眾可根據聲音的音色分辨不同的樂器。4.(2025·山西)如圖所示,中國傳統樂器古琴的琴身通常由梧桐木制成,琴弦常采用絲弦。演奏時,通過按壓琴弦的不同位置,可彈出音調高低不同的聲音,其原因是( )A.琴聲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改變 B.琴弦振動的幅度發生了變化C.琴弦振動的頻率發生了變化 D.琴身和琴弦的材質比較特殊【答案】C【知識點】聲音是怎么傳播的、辨析音調與頻率的關系、探究影響音調高低的因素、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詳解】A.同一溫度下,琴聲在空氣中傳播速度不變,故A不符合題意; BC.通過按壓琴弦的不同位置,改變琴弦的長度,琴弦振動的頻率發生了變化,不會改變琴弦振動的幅度大小,即琴弦振動的音調發生了變化,故B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D.琴身和琴弦的材質影響的是聲音的音色,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5.(2025·江蘇揚州)用乒乓球做小實驗。如圖,乒乓球接觸到正在發聲的音叉時,會被彈起,說明發聲體在 。乒乓球在該實驗中所起的作用是 。【答案】振動 把音叉的振動放大【知識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及現象解釋、探究聲音的產生【詳解】[1][2]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乒乓球被彈開,說明音叉振動,則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音叉的振動比較微小,不容易觀察,乒乓球能夠把音叉的振動放大,便于觀察。6.(2021·遼寧丹東)古詩《鹿柴》中有“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詩人聽到的人聲是由聲帶 產生的。聲音在液體中的傳播速度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答案】 振動 大于【知識點】探究聲音的產生、比較不同介質中的聲速大小【詳解】[1]聲音由物體振動產生,詩人聽到的人聲是由聲帶振動產生。[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液體中的傳播速度大于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考點2 聲音的特性7.(2025·四川資陽)我國民族樂器歷史悠久、品類繁多,按演奏方式可分為吹奏樂器、彈撥樂器、打擊樂器和拉弦樂器四大類。如圖分別為四類樂器中的代表:笛子、琵琶、鼓、二胡。下列關于樂器說法正確的是( ?。?br/>A.笛子和鼓通過空氣柱的振動發聲,琵琶和二胡通過弦的振動發聲B.人們聽到聲音就能區分出不同的樂器,是由于各類樂器的音調不同C.同學們到專用的練樂室去演奏各種樂器,有利于在傳播過程中減弱演奏聲,減輕對他人的影響D.悅耳的民樂使人們感到心曠神怡,主要是由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答案】C【知識點】探究聲音的產生、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聲與能量、在傳播途中減弱【詳解】A.笛子通過空氣柱振動發聲,但鼓主要通過鼓面振動發聲,而不是空氣柱振動,故A錯誤;B.音色指的是聲音的特色,與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都有關系,不同樂器發聲的聲音特色和品質不同,主要是靠音色分辨的,故B錯誤;C.專用練樂室一般裝有吸音或隔音材料,可在聲波傳播過程中減弱演奏聲,減少對他人的影響,故C正確;D.悅耳的民樂使人們感到心曠神怡,主要是由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故D錯誤。故選C。8.(2025·江蘇宿遷)聽到熟悉的人說話,即使未看到人,我們也可以分辨熟人的聲音,這與聲音的什么特性有關( ?。?br/>A.音色 B.音調 C.響度 D.以上三個特性【答案】A【知識點】區分音調、響度與音色【詳解】我們很熟悉的人,即使沒有看到他,只聽他的聲音也可以辨別出來。依據就是不同人發出的音色不同,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9.(2025·山東濰坊)2025年4月29日,神舟十九號飛船的返回艙搭載三名航天員返回東風著陸場,搜救直升機迅速確定返回艙落點,工作人員幫助航天員安全出艙。搜救直升機發出的聲音“震耳欲聾”,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震耳欲聾”是因為音調高B.“震耳欲聾”是因為響度大C.“震耳欲聾”是因為人聽到了超聲波D.直升機乘員佩戴耳罩是為了防止噪聲產生【答案】B【知識點】區分音調、響度與音色、超聲波和次聲波、在人耳處減弱【詳解】A.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頻率越高,音調越高,比如尖銳的聲音音調高;而“震耳欲聾”描述的是聲音聽起來非常響亮,不是音調高的特點,所以該說法錯誤,故A錯誤;B.響度是指聲音的強弱或大小,由物體振動的振幅決定,振幅越大,響度越大,同時響度還與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震耳欲聾”就是指聲音的響度很大,讓人感覺聲音非常強烈,該說法符合響度的定義和特點,所以該說法正確,故B正確;C.超聲波是指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音,而人的聽覺范圍是頻率在20Hz到20000Hz間的聲音,超聲波超出了人的聽覺范圍,人耳是聽不到超聲波的;“震耳欲聾”說明人耳能清晰聽到這種聲音,所以不可能是超聲波,該說法錯誤,故C錯誤;D.控制噪聲有三個途徑,分別是防止噪聲產生、阻斷噪聲傳播和防止噪聲進入耳朵;直升機乘員佩戴耳罩,是通過耳罩將聲音與耳朵隔絕開來,阻止噪聲進入耳朵,而不是防止噪聲產生(防止噪聲產生是從聲源處控制,比如讓發聲體停止振動),所以該說法錯誤,故D錯誤。故選B。10.(2025·江蘇徐州)徐州柳琴戲深受本地群眾喜愛,其主要伴奏樂器是如圖所示的柳琴。演奏時,彈撥琴弦使其 發聲,用手按壓琴弦的不同位置,可以改變琴聲的 。根據 的不同,聽眾還能分辨出其他伴奏樂器。【答案】 振動 音調 音色【知識點】探究聲音的產生、辨析音調與頻率的關系、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詳解】[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演奏時,彈撥琴弦使其振動,就會發聲。[2]用手按壓琴弦的不同位置,改變了琴弦振動部分的長度,從而改變了琴弦振動的頻率,而頻率決定音調,所以可以改變琴聲的音調。[3]不同的樂器由于材料、形狀、結構的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所以根據音色的不同,聽眾還能分辨出其他伴奏樂器。11.(2025·甘肅)市場上有一種變聲器,可以改變聲音的特性。某段聲音的波形變化如圖所示,變聲前是A段,變聲后是B段,則變聲后聲音的音調 (選填“變高”“不變”或“變低”),響度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答案】 不變 變大【知識點】用波形圖比較聲音特性、辨析音調與頻率的關系、辨析響度與振幅的關系【詳解】[1][2]由圖可知,B段與A段相比,聲波相同時間內振動的次數不變,說明頻率不變,則變聲后聲音的音調不變;聲波的振幅增大、響度變大。12.(2024·江蘇連云港)在音樂社團活動過程中,樂器發出的聲音通過 傳到人耳。人耳能區分鋼琴和長笛發出的聲音,是由于它們所發出聲音的 不同(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聲吶是利用 (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具有方向性好,在水中傳播距離遠等特點制成的。【答案】 空氣 音色 超聲波【知識點】聲音是怎么傳播的、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超聲波的利用【詳解】[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作為傳播聲音的介質,在音樂社團活動過程中,樂器發出的聲音通過空氣傳到人耳。[2]不同的發聲體音色不同,人耳能區分鋼琴和長笛發出的聲音,是由于它們所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3]聲吶是利用超聲波具有方向性好,在水中傳播距離遠等特點制成的,利用超聲波能夠傳遞信息。考點3 聲音的利用13.(2025·江蘇常州)為尋找地震后被掩埋在廢墟里黑暗環境下的生還者。新加坡工程師利用蟑螂體型小、喜好在黑暗縫隙內爬行的特點,打造半機械搜索蟑螂。為探測生還者,應在蟑螂背部固定微型( ?。?br/>A.可見光照相機 B.紅外線照相機C.紫外線照相機 D.超聲波成像儀【答案】B【知識點】紅外線的特點及應用、紫外線的特點及應用、超聲波的利用【詳解】A.可見光照相機需要有可見光才能成像,而在地震后廢墟里的黑暗環境下,沒有可見光,可見光照相機無法工作,所以不能使用可見光照相機,故A不符合題意;B.任何物體都在不停地向外輻射紅外線,溫度越高,輻射的紅外線越強。人體的溫度相對周圍環境較高,會輻射出較強的紅外線。紅外線照相機可以通過接收物體輻射的紅外線來成像,在黑暗環境中能夠探測到有體溫的生還者,故B符合題意;C.紫外線主要用于一些特定的檢測,如熒光檢測等,人體輻射的紫外線很弱,在這種探測生還者的場景中,紫外線照相機無法有效探測到生還者,故C不符合題意;D.超聲波成像儀一般用于在液體等介質中探測物體,通過超聲波反射來成像。在廢墟這種復雜的固體環境中,超聲波傳播會受到很大阻礙,且對尋找被掩埋的生還者來說,超聲波成像儀難以有效發揮作用,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14.(2025·甘肅蘭州)聲現象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下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圖,發聲的音叉激起水花,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B.乙圖,在靠近居民區的道路邊設置隔離墻,目的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C.丙圖,燭焰在發聲的揚聲器旁邊晃動,說明聲波能傳遞信息D.丁圖,用相同的力度撥動伸出桌面的鋼尺,鋼尺伸出的長度越長,音調越高【答案】A【知識點】探究聲音的產生、辨析音調與頻率的關系、聲與能量、在傳播途中減弱【詳解】A.發聲的音叉激起水花,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這里運用了轉換法,故A正確;B.在靠近居民區的道路邊設置隔離墻,目的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B錯誤;C.燭焰在發聲的揚聲器旁邊晃動,說明聲波能傳遞能量,故C錯誤;D.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用同樣大小的力撥動其伸出桌面的一端,這樣會導致鋼尺振動的快慢不同,即發聲音調不同,鋼尺伸出桌面較長時振動得慢,音調低,故D錯誤。故選A。15.(2025·四川宜賓)聲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下列主要利用聲音傳遞能量的是( )A.醫院里的常見醫療設備“B超” B.探測魚群所用的設備“聲吶”C.中醫診病四個途徑中的“聞” D.清洗眼鏡的設備“超聲波清洗機”【答案】D【知識點】聲與信息、聲與能量【詳解】 A.B超利用超聲波反射成像,傳遞人體內部結構信息,屬于傳遞信息,故A不符合題意;B.聲吶通過接收反射聲波探測魚群位置,屬于傳遞信息,故B不符合題意;C.中醫“聞”是通過聽聲音獲取病情信息,屬于傳遞信息,故C不符合題意;D.超聲波清洗機利用超聲波振動能量去除污漬,屬于傳遞能量,故D符合題意。故選D。16.(2025·云南)中國空間站開展“天宮課堂”直播授課,利用 波與地面師生進行互動交流,極大地激發了青少年的科學興趣。中國花樣游泳隊在巴黎奧運會上奪冠,運動員在水中能跟隨音樂節拍整齊劃一地變換隊形,說明聲可以傳遞 。【答案】 電磁 信息【知識點】電磁波的應用、聲與信息【詳解】[1]空間站與地面通信需要通過電磁波實現,因為電磁波可以在真空中傳播,而聲波無法在真空中傳播。[2]聲可以傳遞信息,聲可以傳遞能量,運動員根據音樂節奏變換隊形,體現了聲波能夠傳遞信息(指令或節拍)。17.(2025·四川南充)如圖所示是象群遷移時的情景,它們之間是利用 聲波交流,這是利用聲音傳遞 。【答案】 次 信息【知識點】聲與信息、超聲波和次聲波【詳解】[1][2]頻率低于20Hz的聲音稱為次聲波,象群之間交流用的是低于20Hz的聲音,即它們之間是用次聲波進行交流,這也說明了聲音能夠傳遞信息。18.(2024·西藏)格桑在化學實驗課上按照如圖所示的方法檢驗氫氣的純度時,聽到很小的聲音,判斷出氣體較純,主要是依據聲音的 這一特性;該現象同時說明聲音能夠傳遞 。【答案】 響度 信息【知識點】區分音調、響度與音色、聲與信息【詳解】[1][2]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根據聲音的不同來判斷氫氣純度,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所以“很小”是指聲音的響度小,所以聽到很小的聲音,判斷出氣體較純,主要是依據聲音的響度。考點4 噪聲的危害與控制19.(2025·四川樂山)下列關于聲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發聲的喇叭使小紙片“跳舞”,說明發聲體在振動B.探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頻率越高,音調越低C.倒車雷達,是利用聲傳遞信息D.摩托車的消聲器,是在聲源處控制噪聲【答案】B【知識點】探究聲音的產生、辨析音調與頻率的關系、聲與信息、從聲源處減弱【詳解】A.發聲的喇叭使小紙片“跳舞”,說明發聲體在振動,小紙片將振動放大,運用了轉換法,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探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尺子伸出桌面越長,頻率越低,音調越低,故B錯誤,符合題意;C.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倒車雷達,是利用聲傳遞信息,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摩托車的消聲器,是在聲源處控制噪聲,防止噪聲產生,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20.(2025·四川瀘州)“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聲音是我們感知繽紛世界的一個重要窗口。以下關于聲現象說法正確的是( ?。?br/>A.圖甲:密閉玻璃罩中的空氣被逐漸抽出,聽到的鬧鈴聲逐漸變小B.圖乙:用手撥動一端伸出桌邊的塑料尺,伸出長度越長,音調越高C.圖丙:福建艦艦載機引導員戴上耳罩,是為了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D.圖丁:用“B超”檢查身體,主要利用了聲音能傳遞能量【答案】A【知識點】探究聲音的傳播條件、辨析音調與頻率的關系、聲與信息、在人耳處減弱【詳解】A.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逐漸抽出罩內的空氣,聽到鬧鐘發出的鈴聲逐漸變小,故A正確;B. 伸出桌邊的長度越長,撥動時越不容易振動,振動的頻率變小,發出聲音的音調變低,故B錯誤;C. 戴上耳罩,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故C錯誤;D. 用“B超”檢查身體,主要利用了聲音能傳遞信息,故D錯誤。故選A。21.(2024·內蒙古通遼)如圖是戰國時期的編鐘,敲擊大小不同的鐘能演奏出優美的樂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編鐘聲是由空氣振動而產生的B.編鐘聲的傳播速度是3×108m/sC.敲擊大小不同的鐘發聲的音調不同D.奏出的優美樂曲一定不屬于噪聲【答案】C【知識點】探究聲音的產生、熟悉聲音在一些介質中傳播的速度、辨析音調與頻率的關系、辨析聲音是否是噪聲【詳解】A.編鐘發出的聲音是敲擊編鐘時,編鐘振動而發聲的,故A錯誤;B.由于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所以編鐘聲的傳播速度是340m/s,故B錯誤;C.敲擊大小不同的鐘,則鐘的振動快慢不同,即發出聲音的頻率不同,所以編鐘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故C正確;D.奏出的優美樂曲如果影響工作和學習,則屬于噪聲,故D錯誤。故選C。22.(2025·四川廣元)如圖甲所示是在河南舞陽出土的8000多年前的賈湖骨笛,吹奏時,手指按在不同的音孔上,就會改變空氣柱的長度,從而改變聲音的 。如圖乙所示,航母艦載機引導員戴上耳罩,是為了在 處減弱噪聲。【答案】 音調 人耳【知識點】辨析音調與頻率的關系、在人耳處減弱【詳解】[1]吹奏賈湖骨笛時,手指按在不同的音孔上,空氣柱的長度發生改變,空氣柱振動的頻率也會隨之改變。因為音調與頻率有關,所以空氣柱長度的改變會改變聲音的音調。[2]航母艦載機引導員戴上耳罩,是通過耳罩來阻止噪聲進入人耳,所以是為了在人耳處減弱噪聲。23.(2025·黑龍江齊齊哈爾)科技改變生活,一種新型防盜門的門鎖采用聲紋識別技術,可以識別主人的聲音,這是利用聲可以傳遞 ;該門的夾層內填充新型材料,能夠有效地減弱通過門傳播到室內的聲音,這種控制噪聲的措施是 。【答案】 信息 阻斷噪聲的傳播【知識點】聲與信息、在傳播途中減弱【詳解】[1]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新型防盜門的門鎖采用聲紋識別技術,可以識別主人的聲音,這是利用聲可以傳遞信息。[2]該門的夾層內填充新型材料,能夠有效地減弱通過門傳播到室內的聲音,這種控制噪聲的措施是阻斷噪聲的傳播,屬于在傳播過程中控制噪聲。24.(2025·山東煙臺)為保護聽力,我們可以從聲音的產生、傳播和接收三個方面控制噪聲。射擊運動員訓練時戴耳罩是從聲音的 方面進行控制;圖書館中規定不能大聲喧嘩是從聲音的 方面進行控制;家庭窗戶安裝真空雙層玻璃是從聲音的 方面進行控制。【答案】接收產生傳播【知識點】從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途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詳解】[1][2][3]減弱噪聲主要從三種途徑入手,一是在聲源處減弱,二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三是在接收處減弱。射擊運動員戴耳罩,屬于在人耳處減弱噪聲,即聲音接收方面控制;圖書館中規定不能大聲喧嘩,屬于從聲源處減弱噪聲,即聲音的產生方面進行控制;家庭窗戶安裝真空雙層玻璃,屬于從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即聲音的傳播方面進行控制。1.(2025·江蘇鹽城)小華自制酒杯打擊樂器時,輕敲杯口,調節水量,聽到的聲音高低不同。這里“高低”指聲音的( ?。?br/>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聲速【答案】A【知識點】區分音調、響度與音色【詳解】小華自制酒杯打擊樂器時,輕敲杯口,調節水量,由于水的質量不同,振動頻率會發生變化,音調就不同,所以這里的聲音高低是指音調,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2.(2025·天津)《詩經·關雎》中“參差荇菜”一句,以“參差”形容水草長短不齊。我國傳統管樂器排簫(圖)因竹管長短錯落,雅稱“參差”。竹管“參差”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振幅【答案】A【知識點】區分音調、響度與音色【詳解】不同長度的竹管內空氣柱長短不一樣,因而空氣柱的振動頻率也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調也會不同,所以竹管參差不齊,目的是為了改變聲音的音調,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3.(2025·內蒙古)物理制作課上,同學們展示了各種材料制作的風鈴。如圖,風鈴的墜飾相互碰撞發出動聽的聲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鈴聲是由墜飾振動產生的B.墜飾振動越快,鈴聲的響度越大C.不同材質的墜飾發出鈴聲的音色相同D.墜飾振動幅度越大,鈴聲在空氣中傳播速度越大【答案】A【知識點】探究聲音的產生、熟悉聲音在一些介質中傳播的速度、區分音調、響度與音色、辨析響度與振幅的關系【詳解】A.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風鈴的墜飾相互碰撞發出動聽的聲音是由墜飾振動產生的,故A正確;B.聲音的響度與振幅有關,而聲音的音調與振動的速度有關,故墜飾振動越快,鈴聲的音調越高,故B錯誤;C.不同的發聲體,由于材料、結構等不同,因而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故不同材質的墜飾發出鈴聲的音色不同,故C錯誤;D.聲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的種類和溫度有關,與發聲體振動幅度無關,故D錯誤;故選A。4.(2024·天津)如圖是我國航空母艦上兩位甲板引導員引導飛機起飛的情景。他們工作時要配戴防噪聲耳罩,這種控制噪聲的措施屬于( ?。?br/>A.防止噪聲產生 B.監測噪聲強弱 C.防止噪聲進入耳朵 D.減小噪聲傳播速度【答案】C【知識點】在人耳處減弱【詳解】航母甲板上的工作人員都要佩戴防護耳罩以保護聽力,這是防止噪聲進入耳朵,因為艦載機起飛時所發出聲音的響度很大,容易對工作人員聽力造成損傷。故選C。5.(2025·四川眉山)如圖所示是考古出土的我國古代不同時期的樂器,下列關于它們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敲編鐘發出的聲音是編鐘振動產生的B.編鐘和骨笛都是樂器,它們發出的聲音一定不是噪聲C.能辨別編鐘和骨笛發出的聲音,主要是根據它們的響度不同D.敲編鐘發出的聲音比吹骨笛發出的聲音大,是因為編鐘聲音的音調高【答案】A【知識點】探究聲音的產生、區分音調、響度與音色、辨析聲音是否是噪聲【詳解】A.聲音是有物體振動產生的,敲編鐘發出的聲音是編鐘振動產生的,故A正確;B.凡事影響人們生活、工作、學習等的聲音都是噪聲,編鐘和骨笛都雖然是樂器,但影響人們生活、工作、學習時也是噪聲,故B錯誤;C.音色能區分不同發聲體,能辨別編鐘和骨笛發出的聲音,主要是根據它們的音色不同,故C錯誤;D.聲音的大小指響度,敲編鐘發出的聲音比吹骨笛發出的聲音大,是因為編鐘聲音的響度大,故D錯誤。故選 A。6.(2024·山東威?!ひ荒#┛蒲腥藛T用低音頻滅火裝置進行滅火試驗如圖所示,裝置通過發出30~60Hz的低頻聲波,在短短數秒之內就撲滅了火焰。關于低音頻滅火裝置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低音頻滅火裝置發出的聲音人耳也可以聽到B.聲波可以滅火說明聲波能傳遞能量C.低音頻滅火裝置也需要振動發聲D.裝置發出的低頻聲波指的是其發聲的響度【答案】D【知識點】探究聲音的產生、區分音調、響度與音色、聲與能量【詳解】A.人的聽覺頻率范圍在20Hz~20000Hz之間,低音頻滅火裝置發出30~60Hz的低頻聲波,低音頻滅火裝置發出的聲音人耳也可以聽到,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聲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聲波可以滅火說明聲波能傳遞能量,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低音頻發聲滅火裝置,能發出30~60Hz的低頻音波,產生原因是物體振動產生的,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裝置發出的低頻聲波指的是其發聲的頻率,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7.(2024·四川綿陽)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中國紅河蝴蝶谷會出現上億只蝴蝶,形成“蝶舞成詩,如葉紛飛”的奇觀。但游客置身其中,卻聽不到群蝶飛舞之聲,這是因為蝴蝶翅膀振動的( ?。?br/>A.振幅太小 B.振幅太大C.頻率太低 D.頻率太高【答案】C【知識點】熟悉人和一些動物的發聲和聽覺頻率范圍【詳解】人耳的聽覺頻率范圍20Hz~20000Hz,蝴蝶飛行時,扇動翅膀的頻率在5次/秒左右,低于20Hz,所以聽不到蝴蝶飛行的聲音,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8.(2025·廣東深圳·二模)在深圳市聚龍科學中學校園中有畫眉鳥,畫眉鳥和蟋蟀都被稱為自然界中的“歌唱家”。畫眉鳥的叫聲洪亮、婉轉柔美,被譽為“林中歌手”;蟋蟀通過翅膀的摩擦發出響亮的聲音,常被稱為“夜鳴蟲”。下列對它們聲音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畫眉鳥和蟋蟀發出的聲音都是通過振動產生的B.畫眉鳥聲音的響度一定比蟋蟀聲音的響度大C.人們依據音調能區分出畫眉鳥和蟋蟀的聲音D.人離畫眉鳥越近,聽到聲音的音調越高【答案】A【知識點】探究聲音的產生、區分音調、響度與音色【詳解】A.畫眉鳥的聲音是通過鳴管的振動產生的,蟋蟀是通過翅膀的摩擦振動發聲,故A正確;B.畫眉鳥的叫聲“洪亮”,蟋蟀的聲音“響亮”。但“洪亮”和“響亮”都是形容聲音大,無法直接比較,故B錯誤;C.音色是由振動體的材料和結構決定的,人們依據音色能區分出畫眉鳥和蟋蟀的聲音,而不是音調,故C錯誤;D.響度大小與聲源的振幅和遠近等有關,人離畫眉鳥越近,聽到聲音的響度越大,但音調不變,故D錯誤。故選A。9.(2025·江蘇蘇州)蘇州評彈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表演中常用到琵琶、三弦等樂器,如圖所示.當演奏者撥動琴弦時,弦因 而發出聲音,且撥的力度越大,聲音的 越大;聽眾能分辨出琵琶和三弦發出的聲音,主要是依據聲音的 不同。【答案】 振動 響度 音色【知識點】區分音調、響度與音色、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聲音產生的原因【詳解】[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當演奏者撥動琴弦時,弦會振動,從而發出聲音。[2]響度是指聲音的強弱,它與發聲體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撥的力度越大,琴弦振動的幅度就越大,即振幅越大,所以聲音的響度越大。[3]音色是指聲音的特色,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琵琶和三弦的材料、結構不同,它們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聽眾能分辨出琵琶和三弦發出的聲音,主要是依據聲音的音色不同。10.(2024·江蘇常州)如圖所示,將點燃的蠟燭放在發聲喇叭前方,可以看到燭焰隨著聲音晃動,喇叭的紙盆由于 產生聲音,聲音通過 傳播到燭焰處,燭焰晃動說明聲音具有 。【答案】 振動 空氣 能量【知識點】探究聲音的產生、聲音是怎么傳播的、聲與能量【詳解】[1][2][3]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喇叭的紙盆由于振動產生聲音;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通過空氣傳播到燭焰處;聲音可以傳遞信息,聲音可以傳遞能量,燭焰晃動說明聲音具有能量。11.(2023·廣西賀州)如圖甲所示,小紅和小剛用細棉線連接了兩個飲料紙杯制成了一個“土電話”;(1)他們用“土電話”能實現10m間的通話,這證明 能傳播聲音;(2)如果用“土電話”時,另一個同學捏住棉線的某一部分,則聽的一方就聽不到聲音了,這是由于:捏住棉線時, ,發聲也停止了;(3)如圖乙所示,用豎直懸掛的乒乓球接觸發聲的音叉時,乒乓球被彈起,這個現象說明了 ;如圖丙所示,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彈起,這個現象說明 ;若將此實驗在月球上進行,乒乓球 (選填“能”或者“不能”)被彈起;原因是 。【答案】 固體 振動停止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聲音能在空氣在傳播 不能 真空不能傳聲【知識點】探究聲音的產生、聲音是怎么傳播的【詳解】(1)[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傳聲;用“土電話”能實現10m間的通話,這證明固體能傳播聲音。(2)[2]用“土電話”時,另一個同學捏住棉線的某一部分,則聽的一方就聽不到聲音了,這是由于:捏住棉線時,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了。(3)[3][4][5][6]用豎直懸掛的乒乓球接觸發聲的音叉時,乒乓球被彈起,這個現象說明了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彈起,這個現象說明聲音能在空氣在傳播;若將此實驗在月球上進行,由于真空不能傳聲,乒乓球不能被彈起。12.(2024·上海)如下圖所示的風鈴有七根長短不同的小棍,物理王興趣的同學在敲打小棍時,發現它們發出的聲音不同,經研究可得:如表一所示是同一鐵棍在不同長度L時敲擊的振動頻率f0。實驗序號 ① ② ③ ④ ⑤L(cm) 5 10 15 20 25F0(Hz) 700 500 400 300 200(1)判斷同一鐵棍長度L與音調的關系,并說明理由 。(2)要用這種材料做一個樂器,發出do re mi fa so laxi的音時,re的音小于500Hz,請你判斷該樂器的長度 10cm(選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答案】 L越長音調越低(頻率隨長度增加而減小,頻率小即音調低) 大于【知識點】辨析音調與頻率的關系【詳解】(1)[1]由表格數據可知,當鐵棒的長度越長時,振動的頻率越低,音調越低;當鐵棒的長度越短時,振動的頻率越高,音調越高。(2)[2]由表格數據可知,當鐵棒的長度為10cm時,振動的頻率為500Hz,當鐵棒的長度小于10cm時,振動的頻率大于500Hz,音調高于re;當鐵棒的長度大于10cm時,振動的頻率小于500Hz,音調低于re;所以,要用這種材料做一個樂器,發出do re mi fa so la xi的音時,re的音小于500Hz,該樂器的長度應大于10cm。第1頁,共2頁第1頁,共2頁教材知識 中考考點 課標要求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1.聲音的產生 知道聲音是如何產生的,明確聲音傳播的條件; 能夠利用回聲測量距離2.聲音的傳播3.回聲測距聲音的特性 4.音調、音色和響度 掌握聲音的三種特性; 能夠解決有關聲音特性的生活中的實際問題5.聲音特性的決定因素聲音的利用 6.利用聲音傳遞信息 掌握有關利用聲音傳遞信息和能量的相關實際例子7.利用聲音傳遞能量噪聲的危害與控制 8.噪聲的危害 知道什么是噪音,什么是噪音的等級 掌握控制噪音的方法9.噪聲的控制知識點1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1、聲音的產生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正在發聲的物體叫做聲源.【要點解讀】(1)振動停止,發聲停止,但聲音的傳播不一定停止.(2)常見發聲體的辨識:①弦類樂器發聲時,弦在振動,例如:二胡、小提琴、古箏、吉他、鋼琴等.②管類樂器發聲時,空氣柱在振動,例如:長笛、簫、號、嗩吶等.③打擊類樂器發聲時,打擊面在振動,例如:鼓、鑼等2、聲音的傳播(1)形式: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我們把它叫做聲波.(2)條件: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3)聲速:聲音傳播的快慢,大小等于聲音每秒內傳播的距離.影響因素:①介質的種類:一般情況下,固體傳播最快,液體次之,氣體最慢;②介質的溫度: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3、回聲(1)回聲是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又被聽到的聲音.(2)回聲測距:,其中表示聲音的傳播速度,表示從發出聲音至聽到回聲經過的時間.4、骨傳導聲音通過頭骨、頜骨也能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我們把這種聲音的傳播方式叫做骨傳導知識點2 聲音的特性特性 音調 響度 音色物理意義 聲音的高低 聲音的大小 聲音的品質決定因素 發聲體振動的頻率(單位:Hz):其越高則音調越高 發聲體振動的振幅:其越大則響度越大 與發聲體的距離:距離越遠,聽到的聲音越小 聲音的發散程度:聲音越集中則響度越大 發聲體的材料、結構等波形特點 波的疏密程度不同:波形越密,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波的高低不同 波的形狀不同改變方法 改變發聲體的松緊、長短、 粗細等 改變用力的大小、與發聲體的距離及發聲的發散程度 改變發聲體的材料、結構等【要點解讀】人耳聽到聲音的條件:①發聲體振動,產生聲音;②有傳聲介質,能夠傳播聲音;③響度足夠大、人離發聲體距離較近,可引起人耳鼓膜振動;④頻率在20~20000Hz之間;⑤有健康的聽覺系統.知識點3 聲音的利用超聲波 次聲波概念 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 頻率低于20Hz的聲共同點 都是物體振動產生的;頻率均不在人耳聽覺的范圍內,人耳都聽不到應用 傳遞信息 回聲定位(聲納、超聲導盲儀、倒車雷達)、“B超”、超聲波探傷、超聲波測速等 檢測火山爆發、龍卷風和核爆炸發生的方位和強度傳遞能量 超聲波清洗、超聲波除結石、超聲波加濕器等 次生武器,可使心臟、肺等因出現強烈共振耳受損【易錯提示】噪聲監測設備可以用來監測噪聲等級,并不能減弱噪聲.知識點4 噪聲的危害與控制1、噪聲的來源:物理學角度: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會發出噪聲.環境保護角度: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到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2、噪聲的等級:人們以分貝為單位來表示聲音強弱的等級,符號是dB.3、噪聲的控制控制噪聲的途徑 防止噪聲產生 阻斷噪聲的傳播 防止噪聲進入人耳控制噪聲的位置 聲源處減弱, 如:禁鳴喇叭、裝消聲器等 傳播過程中減弱, 如:安裝隔音墻、路邊種樹、關閉門窗等 人耳處減弱, 如:戴隔音耳塞、捂耳朵等考點1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1.(2025·山東濟南)如圖所示,機械鬧鐘放在密封的玻璃罩中,一開始可以聽到鬧鐘的鈴聲,用抽氣機逐漸抽出玻璃罩內的空氣,聽到鈴聲的響度( ?。?br/>A.逐漸變小 B.逐漸變大 C.保持不變 D.先變大后變小2.(2025·黑龍江)關于聲音的產生和傳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物體不振動時能產生聲音B.聲音可以從月球直接傳播到地球C.聲音傳播的速度一定是340m/sD.利用聲吶可獲得水中魚群的信息3.(2025·廣東)粵劇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粵劇表演時,琴聲是由琴弦 產生的,并通過 傳播到觀眾處。觀眾可根據聲音的 分辨不同的樂器。4.(2025·山西)如圖所示,中國傳統樂器古琴的琴身通常由梧桐木制成,琴弦常采用絲弦。演奏時,通過按壓琴弦的不同位置,可彈出音調高低不同的聲音,其原因是( )A.琴聲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改變 B.琴弦振動的幅度發生了變化C.琴弦振動的頻率發生了變化 D.琴身和琴弦的材質比較特殊5.(2025·江蘇揚州)用乒乓球做小實驗。如圖,乒乓球接觸到正在發聲的音叉時,會被彈起,說明發聲體在 。乒乓球在該實驗中所起的作用是 。6.(2021·遼寧丹東)古詩《鹿柴》中有“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詩人聽到的人聲是由聲帶 產生的。聲音在液體中的傳播速度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考點2 聲音的特性7.(2025·四川資陽)我國民族樂器歷史悠久、品類繁多,按演奏方式可分為吹奏樂器、彈撥樂器、打擊樂器和拉弦樂器四大類。如圖分別為四類樂器中的代表:笛子、琵琶、鼓、二胡。下列關于樂器說法正確的是( ?。?br/>A.笛子和鼓通過空氣柱的振動發聲,琵琶和二胡通過弦的振動發聲B.人們聽到聲音就能區分出不同的樂器,是由于各類樂器的音調不同C.同學們到專用的練樂室去演奏各種樂器,有利于在傳播過程中減弱演奏聲,減輕對他人的影響D.悅耳的民樂使人們感到心曠神怡,主要是由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8.(2025·江蘇宿遷)聽到熟悉的人說話,即使未看到人,我們也可以分辨熟人的聲音,這與聲音的什么特性有關( ?。?br/>A.音色 B.音調 C.響度 D.以上三個特性9.(2025·山東濰坊)2025年4月29日,神舟十九號飛船的返回艙搭載三名航天員返回東風著陸場,搜救直升機迅速確定返回艙落點,工作人員幫助航天員安全出艙。搜救直升機發出的聲音“震耳欲聾”,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震耳欲聾”是因為音調高B.“震耳欲聾”是因為響度大C.“震耳欲聾”是因為人聽到了超聲波D.直升機乘員佩戴耳罩是為了防止噪聲產生10.(2025·江蘇徐州)徐州柳琴戲深受本地群眾喜愛,其主要伴奏樂器是如圖所示的柳琴。演奏時,彈撥琴弦使其 發聲,用手按壓琴弦的不同位置,可以改變琴聲的 。根據 的不同,聽眾還能分辨出其他伴奏樂器。11.(2025·甘肅)市場上有一種變聲器,可以改變聲音的特性。某段聲音的波形變化如圖所示,變聲前是A段,變聲后是B段,則變聲后聲音的音調 (選填“變高”“不變”或“變低”),響度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12.(2024·江蘇連云港)在音樂社團活動過程中,樂器發出的聲音通過 傳到人耳。人耳能區分鋼琴和長笛發出的聲音,是由于它們所發出聲音的 不同(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聲吶是利用 (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具有方向性好,在水中傳播距離遠等特點制成的。考點3 聲音的利用13.(2025·江蘇常州)為尋找地震后被掩埋在廢墟里黑暗環境下的生還者。新加坡工程師利用蟑螂體型小、喜好在黑暗縫隙內爬行的特點,打造半機械搜索蟑螂。為探測生還者,應在蟑螂背部固定微型( )A.可見光照相機 B.紅外線照相機C.紫外線照相機 D.超聲波成像儀14.(2025·甘肅蘭州)聲現象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下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圖,發聲的音叉激起水花,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B.乙圖,在靠近居民區的道路邊設置隔離墻,目的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C.丙圖,燭焰在發聲的揚聲器旁邊晃動,說明聲波能傳遞信息D.丁圖,用相同的力度撥動伸出桌面的鋼尺,鋼尺伸出的長度越長,音調越高15.(2025·四川宜賓)聲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下列主要利用聲音傳遞能量的是( )A.醫院里的常見醫療設備“B超” B.探測魚群所用的設備“聲吶”C.中醫診病四個途徑中的“聞” D.清洗眼鏡的設備“超聲波清洗機”16.(2025·云南)中國空間站開展“天宮課堂”直播授課,利用 波與地面師生進行互動交流,極大地激發了青少年的科學興趣。中國花樣游泳隊在巴黎奧運會上奪冠,運動員在水中能跟隨音樂節拍整齊劃一地變換隊形,說明聲可以傳遞 。17.(2025·四川南充)如圖所示是象群遷移時的情景,它們之間是利用 聲波交流,這是利用聲音傳遞 。18.(2024·西藏)格桑在化學實驗課上按照如圖所示的方法檢驗氫氣的純度時,聽到很小的聲音,判斷出氣體較純,主要是依據聲音的 這一特性;該現象同時說明聲音能夠傳遞 。考點4 噪聲的危害與控制19.(2025·四川樂山)下列關于聲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發聲的喇叭使小紙片“跳舞”,說明發聲體在振動B.探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頻率越高,音調越低C.倒車雷達,是利用聲傳遞信息D.摩托車的消聲器,是在聲源處控制噪聲20.(2025·四川瀘州)“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聲音是我們感知繽紛世界的一個重要窗口。以下關于聲現象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密閉玻璃罩中的空氣被逐漸抽出,聽到的鬧鈴聲逐漸變小B.圖乙:用手撥動一端伸出桌邊的塑料尺,伸出長度越長,音調越高C.圖丙:福建艦艦載機引導員戴上耳罩,是為了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D.圖?。河谩癇超”檢查身體,主要利用了聲音能傳遞能量21.(2024·內蒙古通遼)如圖是戰國時期的編鐘,敲擊大小不同的鐘能演奏出優美的樂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編鐘聲是由空氣振動而產生的B.編鐘聲的傳播速度是3×108m/sC.敲擊大小不同的鐘發聲的音調不同D.奏出的優美樂曲一定不屬于噪聲22.(2025·四川廣元)如圖甲所示是在河南舞陽出土的8000多年前的賈湖骨笛,吹奏時,手指按在不同的音孔上,就會改變空氣柱的長度,從而改變聲音的 。如圖乙所示,航母艦載機引導員戴上耳罩,是為了在 處減弱噪聲。23.(2025·黑龍江齊齊哈爾)科技改變生活,一種新型防盜門的門鎖采用聲紋識別技術,可以識別主人的聲音,這是利用聲可以傳遞 ;該門的夾層內填充新型材料,能夠有效地減弱通過門傳播到室內的聲音,這種控制噪聲的措施是 。24.(2025·山東煙臺)為保護聽力,我們可以從聲音的產生、傳播和接收三個方面控制噪聲。射擊運動員訓練時戴耳罩是從聲音的 方面進行控制;圖書館中規定不能大聲喧嘩是從聲音的 方面進行控制;家庭窗戶安裝真空雙層玻璃是從聲音的 方面進行控制。1.(2025·江蘇鹽城)小華自制酒杯打擊樂器時,輕敲杯口,調節水量,聽到的聲音高低不同。這里“高低”指聲音的( ?。?br/>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聲速2.(2025·天津)《詩經·關雎》中“參差荇菜”一句,以“參差”形容水草長短不齊。我國傳統管樂器排簫(圖)因竹管長短錯落,雅稱“參差”。竹管“參差”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br/>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振幅3.(2025·內蒙古)物理制作課上,同學們展示了各種材料制作的風鈴。如圖,風鈴的墜飾相互碰撞發出動聽的聲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鈴聲是由墜飾振動產生的B.墜飾振動越快,鈴聲的響度越大C.不同材質的墜飾發出鈴聲的音色相同D.墜飾振動幅度越大,鈴聲在空氣中傳播速度越大4.(2024·天津)如圖是我國航空母艦上兩位甲板引導員引導飛機起飛的情景。他們工作時要配戴防噪聲耳罩,這種控制噪聲的措施屬于( ?。?br/>A.防止噪聲產生 B.監測噪聲強弱C.防止噪聲進入耳朵 D.減小噪聲傳播速度5.(2025·四川眉山)如圖所示是考古出土的我國古代不同時期的樂器,下列關于它們的說法正確的是( )A.敲編鐘發出的聲音是編鐘振動產生的B.編鐘和骨笛都是樂器,它們發出的聲音一定不是噪聲C.能辨別編鐘和骨笛發出的聲音,主要是根據它們的響度不同D.敲編鐘發出的聲音比吹骨笛發出的聲音大,是因為編鐘聲音的音調高6.(2024·山東威?!ひ荒#┛蒲腥藛T用低音頻滅火裝置進行滅火試驗如圖所示,裝置通過發出30~60Hz的低頻聲波,在短短數秒之內就撲滅了火焰。關于低音頻滅火裝置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低音頻滅火裝置發出的聲音人耳也可以聽到B.聲波可以滅火說明聲波能傳遞能量C.低音頻滅火裝置也需要振動發聲D.裝置發出的低頻聲波指的是其發聲的響度7.(2024·四川綿陽)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中國紅河蝴蝶谷會出現上億只蝴蝶,形成“蝶舞成詩,如葉紛飛”的奇觀。但游客置身其中,卻聽不到群蝶飛舞之聲,這是因為蝴蝶翅膀振動的( ?。?br/>A.振幅太小 B.振幅太大C.頻率太低 D.頻率太高8.(2025·廣東深圳·二模)在深圳市聚龍科學中學校園中有畫眉鳥,畫眉鳥和蟋蟀都被稱為自然界中的“歌唱家”。畫眉鳥的叫聲洪亮、婉轉柔美,被譽為“林中歌手”;蟋蟀通過翅膀的摩擦發出響亮的聲音,常被稱為“夜鳴蟲”。下列對它們聲音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畫眉鳥和蟋蟀發出的聲音都是通過振動產生的B.畫眉鳥聲音的響度一定比蟋蟀聲音的響度大C.人們依據音調能區分出畫眉鳥和蟋蟀的聲音D.人離畫眉鳥越近,聽到聲音的音調越高9.(2025·江蘇蘇州)蘇州評彈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表演中常用到琵琶、三弦等樂器,如圖所示.當演奏者撥動琴弦時,弦因 而發出聲音,且撥的力度越大,聲音的 越大;聽眾能分辨出琵琶和三弦發出的聲音,主要是依據聲音的 不同。10.(2024·江蘇常州)如圖所示,將點燃的蠟燭放在發聲喇叭前方,可以看到燭焰隨著聲音晃動,喇叭的紙盆由于 產生聲音,聲音通過 傳播到燭焰處,燭焰晃動說明聲音具有 。11.(2023·廣西賀州)如圖甲所示,小紅和小剛用細棉線連接了兩個飲料紙杯制成了一個“土電話”;(1)他們用“土電話”能實現10m間的通話,這證明 能傳播聲音;(2)如果用“土電話”時,另一個同學捏住棉線的某一部分,則聽的一方就聽不到聲音了,這是由于:捏住棉線時, ,發聲也停止了;(3)如圖乙所示,用豎直懸掛的乒乓球接觸發聲的音叉時,乒乓球被彈起,這個現象說明了 ;如圖丙所示,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彈起,這個現象說明 ;若將此實驗在月球上進行,乒乓球 (選填“能”或者“不能”)被彈起;原因是 。12.(2024·上海)如下圖所示的風鈴有七根長短不同的小棍,物理王興趣的同學在敲打小棍時,發現它們發出的聲音不同,經研究可得:如表一所示是同一鐵棍在不同長度L時敲擊的振動頻率f0。實驗序號 ① ② ③ ④ ⑤L(cm) 5 10 15 20 25F0(Hz) 700 500 400 300 200(1)判斷同一鐵棍長度L與音調的關系,并說明理由 。(2)要用這種材料做一個樂器,發出do re mi fa so laxi的音時,re的音小于500Hz,請你判斷該樂器的長度 10cm(選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第1頁,共2頁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分層練習】01第一章聲現象(原卷版).docx 【分層練習】01第一章聲現象(解析版).docx 【精講精練】01第一章聲現象(原卷版).docx 【精講精練】01第一章聲現象(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