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5-2026學年第一學期八年級物理周末練(一)一.選擇題(共9小題)1.宋代蘇軾在《琴詩》中問道:“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詩中的琴聲是由什么振動產生的( )A.琴弦 B.匣子 C.指頭 D.耳朵2.如圖所示為科技小組制作的“火焰琴”。展示時,試管中金屬絲和空氣被加熱,堵住或松開塑料管上不同的孔能發出不同聲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琴聲不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B.琴聲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大C.琴聲是通過空氣傳入人耳的D.按壓不同的孔可以改變音色3.人朗讀時聽到自己的聲音通過空氣、骨骼混合傳播到人耳,現用錄音機記錄自己朗讀的聲音,并用示波器測出朗讀聲的波形如圖,用錄音機將朗讀聲正常播放出來,播放出來聽到的聲音與自己通過骨骼聽到的聲音相比( )A.聲源相同 B.傳播介質相同C.傳播速度不同 D.波形圖相同4.上課時,老師調節擴音器的音量旋鈕,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傳播速度5.如圖所示是中國古代雅樂橫吹竹制管樂器———篪。其形似于笛,與笛不同的是兩端都是封閉的,而且吹孔與孔指不在同一直線上,無孔膜而“有底”。演奏過程中手指按壓不同孔時改變的是(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音調、響度和音色6.如圖所示是一款具有哼唱識別功能的音樂軟件,當我們對著手機哼唱時,它就能識別出曲目。它識別歌曲是依據聲音的( )A.音調 B.音色 C.響度 D.能量7.在某校舉辦的“平安校園,反詐防騙”活動中,工作人員向同學們介紹了新型AI詐騙:行騙人提取到某人的聲音后,利用AI技術進行聲音合成,從而可以用偽造的聲音騙過其他人。偽造的聲音能夠騙過其他人的原因是( )A.偽造的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B.偽造的聲音在傳播時不需要介質C.偽造的聲音傳播速度比光速更快D.偽造的聲音與該人聲音音色相同8.下列關于聲音的產生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聲音是靠敲打物體發出的B.響尾蛇遇到危險時會“響尾”,然后發出“滋滋”的聲音警告對方,之所以響尾,是由于尾部空心、堅硬的鱗片振動C.物體停止振動后、聲音立即消失D.只有固體振動才能產生聲音9.下列詞語中的“高”字及表示的聲音特性對應正確的是( )A.引吭高歌——音調 B.女高音——響度C.高聲喧嘩——響度 D.調子高——音色二.填空題(共9小題)10.甲骨文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如圖,甲骨文“殸”,意指手持長柄,敲擊樂器發聲。這說明古人很早便知道聲音與碰擊有關,蘊含了聲音是由物體 產生的道理。請你寫出一個能表明這一道理的現象: 。11.我們平時聽到的聲音主要是通過 傳播的。釣魚時,河邊喧嘩聲會把魚嚇跑,這說明 能夠傳聲。男同學說話聲音“低沉”,是指男同學聲音的 低,這是因為男同學說話時,聲帶振動比較 的緣故。12.在屋子里說話比在室外感覺響亮的原因是 ,一個同學向著遠處的山崖大喊一聲,約1.5s后聽到回聲,那么該同學距山崖 米。(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13.歌曲《東方紅》簡譜中有如下片段:,其中的數字符號表示聲音的 ,聲音的這一特性與聲源振動的 有關,分別用鋼琴和長笛來演奏,發出聲音的 一定不同。14.如圖所示是小晉和妹妹聽歌時的場景。小晉聽播放的歌曲就可以分辨出是哪位歌手的聲音,主要是依據聲音的 ;小晉調節收音機的音量按鈕后,聲音的 會改變;妹妹跟著節奏一起唱歌,唱到高音部分時,妹妹無法跟上旋律,主要是因為歌曲的 太高。(以上均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15.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 m/s。在一根長為850m的實心金屬直管的一端用力敲擊一下,在另一端先后聽到兩次聲音,第一聲是通過 (選填“固體”或“氣體”)傳來的,再經過2.33s聽到第二聲。該金屬管可能是由 制成的(聲音在銅中傳播速度為3750m/s,在鋁中傳播速度為5000m/s,在鐵中傳播速度為5200m/s)。16.一輛汽車正在以一定的速度勻速駛向一座大山,當行駛至某處時向著這座山鳴笛一聲,已知鳴笛處距離大山800m,4s后司機聽到回聲,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則4s內聲音傳播的距離為 m,聽到回聲時汽車離大山的距離是 m。17.裁判員拿著擴音器發出指令,某個指令的原聲的波形圖如圖甲所示,則該指令通過擴音后的聲波波形是圖乙中的 (選填“①”“②”或“③”);圖①、②、③中音調相同的是 。18.學習了聲音知識后,小樂自己制作“水瓶琴”,如圖所示。在8個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質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若用相同的力敲擊它們,就可以發出不同的音調,盛水越多,敲擊時發出的聲音的音調就越 。若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瓶中的空氣柱越短,發出的聲音的音調就越 。三.實驗探究題19.在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小明和小華一起做了下面的實驗:(1)如圖甲所示,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可觀察到 ,圖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A.使音叉的振動盡快停下來 B.放大實驗效果(2)如圖乙所示,為了驗證甲中的探究結論,小華同學用手使勁敲桌子,桌子發出了很大的聲響,但他幾乎沒有看到桌子的振動,為了明顯地看到實驗現象,你的改進方法是 ;(3)如圖丙所示,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聲,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彈起。該實驗能說明 可以傳聲;(4)如圖丁所示,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聽到的聲音會逐變小,甚至最后聽不到聲音。這個實驗說了 。四.解答題20.如圖所示,四個相同的瓶子中注入不等量的水,用筷子從左向右依次敲擊,它們發出聲音的音調逐漸上升(簡譜“1234567…”的發聲中,音調從低到高)。(1)敲擊 (選填“甲”“乙”“丙”“丁”)瓶時,發聲體每秒振動次數最多。(2)根據以上信息,能否判斷敲哪個瓶子的發聲最響?答: 。(3)在相同的另一空瓶中裝適量的水,可敲出簡譜“2”音調的聲音。請在空瓶中畫出大致的水面位置。【解答】解:用錄音機將朗讀聲正常播放出來,播放出來聽到的聲音與自己通過骨骼聽到的聲音相比,聲源不同,傳播介質不同,聲音傳播的速度不同,波形圖也可能不同,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4.上課時,老師調節擴音器的音量旋鈕,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傳播速度【分析】物理學中,把人耳感覺到的聲音強弱叫做響度。【解答】解:A、聲音的音調是聲音的高低,與頻率有關,故A錯誤;B、聲音的響度是聲音的強弱,與振幅有關,故B正確;C、聲音的音色一般可以區別不同的聲音,故C錯誤;D、擴音器的音量與傳播速度無關,故D錯誤。故選:B。5.如圖所示是中國古代雅樂橫吹竹制管樂器———篪。其形似于笛,與笛不同的是兩端都是封閉的,而且吹孔與孔指不在同一直線上,無孔膜而“有底”。演奏過程中手指按壓不同孔時改變的是( )A.音調 B.響度C.音色 D.音調、響度和音色【分析】質量大、體積大的物體難振動,頻率低,音調低。【解答】解:吹奏時是內部的空氣振動發生,演奏過程中手指按壓不同孔,改變空氣柱的長度改變振動頻率,從而改變發聲的音調。故選:A。6.如圖所示是一款具有哼唱識別功能的音樂軟件,當我們對著手機哼唱時,它就能識別出曲目。它識別歌曲是依據聲音的( )A.音調 B.音色 C.響度 D.能量【分析】聲音的高低叫音調,音調與發聲體的頻率有關。【解答】解:同一個人在唱不同的歌時發出聲音不同,本質上是歌曲的音調不同。故A正確,BCD錯誤。B、女高音中的“高”說明聲音的音調高,故B錯誤;C、高聲喧嘩中的“高”是指聲音的響度大,故C正確;D、調子高中的“高”說明聲音的音調高;故D錯誤。故選:C。二.填空題(共9小題)10.甲骨文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如圖,甲骨文“殸”,意指手持長柄,敲擊樂器發聲。這說明古人很早便知道聲音與碰擊有關,蘊含了聲音是由物體 振動 產生的道理。請你寫出一個能表明這一道理的現象: 在鼓上放碎屑 。【分析】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解答】解:古人很早便知道聲音與碰擊有關,蘊含了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道理。比如:在鼓上放碎屑。故答案為:振動;在鼓上放碎屑。11.我們平時聽到的聲音主要是通過 空氣 傳播的。釣魚時,河邊喧嘩聲會把魚嚇跑,這說明 液體 能夠傳聲。男同學說話聲音“低沉”,是指男同學聲音的 音調 低,這是因為男同學說話時,聲帶振動比較 慢 的緣故。【分析】(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2)聲音的三個特征分別是:音調、響度、音色,是從不同角度描述聲音的;音調指聲音的高低,由振動頻率決定;響度指聲音的強弱或大小,與振幅和距離有關;音色是由發聲體本身的材料、結構決定的。【解答】解:(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我們平時聽到的聲音主要是通過空氣傳播的;釣魚時,河邊喧嘩聲會把魚嚇跑,這說明液體能夠傳聲。(2)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與發聲體的振動快慢有關;男同學說話聲音“低沉”,這里說的“低”是指聲音的音調低,是因為男同學說話時,聲帶振動比較慢的緣故。故答案為:空氣;液體;音調;慢。12.在屋子里說話比在室外感覺響亮的原因是 回聲和原聲混在一起使原聲加強 ,一個同學向著遠處的山崖大喊一聲,約1.5s后聽到回聲,那么該同學距山崖 255 米。(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分析】回聲和原聲混在一起使原聲加強;根據速度公式和聲音的傳播速度進行計算。【解答】解:在室內說話,聲音到達墻壁會發生反射形成回聲,由于室內距離過小,產生的回聲與原聲人耳無法區分,回聲和原聲會重合使聲音的強度變大,因此在屋子里說話比在室外感覺響亮。人耳聽到回聲,此時聲音傳播的路程剛好是同學距山崖距離的2倍,則該同學距山崖的距離為:。故答案為:回聲和原聲混在一起使原聲加強;255。13.歌曲《東方紅》簡譜中有如下片段:,其中的數字符號表示聲音的 音調 ,聲音的這一特性與聲源振動的 頻率 有關,分別用鋼琴和長笛來演奏,發出聲音的 音色 一定不同。【分析】聲音三個特性:音調、響度、音色,音調跟頻率有關,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頻率越小音調低;響度跟振幅有關,音色跟材料和結構有關。【解答】解:(1)曲譜中的數字符號表示聲音的高低,即音調。(2)音調與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有關,頻率越高,音調越高。(3)不同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分別用鋼琴和長笛來演奏,發出聲音的音色一定不同。故答案為:音調;頻率;音色。14.如圖所示是小晉和妹妹聽歌時的場景。小晉聽播放的歌曲就可以分辨出是哪位歌手的聲音,主要是依據聲音的 音色 ;小晉調節收音機的音量按鈕后,聲音的 響度 會改變;妹妹跟著節奏一起唱歌,唱到高音部分時,妹妹無法跟上旋律,主要是因為歌曲的 音調 太高。(以上均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分析】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與發聲體振動頻率有關;響度指的是聲音的大小,響度大小與振幅和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音色反映了聲音的品質和特色,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解答】解:小晉聽播放的歌曲就可以分辨出是哪位歌手的聲音,主要是依據聲音的音色不同。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小晉調節收音機的音量按鈕后,聲音的響度會改變。音調指聲音的高低,妹妹跟著節奏一起唱歌,唱到高音部分時,妹妹無法跟上旋律,主要是因為歌曲的音調太高。故答案為:音色;響度;音調。15.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 340 m/s。在一根長為850m的實心金屬直管的一端用力敲擊一下,在另一端先后聽到兩次聲音,第一聲是通過 固體 (選填“固體”或“氣體”)傳來的,再經過2.33s聽到第二聲。該金屬管可能是由 鋁 制成的(聲音在銅中傳播速度為3750m/s,在鋁中傳播速度為5000m/s,在鐵中傳播速度為5200m/s)。【分析】(1)聲音在15℃的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2)根據表格中的數據進行分析,不同介質中聲音傳播速度是不一樣的,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速度大于在液體中傳播速度,在液體中傳播速度大于在氣體中傳播速度;(3)先利用v計算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時間,求出在金屬管中的傳播時間,再利用速度公式求聲音在金屬管內的傳播速度,對應數據表找出金屬管的材料。【解答】解:(1)聲音在15℃的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2)根據固體、液體和氣體中的速度不同,可得出結論:聲音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的種類有關,氣體中的聲速最小、液體次之,固體中最大;(2)在長為850m的實心金屬直管的一端敲擊一下,在另一端先后聽到兩個聲音,第一聲是通過固體傳來的,再經過2.33s聽到第二聲,這是通過氣體傳來的。由v得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時間是:t2.5s聲音在金屬管內傳播的時間:t1=t﹣Δt=2.5s﹣2.33s=0.17s②聲音在金屬管內傳播的速度:v15000m/s;③查表知:金屬管可能是鋁制成的。故答案為:340;固體;鋁。16.一輛汽車正在以一定的速度勻速駛向一座大山,當行駛至某處時向著這座山鳴笛一聲,已知鳴笛處距離大山800m,4s后司機聽到回聲,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則4s內聲音傳播的距離為 1360 m,聽到回聲時汽車離大山的距離是 560 m。【分析】(1)根據s=vt計算出聲音傳播的距離;(2)先求出車走過的距離,再用司機距山崖的距離減去車走過的距離得出司機聽到回聲時距山崖的距離。【解答】解:(1)由v得,聲音傳播的距離:s1=v聲t=340m/s×4s=1360m;(2)車走過的距離:s車=2s﹣s1=2×800m﹣1360m=240m,司機聽到回聲時距山崖的距離:s2=s﹣s車=800m﹣240m=560m。答:1360;560。(1)如圖甲所示,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可觀察到 乒乓球彈跳起來 ,圖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B ;A.使音叉的振動盡快停下來 B.放大實驗效果(2)如圖乙所示,為了驗證甲中的探究結論,小華同學用手使勁敲桌子,桌子發出了很大的聲響,但他幾乎沒有看到桌子的振動,為了明顯地看到實驗現象,你的改進方法是 在桌面上撒一些紙屑 ;(3)如圖丙所示,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聲,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彈起。該實驗能說明 空氣 可以傳聲;(4)如圖丁所示,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聽到的聲音會逐變小,甚至最后聽不到聲音。這個實驗說了 真空不能傳聲 。【分析】(1)(2)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音叉的振動不容易被觀察到,通過轉換法把物體的振動放大。(3)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可以傳遞能量。(4)如圖丁所示,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罩內的空氣越來越少,逐漸變為真空狀態,真空不能傳聲。【解答】解:(1)發聲的音叉在振動,所以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時會看到乒乓球彈跳起來,乒乓球的作用是放大了音叉振動,便于觀察。A不符合題意,故選B。(2)為了證明桌面振動可以在桌面上撒一些紙屑或放一些輕小物體,利用輕小物體的振動證明桌面振動。故答案為:在桌面上撒一些紙屑。(3)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聲,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彈起,說明左邊音叉也振動,進一步說明聲音可以通過空氣傳播,聲音可以傳遞能量。(4)用抽氣機將瓶內的空氣抽出,在抽氣機向外抽氣的過程中,能傳播聲音的空氣越來越少,所以聲音會逐漸變小;如果把瓶中的空氣完全抽出來,瓶內就成了真空狀態,所以我們不能聽到鬧鐘聲,這說明聲音靠介質傳播,真空不能傳聲。故答案為:(1)乒乓球彈跳起來;B;(2)在桌面上撒一些紙屑;(3)空氣;(4)真空不能傳聲。四.解答題20.如圖所示,四個相同的瓶子中注入不等量的水,用筷子從左向右依次敲擊,它們發出聲音的音調逐漸上升(簡譜“1234567…”的發聲中,音調從低到高)。(1)敲擊 丁 (選填“甲”“乙”“丙”“丁”)瓶時,發聲體每秒振動次數最多。(2)根據以上信息,能否判斷敲哪個瓶子的發聲最響?答: 不能 。(3)在相同的另一空瓶中裝適量的水,可敲出簡譜“2”音調的聲音。請在空瓶中畫出大致的水面位置。【分析】(1)(3)音調的高低與發聲體振動快慢有關,物體振動越快,音調就越高;(2)響度指聲音的強弱或大小,與振幅和距發聲體的距離有關;音色是由發聲體本身決定的一個特性。【解答】解:(1)裝水越少的瓶子,敲擊發聲時振動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敲擊丁瓶,發聲體每秒振動的次數最多,頻率最大,音調最高;(2)響度指聲音的強弱或大小,與振幅和距發聲體的距離有關,根據以上信息,不能判斷敲哪個瓶子的發聲最響;(3)裝水越少的瓶子,敲擊發聲時振動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要發簡譜“2”音調的聲音,空瓶中水面位置比丙瓶更多,比乙瓶少,如圖:。故答案為:(1)丁;(2)不能;(3)見解析圖。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