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合肥市四十五中2024-2025學年上八年級第一次月考物理試題卷一、填空題(每空2分,共22分)1. 如圖甲所示,停表的示數(shù)為______s;如圖乙所示,物體的長度記錄是______cm。2. 如圖所示,是我國空中加油機正在給殲擊機加油的情景,加油機在某一高度勻速飛行,如果以戰(zhàn)機為參照物,加油機是______的。(以上兩空選填“運動”或“靜止”)3. 班級組織的迎新年聯(lián)歡會上,小凱彈奏了一首吉他曲,吉他聲是由弦的___________發(fā)出的。若小凱調(diào)節(jié)了吉他弦的松緊度,改變的是吉他聲的___________(選填“音色”、“響度”或“音調(diào)”)。4. 甲、乙兩輛汽車在同一段平直的公路上一起向東行駛,當甲、乙兩車通過的路程之比是時,它們行駛所花費的時間之比是,則甲、乙兩車運動速度之比是____________。5. 小紅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遠足活動,全程6km,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km/h,行走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4km/h,則她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其平均速度的物理意義為______。6. 2025年我國將實現(xiàn)航天員登月計劃,在月球上漫步的航天員們必須借助無線電通信設(shè)備才能進行溝通交談,從物理角度來看,這是因為______。7. 學校在舉行防震逃生演練同學們聽到廣播中的警報聲迅速離開教室,人在奔跑后,脈搏會迅速提高到每分鐘120次,此時脈搏頻率較高,這種頻率的聲波稱為______(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8. 利用地震波中縱波和橫波的傳播速度不同可以監(jiān)測震源的位置。圖示兩條直線分別表示這兩種波從震源開始傳播的距離(s)與所用時間(t)的關(guān)系。若測得這兩種波先后到達某監(jiān)測站的時間間隔為10 s,則震源到該監(jiān)測站的距離為___________km。二、選擇題(本大題8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16分)9. 下列所示的速度單位換算過程,正確的是( )A. 1m/s==3.6km/h B. 1m/s=1m/s×=3.6km/hC. 3.6km/h=1km/h×=1m/s D. 3.6km/h==1m/s10. 關(guān)于勻速直線運動速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物體運動速度v越大,通過的路程s越長B. 物體運動速度v越大,所用時間t越少C. 在勻速直線運動中,v的大小可由計算,但v與s、t無關(guān)D. 在勻速直線運動中,v的大小與s成正比,與t的成反比11. 關(guān)于聲現(xiàn)象,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 聲音強弱是由發(fā)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B. 醫(yī)生用B超來檢測人體的內(nèi)部器官是否正常是利用聲音傳遞信息C. 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D. 在機器旁,工人戴防噪聲耳罩是為了防止噪聲產(chǎn)生12. 下列關(guān)于聲現(xiàn)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確的是( )A. 摩托車的消音器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B. 敲擊不同水量的瓶子從左往右音調(diào)升高C. 倒車雷達是利用超聲波傳遞信息D. 改變用力大小敲擊鼓面可改變音調(diào)的高低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從左往右音調(diào)升高 超聲波傳遞信息 面可改變音調(diào)的高低13. 如圖所示,把一把鋼尺緊壓在桌面上,讓其一端伸出桌面,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用相同的力撥動鋼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鋼尺發(fā)出的聲音的音調(diào)不同 B. 鋼尺發(fā)出的聲音的響度不同C. 鋼尺發(fā)出的聲音的音色不同 D. 鋼尺伸出的長度越短其響度越大14. 某同學用一把最小刻度為1mm的直尺,先后測量同一木塊的厚度,四次測量結(jié)果分別是3.12cm、3.13cm、3.32cm、3.12cm。下列結(jié)果最接近真實值的是( )A 3.12cm B. 3.123cm C. 3.13cm D. 3.1725cm15. 甲乙兩位同學在同一考點參加800m體考,t=0時同時起跑,t4時刻同時到達終點,其速度-時間圖像如圖所示,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 0~t1時間內(nèi)甲乙兩同學都在做勻速直線運動B t1~t2時間內(nèi)甲乙兩同學保持相對靜止C. 0~t3時間內(nèi)甲同學的路程小于乙同學的路程D. 剛到達終點時,甲乙兩同學速度相等16. 如圖所示聲波的波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甲、乙的音調(diào)和響度相同 B. 甲、丙的音調(diào)和音色相同C. 乙、丁的音調(diào)和音色相同 D. 丙、丁的音色和響度相同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3小題,每空2分,滿分22分)17. 如圖是探究聲現(xiàn)象常用的裝置,請根據(jù)要求回答問題:(1)泡沫塑料球接觸發(fā)聲音叉被音叉彈起,這個現(xiàn)象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加大敲擊的力度,塑料球被彈起的幅度更大,根據(jù)發(fā)生的現(xiàn)象,你由此可得出聲源發(fā)出聲音的響度與______有關(guān)。如果在真空中做這個實驗,塑料小球______(選填“能”或“不能”)被彈開。18. 如圖所示,測平均速度時,測得小車從斜面頂端A處由靜止開始滑到B處所用時間為t,小車長為,斜面長為,則:(1)小車從A到B的平均速度為____________(用題中的字母表示),實驗用到的測量工具有刻度尺和停表;(2)在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的傾角適當______(選填“大”或“小”)一些;(3)某次實驗中,小車從斜面頂端運動到底端,圖2中的電子停表分別表示小車在斜面頂端、中點和底端的不同時刻(數(shù)字分別表示“小時:分:秒”),由實驗測量數(shù)據(jù)可知,小車從斜面頂端運動到底端的過程中做______(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4)若在測量前半程的平均速度時,小明在小車向下滑行一段距離后才開始計時,這樣測得的前半程平均速度的大小與真實值相比會______(選填“偏大”“相等”或“偏小”)。19. 在觀察物體發(fā)聲時,小明感到困惑:發(fā)聲體發(fā)出聲音的音調(diào)高低與什么有關(guān)呢?他猜想:可能跟發(fā)聲體的松緊、長短、粗細有關(guān),于是他想通過實驗探究猜想是否正確,他利用A、B、C、D四根橡皮筋設(shè)計并進行實驗,得出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請完成下列問題:編號 松緊 長短 粗細 音調(diào)高低A 松 100cm 粗 低B 松 100cm 細 中C 松 50cm 細 高D 緊 50cm 細 最高(1)比較編號______的發(fā)聲情況可知:粗細、松緊相同時,發(fā)聲體越短,發(fā)出聲音的音調(diào)就越______。(2)比較編號C與D的發(fā)聲情況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該實驗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法。四、計算題(第20小題4分,第21小題6分,共10分)20. 摩托車在平直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駕駛員突然發(fā)現(xiàn)其正前方20m處有一障礙物擋住了路面,經(jīng)過0.5s的反應時間后,再經(jīng)過2s完全靜止。從駕駛員發(fā)現(xiàn)障礙物到摩托車停下來該汽車前進15m。則:(1)在0.5s的反應時間內(nèi),摩托車前進多少米?(反應時間內(nèi)摩托車以原來的速度行駛)(2)駕駛員剎車后到停下來這段路的平均速度為多少?21. 我們知道,聲音在不同介質(zhì)中傳播的速度不同。閱讀下表,回答問題。已知在長為0.85km的空金屬管一端敲擊一下,在另一端先后聽到兩個聲音,兩聲相隔2.33s(此時氣溫約為15℃)。一些介質(zhì)中的聲速空氣(0℃) 331 冰 3230空氣(15℃) 340 銅 3750煤油(25℃) 1324 鋁 5000水(常溫) 1500 鐵 5200問:(1)第二次聽到的聲音是通過______傳來的?(2)敲擊后聲音通過空氣傳到另一端要多長時間______?(3)聲音在金屬管中的傳播速度是多大______?該金屬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______?參考答案一、填空題(每空2分,共22分)1.【答案】 ①. 337.5 ②. 1.80【解析】【詳解】[1]由圖甲可知,停表小盤的分度值是0.5min,指針在5min和6min之間偏向6min一側(cè),讀作5min;大盤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盤指針在37.5s,因此停表讀數(shù)為[2]由圖乙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物體左端與0刻度線對齊,右端與1.80cm對齊,所以物體A的長度記錄為1.80cm。2.【答案】靜止【解析】【詳解】如果以戰(zhàn)機為參照物,加油機位置不變,是靜止的。3.【答案】 ①. 振動 ②. 音調(diào)【解析】【分析】【詳解】[1]弦的振動讓吉他產(chǎn)生聲音。[2]調(diào)節(jié)吉他弦的松緊度,可以改變弦振動的快慢,所以改變的是吉他聲的音調(diào)。4.【答案】9∶10【解析】【詳解】甲、乙兩車運動速度之比是5.【答案】 ①. 4.8km/h ②. 小紅遠足活動中每小時行駛路程為4.8km【解析】【詳解】[1][2]全程6km,一半路程為3km,則前一半路程的時間為后一半路程的時間為所以總時間為所以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為即表示小紅在遠足活動中平均小時前進4.8km。6.【答案】真空不能傳聲【解析】【詳解】聲音傳播需要介質(zhì),真空不傳聲。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員就在附近也聽不到聲音,這是因為月球表面沒有空氣,屬于真空,聲音無法傳播,航天員們必須借助電子通訊設(shè)備才能進行對話。7.【答案】次聲波【解析】【詳解】脈搏會迅速提高到每分鐘120次,每秒振動2次,即頻率為2Hz,物理學把低20Hz人耳聽不到的聲音稱為次聲波。8.【答案】75【解析】【詳解】由圖像知道,縱波的速度為橫波的速度為測得這兩種波先后到達某監(jiān)測站的時間間隔為10s,由題意知道即解得震源到該監(jiān)測站的距離s=75km二、選擇題(本大題8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16分)9.【答案】D【解析】【詳解】AB.1m/s的單位換算過程為故AB錯誤;CD.3.6km/h的單位換算過程為故C錯誤,D正確。故選D。10.【答案】C【解析】【詳解】A.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是個定值,根據(jù)s=vt,在時間相同的條件下,物體運動速度v越大,通過的路程s越長,故A錯誤;B.根據(jù)速度公式有,在通過的距離相同的條件下,物體運動速度v越大,所用時間t越少,故B錯誤;CD.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是個定值,即路程與時間的比值是個定值,v的大小可由計算,但v與s、t無關(guān),故C正確,D錯誤。故選C。11.【答案】B【解析】【詳解】A.聲音強弱是由發(fā)聲體振動的振幅決定的,故A錯誤;B.醫(yī)生用B超來檢測人體的內(nèi)部器官是否正常是利用聲音傳遞信息,從而判斷病人的身體狀況,故B正確;C.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故C錯誤;D.在機器旁,工人戴防噪聲耳罩是為了防止噪聲傳入人耳,故D錯誤。故選B。12.【答案】C【解析】【詳解】A.摩托車的消音器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的,故A錯誤;B.敲擊不同水量的瓶子,瓶子和瓶內(nèi)的水振動發(fā)出聲音,瓶內(nèi)水越多,振動越慢,音調(diào)越低,由圖可知,從左往右瓶內(nèi)水變多,故敲擊不同水量的瓶子從左往右音調(diào)降低,故B錯誤;C.倒車雷達發(fā)出的超聲波在碰到障礙物會被反射回來,傳遞出距離障礙物遠近的信息,所以是利用超聲波來傳遞信息的,故C正確;D.改變用力大小來敲擊鼓面,則鼓面的振幅會不同,那么發(fā)出的聲音的響度會不同,而不是音調(diào)不同,故D錯誤。故選C。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從左往右音調(diào)升高 超聲波傳遞信息 面可改變音調(diào)的高低13.【答案】A【解析】【詳解】ACD.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可以改變尺子振動的頻率,從而改變發(fā)出聲音的音調(diào),鋼尺伸出的長度越短其音調(diào)越高,鋼尺發(fā)出的聲音的音色不變,故A正確,CD錯誤;B.用相同的力撥動鋼尺,鋼尺發(fā)出的聲音的響度不變,故B錯誤。故選A。14.【答案】A【解析】【分析】【詳解】比較四次測量結(jié)果知道3.32cm與其他三次結(jié)果偏差較大,屬于錯誤數(shù)據(jù),應去掉,依據(jù)取多次測量平均值方法,在最后結(jié)果除不盡時采取四舍五入,保留到小數(shù)點后面兩位,木塊的厚度最接近故選A。15.【答案】C【解析】【分析】【詳解】A.由圖像可知,0~t1時間內(nèi),甲乙兩物體的速度隨時間逐漸增大,甲乙兩物體都在加速運動,故A錯誤;B.t1~t2時間內(nèi),乙同學運動的速度大于甲同學運動的速度,他們是相對運動的,故B錯誤;C.0~t3時間內(nèi),甲同學運動的速度始終小于乙同學運動的速度,他們運動的路程,運動相同時間,速度小的甲運動的路程小,故C正確;D.t4時刻甲、乙同時到達終點,此時甲同學速度大于乙同學的速度,故D錯誤。故選C。16.【答案】A【解析】【詳解】A.甲、乙的振幅和頻率都相同,所以音調(diào)和響度相同,故A正確符合題意;B.甲、丙的振幅相同,但頻率不同,所以響度相同,但音調(diào)不同,故B錯誤不符合題意;C.乙、丁的波形不同,所以音色不同,故C錯誤不符合題意;D.丙、丁的振幅不同,所以響度不同,故D錯誤不符合題意;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3小題,每空2分,滿分22分)17.【答案】(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2) ①. 振幅 ②. 能【解析】【小問1詳解】泡沫塑料球接觸發(fā)聲音叉被音叉彈起,說明發(fā)聲音叉在振動,故這個現(xiàn)象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小問2詳解】[1]加大敲擊的力度,塑料球被彈起的幅度更大,音叉的振幅變大,聲音的響度也變大。由此可得出聲源發(fā)出聲音的響度與振幅有關(guān)。[2]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真空不能傳播聲音,如果在真空中做這個實驗,敲擊音叉,音叉仍會振動發(fā)出聲音,小球能被彈開,但是我們聽不見聲音。18.【答案】(1)(2)小 (3)變速(4)偏大【解析】【小問1詳解】由題意可知,小車從A到B的路程為s2-s1,小車從A到B需要的時間為t,則小車從A到B的平均速度為【小問2詳解】在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的傾角適當小一些,可增大小車通過斜面所用的時間。【小問3詳解】由圖2可知,前半程需要的時間為3s,后半程需要的時間為2s,前半程與后半程的路程相同,后半程需要的時間更短,由公式可知,后半程的速度較大,故小車從斜面頂端運動到底端的過程中做變速直線運動。【小問4詳解】在測量前半程的平均速度時,小明在小車向下滑行一段距離后才開始計時,則時間的測量值偏小,由公式可知,這樣測得的前半程平均速度的大小與真實值相比會偏大。19.【答案】(1) ①. B與C ②. 高(2)長短、粗細相同時,發(fā)聲體越緊,發(fā)出聲音的音調(diào)就越高(3)控制變量【解析】【小問1詳解】[1][2]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B、C兩次實驗中,發(fā)聲體的松緊、粗細相同,C中發(fā)聲體較短,音調(diào)較高,故比較B與C的發(fā)聲情況可知:粗細、松緊相同時,發(fā)聲體越短,發(fā)出聲音的音調(diào)就越高。【小問2詳解】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C、D兩次實驗中,發(fā)聲體的長短、粗細相同,D中發(fā)聲體較緊,音調(diào)較高,故比較C與D的發(fā)聲情況可知:長短、粗細相同時,發(fā)聲體越緊,發(fā)出聲音的音調(diào)就越高。【小問3詳解】實驗中,要探究音調(diào)與其中一個因素的關(guān)系時,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變量法。四、計算題(第20小題4分,第21小題6分,共10分)20.【答案】(1)5m;(2)5m/s【解析】【詳解】解:(1)在0.5s反應時間內(nèi),汽車的速度為10m/s,摩托車在反應時間通過的距離(2)駕駛員剎車后到停下來這段路的路程駕駛員剎車后到停下來這段路的平均速度答:(1)在0.5s的反應時間內(nèi),摩托車前進5m;(2)駕駛員剎車后到停下來這段路的平均速度為5m/s。21.【答案】 ①. 空氣 ②. 2.5s ③. 5000m/s ④. 鋁【解析】【詳解】(1)[1]根據(jù)數(shù)據(jù)可知,固體的傳播速度比液體的快,最慢的是氣體,因為是空的金屬管,沒有液體,所以,第二次聽到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來的。(2)[2]由得,敲擊后聲音通過空氣傳到另一端的時間(3)[3][4]聲音在金屬管傳播的時間聲音在金屬管內(nèi)傳播的速度查表知,金屬管是鋁制成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