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物理注意事項:1.物理試卷共四大題23小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為90分鐘。2.試卷包括“試題卷”(4頁)和“答題卷”(2頁)兩部分。請務必在“答題卷”上答題,在“試題卷”上答題是無效的。3.考試結束后,請將“試題卷”和“答題卷”一并交回。一、填空題(每空2分,共40分)1. 某同學測量了一些數據,但是忘了寫單位。請你給他補上合適的單位:A、半場足球賽時間45___________,B、一支鉛筆的長度1.75___________。2. 低碳出行是節能環保的時尚運動。如圖所示,是小萌同學騎自行車郊游的情景,若以地面為參照物,小萌是______的,若以自行車為參照物,小萌是______的,(前兩空均選填“運動”或“靜止”)。3. 小明學習古詩《題破山寺后禪院》時對其中一句詩“但余鐘磬音”產生了興趣,查閱資料了解到“磬”是古代用玉、石或金屬制成的曲尺形的打擊樂器,如圖所示。“磬”聲是由于“磬”___________而發聲;寺中人聽到的“磬”的聲音,是通過___________傳到耳中的。4. 甲、乙兩同學進行百米賽跑,前半程甲同學一直領先,最終乙同學領先沖過終點。由此可知,全程___________(填“甲”或“乙”)同學平均速度快。前半程甲同學速度快,依據的是___________(填“相同路程比時間”或“相同時間比路程”)。5. 如圖所示,記錄了一輛小汽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的情況,該小汽車做的是______直線運動,它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6. 智能手機有一個功能叫“智慧語音”,它可以通過識別聲音實現對手機解鎖,該系統主要是根據聲音的_________(選填“音調”、“音色”或“響度”)這一特征來工作的;岸上手機聲音通過空氣傳入水中時,聲音的傳播速度_________(選填“變大”或“變小”)。7. 甲、乙、丙三輛小車同時同地向東運動,它們運動的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像可知,運動速度相同的兩輛小車是 __________;若乙和丙運動的路程相同,則乙和丙所用的時間之比是 ________。8. 在《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一書中,物理學家牛頓設計了一張如圖所示的人造地球衛星的草圖,并計算出了衛星圍繞地球旋轉的最低速度為7.9kms,“7.9km/s”的物理含義是________這個速度后來被叫作“第一宇宙速度”,又叫“環繞速度”,合________km/h。9. 如圖所示,用手撥動塑料尺,當塑料尺伸出桌面超過一定長度時,雖然用同樣的力撥動塑料尺振動,卻聽不到聲音,這是由于振動的頻率___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Hz,這屬于________(選填“超”或“次”)聲波。10. 測量細銅絲直徑時常采用如圖所示的“測多算少”的方法,圖中緊密排繞細銅絲20圈,銅絲的直徑為________(保留兩位小數);若在將細銅絲纏繞在粗細均勻的鉛筆上時,沒有緊密排列,則測出的細銅絲的直徑將________(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二、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21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11. 四位同學進行長度單位的換算,得到四個算式,其中正確的是( )A. 58cm=58×10-2=0.58mB. 58cm=58cm×10-2=0.58mC. 58cm=58cm×10-2m=0.58mD. 58cm=58×10-2m=0.58m12. 生活中機械運動隨處可見,關于機械運動的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 測量物體長度時,可以隨意使用刻度尺測量B. 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C. 使用秒表來測量時間,讀數時大表盤讀出的單位是分D 改進實驗方法不可以減小實驗誤差13.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速度越大的物體,運動的路程也越長B. 運動時間越長物體,運動的路程也越大C. 速度與路程成正比、與時間成反比D. 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與路程、時間無關14. 甲、乙兩小車分別從P、Q兩點同時同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的圖像如圖所示。當5秒時,兩車相距2米。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甲車速度小于乙車速度 B. P、Q兩點相距一定為7米C. P、Q兩點相距可能為3米 D. P、Q兩點相距可能為10米15 無風的天氣,小虹和同學一起想用機械停表和刻度尺測量乒乓球下落的平均速度,他們打算讓乒乓球從三樓落到一樓地面。對于實驗有關的操作和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該實驗很簡單,不用把同學們召集起來設計實驗方案②選分度值1mm的米尺比分度值1cm的皮卷尺更好些③使用停表進行時間測量前,需要先觀察停表是否歸零④實驗中測出的速度無法反映出乒乓球每一時刻的快慢A. 只有①② B. 只有②③ C. 只有③④ D. 只有②④16. 下列實驗或實例不能說明聲音產生條件的是( )A. 正在發聲的音叉接觸水面,水面濺起水花B. 鑼發聲時,用手按住鑼,鑼聲就消失了C. 在長鐵管的一端敲擊一下,從另一端可以聽到兩次聲音D. 在鼓面上放些碎紙屑,敲鼓時可觀察到紙屑在不停地跳動17. 市場上有一種變聲器,可以將男聲變成女聲,某段聲音波形圖變化如圖所示,變聲前是A段,變聲后是B段,則變化后的聲音( )A 音調高,響度大 B. 音調高,響度小C. 音調低,響度大 D. 音調低,響度小三、實驗題(第18小題8分,第19小題6分,第20小題8分,共22分)18. 在長度和時間的測量這一課的學習中,小明同學完成了如下實驗:(1)如圖甲所示,圓形物體的直徑為________cm;如圖乙所示,停表的讀數為________s;(2)小明用另一把刻度尺測量一個物體的長度,記錄的數據為14.51dm、14.50dm、14.53dm、14.40dm,物體長度測量值應記為_______dm,測量長度的時候,______(選填“誤差”或“錯誤”)是不可避免的。19. 小明在“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實驗中,使小車從A點由靜止下滑,如圖所示。他撰寫的實驗報告(摘要)如下,請你將其報告中的問題補充完整。(1)實驗目的: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2)實驗原理:________________;(3)實驗時,為了使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時間長些,應______(選填“增大”或“減小”)斜面的坡度;(4)若小車被釋放前就已開始計時,則測得的AC段的平均速度比真實值偏________(選填“大”或“小”)。20. 小美買了一個金屬管風鈴,微風吹過,風鈴發出悅耳的聲音,小美想探究管子發出聲音的頻率與長度、直徑的關系,于是他選取了材料與管壁厚度都相同、長度和直徑不同的三根直管,先用同一刻度尺測出直管的長度和直徑,然后將它們懸掛起來敲擊發出聲音,利用儀器測出各自發出聲音的頻率,記錄數據如表所示:編號 長度/cm 直徑/cm 頻率/Hz 聲強級/dB1 20.50 1.50 2131 802 31.00 2.00 1284 1003 48.50 2.50 656 90(1)根據表中的數據可知,小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2)三根管子中音調最低的是_______號。(3)小美發現根據表中的數據無法總結出管子發出聲音的頻率與長度、直徑的關系,因為_________。(4)要想完成實驗需要再增加一根材料與管壁厚度相同的________(選填“A”或“B”)直管來做實驗。A.長度為20.50 cm, 直徑為2.50 cmB.長度為55.50cm, 直徑為3.00 cm四、計算與推導題(第21小題4分,第22小題6分,第23小題7分,共17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過程)21. 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男子100m自由泳決賽中,我國運動員潘展樂以46.40s的成績獲得奧運會冠軍,為中國游冰首奪該項目奧運會金牌,并打破了世界紀錄。他在這次比賽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結果保留兩位小數)22. 小昭放學回家,小跑一段,步行一段,中途還在便利店買了一瓶飲料,整個過程的路程s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求:(1)小昭步行時的速度;(2)小昭小跑時的速度;(3)小昭全程的平均速度。23. 如圖所示是某高速路上的一個區間測速的相關標識,區間測速的基本原理:通過監控攝像頭獲取車輛到達區間測速起點的時間、車輛到達區間測速終點的時間,從而得出該車輛通過該測速區間的時間,結合區間距離計算平均車速,用來判定車輛是否超速。假設某車輛以70km/h的速度進入如圖所示的區間測速路段,行駛了一段距離后,又以100km/h的速度行駛了0.2h,然后再以70km/h的速度繼續行駛直至離開該區間測速路段,請計算:(1)汽車以100km/h的速度行駛的路程;(2)汽車前后以70km/h的速度行駛的總時間;(3)在該區間測速路段,該車輛的平均速度有沒有超出限定速度。參考答案一、填空題(每空2分,共40分)1.【答案】 ①. min ②. dm【解析】【詳解】[1]正式足球比賽分上下兩個半場,各45min,全場90min。[2]中學生伸開手掌,手腕到中指指尖的距離大約為10cm,一支鉛筆的長度大于此數值,在左右。2.【答案】 ①. 運動 ②. 靜止【解析】【詳解】[1]若以地面為參照物,小萌的相對位置改變,是運動的。[2]若以自行車為參照物,小萌的相對位置不變,是靜止的。3.【答案】 ①. 振動 ②. 空氣【解析】【詳解】[1]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敲“磬”時“磬”由于振動而發聲。[2]空氣可以傳播聲音,聽到的“磬”聲是通過空氣傳到耳中的。4.【答案】 ①. 乙 ②. 相同時間比路程【解析】【詳解】[1]甲、乙兩同學進行百米賽跑,前半程甲同學一直領先,最終乙同學領先沖過終點。由此可知,全程甲乙通過的路程相同,乙同學運動時間較短,由得,乙同學平均速度快。[2]前半程甲同學一直領先,甲乙同學運動時間相同,甲同學運動的路程較長,說明前半程甲同學速度快,依據的是相同時間比路程。5.【答案】 ①. 變速 ②. 13.5【解析】【分析】【詳解】[1]分析圖可知,小車相同時間內運動的路程不同,速度,所以整個過程小車運動的速度不同,整個過程小車做變速運動。[2] 它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的平均速度6.【答案】 ①. 音色 ②. 變大【解析】【詳解】[1]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的音色不同,智能手機的“智慧語音”,該系統主要是根據聲音的音色這一特征來工作。[2]一般情況下,聲音在液體中的傳播速度大于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所以岸上手機聲音通過空氣傳入水中時,聲音的傳播速度變大。7.【答案】 ①. 甲車和乙車 ②. 1∶4【解析】【詳解】[1]由題意知,左圖是v-t圖像,速度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是一個定值,速度大小為v甲=4m/s;右圖是s-t圖像是過原點的直線,說明乙、丙兩車通過的路程與時間成正比,乙、丙兩車均做勻速直線運動,由右圖知,當t乙=2s時,s乙=8m,則由右圖知,當t丙=4s時,s丙=4m,則由此可知,甲車和乙車的速度相同。[2]若乙和丙運動的路程相同,則乙和丙所用的時間之比為8.【答案】 ①. 1s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是7.9km ②. 28440【解析】【詳解】[1]根據速度定義可知,7.9km/s表示在1s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是7.9km,[2]根據速度的換算關系可知7.9km/s=7.9×3600km/h=28440km/h9.【答案】 ①. 小于 ②. 次【解析】【詳解】[1][2]人耳聽覺范圍為20~20000Hz,當鋼尺伸出桌面超過一定長度時,鋼尺振動的頻率很小,人耳聽不到聲音,說明鋼尺振動的頻率不在人耳聽覺范圍,鋼尺振動頻率小于20Hz,屬于次聲波。10.【答案】 ①. 0.20 ②. 偏大【解析】【詳解】[1]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1mm,線圈左側與10.00cm對齊,右側與14.00cm對齊,所以線圈的寬度為銅絲直徑為[2]如果線圈纏繞時沒有緊密靠在一起,會導致線圈寬度測量結果偏大,所以計算的直徑偏大。二、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21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11.【答案】D【解析】【詳解】A.“58×10-2”換算過程缺少單位,故A錯誤;B.“58cm×10-2”得到的單位是“cm”,不是“m”,故B錯誤;C.“58cm×10-2m”得到的單位不存在,故C錯誤;D.過程及進率正確,故D正確。故選D。12.【答案】B【解析】【詳解】A.測量物體長度時,要按照刻度尺的使用規則來進行測量,故A錯誤;B.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選擇的參照的不同,結論也可能不同,故B正確;C.使用秒表來測量時間,讀數時大表盤讀出的單位是秒,小表盤讀出的單位是分,故C錯誤;D.改進實驗方法可以減小實驗誤差,如測量較小物理量時可以采用累積法來減小誤差,故D錯誤。故選B。13.【答案】D【解析】【詳解】A.由可知,當時間一定時,速度越大的物體,運動的路程也越長,故A錯誤;B.由可知,當速度一定時,運動時間越長的物體,它的路程也越大,故B錯誤;CD.若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速度保持不變,物體運動的速度與路程和時間無關,故C錯誤,D正確。故選D。14.【答案】C【解析】【詳解】A.由圖可知甲、乙的速度分別為可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A錯誤;BCD.甲、乙兩小車分別從P、Q兩點同時同向做勻速直線運動,5s后兩車各自運動的路程5s后兩車相距2m,若運動過程中甲乙未相遇過,則解得若甲、乙相遇后,甲超過乙相距2m,則解得故BD錯誤,C正確。故選C。15.【答案】C【解析】【詳解】①讓乒乓球從三樓由靜止豎直落到地面,位置比較高,要注意操作安全,所以要把同學們召集起來設計實驗方案,故①錯誤;②三樓的高度約為10米,若選擇分度值為1mm的米尺來測量,需要在豎直方向上測量多次,操作十分不方便,故②錯誤;③根據停表的使用規范可知,使用停表前,要先觀察停表是否調零,故③正確;④乒乓球從三樓由靜止豎直落到地面的過程中速度逐漸增大,實驗測得的是乒乓球通過的路程和時間,計算的速度表示乒乓球的平均速度,不能表示乒乓球每一時刻的快慢,故④正確。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16.【答案】C【解析】【詳解】A.正在發聲的音叉接觸水面,水面濺起水花,說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故A不符合題意;B.鑼發聲時,用手按住鑼,鑼停止振動,鑼聲就消失了,說明了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故B不符合題意;C.在長鐵管的一端敲擊一下,從另一端可以聽到兩次聲音,聲音在鐵管中的傳播速度大于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所以聽到第一次聲音是鐵管傳來的,第二次聲音是空氣傳來的,不能說明聲音的產生條件,故C符合題意;D.鼓面上放些碎紙屑,敲鼓時可觀察到紙屑在不停地跳動,說明發聲的鼓面在振動,即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17.【答案】A【解析】【詳解】由圖可知,B段的振動頻率大于A段,故B段的音調高;B段的振動幅度大于A段,故B段的響度大,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三、實驗題(第18小題8分,第19小題6分,第20小題8分,共22分)18.【答案】(1) ①. 1.20 ②. 104(2) ①. 14.51 ②. 誤差【解析】【小問1詳解】[1]甲圖中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則圓形物體的直徑為[2]乙圖中機械停表的小刻盤分度值為0.5min,讀數為1min;大刻盤分度值為0.1s,讀數為44s,停表的讀數為【小問2詳解】[1]測量數據中14.40dm與其他數據的準確值不同,是錯誤數據,則將剩余的數據求平均值得到物體的長度為[2]測量過程中會存在一定的誤差,誤差不是錯誤,不可消除也不能避免,只能盡量的減少。19.【答案】(1)(2)減小 (3)小【解析】【詳解】(2)[1]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需要測量小車通過的距離及所用時間,通過來求速度,所以實驗原理為。(3)[2]為了讓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時間長一些,應減小斜面的坡度,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速度變化得慢一些。(4)[3]小車被釋放前已經開始計時,則測得的時間偏大,通過的距離是準確的,據求得的速度偏小。20.【答案】 ①. 1mm ②. 3 ③. 沒有控制變量 ④. A【解析】【詳解】(1)[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鄰兩刻度線表示的長度。由“20.50cm”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1mm。(2)[2]音調跟頻率有關,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頻率越小,音調越低。由表格數據可知,3號管子的頻率最小,音調最低。(3)[3]探究頻率與管子長度、直徑的關系應采用控制變量法,由表中數據可知,沒有控制管子的長度相同而直徑不同、管子的長度不同而直徑相同,即沒有采用控制變量法,所以不能根據表中數據得出管子發出聲音的頻率與長度、直徑的關系。(4)[4]根據控制變量法,如果想得出管子發出聲音的頻率與長度、直徑的關系,則需再增加一根長度和直徑與表中相同的金屬管,表中長度有“20.50cm”、直徑有“2.50cm”,即要選即A管,這樣可以控制直徑相同或長度相同。四、計算與推導題(第21小題4分,第22小題6分,第23小題7分,共17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過程)21.【答案】2.15m/s【解析】【詳解】他在這次比賽中的平均速度是22.【答案】(1)1.2m/s;(2)2.16m/s;(3)1.4m/s【解析】【詳解】解:(1)由圖知,前5min運動曲線斜率小,小昭運動速度慢,是步行狀態,小昭步行時的速度(2)第7min到第12min,運動曲線斜率大,小昭運動速度快,是小跑狀態,小昭小跑的路程小昭小跑所用時間小昭小跑時的速度(3)小昭全程的平均速度答:(1)小昭步行時的速度為1.2m/s;(2)小昭小跑時的速度2.16m/s;(3)小昭全程的平均速度1.4m/s。23.【答案】(1)20km(2)0.2h (3)超出限度速度【解析】【小問1詳解】汽車以100km/h的速度行駛的路程【小問2詳解】以70km/h速度行駛的路程行駛時間【小問3詳解】由圖示知,該路段限定速度為80km/h,區間測速路段,該車輛行駛的總時間平均速度所以超出限度速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