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蚌埠G5教研聯盟10月份調研考試八年級物理試題注意事項:1.你拿到的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90分鐘.2.試卷包括“試題卷”和“答題卡”兩部分.3.請務必在“答題卡”上答題,在“試題卷”上答題是無效的.一、填空題(本題共10小題,每空2分,共26分;將答案直接寫在橫線上)1.如圖為甲骨文“殸”,意指手持長柄,敲擊樂器發聲.這說明古人很早便知道聲音與碰擊有關,蘊含了聲音是由物體__________產生的道理.2.我國古代將鍋稱為“釜”.據《天工開物》記載:“凡釜既成后,試法以輕杖敲之,響聲如木者佳,聲有差響則鐵質未熟之故,他日易為損壞.”由此可知,古人是通過聲音的__________(選填“響度”“音調”或“音色”)判斷“釜”的質量好壞的.3.某褲子吊牌上標注號型是“(L號)175/80A”.在國家標準中規定,褲子號型斜線前后的數字分別表示人體高度和人的腰圍,后面的字母表示人的體形特征.則該號型表示的身高為175__________(填單位).4.如圖為2024年巴黎奧運會某次游泳比賽電視直播時的情景.泳道中的數據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比賽是根據__________(選填“相同時間比路程”或“相同路程比時間”)的方法判定誰最快.5.如圖所示為釣魚時魚漂靜浮于水面的示意圖.某次魚咬鉤后,魚漂從露出水面的長度為豎直向下運動到露出水面的長度為的過程,所用時間為,則該運動過程魚漂的平均速度為__________.6.在《刻舟求劍》這則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終沒能尋到劍,是因為劍從船上掉落到河底以后,船相對于河岸是運動的,劍相對于河岸是__________的,所以劍相對于船是__________的.(均選填“運動”或“靜止”)7.某計算機應用軟件可以將正常錄制的音頻文件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此時聲波的頻率也為正常聲音的3倍,則播放出的聲音的音調比正常播放時聲音的音調__________(選填“高”或“低”).8.如圖所示的風鈴有七根同種材料制成的粗細相同長短不同的小棍.小申敲打小棍,發現他們發出的聲音不同,小申開始研究,如表所示是小棍不同長度L時敲擊的振動頻率f.小申要用這種材料做一個樂器,發出的音時,的音小于,請你判斷該樂器的長度__________.(選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不同長度時敲擊的振動頻率f5 10 15 20 25700 500 400 300 2509.如圖為甲、乙兩個小球同時從a處豎直下落到b處的頻閃照片,已知相鄰兩次拍攝的時間間隔為.該照片顯示甲球做__________(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內,甲球通過的路程__________(選填“>”“<”或“=”)乙球通過的路程.10.如圖為甲、乙兩車運動的圖像,甲車從P點出發、乙車從Q點出發,甲乙相向而行;乙比甲早出發,甲到Q點時,乙已通過P點且距離P點,則P到Q的距離為__________m.二、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1.甲、乙、丙、丁四位學生分別用分度值為的刻度尺去測量同一本書的厚度.則下列測量結果書寫正確的是( )A. B. C. D.12.下列數值最接近實際情況的是( )A.正常人10次脈搏的時間約為 B.一名中學生走路的速度大約C.課桌的高度約為 D.教室門的高度約為13.下列樂器中,主要通過空氣柱振動發聲的是( )A.編鐘 B.二胡 C.鋼琴 D.長笛14.關于誤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測量時多估讀幾位可以減小誤差 B.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C.采用恰當的方法,可以避免誤差 D.測量儀器越精密,測量錯誤越少15.摘下筆帽,將筆放在書本上,筆帽與筆對齊放在桌面上,如圖所示.用手拖動書本的過程中,則以下物體不能做為描述“筆帽在移動”的參照物的是( )A.筆 B.人手 C.書本 D.桌面16.如圖所示為一種超聲導盲手杖.它可以發射超聲波探測周圍內障礙物的情況,并處理成語音信號及時播放出來,達到“以聽代視”的效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超聲波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約為B.手杖能夠導航是利用手杖敲擊地磚,地磚發出了超聲波C.手杖能夠導航是利用聲音可以傳遞信息這一特性D.超聲波的振動頻率在之間,人耳聽不到17.在醫院、學校和城市某些路段,有如圖所示“禁鳴喇叭”的標志.在下列方法中,與這種控制噪聲的方法相同的是( )A.中考期間,考點附近工地停止施工 B.在道路旁設置隔聲板C.工人戴上防噪聲耳罩 D.上課時外面太吵,關閉教室的門窗18.如圖所示,由于右耳離聲源較近,聲音就首先傳到右耳.此時,聲源距兩耳的距離差越大,聲音到達兩耳的時間差就越大,于是人的雙耳聽到的聲音就會出現差異,這就是人耳的雙耳效應.下列不是由于雙耳效應達到的效果的是( )A.雷電來臨時電光一閃即逝,但雷聲卻隆隆不斷B.將雙眼蒙上也能大致確定發聲體的方位C.有時將頭旋轉一定角度后可以更準確判斷聲源位置D.舞臺上的立體聲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19.兩個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若乙運動的時間是甲的3倍,則甲、乙通過的路程之比為( )A. B. C. D.20.A、B、C三個物體分別從位于同一水平直線上的a、b、c三點開始沿該直線運動,如圖甲所示,a、c之間的距離為,a、b之間的距離為.其中B、C兩物體同時出發,物體A向右運動,其運動的圖像如圖乙所示,物體B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C運動的圖像如圖丙所示,前物體C通過的路程為,從開始計時后,A、C相距,A、B相距.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甲 乙 丙A.物體B向右運動,速度為B.物體C向左運動,前的平均速度為C.開始計時后,A、C兩物體相距D.開始計時后,B、C兩物體可能相距三、實驗題(每空2分,共24分)21.根據圖示完成以下題目:甲 乙(1)如圖甲所示,用刻度尺測量木塊的長度,刻度尺分度值為__________,則測量值為__________;(2)如圖乙所示,秒表的示數為__________s.22.小華和小蘭在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甲 乙 丙(1)如圖甲所示,正在發聲的音叉將懸掛著的乒乓球反復彈開,說明聲音是由物體__________產生的;(2)如圖乙所示,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聲并把乒乓球彈起,說明空氣可以傳聲;若將乙裝置搬上月球實驗,則左側乒乓球__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被彈起;(3)如圖丙所示,抽氣機不斷向罩外抽氣的過程中,罩內音樂芯片的鈴聲會越來越小,進一步推理得出聲音不能在__________傳播.23.完成下列填空:【實驗名稱】測量小車運動的速度甲 乙丙 丁【實驗思路】用刻度尺測量小車運動的路程s,用秒表測量小車通過這段路程所用時間t,依據公式__________,就可以算出小車在這段時間內運動的平均速度v.我們可以將長木板的一端用木塊墊起,搭建一個斜面,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小車可在這個斜面上運動.【實驗過程】(1)小字認為應將木塊墊在A位置,如圖甲所示;他的同學小麗認為應將木塊墊在B位置,如圖乙所示.為了使測量結果更加精確,你認為木塊放在__________位置更合適.這樣做的目的是減慢小車從斜面下滑的速度,方便測量__________,減小誤差;(2)將木塊放置好后,小宇依次記錄了小車通過A、B、C三點的時間,如圖丙所示,則段的平均速度為__________;(3)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停表,如果讓小車過了B點后才停止計時,則所測段的平均速度將__________(選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4)物體的運動情況常??梢杂脠D丁中的圖像來描述,則圖中能反映小車在斜面滑下時運動情況的是__________(選填“A”或“B”).四、計算題(第24題4分,25題7分,26題9分,共20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過程,只有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24.小明想知道1張紙的厚度,于是數了30張紙疊平壓緊,用刻度尺測出這30張紙疊起的總厚度為.(1)求一張紙的厚度d;(2)若同樣一疊紙疊平壓緊時總厚度為,求這疊紙的張數n.25.如圖所示為一種身高測量儀,其頂部的感應器豎直向下發射超聲波信號,經下方物體反射后返回,被感應器接收,某同學站上測高臺,位于感應器正下方,感應器記錄信號從發射到接收所經歷的時間為,已知感應器距測高臺的高度為,空氣中的聲速?。螅?br/>(1)在這段時間內聲傳播的距離;(2)該同學的身高.26.“區間測速”可以有效監管汽車超速,在一段道路上布設兩個監控,分別記錄車輛到達“測速起點”和“測速終點”的時間,計算出此區間平均速度來判斷汽車是否超速.圖甲為暑假小明和爸爸開車旅游經過某一區間測速告知標志,通過該封閉路段的時間如圖乙所示.甲 乙(1)則該小汽車在此區間行駛的平均速度為多少 (2)在不超速的情況下,小汽車通過此測速區間最快要多少 (3)交通規則規定:機動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速度超過時,應當與同車道前車保持以上的距離.現有甲、乙兩輛小汽車在高速公路上同向同車道行駛,甲車以的速度勻速行駛,乙車在甲車后方,車速大于甲車速度.當乙車司機確認兩車相距時,開始逐漸減速,后兩車剛好相距,則在這內,乙車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蚌埠G5教研聯盟10月份調研考試八年級物理參考答案一、填空題(本題共10小題,每空2分,共26分;將答案直接寫在橫線上)1.振動 2.音色 3. 4.速度;相同路程比時間 5.0.1 6.靜止;運動 7.高 8.大于 9.變速;> 10.3二、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1.A 12.C 13.D 14.B 15.D 16.C 17.A 18.A 19.B 20.D三、實驗題(每空2分,共24分)21.(1)或;3.50或3.51(合理即可) (2)338.522.(1)振動 (2)不能 (3)真空 23. (1)A;時間 (2)0.24 (3)偏小 (4)B四、計算題(第24題4分,25題7分,26題9分,共20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過程,只有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24(1)一張紙的厚度(2分)(2)若一疊紙的總厚度為,這疊紙的張數張張(2分)25.(1)由可知:(3分)(2)感應器與該同學頭頂的距離該同學的身高(4分)26.(1)(3分)(2)(3分)(3)內甲車行駛的路程為內乙車行駛的路程為乙車行駛的平均速度為(3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