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物理一、填空題(每空2分,共34分)1.如圖所示用體溫計測得的體溫是 ℃,請你寫出一條正確使用體溫計測量溫度的注意事項: 。2.如圖所示,園林工人在夏天移栽樹木時,為了提高樹木的成活率,采取的方法是剪去大量的樹枝、樹葉,這樣做法是通過 的方法,來減慢樹中水分蒸發,同時在樹上方加上遮陽網是通過 的方法,來減慢樹中水分蒸發。3.《淮南子·俶真訓》記載:“今夫冶工之鑄器,金踴躍于爐中”。金屬在模具中從液態變為固態是 (選填物態變化名稱)過程,其過程需要 熱。4.科學家發現南極最低溫度可達,比北極低得多,下表是在標準大氣壓下水銀和酒精的熔點和沸點。要測量南極的最低氣溫應該選擇 (選填“酒精”或“水銀”)溫度計;氣溫為時,水銀是 (選填“固”“液”或“氣”)態。酒精 水銀熔點/℃沸點/℃ 78 3575.魏晉·曹植《情詩》中寫道:“始出嚴霜結,今來白露晞”。從物理角度分析“霜”和“露”是水蒸氣凝結后的不同產物,其中“霜”的形成是 (選填物態變化名稱)過程。6.如圖所示的兩種探究“碘的升華”的實驗方案,實驗之前,查閱資料得知:酒精燈火焰溫度約為500℃,標準大氣壓下碘的熔點113.5℃,甲、乙這兩個實驗方案中,其中設計方案較好的是 ,理由是 。7.如圖所示是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其中讀數視線正確的是 (選填“A”或“B”),正確讀出物體的長度是 cm。8.測得一物體的體積為相當于 L。9.如圖所示是一位攝影愛好者拍攝的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圖中所附的刻度均勻,該汽車是在做 直線運動。10.今年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攜帶來自月背的月球樣品安全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如圖所示是直升機飛向返回器落地點的情景,若以飛機為參照物,返回器是 的;而說返回器是靜止的,所選擇參照物是 。二、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24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1.如圖所示是自制溫度計,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該溫度計是根據酒精熱縮冷脹的原理制成的B.若看到吸管中液面升高說明外界氣溫升高C.若看到吸管中液面下降說明外界氣溫升高D.若吸管越粗看到吸管中液面變化就越明顯12.在標準大氣壓下,玻璃杯中盛有一些涼開水,放進一根冰棍后,不斷攪動,過很長一段時間后,冰棍只剩一點點,這時杯中水的溫度為( )A.等于0℃ B.高于0℃C.低于0℃ D.無法判斷13.下列選項中,關于“白氣”的說法正確的是( )A.“白氣”就是水蒸氣B.冬天,人說話時呼出的“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汽化而成的C.用壺燒開水,壺嘴冒出的“白氣”是壺嘴中水汽化后遇冷液化而形成的D.夏天,剛從冰箱里取出的冰棒周圍冒“白氣”是空氣液化形成的14.如圖所示,在燒杯中盛有適量的水,在兩只完全相同試管中分別裝有水和酒精,(標準大氣壓水的沸點比酒精的沸點高),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當燒杯中水沸騰時,兩試管中液體均會沸騰B.當燒杯中水沸騰時,兩試管中液體均不會沸騰C.若看到燒杯和甲中液體沸騰,則甲中裝的一定是酒精D.若看到燒杯和甲中液體沸騰,要使乙也能沸騰,可以在乙試管上加蓋15.某同學測量一根細銅絲的直徑,如圖所示,他的實驗步驟如下:正確排列順序是( )甲.用刻度尺測出圓鉛筆桿上銅絲繞圈的總長度L;乙.將銅絲的長度L除以銅絲的圈數n,即得細銅絲的直徑d;丙.將細銅絲緊密排繞在鉛筆桿上;丁.數出排繞在鉛筆桿上的細銅絲的圈數n。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甲、丁、乙 D.丁、丙、乙、甲16.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一刻度尺刻度比標準刻度間隔小些,則用這把刻度尺測得的數值比真實值要大B.同一把刻度尺夏天和冬天測量同一個物體長度一定一樣大C.用皮尺測量長度時,皮尺拉得過緊,會使測量值偏大D.測量物理課本的長度時,若“0”刻度線沒有對準課本一端,測量結果會偏大17.下列關于誤差的說法正確的是( )A.誤差是由于操作不規范造成的B.測量時出現了誤差,說明一定出現了錯誤C.測量時,多次測量幾次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誤差D.改進實驗方法、采用精密儀器,可減小誤差18.下列物理事實中,與運動和靜止相對性無關的是( )A.接力賽跑時運動員間進行交接接力棒 B.宇宙飛船在太空中對接C.空中加油機在空中給殲擊機加油 D.小明家到學校的距離是2km三、實驗題(第19小題8分,第21小題8分,第20小題8分,共24分)19.在“探究物質熔化的實驗”中 (1)如圖甲,把試管放在盛水的燒杯中加熱,這樣做的好處:一是便于記錄試管內加熱物質的溫度,二是使試管內的物質 ;(2)如圖乙是根據實驗數據繪制的溫度—時間關系圖像,由圖像回答:該物質是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其中熔化過程時間是 min,熔點是 ℃。20.在“探究水的沸騰特點實驗”中。(1)按圖甲組裝實驗器材時,應該先裝 (選填“溫度計”或“酒精燈”);(2)當看到圖乙中 (選填“a”或“b”)氣泡時,可以判斷水沸騰了;(3)若要進一步通過實驗驗證水沸騰是不是需要繼續吸熱,你的做法是: ;(4)小明發現本次實驗中水沸騰時的溫度是98℃,于是他加大了酒精的火焰,這 (選填“能”或“不能”)提高水沸騰時的溫度。21.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物理的重要內容和基本方法,某同學在進行用刻度尺測量木塊長度的實驗中。(1)測量前需要觀察刻度尺的 、分度值、量程和單位;(2)如圖所示,用A、B兩刻度尺測量同一木塊的長度,B刻度尺分度值是 mm,測量結果更精確的刻度尺是 ;其中刻度尺使用錯誤的原因是 。四、計算與簡答題(第22小題6分,第23小題6分,第24小題6分,共18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解答過程,只有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22.甲、乙、丙、丁四位同學分別用刻度尺測量同一個物體的長度,記錄為:12.37cm、12.36cm、12.73cm、12.35cm。(1)請你指出明顯錯誤的數據是哪個并說明原因;(2)該物體的長度可以記作多少?(不要直接寫答案,要有計算過程)23.人們都有這樣的體驗:走在街上,穿著的衣服感覺冷暖剛好適宜,這時突然起了一陣大風,頓時感覺周身寒冷,這就是風寒效應。科學家提出用風寒溫度描述刮風時人體皮膚感覺的溫度,并通過大量實驗找出了風寒溫度和風速的關系。下表是在氣溫為5℃時,風寒溫度和風速的關系。風速/km/h 0 10 20 30 40風寒溫度/℃ 5 3 1(1)根據所給數據計算,當氣溫為5℃,風速為35km/h時,風寒溫度為多少?(2)風速為35km/h時風寒溫度相當于多少開爾文?24.小明自制一只溫度計,他先把溫度計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標記液面的位置為A點;然后把溫度計放在沸水中(當天氣壓為標準大氣壓),標記液面的位置為B點。用刻度尺測得AB標記間的距離為5厘米。求:(1)則他標定的溫度計每1厘米表示多大溫度?(2)利用該溫度計測室內溫度時,液柱剛好升到離A點1.1厘米處,則此時室內的溫度為多少?1. 36.5 見詳解【詳解】[1]圖中體溫計的分度值為,所以體溫計的示數為36.5℃。[2]體溫計使用前,要注意把水銀甩到玻璃泡內,否則測量不準確。2. 減小液體表面積 降低溫度【詳解】[1][2]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有: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體上方的空氣流動速度。樹木移栽時剪掉部分枝葉,這是通過減小表面積來減少樹中水分的蒸發,可提高樹的成活率。“加遮陽網”能減少太陽的照射,是通過降低溫度的方法來減慢了水分的蒸發。3. 凝固 放【詳解】[1][2]由題可知,金屬由液態變為固態,此過程是凝固過程,凝固放熱。4. 酒精 固【詳解】[1]科學家發現南極最低溫度可達,高于酒精的熔點,低于水銀的熔點,所以要測量南極的最低氣溫應該選擇酒精溫度計。[2]水銀熔點為-39℃,所以氣溫為時,水銀是固態。5.凝華【詳解】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小冰晶,屬于凝華現象,凝華放熱。6. 甲 見詳解【詳解】[1][2]甲、乙這兩個實驗方案中方案甲更合理,原因是甲中用熱水對碘進行加熱,水的沸點低于碘的熔點,碘不可能熔化,碘顆粒被加熱后變成氣態,是因為它直接升華變成碘蒸氣。乙中酒精燈火焰的溫度高于碘的熔點,碘顆粒吸熱除了發生升華外,還可能會發生熔化,所以有碘蒸氣出現時不能判斷碘發生了升華,還是先熔化后汽化。7. B 2.70【詳解】[1]讀取物體長度時,視線要與物體末端所對刻度線相垂直,所以B方法正確。[2]由圖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物體左側與9.00cm對齊,右側與11.70cm對齊,所以物體的長度為L=11.70cm-9.00cm=2.70cm8.520【詳解】由于所以9.勻速【詳解】由圖中照片可知,轎車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相同,所以轎車做勻速直線運動。10. 運動 地面【詳解】[1]飛機和返回器間的空間位置發生改變,所以以飛機為參照物,返回器是運動的。[2]返回器與地面間的空間位置沒有發生改變,所以以地面為參照物,返回器是靜止的。11.AB【詳解】A.該溫度計是液體溫度計,原理主要是利用酒精的熱脹冷縮,故A正確;B.若外界氣溫升高,酒精受熱膨脹,體積變大,會看到吸管中液面升高,故B正確;C.若外界氣溫降低,酒精遇冷收縮,體積變小,會看到吸管中液面下降,故C錯誤;D.當液體體積變化相同時,吸管越粗,液柱隨溫度變化的升降越不明顯,故D錯誤。故選AB。12.A【詳解】冰棍放入涼開水中混合很長時間后,并且還剩一點點冰,此時成為溫度穩定的冰水混合物,所以溫度為0攝氏度,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13.C【詳解】A.“白氣”不是水蒸氣,它是水蒸氣遇冷液化的小水珠,故A錯誤;B.冬天,人說話時呼出的“白氣”是人呼出的氣體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故B錯誤;C.用壺燒開水,壺嘴冒出的“白氣”是壺嘴中水汽化后在壺嘴上方一段距離遇冷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故C正確;D.夏天,剛從冰箱里取出的冰棒周圍冒“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錯誤。故選C。14.C【詳解】ABC.水在沸騰時溫度保持不變,當燒杯中的水沸騰后,溫度不再繼續上升,當試管中的水的溫度升高至沸點時,溫度與燒杯中的水相同,不能繼續吸熱,所以不能沸騰;在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比酒精的沸點高,所以酒精的溫度達到沸點能繼續吸熱,因此,酒精可以沸騰,故AB錯誤,C正確;D.在乙試管上加蓋,會導致乙試管中的氣壓增大,水的沸點變大,則試管中的水不僅不會沸騰,其溫度也達不到沸點,故D錯誤。故選C。15.C【詳解】測量細銅絲的直徑時應先將細銅絲緊密排繞在鉛筆桿上,接著用刻度尺測出圓鉛筆桿上銅絲繞圈的總長度L,然后數出排繞在鉛筆桿上的細銅絲的圈數n,最后將銅絲的長度L除以銅絲的圈數n,即得細銅絲的直徑d,故正確的順序為:丙、甲、丁、乙。故選C。16.A【詳解】A.一刻度尺刻度比標準刻度間隔小些,則相同長度的位置該刻度尺的數值更大,則用這把刻度尺測得的數值比真實值要大,故A正確;B.有些材質的刻度尺熱脹冷縮的程度比較明顯,則冬天氣溫低,刻度線之間的距離比夏天時更近一些,所以測量同一物體時,冬天的測量結果更大,故B錯誤;C.用皮尺測量長度時,皮尺拉得過緊,物體對應的刻度值偏小,所以會使測量值偏小,故C錯誤;D.“0”刻度線沒有對準課本一端,不確定“0”刻度線是在課本一端的內側還是外側,所以不能確定測量結果是偏大還是偏小,故D錯誤。故選A。17.D【詳解】AB.誤差是真實值與測量值之間的差異,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操作不規范造成的是錯誤,可以避免。故AB錯誤;C.測量時,多次測量幾次取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誤差是不可避免的,故C錯誤;D.誤差與測量方法,測量工具及測量者的估讀能力等因素有關,改進實驗方法、采用精密儀器,多次測量幾次取平均值等可減小誤差,故D正確。故選D。18.D【詳解】A.在接力賽跑時,運動員間進行交接接力棒的過程中,兩運動員需要跑得一樣快,以確保接力棒能夠順利交接,這體現了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原理,故A不符合題意;B.當兩艘宇宙飛船在太空中對接時,它們以相同的速度和方向運行,這意味著它們之間的相對位置保持不變。因此,以其中一艘飛船為參照物,另一艘飛船看起來是靜止的,這也需要用到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原理,故B不符合題意;C.空中加油機在空中給殲擊機加油時,加油機需要與殲擊機保持相對靜止,這同樣體現了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原理,故C不符合題意;D.小明家到學校的距離是2km,這僅僅是一個路程的表述,并沒有涉及到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原理 ,故D符合題意。故選D。19.(1)受熱均勻(2) 晶體 10 0【詳解】(1)把試管放在盛水的燒杯中加熱,即水浴加熱,這樣可以使試管內的物質受熱均勻,減小誤差。(2)[1]由圖像可知,該物質在熔化時存在溫度不變的階段,所以該物質屬于晶體。[2][3]由圖像可知,該物質從B點(第5分鐘)開始熔化,到C點(第15分鐘)熔化結束,熔化過程持續了10min。此時晶體的溫度穩定在0℃不變,所以該晶體的熔點為0℃。20.(1)酒精燈(2)a(3)撤去酒精燈觀察水能否繼續沸騰(4)不能【詳解】(1)使用酒精燈加熱時,要用外焰加熱,所以要根據酒精燈火焰的高度確定燒杯的高度,繼而確定溫度計的高度,故組裝裝置時,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即先安裝酒精燈。(2)水在沸騰前,下面的溫度高于上面,氣泡上升過程中,溫度降低,氣泡內水蒸氣液化,體積變小。水沸騰時,整杯水的溫度相同,氣泡上升,受到水的壓強減小,且水蒸氣不斷進入氣泡,氣泡的體積變大。故圖a表示的是水正在沸騰的情景,圖b是水沸騰前的情景。(3)要驗證水沸騰是不是需要繼續吸熱,可以在水沸騰后撤去酒精燈,觀察水能否繼續沸騰,若水不能繼續沸騰,則說明水沸騰需要繼續吸熱。(4)本實驗中,水沸騰的溫度與大氣壓的大小有關,與酒精燈火焰大小無關,所以加大酒精的火焰不能提高水沸騰時的溫度。21.(1)零刻度線(2) 2 A刻度尺 刻度線沒有與被測物體緊貼【詳解】(1)使用刻度尺進行測量前,首先需要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是否磨損,如果磨損則需要重選一個刻度值作為測量的起點。(2)[1]由圖可知,B刻度尺每1cm被分割成5小格,則每1小格表示0.2cm,即2mm,所以B刻度尺的分度值為2mm。[2]A刻度尺每1cm被分割成10小格,則每1小格表示0.1cm,即1mm,所以A刻度尺的測量結果更準確。[3]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時,應將刻度尺的刻度線與被測物體緊貼,圖中B刻度尺的刻度線沒有與被測物體緊貼,所以是錯誤的。22.(1)見解析(2)【詳解】(1)測量值“12.73cm”和其它數據相差較大,明顯是錯誤的。(2)為減小誤差,對剩余3個正確測量值求平均值值即為物體的長度,則該物體的長度為23.(1)(2)【詳解】(1)分析表格數據可知,寒溫度與氣溫的差和風速成正比,設氣溫為5℃,風速為35km/h時,風寒溫度為,則有解得當氣溫為5℃,風速為35km/h時,風寒溫度。(2)風速為35km/h時風寒溫度為24.(1)20℃(2)22℃【詳解】(1)在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沸水的溫度為100℃,所以AB兩點間的溫度差為100℃,距離為5cm,則每1厘米表示的溫度為(2)此時室內溫度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