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題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3分,共3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2024八上·新田期中)下列詩句中描寫的不是機械運動的是( )A.一江春水向東流 B.孤帆一片日邊來C.一行白鷺上青天 D.霜葉紅于二月花2.(2024八上·新田期中)觀察身邊的物理現象——下列估測最接近實際的是( )A.升國旗時,響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時間約為46sB.人體正常的體溫40攝氏度C.初中物理課本一頁紙的厚度約為0.8cmD.人步行時的速度約為5m/s3.(2024八上·新田期中) 為給課桌裁剪一塊合適的課桌墊,小明用卷尺對課桌長度進行了三次測量,記錄的數據分別為66.8cm、67.0cm、67.5cm。則課桌長度的測量結果應為( )A.66.8cm B.67.0cm C.67.1cm D.67.5cm4.(2024八上·新田期中)某新款AI(人工智能)音箱可以識別主人說出的“指令”,進而調控家庭物聯網中的設施,而當別人說出同樣的“指令”時,卻無法調控相關設施,該功能主要依據聲音的(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聲速5.(2024八上·新田期中)北京的鴿哨制作精致,圖中所示的是用多個管狀哨連接成的一個“連筒類”鴿哨。當鴿子攜帶鴿哨飛行時,哨聲既有高音、也有低音,主要是因為各筒的長短會影響發出聲音的( )A.音調 B.音色 C.響度 D.傳播速度6.(2024八上·新田期中)1978年8月1日,沉睡了2400余年的曾侯乙編鐘(如圖)首次公開奏響,關于曾侯乙編鐘的說法正確的是( )A.編鐘的振動產生聲音 B.編鐘的聲音一定是樂音C.聲音的傳播不需要介質 D.敲擊力度越大音調越高7.(2024八上·新田期中)下列和聲現象有關的情景,說法正確的是( )A.甲情景,聲音由物體振動產生,只要物體振動人耳就能聽到聲音B.乙情景,古箏演奏中撥動不同琴弦時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C.丙情景,利用超聲波可以清洗眼鏡,說明聲波能傳遞能量D.丁情景,航空母艦上的起飛引導員佩戴耳罩是為了防止噪聲產生8.(2024八上·新田期中) 晾曬的濕衣服在逐漸變干的過程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A.熔化 B.汽化 C.升華 D.凝華9.(2024八上·新田期中)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農耕文明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對下列節氣涉及的物態變化分析,正確的是( )A.圖甲“寒露”節氣,“露”的形成是凝固現象B.圖乙“霜降”節氣,“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C.圖丙“大雪”節氣,“雪”的形成是液化現象D.圖丁“雨水”節氣,“雨”的形成是凝華現象10.(2024八上·新田期中)用飛機向云層撒干冰進行人工降雨,出現下列物態變化,其中放熱的是( )A.干冰迅速升華成二氧化碳氣體B.小冰晶在下落過程中熔化為小水珠C.小雨滴在下落過程中部分汽化為水蒸氣D.云層中的水蒸氣凝華成小冰晶11.(2024八上·新田期中)我國古代科技著作《天工開物》里記載了鑄造“萬鈞鐘”和“鼎”的方法,先后用泥土制作“模骨”,“干燥之后以牛油、黃蠟附其上數寸”,在油蠟上刻上各種圖案(如圖),然后在油蠟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殼。干燥之后,“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蠟”,油蠟流出形成空腔,在空腔中倒入銅液,待銅液冷卻后,“鐘鼎成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炙化其中油蠟”是升華過程 B.“炙化其中油蠟”是液化過程C.銅液冷卻成鐘鼎是凝固過程 D.銅液冷卻成鐘鼎是凝華過程12.(2024八上·新田期中)甲、乙、丙三輛小車同時、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的圖像如圖所示,分析圖像可知( )A.甲車的速度最快,丙車最慢B.乙車在5s內運動的路程為30mC.甲車為參照物,則丙車是運動的D.甲車做變速直線運動,乙和丙車都做勻速直線運動二、填空題:本題共4小題,每空2分,共18分。13.(2024八上·新田期中)中國高鐵正在高速發展。在曠野里,遠遠看到疾馳的列車猶如一枚“白色子彈”,如圖所示。若它以100m/s的速度勻速直線行駛12s,則行駛了 m。以列車為參照物,座位上安靜看書的乘客是 的。14.(2024八上·新田期中)“八音盒”是一種機械音樂盒(如圖)。上緊發條后圓筒轉動,圓筒上按一定規律分布著一些凸點,它們撥動簧片就會奏出樂曲,長度不同的簧片發出的聲音 不同。超聲波可以擊碎人體內的結石,這說明聲波能傳遞 (選填:“能量”或“信息”)。15.(2024八上·新田期中)某種昆蟲靠翅膀的振動發聲.如果這種昆蟲的翅膀在2s內做了700次振動,頻率是 ,人類 (選填“能”或“不能”)聽到.16.(2024八上·新田期中)探索廚房中的物態變化問題實踐:(1)北方的冬天,人們常常在菜窖中放幾桶水,防止菜窖中蔬菜被凍壞,這是因為水在凝固過程中要 熱;(2)炒菜時,一般要把油燒熱,如果此時向鍋加一點水,往往會發生油水飛濺,這是因為油和水的 不同促成的(選填:“熔點”、“凝固點”或“沸點”);(3)夏天,從冰箱的冷凍柜里拿出來的食物,不一會兒,可以看到在食物上有很多水珠,這種現象是 (填物態變化)。三、實驗探究題:本題共4小題,作圖每問2分,填空每空2分,共30分。17.(2024八上·新田期中)儀器是科學探究的重要工具,測量是物理實驗的基本內容。親愛的同學,請你根據自己掌握的物理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物體的長度為 cm。(2)圖甲是自制的溫度計,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體的 的性質而制成的,它的測溫效果與小玻璃瓶的容積和玻璃管的 有關。圖乙是實驗室用溫度計的一部分,圖中所示示數為 ℃。18.(2024八上·新田期中)在學習物理時,一定要理清物理課本中的插圖反映的物理意義,如圖所示:將正在發聲的音叉輕觸系在細線的乒乓球,發現 ,它可以表明聲音是由物體的 產生的。19.(2024八上·新田期中)以下是某同學“測量小球運動的速度”的實驗報告,請你將報告內容補充完整。實驗目的 測量小球運動的速度實驗原理實驗器材 小球、水平桌面、刻度尺、頻閃照相機實驗步驟 (1)一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沿直線運動,下圖是根據頻閃照相機拍攝的照片記錄的小球運動軌跡,頻閃照相機每兩次閃光之間的時間間隔相等。 (2)分別測出小球通過的路程: cm,,;記錄這三段路程所對應的時間:。 (3)分別計算小球通過這三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實驗結論 (4)小球在這三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分別為: ,,19.70。 (5)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 (選填“勻速”或“變速”)運動。安全提示 (6)小球運動時的 不宜過快,以免從桌面掉落時傷人。20.(2024八上·新田期中)探究液體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實驗裝置如圖甲。取質量相等的水和鹽水分別放入兩個相同的燒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燈同時加熱,根據實驗數據,繪制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1)實驗中除了圖甲的器材,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天平和 ;(2)分析圖乙中水的圖線可知:水在沸騰過程中,溫度 ,水的沸點是 ℃。推斷當時實驗室的氣壓 一個標準大氣壓;(3)對比圖乙中兩條圖線可知,選用 煮蛋可以更快地將蛋煮熟。四、綜合題:本題共2小題,第21題8分,第22題8分,共16分。21.(2024八上·新田期中)一輛汽車在經過的公路上掛著如圖所示的限速標志牌。(1)如圖所示的標志牌中的數字“100”代表什么意思;(2)如果這輛車經過該限速牌時,速度已達25m/s,請問這輛車是否違規;(3)如果這輛車以如圖中表盤所示的速度勻速行駛,從標志牌下開到惠州需要多長的時間?22.(2024八上·新田期中)一輛汽車以20m/s的速度向著峭壁開去,某一時刻鳴笛,司機在4s后聽到從峭壁反射回來的聲音。(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請你根據所給條件分別計算下列各小題:(1)從汽車鳴笛到司機聽到回聲,汽車前進了多少m?(2)從汽車鳴笛到司機聽到回聲,聲音通過的距離是多少m?(3)汽車鳴笛時離峭壁的距離是多少m?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機械運動【解析】【解答】A、水向東流,水的位置在發生變化,是機械運動,A不符合題意;B、“孤帆一片日邊來”船的位置在紡紗變化,是機械運動,B不符合題意;C、“一行白鷺上青天”,白鷺的位置不斷發生變化,是機械運動,C不符合題意;D、“霜葉紅于二月花”,描述的是物體的顏色,不是機械運動,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機械運動是宏觀物體的運動,分子熱運動是肉眼看不見分子的運動。分子熱運動,即擴散現象是肉眼看不見的,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2.【答案】A【知識點】溫度及溫度計的使用與讀數;時間的估測;長度的估測;速度與物體運動【解析】【解答】A.升國旗時,響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時間約為46s,故A符合題意;B.人體的正常體溫約為37℃,故B不符合題意;C.初中物理課本一頁紙的厚度約為0.1mm,遠小于0.8cm,故C不符合題意;D.人步行時的速度約為1m/s,小于5m/s,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分析】首先要對選項中涉及的幾種物理量有個初步的了解,對于選項中的單位,可根據需要進行相應的換算或轉換,排除與生活實際相差較遠的選項,找出符合生活實際的答案。3.【答案】C【知識點】長度的估測;長度及其測量【解析】【解答】課桌的長度是:,故C正確。故答案為:C。【分析】在測量物體長度時,一般多測幾次取平均值,以減小實驗誤差。4.【答案】C【知識點】音調、響度與音色的區分【解析】【解答】通過識別音色可以區分不同發聲的人物,人工智能也是根據音色識別人物,C正確,ABD錯誤綜上選C【分析】聲音的特點:不同材料決定音色不同;振幅決定響度;振動頻率決定音頻;振動頻率決定音頻,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聲音的響度與聲源振動的幅度有關,振動幅度越大,響度越大.5.【答案】A【知識點】音調、響度與音色的區分【解析】【解答】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當鴿子攜帶鴿哨飛行時,哨聲既有高音、也有低音,主要是因為各筒的長短會影響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分析】(1)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與振動頻率有關,音調越高,頻率越高;(2)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跟距聲源的遠近和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3)音色又叫音品是指聲音的品質與特色,它跟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有關;(4)聲音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種類和溫度有關。6.【答案】A【知識點】聲音的傳播條件;音調、響度與音色的區分【解析】【解答】A.編鐘的振動產生聲音,故A正確;B.編鐘的聲音可能干擾人們的正常工作、學習和生活,可能是噪聲,故B錯誤;C.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故C錯誤;D.敲擊力度越大,響度越大,故D錯誤。故選A。【分析】(1)從物理學角度來說,噪聲是發聲體的無規則振動產生的;樂音是由發聲體的規則振動產生的。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說,凡是影響人們正常學習、生活、工作、休息和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都屬于噪聲;(2)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3)響度和發聲體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要增大鼓聲的響度可以通過增大振幅的方法。7.【答案】C【知識點】聲音的產生;音調、響度與音色的區分;聲與能量;防治噪聲的途徑【解析】【解答】A.物體振動產生聲音,物體振動的頻率需要在人耳的聽覺范圍內,有介質傳播、響度足夠大等,人耳才可能聽到聲音,故A錯誤;B.古箏演奏中,撥動不同琴弦時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材料相同,音色相同,故B錯誤;C.超聲波清洗眼鏡,利用了超聲波傳遞能量的特點,故C正確;D.飛機起飛時,引導員佩戴耳罩,防止噪聲入耳,從人耳處控制噪聲,故D錯誤。故選C。【分析】發聲體的頻率在人耳聽聲范圍內,人才可能聽到聲音;琴弦的長度不同,音調不同;利用聲音做某事,是聲音傳遞能量;阻止聲音進入人耳,是在人耳處控制噪聲。8.【答案】B【知識點】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解析】【解答】晾曬的濕衣服在逐漸變干的過程中,液態水變為氣態水蒸氣,發生汽化現象。故答案為:B。【分析】熔化是固態變為液態;汽化是液態變為氣態;升華是固態變為氣態;凝華是氣態變為固態。9.【答案】B【知識點】液化及液化放熱;凝華及凝華放熱【解析】【解答】A.圖甲“寒露”節氣,“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所以“露”的形成是液化現象,故A錯誤;B.圖乙“霜降”節氣,“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小冰晶,所以“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故B正確;C.圖丙“大雪”節氣,“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小冰晶,所以“雪”的形成是凝華現象,故C錯誤;D.圖丁“雨水”節氣,“雨”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以“雨”的形成是液化現象,故D錯誤。故選B。【分析】(1)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熱;(2)物質從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華,凝華要放熱。10.【答案】D【知識點】凝華及凝華放熱【解析】【解答】A.干冰迅速吸熱,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升華成二氧化碳氣體,故A錯誤;B.小冰晶在下落過程中吸熱,從固態變成液態發生熔化為小水珠,故B錯誤;C.小雨滴在下落過程中吸熱,從液態變成氣態發生汽化為水蒸氣,故C錯誤;D.云層中的水蒸氣放熱,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發生凝華成小冰晶,故D正確。故選D。【分析】根據物質的初始態和終末態確定物態變化的名稱。11.【答案】C【知識點】凝固與凝固放熱特點【解析】【解答】AB.“炙化其中油蠟”是固態的油蠟熔化為液態的蠟水,該過程需要吸熱,故AB錯誤;CD.銅液冷卻成鐘鼎屬于凝固的過程,故C正確,D錯誤。故選C。【分析】1、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升華;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由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由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2、六種物態變化過程中,都伴隨著吸熱或放熱;其中放出熱量的物態變化有:凝固、液化、凝華;吸熱的有:熔化、汽化、升華。12.【答案】B【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時間速度路程的圖像分析【解析】【解答】C AD.由s-t圖可知,甲車的圖像為過原點的直線,說明甲車做勻速直線運動,甲車的速度為:由圖可知,乙車和丙車隨時間的變化速度保持不變,說明乙車和丙車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分別為v乙=6m/s,v丙=4m/s,所以乙車的速度最快,甲車和丙車的速度相等,甲車和丙車的速度最慢,已知甲和丙同時、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則以甲車為參照物,丙車處于靜止狀態,故ACD不符合題意;B.乙車在5s內運動的路程為:s乙=v乙t1=6m/s×5s=30m故B符合題意;故選B。【分析】(1)根據s-t圖,利用速度公式求出甲車的速度;由v-t圖可知乙車和丙車的速度;據此比較大小;(2)根據速度公式求出乙車5s內運動的路程;(3)根據甲、丙兩車的速度關系可知丙車的運動狀態。13.【答案】1200;靜止【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參照物及其選擇【解析】【解答】已知高鐵勻速直線行駛的速度為V=100m/s,時間為t=12s,則行駛的路程為:以列車為參照物,座位上安靜看書的乘客相對于列車的位置沒有變化,故座位上安靜看書的乘客是靜止的。故答案為:1200;靜止。【分析】(1)已知速度和時間,根據s=vt求出高鐵行駛的路程;(2)在研究物體運動時,要選擇參照的標準,即參照物,物體的位置相對于參照物發生變化,則運動,不發生變化,則靜止。14.【答案】音調;能量【知識點】音調及音調與頻率的關系;聲與能量【解析】【解答】它們撥動簧片就會奏出樂曲,長度不同的簧片在振動時的頻率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超聲波可以擊碎人體內的結石,這說明聲波能傳遞能量。故答案為:音調;能量。【分析】(1)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與振動頻率有關,音調越高,頻率越高;(2)聲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15.【答案】350Hz;能【知識點】人耳是怎樣聽到聲音的【解析】【解答】解:昆蟲的翅膀在2s內做了700次振動,因此頻率是 =350Hz,在人的聽覺范圍之內,所以人能聽到.故答案為:350Hz,能.【分析】頻率是指物體在1s內振動的次數,人耳聽到聲音的范圍是20Hz到20000Hz.16.【答案】(1)放(2)沸點(3)液化【知識點】凝固與凝固放熱特點;沸騰及沸騰條件;液化及液化放熱【解析】【解答】(1)北方的冬天,人們常常在菜窖中放幾桶水,防止菜窖中蔬菜被凍壞,這是因為水在凝固過程中要放熱,使菜窖中的溫度不至于過低;(2)炒菜時,一般要把油燒熱,如果此時向鍋加一點水,往往會發生油水飛濺,這是因為油和水的 沸點不同促成的,油的沸點遠高于水的沸點,此時水迅速汽化,并將油滴濺出;(3)從冰箱的冷凍柜里拿出來的食物溫度較低,室內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附著在食物上,這種現象是液化。故答案為:(1)放;(2)沸點;(3)液化。【分析】(1)物質由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凝固放熱;(2)同一氣壓下,油的沸點遠大于水的沸點;(3)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液化放熱。(1)北方的冬天,人們常常在菜窖中放幾桶水,這是因為水在凝固過程中要放熱,使菜窖中的溫度不至于過低,防止菜窖中蔬菜被凍壞。(2)燒熱的油鍋里掉入幾滴水,水的密度比油大,水會下沉,而油的沸點較高,沸騰的油鍋中溫度甚至會超過200攝氏度,遠高于水的沸點,此時水迅速汽化,并將油滴濺出。(3)從冰箱的冷凍柜里拿出來的食物溫度較低,室內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放熱液化形成液態小水滴,于是看到在食物上有很多水珠。17.【答案】(1)0.1;2.30(2)熱脹冷縮;粗細;-22【知識點】溫度及溫度計的使用與讀數;刻度尺的使用【解析】【解答】(1)由圖可知,刻度尺一大格表示1cm,中間有10小格,每小格表示0.1cm,即該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刻度尺讀數時應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物體從0刻度線開始測量,右端與2.30cm對齊,故物體的長度為2.30cm。(2)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而制成的;簡易溫度計是利用液體溫度升高時,體積膨脹,通過玻璃管中液體高度的變化判斷溫度變化。所以在小玻璃瓶的容積一定時,玻璃管的內徑越細,實驗現象越明顯,測溫效果與玻璃管內徑大小有關;由圖乙可知,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從上往下數字逐漸變大,說明此時為零下溫度,故溫度計的示數為-22℃。故答案為:(1)0.1;2.30;(2)熱脹冷縮;粗細;-22。【分析】(1)使用刻度尺時要明確其分度值,起始端從0開始,讀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體的長度;起始端沒有從0刻度線開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線為起點,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起始端所對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液體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要提高溫度計的靈敏程度需要將溫度計的玻璃泡做大些,玻璃管做細些;溫度計讀數時,要先看分度值再讀數,還要注意是零上還是零下。(1)[1][2]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指每小格代表的長度,由圖可知,該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刻度尺讀數時應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物體的長度為2.30cm。(2)[1]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是液體的熱脹冷縮。[2]當玻璃瓶的容積不變,液體升高相同的溫度時,體積膨脹相同,管越細,上升的高度越高,越靈敏,所以測溫效果與玻璃管的粗細有關。[3]由圖乙可知,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且越往上數值越小,說明溫度計的示數為零下,故溫度計的示數為-22℃。18.【答案】乒乓球被彈開;振動【知識點】聲音的產生【解析】【解答】將正在發聲的音叉輕觸系在細線的乒乓球,發現乒乓球被彈開,它可以表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故答案為:乒乓球被彈開;振動。【分析】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19.【答案】42.40;42.40;變速;速度【知識點】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解析】【解答】(2)圖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小球從零刻度線開始運動,則小球通過AB段的路程為sAB=42.4.cm;(4)AB段所用的時間為tAB=1.0s,AB段的平均速度為:(5)小球通過這三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可知,vAB>vBC>vCD,小球運動的速度逐漸變小,即小球做變速運動。(6)小球運動時的速度不宜過快,以免從桌面掉落時傷人。故答案為:42.40;42.40;變速;速度。【分析】(2)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先確定分度值,如果物體起始端在刻度尺的零刻度線處,則物體末端對應的刻度尺數值即為物體的長度,注意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5)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小球AB段的平均速度,通過比較三段速度的大小關系得出小球的運動情況;(6)小球運動的速度越大,在相同的物體表面運動的越遠。20.【答案】秒表;保持不變;98;小于;鹽水【知識點】探究水的沸騰實驗;沸點及沸點與氣壓的關系【解析】【解答】(1)實驗中需要測量加熱時間,所以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秒表;(2)第2空,第3空, 分析圖乙中水的圖線可知 ,水沸騰時持續吸熱,但溫度保持98℃不變,所以水的沸點是98℃;第4空,在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據氣壓和沸點的關系可知,此時的氣壓小于1個標準大氣壓;(3)第5空,由圖乙中兩條圖線可知,水和鹽水的沸點分別為98℃、101℃,故選用鹽水煮蛋可以更快地將蛋煮熟;故答案為:(1)秒表;(2)保持不變;98;小于;(3)鹽水。【分析】(1)根據需要測量的物理量確定實驗器材;(2)由圖像可知:水沸騰時持續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氣壓越低,液體沸點越低,氣壓越高,液體沸點越高;(3)觀察圖像,根據水和鹽水的沸點進行回答;%0D%0A(4)水沸騰的條件:持續吸熱,溫度不變。21.【答案】解:(1)如圖所示的標志牌中的數字“100”代表該路段最高的行駛的速度為100km/h;(2)該車輛的速度為:該車輛沒有違規。(3)從標志牌下開到惠州需要時間為:答:(1)如圖所示的標志牌中的數字“100”代表該路段最高的行駛的速度為100km/h;(2)該車輛行駛的速度為90km/h,小于100km/h,沒有違規;(3)如果這輛車以如圖中表盤所示的速度勻速行駛,從標志牌下開到惠州需要1.5h。【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標志牌中的數字“100”代表該路段最高的行駛的速度;(2)1m/s=3.6km/h,換算單位后與100km/h比較即可;(3)讀出圖中表盤所示的速度,由速度公式的變形公式可以求出從標志牌下開到惠州需要多長的時間。22.【答案】解:(1)由可得汽車4s前進的距離(2)由可得聲音在4s內傳播的距離(3)假設司機鳴笛是離山崖的距離,有則汽車鳴笛時離峭壁的距離答:(1)從汽車鳴笛到司機聽到回聲,汽車前進了80m;(2)從汽車鳴笛到司機聽到回聲,聲音通過的距離是1360m;(3)汽車鳴笛時離峭壁的距離是720。【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聲速【解析】【分析】(1)根據汽車的速度和聽到從峭壁反射的回聲的時間,利用s=vt,計算從汽車鳴笛到司機聽到回聲汽車前進的距離;(2)利用s=vt,計算從汽車鳴笛到司機聽到回聲聲音傳播的距離;(3)聲音和汽車行駛的路程之和等于司機鳴笛時汽車與峭壁距離的2倍,計算汽車鳴笛時離峭壁的距離。1 / 1湖南省永州市新田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題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3分,共3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2024八上·新田期中)下列詩句中描寫的不是機械運動的是( )A.一江春水向東流 B.孤帆一片日邊來C.一行白鷺上青天 D.霜葉紅于二月花【答案】D【知識點】機械運動【解析】【解答】A、水向東流,水的位置在發生變化,是機械運動,A不符合題意;B、“孤帆一片日邊來”船的位置在紡紗變化,是機械運動,B不符合題意;C、“一行白鷺上青天”,白鷺的位置不斷發生變化,是機械運動,C不符合題意;D、“霜葉紅于二月花”,描述的是物體的顏色,不是機械運動,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機械運動是宏觀物體的運動,分子熱運動是肉眼看不見分子的運動。分子熱運動,即擴散現象是肉眼看不見的,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2.(2024八上·新田期中)觀察身邊的物理現象——下列估測最接近實際的是( )A.升國旗時,響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時間約為46sB.人體正常的體溫40攝氏度C.初中物理課本一頁紙的厚度約為0.8cmD.人步行時的速度約為5m/s【答案】A【知識點】溫度及溫度計的使用與讀數;時間的估測;長度的估測;速度與物體運動【解析】【解答】A.升國旗時,響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時間約為46s,故A符合題意;B.人體的正常體溫約為37℃,故B不符合題意;C.初中物理課本一頁紙的厚度約為0.1mm,遠小于0.8cm,故C不符合題意;D.人步行時的速度約為1m/s,小于5m/s,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分析】首先要對選項中涉及的幾種物理量有個初步的了解,對于選項中的單位,可根據需要進行相應的換算或轉換,排除與生活實際相差較遠的選項,找出符合生活實際的答案。3.(2024八上·新田期中) 為給課桌裁剪一塊合適的課桌墊,小明用卷尺對課桌長度進行了三次測量,記錄的數據分別為66.8cm、67.0cm、67.5cm。則課桌長度的測量結果應為( )A.66.8cm B.67.0cm C.67.1cm D.67.5cm【答案】C【知識點】長度的估測;長度及其測量【解析】【解答】課桌的長度是:,故C正確。故答案為:C。【分析】在測量物體長度時,一般多測幾次取平均值,以減小實驗誤差。4.(2024八上·新田期中)某新款AI(人工智能)音箱可以識別主人說出的“指令”,進而調控家庭物聯網中的設施,而當別人說出同樣的“指令”時,卻無法調控相關設施,該功能主要依據聲音的(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聲速【答案】C【知識點】音調、響度與音色的區分【解析】【解答】通過識別音色可以區分不同發聲的人物,人工智能也是根據音色識別人物,C正確,ABD錯誤綜上選C【分析】聲音的特點:不同材料決定音色不同;振幅決定響度;振動頻率決定音頻;振動頻率決定音頻,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聲音的響度與聲源振動的幅度有關,振動幅度越大,響度越大.5.(2024八上·新田期中)北京的鴿哨制作精致,圖中所示的是用多個管狀哨連接成的一個“連筒類”鴿哨。當鴿子攜帶鴿哨飛行時,哨聲既有高音、也有低音,主要是因為各筒的長短會影響發出聲音的( )A.音調 B.音色 C.響度 D.傳播速度【答案】A【知識點】音調、響度與音色的區分【解析】【解答】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當鴿子攜帶鴿哨飛行時,哨聲既有高音、也有低音,主要是因為各筒的長短會影響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分析】(1)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與振動頻率有關,音調越高,頻率越高;(2)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跟距聲源的遠近和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3)音色又叫音品是指聲音的品質與特色,它跟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有關;(4)聲音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種類和溫度有關。6.(2024八上·新田期中)1978年8月1日,沉睡了2400余年的曾侯乙編鐘(如圖)首次公開奏響,關于曾侯乙編鐘的說法正確的是( )A.編鐘的振動產生聲音 B.編鐘的聲音一定是樂音C.聲音的傳播不需要介質 D.敲擊力度越大音調越高【答案】A【知識點】聲音的傳播條件;音調、響度與音色的區分【解析】【解答】A.編鐘的振動產生聲音,故A正確;B.編鐘的聲音可能干擾人們的正常工作、學習和生活,可能是噪聲,故B錯誤;C.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故C錯誤;D.敲擊力度越大,響度越大,故D錯誤。故選A。【分析】(1)從物理學角度來說,噪聲是發聲體的無規則振動產生的;樂音是由發聲體的規則振動產生的。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說,凡是影響人們正常學習、生活、工作、休息和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都屬于噪聲;(2)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3)響度和發聲體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要增大鼓聲的響度可以通過增大振幅的方法。7.(2024八上·新田期中)下列和聲現象有關的情景,說法正確的是( )A.甲情景,聲音由物體振動產生,只要物體振動人耳就能聽到聲音B.乙情景,古箏演奏中撥動不同琴弦時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C.丙情景,利用超聲波可以清洗眼鏡,說明聲波能傳遞能量D.丁情景,航空母艦上的起飛引導員佩戴耳罩是為了防止噪聲產生【答案】C【知識點】聲音的產生;音調、響度與音色的區分;聲與能量;防治噪聲的途徑【解析】【解答】A.物體振動產生聲音,物體振動的頻率需要在人耳的聽覺范圍內,有介質傳播、響度足夠大等,人耳才可能聽到聲音,故A錯誤;B.古箏演奏中,撥動不同琴弦時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材料相同,音色相同,故B錯誤;C.超聲波清洗眼鏡,利用了超聲波傳遞能量的特點,故C正確;D.飛機起飛時,引導員佩戴耳罩,防止噪聲入耳,從人耳處控制噪聲,故D錯誤。故選C。【分析】發聲體的頻率在人耳聽聲范圍內,人才可能聽到聲音;琴弦的長度不同,音調不同;利用聲音做某事,是聲音傳遞能量;阻止聲音進入人耳,是在人耳處控制噪聲。8.(2024八上·新田期中) 晾曬的濕衣服在逐漸變干的過程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A.熔化 B.汽化 C.升華 D.凝華【答案】B【知識點】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解析】【解答】晾曬的濕衣服在逐漸變干的過程中,液態水變為氣態水蒸氣,發生汽化現象。故答案為:B。【分析】熔化是固態變為液態;汽化是液態變為氣態;升華是固態變為氣態;凝華是氣態變為固態。9.(2024八上·新田期中)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農耕文明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對下列節氣涉及的物態變化分析,正確的是( )A.圖甲“寒露”節氣,“露”的形成是凝固現象B.圖乙“霜降”節氣,“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C.圖丙“大雪”節氣,“雪”的形成是液化現象D.圖丁“雨水”節氣,“雨”的形成是凝華現象【答案】B【知識點】液化及液化放熱;凝華及凝華放熱【解析】【解答】A.圖甲“寒露”節氣,“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所以“露”的形成是液化現象,故A錯誤;B.圖乙“霜降”節氣,“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小冰晶,所以“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故B正確;C.圖丙“大雪”節氣,“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小冰晶,所以“雪”的形成是凝華現象,故C錯誤;D.圖丁“雨水”節氣,“雨”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以“雨”的形成是液化現象,故D錯誤。故選B。【分析】(1)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熱;(2)物質從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華,凝華要放熱。10.(2024八上·新田期中)用飛機向云層撒干冰進行人工降雨,出現下列物態變化,其中放熱的是( )A.干冰迅速升華成二氧化碳氣體B.小冰晶在下落過程中熔化為小水珠C.小雨滴在下落過程中部分汽化為水蒸氣D.云層中的水蒸氣凝華成小冰晶【答案】D【知識點】凝華及凝華放熱【解析】【解答】A.干冰迅速吸熱,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升華成二氧化碳氣體,故A錯誤;B.小冰晶在下落過程中吸熱,從固態變成液態發生熔化為小水珠,故B錯誤;C.小雨滴在下落過程中吸熱,從液態變成氣態發生汽化為水蒸氣,故C錯誤;D.云層中的水蒸氣放熱,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發生凝華成小冰晶,故D正確。故選D。【分析】根據物質的初始態和終末態確定物態變化的名稱。11.(2024八上·新田期中)我國古代科技著作《天工開物》里記載了鑄造“萬鈞鐘”和“鼎”的方法,先后用泥土制作“模骨”,“干燥之后以牛油、黃蠟附其上數寸”,在油蠟上刻上各種圖案(如圖),然后在油蠟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殼。干燥之后,“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蠟”,油蠟流出形成空腔,在空腔中倒入銅液,待銅液冷卻后,“鐘鼎成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炙化其中油蠟”是升華過程 B.“炙化其中油蠟”是液化過程C.銅液冷卻成鐘鼎是凝固過程 D.銅液冷卻成鐘鼎是凝華過程【答案】C【知識點】凝固與凝固放熱特點【解析】【解答】AB.“炙化其中油蠟”是固態的油蠟熔化為液態的蠟水,該過程需要吸熱,故AB錯誤;CD.銅液冷卻成鐘鼎屬于凝固的過程,故C正確,D錯誤。故選C。【分析】1、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升華;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由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由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2、六種物態變化過程中,都伴隨著吸熱或放熱;其中放出熱量的物態變化有:凝固、液化、凝華;吸熱的有:熔化、汽化、升華。12.(2024八上·新田期中)甲、乙、丙三輛小車同時、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的圖像如圖所示,分析圖像可知( )A.甲車的速度最快,丙車最慢B.乙車在5s內運動的路程為30mC.甲車為參照物,則丙車是運動的D.甲車做變速直線運動,乙和丙車都做勻速直線運動【答案】B【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時間速度路程的圖像分析【解析】【解答】C AD.由s-t圖可知,甲車的圖像為過原點的直線,說明甲車做勻速直線運動,甲車的速度為:由圖可知,乙車和丙車隨時間的變化速度保持不變,說明乙車和丙車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分別為v乙=6m/s,v丙=4m/s,所以乙車的速度最快,甲車和丙車的速度相等,甲車和丙車的速度最慢,已知甲和丙同時、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則以甲車為參照物,丙車處于靜止狀態,故ACD不符合題意;B.乙車在5s內運動的路程為:s乙=v乙t1=6m/s×5s=30m故B符合題意;故選B。【分析】(1)根據s-t圖,利用速度公式求出甲車的速度;由v-t圖可知乙車和丙車的速度;據此比較大小;(2)根據速度公式求出乙車5s內運動的路程;(3)根據甲、丙兩車的速度關系可知丙車的運動狀態。二、填空題:本題共4小題,每空2分,共18分。13.(2024八上·新田期中)中國高鐵正在高速發展。在曠野里,遠遠看到疾馳的列車猶如一枚“白色子彈”,如圖所示。若它以100m/s的速度勻速直線行駛12s,則行駛了 m。以列車為參照物,座位上安靜看書的乘客是 的。【答案】1200;靜止【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參照物及其選擇【解析】【解答】已知高鐵勻速直線行駛的速度為V=100m/s,時間為t=12s,則行駛的路程為:以列車為參照物,座位上安靜看書的乘客相對于列車的位置沒有變化,故座位上安靜看書的乘客是靜止的。故答案為:1200;靜止。【分析】(1)已知速度和時間,根據s=vt求出高鐵行駛的路程;(2)在研究物體運動時,要選擇參照的標準,即參照物,物體的位置相對于參照物發生變化,則運動,不發生變化,則靜止。14.(2024八上·新田期中)“八音盒”是一種機械音樂盒(如圖)。上緊發條后圓筒轉動,圓筒上按一定規律分布著一些凸點,它們撥動簧片就會奏出樂曲,長度不同的簧片發出的聲音 不同。超聲波可以擊碎人體內的結石,這說明聲波能傳遞 (選填:“能量”或“信息”)。【答案】音調;能量【知識點】音調及音調與頻率的關系;聲與能量【解析】【解答】它們撥動簧片就會奏出樂曲,長度不同的簧片在振動時的頻率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超聲波可以擊碎人體內的結石,這說明聲波能傳遞能量。故答案為:音調;能量。【分析】(1)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與振動頻率有關,音調越高,頻率越高;(2)聲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15.(2024八上·新田期中)某種昆蟲靠翅膀的振動發聲.如果這種昆蟲的翅膀在2s內做了700次振動,頻率是 ,人類 (選填“能”或“不能”)聽到.【答案】350Hz;能【知識點】人耳是怎樣聽到聲音的【解析】【解答】解:昆蟲的翅膀在2s內做了700次振動,因此頻率是 =350Hz,在人的聽覺范圍之內,所以人能聽到.故答案為:350Hz,能.【分析】頻率是指物體在1s內振動的次數,人耳聽到聲音的范圍是20Hz到20000Hz.16.(2024八上·新田期中)探索廚房中的物態變化問題實踐:(1)北方的冬天,人們常常在菜窖中放幾桶水,防止菜窖中蔬菜被凍壞,這是因為水在凝固過程中要 熱;(2)炒菜時,一般要把油燒熱,如果此時向鍋加一點水,往往會發生油水飛濺,這是因為油和水的 不同促成的(選填:“熔點”、“凝固點”或“沸點”);(3)夏天,從冰箱的冷凍柜里拿出來的食物,不一會兒,可以看到在食物上有很多水珠,這種現象是 (填物態變化)。【答案】(1)放(2)沸點(3)液化【知識點】凝固與凝固放熱特點;沸騰及沸騰條件;液化及液化放熱【解析】【解答】(1)北方的冬天,人們常常在菜窖中放幾桶水,防止菜窖中蔬菜被凍壞,這是因為水在凝固過程中要放熱,使菜窖中的溫度不至于過低;(2)炒菜時,一般要把油燒熱,如果此時向鍋加一點水,往往會發生油水飛濺,這是因為油和水的 沸點不同促成的,油的沸點遠高于水的沸點,此時水迅速汽化,并將油滴濺出;(3)從冰箱的冷凍柜里拿出來的食物溫度較低,室內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附著在食物上,這種現象是液化。故答案為:(1)放;(2)沸點;(3)液化。【分析】(1)物質由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凝固放熱;(2)同一氣壓下,油的沸點遠大于水的沸點;(3)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液化放熱。(1)北方的冬天,人們常常在菜窖中放幾桶水,這是因為水在凝固過程中要放熱,使菜窖中的溫度不至于過低,防止菜窖中蔬菜被凍壞。(2)燒熱的油鍋里掉入幾滴水,水的密度比油大,水會下沉,而油的沸點較高,沸騰的油鍋中溫度甚至會超過200攝氏度,遠高于水的沸點,此時水迅速汽化,并將油滴濺出。(3)從冰箱的冷凍柜里拿出來的食物溫度較低,室內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放熱液化形成液態小水滴,于是看到在食物上有很多水珠。三、實驗探究題:本題共4小題,作圖每問2分,填空每空2分,共30分。17.(2024八上·新田期中)儀器是科學探究的重要工具,測量是物理實驗的基本內容。親愛的同學,請你根據自己掌握的物理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物體的長度為 cm。(2)圖甲是自制的溫度計,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體的 的性質而制成的,它的測溫效果與小玻璃瓶的容積和玻璃管的 有關。圖乙是實驗室用溫度計的一部分,圖中所示示數為 ℃。【答案】(1)0.1;2.30(2)熱脹冷縮;粗細;-22【知識點】溫度及溫度計的使用與讀數;刻度尺的使用【解析】【解答】(1)由圖可知,刻度尺一大格表示1cm,中間有10小格,每小格表示0.1cm,即該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刻度尺讀數時應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物體從0刻度線開始測量,右端與2.30cm對齊,故物體的長度為2.30cm。(2)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而制成的;簡易溫度計是利用液體溫度升高時,體積膨脹,通過玻璃管中液體高度的變化判斷溫度變化。所以在小玻璃瓶的容積一定時,玻璃管的內徑越細,實驗現象越明顯,測溫效果與玻璃管內徑大小有關;由圖乙可知,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從上往下數字逐漸變大,說明此時為零下溫度,故溫度計的示數為-22℃。故答案為:(1)0.1;2.30;(2)熱脹冷縮;粗細;-22。【分析】(1)使用刻度尺時要明確其分度值,起始端從0開始,讀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體的長度;起始端沒有從0刻度線開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線為起點,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起始端所對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液體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要提高溫度計的靈敏程度需要將溫度計的玻璃泡做大些,玻璃管做細些;溫度計讀數時,要先看分度值再讀數,還要注意是零上還是零下。(1)[1][2]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指每小格代表的長度,由圖可知,該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刻度尺讀數時應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物體的長度為2.30cm。(2)[1]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是液體的熱脹冷縮。[2]當玻璃瓶的容積不變,液體升高相同的溫度時,體積膨脹相同,管越細,上升的高度越高,越靈敏,所以測溫效果與玻璃管的粗細有關。[3]由圖乙可知,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且越往上數值越小,說明溫度計的示數為零下,故溫度計的示數為-22℃。18.(2024八上·新田期中)在學習物理時,一定要理清物理課本中的插圖反映的物理意義,如圖所示:將正在發聲的音叉輕觸系在細線的乒乓球,發現 ,它可以表明聲音是由物體的 產生的。【答案】乒乓球被彈開;振動【知識點】聲音的產生【解析】【解答】將正在發聲的音叉輕觸系在細線的乒乓球,發現乒乓球被彈開,它可以表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故答案為:乒乓球被彈開;振動。【分析】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19.(2024八上·新田期中)以下是某同學“測量小球運動的速度”的實驗報告,請你將報告內容補充完整。實驗目的 測量小球運動的速度實驗原理實驗器材 小球、水平桌面、刻度尺、頻閃照相機實驗步驟 (1)一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沿直線運動,下圖是根據頻閃照相機拍攝的照片記錄的小球運動軌跡,頻閃照相機每兩次閃光之間的時間間隔相等。 (2)分別測出小球通過的路程: cm,,;記錄這三段路程所對應的時間:。 (3)分別計算小球通過這三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實驗結論 (4)小球在這三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分別為: ,,19.70。 (5)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 (選填“勻速”或“變速”)運動。安全提示 (6)小球運動時的 不宜過快,以免從桌面掉落時傷人。【答案】42.40;42.40;變速;速度【知識點】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解析】【解答】(2)圖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小球從零刻度線開始運動,則小球通過AB段的路程為sAB=42.4.cm;(4)AB段所用的時間為tAB=1.0s,AB段的平均速度為:(5)小球通過這三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可知,vAB>vBC>vCD,小球運動的速度逐漸變小,即小球做變速運動。(6)小球運動時的速度不宜過快,以免從桌面掉落時傷人。故答案為:42.40;42.40;變速;速度。【分析】(2)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先確定分度值,如果物體起始端在刻度尺的零刻度線處,則物體末端對應的刻度尺數值即為物體的長度,注意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5)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小球AB段的平均速度,通過比較三段速度的大小關系得出小球的運動情況;(6)小球運動的速度越大,在相同的物體表面運動的越遠。20.(2024八上·新田期中)探究液體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實驗裝置如圖甲。取質量相等的水和鹽水分別放入兩個相同的燒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燈同時加熱,根據實驗數據,繪制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1)實驗中除了圖甲的器材,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天平和 ;(2)分析圖乙中水的圖線可知:水在沸騰過程中,溫度 ,水的沸點是 ℃。推斷當時實驗室的氣壓 一個標準大氣壓;(3)對比圖乙中兩條圖線可知,選用 煮蛋可以更快地將蛋煮熟。【答案】秒表;保持不變;98;小于;鹽水【知識點】探究水的沸騰實驗;沸點及沸點與氣壓的關系【解析】【解答】(1)實驗中需要測量加熱時間,所以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秒表;(2)第2空,第3空, 分析圖乙中水的圖線可知 ,水沸騰時持續吸熱,但溫度保持98℃不變,所以水的沸點是98℃;第4空,在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據氣壓和沸點的關系可知,此時的氣壓小于1個標準大氣壓;(3)第5空,由圖乙中兩條圖線可知,水和鹽水的沸點分別為98℃、101℃,故選用鹽水煮蛋可以更快地將蛋煮熟;故答案為:(1)秒表;(2)保持不變;98;小于;(3)鹽水。【分析】(1)根據需要測量的物理量確定實驗器材;(2)由圖像可知:水沸騰時持續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氣壓越低,液體沸點越低,氣壓越高,液體沸點越高;(3)觀察圖像,根據水和鹽水的沸點進行回答;%0D%0A(4)水沸騰的條件:持續吸熱,溫度不變。四、綜合題:本題共2小題,第21題8分,第22題8分,共16分。21.(2024八上·新田期中)一輛汽車在經過的公路上掛著如圖所示的限速標志牌。(1)如圖所示的標志牌中的數字“100”代表什么意思;(2)如果這輛車經過該限速牌時,速度已達25m/s,請問這輛車是否違規;(3)如果這輛車以如圖中表盤所示的速度勻速行駛,從標志牌下開到惠州需要多長的時間?【答案】解:(1)如圖所示的標志牌中的數字“100”代表該路段最高的行駛的速度為100km/h;(2)該車輛的速度為:該車輛沒有違規。(3)從標志牌下開到惠州需要時間為:答:(1)如圖所示的標志牌中的數字“100”代表該路段最高的行駛的速度為100km/h;(2)該車輛行駛的速度為90km/h,小于100km/h,沒有違規;(3)如果這輛車以如圖中表盤所示的速度勻速行駛,從標志牌下開到惠州需要1.5h。【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標志牌中的數字“100”代表該路段最高的行駛的速度;(2)1m/s=3.6km/h,換算單位后與100km/h比較即可;(3)讀出圖中表盤所示的速度,由速度公式的變形公式可以求出從標志牌下開到惠州需要多長的時間。22.(2024八上·新田期中)一輛汽車以20m/s的速度向著峭壁開去,某一時刻鳴笛,司機在4s后聽到從峭壁反射回來的聲音。(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請你根據所給條件分別計算下列各小題:(1)從汽車鳴笛到司機聽到回聲,汽車前進了多少m?(2)從汽車鳴笛到司機聽到回聲,聲音通過的距離是多少m?(3)汽車鳴笛時離峭壁的距離是多少m?【答案】解:(1)由可得汽車4s前進的距離(2)由可得聲音在4s內傳播的距離(3)假設司機鳴笛是離山崖的距離,有則汽車鳴笛時離峭壁的距離答:(1)從汽車鳴笛到司機聽到回聲,汽車前進了80m;(2)從汽車鳴笛到司機聽到回聲,聲音通過的距離是1360m;(3)汽車鳴笛時離峭壁的距離是720。【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聲速【解析】【分析】(1)根據汽車的速度和聽到從峭壁反射的回聲的時間,利用s=vt,計算從汽車鳴笛到司機聽到回聲汽車前進的距離;(2)利用s=vt,計算從汽車鳴笛到司機聽到回聲聲音傳播的距離;(3)聲音和汽車行駛的路程之和等于司機鳴笛時汽車與峭壁距離的2倍,計算汽車鳴笛時離峭壁的距離。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題(學生版).docx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