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武宣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2月月考物理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武宣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2月月考物理試題

資源簡介

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武宣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2月月考物理試題
一、選擇題(共16題,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選錯得0分。多項選擇題每題3分,全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得2分,有錯選0分,請考生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將選定的答案標號涂黑。)
1.(2024八上·武宣月考)對速度公式的理解,正確的是(  )
A.運動的路程越長,速度越大
B.運動的時間越短,速度越大
C.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路程s和時間t無關
D.平均速度越大的物體通過的路程一定越大
2.(2024八上·武宣月考)下列選項中屬于聲能傳遞能量的是(  )
A.聲吶系統 B.倒車雷達
C.B超 D.超聲波碎結石
3.(2024八上·武宣月考)如圖所示,點燃的蠟燭放在距小孔a處,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紙上,且a大于b,則半透明紙上的像是(  )
A.倒立、縮小的實像 B.倒立、放大的實像
C.蠟燭到小孔距離a增大,像變大 D.小孔為三角形時,像為三角形
4.(2024八上·武宣月考)下列單位換算正確的是(  )
A.15厘米=15厘米×0.01=0.15米 B.6分鐘=6×60秒=360秒
C.15厘米=15厘米×0.01米=0.15米 D.6分鐘=6×60=360秒
5.(2024八上·武宣月考)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光具座上依次擺放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如圖所示,此時燭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等大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凸透鏡的焦距為
B.當蠟燭因燃燒逐漸變短,光屏上的像會逐漸向上移動
C.若遮擋凸透鏡的一部分,光屏上將得不到完整的像
D.若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放置一個遠視鏡,為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向右移動
6.(2024八上·武宣月考)為測量某種液體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測量了液體和量杯的總質量m及液體的體積V,得到了幾組數據并繪出了m-V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液體密度為1g/cm3 B.該液體密度為1.25g/cm3
C.量杯質量為40g D.60cm3的該液體質量為60g
7.(2024八上·武宣月考)網上很多人直播是假唱,有的是干張嘴不發聲,播放歌曲時是對口型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干張嘴不發聲,此時的聲帶也要振動的
B.播放的歌聲是由喇叭的紙盆振動產生的
C.直播時歌聲可以通過真空中傳播到觀眾耳朵里
D.歌聲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103m/s
8.(2024八上·武宣月考)如圖甲所示,一束陽光照射到三棱鏡后出現的情況。好奇的小明將陽光改成紅光仍然沿原來的方向照射到三棱鏡上(如圖乙),在光屏上a點處形成一個紅色光斑。現保持入射光位置、方向及三棱鏡位置不變,僅將紅光改為紫光,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保持光屏位置不變,紫色光斑仍在a點處
B.保持光屏位置不變,紫色光斑在a點上方
C.將光屏向左平移,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點處
D.將光屏向右平移,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點處
9.(2024八上·武宣月考)留心體育比賽中的情景,你會時刻從中感受到物理知識的無窮魅力,請判斷如圖所示四個情景中哪個說法是正確的
A.跳遠運動員起跳前助跑是由于慣性力的作用,獲得一個向前的速度
B.賽艇時,運動員向后劃水,賽艇就快速前進,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 跳水運動員在空中下落過程中,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D. 舉重運動員舉著杠鈴在空中不動,運動員對杠鈴的支持力大于杠鈴的重力
10.(2024八上·武宣月考)第41屆洛陽牡丹文化節于3月21日在隋唐植物園盛大開啟,去游玩的小華用手機(焦距不變)拍攝了甲、乙兩張同一牡丹的照片,如圖所示。關于這兩張照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華使用的照相機鏡頭與近視眼鏡的鏡片為同一種鏡片
B.拍攝乙照片時,牡丹到手機鏡頭的距離應該在鏡頭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
C.甲照片中是牡丹縮小的像,乙照片中是牡丹放大的像
D.拍攝完甲照片后再拍攝乙照片,手機到牡丹的距離更近
11.(2024八上·武宣月考)一茶杯放在桌面上,下列關于茶杯和桌面的受力論述中,正確的是(  )
A.茶杯和桌面之間有彈力作用,其原因是桌面發生了形變,茶杯并未發生形變
B.桌面受到向下的彈力,是由于桌面發生了形變
C.桌面受到向下的彈力,是由于茶杯發生了形變
D.茶杯受到向上的彈力,是由于茶杯發生了形變
12.(2024八上·武宣月考)“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句話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如果從物理學角度來解釋,鐵杵在被磨礪的過程中(  )
A.密度不變 B.質量不變 C.體積不變 D.形狀不變
13.(2024八上·武宣月考)如圖甲,水平桌面上有物體A、B,B在的作用下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圖乙,A、B用輕繩水平連接后,在和共同作用下一起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水平拉力,。關于圖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B與桌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B.A與桌面的摩擦力為4N
C.B與桌面的摩擦力為7N D.輕繩的拉力為10N
14.(2024八上·武宣月考)如圖所示,甲,乙兩個凸透鏡的焦距分別是3cm和5cm,跟主光軸平行的光分別射向甲、乙兩個凸透鏡,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平行光經過甲、乙凸透鏡都會聚于各自的焦點處
B.甲凸透鏡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小于乙凸透鏡焦點到光心的距離
C.乙凸透鏡的折光能力比甲凸透鏡強
D.物體經過甲凸透鏡所成的像更大一些
15.(2024八上·武宣月考)小明將質量相同的水銀、水和某未知液體,分別倒在三個相同的杯子里。水銀倒在第一個杯子中,杯子沒有裝滿;未知液體倒在第二個杯子中,杯子沒有裝滿;水倒在第三個杯子中,只倒了一部分杯子就滿了。根據題干中的條件,能夠推理出的是 (  )
A.水的密度比未知液體小 B.未知液體的密度比水銀大
C.未知液體的密度與水銀相同 D.未知液體密度可能比水銀小
16.(2024八上·武宣月考)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物體受平衡力的作用時可能靜止
B.只有跟地面接觸的物體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C.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一定產生力的作用
D.一小孩用力推地面上的箱子卻沒有推動,是由于小孩的推力小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2分)請把答案直接填寫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不要求寫出演算過程。
17.(2024八上·武宣月考)如圖所示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 被測物體長度是    cm。
18.(2024八上·武宣月考)在公路旁一般會栽種一排排的樹木,以來減弱汽車疾馳而過的聲音,這是在   (填“聲源處”、“傳播過程中”或“人耳處”)減小噪音;小唐覺得樓上鄰居裝修聲音很吵,于是將一對耳塞塞在耳朵里   (填“聲源處”、“傳播過程中”或“人耳處”)減小噪聲。
19.(2024八上·武宣月考)如圖甲是光的色散實驗,其中A處的色光顏色是   ;如圖乙將紅、綠、   三種色光照白紙上,中間相互重疊區域會出現白色,此三色為光的三原色。
20.(2024八上·武宣月考)如圖,小明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安裝好器材,調節蠟燭、凸透鏡與光屏在如圖所示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則凸透鏡的焦距為    cm。固定凸透鏡位置,他將蠟燭移到15cm刻度處,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接下來小明應該將光屏適當向   移動。
21.(2024八上·武宣月考)一個瓶身為圓柱形的塑料瓶(厚度與質量不計)內裝300mL的水,蓋好瓶蓋后正放和倒置時如圖,放入12個玻璃球(每個玻璃球質量為16g)后,水面剛好與瓶口相平,瓶的容積是   ,玻璃球的密度是   。
22.(2024八上·武宣月考)將一只重為20N的木箱靜止放在水平地面上。現用大小不同的水平力推木箱:當水平推力F為時,木箱未被推動,則此時木箱受到的摩擦力為   N;當水平推力增大到時,木箱恰好可以做勻速直線運動,當水平推力增大到15N時,木箱受到的摩擦力為   N。
三、作圖題(共2小題,滿分4分,每小題2分,請把答案直接寫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
23.(2024八上·武宣月考)作圖題:
(1)畫出圖中入射光經過凸透鏡后的光線。
(2)試作出靜止在水面上的足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圖。
四、實驗探究題(共4小題,滿分25分,請把答案直接寫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
24.(2024八上·武宣月考)小明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實驗中,利用長木板、毛巾、木塊、砝碼及彈簧測力計進行如下實驗。
(1)實驗中,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圖1乙中木塊與木板表面間滑動摩擦力大小為   ;
(2)比較   兩圖中彈簧測力計示數,結論是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有關;比較甲、丙兩圖中彈簧測力計示數,結論是滑動摩擦力大小與   有關;
(3)實驗現象說明,如果要取得拔河比賽的勝利,組隊時應選體重   (選填“大”或“小”)的同學參加比賽,同時在比賽中選用圖2中   (選填“(a)”、“(b)”或“(c)”)類型的鞋。
25.(2024八上·武宣月考)在“探究光的反射規律”時,小李進行了如下的實驗。
(1)他將平面鏡如圖甲所示,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白色硬紙板放在平面鏡上且與鏡面保持   。白色的硬紙板表面應盡可能   (選填“光滑”或“粗糙”)些。
(2)小李讓一束光EO貼著紙板射到平面鏡上,在紙板上會看到反射光OF,然后將紙板繞ON向后折,如圖乙所示,此時在NOF面上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時,反射光是   (選填“存在”或“不存在”)的;
(3)為了進一步確定此時反射光的位置,小李將紙板沿PQ剪開,將紙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圖丙所示,發現在紙板右側的   (選填“上部”或“下部”)會看到反射光。這說明光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三者要在   ;
(4)在圖甲中,如果讓光束逆著OF的方向射向鏡面,會看到反射光沿著OE方向射出,這表明光反射時,光路是   。
26.(2024八上·武宣月考)小陳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如圖乙所示,光屏和蠟燭分別位于凸透鏡兩側。
(1)如圖甲,該透鏡的焦距是   cm;
(2)如圖乙,實驗前把凸透鏡、光屏和蠟燭燭焰的中心調到   ;
(3)小陳把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0cm刻度線處,將蠟燭移至光具座上20.0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到65.0cm處,此時燭焰剛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則該像是   (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實像;此時成像的原理與   (選填“放大鏡”“投影儀”或“照相機”)相同;
(4)小陳將蠟燭從20.0cm刻度線處移動到35.0cm刻度線處時,若要讓燭焰在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應向   (選填“遠離”或“靠近”)凸透鏡方向移動,此時燭焰在光屏上可成清晰、   (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像;這時小陳將他的近視眼鏡放在蠟燭與凸透鏡之間,僅將光屏向   (選填“遠離”或“靠近”)凸透鏡方向移動即可再次呈現清晰的像。
27.(2024八上·武宣月考)小明在測量一塊礦石的密度中:
(1)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零刻線處,指針靜止時如圖甲所示,應將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調節,使橫梁水平平衡;
(2)用調好的天平測量該礦石的質量時,當在右盤放入最小的砝碼后,指針偏在分度盤中央刻度線左側,下一步應該   (填選項前的字母);
A.向右調平衡螺母 B.向右盤中加砝碼 C.向右移動游碼
(3)當天平最終平衡時,右盤中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乙所示,礦石質量為   g;
(4)因礦石不能放進量筒,小明按圖丙所示方法進行測量,加水前后,量筒的示數如圖丁所示,則礦石的體積為   cm3,礦石的密度為   g/cm3(保留一位小數)。
(5)小明分析實驗過程,發現礦石密度的測量值比真實值   (選填“偏大”或“偏小”);
(6)小明想到另一種不用量筒也能測量礦石密度的方法,步驟如下:
①在燒杯中裝上適量能將礦石浸沒的水,在燒杯液面處作標記1,用天平測出此時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m1;
②將礦石放進燒杯,在燒杯液面處作標記2,用天平測出此時燒杯、水和礦石的總質量為m2;
③取出礦石,加水到標記2,測出此時燒杯和水的總質量m3;
按此種方法測出礦石的密度為   (用m1、m2、m3和ρ水表示)。
五、綜合應用題(共3小題,滿分24分,解答時要求在答題卡相應的試題區域上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計算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未寫出主要演算過程的,不能得分,答案必須明確寫出數值和單位。)
28.(2024八上·武宣月考)徐州是全國漢畫像石集中出土地,由于它獨特的藝術風格、珍貴的歷史價值,與南京的六朝石刻、蘇州的明清園林并稱為“江蘇三寶”。其中有一塊漢畫像石的質量為50kg,體積為。(g取10N/kg)求:
(1)此漢畫像石受到的重力;
(2)漢畫像石的密度。
29.(2024八上·武宣月考)小亮爸爸開車送小亮和媽媽去吉安西站乘坐高鐵前往上海游玩,汽車行駛途中小亮看到路旁的交通標志牌如圖甲所示,汽車的速度表如圖乙所示,小亮和媽媽所坐列車的部分運行信息如下表。求:
車次 發車時間 到達時間 路程
G1918 西安北(9︰38) 上海虹橋(16︰43) 1509km
(1)按汽車速度表的速度勻速行駛,汽車從標志牌到西安北站的行駛時間是多少?
(2)G1918次列車從西安北到上海虹橋運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結果保留整數)
(3)若在列車行駛途中,以全程的平均速度完全通過長為的隧道,用時,則該列車的長度是多少?
30.(2024八上·武宣月考)小明在玩耍時把一個小鐵球拋入水中,發現小鐵球浮在水面而不沉入水底,他思考后作出猜想:此小鐵球可能是空心的,于是小明設計如下實驗進行驗證:
第一步:用調好的天平測出小鐵球的質量m:
第二步:用量筒測出適量水的體積;
第三步:用量筒測出小鐵球浸沒在水中時的總體積。
實驗過程中收集的數據如下表所示:
質量m/g 水的體積 鐵球和水的總體積
158 60 90
已知,請你根據小明的實驗數據,完成如下問題
(1)通過計算判定該小鐵球是實心還是空心的;
(2)若小鐵球是空心的,求算空心部分的體積;
(3)若將小鐵球的空心部分注滿某液體后總質量為170g,求所注入的液體的密度。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勻速直線運動特點;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 解:A.路程越長,但不知道時間大小,由速度公式可知速度不一定大,故A錯誤;
B.運動時間越短,但不知道路程大小,由速度公式可知速度不一定大,故B錯誤;
C.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運動的路程與所用時間之比是一定值,也就是其速度大小是不變的,所以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路程s和時間t無關,故C正確;
D.由速度的變形公式s=vt可知,一定時間內,平均速度越大的物體通過的路程越大,故D錯誤;
故選:C。
【分析】速度的大小是由路程和時間的比值決定的;快慢不變,經過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稱為勻速直線運動。
2.【答案】D
【知識點】聲與信息;聲與能量
【解析】【解答】 解:ABC、聲吶系統、倒車雷達、B超都是利用了聲音能傳遞信息,故ABC不符合題意;
D、利用超聲波的破碎能力除去人體結石,說明聲音能夠傳遞能量,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分析】 聲可以傳遞能量,利用聲波傳遞能量來清洗鐘表等精密的機械,還可以清除人體內的結石;
聲還可以傳遞信息,醫生利用聽診器來聽病人的心肺就是利用聲波傳遞信息。
3.【答案】A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其應用;實像和虛像的區別
【解析】【解答】 解:AB小孔成像成的是一個倒立的像,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是實像;像到小孔的距離b小于蠟燭到小孔的距離a,所成的像是縮小的像,故A正確、B錯誤;
C、蠟燭到小孔距離a增大,物距變大,則像變小,故C錯誤;
D、小孔成像時,孔的形狀與像的形狀無關,所以小孔為三角形時,像不是三角形的,故D錯誤。
故選:A。
【分析】蠟燭發出的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經過小孔射在半透明紙上,從而形成一個倒立的燭焰的像;
像的大小與像距和物距的關系有關,若像距大于物距,像大于物;若像距小于物距,像小于物。
4.【答案】B
【知識點】時間及其測量;長度及其測量
【解析】【解答】 解:AC、15厘米=15×0.01米=0.15米,故AC錯誤;
BD、6分鐘=6×60秒=360秒,故B正確,D錯誤。
故選:B。
【分析】物理量的單位換算,例如15cm,前面的15是倍數,只是對后面的單位cm進行單位換算,換算到合適的單位,最后整理成最簡結果。
5.【答案】B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
【解析】【解答】A.凸透鏡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像距等于物距剛好等于二倍焦距
解得
故A錯誤;
B.過光心的入射光線經凸透鏡后傳播方向不變,隨著蠟燭燃燒變短,光屏上的像將向上移動,故B正確;
C.若遮擋凸透鏡的一部分,燭焰的光線會從凸透鏡的其他位置透過,在光屏上會聚,光屏上仍能得到完整的像,像比原來變暗,故C錯誤;
D.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放一個遠視鏡,遠視鏡是凸透鏡,可以使光線提前會聚,為得到清晰的像需要將光屏靠近凸透鏡,即左移,故D錯誤。
故選B。
【分析】凸透鏡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像距等于物距剛好等于二倍焦距據此可以得到透鏡的焦距。
6.【答案】A,D
【知識點】密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 解:ABC、設量杯的質量為m杯,液體的密度為ρ,
讀圖可知,當液體體積為V1=20cm3時,液體和杯的總質量m總1=m1+m杯=40g,
由可得:ρ×20cm3+m杯=40g,---①
當液體體積為V2=80cm3時,液體和杯的總質量m總2=m2+m杯=100g,
可得:ρ×80cm3+m杯=100g,---②
①-②得:液體的密度ρ=1g/cm3,故A正確、B錯誤;
代入①得m杯=20g,故C錯誤;
D、當液體的體積V3=60cm3,液體質量m3=ρV3=1g/cm3×60cm3=60g,故D正確。
故選:AD。
【分析】 (1)設量杯的質量為m杯,液體的密度為ρ,讀圖可知,當液體體積為V1=20cm3時,液體和杯的總質量m總1;當液體體積為V1=80cm3時,液體和杯的總質量m總2,列方程組求出液體密度和量杯質量;
(2)當液體的體積V3=60cm3,利用m=ρV求液體質量。
7.【答案】B
【知識點】聲音的產生;聲音的傳播條件;聲速
【解析】【解答】 解:A、干張嘴不發聲,此時的聲帶沒有振動,因為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故A錯誤;
B、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播放的歌聲是由喇叭的振動產生的,故B正確;
C、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直播時歌聲不可以通過真空中傳播到觀眾耳朵里,故C錯誤;
D、一般情況下,歌聲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故D錯誤。
故選:B。
【分析】 (1)聲音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傳聲,真空不能傳聲;
(3)聲音在15℃的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40m/s。
8.【答案】C
【知識點】光的色散
【解析】【解答】 解:不同色光經三棱鏡折射時的偏折能力不同,紫光的偏折能力比紅光要強;
AB、在本實驗中,保持入射光位置及方向不變,僅將紅光改為紫光,則紫光偏折能力強,其光斑會在a的下方,故AB錯誤;
CD、如果將光屏向右平移,紫色光會落在a點更偏下的位置,相反,如果將光屏向左平移,紫色光斑則向上移動,仍可落在a點處,故D錯誤,C正確。
故選:C。
【分析】 不同色光經透鏡或三棱鏡折射時的偏折能力不同,七種色光中,紅光偏折能力最弱,紫光偏折能力最強。
9.【答案】B
【知識點】機械能及其轉化;力作用的相互性;慣性及其現象;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 解:A、跳遠運動員起跳前助跑是利用了自身的慣性,但不能說是“慣性力的作用”,不存在慣性力,故A錯誤;
B、因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賽艇時,運動員有節奏地向后劃水,賽艇就快速前進,說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正確;
C、跳水運動員在空中下落的過程中,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而不是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故C錯誤,
D、舉重運動員舉著杠鈴在空中不動時,運動員對杠鈴向上的支持力等于杠鈴的重力,故D錯誤。
故選:B。
【分析】 (1)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跳水運動員在空中下落的過程中,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4)舉重運動員舉著杠鈴在空中不動時,受平衡力的作用。
10.【答案】D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
【解析】【解答】 解:A.照相機的鏡頭是凸透鏡,近視眼鏡是凹透鏡,不屬于同一類透鏡,故A錯誤;
BC、拍照時,照相機利用物體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牡丹花要在鏡頭二倍焦距以外的位置,拍照時牡丹花通過鏡頭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BC錯誤;
D.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變小,像距變大,像變大;乙照片中花的像變大了,故是減小了物距,所以拍攝乙圖照片時,照相機離牡丹更近,故D正確。
故選:D。
【分析】 (1)近視鏡的鏡片是凹透鏡;攝像頭相當于凸透鏡,凸透鏡成像時,物距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是照相機;
(2)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的特點進行分析。
11.【答案】C
【知識點】彈力
【解析】【解答】A.桌面和茶杯都發生了微小形變,使得茶杯和桌面之間產生了相互作用的彈力,故A錯誤;
BC.桌面受到茶杯施加向下的彈力,是由于茶杯發生了形變而產生的,故B錯誤、C正確;
D.茶杯受到向上的彈力,是由于桌面發生了形變,故D錯誤。
故選C。
【分析】彈力的產生是由物體發生了彈性變形,如彈簧、皮筋等,本題中支持力的產生本質也為彈力,如茶杯放在桌面,對桌面產生了壓力,桌面發生微小形變,產生了彈力,彈力以支持力的形式表現出來。
12.【答案】A
【知識點】質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解答】 解:鐵杵在被磨礪的過程中,鐵棒被磨去一部分,所以形狀發生了變化,并且鐵棒的質量減小,體積減小,但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與質量和體積無關,所以其密度不變。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分析】 (1)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只有在所含物質的多少發生變化時才會改變,如果只是改變了形狀、狀態、位置則質量不會發生改變;
(2)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每種物質都有自己的密度,與質量和體積無關。
13.【答案】B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
【解析】【解答】A、圖乙,A、B用輕繩水平連接,在F1和F2共同作用下一起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相反,兩物體受到的摩擦力都是向右的,A錯誤
B、 B在的作用下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 水平拉力 ,所以B受到的摩擦力為3N,整體受到F1和F2、B向右的摩擦力和A向右的摩擦力,根據力的平衡有:3N+fA+3N =10N;fA=4N;B正確,C錯誤;,B正確
D、采用隔離法,B為研究對象,B受到細繩水平向左的拉力F繩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及水平向右F1的作用,所以顆粒F繩=F1+ fB'=3N+3N=6N;D錯誤。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摩擦力的影響因素、方向、受力分析判識選項
滑動摩擦力影響因素:控制壓力相等的情況下,接觸面表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控制接觸面粗糙程度相等的情況下,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相反,
分析甲圖B和乙圖整體的受力情況,根據平衡力條件,求出滑動摩擦力大小;物體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力平衡
14.【答案】A,B
【知識點】透鏡及其特點與分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
【解析】【解答】 解:A、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該平行光經過甲、乙凸透鏡都會聚于各自的焦點處,故A正確;
B、凸透鏡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甲、乙兩個凸透鏡的焦距分別是3cm和5cm,說明甲凸透鏡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小于乙凸透鏡焦點到光心的距離,故B正確;
C、凸透鏡的焦距越小,折光能力越強,所以乙凸透鏡的折光能力比甲凸透鏡弱,故C錯誤;
D、物體經過凸透鏡成像的大小與物距有關,與凸透鏡的焦距沒有直接關系,故D錯誤。
故選:AB。
【分析】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凸透鏡的焦距越小,會聚能力越強。凸透鏡成像的大小與物距有關,與凸透鏡的焦距沒有直接關系。
15.【答案】A,D
【知識點】密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已知小明將質量相同的水銀、水和某未知液體,分別倒在三個相同的杯子里。水銀倒在第一個杯子中,杯子沒有裝滿;未知液體倒在第二個杯子中,杯子沒有裝滿;水倒在第三個杯子中,只倒了一部分杯子就滿了,由此可得,,,根據密度公式得出密度,。故A正確,BC錯誤,故選:AD。
【分析】三個杯子里的水銀、水、某未知液體質量相同,根據液面最高的杯子由密度公式得出密度大。
16.【答案】B,C,D
【知識點】力的概念及單位;重力及其大小的計算;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摩擦力的大小
【解析】【解答】 解:A、物體受平衡力的作用時有兩種可能的狀態:靜止或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故A正確;
B、即使是不跟地面接觸的物體,也會受到重力的作用,如空中的小鳥、投出的石塊等,故B錯誤;
C、接觸的同時需要產生形變才會有力的作用,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不一定產生力的作用,如兩個靠近但不擠壓的木塊之間沒有力的作用,故C錯誤;
D、假設小孩用的力比摩擦力小,那么物體將不會處于平衡狀態,而題目給出的情況是沒有推動,也就是靜止狀態,即平衡狀態,故小孩的推力應該等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故D錯誤。
故選:BCD。
【分析】(1)物體受平衡力時處于平衡狀態,平衡狀態包括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地面附近的一切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3)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不一定產生力的作用;
(4)物體處于平衡狀態時受平衡力的作用。
17.【答案】1;2.42
【知識點】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 解:圖中刻度尺1個大格表示1cm,一個大格分成10個小格,所以1個小格表示1mm,即分度值為1mm。
物體的左邊與刻度尺的2.00cm對齊,右邊與刻度尺的4.24cm對齊,所以所測物體的長度是:l=4.24cm-2.00cm=2.42cm。
故答案為:1;2.42。
【分析】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之前,要明確其分度值;測量物體長度時,要觀察是否從0刻度線量起,起始端沒從0刻度線開始,要以某一刻度當作“0”刻度,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前面的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8.【答案】傳播過程中;人耳處
【知識點】防治噪聲的途徑
【解析】【解答】解:公路旁一般會栽種一排排的樹木,以來減弱汽車疾馳而過的聲音,這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小噪音;
小唐覺得樓上鄰居裝修聲音很吵,于是將一對耳塞塞在耳朵里,這是在人耳處減小噪聲。
故答案為:傳播過程中;人耳處。
【分析】 噪聲的減弱方法有三個:在聲源處減弱;在人耳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
19.【答案】紅色;藍
【知識點】光的色散;色光的三(基)原色和顏料的三原色
【解析】【解答】 解:圖甲是光的色散實驗,其中A處的色光顏色是紅色;如圖乙將紅、綠、藍三種色光照白紙上,中間相互重疊區域會出現白色,此三色為光的三原色。
故答案為:紅色;藍。
【分析】 太陽光經過三棱鏡后分解出七種單色光的現象叫光的色散,其中偏折最小的是紅光,偏折最大的是紫光;色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
20.【答案】10.0;左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
【解析】【解答】 解:由圖可知,此時u=v=20.0cm,根據u=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故該凸透鏡的焦距為f=10.0cm;
固定凸透鏡位置,他將蠟燭移到15cm刻度處,此時物距增大,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可知,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接下來小明應該將光屏適當向左移動。
故答案為:10.0;左。
【分析】(1)根據u=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據此確定凸透鏡的焦距;
(2)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分析回答。
21.【答案】400;
【知識點】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 解:(1)得水的體積:300mL=300cm3,因為左圖中玻璃瓶下面為柱形,
所以,根據V=Sh可得玻璃瓶的底面積:;
右圖中倒置時空白部分的體積:V空=Sh空白=10cm2×10cm=100cm3;
則玻璃瓶的容積:V容=V水+V空=300cm3+100cm3=400cm3;
(2)由題意可知,玻璃球的總體積:V玻璃球=V空=100cm3;
玻璃球的總質量:m玻璃球=12×16g=192g,
玻璃球的密度:。
故答案為:400;1.92。
【分析】(1)知道水的質量,利用求水的體積;由于兩種放置方式中,水的體積相等,又因為左圖中玻璃瓶下面為柱形,則根據V=Sh可求出玻璃瓶的底面積,然后可求右圖中空白部分的體積,水的體積和空白部分的體積之和等于玻璃瓶的容積。
(2)根據題意可知空白部分的體積即為玻璃球的總體積,求出玻璃球的總質量,利用密度公式可求得其密度。
22.【答案】5;10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摩擦力的大小;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
【解析】【解答】 解:當水平推力F為5N時,木箱未被推動,物體處于平衡態,根據二力平衡可知,推力的大小等于摩擦力,即為5N,方向水平向左。
當水平推力增大到10N時,木箱恰好可以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處于平衡態,則推力大小等于滑動摩擦力,滑動摩擦力大小為10N,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有關,則當水平推力增大到15N時,滑動摩擦力不變,仍為10N。
故答案為:5;10。
【分析】①靜止的物體和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受到平衡力作用,根據平衡力條件進行判斷;
②滑動摩擦力大小跟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壓力不變,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滑動摩擦力不變。
23.【答案】(1)
(2)
【知識點】透鏡的光路圖;重力示意圖
【解析】【解答】 解:(1)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將過焦點,過凸透鏡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如圖所示:
(2)由于足球是形狀規則的物體,其重心在其幾何中心(球心)上;過球心做豎直向下的力,即重力,如下圖所示。
【分析】(1) 在作凸透鏡的光路圖時,先確定所給的光線的特點再根據透鏡的光學特點來作圖。
(2)根據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并過重心表示出重力的作用點和方向。
(1)對于凸透鏡,入射光線與主光軸平行,則折射光線過焦點;過凸透鏡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由此畫出折射光線如圖所示:
(2)過球心沿豎直向下的方向畫一條帶箭頭的線段,并用符號G表示;如下圖所示:
24.【答案】(1)3.6N
(2)甲、乙;接觸面粗糙程度
(3)大;(a)
【知識點】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
【解析】【解答】 解:(1)圖甲中測力計分度值為0.2N,木塊與木板表面間滑動摩擦力大小為3.6N;
(2)題目給出的條件是結論是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有關,因此變化的量應該是壓力,從圖中信息可知,甲、乙兩圖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變化的量是壓力,壓力越大,測力示數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因此該結論可從甲、乙兩圖推出;
比較甲、丙兩圖,圖中壓力不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同,由此可知這兩圖探究的是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
(3)根據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壓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故要取得拔河比賽的勝利,需要較大的摩擦力,因此組隊時應選體重大的同學;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故同學參加比賽,同時在比賽中選用圖2中a類型的鞋。
故答案為:(1)3.6N;(2)甲、乙;接觸面粗糙程度;(3)大;(a)。【分析】 (1)根據測力計分度值讀數;
(2)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有兩個: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研究與其中一個因素的關系時,要控制另外一個因素不變,根據圖中現象得出結論;
(3)根據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壓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1)圖甲中測力計分度值為0.2N,示數為3.6N。由二力平衡條件可知,木塊與木板表面間滑動摩擦力大小為3.6N。
(2)[1]比較甲、乙兩圖,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壓力越大,測力示數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結論是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有關。
[2]研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要控制壓力大小相同,故比較甲、丙兩圖中彈簧測力計示數,結論是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
(3)[1][2]根據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壓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則要取得拔河比賽的勝利,組隊時應選體重大的;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變滑動為滾動可減小摩擦。故同學參加比賽,在比賽中選用圖2中(a)類型的鞋。
25.【答案】(1)垂直;粗糙
(2)存在
(3)下部;同一平面內
(4)可逆的
【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 解:(1)如果紙板沒有與平面鏡垂直放置,由于法線與鏡面垂直,且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因此,當光貼著紙板沿EO入射時,不能在紙板上看到反射光,所以紙板放在平面鏡上時,要與鏡面保持垂直。
白色硬紙板的表面應盡量粗糙,讓光線發生漫反射,從不同的角度都能夠觀察到光線。
(2)光在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所以將紙板繞軸ON向后折,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線,但此時入射光線、法 線、反射光線仍在同一平面內,此時反射光線仍然存在。
(3)將紙板沿PQ剪開,將紙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圖丙所示,發現在紙板右側的下部會看到反射光線,而上部看不到,下部紙板與左側紙板在同一平面,此實驗現象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4)若光線沿FO射入,則經鏡面反射后光線沿OE射出,這說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為:(1)垂直;粗糙;(2)存在;(3)下部;在同一平面內;(4)可逆的。【分析】(1)我們能從不同角度觀察到光線,是因此光在光屏上發生了漫反射;只有硬紙板和平面鏡垂直,才能保證反射光線在硬紙板上呈現;本實驗通過多次改變入射角,進行多次測量的主要目的是尋找普遍規律;
(2)(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判斷紙板向后折和紙板不垂直時紙板上是否能觀察到反射光線;
(4)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1)[1]如果紙板沒有與平面鏡垂直放置,由于法線與鏡面垂直,且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因此,當光貼著紙板沿EO入射時,不能在紙板上看到反射光。所以紙板放在平面鏡上時,要保持與鏡面垂直。
[2]白色硬紙板的表面應盡量粗糙,讓光線發生漫反射,從不同的角度都能夠觀察到光線。
(2)讓一束光EO貼著紙板射到平面鏡上,在紙板上會看到反射光線OF,然后將紙板繞ON向后折,如圖乙所示,則左右兩側紙板不在同一平面內,光在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所以此時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線,但此時,反射光仍然存在。
(3)[1][2]將紙板沿PQ剪開,將紙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圖丙所示,發現在紙板右側的下部會看到反射光線,而上部看不到,下部紙板與左側紙板在同一平面,此實驗現象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4)在圖甲中,如果讓光線逆著OF的方向射向鏡面,會看到反射光線沿著OE方向射出,光的傳播方向與之前完全相反,這表明光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26.【答案】(1)10.0
(2)同一高度
(3)縮小;照相機
(4)遠離;放大;遠離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
【解析】【解答】 解:(1)由圖中,平行光線經凸透鏡后會聚到一點,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鏡的焦點,所以焦距為f=40.0cm 30.0cm=10.0cm;
(2)把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將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中心調到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3)把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0cm刻度線處,將蠟燭移至光具座上20.0cm刻度線處,物距為
所以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就是利用這一成像規律工作的。
(4)將蠟燭從20.0cm刻度線處移動到35.0cm刻度線處時,物距變為15cm,即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此時像在二倍焦距外,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物距變小,則像距變大,應將光屏向右移動(即遠離凸透鏡),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近視眼鏡是凹透鏡,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近視眼鏡放在蠟燭與凸透鏡之間,則成像遠離透鏡,像距變大,所以僅將光屏向遠離凸透鏡方向移動即可再次呈現清晰的像。
故答案為:(1)10.0;(2)同一高度;(3)縮小;照相機(4)遠離;放大;遠離。
【分析】 (1)根據焦距的概念,計算出焦距的大小:從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
(2)為使像成在光光屏中央,應把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將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中心調到同一高度上;
(3)根據物距大于2倍焦距時,成倒立縮小實像的特點進行判斷;
(4)凸透鏡成實像時,具有物近像遠像變大的特點。
(1)由圖甲,平行與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后會聚到一點,即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鏡的焦點,所以焦距為
(2)把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將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中心調到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3)[1][2]把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0cm刻度線處,將蠟燭移至光具座上20.0cm刻度線處,物距為
所以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就是利用這一成像規律工作的。
(4)[1][2]將蠟燭從20.0cm刻度線處移動到35.0cm刻度線處時,物距變為15cm,即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此時像在二倍焦距外,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物距變小,則像距變大,應將光屏向右移動(即遠離凸透鏡),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近視眼鏡是凹透鏡,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近視眼鏡放在蠟燭與凸透鏡之間,則成像遠離透鏡,像距變大,所以僅將光屏向遠離凸透鏡方向移動即可再次呈現清晰的像。
27.【答案】右;C;62;30;2.1;偏小;
【知識點】固體密度的測量
【解析】【解答】測量礦石的密度時,
(1)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零刻線處,根據圖甲,指針左偏,左邊重,應將平衡螺母向右調節。
(2)測量時,右盤放入最小的砝碼后,指針偏左,應向右移動游碼,一定不能調節平衡螺母,故C符合題意;AB不符合題意。
故選C。
(3)如圖乙,右盤中砝碼和游碼的位置,礦石質量為
(4)礦石的體積為
礦石的密度為
(5)取出礦石帶出了部分水,導致倒入的水的體積偏大,礦石測量的體積偏大,故密度偏小。
(6)根據①②可知,礦石的質量為,根據①③可知,礦石的體積為
則礦石的密度為
【分析】(1)調節天平平衡時,平衡螺母左偏右調;
(2)測量時,指針左偏,向右移動游碼;
(3)根據砝碼和游碼位置,測量質量;
(4)根據液面液面差,計算體積;利用,計算密度;
(5)測量體積偏大時,計算的密度偏小;
(6)根據燒杯中有無礦石的差,計算礦石的質量;根據體積相同,計算水的體積,為礦石的體積;根據,計算密度。
28.【答案】(1)解:根據重力公式可以求出此漢畫像石的重力為G=mg=50kg×10N/kg=500N。
(2)解:根據密度公式可以求出漢畫像石的密度。
【知識點】密度公式及其應用;重力及其大小的計算
【解析】【分析】(1)根據G=mg計算此漢畫像石受到的重力;
(2)根據計算漢畫像石的密度。
(1)此漢畫像石的重力
(2)漢畫像石的密度
29.【答案】(1)解:由圖乙知,汽車行駛的速度為50km/h,汽車從標志牌到西安北站的行駛時間
由圖可知,車速為v=50km/h,汽車從標志牌到西安北站的距離為,行駛時間是

(2)解:G4918次列車從吉安西到上海虹橋的運行時間:
平均速度:
(3)解:列車行駛途中,完全通過隧道的總路程為
所以該列車的長度為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 (1)由乙可知汽車行駛的速度,根據速度公式求汽車從標志牌到西安北站的行駛時間;
(2)由表中數據可得,G4918次列車從吉安西到上海虹橋的運行時間,根據速度公式求G4918次列車從西安北到上海虹橋運行的平均速度;
(3)根據速度公式和隧道的長度可得列車的長度。
(1)由圖可知,車速為v=50km/h,汽車從標志牌到西安北站的距離為,行駛時間是
(2)由題意知,列車從西安北到上海虹橋運行的時間為
G4918次列車從吉安西到上海虹橋運行的平均速度是
(3)列車行駛途中,完全通過隧道的總路程為
所以該列車的長度為
30.【答案】(1)解:鐵球的體積等于總體積減去水的體積:V球=V2-V1=90cm3-60cm3=30cm3
質量為158g鐵的體積
因為20cm3<30cm3,所以該鐵球是空心。
(2)解:空心部分的體積等于球的體積減去鐵的體積:V空=V球-V鐵=30cm3-20cm3=10cm3。
(3)解:液體質量m液=m總-m鐵=170g-158g=12g;
液體的體積V液=V空=10cm3;
液體密度。
【知識點】密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表中數據,用鐵球和水的總體積減去用量筒測出適量水的體積即為鐵球的實際體積V球,再求出質量為158g鐵的體積V鐵,在與鐵球的實際體積V球比較即可。
(2)用鐵球的實際體積減去實心部分的體積就是空心部分的體積;
(3)空心部分體積即為注滿液體的體積,根據質量計算密度。
(1)鐵球的體積
V球=V2-V1=90cm3-60cm3=30cm3
質量為158g鐵的體積
因為
20cm3<30cm3
所以該鐵球是空心。
(2)空心部分的體積為
V空=V球-V鐵=30cm3-20cm3=10cm3
(3)液體質量
m液=m總-m鐵=170g-158g=12g
液體的體積
V液=V空=10cm3
液體密度
1 / 1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武宣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2月月考物理試題
一、選擇題(共16題,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選錯得0分。多項選擇題每題3分,全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得2分,有錯選0分,請考生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將選定的答案標號涂黑。)
1.(2024八上·武宣月考)對速度公式的理解,正確的是(  )
A.運動的路程越長,速度越大
B.運動的時間越短,速度越大
C.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路程s和時間t無關
D.平均速度越大的物體通過的路程一定越大
【答案】C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勻速直線運動特點;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 解:A.路程越長,但不知道時間大小,由速度公式可知速度不一定大,故A錯誤;
B.運動時間越短,但不知道路程大小,由速度公式可知速度不一定大,故B錯誤;
C.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運動的路程與所用時間之比是一定值,也就是其速度大小是不變的,所以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路程s和時間t無關,故C正確;
D.由速度的變形公式s=vt可知,一定時間內,平均速度越大的物體通過的路程越大,故D錯誤;
故選:C。
【分析】速度的大小是由路程和時間的比值決定的;快慢不變,經過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稱為勻速直線運動。
2.(2024八上·武宣月考)下列選項中屬于聲能傳遞能量的是(  )
A.聲吶系統 B.倒車雷達
C.B超 D.超聲波碎結石
【答案】D
【知識點】聲與信息;聲與能量
【解析】【解答】 解:ABC、聲吶系統、倒車雷達、B超都是利用了聲音能傳遞信息,故ABC不符合題意;
D、利用超聲波的破碎能力除去人體結石,說明聲音能夠傳遞能量,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分析】 聲可以傳遞能量,利用聲波傳遞能量來清洗鐘表等精密的機械,還可以清除人體內的結石;
聲還可以傳遞信息,醫生利用聽診器來聽病人的心肺就是利用聲波傳遞信息。
3.(2024八上·武宣月考)如圖所示,點燃的蠟燭放在距小孔a處,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紙上,且a大于b,則半透明紙上的像是(  )
A.倒立、縮小的實像 B.倒立、放大的實像
C.蠟燭到小孔距離a增大,像變大 D.小孔為三角形時,像為三角形
【答案】A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其應用;實像和虛像的區別
【解析】【解答】 解:AB小孔成像成的是一個倒立的像,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是實像;像到小孔的距離b小于蠟燭到小孔的距離a,所成的像是縮小的像,故A正確、B錯誤;
C、蠟燭到小孔距離a增大,物距變大,則像變小,故C錯誤;
D、小孔成像時,孔的形狀與像的形狀無關,所以小孔為三角形時,像不是三角形的,故D錯誤。
故選:A。
【分析】蠟燭發出的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經過小孔射在半透明紙上,從而形成一個倒立的燭焰的像;
像的大小與像距和物距的關系有關,若像距大于物距,像大于物;若像距小于物距,像小于物。
4.(2024八上·武宣月考)下列單位換算正確的是(  )
A.15厘米=15厘米×0.01=0.15米 B.6分鐘=6×60秒=360秒
C.15厘米=15厘米×0.01米=0.15米 D.6分鐘=6×60=360秒
【答案】B
【知識點】時間及其測量;長度及其測量
【解析】【解答】 解:AC、15厘米=15×0.01米=0.15米,故AC錯誤;
BD、6分鐘=6×60秒=360秒,故B正確,D錯誤。
故選:B。
【分析】物理量的單位換算,例如15cm,前面的15是倍數,只是對后面的單位cm進行單位換算,換算到合適的單位,最后整理成最簡結果。
5.(2024八上·武宣月考)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光具座上依次擺放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如圖所示,此時燭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等大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凸透鏡的焦距為
B.當蠟燭因燃燒逐漸變短,光屏上的像會逐漸向上移動
C.若遮擋凸透鏡的一部分,光屏上將得不到完整的像
D.若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放置一個遠視鏡,為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向右移動
【答案】B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
【解析】【解答】A.凸透鏡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像距等于物距剛好等于二倍焦距
解得
故A錯誤;
B.過光心的入射光線經凸透鏡后傳播方向不變,隨著蠟燭燃燒變短,光屏上的像將向上移動,故B正確;
C.若遮擋凸透鏡的一部分,燭焰的光線會從凸透鏡的其他位置透過,在光屏上會聚,光屏上仍能得到完整的像,像比原來變暗,故C錯誤;
D.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放一個遠視鏡,遠視鏡是凸透鏡,可以使光線提前會聚,為得到清晰的像需要將光屏靠近凸透鏡,即左移,故D錯誤。
故選B。
【分析】凸透鏡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像距等于物距剛好等于二倍焦距據此可以得到透鏡的焦距。
6.(2024八上·武宣月考)為測量某種液體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測量了液體和量杯的總質量m及液體的體積V,得到了幾組數據并繪出了m-V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液體密度為1g/cm3 B.該液體密度為1.25g/cm3
C.量杯質量為40g D.60cm3的該液體質量為60g
【答案】A,D
【知識點】密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 解:ABC、設量杯的質量為m杯,液體的密度為ρ,
讀圖可知,當液體體積為V1=20cm3時,液體和杯的總質量m總1=m1+m杯=40g,
由可得:ρ×20cm3+m杯=40g,---①
當液體體積為V2=80cm3時,液體和杯的總質量m總2=m2+m杯=100g,
可得:ρ×80cm3+m杯=100g,---②
①-②得:液體的密度ρ=1g/cm3,故A正確、B錯誤;
代入①得m杯=20g,故C錯誤;
D、當液體的體積V3=60cm3,液體質量m3=ρV3=1g/cm3×60cm3=60g,故D正確。
故選:AD。
【分析】 (1)設量杯的質量為m杯,液體的密度為ρ,讀圖可知,當液體體積為V1=20cm3時,液體和杯的總質量m總1;當液體體積為V1=80cm3時,液體和杯的總質量m總2,列方程組求出液體密度和量杯質量;
(2)當液體的體積V3=60cm3,利用m=ρV求液體質量。
7.(2024八上·武宣月考)網上很多人直播是假唱,有的是干張嘴不發聲,播放歌曲時是對口型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干張嘴不發聲,此時的聲帶也要振動的
B.播放的歌聲是由喇叭的紙盆振動產生的
C.直播時歌聲可以通過真空中傳播到觀眾耳朵里
D.歌聲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103m/s
【答案】B
【知識點】聲音的產生;聲音的傳播條件;聲速
【解析】【解答】 解:A、干張嘴不發聲,此時的聲帶沒有振動,因為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故A錯誤;
B、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播放的歌聲是由喇叭的振動產生的,故B正確;
C、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直播時歌聲不可以通過真空中傳播到觀眾耳朵里,故C錯誤;
D、一般情況下,歌聲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故D錯誤。
故選:B。
【分析】 (1)聲音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傳聲,真空不能傳聲;
(3)聲音在15℃的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40m/s。
8.(2024八上·武宣月考)如圖甲所示,一束陽光照射到三棱鏡后出現的情況。好奇的小明將陽光改成紅光仍然沿原來的方向照射到三棱鏡上(如圖乙),在光屏上a點處形成一個紅色光斑。現保持入射光位置、方向及三棱鏡位置不變,僅將紅光改為紫光,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保持光屏位置不變,紫色光斑仍在a點處
B.保持光屏位置不變,紫色光斑在a點上方
C.將光屏向左平移,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點處
D.將光屏向右平移,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點處
【答案】C
【知識點】光的色散
【解析】【解答】 解:不同色光經三棱鏡折射時的偏折能力不同,紫光的偏折能力比紅光要強;
AB、在本實驗中,保持入射光位置及方向不變,僅將紅光改為紫光,則紫光偏折能力強,其光斑會在a的下方,故AB錯誤;
CD、如果將光屏向右平移,紫色光會落在a點更偏下的位置,相反,如果將光屏向左平移,紫色光斑則向上移動,仍可落在a點處,故D錯誤,C正確。
故選:C。
【分析】 不同色光經透鏡或三棱鏡折射時的偏折能力不同,七種色光中,紅光偏折能力最弱,紫光偏折能力最強。
9.(2024八上·武宣月考)留心體育比賽中的情景,你會時刻從中感受到物理知識的無窮魅力,請判斷如圖所示四個情景中哪個說法是正確的
A.跳遠運動員起跳前助跑是由于慣性力的作用,獲得一個向前的速度
B.賽艇時,運動員向后劃水,賽艇就快速前進,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 跳水運動員在空中下落過程中,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D. 舉重運動員舉著杠鈴在空中不動,運動員對杠鈴的支持力大于杠鈴的重力
【答案】B
【知識點】機械能及其轉化;力作用的相互性;慣性及其現象;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 解:A、跳遠運動員起跳前助跑是利用了自身的慣性,但不能說是“慣性力的作用”,不存在慣性力,故A錯誤;
B、因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賽艇時,運動員有節奏地向后劃水,賽艇就快速前進,說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正確;
C、跳水運動員在空中下落的過程中,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而不是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故C錯誤,
D、舉重運動員舉著杠鈴在空中不動時,運動員對杠鈴向上的支持力等于杠鈴的重力,故D錯誤。
故選:B。
【分析】 (1)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跳水運動員在空中下落的過程中,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4)舉重運動員舉著杠鈴在空中不動時,受平衡力的作用。
10.(2024八上·武宣月考)第41屆洛陽牡丹文化節于3月21日在隋唐植物園盛大開啟,去游玩的小華用手機(焦距不變)拍攝了甲、乙兩張同一牡丹的照片,如圖所示。關于這兩張照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華使用的照相機鏡頭與近視眼鏡的鏡片為同一種鏡片
B.拍攝乙照片時,牡丹到手機鏡頭的距離應該在鏡頭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
C.甲照片中是牡丹縮小的像,乙照片中是牡丹放大的像
D.拍攝完甲照片后再拍攝乙照片,手機到牡丹的距離更近
【答案】D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
【解析】【解答】 解:A.照相機的鏡頭是凸透鏡,近視眼鏡是凹透鏡,不屬于同一類透鏡,故A錯誤;
BC、拍照時,照相機利用物體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牡丹花要在鏡頭二倍焦距以外的位置,拍照時牡丹花通過鏡頭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BC錯誤;
D.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變小,像距變大,像變大;乙照片中花的像變大了,故是減小了物距,所以拍攝乙圖照片時,照相機離牡丹更近,故D正確。
故選:D。
【分析】 (1)近視鏡的鏡片是凹透鏡;攝像頭相當于凸透鏡,凸透鏡成像時,物距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是照相機;
(2)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的特點進行分析。
11.(2024八上·武宣月考)一茶杯放在桌面上,下列關于茶杯和桌面的受力論述中,正確的是(  )
A.茶杯和桌面之間有彈力作用,其原因是桌面發生了形變,茶杯并未發生形變
B.桌面受到向下的彈力,是由于桌面發生了形變
C.桌面受到向下的彈力,是由于茶杯發生了形變
D.茶杯受到向上的彈力,是由于茶杯發生了形變
【答案】C
【知識點】彈力
【解析】【解答】A.桌面和茶杯都發生了微小形變,使得茶杯和桌面之間產生了相互作用的彈力,故A錯誤;
BC.桌面受到茶杯施加向下的彈力,是由于茶杯發生了形變而產生的,故B錯誤、C正確;
D.茶杯受到向上的彈力,是由于桌面發生了形變,故D錯誤。
故選C。
【分析】彈力的產生是由物體發生了彈性變形,如彈簧、皮筋等,本題中支持力的產生本質也為彈力,如茶杯放在桌面,對桌面產生了壓力,桌面發生微小形變,產生了彈力,彈力以支持力的形式表現出來。
12.(2024八上·武宣月考)“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句話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如果從物理學角度來解釋,鐵杵在被磨礪的過程中(  )
A.密度不變 B.質量不變 C.體積不變 D.形狀不變
【答案】A
【知識點】質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解答】 解:鐵杵在被磨礪的過程中,鐵棒被磨去一部分,所以形狀發生了變化,并且鐵棒的質量減小,體積減小,但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與質量和體積無關,所以其密度不變。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分析】 (1)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只有在所含物質的多少發生變化時才會改變,如果只是改變了形狀、狀態、位置則質量不會發生改變;
(2)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每種物質都有自己的密度,與質量和體積無關。
13.(2024八上·武宣月考)如圖甲,水平桌面上有物體A、B,B在的作用下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圖乙,A、B用輕繩水平連接后,在和共同作用下一起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水平拉力,。關于圖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B與桌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B.A與桌面的摩擦力為4N
C.B與桌面的摩擦力為7N D.輕繩的拉力為10N
【答案】B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
【解析】【解答】A、圖乙,A、B用輕繩水平連接,在F1和F2共同作用下一起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相反,兩物體受到的摩擦力都是向右的,A錯誤
B、 B在的作用下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 水平拉力 ,所以B受到的摩擦力為3N,整體受到F1和F2、B向右的摩擦力和A向右的摩擦力,根據力的平衡有:3N+fA+3N =10N;fA=4N;B正確,C錯誤;,B正確
D、采用隔離法,B為研究對象,B受到細繩水平向左的拉力F繩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及水平向右F1的作用,所以顆粒F繩=F1+ fB'=3N+3N=6N;D錯誤。
故答案為:B。
【分析】根據摩擦力的影響因素、方向、受力分析判識選項
滑動摩擦力影響因素:控制壓力相等的情況下,接觸面表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控制接觸面粗糙程度相等的情況下,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相反,
分析甲圖B和乙圖整體的受力情況,根據平衡力條件,求出滑動摩擦力大小;物體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力平衡
14.(2024八上·武宣月考)如圖所示,甲,乙兩個凸透鏡的焦距分別是3cm和5cm,跟主光軸平行的光分別射向甲、乙兩個凸透鏡,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平行光經過甲、乙凸透鏡都會聚于各自的焦點處
B.甲凸透鏡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小于乙凸透鏡焦點到光心的距離
C.乙凸透鏡的折光能力比甲凸透鏡強
D.物體經過甲凸透鏡所成的像更大一些
【答案】A,B
【知識點】透鏡及其特點與分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
【解析】【解答】 解:A、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該平行光經過甲、乙凸透鏡都會聚于各自的焦點處,故A正確;
B、凸透鏡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甲、乙兩個凸透鏡的焦距分別是3cm和5cm,說明甲凸透鏡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小于乙凸透鏡焦點到光心的距離,故B正確;
C、凸透鏡的焦距越小,折光能力越強,所以乙凸透鏡的折光能力比甲凸透鏡弱,故C錯誤;
D、物體經過凸透鏡成像的大小與物距有關,與凸透鏡的焦距沒有直接關系,故D錯誤。
故選:AB。
【分析】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凸透鏡的焦距越小,會聚能力越強。凸透鏡成像的大小與物距有關,與凸透鏡的焦距沒有直接關系。
15.(2024八上·武宣月考)小明將質量相同的水銀、水和某未知液體,分別倒在三個相同的杯子里。水銀倒在第一個杯子中,杯子沒有裝滿;未知液體倒在第二個杯子中,杯子沒有裝滿;水倒在第三個杯子中,只倒了一部分杯子就滿了。根據題干中的條件,能夠推理出的是 (  )
A.水的密度比未知液體小 B.未知液體的密度比水銀大
C.未知液體的密度與水銀相同 D.未知液體密度可能比水銀小
【答案】A,D
【知識點】密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已知小明將質量相同的水銀、水和某未知液體,分別倒在三個相同的杯子里。水銀倒在第一個杯子中,杯子沒有裝滿;未知液體倒在第二個杯子中,杯子沒有裝滿;水倒在第三個杯子中,只倒了一部分杯子就滿了,由此可得,,,根據密度公式得出密度,。故A正確,BC錯誤,故選:AD。
【分析】三個杯子里的水銀、水、某未知液體質量相同,根據液面最高的杯子由密度公式得出密度大。
16.(2024八上·武宣月考)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物體受平衡力的作用時可能靜止
B.只有跟地面接觸的物體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C.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一定產生力的作用
D.一小孩用力推地面上的箱子卻沒有推動,是由于小孩的推力小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答案】B,C,D
【知識點】力的概念及單位;重力及其大小的計算;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摩擦力的大小
【解析】【解答】 解:A、物體受平衡力的作用時有兩種可能的狀態:靜止或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故A正確;
B、即使是不跟地面接觸的物體,也會受到重力的作用,如空中的小鳥、投出的石塊等,故B錯誤;
C、接觸的同時需要產生形變才會有力的作用,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不一定產生力的作用,如兩個靠近但不擠壓的木塊之間沒有力的作用,故C錯誤;
D、假設小孩用的力比摩擦力小,那么物體將不會處于平衡狀態,而題目給出的情況是沒有推動,也就是靜止狀態,即平衡狀態,故小孩的推力應該等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故D錯誤。
故選:BCD。
【分析】(1)物體受平衡力時處于平衡狀態,平衡狀態包括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地面附近的一切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3)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不一定產生力的作用;
(4)物體處于平衡狀態時受平衡力的作用。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2分)請把答案直接填寫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不要求寫出演算過程。
17.(2024八上·武宣月考)如圖所示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 被測物體長度是    cm。
【答案】1;2.42
【知識點】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 解:圖中刻度尺1個大格表示1cm,一個大格分成10個小格,所以1個小格表示1mm,即分度值為1mm。
物體的左邊與刻度尺的2.00cm對齊,右邊與刻度尺的4.24cm對齊,所以所測物體的長度是:l=4.24cm-2.00cm=2.42cm。
故答案為:1;2.42。
【分析】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之前,要明確其分度值;測量物體長度時,要觀察是否從0刻度線量起,起始端沒從0刻度線開始,要以某一刻度當作“0”刻度,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前面的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8.(2024八上·武宣月考)在公路旁一般會栽種一排排的樹木,以來減弱汽車疾馳而過的聲音,這是在   (填“聲源處”、“傳播過程中”或“人耳處”)減小噪音;小唐覺得樓上鄰居裝修聲音很吵,于是將一對耳塞塞在耳朵里   (填“聲源處”、“傳播過程中”或“人耳處”)減小噪聲。
【答案】傳播過程中;人耳處
【知識點】防治噪聲的途徑
【解析】【解答】解:公路旁一般會栽種一排排的樹木,以來減弱汽車疾馳而過的聲音,這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小噪音;
小唐覺得樓上鄰居裝修聲音很吵,于是將一對耳塞塞在耳朵里,這是在人耳處減小噪聲。
故答案為:傳播過程中;人耳處。
【分析】 噪聲的減弱方法有三個:在聲源處減弱;在人耳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
19.(2024八上·武宣月考)如圖甲是光的色散實驗,其中A處的色光顏色是   ;如圖乙將紅、綠、   三種色光照白紙上,中間相互重疊區域會出現白色,此三色為光的三原色。
【答案】紅色;藍
【知識點】光的色散;色光的三(基)原色和顏料的三原色
【解析】【解答】 解:圖甲是光的色散實驗,其中A處的色光顏色是紅色;如圖乙將紅、綠、藍三種色光照白紙上,中間相互重疊區域會出現白色,此三色為光的三原色。
故答案為:紅色;藍。
【分析】 太陽光經過三棱鏡后分解出七種單色光的現象叫光的色散,其中偏折最小的是紅光,偏折最大的是紫光;色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
20.(2024八上·武宣月考)如圖,小明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安裝好器材,調節蠟燭、凸透鏡與光屏在如圖所示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則凸透鏡的焦距為    cm。固定凸透鏡位置,他將蠟燭移到15cm刻度處,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接下來小明應該將光屏適當向   移動。
【答案】10.0;左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
【解析】【解答】 解:由圖可知,此時u=v=20.0cm,根據u=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故該凸透鏡的焦距為f=10.0cm;
固定凸透鏡位置,他將蠟燭移到15cm刻度處,此時物距增大,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可知,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接下來小明應該將光屏適當向左移動。
故答案為:10.0;左。
【分析】(1)根據u=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據此確定凸透鏡的焦距;
(2)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分析回答。
21.(2024八上·武宣月考)一個瓶身為圓柱形的塑料瓶(厚度與質量不計)內裝300mL的水,蓋好瓶蓋后正放和倒置時如圖,放入12個玻璃球(每個玻璃球質量為16g)后,水面剛好與瓶口相平,瓶的容積是   ,玻璃球的密度是   。
【答案】400;
【知識點】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 解:(1)得水的體積:300mL=300cm3,因為左圖中玻璃瓶下面為柱形,
所以,根據V=Sh可得玻璃瓶的底面積:;
右圖中倒置時空白部分的體積:V空=Sh空白=10cm2×10cm=100cm3;
則玻璃瓶的容積:V容=V水+V空=300cm3+100cm3=400cm3;
(2)由題意可知,玻璃球的總體積:V玻璃球=V空=100cm3;
玻璃球的總質量:m玻璃球=12×16g=192g,
玻璃球的密度:。
故答案為:400;1.92。
【分析】(1)知道水的質量,利用求水的體積;由于兩種放置方式中,水的體積相等,又因為左圖中玻璃瓶下面為柱形,則根據V=Sh可求出玻璃瓶的底面積,然后可求右圖中空白部分的體積,水的體積和空白部分的體積之和等于玻璃瓶的容積。
(2)根據題意可知空白部分的體積即為玻璃球的總體積,求出玻璃球的總質量,利用密度公式可求得其密度。
22.(2024八上·武宣月考)將一只重為20N的木箱靜止放在水平地面上。現用大小不同的水平力推木箱:當水平推力F為時,木箱未被推動,則此時木箱受到的摩擦力為   N;當水平推力增大到時,木箱恰好可以做勻速直線運動,當水平推力增大到15N時,木箱受到的摩擦力為   N。
【答案】5;10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摩擦力的大小;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
【解析】【解答】 解:當水平推力F為5N時,木箱未被推動,物體處于平衡態,根據二力平衡可知,推力的大小等于摩擦力,即為5N,方向水平向左。
當水平推力增大到10N時,木箱恰好可以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處于平衡態,則推力大小等于滑動摩擦力,滑動摩擦力大小為10N,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有關,則當水平推力增大到15N時,滑動摩擦力不變,仍為10N。
故答案為:5;10。
【分析】①靜止的物體和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受到平衡力作用,根據平衡力條件進行判斷;
②滑動摩擦力大小跟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壓力不變,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滑動摩擦力不變。
三、作圖題(共2小題,滿分4分,每小題2分,請把答案直接寫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
23.(2024八上·武宣月考)作圖題:
(1)畫出圖中入射光經過凸透鏡后的光線。
(2)試作出靜止在水面上的足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圖。
【答案】(1)
(2)
【知識點】透鏡的光路圖;重力示意圖
【解析】【解答】 解:(1)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將過焦點,過凸透鏡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如圖所示:
(2)由于足球是形狀規則的物體,其重心在其幾何中心(球心)上;過球心做豎直向下的力,即重力,如下圖所示。
【分析】(1) 在作凸透鏡的光路圖時,先確定所給的光線的特點再根據透鏡的光學特點來作圖。
(2)根據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并過重心表示出重力的作用點和方向。
(1)對于凸透鏡,入射光線與主光軸平行,則折射光線過焦點;過凸透鏡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由此畫出折射光線如圖所示:
(2)過球心沿豎直向下的方向畫一條帶箭頭的線段,并用符號G表示;如下圖所示:
四、實驗探究題(共4小題,滿分25分,請把答案直接寫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
24.(2024八上·武宣月考)小明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實驗中,利用長木板、毛巾、木塊、砝碼及彈簧測力計進行如下實驗。
(1)實驗中,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圖1乙中木塊與木板表面間滑動摩擦力大小為   ;
(2)比較   兩圖中彈簧測力計示數,結論是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有關;比較甲、丙兩圖中彈簧測力計示數,結論是滑動摩擦力大小與   有關;
(3)實驗現象說明,如果要取得拔河比賽的勝利,組隊時應選體重   (選填“大”或“小”)的同學參加比賽,同時在比賽中選用圖2中   (選填“(a)”、“(b)”或“(c)”)類型的鞋。
【答案】(1)3.6N
(2)甲、乙;接觸面粗糙程度
(3)大;(a)
【知識點】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
【解析】【解答】 解:(1)圖甲中測力計分度值為0.2N,木塊與木板表面間滑動摩擦力大小為3.6N;
(2)題目給出的條件是結論是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有關,因此變化的量應該是壓力,從圖中信息可知,甲、乙兩圖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變化的量是壓力,壓力越大,測力示數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因此該結論可從甲、乙兩圖推出;
比較甲、丙兩圖,圖中壓力不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同,由此可知這兩圖探究的是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
(3)根據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壓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故要取得拔河比賽的勝利,需要較大的摩擦力,因此組隊時應選體重大的同學;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故同學參加比賽,同時在比賽中選用圖2中a類型的鞋。
故答案為:(1)3.6N;(2)甲、乙;接觸面粗糙程度;(3)大;(a)。【分析】 (1)根據測力計分度值讀數;
(2)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有兩個: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研究與其中一個因素的關系時,要控制另外一個因素不變,根據圖中現象得出結論;
(3)根據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壓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1)圖甲中測力計分度值為0.2N,示數為3.6N。由二力平衡條件可知,木塊與木板表面間滑動摩擦力大小為3.6N。
(2)[1]比較甲、乙兩圖,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壓力越大,測力示數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結論是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有關。
[2]研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要控制壓力大小相同,故比較甲、丙兩圖中彈簧測力計示數,結論是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
(3)[1][2]根據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壓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則要取得拔河比賽的勝利,組隊時應選體重大的;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變滑動為滾動可減小摩擦。故同學參加比賽,在比賽中選用圖2中(a)類型的鞋。
25.(2024八上·武宣月考)在“探究光的反射規律”時,小李進行了如下的實驗。
(1)他將平面鏡如圖甲所示,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白色硬紙板放在平面鏡上且與鏡面保持   。白色的硬紙板表面應盡可能   (選填“光滑”或“粗糙”)些。
(2)小李讓一束光EO貼著紙板射到平面鏡上,在紙板上會看到反射光OF,然后將紙板繞ON向后折,如圖乙所示,此時在NOF面上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時,反射光是   (選填“存在”或“不存在”)的;
(3)為了進一步確定此時反射光的位置,小李將紙板沿PQ剪開,將紙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圖丙所示,發現在紙板右側的   (選填“上部”或“下部”)會看到反射光。這說明光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三者要在   ;
(4)在圖甲中,如果讓光束逆著OF的方向射向鏡面,會看到反射光沿著OE方向射出,這表明光反射時,光路是   。
【答案】(1)垂直;粗糙
(2)存在
(3)下部;同一平面內
(4)可逆的
【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 解:(1)如果紙板沒有與平面鏡垂直放置,由于法線與鏡面垂直,且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因此,當光貼著紙板沿EO入射時,不能在紙板上看到反射光,所以紙板放在平面鏡上時,要與鏡面保持垂直。
白色硬紙板的表面應盡量粗糙,讓光線發生漫反射,從不同的角度都能夠觀察到光線。
(2)光在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所以將紙板繞軸ON向后折,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線,但此時入射光線、法 線、反射光線仍在同一平面內,此時反射光線仍然存在。
(3)將紙板沿PQ剪開,將紙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圖丙所示,發現在紙板右側的下部會看到反射光線,而上部看不到,下部紙板與左側紙板在同一平面,此實驗現象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4)若光線沿FO射入,則經鏡面反射后光線沿OE射出,這說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為:(1)垂直;粗糙;(2)存在;(3)下部;在同一平面內;(4)可逆的。【分析】(1)我們能從不同角度觀察到光線,是因此光在光屏上發生了漫反射;只有硬紙板和平面鏡垂直,才能保證反射光線在硬紙板上呈現;本實驗通過多次改變入射角,進行多次測量的主要目的是尋找普遍規律;
(2)(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判斷紙板向后折和紙板不垂直時紙板上是否能觀察到反射光線;
(4)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1)[1]如果紙板沒有與平面鏡垂直放置,由于法線與鏡面垂直,且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因此,當光貼著紙板沿EO入射時,不能在紙板上看到反射光。所以紙板放在平面鏡上時,要保持與鏡面垂直。
[2]白色硬紙板的表面應盡量粗糙,讓光線發生漫反射,從不同的角度都能夠觀察到光線。
(2)讓一束光EO貼著紙板射到平面鏡上,在紙板上會看到反射光線OF,然后將紙板繞ON向后折,如圖乙所示,則左右兩側紙板不在同一平面內,光在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所以此時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線,但此時,反射光仍然存在。
(3)[1][2]將紙板沿PQ剪開,將紙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圖丙所示,發現在紙板右側的下部會看到反射光線,而上部看不到,下部紙板與左側紙板在同一平面,此實驗現象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4)在圖甲中,如果讓光線逆著OF的方向射向鏡面,會看到反射光線沿著OE方向射出,光的傳播方向與之前完全相反,這表明光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26.(2024八上·武宣月考)小陳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如圖乙所示,光屏和蠟燭分別位于凸透鏡兩側。
(1)如圖甲,該透鏡的焦距是   cm;
(2)如圖乙,實驗前把凸透鏡、光屏和蠟燭燭焰的中心調到   ;
(3)小陳把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0cm刻度線處,將蠟燭移至光具座上20.0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到65.0cm處,此時燭焰剛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則該像是   (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實像;此時成像的原理與   (選填“放大鏡”“投影儀”或“照相機”)相同;
(4)小陳將蠟燭從20.0cm刻度線處移動到35.0cm刻度線處時,若要讓燭焰在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應向   (選填“遠離”或“靠近”)凸透鏡方向移動,此時燭焰在光屏上可成清晰、   (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像;這時小陳將他的近視眼鏡放在蠟燭與凸透鏡之間,僅將光屏向   (選填“遠離”或“靠近”)凸透鏡方向移動即可再次呈現清晰的像。
【答案】(1)10.0
(2)同一高度
(3)縮小;照相機
(4)遠離;放大;遠離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
【解析】【解答】 解:(1)由圖中,平行光線經凸透鏡后會聚到一點,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鏡的焦點,所以焦距為f=40.0cm 30.0cm=10.0cm;
(2)把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將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中心調到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3)把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0cm刻度線處,將蠟燭移至光具座上20.0cm刻度線處,物距為
所以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就是利用這一成像規律工作的。
(4)將蠟燭從20.0cm刻度線處移動到35.0cm刻度線處時,物距變為15cm,即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此時像在二倍焦距外,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物距變小,則像距變大,應將光屏向右移動(即遠離凸透鏡),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近視眼鏡是凹透鏡,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近視眼鏡放在蠟燭與凸透鏡之間,則成像遠離透鏡,像距變大,所以僅將光屏向遠離凸透鏡方向移動即可再次呈現清晰的像。
故答案為:(1)10.0;(2)同一高度;(3)縮小;照相機(4)遠離;放大;遠離。
【分析】 (1)根據焦距的概念,計算出焦距的大小:從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
(2)為使像成在光光屏中央,應把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將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中心調到同一高度上;
(3)根據物距大于2倍焦距時,成倒立縮小實像的特點進行判斷;
(4)凸透鏡成實像時,具有物近像遠像變大的特點。
(1)由圖甲,平行與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后會聚到一點,即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鏡的焦點,所以焦距為
(2)把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將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中心調到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3)[1][2]把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0cm刻度線處,將蠟燭移至光具座上20.0cm刻度線處,物距為
所以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就是利用這一成像規律工作的。
(4)[1][2]將蠟燭從20.0cm刻度線處移動到35.0cm刻度線處時,物距變為15cm,即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此時像在二倍焦距外,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物距變小,則像距變大,應將光屏向右移動(即遠離凸透鏡),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近視眼鏡是凹透鏡,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近視眼鏡放在蠟燭與凸透鏡之間,則成像遠離透鏡,像距變大,所以僅將光屏向遠離凸透鏡方向移動即可再次呈現清晰的像。
27.(2024八上·武宣月考)小明在測量一塊礦石的密度中:
(1)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零刻線處,指針靜止時如圖甲所示,應將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調節,使橫梁水平平衡;
(2)用調好的天平測量該礦石的質量時,當在右盤放入最小的砝碼后,指針偏在分度盤中央刻度線左側,下一步應該   (填選項前的字母);
A.向右調平衡螺母 B.向右盤中加砝碼 C.向右移動游碼
(3)當天平最終平衡時,右盤中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乙所示,礦石質量為   g;
(4)因礦石不能放進量筒,小明按圖丙所示方法進行測量,加水前后,量筒的示數如圖丁所示,則礦石的體積為   cm3,礦石的密度為   g/cm3(保留一位小數)。
(5)小明分析實驗過程,發現礦石密度的測量值比真實值   (選填“偏大”或“偏小”);
(6)小明想到另一種不用量筒也能測量礦石密度的方法,步驟如下:
①在燒杯中裝上適量能將礦石浸沒的水,在燒杯液面處作標記1,用天平測出此時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m1;
②將礦石放進燒杯,在燒杯液面處作標記2,用天平測出此時燒杯、水和礦石的總質量為m2;
③取出礦石,加水到標記2,測出此時燒杯和水的總質量m3;
按此種方法測出礦石的密度為   (用m1、m2、m3和ρ水表示)。
【答案】右;C;62;30;2.1;偏小;
【知識點】固體密度的測量
【解析】【解答】測量礦石的密度時,
(1)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零刻線處,根據圖甲,指針左偏,左邊重,應將平衡螺母向右調節。
(2)測量時,右盤放入最小的砝碼后,指針偏左,應向右移動游碼,一定不能調節平衡螺母,故C符合題意;AB不符合題意。
故選C。
(3)如圖乙,右盤中砝碼和游碼的位置,礦石質量為
(4)礦石的體積為
礦石的密度為
(5)取出礦石帶出了部分水,導致倒入的水的體積偏大,礦石測量的體積偏大,故密度偏小。
(6)根據①②可知,礦石的質量為,根據①③可知,礦石的體積為
則礦石的密度為
【分析】(1)調節天平平衡時,平衡螺母左偏右調;
(2)測量時,指針左偏,向右移動游碼;
(3)根據砝碼和游碼位置,測量質量;
(4)根據液面液面差,計算體積;利用,計算密度;
(5)測量體積偏大時,計算的密度偏小;
(6)根據燒杯中有無礦石的差,計算礦石的質量;根據體積相同,計算水的體積,為礦石的體積;根據,計算密度。
五、綜合應用題(共3小題,滿分24分,解答時要求在答題卡相應的試題區域上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計算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未寫出主要演算過程的,不能得分,答案必須明確寫出數值和單位。)
28.(2024八上·武宣月考)徐州是全國漢畫像石集中出土地,由于它獨特的藝術風格、珍貴的歷史價值,與南京的六朝石刻、蘇州的明清園林并稱為“江蘇三寶”。其中有一塊漢畫像石的質量為50kg,體積為。(g取10N/kg)求:
(1)此漢畫像石受到的重力;
(2)漢畫像石的密度。
【答案】(1)解:根據重力公式可以求出此漢畫像石的重力為G=mg=50kg×10N/kg=500N。
(2)解:根據密度公式可以求出漢畫像石的密度。
【知識點】密度公式及其應用;重力及其大小的計算
【解析】【分析】(1)根據G=mg計算此漢畫像石受到的重力;
(2)根據計算漢畫像石的密度。
(1)此漢畫像石的重力
(2)漢畫像石的密度
29.(2024八上·武宣月考)小亮爸爸開車送小亮和媽媽去吉安西站乘坐高鐵前往上海游玩,汽車行駛途中小亮看到路旁的交通標志牌如圖甲所示,汽車的速度表如圖乙所示,小亮和媽媽所坐列車的部分運行信息如下表。求:
車次 發車時間 到達時間 路程
G1918 西安北(9︰38) 上海虹橋(16︰43) 1509km
(1)按汽車速度表的速度勻速行駛,汽車從標志牌到西安北站的行駛時間是多少?
(2)G1918次列車從西安北到上海虹橋運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結果保留整數)
(3)若在列車行駛途中,以全程的平均速度完全通過長為的隧道,用時,則該列車的長度是多少?
【答案】(1)解:由圖乙知,汽車行駛的速度為50km/h,汽車從標志牌到西安北站的行駛時間
由圖可知,車速為v=50km/h,汽車從標志牌到西安北站的距離為,行駛時間是

(2)解:G4918次列車從吉安西到上海虹橋的運行時間:
平均速度:
(3)解:列車行駛途中,完全通過隧道的總路程為
所以該列車的長度為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 (1)由乙可知汽車行駛的速度,根據速度公式求汽車從標志牌到西安北站的行駛時間;
(2)由表中數據可得,G4918次列車從吉安西到上海虹橋的運行時間,根據速度公式求G4918次列車從西安北到上海虹橋運行的平均速度;
(3)根據速度公式和隧道的長度可得列車的長度。
(1)由圖可知,車速為v=50km/h,汽車從標志牌到西安北站的距離為,行駛時間是
(2)由題意知,列車從西安北到上海虹橋運行的時間為
G4918次列車從吉安西到上海虹橋運行的平均速度是
(3)列車行駛途中,完全通過隧道的總路程為
所以該列車的長度為
30.(2024八上·武宣月考)小明在玩耍時把一個小鐵球拋入水中,發現小鐵球浮在水面而不沉入水底,他思考后作出猜想:此小鐵球可能是空心的,于是小明設計如下實驗進行驗證:
第一步:用調好的天平測出小鐵球的質量m:
第二步:用量筒測出適量水的體積;
第三步:用量筒測出小鐵球浸沒在水中時的總體積。
實驗過程中收集的數據如下表所示:
質量m/g 水的體積 鐵球和水的總體積
158 60 90
已知,請你根據小明的實驗數據,完成如下問題
(1)通過計算判定該小鐵球是實心還是空心的;
(2)若小鐵球是空心的,求算空心部分的體積;
(3)若將小鐵球的空心部分注滿某液體后總質量為170g,求所注入的液體的密度。
【答案】(1)解:鐵球的體積等于總體積減去水的體積:V球=V2-V1=90cm3-60cm3=30cm3
質量為158g鐵的體積
因為20cm3<30cm3,所以該鐵球是空心。
(2)解:空心部分的體積等于球的體積減去鐵的體積:V空=V球-V鐵=30cm3-20cm3=10cm3。
(3)解:液體質量m液=m總-m鐵=170g-158g=12g;
液體的體積V液=V空=10cm3;
液體密度。
【知識點】密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表中數據,用鐵球和水的總體積減去用量筒測出適量水的體積即為鐵球的實際體積V球,再求出質量為158g鐵的體積V鐵,在與鐵球的實際體積V球比較即可。
(2)用鐵球的實際體積減去實心部分的體積就是空心部分的體積;
(3)空心部分體積即為注滿液體的體積,根據質量計算密度。
(1)鐵球的體積
V球=V2-V1=90cm3-60cm3=30cm3
質量為158g鐵的體積
因為
20cm3<30cm3
所以該鐵球是空心。
(2)空心部分的體積為
V空=V球-V鐵=30cm3-20cm3=10cm3
(3)液體質量
m液=m總-m鐵=170g-158g=12g
液體的體積
V液=V空=10cm3
液體密度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法库县| 军事| 瑞昌市| 辽宁省| 碌曲县| 临海市| 巧家县| 赫章县| 分宜县| 东源县| 隆安县| 安岳县| 普安县| 固原市| 贡觉县| 巢湖市| 松江区| 恩施市| 兴业县| 延津县| 油尖旺区| 甘德县| 封丘县| 潞西市| 翼城县| 永安市| 师宗县| 泸西县| 铜川市| 南溪县| 财经| 开化县| 静安区| 临海市| 泰州市| 壤塘县| 朝阳区| 卫辉市| 甘孜县| 景泰县| 韩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