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 聲音與環境 章末總結考點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例1 下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只要物體振動,我們就能聽到聲音B.“隔墻有耳”說明氣體的傳聲效果比固體的好C.吹奏長笛時,笛聲是由空氣柱振動產生的D.聲音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340 m/s考點聲音的特性例2 圖1為我國民族管樂器——嗩吶,用它吹奏名曲《百鳥朝鳳》時,模仿的多種鳥叫聲悅耳動聽。關于嗩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圖1A.吹奏時按壓不同位置的氣孔,主要改變聲音的響度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變聲音的音調C.用嗩吶聲模仿鳥叫聲,主要模仿它們的音色D.嗩吶前端的喇叭主要減弱聲音的分散,增大聲音的音調例3 鋼琴的琴弦在使用過程中容易松弛,影響音準,因此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調一次音。某次調音中,小剛利用聲音監測裝置測得某根琴弦在校準前、后發出的聲音的部分特性如下表所示。通過比較可知( )聲音 聲音強弱等級/dB 頻率/Hz校準前 60 1 000校準后 70 1 100A.校準前發出的聲音比校準后的響度大B.校準前發出的聲音比校準后的音調低C.校準后琴弦振動的幅度比校準前的小D.校準后琴弦振動的頻率比校準前的低例4 如圖2-甲所示,將話筒接在計算機的輸入端,將3支音叉移到離話筒相同距離的位置,先后用錘子敲擊它們,計算機的屏幕上先后出現如圖2-乙所示的三個聲音波形。圖2從聲音波形可以看出,頻率最高的是________聲音,音調最低的是________聲音,響度最大的是________聲音。(均選填“A”“B”或“C”)考點聲的利用例5 下列事例中,不是依靠聲獲得信息的是____________。(選填序號)①登雪山時大聲喊叫會引起雪崩;②母象與小象通過次聲波交流;③利用超聲波清洗鐘表等精密儀器;④鐵路工人用鐵錘敲擊鋼軌,檢查螺栓是否松動;⑤利用次聲波監測地震;⑥買西瓜時用手拍幾下,判斷西瓜是否成熟;⑦向暖水瓶里灌水時,能聽出暖水瓶是否灌滿;⑧有經驗的養蜂人聽蜜蜂的“嗡嗡”聲就能判斷它是否采了蜜。例6 某款聲波牙刷說明書上寫著“每分鐘振動42 000次”,則它振動的頻率是________Hz,這種聲音________(選填“屬于”或“不屬于”)超聲波。依靠聲波能夠清潔牙齒,這說明聲音能傳遞________。例7 超聲波能粉碎人體內的結石,說明聲音可以傳遞________。粉碎前需要進行B超定位,若某次定位時,探頭緊貼著皮膚向結石部位發出超聲波,1.2×10-4 s后收到回聲。已知超聲波在人體中的平均速度為1 500 m/s,則超聲波通過的路程為________cm,此結石到探頭的距離為________cm。考點控制噪聲的途徑例8 下列措施中屬于采用隔聲措施以減小噪聲的是( )A.道路兩旁種植樹木B.閱覽室禁止大聲喧嘩C.機場工作人員戴防噪聲耳罩D.安裝噪聲監測裝置例9 小亮同學在家做作業時,突然從旁邊工地上傳來的機器轟鳴聲影響了他的學習。請你幫他想出一種減小噪聲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種方法是在______________(選填“聲源處”“傳播過程中”或“人耳處”)控制噪聲的。例10 圖3的導盲杖說明書如下表所示。導盲杖發出的聲音遇到障礙物后反射回來,手柄接收回波后通過振動提醒盲人前方有障礙物。人、蝙蝠的發聲和聽覺的頻率范圍如圖4所示。(15 ℃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 m/s)圖3 圖4發聲頻率 40 000 Hz與障礙物之間的距離/m 1.0~1.5 0.5~1.0 0~0.5手柄每秒振動次數 1 2 3(1)導盲杖發出的是__________(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2)導盲杖主要利用了聲音可以傳遞__________(選填“信息”或“能量”)。(3)氣溫為15 ℃時,導盲杖發出聲音后0.005 s接收到回波,則它與障礙物的距離是__________m。(4)蝙蝠__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發出與導盲杖相同頻率的聲波。(5)導盲杖利用了回聲定位技術測距離,該技術是否能用于測量宇宙飛船與其他星球之間的距離?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章末總結思維導圖①振動 ②聲源 ③波 ④介質 ⑤固體 ⑥氣體 ⑦真空⑧種類 ⑨溫度 固體 氣體 340 高低 赫茲(Hz) 頻率 強弱 分貝(dB) 振幅 遠近 結構 20 20 000 20 000 20 信息 能量 產生 傳播 人耳 消聲 吸聲 隔聲考點精練例1 C 例2 C 例3 B 例4 B C C 例5 ①③例6 700 不屬于 能量 例7 能量 18 9例8 C 例9 關閉門窗 傳播過程中(合理即可)綜合提升練例10 (1)超聲波 (2)信息 (3)0.85 (4)能 (5)不能 真空不能傳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