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3 平面鏡成像特點第1課時 探究實驗知識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小科同學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時,利用如圖1所示的器材進行實驗。圖1實驗序號 1 2 3 4 5物到平面鏡的距離/cm 5.50 8.00 10.20 12.00 15.10像到平面鏡的距離/cm 5.50 8.00 10.20 12.00 15.10(1)實驗室有5 mm厚和2 mm厚的兩塊玻璃板,選用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進行實驗更合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選取同樣大小的蠟燭A、B是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實驗中多次改變蠟燭A的位置,并移動蠟燭B確定像的位置,用刻度尺測出每次像和物到平面鏡的距離,實驗數(shù)據(jù)如上表所示。分析數(shù)據(jù)可知,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到平面鏡的距離________。(4)將蠟燭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的大小會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5)如果將玻璃板豎直向上移動一段距離,會觀察到蠟燭A的像____________(選填“向上移動”“向下移動”或“不移動”)。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的特點2.小華同學周末在鄉(xiāng)野間散步,岸邊不遠處有一只天鵝正在湖中浮游,湖水中呈現(xiàn)出天鵝清晰的倒影。以下四幅圖中,符合小華看到的天鵝和水中倒影的情景是( )3.“以銅為鑒,可正衣冠。”古人用銅制成的鏡子來整理自己的衣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鏡中的“人”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B.鏡中的“人”是平面鏡成的實像C.鏡中“人”的大小跟鏡子的大小有關D.人抬起左腿時,鏡中“人”抬起右腿4.如圖2所示,夜晚,小麗通過可左右推拉的豎直窗戶玻璃觀察發(fā)光吊燈的像和自己的像。增大吊燈的亮度,觀察到吊燈的像________(選填“更亮”“更暗”或“不變”);向右推動玻璃窗,吊燈像的位置________(選填“向左運動”“向右運動”或“不變”)。小麗靠近玻璃窗觀察,她的像的大小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她與像之間的距離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圖2知識點虛像的形成原因5.關于虛像和實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平面鏡成的是正立的虛像B.實像能用光屏承接,虛像不能用光屏承接C.虛像是人的幻覺,并沒有光線進入人的眼睛,實像則相反D.實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6.如果想研究像與物左右位置的關系,可將圖中的四個模型分別面對玻璃板豎立在桌面上,其中能夠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7. 如圖3所示,象棋棋盤的正中央豎立著一塊垂直于棋盤的平面鏡。若棋子“象”由甲處移動到乙處,則平面鏡中“象”的移動情況是( )圖3A.由④處到②處B.由③處到①處C.由②處到④處D.由①處到③處8.水平過道上方有一盞燈(如圖4),小明站在1號地磚上時,通過2號地磚看到燈的像;走到2號地磚上時,通過3號地磚看到燈的像,則小明通過兩塊地磚所看到的像大小________、位置________。(均選填“相同”或“不相同”)圖49.如圖5-甲所示,將一塊和平面鏡大小相同的木板放在平面鏡后0.2 m處,小夏站在平面鏡前,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在鏡中看到自己的像,若小夏從平面鏡里看到背后墻壁上的時鐘顯示的時間如圖5-乙所示,則此時的實際時間是________(12小時制);若圖6-丙是墻上的電子時鐘在豎直的平面鏡里所成的像,則此時的實際時間是________。圖510.在校園科技節(jié)活動中,小明觀看了“隔著玻璃吹蠟燭”的魔術。如圖6所示,表演者旋轉平臺,使玻璃板一側正對觀眾,分兩步完成了表演:①用兩個打火機同時“點燃”兩支蠟燭;②在玻璃板正對觀眾的一側吹A蠟燭。觀眾看到兩支蠟燭同時被“吹滅”。小明利用道具,和同學們一起探究其中的奧秘:圖6(1)用兩個打火機同時點燃兩支蠟燭,然后模仿表演者吹A蠟燭,結果只吹滅了A蠟燭。討論后,同學們一致認為:表演者在表演中只點燃了A蠟燭,并未點燃B蠟燭。隨后,小明通過實驗驗證了他們的猜想,最終明白了其中的道理:B蠟燭并未被點燃,觀眾看到的是A蠟燭的燭焰通過玻璃板所成的________(選填“虛像”或“實像”)。(2)小明經過進一步探究,發(fā)現(xiàn)了確保表演成功的兩個關鍵點:①兩支蠟燭的大小應符合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②玻璃板兩側的蠟燭,在放置的位置上應滿足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課時 應用知識點平面鏡的應用1.如圖所示的事例中不屬于平面鏡應用的是( )2.檢查視力時要求人與視力表間的距離至少為5 m,因此在不太寬敞的室內檢查視力時,一般要利用平面鏡。如圖1所示,人與平面鏡間的距離應是( )圖1A.2 m B.3 mC.5 m D.6 m3.圖2是潛望鏡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平面鏡1、2均相對水平面傾斜45°角。現(xiàn)有一艘軍艦位于與平面鏡1等高的正前方,則眼睛看到的軍艦所成的虛像位于( )圖2A.平面鏡1的正上方B.與平面鏡1等高的正前方C.平面鏡2的正下方D.與平面鏡2等高的正前方4. 漢代的《淮南萬畢術》中記載:“取大鏡高懸,置水盆于下,則見四鄰矣。”如圖3所示的裝置是世界上有記載的最早的潛望鏡,圖中的大鏡是________鏡,插秧人在大鏡中成________(選填“虛”或“實”)像;若大鏡懸掛的高度變高,則水盆中所成像的大小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圖35.萬花筒(如圖4-甲)是一種光學玩具,它的內部由三塊鏡子組成一個三棱鏡,利用光的________形成對稱的圖像。觀察時鏡中所成的像是______(選填“正”或“倒”)立、等大的________(選填“實”或“虛”)像。將筒身不斷地旋轉,就能透過筒眼看到千奇百怪的美麗花型(如圖4-乙所示)。圖4知識點利用平面鏡成像特點作圖6.(1)牙醫(yī)做檢查時常借助平面鏡觀察牙齒的情況。請在圖5中畫出眼睛B通過平面鏡觀察到牙齒A的像A′的光路圖。圖5(2)如圖6所示,S′為發(fā)光點S在平面鏡MN中所成的像,請在圖中確定發(fā)光點S的位置,并畫出由S點發(fā)出,經平面鏡反射后通過P點的光線。圖6(3)如圖7所示為某一點光源發(fā)出的兩條光線的反射光線,請利用平面鏡成像特點確定圖中光源S的位置。圖7知識點凸面鏡與凹面鏡7.如圖8所示的一條盤山公路,當汽車在AB路段下坡行駛時,司機看不到BC路段的情況,這是因為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為了看到BC路段的情況,應該在________(選填“A”“B”或“C”)位置安裝一塊面鏡。根據(jù)所學知識判斷,該面鏡最好是________(選填“凸”“平”或“凹”)面鏡。圖88.中華民族成就了諸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為人類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如圖9所示,“陽燧”是我國光學史上的一項重要發(fā)明,其作用相當于凹面鏡,可以用來點火,俗稱古代“打火機”。由此可知“陽燧”對光有________(選填“發(fā)散”或“會聚”)作用。請你列舉出生活中應用凹面鏡的一個例子:____________。圖99.除了平面鏡外,生活中也常用到凹面鏡。如圖10所示是一束平行光射到凹面鏡上的傳播情況。圖10(1)由圖中光路可知,凹面鏡對光線起到________作用。(2)現(xiàn)有一個點光源,若要利用凹面鏡獲得平行光,應把該點光源放在________,依據(jù)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10.汽車擋風玻璃傾斜安裝,是為了避免________(選填“車內”或“車外”)物體通過擋風玻璃成像對司機造成干擾,物體所成的像是在駕駛員視線的________(選填“正前方”“正后方”“斜下方”或“斜上方”)。11.為了避免汽車在高速行駛時,駕駛員低頭觀看儀表信息造成事故,人們發(fā)明了如圖11所示的抬頭顯示器(水平放置),駕駛員透過擋風玻璃看向前方時,能同時看到車外的景象與豎直呈現(xiàn)的行車數(shù)據(j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圖11A.司機前面的擋風玻璃相當于平面鏡B.顯示器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C.擋風玻璃與水平面的夾角應為45°D.在擋風玻璃上看到“6”,則顯示器上應是“9”12.圖12所示是用兩塊平面鏡制作的能同時觀察昆蟲背部和腹部的觀察箱,昆蟲經下方平面鏡所成的像在圖中的________(選填“A”“B”或“C”)位置。若將昆蟲沿玻璃板向右移動,則它在豎直平面鏡中所成像的大小________。圖123.3 平面鏡成像特點第1課時 探究實驗1.(1)2 防止出現(xiàn)重影 (2)便于比較像和物的大小關系(3)相等 (4)不變 (5)不移動2.D 3.D 4.更亮 不變 不變 變小 5.C 6.A 7.C8.相同 相同 9.能 11∶35 21∶5110.(1)虛像 (2)①大小相同②到玻璃板的距離相等,且連線垂直于玻璃板第2課時 應用1.C 2.A 3.D 4.平面 虛 不變 5.反射 正 虛6.(1)如答圖1所示 (2)如答圖2所示答圖1 答圖2(3)如答圖3所示答圖37.B 凸 8.會聚 太陽灶(合理即可)9.(1)會聚 (2)F處 光路可逆10.車內 斜上方 11.D 12.B 不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