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質量監測八年級物理試題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 下列關于物理概念或規律的描述,存在錯誤的是( )A. 壓力: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B. 浮力:當物體部分浸在液體中,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排開液體的重力大小C. 功率:表示物體做功的快慢,功率越大,物體做功越多D. 機械效率:生產生活中,機械效率總是小于100%2. 在2025年春節聯歡晚會上,扭秧歌的機器人讓人們眼前一亮,如圖是機器人表演的圖片,下列關于其中物理知識的描述,正確的是( )A. 機器人受到的重力與機器人對地面的壓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B. 機器人受到的支持力和機器人的重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C. 機器人對地面的壓力和地面對機器人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D. 地面對機器人的支持力和機器人受到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3. 如圖,小明和同學對物理課本上的插圖進行討論,其中錯誤的是( )A. 甲:迅速擊打硬紙片,硬幣落入杯中,這是因為硬幣受到慣性的作用B. 乙:修建上窄下寬的水壩是因為液體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C. 丙:分析圖丙數據可得出結論:海拔越高,大氣壓越小D. 丁:將鉤碼勻速提升相同高度,分析實驗數據可得出使用動滑輪不能省功的結論4. 如圖所示,小明幫媽媽洗菜時發現,放在盆中茄子浮在水面,而土豆沉在盆底,他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對此現象做出一些分析,其中錯誤的是( )A. 茄子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B. 茄子的密度小于土豆的密度C. 放入土豆前后水對盆底的壓強不變 D. 土豆排開水的重力小于自身的重力5. 如圖所示,漢代畫像磚上描繪了“泗水取鼎”的畫面。兩邊各有數人用繩子通過滑輪拉起掉落水中的鼎。圖中的滑輪是( )A. 定滑輪,可以省力 B. 動滑輪,可以改變力的方向C. 動滑輪,可以省力 D. 定滑輪,可以改變力的方向6. 下列說法中正確是( )A. 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說明分子很小B. 原子、原子核、分子是按照從小到大的空間尺度排序的C. 八大行星圍繞太陽運動,可見太陽是宇宙的中心D. 鄧稼先帶領團隊成功研制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被譽為中國的“兩彈元勛”7. 圖為一名舉重運動員做挺舉連續動作時的幾個狀態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 從發力到上拉的過程中,運動員對杠鈴不做功B. 從上拉到翻站的過程中,運動員對杠鈴不做功C. 從翻站到上挺的過程中,運動員對杠鈴不做功D. 舉著杠鈴穩定站立的過程中,運動員對杠鈴不做功8. 如圖所示,用甲、乙、丙三種機械裝置將同一重為G的物體勻速提高2m,動滑輪重為,不計繩重及摩擦的情況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甲、乙的機械效率相等B.C. 甲、乙、丙裝置所做的有用功相等D. 若物重,,丙的機械效率為75%9. “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整個地球”,圖所示生產生活中的杠桿與阿基米德設想的杠桿屬于同一類型的是( )A. B. C. D.10. 如圖所示,在底面積為的圓柱形容器底部用細線系上了一個體積為正方體木塊,木塊的密度為。在容器中倒入適量的水將木塊浸沒,此時水深,細線的長度為15c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木塊的質量為8kgB. 細線對木塊的拉力為10N,方向豎直向下C. 木塊下表面受到壓強為500paD. 剪斷細線,待木塊靜止時,容器底受到的壓強變化了40Pa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26分)11. 如圖所示,小超用廢舊圓珠筆芯自制了一支密度計,該密度計漂浮在水中受到的浮力________漂浮在酒精中時受到的浮力(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超利用已知液體密度進行了刻度標注,B點標注;則酒精的密度刻度應該標注在________點(選填“A”、“C”)。()12. 如圖所示是跳臺滑雪示意圖,運動員助滑后獲得較大速度,在跳臺末端飛出后在空中做出各種比賽動作,最后落在著陸坡某位置完成比賽。若不計空氣阻力,運動員從B到C過程中________能轉化為________能,運動員在C時機械能__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D時的機械能。13. 圖甲為我國戰國時期的青銅汲酒器及其簡意圖。圖乙為使用過程,將其放入酒中,汲酒器和酒缸就構成了一個________,酒水由圓孔b流進汲酒器內,用拇指壓住a孔并向上提起,在________的作用下酒水不會從b孔流出;松開拇指,酒水受到重力便會緩緩流下。14. “甏肉干飯”是兗州區的特色美食,肥瘦相間的甏肉搭配軟糯的米飯,鹵汁香氣濃郁。當剛出鍋的甏肉干飯端上餐桌時,肉香、鹵汁香撲面而來,這說明________;這道美食中包含著物質常見的三種狀態,如圖所示,其中圖________表示的是物質的液態。15. 圖為某導彈驅逐艦,其最大排水量(滿載時的排水量)為9000噸,最大航速30節()。則驅逐艦滿載漂浮在海面時受到的浮力為________N。當驅逐艦以15m/s速度滿載航行時,所受海水阻力為驅逐艦總重力的0.1倍,不計能量轉化損失,驅逐艦牽引系統的功率可達________kW。()16. 如圖甲所示,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習俗之一、圖乙是運動員劃船槳示意圖,OA=0.6m,AB=0.4m,運動員一只手在船槳上端O點,另一只手對船槳A處的拉力F1=500N,水對該船槳的推力F2 =________N。為獲得更大的推力,A點應________(選填“靠近”或“遠離”)O點一些。三、實驗題(17題4分,18題10分,19題10分,20題8分,共32分)17.(1)人民海軍闊步星辰大海,航空母艦逐夢萬里海天。如圖所示是“山東艦”在海面靜止時的場景,忽略空氣阻力,請畫出該航母所受力的示意圖。(O點為航空母艦的重心)(2)如圖所示,甲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使用的舂米工具,乙為其工作示意圖,桿一端連接著石球,腳踏桿的另一端可使石球升高。請在圖乙中桿的A端畫出使石球剛離開稻谷的最小動力及其力臂。18. 結合圖中的信息,按要求回答問題。(1)圖甲中將小桌、砝碼平放在表面平整的海綿和沙子上,小桌面對海綿的壓強為,小桌面對沙子的壓強為。則_________(選填“<”、“=”或“>”)(2)圖乙是探究液體壓強大小與________關系的實驗過程。(3)圖丙為探究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關系的實驗,分析實驗數據可計算出,濃鹽水的密度為________。(4)圖丁中,小球的質量,用①②兩次實驗現象所得到的結論,可以解釋汽車________(選填“超載”或“超速”)行駛時危險性大的原因。(5)以上四個實驗的探究過程均采用的實驗研究方法是_________。19. 在驗證阿基米德原理實驗中,做了如圖的實驗步驟。(1)用石塊做如圖甲所示的實驗,石塊浸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________,通過計算發現,以下操作不會造成這種結果的是________(填序號);A.最初燒杯中的水未裝至溢水口B.整個實驗過程中,彈簧測力計都沒有校零C.在C步驟中,物體碰觸了容器底(2)如圖乙所示,將裝滿水的溢水杯放在升降臺上,用升降臺來調節溢水杯的高度。逐漸調高升降臺,發現隨著重物浸入水中的體積越來越大,測力計A的示數會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且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變化量__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的示數變化量,從而證明了;(3)若在圖乙實驗中重物接觸水面前測力計A的示數為6N,完全浸沒后測力計B的示數變化量為2N,則該重物的密度為________;20. 如圖小明利用傳感器探究“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圖甲裝置中三節長度相同、粗細不同的塑料管緊密連接在一起,左端與抽氣機連通。(塑料管A最細,塑料管C最粗)(1)將三個氣體壓強傳感器探頭分別插入三節塑料管中,傳感器與電腦相連,2.5s后啟動抽氣機抽氣。第一階段抽氣10s收集到信息如圖乙,已知①②③三條圖線分別對應塑料管A、B、C中氣體壓強隨時間變化的情況。實驗時的管外環境氣壓為________kPa,塑料管________(選填:“A”、“B”或“C”)中的氣流速度最大。由圖像可知:平穩流動的氣體,流速大處壓強________;(2)聰明的小明用3D打印機制作了圖丙所示的機翼模型,置于電子秤上,用吹風機從右向左水平吹風,電子秤示數會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四、計算題(21題6分,22題6分,共12分)21. 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個質量為的圓臺形容器,它的底面積為,不計容器底和側壁的厚度。容器中盛有水,水面上靜止漂浮一個木塊,木塊排開水的體積為,水深為,水的總質量為。水的密度為。求:(1)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2)木塊受到浮力;(3)圓臺形容器對水平桌面的壓強。22. 用圖甲所示的滑輪組提升物體。已知被提升的物體M質量為72kg,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將物體M以0.5m/s的速度勻速提升,此過程中,拉力F做的功W隨時間t的變化圖像如圖乙所示,不計繩重和摩擦力大小。求:(g取10N/kg)(1)拉力F做功的功率;(2)繩子自由端拉力F的大小;(3)滑輪組提升重物的機械效率。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質量監測八年級物理試題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題答案】【答案】C【2題答案】【答案】D【3題答案】【答案】A【4題答案】【答案】C【5題答案】【答案】D【6題答案】【答案】D【7題答案】【答案】D【8題答案】【答案】C【9題答案】【答案】B【10題答案】【答案】D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26分)【11題答案】【答案】 ①. 等于 ②. A【12題答案】【答案】 ①. 動 ②. 重力勢 ③. 等于【13題答案】【答案】 ①. 連通器 ②. 大氣壓【14題答案】【答案】 ①. 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②. 乙【15題答案】【答案】 ①. 9×107 ②. 1.35×105【16題答案】【答案】 ①. 300 ②. 遠離三、實驗題(17題4分,18題10分,19題10分,20題8分,共32分)【17題答案】【答案】(1) (2)【18題答案】【答案】(1)= (2)深度(3)1.1×103 (4)超速(5)控制變量法【19題答案】【答案】(1) ①. 2.5 ②. B(2) ①. 變小 ②. 等于(3)3×103【20題答案】【答案】(1) ①. 101.4 ②. A ③. 小(2)變大四、計算題(21題6分,22題6分,共12分)【21題答案】【答案】(1)(2)1N (3)【22題答案】【答案】(1)400W(2)400N (3)9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