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八年級(下)期中物理試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2小題,共24分。1.如圖所示,將瓷勺的勺頭加熱一段時間可點燃火柴頭,而勺柄不燙手,說明瓷的()A. 導熱性差 B. 延展性差 C. 隔熱性差 D. 導電性差2.下列動物適應環境的實例中,屬于增大壓強的是()A. 北極熊匍匐爬行B. 啄木鳥喙啄樹皮C. 鴨子腳趾間有蹼D. 駱駝沙漠行走穩定3.2025年春晚《秧BOT》中,機器人與舞者進行了精彩絕倫的人機共舞表演。則()A. 舞者對拋出后的手絹有力的作用 B. 機器人行走時腳不受摩擦力C. 手絹拋出后仍受到慣性 D. 手絹勻速轉動時受力不平衡4.小明對“力”一章知識進行梳理,圖中對應位置的內容填寫正確的是()A. 質量與重力成正比 B. 氣墊船 C. 接觸面積 D. 直升機5.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二力平衡條件,下列說法合理的是()A. 圖示卡片不能保持靜止 B. 鉤碼的質量要盡可能小C. 卡片重力對實驗沒有影響 D. 兩側滑輪高度一定要相同6.《天工開物》記載了古人用驢拉石陀壓土埋麥的場景,如圖,下列過程與物理知識對應正確的是()A. 石陀很重——目的是增大摩擦力 B. 人腳印深——說明人對地面的壓力大C. 石陀滾動——因為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 D. 壓土埋麥——施力物體是驢7.如圖所示,小明先沿水平方向用20N的力推柜子,柜子沒有運動;改用40N的力推,柜子仍未運動,則柜子先后()A. 所受推力一直小于摩擦力 B. 所受摩擦力變大C. 所受合力變大 D. 重心位置發生改變8.小明用圖示器材制作橡皮筋測力計時,采用相同規格但已磨損的砝碼標刻度。b為橡皮筋原長位置,c為瓶蓋中不放物體時橡皮筋下端位置。則( )A. “0”刻度線應標在b點 B. 不同橡皮筋制作,量程都相同C. 刻度值“上大下小” D. 使用時會使測量結果偏大9.探究“質量和體積的關系”與“重力與質量的關系”實驗中,作出a、b兩物體的V-m、G-m圖像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a的密度是2g/cm3 B. b的密度比a的大C. b的重力是6N D. 乙圖中②可能是b的坐標點10.下列過程,物質的“密度、質量、體積、重力”四個物理量中,有三個發生變化的是()A. 甲:一堆月球樣品被帶回地球 B. 乙:一瓶氧氣用去一半后C. 丙:一塊橡皮泥被捏成蝸牛形狀 D. 丁:一杯冰塊熔化成水11.如圖所示,一燒杯盛滿鹽水后稱得總質量為240g,將質量為180g的空心銅球放入后稱得總質量為384g,已知銅的密度ρ銅=9g/cm3,利用以上信息能求解的物理量是( )A. 銅球的體積 B. 銅球的空心體積 C. 溢出鹽水的質量 D. 鹽水的密度12.一質量均勻分布的長木板從圖示位置沿水平方向沖向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的彈簧,到達A點時速度為零。此過程中木板運動的速度v、板對桌面的壓強p隨木板右端到彈簧固定端B的距離x變化的關系圖像中,可能正確的是( )A. B.C. D.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2分。13.對“牛頓第一定律”的建立作出巨大貢獻的是 (選填“帕斯卡”或“伽利略”);生活中,我們看到“風吹樹搖,風停樹靜”,說明 能迫使物體改變這種狀態。風向不同,樹搖動的方向不同,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 有關。三、作圖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2分。14.按題目要求作圖。(1)如圖甲,光滑桌面上放有A、B兩枚棋子,當用尺沿水平方向快速將B棋子擊出后,畫出B棋子受力的示意圖;(2)如圖乙,手指在手機屏上向上滑動瀏覽信息,畫出手指受到的摩擦力和屏受到的壓力示意圖;(3)一架沿水平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飛機間隔相同時間先后自由釋放三個物體A、B、C。不計空氣阻力,當拋出C時,請用“▲”和“·”符號在圖丙中分別標出此時A、B兩物體在空中大致的位置。四、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6小題,共36分。15.在探究影響壓力的作用效果時,小明將一塊海綿、一只小桌、鐵塊A和鋁塊B、按圖甲、乙、丙、丁四種方式放置。(1)甲、乙相比,可得到的結論是: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 ,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2)實驗中,甲圖海綿凹陷程度比丙圖大些,則丙圖桌子對海綿的壓力比甲圖的 。若A的質量小于B,則丙圖海綿所受壓強比丁圖的 (以上均選填“大”或“小”)。(3)圖戊所示,將小桌換成磚塊并沿豎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C、D兩塊,則它們對海綿的壓強 (選填“相等”或“不等”),只利用C、D兩磚塊和海綿 (選填“能”或“不能”)探究出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受力面積之間的關系。16.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小明采集了小車從斜面A處由靜止滑至不同的水平面,直至靜止的數據。結合推理繪出速度隨時間變化的a、b、c、d圖像,如圖乙。(1)0~t1繪制的圖像重合,說明小車每次到達斜面底端的速度 (選填“相同”、“不同”或“無法判斷”),小車在棉布表面上滑行的過程中,小車受到的摩擦力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2)分析t1時刻后圖像可知,小車所受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 。(3)若小車所受的阻力繼續減小,圖乙中B與坐標軸原點O之間的距離就越 (填“遠”或“近”),因此圖乙中 (選填a、b、c、d)圖像是通過推理描繪而成的。17.小明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1)圖甲實驗中 (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勻速拉動玻璃板,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A= N,A受到的摩擦力等于 ;(選填“FA”或“F1”)(2)由 兩次實驗,可以探究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3)通過乙、丙實驗可以得到的初步結論是 ;(4)小華幫助整理器材時,發現豎直放置的彈簧測力計指針未指零,是否需要重新進行該實驗呢 小明接下來可采用的簡捷的檢驗方法是: 。18.小明測量某液體和一不規則、易吸水的干燥小石塊的密度。(1)小明估計礦石的質量約60g,于是他向天平右盤先加入1個10g砝碼,再加1個50g的砝碼,這樣操作的不妥之處是 ;(2)正確操作稱量石塊質量時,發現分度盤指針如圖甲所示,接下來應 A.向右調節平衡螺母B.增減砝碼或移動游碼(3)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砝碼及游碼如圖乙所示,石塊質量是 g;(4)繼續按圖丙流程實驗:a.向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將小石塊浸沒,足夠長時間后在水面位置處作標記A,測出此時燒杯、水和石塊的總質量為211g;b.取出小石塊,測得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152g;c.擦干小石塊,測得其質量為57g;d.將圖丁量筒中的待測液體加入燒杯中,直到標記A處,測得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為176g,讀取此時量筒剩余液體體積為10mL。①由步驟c可知,小石塊吸水 g;②待測液體密度為 g/cm3,若讀取剩余液體體積時量筒壁上沾有少量液體,則所測液體密度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③不計石塊因吸水所占體積,小石塊密度為 kg/m3(結果保留一位小數)。19.如圖為探究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實驗裝置,每個鉤碼重均為0.5N。(1)甲、乙實驗中,均將橡皮筋下端O拉至同一位置,目的是使 相同;(2)丁圖實驗中,所掛鉤碼為 個時,與 圖實驗比較可知,同一直線上兩個方向相反的力的合力等于這兩個力之差;(3)如圖戊,用兩彈簧測力計將橡皮筋一端拉到A點,記下拉力大小分別為F1、F2;然后只用一個彈簧測力計將該橡皮筋也拉到A點,拉力大小為F3根據你對合力的理解,判斷F3 (選填“是”或“不是”)F1和F2的合力,理由是 ;(4)實驗中,若將吊鉤碼的細繩換成橡皮筋,對實驗結果 (選填“有”或“沒有”)影響;(5)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將在“五一”前后返回,若返回艙在某段時間內沿豎直方向減速下落,返回艙受到的重力為G,返回艙受到的阻力為f,則該時間段內返回艙所受合力大小為F合= (用字母符號表示)。20.如圖甲,學校文藝演出時,小明不小心將浮有乒乓球的水杯不慎掉至地面,杯中水濺出,乒乓球被彈起,同學們對此很好奇;(1)圖甲中使乒乓球反彈的力的施力物體是 (選填“地面”、“杯子”或“水”);圖乙是乒乓球從左到右接觸桌面反彈時的示意圖,球受到桌面彈力的方向正確的是 (選填a、b、c、d);(2)乒乓球反彈的高度和什么因素有關呢 同學們提出了兩種猜想:猜想1:與杯中水量有關;猜想2:與杯子起始高度有關;為驗證猜想,小明用同一乒乓球和紙杯進行了多次實驗,并將數據記錄在下表中:次數 材料 下落的起始高度/cm 水量/mL 反彈高度/cm1 紙 50 50 612 紙 75 50 1023 紙 100 50 1464 紙 100 100 1845 紙 100 140 218①實驗中,需要的測量工具是刻度尺和 ;②分析數據可知猜想 正確;A.只有1B .只有2C .1和2③接著小明將裝100mL水的鋁質杯從80cm的高度自由落下,測得乒乓球反彈高度為200cm,對比表格中數據, (選填“能”或“不能”)得出“乒乓球反彈的高度與杯子材料有關”的初步結論,依據是 ;④實驗后反思,小紅認為乒乓球反彈的高度大于下落的起始高度是由測量誤差引起的,你是否贊成小紅的觀點 ,理由是 。五、計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8分。21.為節能減排,某汽車原來的鋼質外殼質量為1.2t,現用密度為的鎂合金材質替換全部鋼質外殼,已知,g取10N/kg。求:(1)外殼的體積;(2)替換外殼所用合金的重力;(3)研究表明:汽車自身質量每降低100kg,百公里油耗可減少0.6L,每節約1L燃料可減少CO2排放2kg。替換后該汽車行駛100km可減排二氧化碳的質量。六、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40分。22.如圖所示為《哪吒2》中哪吒與敖丙踢毽子、太乙真人用拳頭擊中哪吒頭頂時的情景。(1)圖甲中哪吒抬起一只腳時,他對地面的壓力 (選填“變小”、“不變”或“變大”);若毽子在最高點時重力消失,不計空氣阻力,則毽子將保持 。(2)圖乙中拳頭對哪吒頭的力與地面對哪吒的支持力 (選填“是”、“不是”)平衡力,拳頭對頭的力的大小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頭對拳頭的力。23.汽車已成為生活的主要交通工具。(1)如圖甲,將玩具汽車懸吊于空中開動電動機,汽車不前進,放置在木板上,汽車前進,說明產生力至少需要 個(選填“一”或“兩”)物體;(2)如圖乙,汽車遇到意外情況需緊急停車時,要經歷反應和制動兩個過程。圖丙是a、b兩汽車在同一路面緊急剎車過程中的車速v與制動距離s的關系圖像;①可知 (選填“a”或“b”)汽車的制動性能較好,你判斷的依據是 ;②若兩車剎車時車與障礙物的距離均為s ,則撞擊時 (選填“a”或“b”)車對障礙物的破壞程度小些。24.如圖所示,是某古鎮店鋪掛在墻壁上的質量、內外徑均相同,筒身高度比23:19的竹筒A、B,當分別盛滿米酒、醬油時,A中米酒和B中醬油質量相等,墻壁是用厚度d=5cm的標準青磚平砌而成。(1)竹筒對繩的拉力是由于 形變而產生的;(2)若竹筒A、B分別盛有筒身一半高的米酒和醬油時,竹筒對水平桌面的壓強分別pA、pB,則pA pB(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已知米酒的密度則醬油密度為醬= g/cm3竹筒A盛滿米酒時,米酒質量約 g。25.閱讀短文,回答問題;綜合實踐活動——橋梁調查與模型制作【任務與要求】為了解橋梁結構設計的特點,同學們設計制作符合要求的橋梁模型;【設計與實施】任務一:調查學習①查閱資料知道:無論什么樣的橋梁結構,都會產生一個向上的合力作為橋面的支撐力。如圖甲斜拉橋模型中,適當增大索塔的高度可減小緊繃的斜拉索的拉力。索塔高度H與斜拉橋主跨跨徑L的比值叫高跨比,其標準范圍為0.18~0.25。②幾何體的穩定性研究:利用吸管首尾連接分別搭成三角形和矩形結構懸掛重物,發現三角形結構形狀保持不變,矩形結構水平部分彎曲或變形;③圖乙是為解決交通堵塞而設計的一種機動立交橋。它主要由動力車(共12個輪子,每個輪子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相同)和上表面有花紋的橋板組成,行駛過程中橋板折疊起來放在車頂;使用時展開橋板搭建一座弧形臨時立交橋;動力車(含司乘人員)總質量為21.6t;任務二:設計制作通過調查研究學習后,根據以下設計要求,選用圖丙所示材料制作木制橋梁;設計要求:索塔高度H=100mm、主跨跨徑L=600mm的橋梁,并繪制設計圖(輔以文字說明或標注)。所繪設計圖同圖甲。【交流與評價】下表是“設計制作”評價指標,根據評價表對活動進行評價。等級 優秀 良好 不合格評價指標 結構穩固,尺寸達標,高跨比達標 結構穩固,尺寸達標,高跨比不達標 尺寸達標,結構穩定性不足,高跨比不達標(1)關于橋梁調查與模型制作的實踐活動,下列說法不正確的 A.三角形具有很好的結構穩定性B.動力車輪子很多是為了減小壓強C.汽車勻速通過機動立交橋時一直受平衡力D.橋板上的花紋是為了增大摩擦(2)“緊繃的拉索”說明力能夠使物體發生 ;文中劃波浪線部分的物理原理是 若要設計一座橋面更寬、通行能力更強的斜拉式大橋,應適當 (選填“增大”或“減小”)索塔的高度;(3)如圖乙,橋板展開時對動力車的壓力 (選填“>”、“=”或“<”)折疊時對動力車的壓力。若機動車對路面的壓強不能超過7.2×105Pa,動力車在行駛過程中,每個車輪與地面接觸的最小面積為 m2(g取10N/kg);(4)你對“設計制作”的評價等級為 ,依據是 ;進一步給出優化建議: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C 13.【答案】伽利略力方向 14.【答案】(1)(2)(3) 15.【答案】小小小相等能 16.【答案】相同不變慢遠d 17.【答案】不需要1.6FA甲、乙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將彈簧測力計水平放置,觀察指針是否指零 18.【答案】添加砝碼沒有按從大到小的順序B5611.2偏小 19.【答案】力的作用效果2丙是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與F3相同沒有 20.【答案】水b量筒C能因為鋁質杯子起始高度低,乒乓球反彈的卻更高不贊成因為反彈高度總是大于下落的起始高度,若是測量誤差應該時大時小 21.【答案】1)鋼質外殼質量 由密度公式 可得,鋼質外殼的體積為 (2)替換鋼質外殼所用合金的體積與鋼質外殼的體積相同,由密度公式 可得,所用合金質量 根據G=mg可得,替換鋼質外殼所用合金的重力為 (3)合金替換鋼質,質量減少量為 每減少100kg,百公里油耗減少0.6L,則油耗減少量為 所以,替換后該汽車行駛100km可減排二氧化碳的質量 22.【答案】不變勻速直線運動不是等于 23.【答案】兩a初速度相同時,a制動距離小b 24.【答案】竹筒=1.15 25.【答案】C形變二力平衡增大<0.025不合格橋高跨比不達標,矩形橋身、橋墩結構不穩定適當降低索塔高度,橋身、橋墩分別采用三角形和梯形結構 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