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聲現象 單元試卷2025-2026學年蘇科版(2024)物理八年級上冊一、單選題1.物理課上,能聽到老師抑揚頓挫的講課聲,此聲音的聲源是( )A. 空氣 B. 聲帶 C. 嘴 D. 舌頭2.以下是幾個我們已探究過的實驗,其中用來探究聲音傳播問題的是( )A.用相同力度撥動粗細不同的橡皮筋B.用手輕觸喉部體驗發聲和不發聲的不同C.觀察發聲的揚聲器上小紙片的變化D.聆聽空氣被抽出過程中聲音變化3.如圖所示,玻璃缸的水中有金魚,在魚缸旁邊拍掌,金魚立即受驚,這時魚接收到聲波的主要途徑是( )A. 魚缸 水 魚 B. 空氣 魚缸 魚C. 空氣 魚缸 水 魚 D. 水 魚4.現在部分房屋的門窗玻璃采用的是雙層中空玻璃,它的隔音效果比單層玻璃要好很多。關于雙層中空玻璃說法正確的是 ( ) A.噪聲無法通過中空玻璃傳播 B.可以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C.可以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D.可以在人耳處減弱噪聲5.黔東南苗族傳統賽事“蘆笙比響”是評委在千米外聆聽評分,以聲齊、聲響為勝,其中“聲響”是指聲音的( )A.頻率 B.音色 C.音調 D.響度6.聲,關于“無皮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無皮鼓的鼓聲不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B. 無皮鼓的鼓聲可以在真空中傳播C. 無皮鼓鼓聲的傳播速度是D. 同學聽到的鼓聲是通過空氣傳入耳朵的7.2024年10月30日12時51分,在軌執行任務的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順利打開“家門”,歡迎遠道而來的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入駐中國空間站,“70后”“80后”“90后”航天員齊聚“天宮”,完成中國航天史上第5次“太空會師”。在飛船外作業時,他們之間不能直接對話,必須借助電子通信設備進行交流,其原因( )A.用通信設備對話是為了方便B.聲音只能在地面上傳播C.太空中噪聲太大D.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太空是真空,不能傳聲8.下列事例是利用聲傳遞能量的是( )A.利用超聲波排除人體內結石B.醫生用聽診器診斷病情C.漁民捕魚時是利用聲吶探測魚群的位置D.超聲清潔牙齒9.下列關于樂音和噪聲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 樂音是樂器發出的聲音,噪聲是機器發出的聲音B. 樂音悅耳動聽,使人心情舒暢;噪聲使人煩躁不安,影響身體健康C. 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一切干擾人們學習、休息和工作的聲音都叫噪聲D. 從物理學角度看,發出樂音的物體的振動遵循一定規律;發出噪聲的物體的振動雜亂無章10.如圖所示的幾種聲波在相同時間的波形圖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丙、丁都是樂音,乙是噪音 B.丁比乙的音調低C.甲和乙的音調、響度、音色均相同 D.甲和丁的音調相同二、填空題11.汽車的鳴笛聲在避免交通事的同時也給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影響。馬路上車輛的鳴笛聲是通過______傳播進入人耳的,在需要安靜環境的醫院.學校等單位附近,常常有禁止鳴笛的標志,禁止車輛鳴笛是在______處控制噪聲的。12.如圖所示,水面上兩船相距15 km,實驗員在一條船上敲響水里的一口鐘,同時點燃船上的火藥使其發光;另一條船上的實驗員看到了火藥發光,10 s后通過水里的聽音器聽到了水下的鐘聲。根據這些數據計算聲音在水中傳播的速度為 m/s。(光速遠大于聲速,光傳播的時間可忽略不計) 13.我國的094型戰略核潛艇,是我國國防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水下航行時是通過聲吶系統發出的超聲波感知附近海域的情況。超聲波是由物體 產生的,利用超聲波感知附近海域情況是利用超聲波傳遞 。14.如圖所示是小明自制的弦樂器,為了測試發聲效果,需要調整琴弦的松緊,他這樣做的目的是改變琴聲的 ;正在這時,有位同學在樓下叫他去打球,他一聽就知道是小剛,他主要是根據聲音的 來判斷是小剛。(兩空均選填“響度”或“音調”或“音色”) 15.如圖所示,拿一張硬紙片,讓它在木梳齒上劃過,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劃得快時,發出的聲音的音調 ,這說明音調跟發聲體的 有關.16.如圖所示,是“唱響貴陽愛樂之城音樂熱潮的文昌閣路邊音樂會”的情景,歌手用歌聲給我們傳遞了快樂,使聽眾感受到了音樂帶來的熱情。聽眾在音樂會上是根據聲音的 不同這一特性來辨別不同歌手的聲音。三、實驗題17.下面是小平做“響度與什么因素有關”實驗的過程。他將系在細線上的乒乓球輕觸正在發聲的音叉,觀察到乒乓球被彈開,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這一實驗現象可以說明發聲的物體在_______。 (2)用力音叉發出的聲音響度變大,觀察到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通過多次實驗小平得出結論:響度與聲源的________有關,還與聽聲者距離聲源的________有關。(4)在探究過程中,小平將不易觀察的音叉的振動轉化為乒乓球的擺動,采用的實驗方法是________(選填“轉換法”“等效法”或“類比法”)。 18.下面是有關聲現象的四個實驗圖:(1)如圖甲,在無風的情況下,發現正在發聲的揚聲器旁邊的燭焰不斷晃動,說明聲波能傳遞 ;(2)如圖乙,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時,觀察到乒乓球被多次彈開,可證明音叉在振動,這種研究方法叫做 ;(3)如圖丙,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密閉的玻璃罩內,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聽到的聲音會逐漸變小,最后幾乎聽不到聲音,這個實驗說明了 ;(4)如圖丁,將鋼尺一端緊壓在桌面邊緣,用大小不同的力撥動它,聽聲音的同時看尺子振動情況,得知聲音的響度跟發聲體的 有關。19.喜歡課外探究的小凱,拆開自己的口琴,口琴的琴芯結構如圖所示,在琴芯的氣孔邊分布著長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銅片,這銅片在氣流的沖擊時振動,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1)如圖,口琴是由________振動發聲,A區是________音區,C區是________音區(以上兩個空均選填“高”“中”或“低”)。理由是:較厚較長的銅片在氣流的沖擊下的振動要比較薄較短的銅片振動________(選填“快”或“慢”)。(2)往氣孔用力吹氣時,發出聲音的響度________(選填“變強”“變弱”或“不變”)。(3)停止吹氣后,口琴仍“余音未絕”,其原因是________。A.這是聲音的回聲 B.銅片在繼續振動C.人的聽覺發生“暫留”的緣故 D.銅片雖停止振動,但空氣仍在振動。參考答案1.【答案】B【詳解】人說話是依靠聲帶的振動發出聲音的,故符合題意,、、不符合題意。2.【答案】D【詳解】A.用相同的力度撥動粗細不同的橡皮筋,橡皮筋振動的頻率不同,音調不同,可以探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故A不符合題意;B.用手輕輕接觸喉部體驗發聲和不發聲的不同,發聲時喉部聲帶振動,可以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故B不符合題意;C.觀察揚聲器發聲時小紙片會跳起,可以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故C不符合題意;D.在空氣不斷被抽出的過程中,聽到聲音逐漸減小,推理,如果玻璃罩內沒有空氣,將聽不到聲音,可以探究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故D符合題意。3.【答案】C【詳解】在魚缸旁邊拍掌,聲音首先通過空氣傳給魚缸,再傳給水,然后通過水傳給魚,故選。4.【答案】B 【詳解】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中空玻璃里面有氣體,能傳聲,故A錯誤;雙層中空玻璃可以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B正確,C、D錯誤。故選B。5.【答案】D【詳解】根據題意可知,聲響是指聲音大,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大小與振動幅度大小有關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6.【答案】D【詳解】聲音都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故錯誤。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故錯誤。無皮鼓鼓聲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光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約為,故錯誤。鼓聲是通過空氣傳入同學的耳朵里的,故正確。7.【答案】D【詳解】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太空是真空,沒有可以傳播聲音的介質,因此不能傳聲,所以,在飛船外作業時,他們之間不能直接對話,必須借助電子通信設備進行交流,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8.【答案】AD9.【答案】A【詳解】從物理學角度看,樂音是物體有規則的振動發出的聲音,發出樂音的物體的振動遵循一定規律,并不一定就是樂器發出的聲音;噪聲是物體無規則的振動發出的聲音,發出噪聲的物體的振動雜亂無章,并不一定是機器發出的聲音,故錯誤,正確。 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一切干擾人們學習、休息和工作的聲音都叫噪聲,噪聲使人煩躁不安,影響身體健康,而樂音悅耳動聽,使人心情舒暢,故正確。10.【答案】D11.【答案】空氣聲源【詳解】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馬路上車輛的鳴笛聲是通過空氣傳播進入人耳的,在需要安靜環境的醫院.學校等單位附近,常常有禁止鳴笛的標志,禁止車輛鳴笛是在聲源處控制噪聲的。答案為:空氣;聲源。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減弱噪聲的途徑有三種:即在聲源處減弱.在人耳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本題考查了聲現象,屬于基礎題。12.【答案】1 500 【詳解】由題意可知,看到火藥發光,經過10 s后聽到鐘聲,可近似認為聲音在水中傳播15 km用的時間為t=10 s,則聲音在水中傳播的速度為:v===1 500 m/s。13.【答案】振動;信息【詳解】一切聲音都是由于物體振動產生的,超聲波是聲音的一種,也是由于物體振動產生的。超聲波可以傳播信息,也可以傳遞能量,利用超聲波感知附近海域情況即獲取附近海域的相關信息,是利用超聲波傳遞信息,14.【答案】音調;音色【詳解】弦樂器的音調大小與弦的長短、粗細、松緊程度有關,小明調整琴弦的松緊程度,他這樣做的目的是改變琴聲的音調。音色是指聲音的品質特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有位同學在樓下叫他去打球,小明一聽是小剛,他是根據聲音的音色判斷是小剛在喊他。15.【答案】高;振動快慢【詳解】劃的快時,木梳齒振動的快,發出的聲音的音調較高,說明聲音的音調與發聲體振動的快慢有關.16.【答案】音色【詳解】因為音色是發聲體的聲音品質,由發聲體本身的特征決定,是區別聲音的重要標志,所以聽眾在音樂會上是根據聲音的音色不同這一特性來辨別不同歌手的聲音。17.【答案】 (1)振動(2)變大(3)振幅 遠近(距離)(4)轉換法18.【答案】(1)能量(2)轉換法(3)真空不能傳聲(4)振幅【詳解】(1)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如圖甲,在無風的情況下,發現正在發聲的揚聲器旁邊的燭焰不斷晃動,說明聲波能傳遞能量。(2)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時,乒乓球被多次彈開,說明發聲的音叉在振動;由于音叉振動的幅度較小,不易觀察,乒乓球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從而顯示音叉的振動,這種方法叫轉換法。(3)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密閉的玻璃罩內,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聽到的聲音會逐漸變小,進一步推理:如果抽出全部空氣,將聽不到聲音,這個實驗說明了真空不能傳聲。(4)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與振幅和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如圖丁,將鋼尺一端緊壓在桌面邊緣,用大小不同的力撥動它,尺子振動的振幅不同,聽聲音的同時看尺子振動情況,得知聲音的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19.【答案】(1)銅片 低 高 慢(2)不變(3)B第 page number 頁,共 number of pages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