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 機械振動 物理選擇性必修第一冊 ?人教版2019 第五節 實驗 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 學習目標 01 02 03 04 物理觀念 理解單擺周期與擺長、重力加速度的定量關系,掌握公式 。 科學思維 能從單擺周期公式推導計算重力加速度的公式,分析誤差來源并提出改進措施。 科學探究 設計實驗步驟,正確測量擺長和周期,通過多組數據計算?g,并評估結果可靠性。 科學態度與責任 培養嚴謹的實驗態度,認識重力加速度測量的實際意義(如地質勘探、航天應用)。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實驗原理(周期公式)、擺長與周期的測量方法。 誤差分析(擺角影響、擺長測量偏差、周期讀數誤差)。 曾經有個廣東人到瑞士旅游,看到擺鐘很漂亮,就買了一個回家,但是回到廣東之后發現擺鐘計時不準了,而在瑞士買的時候是很準的。后來就打電話投訴,但經過鑒定擺鐘的質量是沒有問題的。那問題出現在哪里?擺鐘是走慢了還是走快了?如何進行校準呢? 根據單擺的周期公式 我們知道,這里擺長不變的情況下,一定是重力加速度g發生了變化。 ?????=????????????????? ? 導入新課 測量重力加速度的物理意義 了解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分布,對地球物理學、航空航天技術及大地測量等領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就需要了解測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導入新課 實驗思路 01 惠更斯在推導出單擺的周期公式后,用一個單擺測出了巴黎的重力加速度。我們也可以采用同樣的辦法,測量所在地區的重力加速度數值。當擺角較小時,單擺做簡諧運動,根據其周期公式可得: 實驗思路 惠更斯 想一想,要根據上式測量重力加速度,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應該如何設計實驗裝置、選擇實驗器材?怎樣才能減小實驗誤差? 實驗目的和原理 02 實驗目的和原理 實驗器材 03 ? ? ? 有彈力 無彈力 鐵架臺(帶鐵夾),中心有孔的金屬小球,約1m長的細線,米尺,游標卡尺(選用),停表 實驗器材 實驗步驟 04 1.做單擺 (1)讓線的一端穿過小球的小孔,然后打一個比小孔稍大一些的結,制成一個單擺。 (2)把線的上端用鐵夾固定在鐵架臺上并把 鐵架臺放在實驗桌邊,使鐵夾伸到桌面以外, 讓擺球自由下垂,在單擺平衡位置處作上標記。 實驗步驟 2.測擺長 用米尺量出從懸點到小球上端的懸線長l0,再用游標卡尺測量出擺球的直徑d,則擺長l=l0+ 。 測擺線長度 測擺球的直徑 實驗步驟 3.測周期 將單擺從平衡位置拉開一個小角度(擺角小于5°),然后釋放擺球讓單擺在豎直平面內擺動。當單擺擺動穩定后,過平衡位置時開始計時,測量30~50次全振動的時間。計算出完成一次全振動的時間,即為單擺的振動周期T。 秒表測單擺的周期 4.改變擺長重測周期 將單擺的擺長變短或變長,重復實驗三次,測出相應的擺長l和周期T。 實驗步驟 2分7.6秒 0 31 2 33 4 35 6 37 8 39 41 10 43 12 14 45 16 47 18 49 20 51 22 53 24 26 55 57 28 59 0 1 2 6 7 8 9 10 11 3 4 5 12 13 14 秒表的讀數 0 31 2 33 4 35 6 37 8 39 41 10 43 12 14 45 16 47 18 49 20 51 22 53 24 26 55 57 28 59 0 1 2 6 7 8 9 10 11 3 4 5 12 13 14 1分51.4秒 秒表的讀數 數據分析 05 每改變一次擺長,將相應的 l 和 T 代入公式 中求出g值,最后求出g的平均值。設計如表所示實驗表格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實驗次數 擺長l(m) 周期T(s) 加速度g(m/s2) g的平均值 1 2 3 平均值法 數據分析 由T=2π 得T2= l 作出 T2-l 圖像,即以T2為縱軸,以l為橫軸。其斜 率 ,由圖像的斜率即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 圖像法 數據分析 誤差分析 06 1.系統誤差 主要來自于單擺模型本身是否符合要求,即懸點是否固定,擺球和擺長是否符合要求,最大擺角是否不超過5°,是否在同一豎直平面內擺動等。 ? 誤差分析 2.偶然誤差 ( 1 )主要來自于時間測量,測量時間時要求從擺球通過平衡位置開始計時,在記次數時不能漏記或多記。同時應多次測量,再對多次測量結果求平均值。 ( 2 )測長度和擺球直徑時,讀數也容易產生誤差。秒表讀數讀到秒的十分位即可。 注意事項 07 1.選擇細線時應選擇細、輕而且不易伸長,長度約1米左右的細線,小球應選密度較大、半徑較小的金屬球。 2.單擺擺線的上端應夾緊,不能卷在鐵架臺的桿上, 以免造成懸點不固定,擺長變化的現象。 3.測量擺長時應注意是懸點到球心的距離, 等于擺線長加上小球半徑。 注意擺線長與擺長的區別。 注意事項 4.要使單擺在豎直平面內擺動,不要形成圓錐擺。 5.要注意控制擺球的最大擺角不超過5°。 6.計算單擺的振動次數時,應從小球通過最低位置時開始計時,同方向再次通過最低位置時,計數為1 、 2 …… 7.改變懸線長度多次測量,最后求出g的平均值。 注意事項 在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時,若所用的擺球質量分布不均勻,不能用擺線長加球半徑得到單擺的擺長。我們采用如下方法解決這個問題: 先量得從懸點到擺球頂部處的擺線長為????1?,測得振動的周期為????1;改變擺長后,量得從懸點到擺球頂部處的擺線長為 ????2?,測得振動的周期為????2?; 則:????1=?2????????1+?????????, ????2=?2????????2+????????? 由①②兩式可求得當地的重力加速度:?????=?4????2????2?????1????22?????12 ? 實驗改進 答案:(1)A (2)a (3)0.3 9.8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