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第1節 電現象第三章 簡單電路教科版(2024)九年級上冊同步備課(1)知道摩擦起電現象,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兩種電荷;(2)掌握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3)知道驗電器的作用;(4)知道電流的形成和電流的方向規定。令人震撼的閃電畫面 電可以存在于手電筒中,也可以像閃電那樣神秘。電使我們的房間充滿光明,使計算機能夠工作……什么是電呢?將球在頭發上摩擦一下后,在靠近碎紙屑會發生什么現象......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摩擦后的氣球帶了電【演示實驗】知識點一:靜電現象摩擦后的氣球可以吸引碎紙屑靜電現象1.電荷:物體經摩擦后可以吸引輕小物體,我們就說它帶了電或帶了電荷。2.兩種電荷①正電荷:富蘭克林把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叫作正電荷,用“+”表示;②負電荷:把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荷叫作負電荷,用“-”表示。自然界只有兩種電荷生活中的靜電現象摩擦起電開車門被電梳子吸引頭發脫毛衣聽見啪啪聲3.摩擦起電①定義:用摩擦的方式使物體帶電,稱為摩擦起電。摩擦后的物體為什么能帶電呢 直到人們弄清了原子結構的秘密后才對靜電現象有了科學的解釋。②原子的核式結構原子核外電子原子核質子中子電中性帶正電帶負電不帶電帶正電核外電子原子核原子核所帶正電荷與核外所有電子所帶的負電荷數量相等時,原子不顯電性。電子是帶有最小負電荷的粒子。常用符號e表示最小電荷量(e=1.6×10-19C)任何帶電體所帶電荷都是e的整數倍。③摩擦起電實質當兩物體摩擦時失去電子因缺少電子而帶正電得到電子因得到電子而帶負電摩擦起電并不是創造了電荷,只是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使正、負電荷分開。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電荷轉移絲綢玻璃棒從這個現察來看,玻璃中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要弱于絲綢中的原于核。玻璃棒失去電子的物體因為缺少電子而帶正電;絲綢得到電子的物體有了多余電子而帶等量的負電。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束縛能力強的得到電子束縛能力弱的失去電子帶負電荷帶正電荷演示實驗:橡膠棒、毛皮、玻璃棒、絲綢、支架等同種電荷相互排斥1.將兩根絲綢摩擦的玻璃棒相互靠近;玻璃棒(或橡膠棒)相互排斥電荷間的相互作用知識點二: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實驗器材】【實驗過程】2.將兩根毛皮摩擦的橡膠棒相互靠近;3.將一根絲綢摩擦的玻璃棒和一根毛皮摩擦的橡膠棒相互靠近;絲綢摩擦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的橡膠棒相互吸引;異種電荷相互吸引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帶電荷的物體不需要接觸就能發生相互作用【實驗過程】如何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帶電呢?①物體是否吸引輕小物體來判斷。②根據它和已知帶電體之間相互作用規律來判斷。實驗室中專門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儀器:驗電器驗電器金屬球金屬桿金屬罩絕緣墊金屬箔接線柱1.驗電器的構造金屬球、金屬箔、金屬桿、金屬罩、絕緣墊等。2.驗電器的作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3.使用方法:將被檢驗的物體與驗電器的金屬球接觸,如果驗電器的兩片金屬箔張開一定角度,則說明物體帶電。4.原理:同種電荷互相排斥。驗電器檢測綢摩擦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的橡膠棒是否帶電靜電噴涂:使噴出的霧狀油漆帶負電荷,待噴涂物件帶正電荷,油漆液滴便會均勻地附著在物件表面,這就是靜電噴涂。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靜電除塵:使煙塵中的顆粒帶上負電荷,顆粒便被吸引到帶正電荷的金屬網上,這就是靜電除塵。利用電荷間的相互作用,我們還可以實現靜電復印、靜電植絨、靜電噴藥等。整個隊伍突然跳了起來 1746年的某一天,在巴黎圣母院前,700名修道士手拉手排成一隊。排頭的修道士一只手拉著第二個修道士的手,另一只手摸著一個儲存著大量電荷的萊頓瓶的金屬外殼。在實驗前,從萊頓瓶內壁引出一根長長的導線,如圖所示。當排尾的修道士用手去觸摸導線的一剎那,整個隊伍突然跳了起來!原來,是電通過了他們的身體。說明電荷有了定向移動電荷在不同物體間的移動,使我們可以通過摩擦讓物體帶電。那么電荷在同一個物體中可以移動嗎 知識點三:電荷的移動 取兩個相同的驗電器A和B,使A帶電,B不帶電。用帶絕柄的金屬棒把A和B的金屬球連接起來,可以看到什么現象 【演示實驗】A的金屬箔張開的角度減小,B的金屬箔張開,這表明驗電器B也帶了電。有電荷通過金屬棒發生了移動。電荷在金屬棒中的定向移動實驗現象:電荷的移動1.電流的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金屬內部的電子可以自由移動(雜亂無章)自由電子在一定條件下定向移動就形成了電流2.電流的方向物理學規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方向。負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與電流的方向相反。電流的方向電流的方向電流的方向 在電荷的移動實驗中,A、B之間的電流是短暫的,并不是持續的。實際應用的電流常常是持續的,那么怎樣得到持續的電流呢 1786年,意大利生物學家伽伐尼在解剖實驗中偶然發現,用外科手術刀觸及青蛙腿上外露的神經時,蛙腿會劇烈抽搐。受此啟發,伏打經過深入研究,于1800年用鋅片和銅片夾上鹽水浸濕的紙片,發明人類歷史上首個電池,使人們第一次獲得了持續的電流。伏打發明了電池 電池有正、負兩個極,在閉合回路中,電流從正極流出,經過用電器后從負極流回電池,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的電池種類很多,大多數都利用了伏打電池的基本原理,把化學能轉化成電能。電池各種電池電現象靜電現象電荷的移動電荷間的相互作用摩擦起電及實質兩種電荷驗電器電荷間的相互作用的利用電流電池電流的方向1.有關電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驗電器的原理是異種電荷相互排斥B.摩擦起電是利用摩擦的方式創造了電荷C.金屬中的電流方向與自由電子定向移動方向相反D.自然界有三種電荷:正電荷、負電荷、中性電荷C2.如圖所示,脫毛衣時,與毛衣摩擦過的頭發會“粘”在臉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脫毛衣時發生了摩擦起電現象B.頭發“粘”在臉上是因為同種電荷相互吸引C.若頭發帶負電荷,與臉接觸時的瞬間電流方向從頭發到臉D.若毛衣帶正電荷,說明它有了多余的電子A3. 如圖所示,用與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去接觸不帶電的驗電器A,可以看到A的金屬箔張開。再用帶有絕緣手柄的金屬棒把A和不帶電的驗電器B連接起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連接金屬棒的一瞬間,B的金屬箔張開是因為同種電荷相互排斥B.連接金屬棒的一瞬間,金屬桿中的電流方向是從B到AC.連接金屬棒的一瞬間,正電荷從A流向BD.若把金屬棒換成橡膠棒,連接的一瞬間,自由電子也能從B流向AA4. 如圖所示,驗電器A帶正電,B不帶電,拿一根有絕緣柄的金屬棒把A、B兩個驗電器連接起來,這時B將帶_____電。在連接的瞬間,電流的方向是_________。由A到B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