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3.(12分)如圖,用質量為m的活塞和圓柱形氣缸密封一部分理想氣體,活塞橫截面積為5,外界氣壓恒為po。初始時刻氣體溫度為To,活塞靜止,活塞與容器底的距離為加,對氣體加熱,經過一段時間后,活塞上升d,活塞再次平衡,內部氣體與外界大氣溫度相等。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理想氣體內能與溫度成正比,U=CT,C為已知常量,忽略活塞與氣缸間的摩擦。(1)求外界大氣的溫度:(2)求此過程氣體吸收的熱量。14.(15分)如圖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內,第I象限存在沿y軸負方向的勻強電場,第V象限以ON為直徑的半圓形區域內,存在垂直于坐標平面向外的勻強磁場。一質量為m、電荷量為g的帶正電的粒子,從y軸正半軸上y=h處的M點,以速度o垂直于y軸射入電場,經x軸上的P點且與x軸夾角45°進入磁場。已知022,不計粒子重力。(1)求電場強度的大小E和OP的長度d:(2)若使粒子能夠再次經過x軸正半軸,求磁感應強度B的最小值。物理試卷(共6頁)第5頁15.(18分)如圖,質量為m1=2kg、電荷量為g2.4C的物塊C靜置于木板A的左端,木板A的質量為m22kg,木板B的質量為m=1kg,木板A與木板B置于水平地面上,距離為L=3m,物塊C與木板A的動摩擦因數為41=0.5,物塊C與木板B的動摩擦因數u2=O.7,木板A和木板B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1。開始時,三物體處于靜止狀態,現施加一水平向右的勻強電場E-=10NVC,經過一段時間后木板A與木板B發生彈性碰撞,且此時物塊C恰好滑上木板B,當物塊C與木板B共速時撤去電場。物塊C看作質點,重力加速度g一10s2,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1)求木板A的長度:(2)若物塊C未從木板B滑出,求木板B的最短長度;(3)求整個運動過程因摩擦產生的內能和物塊C電勢能的減少量的比值。EB物理試卷(共6頁)第6頁2025-2026學年度上學期高三9月起點考試高三物理參考答案2345678910BDDCDCDACABDhehe1.B【解析衛個原子向低能級躍遷,最多可以產生4種光子,光子波長最長為E瓦,波長最短為EEA【解析】在號時刻,P在BC中點,且P的運動軌跡是連續的,故選A。4.A【解析】根據B=m0,需要的磁場B=m"=1.67×10×29×10°T≈0.03Trgr1.6×10-19×1005.D【解析】a→b外界對氣體做功,氣體內能增加,溫度升高:b→c氣體壓強不變,體積增加,溫度升高,內能增加,對外做功,吸收熱量;c→d氣體對外界做功,內能減少,溫度降低:氣體對外做功多于外界對氣體做功6.C【解析】兩列波干涉減弱,波程差為半波長的奇數倍,故波源起振方向相同:傳播速度m=2m/s,波的周期T=2s,波長入=vT=4m:干涉后的振幅為1cm,兩列波的振幅分別為w=t=43cm、2cme7D【解析】根據胡克定律,彈性圓環的彈力P=k0-0=k·2方3R二R=(√3-1)kR,選取圓心角為a的一小段圓環作為研究對象,其質量△m=會m,圓環處于平衡狀態,有△mg tan0=2Fsin解得k=(3+V3)mg4π2R22π8.CD【解析】根據GM得衛星運動半徑r=/CMT),D正確:根據a=2πr,252r,衛星與P點加速度之比為25/GMT2)425π2R3/3,A錯:地球轉過1周,衛星轉過2.5周,此時衛星與P點最遠,衛星轉過角度為5π:地球轉過2周,衛星轉過5周,此時衛星經過P點正上方,衛星轉過10π。10ABD【解折】導線框懸停時B =,磁場向上移動的速度=:導線框勻速運動時RB2a2(-2】=Mg,導線框速度=M一MgR②:導線框加速過程根據動量定理Bag一Mgt=M2,MMgR9=Bagt+vB2a2導線框加速過程根據動量定理Ba(t-)-Mgt=Mz,RMRMgRh=vit-B2a2gt+v1-B2a2高三物理答案(共5頁)第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