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章 物質的形態及其變化1.溫度 單位:________;測量工具:________。攝氏溫標規定,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________℃,水沸騰時的溫度為________℃。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時應注意:①將玻璃泡________在待測液體中,且不能接觸容器底和容器壁;②待示數________后讀數;③讀數時玻璃泡__________離開被測液體。3.體溫計 讀數時,________離開人體;使用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汽化 汽化:物質從________變成________;________熱量。 汽化的兩種方式:________和________。 蒸發:在________溫度下都能發生,且只發生在液體的________。 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沸騰:在液體的____________同時進行的劇烈汽化現象。 液體沸騰時溫度____________,該溫度叫做________。 液體沸騰需要滿足兩個條件: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液體沸騰前和沸騰時氣泡上升過程中的變化情況如右圖所示: 沸騰前的是圖________,沸騰時的是圖________。5.液化 液化:物質從________變成________;________熱量。 液化的兩種方式: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白氣”是________遇冷________形成的__________。6.熔化和 凝固 熔化:物質從________變成________;________熱量。 凝固:物質從________變成________;________熱量。 晶體:有熔點和凝固點;非晶體:沒有熔點和凝固點。 下圖是晶體和非晶體在熔化、凝固過程中的溫度—時間圖像。 晶體熔化(凝固)過程的特點:持續吸熱(放熱),溫度________。 非晶體熔化(凝固)過程的特點:持續吸熱(放熱),溫度________(________)。 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________。7.升華和 凝華 升華:物質從________直接變成________;________熱量。 凝華:物質從________直接變成________;________熱量。8.水循環 寫出水循環過程中的物態變化名稱和吸、放熱情況:考點溫度與溫度計1.關于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溫度,下列說法最符合實際的是 ( )A.人感覺到舒適的環境溫度約為26 ℃ B.11月份東莞室外的平均氣溫約為38 ℃C.人洗澡時感覺舒適的水溫約為60 ℃ D.人的正常體溫約為40 ℃2.常用的溫度計和體溫計是根據________________的性質制成的。(1)①圖1所示溫度計的量程是_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__。圖1②如圖2-甲所示,在測量燒杯中液體的溫度時,操作正確的是________。(選填字母)圖2 圖3③如圖2-乙所示,溫度計讀數時,視線正確的是__________(選填“a”“b”或“c”),溫度計的示數是__________℃;圖2-丙中,溫度計的示數是__________℃。(2)體溫計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離開人體讀數,其量程為____________℃,分度值為________℃。圖3是某人測量體溫后體溫計的示數,則他的體溫是________℃;若直接用此體溫計測量體溫是36.8 ℃的人的體溫,則測得的體溫是________℃。體溫計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放入沸水中消毒。考點物態變化及其吸、放熱的判斷3.如圖4所示,人剛從水中出來時,由于體表的水蒸發________(選填“吸熱”或“放熱”),身體會感到冷。他緊握雙臂,是為了減小水分表面積,從而________ (選填“加快”或“減慢”)水的蒸發。蒸發發生在液體的____________(選填“表面”“內部”或“表面和內部”)。圖44.(1)冬季,教室的窗戶上常出現一層“水霧”,這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發生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的,“水霧”出現在窗戶的________(選填“內”或“外”)側。(2)古老的蒸餾裝置如圖5所示,慢火加熱地鍋中發酵后的混合物(含酒精和水),蒸餾過程中需要不斷更換天鍋中的冷水,使酒蒸氣更容易遇冷________(選填“放出”或“吸收”)熱量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酒液由接酒槽收集后流入酒槽。圖5(3)我國古代的銅冰鑒是一件雙層的器皿,方鑒內套有一方壺,如圖6所示。夏季,在鑒壁與壺壁之間裝冰,壺內裝酒,便可使酒變涼。這是因為冰在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過程中,需要________(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銅冰鑒的外壁會有小液滴產生,這是________ (填物態變化名稱)現象。圖6 圖7 圖8 圖9(4)公元前1 650年,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就掌握了青銅器的鑄造技術。如圖7所示,先將原材料放在特制容器中加熱成液態的銅,再用石杓將其舀入陶范中,之后液態銅不斷________(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最終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成青銅器。(5)如圖8所示是從冰箱冷凍室里拿出的一塊凍肉,過一會兒看到其表面有一層“白霜”,這是________現象;用濕手觸摸片刻會感覺手指被“黏”住了,這是因為手上的水發生了________。(均填物態變化名稱)(6)如圖9所示,密封的錘形玻璃泡內裝有少量碘顆粒,碘的熔點為113.5 ℃。打開電吹風熱風擋對玻璃泡加熱,溫度約為60 ℃,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玻璃泡內彌漫著紫紅色的碘蒸氣,這個過程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是________;停止加熱,冷卻后玻璃泡內又出現碘顆粒,這個過程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是________,此時需要________熱。5.①夏天,打開電冰箱門時,冰箱門附近的“白氣”;②冬天,戶外的人不斷呼出的“白氣”;③路過包子店,看到蒸籠周圍煙霧繚繞的“白氣”;④雨后,縈繞在山巒上的“白氣”。關于上述現象中的“白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都是水蒸氣,形成過程需要放熱B.都是水蒸氣汽化后形成的小水珠C.其形成之前的水蒸氣來自空氣中的是①③④D.其形成的原因均與“露”“霧”相同6.如圖10所示,我國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創造性地運用物理知識。關于圖中各應用,下列解釋錯誤的是 ( )圖10A.自制簡易冰箱利用蒸發吸熱來保存食物B.把魚埋在冰粒中是利用冰溫度較低且熔化吸熱來給魚保鮮C.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幾桶水是利用水凝固吸熱來保存蔬菜D.新疆坎兒井利用地下渠道輸水,減少了水在輸送過程中的蒸發7.把碗放在大鍋內的水中蒸食物,碗與鍋底不接觸,如圖11所示。大鍋里的水開始沸騰后,碗中水的溫度________達到沸點,碗中的水________沸騰,這是因為碗中的水________持續吸熱。(均選填“能”或“不能”)圖118.常用滅火器中裝有二氧化碳液體,它是采用____________(選填“壓縮體積”或“降低溫度”)的方法使二氧化碳氣體液化的。使用時,打開滅火器的閥門,會發生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現象,需要________熱,所以手不要握住瓶身,以防凍傷。考點物態變化相關的圖像9.如圖12所示為甲、乙兩種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圖12(1)物質______(選填“甲”或“乙”)是晶體,該物質的熔點為________,凝固點為________。(2)物質甲在第2~6 min內,溫度________(選填“不變”或“不斷改變”)。(3)物質乙在第1 min處于________(選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態,在BC段________(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吸熱。10.如圖13-甲為物質A的凝固圖像。圖13(1)物質A凝固時溫度____________(選填“降低” “升高”或“保持不變”),凝固過程中________(選填“吸熱” “放熱”或“不吸熱也不放熱”)。(2)圖13-甲中第16 min時,物質A處于______________態。(3)若將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物質A中,如圖13-乙所示,試管中冰的質量會________(選填“變大”或“變小”)。考點水循環過程中的物態變化11.固態、液態和氣態是物質常見的三種狀態。某物質通過放熱、吸熱在甲、乙、丙三種物態之間相互轉化,如圖14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14A.甲為液態,由甲到乙是凝固過程,霜的形成過程與該過程相同B.乙為液態,由乙到丙是汽化過程,衣服晾干的過程與該過程相同C.丙為氣態,由丙到甲是液化過程,霧的形成過程與該過程相同D.丙為氣態,由乙到丙是升華過程,冰雪消融的過程與該過程相同12.在水循環的過程中,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過________變成水蒸氣。水蒸氣升入天空后,在高空遇冷,有的________成小水珠,有的________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態的云。云中的小水珠增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地面,這就是雨。云中的小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高山、地面,這就是雪。冰山上的積雪________直接變成水蒸氣,升入天空;積雪________后變成水,匯入江河,流入大海。(均填物態變化名稱)核心知識小測1.℃(攝氏度) 溫度計 0 1002.液體的熱脹冷縮 ①浸沒 ②穩定 ③不可以3.可以 將水銀甩到35 ℃以下4.液態 氣態 吸收 蒸發 沸騰 任何 表面①液體的表面積 ②液體的溫度 ③液體表面的空氣流動快慢 表面和內部 保持不變 沸點①溫度達到沸點 ②不斷吸熱 乙 甲5.氣態 液態 放出 降低溫度 壓縮體積 水蒸氣 液化小水珠6.固態 液態 吸收 液態 固態 放出 不變 升高降低 相同7.固態 氣態 吸收 氣態 固態 放出8.考點精練1.A2.液體熱脹冷縮(1)①-20~100__℃ 1__℃ ②D ③b 25 -12 (2)能 35~42 0.1 37.8 37.8 不能3.吸熱 減慢 表面4.(1)液化 內 (2)放出 液化 (3)熔化 吸收 液化 (4)放出 凝固 (5)凝華 凝固 (6)升華 凝華 放5.D 6.C 7.能 不能 不能 8.壓縮體積 汽化 吸9.(1)乙 210__℃ 210__℃ (2)不斷改變 (3)固 需要10.(1)保持不變 放熱 (2)固液共存 (3)變大11.C12.汽化 液化 凝華 升華 熔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