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五四學制)一、單選題(本題為單項選擇題,請將符合題目要求的選項涂在答題卡中,每小題2分,共20分)1.(2分)下列物理量的單位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A.1Pa=1N/m2 B.1J=1N s C.1W=1J/t D.1kW=106W2.(2分)2025年2月12日晚,“靈動之舞 璀璨夜空”無人機燈光秀在膠東文化廣場舉行。1500架無人機按照預設程序在空中變換出各種造型,編織成流動的光影畫卷。關于此燈光秀中涉及的物理知識分析正確的是( )A.無人機外殼使用密度小的材料,能在保證強度時減輕質量,便于飛行操控B.無人機在空中懸停,其重力與所受空氣浮力大小相等C.無人機豎直勻速上升時,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機械能守恒D.無人機加速上升時慣性增大3.(2分)關于如圖所示的四幅圖的說法正確的是( )A.如圖甲,吹氣時A管中水面上升,是因為流體中流速越小的位置壓強越小B.如圖乙,若將豎直玻璃管傾斜,水銀柱的長度不變C.如圖丙,增大罐內氣壓后灑水車灑水更遠,此時罐體與出水管是連通器D.如圖丁,鐵路的鋼軌鋪在枕木上,是為了減小壓強4.(2分)人體運動系統相當復雜,但最基本的運動形式是,骨骼在肌肉提供的動力作用下繞關節轉動,如圖所示是手端起茶杯的情景,其前臂骨骼相當于杠桿,肱二頭肌收縮提供動力。由圖可以看出,這是一個( )A.費力、省距離的杠桿B.省力、費距離的杠桿C.既費力,也費距離的杠桿D.既省力,也省距離的杠桿5.(2分)如圖所示是《天工開物》中古人用腳踏碓(duì)舂米(將稻米去皮)的情景,腳踏碓是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杠,木杠繞著O點能夠上、下轉動,木杠的前端裝有錐形石頭。不斷用腳踩踏木杠后端,就可以進行舂米。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前端石頭下端做成錐形是為了減少壓強B.使用腳踏碓舂米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C.腳踏碓舂米時相當于費力杠桿D.使用腳踏碓舂米是費距離的6.(2分)如圖所示,將同一個小球分別放入甲、乙、丙三種不同液體中,靜止時小球在甲液體中漂浮、在乙液體中懸浮、在丙液體中下沉到底部。如果用ρ甲、ρ乙、ρ丙分別表示三種液體的密度,則關于三種液體密度大小的關系說法正確的是( )A.ρ甲>ρ乙=ρ丙 B.ρ甲=ρ乙>ρ丙C.ρ甲>ρ乙>ρ丙 D.ρ甲<ρ乙<ρ丙7.(2分)如圖是甲、乙小車載著木塊向右運動過程中發生的現象,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圖甲所示是小車突然啟動或運動中突然加速時的現象B.圖乙所示是小車突然啟動或運動中突然停止時的現象C.圖甲、圖乙都是小車突然停止時的現象D.圖甲、圖乙都是小車突然啟動時的現象(多選)8.(2分)如圖是使用彈簧測力計的四個場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圖:拉著物體加速上升時,測力計的示數等于物體重力大小B.乙圖:拉著物體靜止時,測力計的示數等于物體重力大小C.丙圖:拉著物體沿斜面向上勻速運動時,測力計的示數等于物體所受摩擦力大小D.丁圖:拉著物體水平勻速運動時,測力計的示數等于物體所受摩擦力大小9.(2分)如圖是電氣化鐵路上的接觸網補償裝置,它由兩個輕質滑輪、鋼繩、墜砣組成,可以自動調整輸電線的松弛度,保障列車電極與輸電線的良好接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不計繩重和摩擦)A.輸電線A端所受的拉力大小大于墜砣的重力大小B.輸電線A端所受的拉力大小等于鋼繩的拉力大小C.該裝置中的兩個滑輪都是定滑輪D.該裝置中的兩個滑輪都是動滑輪10.(2分)如圖所示,三個杠桿都處于水平平衡狀態,物體A、B、C體積相等,則三者密度的關系正確的是( )A.ρA>ρB>ρC B.ρB>ρC>ρA C.ρA=ρB=ρC D.ρA>ρC>ρB二、多項選擇題(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均有多個選項符合題意,全部選對的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不選或選錯的得0分,共12分)(多選)11.(3分)分別用力F1、F2拉著同一物體在同一水平面上勻速直線運動,如圖所示,若兩次物體運動速度相同,不計滑輪重、繩重及摩擦,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中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F1B.圖乙中使用滑輪是為了改變力的方向C.拉力F1的大小是拉力F2的兩倍D.拉力F1的功率是拉力F2功率的兩倍(多選)12.(3分)如圖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完全相同的容器內裝有適量的水,將A、B、C三個體積相同的正方體分別放入容器內,待正方體靜止后,三個容器內水面高度相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三個正方體受到的浮力大小關系為FA<FB<FcB.三個正方體的密度大小關系是ρA<ρB<ρCC.容器底受到水的壓強大小關系為p甲<p乙<p丙D.容器對桌面的壓力大小關系為F甲=F乙=F丙(多選)13.(3分)如圖所示,用相同的滑輪組成甲、乙兩個滑輪組,在相同的時間內把相同物體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計繩重和摩擦。對兩個滑輪組分析正確的是( )A.繩端拉力F甲和F乙之比為2:3B.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甲和η乙之比為3:2C.繩端移動的速度v甲和v乙之比為1:1D.滑輪組的總功W甲和W乙之比為1:1(多選)14.(3分)將圖甲中A、B兩個相同的物體從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底端勻速拉到頂端,做功情況如圖乙所示,已知拉力FA為8N,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左側斜面的長度sA為0.375mB.右側斜面機械效率為60%C.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為4ND.拉力FA大于拉力FB三、填空題(每小題3分,共15分)15.(3分)甲、乙兩個相同的杯子中盛有質量相同的水,將兩塊質量和材質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實心球形和碗形,分別放入甲、乙兩杯水中,靜止后如圖所示。橡皮泥的密度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甲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靜止后兩杯水面高度情況是 (選填“甲杯高”、“乙杯高”或“一樣高”)。16.(3分)如圖所示,快遞公司借助傳送帶分撿包裹。傳送帶的表面應該比較 (選填“光滑”或“粗糙”),其目的是 (選填“增大”或“減小”)包裹跟隨傳送帶啟動過程中受的摩擦力。若長方體包裹長20cm、寬10cm、高8cm,質量為2kg,則包裹平放在水平傳送帶上對傳送帶的壓強為 Pa。(g取10N/kg)17.(3分)《紅樓夢》第四十四回,王照風發現小丫頭行為異常后,十分生氣。文中記載“說著,揚手一巴掌打在臉上,打得那小丫頭子一栽;這邊臉上又一下,登時小丫頭子兩腮紫脹起來。平兒忙勸:‘奶奶仔細手疼’”。文中,王熙鳳揚手一巴掌打在小丫頭臉上,小丫頭被打得一栽,這一現象說明了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小丫頭兩腮紫脹起來說明手對腮部產生的壓強 (選填“大”或“小”)。平兒勸王照風“奶奶仔細手疼”,“手疼”體現的物理原理是 。18.(3分)如圖所示,虛線框內是由兩個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工人用200N豎直方向的拉力F將重為480N的物體勻速提升了3m,拉力F的功率恒為300W,動滑輪重100N。則此過程中工人做的額外功為 J,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6s內物體上升的高度為 m。19.(3分)如圖甲所示,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在10s內將重物從底端勻速拉到頂端。該過程中,力做功占比如圖乙所示;則斜面的機械效率為 ;克服摩擦力做功為 J;拉力做功的功率為 W。四、作圖和閱讀題(20題4分,21題6分,共10分)20.(4分)如圖所示,用繩子拴著一塊橡皮,繩子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架上,把橡皮拉到A點,然后輕輕松手,忽略阻力,橡皮在A、B之間來回擺動。請在圖中畫出橡皮運動到B點時的受力示意圖。21.(6分)閱讀短文,回答問題。橋中國是橋的故鄉,被譽為“橋的國度”。中國橋梁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象征,以雄偉的身姿,跨越江河湖海,連接天南地北,見證了中國的歷史變遷和現代化進程。木材是較早的建橋材料,但木材本身質松易腐,牢固性、耐久性比較差。受材料硬度和長度的限制,在河面較寬的河流上不宜架設木質橋梁,因此木橋逐漸被木石混合或磚、石等材質的橋梁所取代。鋼鐵的生產以及鋼筋混凝土的出現為建造橋梁提供了新的材料,橋的跨度和承重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橋梁能承受的最大重力不僅與材料有關,還與橋的結構有關。在橋梁設計中,橋梁的支撐結構常常被設計成三角形,以保證橋梁的穩定性和承載能力。橋梁的種類多種多樣,常見的有梁橋、拱橋、懸索橋和斜拉橋等,如圖甲所示。通常情況下,梁橋受力明確,施工工藝簡單、成熟;拱橋外形美觀,承重潛力大,但對地基穩定性要求高,施工較為復雜。懸索橋是通過吊索將橋面荷載傳到主纜上,再由主纜傳到錨定和索塔上;斜拉橋是通過斜拉索將主梁承擔的荷載傳到橋塔上。(1)現代橋梁建造都使用鋼筋混凝土,請說出鋼筋混凝土的一個優點。(2)在橋梁設計中,為什么橋梁的支撐結構常常被設計成三角形?(3)港珠澳大橋是中國走向“橋梁強國”的里程碑,如圖乙所示是主體橋梁,其結構類型屬于甲圖中的什么種類?(4)當壓力超過物體的承受能力時物體會發生彎曲,拉力超過物體的承受能力時物體會被拉斷。建橋過程中,解決這種情況的最佳方式是將力進行分散或轉移。分散是將其散布到更大的面積,避免出現某個點集中受力。轉移是將其從強度較弱的區域移到專門設計的受力區域。你認為拱橋屬于哪一種方式?懸索橋屬于哪一種方式?(5)實驗小組用杠桿和細線模擬斜拉橋,探究細線的拉力與什么因素有關。如圖丙所示,將細線分別固定在杠桿A、B、C三處,用彈簧測力計分別測出細線繞過支架頂部定滑輪后的拉力FA、FB、FC。根據已有的杠桿知識可知三者的大小關系是什么?五、實驗探究題(22題6分,23題9分、24題6分,共21分)22.(6分)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實驗器材有刻度均勻的輕質杠桿、支架、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細線和若干質量相同的鉤碼。方案 證據①如圖甲所示,調節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不掛鉤碼時能在水平位置平衡;②在杠桿兩側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移動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將鉤碼對杠桿施加的力F和力臂l的數值填入表格中;③調節F1、l1、F2、l1的大小多次實驗。實驗數據如表所示。實驗次數 動力F1/N 動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1 1.0 20.0 2.0 10.02 1.0 20.0 1.0 20.03 2.0 20.0 4.0 10.0解釋 交流(1)操作②中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2)改變力和力臂的大小多次實驗的目的是 。(3)分析表中數據,可初步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寫出表達式)。(4)某同學認為杠桿平衡條件是F1+I1=F2+I2,這個結論是否正確?談談你的看法。(5)如圖乙所示,保持杠桿水平位置平衡,用測力計在B點施加拉力,測力計從位置b順時針轉到位置a的過程中,示數大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23.(9分)如圖所示是某實驗小組利用小鋼球A和B、木塊、木板等器材“探究物體的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每次實驗都讓小鋼球沿光滑斜面由靜止落下撞擊木塊,使木塊在水平木板上移動一段距離后靜止。(1)實驗中,探究“動能大小”是指探究 (填序號)具有的動能。A.小鋼球在斜面上B.小鋼球撞擊木塊時C.小鋼球撞擊木塊后D.木塊被小鋼球撞擊后(2)實驗中,通過觀察 來判斷物體的動能大小,這種研究方法叫 。(3)如圖甲所示①②兩次實驗,讓質量不同的小鋼球從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滾下,目的是 ;分析①②兩次實驗現象,可初步得出結論是 。(4)如圖乙所示③④兩次實驗,被同一小球由不同高度滾下撞擊后,木塊滑行過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分別為W1和W2,則W1 W2(選填“>”、“=”或“<”);③④兩次實驗探究的是物體動能大小與 的關系。24.(6分)在“探究浮力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實驗中,測力計在豎直方向調零后,實驗操作過程如圖所示:A圖:用細線將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讀出測力計的示數F1;B圖:將水倒入溢水杯中;C圖:將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的物體輕輕放入水中靜止,讓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同時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2;D圖:將盛有溢出水的小桶掛在彈簧測力計下,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3。(1)該小組在實驗操作中漏掉的一個步驟是什么?(2)實驗過程中的錯誤操作是什么?這樣操作對實驗結果有什么影響?(3)改正上述失誤重新進行實驗,如果C圖中物體沒有完全浸沒,你認為對實驗結果有沒有影響?如果C圖中物體碰到了燒杯側壁,你認為對實驗結果有沒有影響?(4)為了避免實驗結論的偶然性,還需要如何操作?六、計算題(25題11分,26題11分,共22分)25.(11分)進行房屋裝修時工人常用滑輪組提升沙石等材料。如圖所示,用滑輪組提升質量為120kg的裝修材料,15s內材料勻速上升了6m,此過程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不計繩重和摩擦,g取10N/kg。求:(1)這個過程中,拉力的功率。(2)動滑輪的重力。(3)勻速提升質量為210kg的物體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26.(11分)如圖甲所示,一圓柱形薄壁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將一底面積為50cm2、高為30cm的實心柱形物體A放入容器中。向容器中加水,如圖乙所示。在加水過程中,物體A對容器底的壓強p與所加水的深度h的關系如圖丙所示,整個過程中沒有水溢出,且物體A的下底面始終與容器中的水面平行。,g取10N/kg。求:(1)物體A的重力。(2)物體A的密度。(3)圖丙中M點和N點的數字。2024-2025學年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五四學制)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9小題)題號 1 2 3 4 5 6 7 9 10答案 A A D A C C A A B二.多選題(共5小題)題號 8 11 12 13 14答案 BD AC ABD AD BC一、單選題(本題為單項選擇題,請將符合題目要求的選項涂在答題卡中,每小題2分,共20分)1.(2分)下列物理量的單位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A.1Pa=1N/m2 B.1J=1N s C.1W=1J/t D.1kW=106W【解答】解:A、由公式p可得壓強單位是N/m2,用Pa取代N/m2,所以1Pa=1N/m2,故A正確;B、由公式W=Fs可得功的單位是N m,用J取代N m,所以1J=1N m,故B錯誤;C、由公式P可得功率單位是J/s,用W取代,所以1W=1J/s,故C錯誤;D、kW是功率的單位,1kW=103W,故D錯誤。故選:A。2.(2分)2025年2月12日晚,“靈動之舞 璀璨夜空”無人機燈光秀在膠東文化廣場舉行。1500架無人機按照預設程序在空中變換出各種造型,編織成流動的光影畫卷。關于此燈光秀中涉及的物理知識分析正確的是( )A.無人機外殼使用密度小的材料,能在保證強度時減輕質量,便于飛行操控B.無人機在空中懸停,其重力與所受空氣浮力大小相等C.無人機豎直勻速上升時,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機械能守恒D.無人機加速上升時慣性增大【解答】解:A.無人機外殼使用密度小的材料,密度小的材料在體積相同的情況下質量更小,所以能在保證強度時減輕質量,便于飛行操控,故A正確;B.無人機在空中懸停時,其重力與螺旋槳產生的升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使無人機處于平衡狀態。對于無人機來說,空氣浮力非常小,不足以支撐其重力,所以重力與空氣浮力大小并不相等,故B錯誤;C.無人機豎直勻速上升時,質量不變,速度不變,所以動能不變,而高度增加,重力勢能增加,動能沒有轉化為重力勢能;無人機在上升過程中要克服空氣阻力做功,需要消耗能量,所以機械能不守恒,故C錯誤;D.無人機加速上升時,質量不變,慣性不變,故D錯誤。故選:A。3.(2分)關于如圖所示的四幅圖的說法正確的是( )A.如圖甲,吹氣時A管中水面上升,是因為流體中流速越小的位置壓強越小B.如圖乙,若將豎直玻璃管傾斜,水銀柱的長度不變C.如圖丙,增大罐內氣壓后灑水車灑水更遠,此時罐體與出水管是連通器D.如圖丁,鐵路的鋼軌鋪在枕木上,是為了減小壓強【解答】解:A、A管中水面上升,是因為流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故A錯誤;B、在托里拆利實驗中,水銀柱的高度是指管內水銀面到水銀槽中水銀面的垂直高度,這一高度的大小是由外界大氣壓決定的,因此在大氣壓不變的情況下,玻璃管傾斜,水銀柱高度不變,但水銀柱長度會變長,故B錯誤;C、連通器是上端開口,底部連通的容器,而灑水車的罐體是密封的,只有水管一端開口,因此不是連通器,故C錯誤;D、列車的鋼軌要鋪在枕木上,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故D正確。故選:D。4.(2分)人體運動系統相當復雜,但最基本的運動形式是,骨骼在肌肉提供的動力作用下繞關節轉動,如圖所示是手端起茶杯的情景,其前臂骨骼相當于杠桿,肱二頭肌收縮提供動力。由圖可以看出,這是一個( )A.費力、省距離的杠桿B.省力、費距離的杠桿C.既費力,也費距離的杠桿D.既省力,也省距離的杠桿【解答】解:人在端茶杯時,若把前臂看成杠桿,支點在肘關節的位置,肱二頭肌收縮抬起前臂是動力,茶杯作用在手上產生的力是阻力;端茶杯的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屬于費力杠桿,費力但可以省距離;故選:A。5.(2分)如圖所示是《天工開物》中古人用腳踏碓(duì)舂米(將稻米去皮)的情景,腳踏碓是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杠,木杠繞著O點能夠上、下轉動,木杠的前端裝有錐形石頭。不斷用腳踩踏木杠后端,就可以進行舂米。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前端石頭下端做成錐形是為了減少壓強B.使用腳踏碓舂米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C.腳踏碓舂米時相當于費力杠桿D.使用腳踏碓舂米是費距離的【解答】解:A、使用“錐形石頭”是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故A錯誤;BC、用腳踏碓舂米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屬于費力杠桿,故B錯誤、C正確;D、用腳踏碓在使用的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但省距離,故D錯誤;故選:C。6.(2分)如圖所示,將同一個小球分別放入甲、乙、丙三種不同液體中,靜止時小球在甲液體中漂浮、在乙液體中懸浮、在丙液體中下沉到底部。如果用ρ甲、ρ乙、ρ丙分別表示三種液體的密度,則關于三種液體密度大小的關系說法正確的是( )A.ρ甲>ρ乙=ρ丙 B.ρ甲=ρ乙>ρ丙C.ρ甲>ρ乙>ρ丙 D.ρ甲<ρ乙<ρ丙【解答】解:靜止時,小球在甲液體中漂浮,乙液體中懸浮,丙液體中沉底,則根據浮沉條件可得:ρ球<ρ甲,ρ球=ρ乙,ρ球>ρ丙;所以,三種液體的密度關系ρ甲>ρ乙>ρ丙。故選:C。7.(2分)如圖是甲、乙小車載著木塊向右運動過程中發生的現象,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圖甲所示是小車突然啟動或運動中突然加速時的現象B.圖乙所示是小車突然啟動或運動中突然停止時的現象C.圖甲、圖乙都是小車突然停止時的現象D.圖甲、圖乙都是小車突然啟動時的現象【解答】解:甲圖:木塊與小車一起運動,當小車突然加速或啟動時,下端受摩擦力隨車加速,木塊上端仍保持原來的靜止或低速狀態,使得木塊向后傾倒;乙圖:木塊與小車一起運動,當小車突然減速或停止時,下端受摩擦力隨車減速,木塊上端仍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使得木塊向前傾倒。綜上分析可知,選項BCD錯誤,A正確。故選:A。(多選)8.(2分)如圖是使用彈簧測力計的四個場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圖:拉著物體加速上升時,測力計的示數等于物體重力大小B.乙圖:拉著物體靜止時,測力計的示數等于物體重力大小C.丙圖:拉著物體沿斜面向上勻速運動時,測力計的示數等于物體所受摩擦力大小D.丁圖:拉著物體水平勻速運動時,測力計的示數等于物體所受摩擦力大小【解答】解:A、甲彈簧測力計拉著物體加速上升時,物體不是平衡狀態,則拉力大小不等于重力大小,故A錯誤;B、由圖乙可知,物體靜止時,重力和拉力是一對平衡力,拉力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示數,可以測出物體的重力大小,故B正確;C、根據彈簧測力計拉著物體在斜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其處于平衡狀態,物體受到拉力和摩擦力,還受到重力和斜面對它的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且在沿斜面方向上,其受到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平行于斜面向下的摩擦力以及重力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分力,三個力作用下平衡即F拉=f+G分,由此可知物體受到的拉力大小大于摩擦力的大小,故C錯誤;D、由圖丁可知,測滑動摩擦力大小時,要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著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即為物體所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故D正確。故選:BD。9.(2分)如圖是電氣化鐵路上的接觸網補償裝置,它由兩個輕質滑輪、鋼繩、墜砣組成,可以自動調整輸電線的松弛度,保障列車電極與輸電線的良好接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不計繩重和摩擦)A.輸電線A端所受的拉力大小大于墜砣的重力大小B.輸電線A端所受的拉力大小等于鋼繩的拉力大小C.該裝置中的兩個滑輪都是定滑輪D.該裝置中的兩個滑輪都是動滑輪【解答】解:由圖可知,左側滑輪位置固定不動,為定滑輪;右側滑輪可隨輸電線一起移動,為動滑輪;不計繩重和摩擦,使用定滑輪時,不省力也不費力,故鋼繩的拉力等于墜砣的重力;使用動滑輪時能省力,輸電線A端所受的拉力等于鋼繩拉力的2倍,即大于墜砣的重力。綜上可知,A正確,BCD錯誤。故選:A。10.(2分)如圖所示,三個杠桿都處于水平平衡狀態,物體A、B、C體積相等,則三者密度的關系正確的是( )A.ρA>ρB>ρC B.ρB>ρC>ρA C.ρA=ρB=ρC D.ρA>ρC>ρB【解答】解:設每一格為L,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得:GA×LA=GM×LM,即GAGM,同理可得GB=G3GM,GCGM,比較可知GB>GM=GC>GA,根據G=mg可知mB>mM=mC>mA,物體A、B、C、M體積相等,根據m=ρV可得ρB>ρM=ρC>ρA,所以四個物體中密度最大的是B。故選:B。二、多項選擇題(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均有多個選項符合題意,全部選對的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不選或選錯的得0分,共12分)(多選)11.(3分)分別用力F1、F2拉著同一物體在同一水平面上勻速直線運動,如圖所示,若兩次物體運動速度相同,不計滑輪重、繩重及摩擦,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中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F1B.圖乙中使用滑輪是為了改變力的方向C.拉力F1的大小是拉力F2的兩倍D.拉力F1的功率是拉力F2功率的兩倍【解答】解:A、用力F1拉著物體在水平面上勻速直線運動,處于平衡狀態,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所以摩擦力f=F1,故A正確;B、圖乙中使用的滑輪是動滑輪,不計滑輪重、繩重及滑輪處的摩擦,可以省一半的力,不能改變力的方向,故B正確;C、兩圖中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相等,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受到的摩擦力相等,圖乙中使用滑輪是動滑輪,不計滑輪重、繩重及滑輪處的摩擦,可以省一半的力,即F2=f,圖甲中重為G的物體在水平面上勻速直線運動,處于平衡狀態,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所以摩擦力f=F1,拉力F1的大小是拉力F2的兩倍,故C正確。D、由A的解答可知,拉力F1的大小等于拉力F2的二倍,兩次物塊速度相同,則拉力F2移動速度時拉力F1移動速度的二倍,根據PFv可知,拉力F2的功率等于拉力F1的功率,故D錯誤。故選:AC。(多選)12.(3分)如圖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完全相同的容器內裝有適量的水,將A、B、C三個體積相同的正方體分別放入容器內,待正方體靜止后,三個容器內水面高度相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三個正方體受到的浮力大小關系為FA<FB<FcB.三個正方體的密度大小關系是ρA<ρB<ρCC.容器底受到水的壓強大小關系為p甲<p乙<p丙D.容器對桌面的壓力大小關系為F甲=F乙=F丙【解答】解:由題知,A、B、C三個正方體的體積相同;A、由圖可知,A、B、C三個正方體排開水的體積關系為VA排<VB排<VC排,根據F浮=ρ液gV排可知,浮力的大小關系為:FA<FB<FC,故A正確;B、由圖可知,A和B處于漂浮,C處于懸浮,則由浮沉條件可知:GA=FA,GB=FB,GC=FC,由于FA<FB<FC,所以GA<GB<GC;由于正方體A、B、C的體積相同,根據G=mg=ρVg可知,物體密度的大小關系:ρA<ρB<ρC,故B正確;C、容器中水的深度相同,根據p=ρgh可知,容器底受到水的壓強大小相等,故C錯誤;D、因正方體分別處于漂浮或懸浮狀態,則浮力等于自身重力,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排開液體的重力,即說明容器中正方體的重力等于正方體排開水的重力,即可以理解為,容器中正方體的重力補充了它排開的水的重力,能看出三個容器內總重力相等;由于容器相同,所以三個容器對桌面的壓力關系為F甲=F乙=F丙,故D正確。故選:ABD。(多選)13.(3分)如圖所示,用相同的滑輪組成甲、乙兩個滑輪組,在相同的時間內把相同物體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計繩重和摩擦。對兩個滑輪組分析正確的是( )A.繩端拉力F甲和F乙之比為2:3B.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甲和η乙之比為3:2C.繩端移動的速度v甲和v乙之比為1:1D.滑輪組的總功W甲和W乙之比為1:1【解答】解:A、由圖甲可知n甲=3,由圖乙可知n乙=2,物體和動滑輪的重力相等,由不計繩重和摩擦時F(G+G動)可知,繩端拉力F甲和F乙之比:,故A正確;B、物體和動滑輪的重力相等,由不計繩重和摩擦時η可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相等,即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甲和η乙之比為1:1,故B錯誤;C、在相同的時間內把相同物體提升相同的高度,由v可知,物體上升的速度相等,由繩端移動的速度v=nv物可知,繩端移動的速度v甲和v乙之比:,故C錯誤;D、繩端移動的距離s甲和s乙之比:,由W總=Fs可知,滑輪組的總功W甲和W乙之比:,故D正確。故選:AD。(多選)14.(3分)將圖甲中A、B兩個相同的物體從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底端勻速拉到頂端,做功情況如圖乙所示,已知拉力FA為8N,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左側斜面的長度sA為0.375mB.右側斜面機械效率為60%C.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為4ND.拉力FA大于拉力FB【解答】解:A、由圖乙可知拉力FA做的總功為W總A=6J,根據W=Fs可得,左側斜面的長度:sA0.75m,故A錯誤;B、將圖甲中A、B兩個相同的物體從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底端勻速拉到頂端,由W=Gh可知兩個斜面所做有用功相同。由圖乙可知左側斜面中克服摩擦力做的額外功為W額A=3J,根據W總=W有+W額可得,有用功:W有=W總A﹣W額A=6J﹣3J=3J,由圖乙可知拉力FB做的總功為W總B=5J,右側斜面的機械效率:η100%=60%,故B正確;C、根據W額=fs可得,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fA4N,故C正確;D、在相同條件下,斜面越長越省力。由圖可知左側斜面比右側斜面長,所以拉力FA小于拉力FB,故D錯誤。故選:BC。三、填空題(每小題3分,共15分)15.(3分)甲、乙兩個相同的杯子中盛有質量相同的水,將兩塊質量和材質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實心球形和碗形,分別放入甲、乙兩杯水中,靜止后如圖所示。橡皮泥的密度 大于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甲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 小于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靜止后兩杯水面高度情況是 乙杯高 (選填“甲杯高”、“乙杯高”或“一樣高”)。【解答】解:實心球橡皮泥沉到容器底部,根據物體浮沉條件可知,橡皮泥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實心球橡皮泥受到的浮力:F球<G﹣﹣﹣①碗狀橡皮泥漂浮在水面,碗狀橡皮泥受到的浮力:F碗=G﹣﹣﹣﹣②由①②可得:F球<F碗;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V排g可知,排開水的體積:V球<V碗,即:實心橡皮泥排開的水的體積小于碗狀橡皮泥排開的水的體積,所以乙杯中水面升高得多。甲、乙兩個相同的杯子中盛有質量相同的水,原來液面相平的,故靜止后兩杯水面高度情況是乙杯高。故答案為:大于;小于;乙杯高。16.(3分)如圖所示,快遞公司借助傳送帶分撿包裹。傳送帶的表面應該比較 粗糙 (選填“光滑”或“粗糙”),其目的是 增大 (選填“增大”或“減小”)包裹跟隨傳送帶啟動過程中受的摩擦力。若長方體包裹長20cm、寬10cm、高8cm,質量為2kg,則包裹平放在水平傳送帶上對傳送帶的壓強為 1000 Pa。(g取10N/kg)【解答】解:借助傳送帶分撿包裹時,傳送帶與包裹之間的摩擦是有益摩擦,傳送帶的表面應該比較粗糙,其目的是增大包裹跟隨傳送帶啟動過程中受的摩擦力;由重力公式G=mg可得:包裹的重力G=mg=2kg×10N/kg=20N;包裹平放在水平傳送帶上對傳送帶的壓力大小等于包裹的重力,即壓力F=G=20N;包裹底面積S=20cm×10cm=200cm2=0.02m2;由壓強公式可得:包裹平放在水平傳送帶上對傳送帶的壓強為。故答案為:粗糙;增大;1000。17.(3分)《紅樓夢》第四十四回,王照風發現小丫頭行為異常后,十分生氣。文中記載“說著,揚手一巴掌打在臉上,打得那小丫頭子一栽;這邊臉上又一下,登時小丫頭子兩腮紫脹起來。平兒忙勸:‘奶奶仔細手疼’”。文中,王熙鳳揚手一巴掌打在小丫頭臉上,小丫頭被打得一栽,這一現象說明了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運動狀態 ;小丫頭兩腮紫脹起來說明手對腮部產生的壓強 大 (選填“大”或“小”)。平兒勸王照風“奶奶仔細手疼”,“手疼”體現的物理原理是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解:小丫頭被打得一栽,其運動狀態發了改變,這一現象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小丫頭兩腮紫脹起來,形變程度明顯,說明手對腮部產生的壓強大;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當手給臉一個力時,臉也會給手一個力,導致手疼。故答案為:運動狀態;大;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8.(3分)如圖所示,虛線框內是由兩個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工人用200N豎直方向的拉力F將重為480N的物體勻速提升了3m,拉力F的功率恒為300W,動滑輪重100N。則此過程中工人做的額外功為 360 J,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80% ,6s內物體上升的高度為 3 m。【解答】解:若不計繩重和摩擦,根據F(G+G動)可知,n2.9,由于滑輪組繩子股數為整數,因此該滑輪組繩子股數為n=3;拉力F做的總功為:W總=Fs=Fnh=200N×3×3m=1800J,克服物重做的有用功為:W有=Gh=480N×3m=1440J,則額外功為:W額=W總﹣W有=1800J﹣1440J=360J;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η100%=80%;根據PFv'=Fnv可知,物體上升的速度為:v0.5m/s,則6s內物體上升的高度為:h'=vt=0.5m/s×6s=3m。故答案為:360;80%;3。19.(3分)如圖甲所示,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在10s內將重物從底端勻速拉到頂端。該過程中,力做功占比如圖乙所示;則斜面的機械效率為 70% ;克服摩擦力做功為 150 J;拉力做功的功率為 50 W。【解答】解:使用斜面時,克服重力做的功為有用功,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為額外功,總功等于有用功與額外功之和。由圖乙可知額外功占總功的百分比為30%,則有用功占總功的百分比,即斜面的機械效率為η=1﹣30%=70%;根據η可得,拉力做的總功:W總500J,則克服摩擦力做的額外功:W額=30%W總=30%×500J=150J;拉力做功的功率:P50W。故答案為:70%;150;50。四、作圖和閱讀題(20題4分,21題6分,共10分)20.(4分)如圖所示,用繩子拴著一塊橡皮,繩子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架上,把橡皮拉到A點,然后輕輕松手,忽略阻力,橡皮在A、B之間來回擺動。請在圖中畫出橡皮運動到B點時的受力示意圖。【解答】解:忽略空氣對橡皮的影響,橡皮由A擺動到B位置時,共受到拉力和重力的作用,過球心作豎直向下的重力和沿繩子斜向上的拉力。如圖所示:21.(6分)閱讀短文,回答問題。橋中國是橋的故鄉,被譽為“橋的國度”。中國橋梁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象征,以雄偉的身姿,跨越江河湖海,連接天南地北,見證了中國的歷史變遷和現代化進程。木材是較早的建橋材料,但木材本身質松易腐,牢固性、耐久性比較差。受材料硬度和長度的限制,在河面較寬的河流上不宜架設木質橋梁,因此木橋逐漸被木石混合或磚、石等材質的橋梁所取代。鋼鐵的生產以及鋼筋混凝土的出現為建造橋梁提供了新的材料,橋的跨度和承重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橋梁能承受的最大重力不僅與材料有關,還與橋的結構有關。在橋梁設計中,橋梁的支撐結構常常被設計成三角形,以保證橋梁的穩定性和承載能力。橋梁的種類多種多樣,常見的有梁橋、拱橋、懸索橋和斜拉橋等,如圖甲所示。通常情況下,梁橋受力明確,施工工藝簡單、成熟;拱橋外形美觀,承重潛力大,但對地基穩定性要求高,施工較為復雜。懸索橋是通過吊索將橋面荷載傳到主纜上,再由主纜傳到錨定和索塔上;斜拉橋是通過斜拉索將主梁承擔的荷載傳到橋塔上。(1)現代橋梁建造都使用鋼筋混凝土,請說出鋼筋混凝土的一個優點。(2)在橋梁設計中,為什么橋梁的支撐結構常常被設計成三角形?(3)港珠澳大橋是中國走向“橋梁強國”的里程碑,如圖乙所示是主體橋梁,其結構類型屬于甲圖中的什么種類?(4)當壓力超過物體的承受能力時物體會發生彎曲,拉力超過物體的承受能力時物體會被拉斷。建橋過程中,解決這種情況的最佳方式是將力進行分散或轉移。分散是將其散布到更大的面積,避免出現某個點集中受力。轉移是將其從強度較弱的區域移到專門設計的受力區域。你認為拱橋屬于哪一種方式?懸索橋屬于哪一種方式?(5)實驗小組用杠桿和細線模擬斜拉橋,探究細線的拉力與什么因素有關。如圖丙所示,將細線分別固定在杠桿A、B、C三處,用彈簧測力計分別測出細線繞過支架頂部定滑輪后的拉力FA、FB、FC。根據已有的杠桿知識可知三者的大小關系是什么?【解答】解:(1)現代橋梁建造都使用鋼筋混凝土,鋼筋混凝土具有硬度大且抗壓性好的特點,同時價格經濟劃算;(2)在橋梁設計中,支撐結構常常被設計成三角形,以保證橋梁的穩定性和承載能力;(3)由圖乙可知,港珠澳大橋是斜拉索拉著,屬于甲圖中的斜拉橋;(4)根據圖中拱橋將其從強度較弱的區域移到專門設計的受力區域,屬于轉移,而懸索橋屬于把力分散開來;(5)將細線分別固定在杠桿A、B、C三處,此時阻力和阻力臂一定,細線固定在杠桿A處時,動力臂最大,C處動力臂最小,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知,FA<FB<FC。答:(1)現代橋梁建造都使用鋼筋混凝土,鋼筋混凝土具有硬度大且抗壓性好的特點,同時價格經濟劃算;(2)設計成三角形,以保證橋梁的穩定性和承載能力;(3)結構類型是甲圖中的斜拉橋;(4)拱橋屬于轉移,懸索橋屬于分散;(5)三者的大小關系是FA<FB<FC。五、實驗探究題(22題6分,23題9分、24題6分,共21分)22.(6分)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實驗器材有刻度均勻的輕質杠桿、支架、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細線和若干質量相同的鉤碼。方案 證據①如圖甲所示,調節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不掛鉤碼時能在水平位置平衡;②在杠桿兩側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移動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將鉤碼對杠桿施加的力F和力臂l的數值填入表格中;③調節F1、l1、F2、l1的大小多次實驗。實驗數據如表所示。實驗次數 動力F1/N 動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1 1.0 20.0 2.0 10.02 1.0 20.0 1.0 20.03 2.0 20.0 4.0 10.0解釋 交流(1)操作②中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方便的讀出力臂 。(2)改變力和力臂的大小多次實驗的目的是 為了獲取多組實驗數據歸納出物理規律,使結論具有普遍性 。(3)分析表中數據,可初步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F1l1=F2l2 (寫出表達式)。(4)某同學認為杠桿平衡條件是F1+I1=F2+I2,這個結論是否正確?談談你的看法。(5)如圖乙所示,保持杠桿水平位置平衡,用測力計在B點施加拉力,測力計從位置b順時針轉到位置a的過程中,示數大小將 變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解答】解:(1)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可以方便的讀出力臂;(2)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時,多次改變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為了獲取多組實驗數據歸納出物理規律,使結論具有普遍性;(3)由表格中數據知,第一組數據:1.0N×20.0cm=2.0N×10.0cm;第二組數據:1.0N×20.0cm=1.0N×20.0cm;第三組數據:2.0N×20.0cm=4.0N×10.0cm;可得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4)杠桿平衡的條件是F1l1=F2l2,得出的結論是不正確的,得到錯誤的結論的原因是只測量了一組數據,具有偶然性,不能得出普遍規律,且不同單位的物理量不能直接相加;(5)如圖乙所示,保持杠桿水平位置平衡,測力計從a位置轉到b位置,此時拉力F的力臂變大,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拉力變小,即測力計示數變小。故答案為:(1)方便的讀出力臂;(2)為了獲取多組實驗數據歸納出物理規律,使結論具有普遍性;(3)F1l1=F2l2;(4)不正確;只測量了一組數據,具有偶然性,不能得出普遍規律,且不同單位的物理量不能直接相加;(5)變小。23.(9分)如圖所示是某實驗小組利用小鋼球A和B、木塊、木板等器材“探究物體的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每次實驗都讓小鋼球沿光滑斜面由靜止落下撞擊木塊,使木塊在水平木板上移動一段距離后靜止。(1)實驗中,探究“動能大小”是指探究 B (填序號)具有的動能。A.小鋼球在斜面上B.小鋼球撞擊木塊時C.小鋼球撞擊木塊后D.木塊被小鋼球撞擊后(2)實驗中,通過觀察 木塊移動的距離 來判斷物體的動能大小,這種研究方法叫 轉換法 。(3)如圖甲所示①②兩次實驗,讓質量不同的小鋼球從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滾下,目的是 使兩球到達水平面時速度相等 ;分析①②兩次實驗現象,可初步得出結論是 當速度一定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4)如圖乙所示③④兩次實驗,被同一小球由不同高度滾下撞擊后,木塊滑行過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分別為W1和W2,則W1 < W2(選填“>”、“=”或“<”);③④兩次實驗探究的是物體動能大小與 速度 的關系。【解答】解:(1)由題意可知,實驗中探究小鋼球動能,即小鋼球撞擊木塊時的動能的大小,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2)實驗中,通過觀察木塊移動的距離來反映小鋼球的動能大小,采用了轉換法;(3)由①②兩圖可知:讓質量不同的鋼球從斜面的同一高度滾下,是為了使兩球到達水平面時速度相等,兩個小鋼球的質量不同,因此可以探究物體動能與物體質量的關系;小鋼球質量越大,推動木塊移動的距離越遠,故可得出結論:當物體速度一定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4)乙中兩次實驗中木塊被撞擊后滑行過程中所受摩擦力分別為f1、f2,因為在同種接觸面上,壓力不變時,摩擦力大小不變,故f1=f2,s1<s2,根據做功的公式W=fs可知W1<W2。研究與速度關系時要保證質量相同,速度不同,故③④兩次實驗探究的是物體動能大小與速度的關系。故答案為:(1)B;(2)木塊移動的距離;轉換法;(3)使兩球到達水平面時速度相等;當速度一定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4)<;速度。24.(6分)在“探究浮力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實驗中,測力計在豎直方向調零后,實驗操作過程如圖所示:A圖:用細線將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讀出測力計的示數F1;B圖:將水倒入溢水杯中;C圖:將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的物體輕輕放入水中靜止,讓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同時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2;D圖:將盛有溢出水的小桶掛在彈簧測力計下,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3。(1)該小組在實驗操作中漏掉的一個步驟是什么?(2)實驗過程中的錯誤操作是什么?這樣操作對實驗結果有什么影響?(3)改正上述失誤重新進行實驗,如果C圖中物體沒有完全浸沒,你認為對實驗結果有沒有影響?如果C圖中物體碰到了燒杯側壁,你認為對實驗結果有沒有影響?(4)為了避免實驗結論的偶然性,還需要如何操作?【解答】解:(1)本實驗要測量出物體排出水的重力大小,該小組在實驗操作中漏掉的一個步驟是,測量空桶的重力;(2)溢水杯中的水沒有盛滿;這樣會導致排水的重力變小;(3)阿基米德原理也適用沒有完全浸沒的情況,如果C圖中物體沒有完全浸沒,對實驗結果有沒有影響,如果C圖中物體碰到了燒杯側壁,測力計示數變小,根據稱重法測浮力,導致浮力變大,對實驗結果有影響;(4)根據歸納法的要求,為了避免實驗結論的偶然性,還要換用不同液體或不同的物體多次測量。故答案為:(1)測量空桶的重力;(2)溢水杯中的水沒有盛滿,導致排水的重力變小;(3)對實驗結果有沒有影響,如果C圖中物體碰到了燒杯側壁,測力計示數變小,根據稱重法測浮力,導致浮力變大,對實驗結果有影響;(4)為了避免實驗結論的偶然性,還要換用不同液體或不同的物體多次測量。六、計算題(25題11分,26題11分,共22分)25.(11分)進行房屋裝修時工人常用滑輪組提升沙石等材料。如圖所示,用滑輪組提升質量為120kg的裝修材料,15s內材料勻速上升了6m,此過程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不計繩重和摩擦,g取10N/kg。求:(1)這個過程中,拉力的功率。(2)動滑輪的重力。(3)勻速提升質量為210kg的物體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解答】解:(1)拉力做的有用功為:W有=Gh=mgh=120kg×10N/kg×6m=7200J,拉力做的總功為:W總9000J,則拉力的功率為:P600W;(2)不計繩重和摩擦,克服動滑輪重做的額外功為:W額=W總﹣W有=9000J﹣7200J=1800J,動滑輪的重力為:G動300N;(3)不計繩重和摩擦,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η'100%=87.5%。答:(1)這個過程中,拉力的功率為600W;(2)動滑輪的重力為300N;(3)勻速提升質量為210kg的物體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7.5%。26.(11分)如圖甲所示,一圓柱形薄壁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將一底面積為50cm2、高為30cm的實心柱形物體A放入容器中。向容器中加水,如圖乙所示。在加水過程中,物體A對容器底的壓強p與所加水的深度h的關系如圖丙所示,整個過程中沒有水溢出,且物體A的下底面始終與容器中的水面平行。,g取10N/kg。求:(1)物體A的重力。(2)物體A的密度。(3)圖丙中M點和N點的數字。【解答】解:(1)當h=10cm時,根據阿基米德原理知,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50×10×10﹣6m3=5N;根據p知,壓力F=pS=1.4×103Pa×50×10﹣4m2=7N;根據平衡條件知,物體的重力G=F浮+F=7N+5N=12N;(2)根據G=mg=ρVg可知,密度ρ= 0.8×103kg/m3;(3)當深度為0時,壓力等于重力,壓強p2.4×103Pa;當浮力等于重力時,壓強為0,則有F'浮=ρ水gV'排=ρ水gSh';即1.0×103kg/m3×10N/kg×50×h'×10﹣4m3=12N;解得h'=0.24m=24cm;答:(1)物體A的重力是12N。(2)物體A的密度是0.8×103kg/m3。(3)圖丙中M點和N點的數字分別為2.4、24。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