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物理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物理試題

資源簡介

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物理試題
1.(2024八上·廬江期中)完成下列單位換算:
(1)   nm;
(2)   h;
(3)   。
2.(2024八上·廬江期中)為迎接中考體育技能測試,體育老師對全班同學進行了一次模擬考試。如圖,停表顯示的是一位同學跑完所用的時間,則該同學跑完400m所用的時間為   。
3.(2024八上·廬江期中)小明同學為了測某一品牌導線的直徑,他采用了以下的辦法:剪下一段導線后,把這段導線單層緊密地在一支鉛筆上纏繞20圈,形成一個導線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測量這個導線圈的長度,測量情況如圖所示。則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這個導線圈的長度是   cm,這一品牌導線的直徑是   cm。
4.(2024八上·廬江期中)課堂上老師使用的便攜式擴音機,不僅要起到“擴音”的作用,而且應該有較高的“保真度”,從聲學上講,較高的“保真度”是要求較好地保持原聲的   ;“擴音”是指增大聲音的   (均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
5.(2024八上·廬江期中)石蠟不能沉入水中,為了測量石蠟的體積,小紅采用如圖所示的方法,在圖中   (填字母)是沒有必要的,石蠟的體積是   。

6.(2024八上·廬江期中)如圖(甲)、(乙)所示為兩個音叉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在同一個示波器上顯示的波形圖,通過該波形可以發現,(甲)音叉比(乙)音叉發出聲音的音調   ,(乙)音叉比(甲)音叉發出聲音的響度   .
7.(2024八上·廬江期中)小明正在寫作業,突然電燈滅了,小明想:電燈為什么會滅呢?可能是停電了吧。這里的“電燈為什么會滅呢?”是科學探究的   環節,“可能是停電了吧”則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環節。
8.(2024八上·廬江期中)小明同學身高1.5m,他站在大衣柜的穿衣鏡前1.2m,他在鏡中的像高   m;像與他相距   m;若他逐漸遠離穿衣鏡,那么鏡中的像大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9.(2024八上·廬江期中)如圖中,樂樂用魚叉叉水中的魚,這種光現象中,光由   到   (填介質名稱)中發生了折射,折射角   入射角(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樂樂看到的魚是   (填“真實的魚”或“魚的實像”或“魚的虛像”)。
10.(2024八上·廬江期中)作圖:
(1)如圖甲所示,AB、CD是平面鏡前一點光源S發出的光線經平面鏡M反射后的兩條反射光線,請在圖中標出光源S和像點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圖。
(2)如圖乙所示,一玻璃三棱鏡的橫截面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一束紅光平行于BC邊從S點射入三棱鏡,經AB面折射后,又在BC面發生反射,然后恰好從P點折射后射出。請畫出這個傳播過程的光路圖。
11.(2024八上·廬江期中)以下有關誤差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誤差
B.測量誤差與測量者、測量方法有關
C.只要認真測量就可以避免誤差
D.選用精密的測量儀器可以消除誤差
12.(2024八上·廬江期中)有五位同學用毫米刻度尺測量同一物理課本的寬度,測量結果分別為18.52cm,18.51cm,18.80cm,18.49cm,18.50cm,你認為下列數據最接近真實值的是(  )
A.18.564cm B.18.56cm
C.18.505cm D.18.51cm
13.(2024八上·廬江期中)《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九條:機動車駛近急彎、坡道頂端等影響安全視距的路段時,應當減速慢行,并鳴喇叭示意。“鳴喇叭示意”應用了同學們學習過的物理知識中的(  )
A.聲音是沿直線傳播的
B.聲音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C.聲音是可以沿各個方向傳播
D.聲音在同種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14.(2024八上·廬江期中)把一條粗細均勻的長金屬管截成長度不等的四段,然后把這四段金屬管由長到短依次排列懸掛起來,如圖所示,若用錘子分別敲擊四段金屬管時,它們都會發出聲音,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人聽見的聲音不是由空氣傳播的
B.聲音的音調不同
C.最短的金屬管發出的聲音是超聲
D.聲音的音色不同
15.(2024八上·廬江期中)在亞丁灣海域,我國海軍護航編隊使用“金噪子”(又名“聲波炮”)震懾海盜,它的聲波定向發射器外觀類似喇叭,能發出145dB以上的高頻聲波,甚至比噴氣式飛機引擎的噪聲還要刺耳,根據以上信息,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聲波具有能量
B.聲波定向發射器喇叭狀外觀可以減少聲音的分散,從而增大響度
C.使用“金嗓子”時,護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D.“金噪子”發出的聲波是次聲波
16.(2024八上·廬江期中)在正常情況下,人的眼睛離書本的距離為25 cm時,看的清楚,不容易疲勞,這個距離叫明視距離.如圖所示,小明的父親在刮胡子時,眼睛距離鏡子的最佳距離為(  )
A.25 cm
B.50 cm
C.12.5 cm
D.因為像的大小不變,所以平面鏡到眼的距離遠近都一樣
17.(2024八上·廬江期中)學習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為此,學校采取了多種措施來控制噪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中考期間學校周圍禁鳴喇叭: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B.在學校周圍種植樹木:在傳播過程中控制噪聲
C.在學校門口安裝噪聲監測儀:在聲源處控制噪聲
D.同學在午休時戴上防噪聲耳罩:在傳播過程中控制噪聲
18.(2024八上·廬江期中)小明想利用一塊平面鏡使射向井口的太陽光豎直射入井中,如圖所示,圖中的數字符號表示的是確定平面鏡位置時作圖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圖過程正確的是(  )
A. B.
C. D.
19.(2024八上·廬江期中)傳說乾隆皇帝傍晚在月色下散步,看到江邊樹上鳥兒棲息,倒影映水中,水中魚兒游動。便吟道:“月掛樹梢,魚游枝頭鳥宿水。”隨后討對下聯,竟無人對出。你認為此聯中的(  )
A.“魚”是折射現象,“鳥”是反射現象
B.“魚”和“鳥”都是光的反射現象
C.“魚”是反射現象,“鳥”是折射現象
D.“魚”和“鳥”都是光的折射現象
20.(2024八上·廬江期中)如圖所示是光在空氣和玻璃兩種介質中傳播的情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是分界面 B.入射角等于
C.折射角等于 D.的右邊是玻璃
21.(2024八上·廬江期中)小霞同學聽老師講了“伽利略觀察教堂吊燈”的故事后,她猜想擺來回擺動一次的時間可能與擺的質量m,擺的長度l以及擺動的幅度s有關.于是她在一根長繩的一端系一個小螺帽做成了一個擺,如圖所示.
(1)為了探究擺來回擺動一次的時間與擺的長度是否有關,她應該控制擺的幅度s和擺的   不變,只改變擺的   .
(2)上述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叫做   
A.類比法 B.控制變量法 C.等效替代法 D.推理法
(3)小霞同學發現擺來回擺動一次的時間比較短, 難以測準.為了減小誤差,你認為該怎么做?
   .
22.(2024八上·廬江期中)教師演示探究“聲音的產生”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將系在細線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當教師用錘敲擊音叉的時候,聽到音叉發出聲音,同時又觀察到   ,該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2)在實驗中,乒乓球將音叉微小的振動放大,這種研究方法叫做   (填“等效法”、“轉換法”或“控制變量法”)
23.(2024八上·廬江期中)小明同學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時,想起了走過教學大樓門廳內的大平面鏡時的情景:靠近鏡子時,感覺自己的像變大了,遠離鏡子時感覺像變小了,自己的感覺對嗎?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下小明進行了實驗探究。小明所用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其中的透明玻璃板作為平面鏡)。主要實驗步驟如下:
(1)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點燃的蠟燭A,在玻璃板后面移動一支沒有點燃的相同的蠟燭B.當把蠟燭B移動到某一位置的時候,發現蠟燭B與蠟燭A的像重合,測量并記錄此時物、像和玻璃板之間的位置關系;
(2)多次改變蠟燭A到平面鏡的距離,在平面鏡后移動蠟燭B,發現總能找到一個對應位置,在鏡前從不同角度觀察,蠟燭B與蠟燭A的像均重合,測量并記錄每次實驗的相關數據。
請根據以上敘述回答下列問題:
①根據以上實驗步驟可知,能驗證小明感覺的是步驟   (選填(1)或(2));
②“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得到的結論是: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   ,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   ,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   ;
③若用光屏代替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觀察光屏,將   (選填“能”或“不能”)觀察到蠟燭A的像,說明所成的是   像(選填“虛”或“實”)。
24.(2024八上·廬江期中)小明同學為探究光的折射規律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在玻璃水槽中豎直放置的光屏由E和F兩個半圓形光屏組成,其豎直方向的直徑NOM為兩半圓的分界線,其中光屏F可繞直徑NOM在水平面內前后折轉。
(1)實驗時,先讓光屏EF位于同一平面內,一束激光貼著光屏E從空氣斜射入水中,在光屏F上可以看到折射后的光束。小明將光屏F向后折轉一定角度后,則在光屏F上   (選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這說明折射光和入射光   (選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內;
(2)保持入射點O不變,多次改變入射光AO與ON的夾角進行實驗,他測量記錄了如下表所示的數據。分析這些數據得出的結論是   ;(寫出一條即可)
(3)小明將光屏F調至與光屏E在同一平面內,然后在玻璃水槽底部用另一只激光筆讓光貼著光屏F沿BO射向水面時,可看到折射光沿OA方向射出,這說明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   。
入射角
折射角
25.(2024八上·廬江期中)百米賽跑終點計時員,聽到發令槍響后才開始計時,結果測得運動員的成績為12.21s,該運動員的實際成績是多少?運動員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提示:計算時間時,小數點后面保留兩位數)
26.(2024八上·廬江期中)兩個平面鏡垂直放置如圖所示,試證明:以任意角度斜射到某平面鏡的光線,經兩次反射后,最后的反射光線與最初的入射光線平行。(提示:先作圖后證明。)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
(2)0.25
(3)
【知識點】量筒的使用;時間及其測量;長度及其測量
【解析】【解答】(1)根據長度單位換算:,則;
(2)根據時間單位關系:,則;
(3)根據體積單位關系:,則
【分析】根據長度的單位換算、時間的單位換算、體積的單位換算關系,進行解答。
(1)已知,則
(2)已知,則
(3)已知

2.【答案】99.8
【知識點】時間及其測量
【解析】【解答】圖中,停表的中間表盤是分鐘盤,1min分兩個小格,一個小格是0.5min,指針在“1”后超半格,時間為1min;停表的大表盤是秒鐘盤,1s之間分10份,一個小格是0.1s,指針在39.8s處,停表的讀數為:1min39.8s=99.8s。故第1空填:99.8。
【分析】根據秒表的分鐘指針和秒鐘指針位置,測量時間。
3.【答案】0.1cm;1.60;0.08
【知識點】長度及其測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圖中,刻度尺的1cm分10份,分度值為0.1cm;
根據圖像,導線圈的長度為1.60cm,線圈共20圈,則導線的直徑為:。故第1空填:0.1cm;第2空填:1.60;第3空填:0.08。
【分析】根據刻度尺上最小長度,判斷分度值,根據線圈對應刻度尺的位置,測量長度;根據總圈數,計算一圈直徑。
4.【答案】音色;響度
【知識點】響度及響度與振幅的關系;音色
【解析】【解答】音色是聲音的特色,和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有關,較高的“保真度”,是指音色不變,較好地保持原聲的音色。
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擴音”增大了聲源的振幅,增大了響度。故第1空填:音色;第2空填:響度。
【分析】音色是聲音的特色,是辨別發聲體的依據;聲音的大小指響度。
5.【答案】AC;5cm3
【知識點】量筒的使用
【解析】【解答】借助鐵塊,將石蠟浸沒在水中,測出石蠟的體積,在量筒中倒入適量水,并將鐵塊浸沒在水中,讀出水面的刻度V1=54cm3,再用鐵塊將石蠟墜入水中,讀出水面的刻度V2=59cm3,則石蠟的體積:V=V2-V1=59cm3-54cm3=5cm3,測量石蠟的體積只需要B和D兩次測量,AC不必做。故第1空填:AC;第2空填:;第3空填:5cm3。
【分析】即在石蠟下方系一鐵塊將石蠟墜入水中。懸重法測石蠟的體積,具體做法是:
6.【答案】高;大
【知識點】音調、響度與音色的區分
【解析】【解答】(1)圖中,甲音叉振動的波的個數比乙音叉振動的次數多,則甲音叉振動的頻率大,聲音的音調和頻率有關,甲音叉發出的聲音音調高;故第1空填:高;
(2)圖中,乙圖,圖像偏離原平衡位置距離大,即乙圖振幅大,聲音的響度和振幅有關,乙的響度比甲的響度大。故第1空填:大。
【分析】(1)比較相同時間內物體振動的次數,可以比較頻率大小,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2)振動物體離開平衡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7.【答案】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
【知識點】科學探索
【解析】【解答】科學探究的主要環節有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這里的“電燈為什么會滅呢?”屬于科學探究中的提出問題環節。“可能是停電了吧”則屬于科學探究中的猜想與假設環節。
【分析】科學探究的第一步是提出問題;對現象進行猜測,是猜想與假設過程。
8.【答案】1.5;2.4;不變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的原理、特點
【解析】【解答】小明靠近鏡子,小明的身高不變,根據物像大小相等,小明的像高也不變,所以像高1.5m。
小明到平面鏡的距離是1.2m,根據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所以小明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是1.2m,所以小明和小明的像之間的距離是2.4m。
他逐漸遠離穿衣鏡,小明的大小不變,根據物像大小相等,小明的像的大小也不變。
【分析】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體大小相等,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9.【答案】水;空氣;大于;魚的虛像
【知識點】光的折射現象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看到水中的魚,水從水中進入空氣,在水面發生折射,根據折射規律,折射光線向遠離法線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光線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折射光線進入眼睛,人逆著折射光線看去,是虛像。故第1空填:S水;第2空填:空氣;第3空填:大于;第4空填:魚的虛像。
【分析】光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發生折射,空氣中的角度大,看到水中的物體的想是虛像。
10.【答案】(1)
(2)
【知識點】作光的反射光路圖;平面鏡成像的相關作圖;作光的折射光路圖
【解析】【解答】(1)平面鏡反射光線時,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于一點,為光源的像的位置,圖中,延長BA和DC,交于一點,為光源S在平面鏡中的像,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體關于鏡面對稱,做的對稱點S,連接SA、SC即為入射光線,如圖所示:
(2)圖中,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體關于鏡面對稱,做S點關于BC面的對稱點,連接交鏡面與O點,連接SO 為折射光線,OP為反射光線,過P點做法線和AC垂直,根據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做出折射光線,如圖所示:
【分析】(1)光在反射時,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的點為像,像和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
(2)根據平面鏡成像,畫出像的位置,像和反射光線經過的點在同一直線上,光從玻璃斜射入空氣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延長BA和DC,交于一點,即為光源S在平面鏡中的像,根據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體關于鏡面對稱,做出的對稱點S,連接SA、SC即為入射光線,如圖所示:
(2)根據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體關于鏡面對稱,做S點關于BC面的對稱點,連接交鏡面與O點,連接SO 為折射光線,OP為反射光線,過P點做法線,根據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做出折射光線,由幾何方法可證明,出射光線與原來的入射光線平行,如圖所示:
11.【答案】B
【知識點】誤差及其減小方法
【解析】【解答】ABC、誤差是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是必然存在的,不可避免,測量者、測量方法及測量儀器不同,造成誤差,故AC錯誤,B正確;
D、采用精密的測量工具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小誤差,卻不能消除誤差,故D錯誤.
故選B.
【分析】誤差是測量中必然存在的數據差異,不能避免誤差,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可減小誤差。
12.【答案】D
【知識點】長度的估測
【解析】【解答】解:
由測量結果可知測量數據18.80cm是錯誤數據,應去掉;
減小誤差的方法是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物理課本的寬度最接近的真實值是:≈18.51cm.
故選D.
【分析】(1)在一般實驗中,減小誤差的有效途徑是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平均值在計算到比測量值多一位數字后再四舍五入,即平均值應保留與測量值相同的位數;
(2)把測量中的錯誤數據去掉.
13.【答案】C
【知識點】聲音的傳播條件
【解析】【解答】在急彎、坡道頂端等影響安全視距的路段時,機動車應減速慢行,并鳴喇叭示意,喇叭聲會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可沿各個方向傳播,能使周圍的人聽到聲音,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分析】聲音以波的形式,向各個方向傳播,并傳遞信息。
14.【答案】B
【知識點】聲音的傳播條件;音調及音調與頻率的關系;超聲波與次聲波;音色
【解析】【解答】A.人們聽見的聲音,是空氣傳播的,故A錯誤;
B.圖中,金屬管的粗細、材料相同,長度不同,振動的快慢不同,頻率不同,聲音的音調不同,故B正確;
C.超聲的頻率大于20000Hz,人聽不到超聲;而金屬管發出的聲音人能聽到,不是超聲,故C錯誤;
D.音色是指聲音的特色,與發聲體的材料及其結構有關;金屬管的材料和結構相同,聲音的音色相同,故D錯誤。
故選B。
【分析】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人們聽到的聲音是空氣傳播的;發聲體振動的頻率不同,音調不同;超聲波的頻率超過人耳聽聲范圍,人不能聽到;音色是聲音的特色,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有關。
15.【答案】D
【知識點】超聲波與次聲波
【解析】【解答】A、聲波具有能量,正確,不符合題意;
B、聲波定向發射器喇叭狀外觀可以減少聲音的分散,從而增大響度,正確,不符合題意;
C、使用“金嗓子”時,護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正確,不符合題意;
D、“金噪子”發出的聲波是高頻聲波,不是次聲波,不正確,符合題意;
故選D.
【分析】解答本題要知道:聲音既能傳遞信息,又能傳遞能量;減弱噪聲的途徑有三條:在聲源處、傳播過程、人耳處;次聲波振動頻率低于20赫茲,超聲波振動頻率高于20000赫茲.解決此類問題考查的是聲學中的綜合知識點,難度不大,比較基礎,也是中考的熱點之一.
16.【答案】C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的原理、特點
【解析】【解答】人的明視距離為25cm左右,即眼睛離書本的距離為25cm時,看的清楚,照鏡子時,像與人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當人與像之間的距離大約為25cm時,看的最清楚,眼到平面鏡的距離大約為25cm=12.5cm,C符合題意。
故選C。
【分析】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結合人眼的明視距離,判斷人到平面鏡的距離。
17.【答案】B
【知識點】防治噪聲的途徑
【解析】【解答】A.中考期間學校周圍禁鳴喇叭:是在聲源處減弱噪音,A不符合題意;
B.在學校周圍種植樹木: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B符合題意;
C.噪聲監測儀可以監測噪聲的大小,它不能起到減弱噪聲的作用,C不符合題意;
D.同學在午休時戴上防噪聲耳罩: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阻止聲音產生,是在聲源處控制噪聲;阻斷聲音傳播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戴耳塞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18.【答案】B
【知識點】作光的反射光路圖
【解析】【解答】根據要求,太陽光豎直射入井中,首先確定反射光線①,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則法線是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的角平分線,可確定其位置②;平面鏡與法線垂直,確定平面鏡的位置③,故B符合題意。故選B.
【分析】根據反射光線要求,畫出反射光線,法線將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夾角平分,平面鏡和法線垂直。
19.【答案】A
【知識點】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現象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看到水中的鳥,是樹上的鳥在水中形成的像,即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看到魚,是魚反射的光線從水中進入空氣時發生折射,折射光線進入了人的眼睛,人看到水中的魚,是光的折射現象;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分析】看到水中物體的倒影,是光線在水面發生反射,形成平面鏡成像現象;光線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發生折射現象。
20.【答案】D
【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規律
【解析】【解答】光在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圖所示:
由∠BOM=30°,可知∠BON=90°-30°=60°,已知∠AON=60°,則NN' 為法線,MM' 為界面。
因為反射光線、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在法線的兩側,可知,AO是入射光線,BO是反射光線,OC為折射光線,則∠AON為入射角,等于60°,而∠CON' 為折射角,且折射角∠CON'=90°-50°=40°;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則入射角在空氣中,即光從空氣射入玻璃,則MM' 的右邊是玻璃,故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分析】光在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據圖中等角判斷法線,根據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在法線兩側,判斷折射光線;根據發生折射時,空氣中的角度較大,判斷空氣的位置。
21.【答案】質量;長度;B;可測出擺動20次所用的總時間,然后除以20
【知識點】誤差及其減小方法;速度與物體運動;物理學方法
【解析】【解答】(1)實驗時,探究擺來回擺動一次的時間與擺的長度是否有關,應控制擺的幅度和擺的質量不變,只改變擺的長度;
(2)實驗時,改變擺的長度,保持擺的幅度、質量不變,是控制變量法,B符合題意;
故選B;
(3)擺動一次的時間短,測量不準確,為了減小誤差,可以測出擺動20次所用的時間,然后除以20。
【分析】(1)根據猜想,來回擺動一次的時間可能與擺的質量m、擺的長度以及擺動的幅度S有關,所以在探究過程中要用到控制變量法;
(2)改變被探究的物理量,其他保持不變,是控制變量法;
(3)掌握測量擺動一次所用時間的方法,測出擺動多次所用的時間,然后除以擺動的次數。
22.【答案】乒乓球被彈起;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轉換法
【知識點】聲音的產生;物理學方法
【解析】【解答】探究聲音的產生時,
(1)用小錘敲擊音叉的時候,音叉發聲,看到乒乓球會被彈起,則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實驗時,通過乒乓球是否被彈起判斷物體是否在振動,被彈起的高度來反應物體振動幅度的大小,利用了轉換法。
【分析】(1)通過乒乓球被彈開,反應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用小球被彈開的角度表示振動幅度的大小,利用了轉換法。
23.【答案】(2);物體大小相等;相等;垂直;不能;虛
【知識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析】【解答】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時,
①平面鏡成像時,物與像大小相等,物與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當人靠近鏡子時,像到鏡子的距離變小,眼睛看像的視角變大,感覺自己的像變大了;遠離鏡子時,像到鏡子的距離變大,眼睛看像的視角變小,感覺像變小了;實際像的大小不變。能驗證小明感覺的是步驟(2)。
②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大小相等,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即像與物是關于平面鏡對稱的。
③移去蠟燭B,并在像的位置上放光屏,光屏上是承接不到像,則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光屏不能承接。
【分析】(1)視角的大小與距物體的距離有關,距離越近視角越大,當人逐漸靠近鏡面時,會感覺自己的像在“變大”了,是由于像相對于人眼的視角變大的原因,實際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體大小相等;
(2)平面鏡中成像特點:物體在平面鏡中成虛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連線與鏡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3)實像能用光屏上承接,虛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
24.【答案】(1)不能;在
(2)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或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可逆的
【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的可逆性;光的折射規律
【解析】【解答】探究光的折射規律時,
(1)實驗時,當F板向后折轉一定的角度,呈現光線的板和不在同一平面內,在F板上不能看到折射光,則折射光和入射光在同一平面內。
(2)根據表格數據,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隨之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實驗時,讓光線沿著BO射向水面時,折射光線沿OA射出,可知,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分析】(1)發生折射時,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2)發生折射時,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光從空氣進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光在折射時,光路的可逆的。
(1)[1][2]當F板向后折轉一定的角度后,則呈現折射光線的F板和呈現入射光線的E板不在同一平面內,所以在F板上不能看到折射光,這說明折射光和入射光在同一平面內。
(2)分析表格數據可得到: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隨之增大(或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該小組同學繼續用另一支激光筆讓光線沿著BO射向水面時,可看到折射光線沿OA射出,這說明: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5.【答案】解:聲音在空氣中傳播100m所需時間為
運動員運動的實際時間為
根據題意可知,運動員的平均速度為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聲速
【解析】【解答】根據,計算時間,利用總路程和總時間,利用,計算平均速度。
26.【答案】解:過入射點作垂直于平面鏡的法線,然后根據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畫出反射光線,再過二次反射點作法線,再根據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畫出反射光線的方向,如圖所示:
兩平面鏡垂直,則兩條法線也垂直,則
根據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則有,,所以
所以
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則最后的反射光線與最初的入射光線平行。
【知識點】作光的反射光路圖
【解析】【解答】圖中,過入射點作法線垂直于平面鏡,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畫出反射光線,同理,做水平平面鏡的法線,并畫出反射光線,如圖所示:
兩平面鏡垂直,法線和平面鏡垂直,則兩條法線也垂直,則,
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則有,,所以
所以:,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則最后的反射光線與最初的入射光線平行。
【分析】在反射現象中,法線和平面鏡垂直,當平面鏡垂直時,兩平面鏡對應的法線垂直;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和垂線的直角關系,計算角度,判斷光線平行。
1 / 1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物理試題
1.(2024八上·廬江期中)完成下列單位換算:
(1)   nm;
(2)   h;
(3)   。
【答案】(1)
(2)0.25
(3)
【知識點】量筒的使用;時間及其測量;長度及其測量
【解析】【解答】(1)根據長度單位換算:,則;
(2)根據時間單位關系:,則;
(3)根據體積單位關系:,則
【分析】根據長度的單位換算、時間的單位換算、體積的單位換算關系,進行解答。
(1)已知,則
(2)已知,則
(3)已知

2.(2024八上·廬江期中)為迎接中考體育技能測試,體育老師對全班同學進行了一次模擬考試。如圖,停表顯示的是一位同學跑完所用的時間,則該同學跑完400m所用的時間為   。
【答案】99.8
【知識點】時間及其測量
【解析】【解答】圖中,停表的中間表盤是分鐘盤,1min分兩個小格,一個小格是0.5min,指針在“1”后超半格,時間為1min;停表的大表盤是秒鐘盤,1s之間分10份,一個小格是0.1s,指針在39.8s處,停表的讀數為:1min39.8s=99.8s。故第1空填:99.8。
【分析】根據秒表的分鐘指針和秒鐘指針位置,測量時間。
3.(2024八上·廬江期中)小明同學為了測某一品牌導線的直徑,他采用了以下的辦法:剪下一段導線后,把這段導線單層緊密地在一支鉛筆上纏繞20圈,形成一個導線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測量這個導線圈的長度,測量情況如圖所示。則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這個導線圈的長度是   cm,這一品牌導線的直徑是   cm。
【答案】0.1cm;1.60;0.08
【知識點】長度及其測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圖中,刻度尺的1cm分10份,分度值為0.1cm;
根據圖像,導線圈的長度為1.60cm,線圈共20圈,則導線的直徑為:。故第1空填:0.1cm;第2空填:1.60;第3空填:0.08。
【分析】根據刻度尺上最小長度,判斷分度值,根據線圈對應刻度尺的位置,測量長度;根據總圈數,計算一圈直徑。
4.(2024八上·廬江期中)課堂上老師使用的便攜式擴音機,不僅要起到“擴音”的作用,而且應該有較高的“保真度”,從聲學上講,較高的“保真度”是要求較好地保持原聲的   ;“擴音”是指增大聲音的   (均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
【答案】音色;響度
【知識點】響度及響度與振幅的關系;音色
【解析】【解答】音色是聲音的特色,和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有關,較高的“保真度”,是指音色不變,較好地保持原聲的音色。
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擴音”增大了聲源的振幅,增大了響度。故第1空填:音色;第2空填:響度。
【分析】音色是聲音的特色,是辨別發聲體的依據;聲音的大小指響度。
5.(2024八上·廬江期中)石蠟不能沉入水中,為了測量石蠟的體積,小紅采用如圖所示的方法,在圖中   (填字母)是沒有必要的,石蠟的體積是   。

【答案】AC;5cm3
【知識點】量筒的使用
【解析】【解答】借助鐵塊,將石蠟浸沒在水中,測出石蠟的體積,在量筒中倒入適量水,并將鐵塊浸沒在水中,讀出水面的刻度V1=54cm3,再用鐵塊將石蠟墜入水中,讀出水面的刻度V2=59cm3,則石蠟的體積:V=V2-V1=59cm3-54cm3=5cm3,測量石蠟的體積只需要B和D兩次測量,AC不必做。故第1空填:AC;第2空填:;第3空填:5cm3。
【分析】即在石蠟下方系一鐵塊將石蠟墜入水中。懸重法測石蠟的體積,具體做法是:
6.(2024八上·廬江期中)如圖(甲)、(乙)所示為兩個音叉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在同一個示波器上顯示的波形圖,通過該波形可以發現,(甲)音叉比(乙)音叉發出聲音的音調   ,(乙)音叉比(甲)音叉發出聲音的響度   .
【答案】高;大
【知識點】音調、響度與音色的區分
【解析】【解答】(1)圖中,甲音叉振動的波的個數比乙音叉振動的次數多,則甲音叉振動的頻率大,聲音的音調和頻率有關,甲音叉發出的聲音音調高;故第1空填:高;
(2)圖中,乙圖,圖像偏離原平衡位置距離大,即乙圖振幅大,聲音的響度和振幅有關,乙的響度比甲的響度大。故第1空填:大。
【分析】(1)比較相同時間內物體振動的次數,可以比較頻率大小,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2)振動物體離開平衡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7.(2024八上·廬江期中)小明正在寫作業,突然電燈滅了,小明想:電燈為什么會滅呢?可能是停電了吧。這里的“電燈為什么會滅呢?”是科學探究的   環節,“可能是停電了吧”則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環節。
【答案】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
【知識點】科學探索
【解析】【解答】科學探究的主要環節有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這里的“電燈為什么會滅呢?”屬于科學探究中的提出問題環節。“可能是停電了吧”則屬于科學探究中的猜想與假設環節。
【分析】科學探究的第一步是提出問題;對現象進行猜測,是猜想與假設過程。
8.(2024八上·廬江期中)小明同學身高1.5m,他站在大衣柜的穿衣鏡前1.2m,他在鏡中的像高   m;像與他相距   m;若他逐漸遠離穿衣鏡,那么鏡中的像大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答案】1.5;2.4;不變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的原理、特點
【解析】【解答】小明靠近鏡子,小明的身高不變,根據物像大小相等,小明的像高也不變,所以像高1.5m。
小明到平面鏡的距離是1.2m,根據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所以小明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是1.2m,所以小明和小明的像之間的距離是2.4m。
他逐漸遠離穿衣鏡,小明的大小不變,根據物像大小相等,小明的像的大小也不變。
【分析】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體大小相等,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9.(2024八上·廬江期中)如圖中,樂樂用魚叉叉水中的魚,這種光現象中,光由   到   (填介質名稱)中發生了折射,折射角   入射角(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樂樂看到的魚是   (填“真實的魚”或“魚的實像”或“魚的虛像”)。
【答案】水;空氣;大于;魚的虛像
【知識點】光的折射現象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看到水中的魚,水從水中進入空氣,在水面發生折射,根據折射規律,折射光線向遠離法線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光線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折射光線進入眼睛,人逆著折射光線看去,是虛像。故第1空填:S水;第2空填:空氣;第3空填:大于;第4空填:魚的虛像。
【分析】光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發生折射,空氣中的角度大,看到水中的物體的想是虛像。
10.(2024八上·廬江期中)作圖:
(1)如圖甲所示,AB、CD是平面鏡前一點光源S發出的光線經平面鏡M反射后的兩條反射光線,請在圖中標出光源S和像點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圖。
(2)如圖乙所示,一玻璃三棱鏡的橫截面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一束紅光平行于BC邊從S點射入三棱鏡,經AB面折射后,又在BC面發生反射,然后恰好從P點折射后射出。請畫出這個傳播過程的光路圖。
【答案】(1)
(2)
【知識點】作光的反射光路圖;平面鏡成像的相關作圖;作光的折射光路圖
【解析】【解答】(1)平面鏡反射光線時,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于一點,為光源的像的位置,圖中,延長BA和DC,交于一點,為光源S在平面鏡中的像,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體關于鏡面對稱,做的對稱點S,連接SA、SC即為入射光線,如圖所示:
(2)圖中,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體關于鏡面對稱,做S點關于BC面的對稱點,連接交鏡面與O點,連接SO 為折射光線,OP為反射光線,過P點做法線和AC垂直,根據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做出折射光線,如圖所示:
【分析】(1)光在反射時,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的點為像,像和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
(2)根據平面鏡成像,畫出像的位置,像和反射光線經過的點在同一直線上,光從玻璃斜射入空氣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延長BA和DC,交于一點,即為光源S在平面鏡中的像,根據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體關于鏡面對稱,做出的對稱點S,連接SA、SC即為入射光線,如圖所示:
(2)根據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體關于鏡面對稱,做S點關于BC面的對稱點,連接交鏡面與O點,連接SO 為折射光線,OP為反射光線,過P點做法線,根據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做出折射光線,由幾何方法可證明,出射光線與原來的入射光線平行,如圖所示:
11.(2024八上·廬江期中)以下有關誤差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誤差
B.測量誤差與測量者、測量方法有關
C.只要認真測量就可以避免誤差
D.選用精密的測量儀器可以消除誤差
【答案】B
【知識點】誤差及其減小方法
【解析】【解答】ABC、誤差是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是必然存在的,不可避免,測量者、測量方法及測量儀器不同,造成誤差,故AC錯誤,B正確;
D、采用精密的測量工具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小誤差,卻不能消除誤差,故D錯誤.
故選B.
【分析】誤差是測量中必然存在的數據差異,不能避免誤差,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可減小誤差。
12.(2024八上·廬江期中)有五位同學用毫米刻度尺測量同一物理課本的寬度,測量結果分別為18.52cm,18.51cm,18.80cm,18.49cm,18.50cm,你認為下列數據最接近真實值的是(  )
A.18.564cm B.18.56cm
C.18.505cm D.18.51cm
【答案】D
【知識點】長度的估測
【解析】【解答】解:
由測量結果可知測量數據18.80cm是錯誤數據,應去掉;
減小誤差的方法是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物理課本的寬度最接近的真實值是:≈18.51cm.
故選D.
【分析】(1)在一般實驗中,減小誤差的有效途徑是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平均值在計算到比測量值多一位數字后再四舍五入,即平均值應保留與測量值相同的位數;
(2)把測量中的錯誤數據去掉.
13.(2024八上·廬江期中)《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九條:機動車駛近急彎、坡道頂端等影響安全視距的路段時,應當減速慢行,并鳴喇叭示意。“鳴喇叭示意”應用了同學們學習過的物理知識中的(  )
A.聲音是沿直線傳播的
B.聲音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C.聲音是可以沿各個方向傳播
D.聲音在同種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答案】C
【知識點】聲音的傳播條件
【解析】【解答】在急彎、坡道頂端等影響安全視距的路段時,機動車應減速慢行,并鳴喇叭示意,喇叭聲會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可沿各個方向傳播,能使周圍的人聽到聲音,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分析】聲音以波的形式,向各個方向傳播,并傳遞信息。
14.(2024八上·廬江期中)把一條粗細均勻的長金屬管截成長度不等的四段,然后把這四段金屬管由長到短依次排列懸掛起來,如圖所示,若用錘子分別敲擊四段金屬管時,它們都會發出聲音,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人聽見的聲音不是由空氣傳播的
B.聲音的音調不同
C.最短的金屬管發出的聲音是超聲
D.聲音的音色不同
【答案】B
【知識點】聲音的傳播條件;音調及音調與頻率的關系;超聲波與次聲波;音色
【解析】【解答】A.人們聽見的聲音,是空氣傳播的,故A錯誤;
B.圖中,金屬管的粗細、材料相同,長度不同,振動的快慢不同,頻率不同,聲音的音調不同,故B正確;
C.超聲的頻率大于20000Hz,人聽不到超聲;而金屬管發出的聲音人能聽到,不是超聲,故C錯誤;
D.音色是指聲音的特色,與發聲體的材料及其結構有關;金屬管的材料和結構相同,聲音的音色相同,故D錯誤。
故選B。
【分析】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人們聽到的聲音是空氣傳播的;發聲體振動的頻率不同,音調不同;超聲波的頻率超過人耳聽聲范圍,人不能聽到;音色是聲音的特色,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有關。
15.(2024八上·廬江期中)在亞丁灣海域,我國海軍護航編隊使用“金噪子”(又名“聲波炮”)震懾海盜,它的聲波定向發射器外觀類似喇叭,能發出145dB以上的高頻聲波,甚至比噴氣式飛機引擎的噪聲還要刺耳,根據以上信息,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聲波具有能量
B.聲波定向發射器喇叭狀外觀可以減少聲音的分散,從而增大響度
C.使用“金嗓子”時,護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D.“金噪子”發出的聲波是次聲波
【答案】D
【知識點】超聲波與次聲波
【解析】【解答】A、聲波具有能量,正確,不符合題意;
B、聲波定向發射器喇叭狀外觀可以減少聲音的分散,從而增大響度,正確,不符合題意;
C、使用“金嗓子”時,護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正確,不符合題意;
D、“金噪子”發出的聲波是高頻聲波,不是次聲波,不正確,符合題意;
故選D.
【分析】解答本題要知道:聲音既能傳遞信息,又能傳遞能量;減弱噪聲的途徑有三條:在聲源處、傳播過程、人耳處;次聲波振動頻率低于20赫茲,超聲波振動頻率高于20000赫茲.解決此類問題考查的是聲學中的綜合知識點,難度不大,比較基礎,也是中考的熱點之一.
16.(2024八上·廬江期中)在正常情況下,人的眼睛離書本的距離為25 cm時,看的清楚,不容易疲勞,這個距離叫明視距離.如圖所示,小明的父親在刮胡子時,眼睛距離鏡子的最佳距離為(  )
A.25 cm
B.50 cm
C.12.5 cm
D.因為像的大小不變,所以平面鏡到眼的距離遠近都一樣
【答案】C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的原理、特點
【解析】【解答】人的明視距離為25cm左右,即眼睛離書本的距離為25cm時,看的清楚,照鏡子時,像與人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當人與像之間的距離大約為25cm時,看的最清楚,眼到平面鏡的距離大約為25cm=12.5cm,C符合題意。
故選C。
【分析】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結合人眼的明視距離,判斷人到平面鏡的距離。
17.(2024八上·廬江期中)學習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為此,學校采取了多種措施來控制噪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中考期間學校周圍禁鳴喇叭: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B.在學校周圍種植樹木:在傳播過程中控制噪聲
C.在學校門口安裝噪聲監測儀:在聲源處控制噪聲
D.同學在午休時戴上防噪聲耳罩:在傳播過程中控制噪聲
【答案】B
【知識點】防治噪聲的途徑
【解析】【解答】A.中考期間學校周圍禁鳴喇叭:是在聲源處減弱噪音,A不符合題意;
B.在學校周圍種植樹木: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B符合題意;
C.噪聲監測儀可以監測噪聲的大小,它不能起到減弱噪聲的作用,C不符合題意;
D.同學在午休時戴上防噪聲耳罩: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阻止聲音產生,是在聲源處控制噪聲;阻斷聲音傳播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戴耳塞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18.(2024八上·廬江期中)小明想利用一塊平面鏡使射向井口的太陽光豎直射入井中,如圖所示,圖中的數字符號表示的是確定平面鏡位置時作圖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圖過程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識點】作光的反射光路圖
【解析】【解答】根據要求,太陽光豎直射入井中,首先確定反射光線①,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則法線是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的角平分線,可確定其位置②;平面鏡與法線垂直,確定平面鏡的位置③,故B符合題意。故選B.
【分析】根據反射光線要求,畫出反射光線,法線將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夾角平分,平面鏡和法線垂直。
19.(2024八上·廬江期中)傳說乾隆皇帝傍晚在月色下散步,看到江邊樹上鳥兒棲息,倒影映水中,水中魚兒游動。便吟道:“月掛樹梢,魚游枝頭鳥宿水。”隨后討對下聯,竟無人對出。你認為此聯中的(  )
A.“魚”是折射現象,“鳥”是反射現象
B.“魚”和“鳥”都是光的反射現象
C.“魚”是反射現象,“鳥”是折射現象
D.“魚”和“鳥”都是光的折射現象
【答案】A
【知識點】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現象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看到水中的鳥,是樹上的鳥在水中形成的像,即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看到魚,是魚反射的光線從水中進入空氣時發生折射,折射光線進入了人的眼睛,人看到水中的魚,是光的折射現象;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分析】看到水中物體的倒影,是光線在水面發生反射,形成平面鏡成像現象;光線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發生折射現象。
20.(2024八上·廬江期中)如圖所示是光在空氣和玻璃兩種介質中傳播的情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是分界面 B.入射角等于
C.折射角等于 D.的右邊是玻璃
【答案】D
【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規律
【解析】【解答】光在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圖所示:
由∠BOM=30°,可知∠BON=90°-30°=60°,已知∠AON=60°,則NN' 為法線,MM' 為界面。
因為反射光線、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在法線的兩側,可知,AO是入射光線,BO是反射光線,OC為折射光線,則∠AON為入射角,等于60°,而∠CON' 為折射角,且折射角∠CON'=90°-50°=40°;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則入射角在空氣中,即光從空氣射入玻璃,則MM' 的右邊是玻璃,故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分析】光在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據圖中等角判斷法線,根據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在法線兩側,判斷折射光線;根據發生折射時,空氣中的角度較大,判斷空氣的位置。
21.(2024八上·廬江期中)小霞同學聽老師講了“伽利略觀察教堂吊燈”的故事后,她猜想擺來回擺動一次的時間可能與擺的質量m,擺的長度l以及擺動的幅度s有關.于是她在一根長繩的一端系一個小螺帽做成了一個擺,如圖所示.
(1)為了探究擺來回擺動一次的時間與擺的長度是否有關,她應該控制擺的幅度s和擺的   不變,只改變擺的   .
(2)上述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叫做   
A.類比法 B.控制變量法 C.等效替代法 D.推理法
(3)小霞同學發現擺來回擺動一次的時間比較短, 難以測準.為了減小誤差,你認為該怎么做?
   .
【答案】質量;長度;B;可測出擺動20次所用的總時間,然后除以20
【知識點】誤差及其減小方法;速度與物體運動;物理學方法
【解析】【解答】(1)實驗時,探究擺來回擺動一次的時間與擺的長度是否有關,應控制擺的幅度和擺的質量不變,只改變擺的長度;
(2)實驗時,改變擺的長度,保持擺的幅度、質量不變,是控制變量法,B符合題意;
故選B;
(3)擺動一次的時間短,測量不準確,為了減小誤差,可以測出擺動20次所用的時間,然后除以20。
【分析】(1)根據猜想,來回擺動一次的時間可能與擺的質量m、擺的長度以及擺動的幅度S有關,所以在探究過程中要用到控制變量法;
(2)改變被探究的物理量,其他保持不變,是控制變量法;
(3)掌握測量擺動一次所用時間的方法,測出擺動多次所用的時間,然后除以擺動的次數。
22.(2024八上·廬江期中)教師演示探究“聲音的產生”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將系在細線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當教師用錘敲擊音叉的時候,聽到音叉發出聲音,同時又觀察到   ,該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2)在實驗中,乒乓球將音叉微小的振動放大,這種研究方法叫做   (填“等效法”、“轉換法”或“控制變量法”)
【答案】乒乓球被彈起;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轉換法
【知識點】聲音的產生;物理學方法
【解析】【解答】探究聲音的產生時,
(1)用小錘敲擊音叉的時候,音叉發聲,看到乒乓球會被彈起,則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實驗時,通過乒乓球是否被彈起判斷物體是否在振動,被彈起的高度來反應物體振動幅度的大小,利用了轉換法。
【分析】(1)通過乒乓球被彈開,反應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用小球被彈開的角度表示振動幅度的大小,利用了轉換法。
23.(2024八上·廬江期中)小明同學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時,想起了走過教學大樓門廳內的大平面鏡時的情景:靠近鏡子時,感覺自己的像變大了,遠離鏡子時感覺像變小了,自己的感覺對嗎?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下小明進行了實驗探究。小明所用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其中的透明玻璃板作為平面鏡)。主要實驗步驟如下:
(1)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點燃的蠟燭A,在玻璃板后面移動一支沒有點燃的相同的蠟燭B.當把蠟燭B移動到某一位置的時候,發現蠟燭B與蠟燭A的像重合,測量并記錄此時物、像和玻璃板之間的位置關系;
(2)多次改變蠟燭A到平面鏡的距離,在平面鏡后移動蠟燭B,發現總能找到一個對應位置,在鏡前從不同角度觀察,蠟燭B與蠟燭A的像均重合,測量并記錄每次實驗的相關數據。
請根據以上敘述回答下列問題:
①根據以上實驗步驟可知,能驗證小明感覺的是步驟   (選填(1)或(2));
②“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得到的結論是: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   ,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   ,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   ;
③若用光屏代替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觀察光屏,將   (選填“能”或“不能”)觀察到蠟燭A的像,說明所成的是   像(選填“虛”或“實”)。
【答案】(2);物體大小相等;相等;垂直;不能;虛
【知識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析】【解答】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時,
①平面鏡成像時,物與像大小相等,物與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當人靠近鏡子時,像到鏡子的距離變小,眼睛看像的視角變大,感覺自己的像變大了;遠離鏡子時,像到鏡子的距離變大,眼睛看像的視角變小,感覺像變小了;實際像的大小不變。能驗證小明感覺的是步驟(2)。
②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大小相等,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即像與物是關于平面鏡對稱的。
③移去蠟燭B,并在像的位置上放光屏,光屏上是承接不到像,則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光屏不能承接。
【分析】(1)視角的大小與距物體的距離有關,距離越近視角越大,當人逐漸靠近鏡面時,會感覺自己的像在“變大”了,是由于像相對于人眼的視角變大的原因,實際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體大小相等;
(2)平面鏡中成像特點:物體在平面鏡中成虛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連線與鏡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3)實像能用光屏上承接,虛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
24.(2024八上·廬江期中)小明同學為探究光的折射規律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在玻璃水槽中豎直放置的光屏由E和F兩個半圓形光屏組成,其豎直方向的直徑NOM為兩半圓的分界線,其中光屏F可繞直徑NOM在水平面內前后折轉。
(1)實驗時,先讓光屏EF位于同一平面內,一束激光貼著光屏E從空氣斜射入水中,在光屏F上可以看到折射后的光束。小明將光屏F向后折轉一定角度后,則在光屏F上   (選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這說明折射光和入射光   (選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內;
(2)保持入射點O不變,多次改變入射光AO與ON的夾角進行實驗,他測量記錄了如下表所示的數據。分析這些數據得出的結論是   ;(寫出一條即可)
(3)小明將光屏F調至與光屏E在同一平面內,然后在玻璃水槽底部用另一只激光筆讓光貼著光屏F沿BO射向水面時,可看到折射光沿OA方向射出,這說明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   。
入射角
折射角
【答案】(1)不能;在
(2)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或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可逆的
【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的可逆性;光的折射規律
【解析】【解答】探究光的折射規律時,
(1)實驗時,當F板向后折轉一定的角度,呈現光線的板和不在同一平面內,在F板上不能看到折射光,則折射光和入射光在同一平面內。
(2)根據表格數據,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隨之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實驗時,讓光線沿著BO射向水面時,折射光線沿OA射出,可知,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分析】(1)發生折射時,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2)發生折射時,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光從空氣進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光在折射時,光路的可逆的。
(1)[1][2]當F板向后折轉一定的角度后,則呈現折射光線的F板和呈現入射光線的E板不在同一平面內,所以在F板上不能看到折射光,這說明折射光和入射光在同一平面內。
(2)分析表格數據可得到: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隨之增大(或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該小組同學繼續用另一支激光筆讓光線沿著BO射向水面時,可看到折射光線沿OA射出,這說明: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5.(2024八上·廬江期中)百米賽跑終點計時員,聽到發令槍響后才開始計時,結果測得運動員的成績為12.21s,該運動員的實際成績是多少?運動員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提示:計算時間時,小數點后面保留兩位數)
【答案】解:聲音在空氣中傳播100m所需時間為
運動員運動的實際時間為
根據題意可知,運動員的平均速度為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聲速
【解析】【解答】根據,計算時間,利用總路程和總時間,利用,計算平均速度。
26.(2024八上·廬江期中)兩個平面鏡垂直放置如圖所示,試證明:以任意角度斜射到某平面鏡的光線,經兩次反射后,最后的反射光線與最初的入射光線平行。(提示:先作圖后證明。)
【答案】解:過入射點作垂直于平面鏡的法線,然后根據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畫出反射光線,再過二次反射點作法線,再根據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畫出反射光線的方向,如圖所示:
兩平面鏡垂直,則兩條法線也垂直,則
根據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則有,,所以
所以
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則最后的反射光線與最初的入射光線平行。
【知識點】作光的反射光路圖
【解析】【解答】圖中,過入射點作法線垂直于平面鏡,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畫出反射光線,同理,做水平平面鏡的法線,并畫出反射光線,如圖所示:
兩平面鏡垂直,法線和平面鏡垂直,則兩條法線也垂直,則,
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則有,,所以
所以:,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則最后的反射光線與最初的入射光線平行。
【分析】在反射現象中,法線和平面鏡垂直,當平面鏡垂直時,兩平面鏡對應的法線垂直;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和垂線的直角關系,計算角度,判斷光線平行。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雅县| 曲麻莱县| 依安县| 泾阳县| 汤阴县| 中超| 黄骅市| 五大连池市| 云阳县| 同仁县| 八宿县| 罗甸县| 胶南市| 射阳县| 尼木县| 舒城县| 榕江县| 交口县| 临清市| 犍为县| 志丹县| 新乐市| 柳河县| 望江县| 胶州市| 泌阳县| 赣州市| 太湖县| 鸡西市| 山西省| 乌苏市| 名山县| 寻乌县| 安平县| 汉源县| 安阳市| 韩城市| 怀仁县| 繁昌县| 定陶县| 泌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