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5年人教版初中物理新教材八年級上學期第一章《機械運動》預習題(綜合復習)(適用于全國地區)選擇題 1.下列物體的長度,最接近 1dm 的是( ) A. 鉛筆的長度 B. 教室門的高度 C. 乒乓球的直徑 D. 成人手掌的寬度 2.小明用刻度尺測量某物體長度,記錄結果是 25.90cm,則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A. 1m B. 1dm C. 1cm D. 1mm 3.坐在行駛汽車里的乘客,以司機為參照物,他是( ) A. 運動的 B. 靜止的 C. 可能運動也可能靜止 D. 無法判斷 4.甲、乙兩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通過的路程之比為 3∶2,所用時間之比為 2∶3,則它們的速度之比為( ) A. 9∶4 B. 4∶9 C. 1∶1 D. 3∶2 5.某同學對一些物理量進行了估測,其中最接近實際的是( ) A. 人體正常體溫約為 42℃ B. 某初中生的身高約為 168cm C. 學生書桌高約 200cm D. 正常人步行速度約為 5m/s 6.下列關于誤差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誤差就是測量中產生的錯誤 B. 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誤差 C. 選用精密的測量儀器可以減小誤差 D. 只要認真測量,就可以避免誤差 7.水中游動最快的旗魚,速度可達 108km/h;陸地上跑得最快的獵豹,1s 可跑 40m;空中飛行最快的褐海燕,1min 能飛 5km。比較它們速度的大小,正確的是( ) A. 獵豹速度最大 B. 旗魚速度最大 C. 褐海燕速度最大 D. 三者速度一樣大 8.一個物體做直線運動,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40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60m/s,則物體在整個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45m/s B. 48m/s C. 50m/s D. 55m/s 9.某同學測量物體長度的四次數據記錄分別為 17.52cm、17.51cm、17.50cm、17.53cm,則物體的長度最接近( ) A. 17.51cm B. 17.52cm C. 17.53cm D. 17.50cm 10.關于運動和靜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加油機在空中給受油機加油時,它們是相對運動的 B. 卡車和聯合收割機收割莊稼時,它們是相對運動的 C. 兩輛賽車在賽道上行駛時,它們是相對靜止的 D. “天宮二號” 與 “神舟十一號” 對接成功時,它們是相對靜止的 填空題 11.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______,時間的基本單位是______。 12.測量長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使用前要觀察它的______、和。 13.小明坐在行駛的公交車上,以車廂為參照物,他是______的;以路邊的樹木為參照物,他是______的。這說明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______的。 14.甲、乙兩車做勻速直線運動,若兩車在相同時間內經過的路程之比是 4∶3,則速度之比是______;若兩車經過相同路程所用的時間之比是 3∶4,則速度之比是______。 15.完成下列單位換算: (1)0.5h =______min =______s; (2)36cm =______m =______mm; (3)15m/s =______km/h; 72km/h =______m/s。 16.一物體做直線運動,前 2s 內通過的路程是 40m,后 2s 內通過的路程是 20m,這個物體前 2s 內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4s 內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17.某同學用刻度尺測量一本書的寬度,測量結果為 18.42cm,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為______,該測量結果的準確值為______,估計值為______。 18.百米賽跑時,某同學前 40m 做加速運動,后 60m 做勻速運動,通過終點時的速度為 6m/s,成績是 15s。他跑到中點時的速度是______m/s,前 40m 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19.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測物體的長度,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所測物體的長度是______cm。20.一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先以 10m/s 的速度勻速行駛 100m,接著又以 20m/s 的速度勻速行駛了 300m,則該汽車在這 400m 路程上的平均速度為______m/s。 實驗探究題 21. 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有刻度(分度值為1cm)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圖中圓圈記錄了小車到達A、B、C三處時電子表顯示的時刻(格式為“時:分:秒”)。(1)該實驗原理是 。(2)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的坡度較 (選填“陡”或“緩”)些,目的是為了便于測量時間。(3)根據圖中所給信息可得:小車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m/s。(4)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后才開始計時,則會導致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選填“大”或“小”)。(5)根據圖中所給信息可知,小車在下滑過程中做 (選填“勻速”或“變速”)運動。(6)在圖中有四個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圖像,其中能反映出小車下滑運動情況的是 。22. 圖甲是教材中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圖乙是某教師的改進實驗:將一小塊含鐵小重物(涂黑部分)密封在灌滿水的長直玻璃管內.當長直玻璃管豎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頂端的小磁鐵,小重物開始下落,分別測得小重物到達15厘米、30厘米、45厘米處所用的時間,實驗數據如下表:(1) 分析表中數據(不考慮實驗誤差),從最高處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過程中小重物_______(填“是”或“不是”)做勻速直線運動;(2)為求小重物在第一次實驗時整個下落過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學采用了下列兩種計算方法:方法1:v===…方法2:v==[]÷3 =…以上兩次計算方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3)在甲實驗中,要使鉛筆在桌面上滾動的平均速度變大,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寫出一點即可);(4)與甲實驗相比,乙實驗具有能保證物體做直線運動、便于觀察實驗過程等優點,但還有繼續改進之處,你的改進建議是_________(寫出一點即可)。計算題 23.一列長 200m 的火車,以 108km/h 的速度勻速通過一座長 1000m 的大橋,求火車通過大橋所用的時間。 24.一輛公共汽車沿著平直的公路勻速行駛,30min內行駛了15km,到站后停車10min接著又在20min內行駛了10km.求:(1)該汽車進站前的速度;(2)汽車全程的平均速度.答案1.D2.D3.B4.A5.B6.C7.C8.B9.B10.D11.米(m),秒(s)12.刻度尺,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線13.靜止,運動,相對14.4∶3,4∶315.(1)30,1800;(2)0.36,360;(3)54;(4)2016.20,1517.1mm,18.4cm,0.02cm18.6,819.1mm;2.4320.1621.(1)v=s/t;(2)緩;時間;(3)0.28;(4)大;(5)變速;(6)C22. 不是 方法1 增大紙板角度 增加玻璃管的長度23. 分析:根據題意求出火車全部通過該大橋的總路程,然后根據速度公式變形即可求出火車全部通過該大橋需要的時間.解答:解:由題意知s=200m+1800m=2000m,根據公式:v=s/t得t=s/v=200m/20m/s=100s.答:火車全部通過該大橋需要100s.24.(1)進站前的路程為15km,所用的時間為30min=0.5h,則進站前的速度:v=s/t= 15km/ 0.5h=30km/h;(2)汽車全程的路程為15km+10km=25km,全程所用的時間為:30min+10min+20min=60min=1h,則汽車全程的平均速度:v′= s′/t′=25km/1h=25km/h.答:(1)汽車進站前的速度為30km/h;(2)汽車全程的平均速度為25km/h.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