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三章第一節分子熱運動練習一.選擇題(共8小題)1.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阿秒激光的研究。1阿秒等于10﹣18秒,阿秒激光可以幫助科學家觀測原子中做超快速運動的( )A.原子核 B.質子 C.中子 D.電子2.關于物質的構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分子的直徑很小,一般為10﹣10cmB.可以借助光學顯微鏡觀察到分子C.常見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D.PM2.5是指能較長時間懸浮在空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為2.5μm的塵埃,這些塵埃就是一個個小分子3.圖中的示意圖形象反映物質氣、液、固三態分子排列的特點,正確的說法是( )A.甲是氣態 B.乙是氣態 C.丙是氣態 D.甲是固態4.東北原始森林監控系統發現,一只狐貍遠遠地尾隨一只隨地小便的東北虎,待老虎走后,狐貍在虎尿里打滾。虎尿氣味有助于狐貍嚇退遠處的狼、豹等天敵,原理是( )A.分子間有空隙B.分子間存在吸引力C.分子間存在排斥力D.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5.以下描述中屬于擴散現象的是( )A.水鳥齊飛 B.花香四溢 C.落葉紛飛 D.白雪飛舞6.下列現象中屬于分子運動的是( )A.煙霧繚繞 B.花香四溢 C.塵土飛揚 D.大雪紛飛7.如圖所示,將兩個端面平整的鉛塊相互緊壓,它們會“粘”在一起,主要原因是( )A.分子間有吸引力 B.分子間有排斥力C.分子間有空隙 D.分子直徑很小8.下列對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合理的是( )A.變癟的乒乓球放入熱水中會鼓起來——乒乓球內氣體分子數量變多B.氧氣可壓縮儲存在鋼瓶中——分子之間存在引力C.冰有固定的形狀,而水沒有——同種物質,液體的分子間作用力比固體的強D.濕衣服在陽光下比陰涼處干得快——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二.填空題(共4小題)9.將一勺砂糖放入一杯水中,過一會兒砂糖“消失了”。這種現象叫作 ,說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無規則 。如果杯中水的溫度更高,那么砂糖“消失”的速度更 。10.成都別稱芙蓉城、蓉城,這座以花為名的城市自古與花結緣,大詩人陸游魂縈夢牽的詩中美景“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依舊是成都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詩人聞到花香屬于 現象。詩句“花氣襲人知驟暖”所蘊藏的物理知識是: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劇烈程度與 有關。11.將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混合,所得液體體積小于100mL,這是因為分子間存在 。春天時節,空氣中處處飄溢著花香,這是 現象;當天氣晴朗,氣溫高時,香味更濃,這是因為 。12.“破鏡不能重圓”是因為將破鏡合起來時,鏡子破裂處的分子間 (選填“幾乎沒有相互作用力”,“存在較大斥力”或“存在較大引力”)。如圖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觸水面,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玻璃板與水面脫離的瞬間,發現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說明 。三.實驗探究題(共1小題)13.觀察認識分子間作用力的操作如下,將一段粗熔絲(俗稱保險絲)用刀斜著切成兩段。使兩段粗熔絲的平滑表面緊密接觸,然后把一端懸掛起來,在另一端掛個較輕的物體如圖1所示,觀察兩段熔絲,我們會觀察到,在另一端掛個較輕的物體后兩段熔絲沒有被拉開。(1)據此現象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 ;(2)實際操作中,我們選擇粗熔絲且用刀斜著切的目的是: ;(3)下列現象中所體現的物理規律與實驗中能得出的結論相同的是 ;A.紅墨水滴入熱水中,熱水很快變紅了B.兩個表面平滑的鉛塊緊壓在一起后能吊起一個鉤碼(4)分子間引力和斥力總是同時存在的。為更好地理解和判斷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我們建立了分子力模型,如圖2所示,當分子間距離減少時表現為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 ;分子力模型也有其缺點,請寫出其中一點 。第十三章第一節分子熱運動練習答案一.選擇題(共8小題)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 D C C D B B A D1.解: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電子圍繞原子核高速旋轉,阿秒激光可以幫助科學家觀測原子中做超快速運動的電子。故選:D。2.解:A、分子的直徑很小,數量級一般為10﹣10m,故A錯誤;B、分子的直徑很小,體積也特別小,一般光學顯微鏡很難觀察,必須使用電子顯微鏡進行觀察,故B錯誤;C、物質是由分子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即常見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故C正確;D、塵埃的直徑小于或等于為2.5μm,達不到10﹣10m的數量級,故塵埃不是分子,而是懸浮在空氣中的固體小顆粒,故D錯誤。故選:C。3.解:甲圖中分子間的距離略大,約束力很小,分子的位置不固定,和液態分子的特點相似;乙圖中分子間的距離很小,約束力很大,分子的位置固定,和固態分子的特點相似;丙圖中分子間的距離很大,約束力幾乎沒有,分子的位置極度散亂,和氣態分子特點相似。故選:C。4.解:狐貍在虎尿里打滾,狐貍身上的虎尿味會發生擴散現象,有助于狐貍嚇退遠處的狼、豹等天敵,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5.解:“花香四溢”是花的香味分子在空氣中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擴散到空氣中,屬于擴散現象,而水鳥齊飛、落葉紛飛、白雪飛舞都是宏觀物體的機械運動,不是分子的運動,不屬于擴散現象,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6.解:A.煙霧繚繞,是煙霧的機械運動,故A不符合題意;B.花香四溢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分子在運動,故B符合題意。C.塵土飛揚是物質在運動,是機械運動。故C不符合題意;D.大雪紛飛,是雪花的機械運動,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7.解:將兩個端面平整的鉛塊相互緊壓后“粘”在一起,是因為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吸引力。當鉛塊緊壓時,接觸面的分子距離減小到分子引力能夠顯著作用的范圍,分子引力使兩個鉛塊結合在一起。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8.解:A、變癟的乒乓球放入熱水中后鼓起來是因為分子運動加劇,不是分子的個數變多,故A錯誤;B、物質的分子之間存在一定的間隙,在固體、液體中分子間的距離比較小,在氣體物質中分子的距離比較大,所以氣體物質比較容易被壓縮,故B錯誤;C、固態時分子只在平衡位置上振動,分子間距很小,分子間的作用力很大,所以固體有一定的形狀和一定的體積;液態時分子在平衡位置上振動一段時間,還要移動到其他的位置上振動,分子間距比固態大,分子間的作用力比固態小,所以液體有一定的體積,但是沒有一定的形狀,故C錯誤;D、濕衣服在陽光下比在陰涼處干得快,表明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蒸發越快,故D正確。故選:D。二.填空題(共4小題)9.解:將一勺砂糖放入一杯水中,過一會兒砂糖“消失了”,這種現象是砂糖分子進入水分子之間,屬于不同物質的分子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作擴散;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越劇烈。因此,如果杯中水的溫度更高,砂糖分子的運動更劇烈,擴散速度更快,即砂糖“消失”的速度更快。故答案為:擴散;運動;快。10.解:詩人聞到花香是由于花的香味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屬于擴散現象。詩句“花氣襲人知驟暖”是指詩人通過聞香能感知到天氣轉暖,說明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劇烈程度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越劇烈。故答案為:擴散;溫度。11.解:將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混合,所得液體體積小于100mL,這是因為分子間存在間隙;春天時,空氣中處處飄溢著花香,這是擴散現象,表明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當天氣晴朗,氣溫高時,香味更濃,這是因為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越劇烈。故答案為:間隙;擴散;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越劇烈。12.解:由于鏡子破裂處的絕大多數分子間距離較大,大于分子直徑的10倍,分子間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所以“破鏡不能重圓”。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觸水面,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玻璃板與水面脫離的瞬間,發現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說明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答案為:幾乎沒有相互作用力;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三.實驗探究題(共1小題)13.解:(1)兩段熔絲沒有被拉開,說明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2)用刀斜著切的目的是增大橫截面積,增加相互作用的分子數目,增大分子間相互作用力的合力,使實驗現象更明顯;(3)A、熱水溫度高,分子運動速度快,擴散快。不符合題意;B、鉛分子之間存在引力,所以可以在下方懸掛一個鉤碼。符合題意。故選:B;(4)當當分子間距離減少時,此時引力小于斥力,表現為分子間相互作用的斥力;分子力模型缺點是不能表示引力和斥力總是同時存在。故答案為:(1)引力;(2)用刀斜著切的目的是增大橫截面積,增加相互作用的分子數目,增大分子間相互作用力的合力,使實驗現象更明顯;(3)C;(4)斥力;不能表示引力和斥力總是同時存在。第3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