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物理學科期中檢測卷時間:90分鐘 滿分:50分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16分)1.下面的估測符合實際的是 ( )A.優秀運動員400 m的跑步成績不可低于20 sB.我們的教室面積約為50 m2C.以正常速度從一樓走到四樓的時間約為5 minD.洗澡水的溫度是80 ℃2.2024年7月,神州十八號宇航員順利完成第二次出艙活動,如圖所示。宇航員在飛船外工作時,必須借助無線電進行交流,不能直接對話的原因是 ( )A.空中噪聲太大 B.太空是真空,不能傳聲C.用通訊設備對話更方便 D.聲音只能在地面附近傳播3.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立交橋上安裝的隔音墻,是在聲音傳播途徑中減弱噪聲的B.接聽電話時根據音色分辨對方C.聲音的頻率越高,傳播的速度越快D.水面艦艇可以通過超聲波探測海洋的深度和礁石4.哈爾濱的冬季,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對冬天里可能出現的下列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 )A.冰雪大世界的冰雕隨時間的推移會逐漸變小B.戴眼鏡的人從室內走到室外,眼鏡片上會出現“白霧”C.水蒸氣在樹枝上升華成冰晶,形成霧凇D.屋頂的積雪會液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錐5.姐姐和弟弟在同一所學校上學。某一天姐弟倆約定從小區門口出發去學校大門口會合,作出他們運動的路程與時間關系圖象如圖中的兩條實線所示,弟弟的運動圖線為直線。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姐姐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B.弟弟和姐姐的平均速度相同C.弟弟比姐姐早5 min離開家D.弟弟和姐姐行走時的速度相等,均為100 m/min6.下圖是分別表示甲、乙、丙、丁四種物質熔化或凝固規律的圖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物質是晶體,圖線表示的是凝固過程B.乙物質是非晶體,圖線表示的是凝固過程C.丙物質是晶體,圖線表示的是凝固過程D.丁物質是非晶體,圖線表示的是熔化過程7.如圖甲所示,乒乓球靜止靠在左側的音叉上,如果用小錘敲打右側的音叉,我們能聽到右側音叉發出聲音同時乒乓球被彈開,如圖乙。如果把這個實驗由宇航員帶到月球上外部環境中去完成,則 ( )A.不能聽到聲音,乒乓球也不會被彈開B.能聽到聲音,但乒乓球不會被彈開C.能聽到聲音,乒乓球也會被彈開D.不能聽到聲音,但乒乓球會被彈開8.如圖所示,在裝水的大燒杯A中,浮著一個盛適量水的試管B,對大燒杯持續加熱,當大燒杯中的水沸騰時溫度達100 ℃,則試管中的水 ( )A.溫度能達到100 ℃,也能沸騰B.溫度能達到100 ℃,但不能沸騰C.溫度不能達到100 ℃,不能沸騰D.不能確定是否沸騰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8分)9.如圖甲所示的圓柱體直徑為 cm,如圖乙所示的機械秒表的讀數為 s。 10.無論是盛夏還是寒冬,在裝有空調的汽車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氣 形成的,夏天,水珠常常出現在車窗的 (選填“內側”“外側”或“內、外側”)。11.甲、乙兩輛汽車在水平路面上同時向東行駛,路程—時間圖象如圖所示,則甲車的速度是 m/s;兩車行駛過程中,若以甲車為參照物,乙車向 運動。 12.醫生用B型超聲儀診斷疾病,這是利用聲音可以傳遞 ,用超聲波除人體內的結石,說明聲音可以傳遞 。 三、實驗探究題(每空1分,共12分)13.頻閃攝影又被稱為連閃攝影,是借助于電子閃光燈的連續閃光,在一個畫面上記錄物體連續運動的過程。某實驗小組采用頻閃攝影的方法在實驗室拍攝了蘋果開始下落一段時間后的頻閃照片,相機曝光的時間間隔為0.5 s。(1)蘋果在這一段時間內做 (選填“勻速”或“變速”)運動。 (2)蘋果通過AB段的平均速度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過AC段的平均速度。 (3)若要測出蘋果在AD段的平均速度,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 ,測量原理是 。圖中s1=1.0 m,s2=2.0 m,s3=3.0 m,則蘋果在AD段的平均速度是 m/s。 14.旺姆設計了如圖甲、乙所示的兩種裝置來探究“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1)為了使試管中的冰受熱均勻,且便于記錄各時刻的溫度值,旺姆應選擇圖 (選填“甲”或“乙”)中的裝置來進行實驗,安裝實驗器材時應按照 (選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 (2)旺姆每隔相同時間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圖丙是她根據記錄的數據繪制的溫度和時間的關系圖象,根據圖象可知:冰屬于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在bc階段物質處于 (選填“固體”“液體”或“固液共存”)狀態。 (3)試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續加熱,得到圖象中的DE段,則此時實驗室的大氣壓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標準大氣壓,這段時間內試管中的水 (選填“能”或“不能”)沸騰,是因為 。 四、計算題(每題7分,共14分)15.道路限速監控管理的一種方式是采用“區間測速”,就是測算出汽車在某一區間行駛的平均速度,如果超過了該路段的最高限速即判定為超速。若一輛轎車通過兩個監測點的時間是0.2 h,兩監測點A、B相距20 km,全程限速90 km/h,如圖所示。求:(1)該汽車在此區間的速度為多少 (2)采用“區間測速”時,該汽車是否會超速 (3)若另一輛汽車以80 km/h的速度勻速通過AB路段,則它需要多少時間 16.汽車在出廠前要進行測試。某次測試中,先讓汽車在模擬山路上以10 m/s的速度行駛600 s,緊接著在模擬山路上以20 m/s的速度行駛150 s。求:(1)該汽車在模擬山路上行駛的路程;(3分)(2)汽車在這次整個測試過程中的平均速度。(4分)期中檢測卷一、選擇題1.B 解析:優秀運動員400 m的跑步成績最快為40 s左右,不可能達到20 s,A錯誤;我們的教室一般寬約為6 m,長約為8 m,面積約為50 m2,B正確;正常步行速度1 m/s,一樓走到四樓的步梯長度30 m,由t=s/v=30 m÷1 m/s=30 s=0.5 min,C錯誤;洗澡水的溫度一般是40 ℃,D錯誤。故選B。2.B 解析: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太空中沒有空氣,處于真空狀態,所以聲音不能在太空中傳播,宇航員之間需要通過無線電交流。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3.C 解析:頻率高,音調高,與聲音的傳播速度無關。4.A 解析:冰雪大世界的冰雕會發生升華,隨時間的推移會逐漸變小,A正確;戴眼鏡的人從室外走到室內,因室內的水蒸氣在眼鏡片上遇冷會出現“白霧”,B錯誤;水蒸氣在樹枝上凝華成冰晶,形成霧凇,C錯誤;屋頂的積雪會熔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錐,D錯誤。5.D 解析:姐姐在0~5 min和15~20 min行走,5~15 min內處于靜止狀態,不是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故A錯誤;由圖象可知,姐姐的平均速度為v1===50 m/min,弟弟所用時間為t2=15 min-5 min=10 min弟弟的平均速度為v2===100 m/min;弟弟和姐姐的平均速度不相同,故B錯誤;由圖像可知,姐姐比弟弟早出發5 min,故C錯誤;姐姐在0~5 min和15~20 min行走,姐姐在0~5 min和15~20 min內通過的路程均為500 m,姐姐行走時的速度為v'1===100 m/min,弟弟的速度為100 m/min,弟弟和姐姐行走時的速度相等,故D正確。6.C 解析:甲物質是晶體,圖象是熔化過程;乙物質是非晶體,圖線表示的是熔化過程;丙物質是晶體,圖線表示的是凝固化過程;丁物質是非晶體,圖線表示的是凝固過程。故選C。7.A 解析:真空不能傳聲,所以不能聽到聲音,乒乓球會被彈開是因為音叉振動帶動空氣振動,在月球上沒有空氣,所以不能被彈開。8.B 解析:大燒杯中的水溫度達到100 ℃,繼續吸熱,繼續沸騰;小試管的水溫度達到100 ℃后,不能繼續從大燒杯中吸熱,故不能沸騰。(沒有出現溫度差,故不能繼續吸熱)二、填空題9.1.50 338.510.液化 外側11.15 m/s 西(左)12.信息 能量三、實驗探究題13.(1)變速 (2)小于(3)刻度尺 v= 414.(1) 乙 自下而上 (2) 晶體 固液共存(3)等于 不能 試管中的水溫度達到100 ℃后與燒杯中水溫相同,不能繼續吸熱四、計算題15.(1)100 km/h (2)超速 (3)0.25 h解析:(1)汽車在此區間的速度v===100 km/h。(2)因為汽車的速度100 km/h>90 km/h,所以這輛轎車在該路段會被判超速。(3)另一輛汽車通過AB段路程的時間t'===0.25 h。16.(1)9 000 m (2)12 m/s解析:v1=10 m/s,t1=600 s,v2=20 m/s,t2=150 s。(1) s1=v1t1=10 m/s×600 s=6 000 m,s2=v2t2=20 m/s×150 s=3 000 m,s=s1+s2=6 000 m+3 000 m=9 000 m;(2)t=t1+t2=600 s+150 s=750 s,v===12 m/s。答:(1) 該汽車在模擬山路上行駛的路程為9 000 m;(2) 汽車在這次整個測試過程中的平均速度是12 m/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