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物理學科第三章 物態變化 檢測卷時間:45分鐘 滿分:50分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16分)1.下列數據中,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 )A.高于2 000 Hz的聲音叫做超聲波B.在酷日長時間的照射下仍有碎冰塊的一杯水,其溫度高于0 ℃C.人耳剛好聽不到的聲音為0分貝D.人的正常體溫約為36.5 ℃2.以下對中華古詩中有關物態變化的分析,正確的是 ( )A.“僧舍清涼竹樹新,初經一雨洗諸塵”雨的形成是汽化現象,需要放熱B.“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露的形成是液化現象,需要吸熱C.“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需要放熱D.“風吹雪片似花落,月照冰文如鏡破”雪的形成是凝固現象,需要吸熱3.夏天打開冰箱,可以看到冰箱里沖出一股“白氣”。下列事例中,物態變化方式與“白氣”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把濕衣服掛在陽光下曬干B.用牛奶自制牛奶雪糕C.把丁烷氣體貯存在液體打火機里D.在飲料中添加冰塊降溫4.下列做法中利用物態變化放熱的是 ( )A.運輸食品時,為了防止食品腐爛變質,常放些干冰B.北方的冬天,常常在保存蔬菜的地窖里放幾桶水C.夏天,為了涼快,常在地面上灑水D.夏天,為了喝到冰涼的飲料,常在飲料中加冰塊5.下列關于熱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 )A.北方的冬天,窗玻璃外表面會出現冰花,這是凝固現象B.冬天,戴眼鏡的人從寒冷的室外到溫暖的室內,鏡片上有霧,這是升華現象C.衣服的樟腦丸過一段時間會變小甚至沒有了,這是汽化現象D.被水蒸氣燙傷比沸水燙傷更嚴重,是因為水蒸氣液化時要放出熱量6.為了使冬天路面上的積雪很快熔化,常在積雪上撒鹽,這是因為 ( )A.鹽水使冰雪的熔點降低B.鹽水使冰雪的熔點升高C.灑上鹽后,使冰雪變成冰水混合物,溫度為0 ℃而使冰雪熔化D.鹽水使冰雪的溫度升高到0 ℃而熔化7.生活中很多熱現象可以用學過的物理知識來解釋,下列解釋不正確的是 ( )A.天氣很冷時窗戶玻璃上出現冰花,這是由于凝固產生的B.濕衣服掛在陰涼處也能變干,是因為蒸發可以在任何溫度下發生C.游泳后,剛從水中出來會比較冷,這是因為人身上的水分蒸發帶走熱量D.從冰箱中取出來的冰茶,過一會兒,容器的外壁會附著一層小水珠,這是由于液化形成的8.要使水的沸點超過100 ℃,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將水量減少些B.給容器加密封蓋C.將火燒旺些D.將容器移到高山上加熱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5分)9.如圖所示,是人們常用的體溫計,這種體溫計是根據液體的 規律制成的,圖中體溫計的讀數是 ℃。 10.晾衣服時,充分抖開干得快,這是因為 ,蒸發越快;冬季的霜,是空氣中水蒸氣 形成的。 11.在青藏高原上,用普通的電飯鍋做飯,水燒開了很長時間,飯卻不熟。這是因為高原上的大氣壓強 ,水的沸點 。 12.夏天悶熱的夜晚,緊閉門窗,開啟臥室空調,由于室內外溫差大,第二天早晨,在玻璃上常會出現一層水霧,這層水霧是在室內的一側,還是在室外一側 請寫出你的猜想和你猜想的依據:(1)我的猜想是 (選填“室內“或“室外”)。 (2)猜想的依據是 。13.如圖所示,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動活塞使注射器里吸進一些乙醚,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將活塞向外拉到最大刻度線處,一段時間后注射器里的液態乙醚消失,這是 (填物態變化名稱)現象,在這個過程中乙醚要 (選填“吸”或“放”)熱。然后推動活塞,當到一定程度時,就可以觀察到 ,這表明通過 的方式可以使氣體 。 14.對于小手術的麻醉,醫生常用一種透明的、沸點為13.01 ℃的液體氯乙烷,把準備施行手術的地方“凍結”起來,這是醫生利用液體氯乙烷 時需要 熱的原理。 三、實驗題(每空1分,共19分)15.達瓦同學在做“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圖1 圖2 圖3(1)達瓦的操作如圖1所示,其中錯誤之處是 。(2)糾正錯誤后,水沸騰時溫度計示數如圖2所示,為 ℃,說明此時氣壓 (選填“<”“>”或“=”)1個標準大氣壓。 (3)分析圖3所示圖象,可知水在沸騰過程中溫度的特點是 。(4)本實驗中,要縮短加熱時間讓水盡快沸騰。請寫出兩種可行的辦法:① ;② 。 16.索朗在廚房中發現:壺里的水燒開以后,壺嘴上方冒出一團團“白氣”,如圖甲所示。(1)“白氣”實質上是一些 (選填“水蒸氣”或“小水滴”)。 (2)索朗仔細觀察又發現:“白氣”從噴出到消逝要經歷三個物理過程:①靠近壺嘴的地方,我們什么也看不見。這是因為壺內水沸騰時產生了大量的水蒸氣,在壺嘴附近由于溫度比較 (選填“高”或“低”),仍然保持 狀態; ②水蒸氣離開壺嘴一段距離以后,發生 (填物態變化名稱)現象,形成“白氣”; ③“白氣”進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氣中,發生 (填物態變化名稱)現象,我們又什么也看不見了。(3)索朗從日常生活中還發現:有時壺嘴上方的“白氣”比較多,有時比較少。如圖乙所示,可以判斷出 (選填“A”或“B”)房間的氣溫比較高。 17.如圖甲所示,是“探究物質的熔化規律”的實驗裝置。實驗時先將固體物質和溫度計分別放入試管內,再放入大燒杯的水中,觀察固體的熔化過程。(1)把裝著某物質的試管放在燒杯的水中加熱,而不是直接用火加熱試管,是為了使該物質 。 (2)試管內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此時溫度如乙圖所示,讀數方法正確的是 (選填“A”“B”或“C”),示數為 ℃,該物質是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3)實驗時若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試管底部,則測得試管內物質的溫度值偏 。 (4)下表是一位同學探究某固體熔化,測量的數據和觀察的現象,可知該物質的熔點是 ,熔化用了 分鐘。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溫度/℃ 30 33 36 39 42 45 48 48 48 48 49 51 53狀態 固態 固液共存 液態第三章檢測卷一、選擇題1.D 解析:高于20 000Hz的聲音叫做超聲波,不是高于2 000 Hz;在酷日長時間的照射下仍有碎冰塊的一杯水,其溫度為0 ℃;0分貝是剛好引起人耳聽覺范圍的聲音;人的正常體溫約為37 ℃左右。2.C 解析:雨是由水蒸氣液化形成的,是一個放熱的過程,故A錯誤;露是由水蒸氣液化形成的,是一個放熱的過程,故B錯誤;霜是由水蒸氣凝華形成的,是一個放熱的過程,故C正確;雪是由水蒸氣凝華形成的,是一個放熱的過程,故D錯誤。3.C 解析:夏天打開冰箱,冰箱里沖出一股“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變成的小水滴,是一種液化現象;把濕衣服掛在陽光下曬干是汽化現象;用牛奶自制牛奶雪糕是凝固現象;把丁烷氣體貯存在氣體打火機里是液化現象;在飲料中添加冰塊降溫是熔化現象。故選C。4.B 解析:運輸食品時,為了防止食品腐爛變質,常放些干冰,干冰在升華時吸熱降溫;北方的冬天,常常在保存蔬菜的地窖里放幾桶水,水在凝固時,放出熱量;夏天,為了涼快,常在地面上灑水,地面上的水在蒸發時吸熱降溫;夏天,為了喝到冰涼的飲料,常在飲料中加冰塊,冰在熔化時吸熱降溫。故選B。5.D 解析:北方的冬天,窗玻璃外表面會出現冰花,這是凝華現象;冬天,戴眼鏡的人從寒冷的室外到溫暖的室內,鏡片上有霧,這是液化現象;衣服的樟腦丸過一段時間會變小甚至沒有了,這是升華現象;被水蒸氣燙傷比沸水燙傷更嚴重是因為水蒸氣液化時要放出熱量。6.A 解析:晶體的熔點跟晶體的種類、是否有雜質、壓強等有關,晶體中有雜質可以降低晶體的熔點。為了使積雪很快熔化,常在路面積雪上撒鹽,降低冰雪的熔點。增加鹽,不能使冰雪的溫度升高。7.A 解析:天氣很冷時窗戶玻璃上出現冰花,這是由于凝華產生的。8.B 解析:給容器加密封蓋可以增大壓強,使水的沸點超過100 ℃。二、填空題9.熱脹冷縮 36.610.物體的表面積越大 凝華11.小 低12.(1)室外(2)室外水蒸氣遇冷液化或小水珠附著在玻璃上13.汽化 吸 出現液態乙醚 壓縮體積 液化14.汽化 吸熱三、實驗題15.(1)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2)98 ℃ <(3)吸收熱量溫度不變(4)減少燒杯內水量 使用溫度較高的水 (燒杯加蓋等,合理即可)16.(1)小水滴(2)①高 氣體 ②液化 ③汽化(3)B17.(1)受熱均勻 (2)B 48 晶體 (3)高(4)48 ℃ 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