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周測12 模塊綜合檢測(含解析)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 第一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周測12 模塊綜合檢測(含解析)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 第一冊

資源簡介

周測12 模塊綜合檢測
(時間:75分鐘 滿分:10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小題4分,共2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2024·駐馬店市高二期末)一質量為m=2 kg的物塊在合外力F的作用下從靜止開始沿直線運動,F隨時間t變化的圖線如圖所示,則t=4 s時物塊動能大小為(  )
A.1 J B.9 J
C.6 J D.2 J
2.(2024·唐山市高二期中)如圖所示,這是一個水平彈簧振子的振動圖像,關于該彈簧振子的運動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振子位移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式為x=4sin(0.5πt) cm
B.在3~4 s時間內,振子的動能在增大
C.在第2~3 s這段時間內,振子的加速度和速度都在減小
D.該振子在t=100 s時的位移是-4 cm,路程是4 m
3.下列關于波的衍射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波要發生衍射現象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
B.機械波頻率較大時,繞過障礙物時衍射不明顯
C.對同一列波,縫、孔或障礙物的尺寸越大,衍射現象越明顯
D.只有橫波才能發生衍射現象,縱波不能發生衍射現象
4.雙縫干涉實驗的部分實驗裝置如圖所示,調整實驗裝置使得光屏上可以看到清晰的干涉條紋,關于干涉條紋的情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若將光屏向右平移一小段距離,屏上的干涉條紋不再清晰
B.若將光屏向左平移一小段距離,屏上的干涉條紋將不會發生變化
C.若將光屏向上平移一小段距離,屏上仍有清晰的干涉條紋
D.若將光屏向上平移一小段距離,屏上的干涉條紋將發生變化
5.將上下振動的振針水平移動,移動過程中在水面上形成了如圖所示的水波圖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振針向右移動
B.振針向左移動
C.在A處的觀察者,接收到的水波頻率等于振針的振動頻率
D.在A處的觀察者,接收到的水波頻率比振針的振動頻率大
6.地震波既有縱波也有橫波。某次地震時,震源正上方60 km處地面上的地震檢測儀先監測到地面上下振動,5 s后地面左右晃動。在監測中獲得了一列沿x軸正方向傳播的地震橫波的波動圖像,t1=0時刻的波形如圖中實線所示,t2=0.15 s時刻的波形如圖中虛線所示,已知該地震橫波的周期T>0.15 s,假設縱波與橫波頻率相等,則(  )
A.地震橫波波速比縱波快
B.地震橫波的波速為3 km/s
C.地震橫波的周期為0.6 s
D.地震縱波的波長為1.2 km
7.如圖所示,A、B兩球分別用長度均為L的輕桿通過光滑鉸鏈與C球連接,通過外力作用使兩桿并攏,系統豎直放置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某時刻將系統由靜止釋放,A、B兩球開始向左右兩邊滑動。已知A、B兩球的質量均為m,C球的質量為2m,三球體積相同,且均在同一豎直面內運動,忽略一切阻力,重力加速度為g。系統從靜止釋放到C球落地前的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B、C三球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
B.C球的機械能先增加后減少
C.C球落地前瞬間的速度大小為
D.A球的最大速度大小為
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
8.(2024·北京市西城區高二期末)兩列頻率、振幅、相位均相同的簡諧橫波在水平面上傳播,某時刻的干涉圖樣如圖所示,實線代表波峰,虛線代表波谷,M、N、P三質點的平衡位置在同一直線上,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質點M是振動減弱點
B.質點N正在向上運動
C.它們的振幅都等于兩列波振幅之和
D.再經過半個周期,質點P運動至M處
9.(2024·昆明市高二期末)科普節活動中,某興趣小組利用飲料瓶制作的“水火箭”如圖所示,瓶中裝有一定量的水,其發射原理是通過打氣使瓶內空氣壓強增大,當橡皮塞與瓶口脫離時,瓶內水向后噴出。靜置于地面上的質量為M(含水)的“水火箭”釋放升空,在極短的時間內,質量為m的水以相對地面為v0的速度豎直向下噴出。重力加速度為g,空氣阻力不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水噴出的過程中,火箭和水機械能守恒
B.火箭的推力來源于火箭外的空氣對它的反作用力
C.發射后,火箭在空中上升的時間為
D.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為
10.(2024·欽州市高二模擬)如圖所示,真空中一透明介質的截面為邊長為L的菱形ABCD,其中∠B=120°。一束單色光從真空中垂直于AB邊射入透明介質,射到AD邊時恰好發生全反射,反射光線射到CD邊上又發生全反射,最后從BC邊垂直射出透明介質,已知單色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為c,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透明介質的折射率為
B.透明介質的折射率為
C.單色光在透明介質中傳播的時間為
D.單色光在透明介質中傳播的時間為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4分。
11.(8分)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來尋找碰撞中的不變量。
(1)(2分)將軌道右端墊高是為了補償阻力。先將小車B移走,給小車A一個合適的初速度,使其先后通過光電門1和光電門2,測量出遮光時間t1和t2,若t1>t2,應適當     (選填“增大”或“減小”)墊塊的高度;
(2)(2分)用游標卡尺測量遮光片的寬度d,結果如圖乙所示,則遮光片的寬度d=      mm;
(3)(4分)補償阻力后,將小車B靜止放置在兩光電門之間,給小車A一個合適的初速度,使其先單獨通過光電門1,再與小車B碰撞后一起通過光電門2,光電門1記錄的遮光時間為t1=0.015 s,光電門2記錄的遮光時間為t2=0.032 s,已知小車A、遮光片和撞針的總質量為203 g,小車B和橡皮泥的總質量為215 g,則兩小車碰撞前,小車A通過光電門1時質量與速度的乘積的大小為      kg·m/s,碰撞后兩小車通過光電門2時質量與速度的乘積之和的大小為      kg·m/s(結果均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12.(8分)(2024·天津市高二期中)如圖甲是一個單擺振動的情形,O是它的平衡位置,B、C是擺球所能到達的最遠位置。設向右為正方向,圖乙是這個單擺的振動圖像。求:
(1)(2分)開始時擺球在B、O、C哪個位置;
(2)(2分)單擺振動的頻率是多少;
(3)(4分)若重力加速度為9.8 m/s2,π取3.14,這個擺的擺長是多少(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13.(10分)(2024·鄭州市高二期中)如圖所示,一列簡諧橫波沿x軸傳播,圖中的實線和虛線分別是該波在t=0.02 s和t'=0.08 s時刻的波形圖。
(1)(4分)求該波的周期及t=0.02 s時x=0.9 m處質點的振動方向;
(2)(3分)若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且2T(3)(3分)若波速v為25 m/s,求波的傳播方向。
14.(13分)(2024·綿陽市高二期中)如圖所示為用某種透明材料制成的一塊柱體形棱鏡的截面圖,圓弧DF為半徑為R的圓周,圓心為O,且BO=AD=。光線以入射角α=45°射AB面上的M點,進入棱鏡后到達BF面上的O點并恰好不會從BF面射出。已知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c,求:(結果可用根式表示)
(1)(5分)該棱鏡材料的折射率n;
(2)(7分)光線從AB面進入棱鏡起,到光線第一次射出棱鏡經歷的時間。
15.(15分)(2025·宜昌市高二月考)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質量均為m=1 kg的滑塊B和C中間夾一輕彈簧,輕彈簧處于原長狀態,左端固定在B上,右端與C接觸但不固定,質量為M=2 kg、半徑為R=1 m的四分之一光滑圓弧形滑塊D放置在C的右邊,C、D間距離足夠遠,質量為m0=0.5 kg的滑塊A以初速度v0=10 m/s向右運動與B發生碰撞,碰撞過程時間極短,碰后A被反彈,速度大小為vA=2 m/s,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4分)A、B碰撞時損失的機械能;
(2)(5分)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
(3)(6分)C能上升的最大高度。
周測12 模塊綜合檢測
(時間:75分鐘 滿分:10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小題4分,共2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2024·駐馬店市高二期末)一質量為m=2 kg的物塊在合外力F的作用下從靜止開始沿直線運動,F隨時間t變化的圖線如圖所示,則t=4 s時物塊動能大小為(  )
A.1 J B.9 J
C.6 J D.2 J
答案 A
解析 根據動量定理,t=4 s時物塊的動量大小p=I=F1t1+F2t2=2×2 N·s+(-1)×2 N·s=2 N·s=2 kg·m/s,動能大小Ek== J=1 J,故選A。
2.(2024·唐山市高二期中)如圖所示,這是一個水平彈簧振子的振動圖像,關于該彈簧振子的運動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振子位移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式為x=4sin(0.5πt) cm
B.在3~4 s時間內,振子的動能在增大
C.在第2~3 s這段時間內,振子的加速度和速度都在減小
D.該振子在t=100 s時的位移是-4 cm,路程是4 m
答案 B
解析 由題圖可知A=4 cm,T=4 s,ω==0.5π rad/s,則該振子位移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式為x=4sin(0.5πt-π) cm,選項A錯誤;在3~4 s時間內,振子向平衡位置運動,則速度增大,動能在增大,選項B正確;在第2~3 s這段時間內,振子從平衡位置向上運動,則加速度增加,速度減小,選項C錯誤;100 s=25T,則該振子在t=100 s時的位移是0,路程是25×4A=400 cm=4 m,選項D錯誤。
3.下列關于波的衍射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波要發生衍射現象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
B.機械波頻率較大時,繞過障礙物時衍射不明顯
C.對同一列波,縫、孔或障礙物的尺寸越大,衍射現象越明顯
D.只有橫波才能發生衍射現象,縱波不能發生衍射現象
答案 B
解析 衍射是波特有的現象,一切波都能發生衍射現象,故A、D錯誤;機械波在某種介質中傳播時,速度不變,根據v=λf,頻率越大,波長越短,繞過同一障礙物時衍射現象越不明顯,故B正確;對同一列波,若波長與縫、孔或障礙物的尺寸越接近或波長越大,衍射現象越明顯,故C錯誤。
4.雙縫干涉實驗的部分實驗裝置如圖所示,調整實驗裝置使得光屏上可以看到清晰的干涉條紋,關于干涉條紋的情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若將光屏向右平移一小段距離,屏上的干涉條紋不再清晰
B.若將光屏向左平移一小段距離,屏上的干涉條紋將不會發生變化
C.若將光屏向上平移一小段距離,屏上仍有清晰的干涉條紋
D.若將光屏向上平移一小段距離,屏上的干涉條紋將發生變化
答案 C
解析 雙縫干涉發生后,并不只在光屏處有干涉圖樣,而是在雙縫右側的空間,只要通過雙縫后,在兩列光相遇的地方疊加都能發生光的干涉現象,并且在新的位置干涉條紋仍很清晰,故A錯誤,C正確;將光屏向左平移一小段距離,雙縫與光屏的間距變小,由Δx=λ可知,屏上的干涉條紋間距將變小,故B錯誤;將光屏向上平移一小段距離,屏上的干涉條紋將不會發生變化,故D錯誤。
5.將上下振動的振針水平移動,移動過程中在水面上形成了如圖所示的水波圖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振針向右移動
B.振針向左移動
C.在A處的觀察者,接收到的水波頻率等于振針的振動頻率
D.在A處的觀察者,接收到的水波頻率比振針的振動頻率大
答案 A
解析 由題圖可知振針(波源)前進方向上的水波變得密集,在其反方向的水波變得稀疏,因此振針向右移動,故A正確,B錯誤;由于波源遠離觀察者,則觀察者接收到的水波頻率比振針的振動頻率小,故C、D錯誤。
6.地震波既有縱波也有橫波。某次地震時,震源正上方60 km處地面上的地震檢測儀先監測到地面上下振動,5 s后地面左右晃動。在監測中獲得了一列沿x軸正方向傳播的地震橫波的波動圖像,t1=0時刻的波形如圖中實線所示,t2=0.15 s時刻的波形如圖中虛線所示,已知該地震橫波的周期T>0.15 s,假設縱波與橫波頻率相等,則(  )
A.地震橫波波速比縱波快
B.地震橫波的波速為3 km/s
C.地震橫波的周期為0.6 s
D.地震縱波的波長為1.2 km
答案 D
解析 震源正上方60 km處地面上的地震檢測儀先監測到地面上下振動,即先監測到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共線的縱波,所以縱波比橫波波速快,故A錯誤;因為地震橫波的周期T>0.15 s,即Δt=0.15 s7.如圖所示,A、B兩球分別用長度均為L的輕桿通過光滑鉸鏈與C球連接,通過外力作用使兩桿并攏,系統豎直放置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某時刻將系統由靜止釋放,A、B兩球開始向左右兩邊滑動。已知A、B兩球的質量均為m,C球的質量為2m,三球體積相同,且均在同一豎直面內運動,忽略一切阻力,重力加速度為g。系統從靜止釋放到C球落地前的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B、C三球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
B.C球的機械能先增加后減少
C.C球落地前瞬間的速度大小為
D.A球的最大速度大小為
答案 C
解析 A、B、C三球組成的系統水平方向上合力為零,動量守恒,豎直方向上合力不為零,動量不守恒,故A錯誤;小球A、B先加速后減速,動能先增加后減少,A、B、C三球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C球的機械能先減少后增加,故B錯誤;C球落地前瞬時,A、B兩球的速度為零,A、B、C三球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有2mgL=×2mv2,可得v=,故C正確;當兩桿與水平面成θ角時,根據A、C兩球沿桿方向的分速度相等可知vAcos θ=vCsin θ,根據機械能守恒有2mgL(1-sin θ)=m×2+×2m,解得vA=,當sin θ=時,A球速度有最大值,vA最大,則vA=,故D錯誤。
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
8.(2024·北京市西城區高二期末)兩列頻率、振幅、相位均相同的簡諧橫波在水平面上傳播,某時刻的干涉圖樣如圖所示,實線代表波峰,虛線代表波谷,M、N、P三質點的平衡位置在同一直線上,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質點M是振動減弱點
B.質點N正在向上運動
C.它們的振幅都等于兩列波振幅之和
D.再經過半個周期,質點P運動至M處
答案 BC
解析 由題圖可知,質點M是波谷與波谷相遇點,是振動加強點,故A錯誤;由題圖知波的傳播方向為P→N→M,則質點N是波峰和波谷中間位置的點,正在向上運動,故B正確;由題圖可知,M、N、P三點為振動加強點,振動加強點的振幅都等于兩列波振幅之和,則它們的振幅都等于兩列波振幅之和,故C正確;質點只在自己平衡位置附近振動,但不隨波遷移,故D錯誤。
9.(2024·昆明市高二期末)科普節活動中,某興趣小組利用飲料瓶制作的“水火箭”如圖所示,瓶中裝有一定量的水,其發射原理是通過打氣使瓶內空氣壓強增大,當橡皮塞與瓶口脫離時,瓶內水向后噴出。靜置于地面上的質量為M(含水)的“水火箭”釋放升空,在極短的時間內,質量為m的水以相對地面為v0的速度豎直向下噴出。重力加速度為g,空氣阻力不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水噴出的過程中,火箭和水機械能守恒
B.火箭的推力來源于火箭外的空氣對它的反作用力
C.發射后,火箭在空中上升的時間為
D.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為
答案 CD
解析 水噴出的過程中,瓶內氣體做功,火箭及水的機械能不守恒,故A錯誤;火箭的推力來源于向下噴出的水對它的反作用力,故B錯誤;由題意可得,由動量守恒定律可得(M-m)v=mv0,解得火箭獲得的速度為v=,火箭做豎直上拋運動,火箭在空中上升的時間為t1==,故C正確;水噴出后,由題意有v2=2gh,解得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故D正確。
10.(2024·欽州市高二模擬)如圖所示,真空中一透明介質的截面為邊長為L的菱形ABCD,其中∠B=120°。一束單色光從真空中垂直于AB邊射入透明介質,射到AD邊時恰好發生全反射,反射光線射到CD邊上又發生全反射,最后從BC邊垂直射出透明介質,已知單色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為c,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透明介質的折射率為
B.透明介質的折射率為
C.單色光在透明介質中傳播的時間為
D.單色光在透明介質中傳播的時間為
答案 BC
解析 光路圖如圖所示,由幾何知識可知,單色光在AD邊的入射角α=60°,有sin 60°=,解得n=,故A錯誤,B正確;由幾何關系可知∠DOO'=30°,∠D=120°,則∠OO'D=30°,光在CD邊的入射角也為60°,根據幾何關系可知,t====,故C正確,D錯誤。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4分。
11.(8分)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來尋找碰撞中的不變量。
(1)(2分)將軌道右端墊高是為了補償阻力。先將小車B移走,給小車A一個合適的初速度,使其先后通過光電門1和光電門2,測量出遮光時間t1和t2,若t1>t2,應適當     (選填“增大”或“減小”)墊塊的高度;
(2)(2分)用游標卡尺測量遮光片的寬度d,結果如圖乙所示,則遮光片的寬度d=      mm;
(3)(4分)補償阻力后,將小車B靜止放置在兩光電門之間,給小車A一個合適的初速度,使其先單獨通過光電門1,再與小車B碰撞后一起通過光電門2,光電門1記錄的遮光時間為t1=0.015 s,光電門2記錄的遮光時間為t2=0.032 s,已知小車A、遮光片和撞針的總質量為203 g,小車B和橡皮泥的總質量為215 g,則兩小車碰撞前,小車A通過光電門1時質量與速度的乘積的大小為      kg·m/s,碰撞后兩小車通過光電門2時質量與速度的乘積之和的大小為      kg·m/s(結果均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答案 (1)減小 (2)6.25 (3)0.085 0.082
解析 (1)A先后通過光電門1和光電門2的遮光時間分別為
t1=,t2=
若t1>t2,則v2>v1
說明A做加速運動,則應該適當減小墊塊的高度,使A做勻速運動。
(2)游標卡尺的分度值為0.05 mm,則遮光片的寬度d=6 mm+5×0.05 mm=6.25 mm。
(3)兩小車碰撞前,小車A通過光電門1的速度大小為vA==≈0.417 m/s
此時小車A的質量與速度的乘積的大小為
mAvA=203×10-3×0.417 kg·m/s=0.085 kg·m/s
碰撞后兩小車通過光電門2的速度大小為
v==≈0.195 m/s
碰撞后兩小車的質量與速度乘積之和為
(mA+mB)v=(203+215)×10-3×0.195 kg·m/s=0.082 kg·m/s。
12.(8分)(2024·天津市高二期中)如圖甲是一個單擺振動的情形,O是它的平衡位置,B、C是擺球所能到達的最遠位置。設向右為正方向,圖乙是這個單擺的振動圖像。求:
(1)(2分)開始時擺球在B、O、C哪個位置;
(2)(2分)單擺振動的頻率是多少;
(3)(4分)若重力加速度為9.8 m/s2,π取3.14,這個擺的擺長是多少(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答案 (1)B處 (2)0.5 Hz (3)0.99 m
解析 (1)由題圖乙所示圖像可知,在t=0時,擺球處于負的最大位移處,擺球向右運動方向為正方向,因此開始時,擺球在B處。
(2)由題圖乙所示圖像可知,單擺周期T=2 s
單擺的頻率f==0.5 Hz
(3)由單擺周期公式T=2π
得這個擺的擺長為
L==0.99 m。
13.(10分)(2024·鄭州市高二期中)如圖所示,一列簡諧橫波沿x軸傳播,圖中的實線和虛線分別是該波在t=0.02 s和t'=0.08 s時刻的波形圖。
(1)(4分)求該波的周期及t=0.02 s時x=0.9 m處質點的振動方向;
(2)(3分)若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且2T(3)(3分)若波速v為25 m/s,求波的傳播方向。
答案 (1)見解析 (2)55 m/s (3)沿x軸負方向
解析 (1)若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則有
Δt=t'-t=(n+)T(n=0,1,2…)
代入得T=(s)(n=0,1,2…)
由題圖可知,此時x=0.9 m處質點向下振動;
若波沿x軸負方向傳播,則有
Δt=t'-t=(n+)T(n=0,1,2…)
代入得T=(s)(n=0,1,2…)
由題圖可知,此時x=0.9 m處質點向上振動。
(2)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且2T代入得T= s,由題圖可知,該波的波長為λ=1.2 m,
則該波傳播的波速大小
v== m/s=55 m/s
(3)若波速v=25 m/s,則t'-t時間內波傳播的距離x=v(t'-t)
代入得x=1.5 m
由λ=1.2 m,可知x=λ
由此判斷波沿x軸負方向傳播。
14.(13分)(2024·綿陽市高二期中)如圖所示為用某種透明材料制成的一塊柱體形棱鏡的截面圖,圓弧DF為半徑為R的圓周,圓心為O,且BO=AD=。光線以入射角α=45°射AB面上的M點,進入棱鏡后到達BF面上的O點并恰好不會從BF面射出。已知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c,求:(結果可用根式表示)
(1)(5分)該棱鏡材料的折射率n;
(2)(7分)光線從AB面進入棱鏡起,到光線第一次射出棱鏡經歷的時間。
答案 (1) (2)
解析 (1)光路如圖所示
由折射率公式得n=
又有θ1=α=45°
θ2+C=
在O點發生全反射,則有sin C=
聯立解得n=
(2)由上式可知sin C=
由幾何關系得sin C=,則MO=R
設光線在棱鏡中的傳播路程為s,則光傳播的時間為t=
其中s=OM+ON
光在棱鏡中傳播速度為v=
聯立解得光在棱鏡中傳播時間為
t=。
15.(15分)(2025·宜昌市高二月考)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質量均為m=1 kg的滑塊B和C中間夾一輕彈簧,輕彈簧處于原長狀態,左端固定在B上,右端與C接觸但不固定,質量為M=2 kg、半徑為R=1 m的四分之一光滑圓弧形滑塊D放置在C的右邊,C、D間距離足夠遠,質量為m0=0.5 kg的滑塊A以初速度v0=10 m/s向右運動與B發生碰撞,碰撞過程時間極短,碰后A被反彈,速度大小為vA=2 m/s,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4分)A、B碰撞時損失的機械能;
(2)(5分)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
(3)(6分)C能上升的最大高度。
答案 (1)6 J (2)9 J (3)1.2 m
解析 (1)A與B碰撞時動量守恒,取向右為正方向,由動量守恒定律有m0v0=-m0vA+mvB
代入數據可得vB=6 m/s
則損失的機械能ΔE=m0-m0-m=6 J。
(2)彈簧壓縮到最短時彈性勢能最大,B、C的速度相同,設此時速度為v1,B、C及彈簧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有mvB=2mv1
得v1=3 m/s
則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為ΔEpm=m-×2m=9 J
(3)設C與彈簧分開時B、C速度分別為vB'和vC,由動量守恒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得
mvB=mvB'+mvC
m=mvB'2+m
解得vB'=0,vC=6 m/s
設C能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C、D組成的系統水平方向動量守恒,當C上升到最大高度時C、D共速,由動量守恒定律有mvC=(M+m)vD
由機械能守恒定律有m=mgh+(M+m)
解得h=1.2 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都市| 永嘉县| 建始县| 仪征市| 平舆县| 社会| 潜山县| 蒙山县| 神农架林区| 沁水县| 盐池县| 清涧县| 三台县| 秭归县| 新河县| 商洛市| 兴安盟| 呼伦贝尔市| 平谷区| 遵义市| 唐海县| 海晏县| 连平县| 锦州市| 鄄城县| 若尔盖县| 南昌县| 定边县| 安西县| 遂川县| 贺州市| 富顺县| 平武县| 息烽县| 安宁市| 凤台县| 安宁市| 张家港市| 香格里拉县| 封丘县| 宁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