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天一大聯考安徽2025年9月高二秋季檢測物理(池州專版)考試范圍:必修二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8小題,每小題4分,共3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 如圖所示,拋出去的籃球在空中飛行的過程中,不計空氣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速度和加速度大小一定都隨時間發生變化B.速度和加速度方向一定都隨時間發生變化C.某段時間內的位移大小一定小于路程D.合力方向與速度方向有時可能在同一條直線上2. 如圖所示為傾角的斜坡,一質量為m的汽車由斜坡底端的A點開始運動,經呂點運動到斜坡的最高點C。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汽車從A到B的過程重力勢能的增加量為B. 汽車從A到B的過程重力做功為C. 汽車從B到C的過程重力做功為D. 若以過B點的水平面為零勢能面,汽車在A點的重力勢能為3. 如圖所示,、為一平行河岸上正對著的兩點。小船從P點開始渡河,渡河過程中小船始終保持船頭與河岸垂直,小船在垂直河岸方向做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運動。河水各處流速大小均相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小船一定做曲線運動B. 小船可能到達對岸Q點C. 小船在渡河過程中速度可能先增大后減小D. 若河水流速增大,小船過河時間變短4. 蹦極是近些年來新興的一項非常刺激的戶外休閑活動。如圖所示,跳躍者站在高處的平臺上,把一端固定的長橡皮繩綁在身上然后兩臂伸開,雙腿并攏跳下去(可認為初速度為0)。綁在跳躍者身上的橡皮繩很長,足以使跳躍者在空中感受幾秒鐘的“自由落體”。當人體下落一定距離時,橡皮繩被拉直、繃緊,當到達最低點時速度減為0。不計空氣阻力及橡皮繩重力,以下分析正確的是A. 橡皮繩被拉直后,跳躍者動能開始減小B. 跳躍者從最高點下落到最低點,其重力勢能的減少量等于橡皮繩彈性勢能的增加量C. 跳躍者動能最大時重力勢能最小D. 下落過程跳躍者機械能守恒5. 如圖所示為自行車傳動裝置的簡易圖,a為大齒輪邊緣的點,c為小齒輪邊緣的點,b為后輪輻條上的點。已知a、b、c三點做圓周運動的半徑之比為2:2: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a、b、c三點的線速度之比為1:2:1B. a、b、c三點的角速度之比為2:1:1C. a、b、c三點的周期之比為1:2:2D. a、b、c三點的向心加速度之比為1:4:16. 如圖所示,xOy坐標系中,一質量為m=0.1kg的質點從坐標原點出發,以質點離開坐標原點瞬間作為計時0點,質點沿x軸正方向的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為v=2+2t。質點沿y軸方向的初速度為0,沿y軸正方向的加速度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質點所受的合力大小為0.6NB. 時,質點的速度大小為14m/sC. 時,質點的速度與長軸正方向夾角的正切值為D. 時,質點的坐標為(8m,8m)7. 如圖所示,邊長為L的正方形框ABCD豎直放置,中間有孔的小球P穿在BC邊上,小球與BC邊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當方框繞豎直軸AB以角速度勻速轉動時,小球P在BC邊的中點與方框相對靜止恰好不發生相對滑動,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重力加速度為g,則此時的角速度為A.B.C.D.8. 如圖所示,有一質量分布均勻、半徑為R的球形物體,一可視為質點的小球放在距離球形物體球心O點3R處。在小球和物體球心的連線上緊靠球形物體的最左側挖走一半徑為的球,則剩余的陰影部分對小球的萬有引力與挖走前球形物體對小球萬有引力的比值為A.B.C.D.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2小題,每小題5分,共1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5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9. 如圖所示為某衛星發射的示意圖,軌道1為近地圓軌道,軌道3為預定圓軌道,軌道2為過渡橢圓軌道,P為軌道1、2的切點,Q為軌道2、3的切點,P、Q兩點之間的距離等于地球半徑的6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衛星的發射速度大于11.2km/sB. 衛星在軌道1和軌道2的周期之比為C. 衛星在軌道3經過Q點的速度小于在軌道2經過P點的速度D. 衛星在軌道1經過P點的加速度大于在軌道2經過P點的加速度10. 如圖所示,將一小球從距離地面一定高度的O點沿水平方向拋出,第一次拋出的速度為,經時間小球直接落在地面上的P點;第二次拋出的速度為,小球經地面一次反彈后落在P點,所用的總時間為,小球與地面碰撞前后的豎直速度大小不變、方向相反,水平方向的速度不變。已知O、P兩點的水平距離等于小球的拋出點到地面高度的2倍,忽略空氣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B.C. 第一次小球落地瞬間的速度與水平方向夾角為D. 第二次小球落地瞬間的速度與水平方向夾角為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8分。11. (6分)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利用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研究平拋運動的軌跡。(1)下列對實驗裝置以及操作的理解正確的是__________(填選項序號);A. 固定有白紙的長木板必須沿豎直方向放置B. 斜槽軌道必須光滑C. 斜槽軌道的末端必須水平D. 小球每次的釋放點可以改變 (2)正確地組裝好裝置后,通過多次操作,在木板的白紙上得到多個點跡,然后用平滑的曲線擬合各點,得到了平拋運動的軌跡,圖2為軌跡的一部分。在軌跡上選取三點,并測量了相鄰兩點的水平間距以及豎直間距,測量的數據如圖2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不計空氣阻力,則小球從a到c的時間為__________,小球做平拋運動的初速度大小為__________。12. (10分)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利用了如圖1所示的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時進行了如下操作:a. 將光電門固定在豎直桿上,刻度尺固定在豎直桿右側,且使0刻度線與光電門的中心平齊;b. 測量遮光條的寬度d,將遮光條固定在一個物塊上,然后將物塊與另一物塊用輕繩拴接并跨過兩個光滑的定滑輪,左側物塊的質量為M,右側物塊和遮光條的總質量為m,M>m;c. 將右側物塊置于光電門下方適當位置,用刻度尺測量遮光條中心到光電門中心的距離乩將兩物塊由靜止釋放;d. 右側物塊經過光電門時,記錄遮光條的擋光時間;e. 改變遮光條到光電門的距離H,重復步驟c、d,記錄多組H和。(1)某次實驗時,遮光條到光電門的距離如圖1中的示數所示,則;(2)右側物塊經過光電門時的速度大小為__________,若兩物塊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重力加速度為g,則關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成立(用題中物理量符號表示);(3)若處理實驗數據時,如圖2所示,以H為縱坐標,為了擬合成一條直線,橫坐標應為__________(選填“”“”“”或“”),若系統的機械能守恒,且M=2m,重力加速度為g,則擬合的直線的斜率k=____________(用d、g表示)。13. (11分)目前科學家預測有4000多顆可能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若某宜居行星X上有一圓錐擺,如圖所示,通過傳感器測得小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角速度為,測得懸點到小球做勻速圓周運動圓心的高度為。已知飛船繞行星的表面運動一周通過的路程為,引力常量為G,忽略行星自轉。求:(1)宜居行星X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g;(2)宜居行星X的質量M。14. (13分)隨著“碳中和、碳達峰”的提出,新能源汽車得到了巨大的發展機會。某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在測試其性能時,司機駕駛該汽車以的加速度啟動,經的時間汽車的功率達到額定功率,此后汽車保持該功率不變,直到速度達到最大。已知汽車的質量為,汽車的最大速度為。求:(1)該汽車的額定功率;(2)汽車的速度為15m/s時的加速度大小。15. (18分)如圖所示,傾角為的光滑斜面體底端固定一擋板,輕彈簧的一端固定在擋板上,用質量為m=1kg且可視為質點的物塊將輕彈簧壓縮(物塊和輕彈簧不拴接),使彈簧儲存的彈性勢能為。某時刻將物塊由靜止釋放,釋放點到斜面體頂端A的距離為L=1m,經過一段時間物塊離開斜面體(已與彈簧分離)后無碰撞地由B點進入半徑為R=1.5m的粗糙圓弧軌道,圓弧BC所對應的圓心角為,物塊運動到圓弧最低點C時對軌道的壓力大小等于物塊重力的3.4倍,隨后物塊從C點無機械能損失地進入光滑的水平軌道CD,D點與水平傳送帶平滑銜接,物塊滑上傳送帶瞬間,傳送帶立即以的加速度由靜止開始順時針啟動,最終物塊從傳送帶的右端E離開。已知傳送帶D、E間的距離為s=10m,物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為,,重力加速度g取。求:(1)A、B兩點間的水平間距;(2)物塊在BC段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3)物塊與傳送帶因摩擦而產生的熱量。天一大聯考安徽2025年9月高二秋季檢測物理(池州專版)答案 選擇題:共10小題,共4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第1~8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每小題4分,共32分。第9~10題有多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每小題5分,共10分,全部選對的得5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1 2 3 4 5 6 7 8 9 10C A A B A D A C BC BC1. 答案 C思路點撥 籃球在空中做曲線運動,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隨時間發生變化,而加速度保持不變,選項A、B錯誤;曲線運動的某段時間內的位移大小一定小于路程,選項C正確;斜拋運動的合力方向與速度方向不可能在同一條直線上,選項D錯誤。2. 答案 A思路點撥 汽車從A到B的過程重力做功為,重力勢能增加,A正確,B錯誤;汽車從B到C重力做功為,C錯誤;若以過B點的水平面為零勢能面,汽車在A點的重力勢能為,D錯誤。3. 答案 A思路點撥 小船沿水流方向勻速運動,垂直水流方向小船做初速為0的勻加速運動。加速度垂直河岸,而初速度沿水流方向,可知小船做曲線運動,A正確,B錯誤;小船沿水流方向速度不變,垂直水流方向速度一直增大,根據矢量合成,可知小船的速度一直增大,C錯誤;小船過河時間與水流速度無關,D錯誤。4. 答案 B思路點撥 跳躍者下落過程有橡皮繩做負功,機械能減小,下落的全過程,跳躍者動能變化量為0,重力勢能全部轉化為彈性勢能,B對,D錯;橡皮繩被拉直后,重力仍有一段時間大于彈力,跳躍者仍將加速下落,動能增大,A錯;跳躍者動能最大時,所受合力為0,此時跳躍者仍在下落,重力勢能仍在減小,C錯。5. 答案 A思路點撥 a、c兩點通過鏈條傳動,則a、c兩點的線速度大小相等,由b、c同軸傳動,則這兩點的角速度相同,由公式可知,b、c的線速度之比為2:1,則a、b、c三點的線速度之比為1:2:1,A正確;由公式可知,a、c兩點的角速度之比為1:2,則a、b、c的角速度之比為1:2:2,B錯誤;由公式可知,a、c兩點的周期之比為2:1,則a、b、c的周期之比為2:1:1,C錯誤;由公式可知,a、b、c的向心加速度之比為1:4:2,D錯誤。6. 答案 D思路點撥 由可知,質點沿支軸正方向的加速度大小為,則質點的加速度大小為,質點所受的合力大小為,A錯誤;時質點沿x軸正方向的速度大小為,質點沿y軸正方向的速度大小為,時質點的速度為,B錯誤;設此時的速度與支軸正方向的夾角為,則有,C錯誤;的時間內,質點沿x軸方向的位移為,該時間內質點沿y軸方向的位移為,則時質點的坐標為(8m,8m),D正確。7. 答案 A思路點撥 小球P在BC邊的中點與方框相對靜止恰好不發生相對滑動,最大靜摩擦力提供向心力,由得,A正確。8. 答案 C思路點撥 挖走前球形物體的質量為,挖走前球形物體對小球的引力為,解得;挖走的球的質量為,挖走球的球心與小球的距離為,挖走的球與小球間的引力為,解得,剩余部分對小球的引力為,則,C正確。9. 答案 BC思路點撥 衛星在預定軌道環繞地球做圓周運動,則衛星的發射速度應大于第一宇宙速度,小于第二宇宙速度,A錯誤;由幾何關系可知軌道2的半長軸為,由開普勒第三定律得,解得,B正確;衛星由軌道1進入軌道2的過程中,衛星應在P點點火加速,則衛星在軌道1過P點的速度小于在軌道2過P點的速度,衛星在軌道1和軌道3運行時,由公式得,則衛星在軌道3過Q點的速度小于在軌道1過P點的速度,所以衛星在軌道3過Q點的速度小于在軌道2過P點的速度,C正確;由公式得,所以衛星在軌道1過P的加速度等于在軌道2過P點的加速度,D錯誤。10. 答案 BC思路點撥 假設拋出點到地面的高度為y,由平拋運動的規律,在豎直方向上有,則第一次的運動時間為,第二次小球經地面Q點反彈后做斜拋運動,則由對稱性可知,第二次運動的總時間為,解得,A錯誤;結合題意可知OP兩點的水平距離為,OQ兩點的水平距離為,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有、,解得,B正確;第一次小球的初速度為,第一次小球落地瞬間的豎直速度為,小球落地瞬間的速度與水平方向夾角的正切值為,則,C正確;第二次小球的初速度為,小球落地瞬間的速度與水平方向夾角的正切值為,D錯誤。11. 答案 ⑴AC(2分)(2)(2分)(2分)思路點撥 (1)實驗時,小球的軌跡在豎直面內,應使長木板沿豎直方向,A正確;為了保證從斜槽末端水平飛出的速度大小相等,小球必須從同一位置靜止滾下,斜槽不必要光滑,但末端必須水平,B、D錯誤,C正確;(2)由圖2可知,ab和bc兩點的水平間距相等,則小球從a到b以及從b到c的時間相等,設小球從a到b的時間為,在豎直方向上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得,解得,則小球從a到c的時間為;在水平方向上有,解得。12. 答案 (1)29.2(29.1~29.4均可,2分)(2)(2分)(等價形式亦對,2分)(3)(2分)(2分)思路點撥 (1)遮光條到光電門的距離為H=29.2cm;(2)由于遮光條通過光電門的時間極短,則遮光條在擋光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等于物塊經過光電門的瞬時速度,即,若兩物塊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則有,整理得;(3)由變式得,因此為了得到一條直線,橫坐標應為;若機械能守恒,則直線的斜率應為,結合,解得。思路點撥 (1)設圓錐擺的擺線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宜居行星X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為g,半徑為R對圓錐擺擺球有 (3分)解得 (2分)(2)由題知 (2分)行星表面物體受到的萬有引力等于重力,有 (2分)可得 (2分)思路點撥 (1)由題意可知汽車勻加速的末速度為 (1分)解得汽車勻加速結束時,有 (1分)汽車的速度達到最大時,汽車的加速度為0,此時有 (1分)則 (1分)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2分)聯立解得, (2分)(2)當汽車的速度為時,汽車的牽引力為 (2分)解得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2分)解得 (1分)思路點撥 (1)物塊從釋放到A點的過程,對輕彈簧和物塊組成的系統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 (1分)解得物塊離開A點后做斜上拋運動物塊沿水平、豎直方向的分速度大小分別為, (1分)物塊無碰撞地由B點進入圓弧軌道,此時物塊的速度與圓弧軌道相切,設B點的速度大小為則 (1分)解得物塊在B點時豎直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為 (1分)物塊從A到B的時間為 (1分)A、B兩點間的水平距離為 (1分)(2)物塊運動到最低點C時,對軌道的壓力大小為由牛頓第三定律可知,軌道對物塊的支持力大小為 (1分)物塊在C點時,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1分)解得物塊從B到C的過程,由動能定理得 (1分)代人數據解得 (1分)(3)物塊以6m/s的速度由D點滑上傳送帶,物塊在傳送帶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1分)解得設經時間物塊的速度與傳送帶的速度相同,設共同的速度為對物塊有,對傳送帶有 (1分)解得,該時間內物塊和傳送帶的位移分別為, (1分)該過程中物塊與傳送帶的相對位移為 (1分)物塊與傳送帶共速后,物塊在傳送帶上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設物塊從共速到滑下的時間為由位移公式得 (1分)解得時間內傳送帶的位移為 (1分)時間內物體與傳送帶的相對位移為 (1分)物塊與傳送帶因摩擦而產生的熱量為 (1分)絕密★啟用前試卷類型:池州專版C.汽車從B到C的過程重力做功為mg些天一大聯考D.若以過B點的水平面為零勢能面,汽車在A點的重力勢能為mgL安徽2025年9月高二秋季檢測3.如圖所示,P、Q為一平行河岸上正對著的兩點。小船從P點開始渡河,渡河過程中小船始物理終保持船頭與河岸垂直,小船在垂直河岸方向做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運動。河水各處流速大小均相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考生注意:A.小船一定做曲線運動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考生號條形碼粘河岸MPL水流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B.小船可能到達對岸Q點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河岸7 mC.小船在渡河過程中速度可能先增大后減小深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D.若河水流速增大,小船過河時間變短鄭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4.蹦極是近些年來新興的一項非常刺激的戶外休閑活動。如圖所示,跳躍者站在高處的平臺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8小題,每小題4分,共3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上,把一端固定的長橡皮繩綁在身上然后兩臂伸開,雙腿并攏跳下去(可認為初速度為0)。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綁在跳躍者身上的橡皮繩很長,足以使跳躍者在空中感受幾秒鐘的“自由落體”。當人體下家1.如圖所示,拋出去的籃球在空中飛行的過程中,不計空氣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落一定距離時,橡皮繩被拉直、繃緊,當到達最低點時速度減為0。不計空氣阻力及橡皮繩A.速度和加速度大小一定都隨時間發生變化重力,以下分析正確的是B.速度和加速度方向一定都隨時間發生變化A.橡皮繩被拉直后,跳躍者動能開始減小B.跳躍者從最高點下落到最低點,其重力勢能的減少量等于橡皮繩彈性勢擲C.某段時間內的位移大小一定小于路程能的增加量D.合力方向與速度方向有時可能在同一條直線上C.跳躍者動能最大時重力勢能最小蜜2.如圖所示為傾角α=30°的斜坡,一質量為m的汽車由斜坡底端的A點開始運動,經B點運D.下落過程跳躍者機械能守恒動到斜坡的最高點C。已知AB=2BC=2L,重力加速度為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5.如圖所示為自行車傳動裝置的簡易圖,α為大齒輪邊緣的點,c為小齒輪邊緣的點,b為后輪輻條上的點。已知a、b,c三點做圓周運動的半徑之比為2:2: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b、c三點的線速度之比為1:2:1后輪大齒輪B.a、b、c三點的角速度之比為2:1:1A.汽車從A到B的過程重力勢能的增加量為mgLC.a、b、c三點的周期之比為1:2:2B.汽車從A到B的過程重力做功為-2mgLD.a、b、c三點的向心加速度之比為1:4:1物理(池州專版)試題第1頁(共8頁)物理(池州專版)試題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安徽省池州市2025-2026學年高二上9月開學考試物理試題.docx 安徽省池州市2025-2026學年高二上9月開學考試物理試題.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