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4人耳聽不到的聲音一、單選題1.下列有關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A.中考期間考場周圍禁止鳴笛,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B.70dB為較為理想的安靜環境C.倒車雷達是利用次聲波工作的D.超聲波能排除人體內的結石是利用聲波傳遞信息2.次聲波能夠繞過障礙物傳得很遠,下列事例應用這個特點工作的是( )A.胎兒身體狀況診斷 B.聲吶C.眼鏡清洗 D.地震監測3.下列關于聲現象說法正確的是( )A.“聞其聲知其人”主要是根據聲音的音調來判斷的B.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比在固體中快C.汽車安裝的倒車雷達是利用次聲波來工作的D.學校附近禁止鳴笛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的4.下列與聲現象有關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在城市道路旁設置隔聲板,是為了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B.聲音在傳播過程中,聲音的音色、音調和響度都不會改變C.只有主人說出暗語時才能打開“聲紋鎖”,其辨別聲音的主要依據是音色D.汽車安裝的倒車雷達是利用超聲波工作的5.關于聲現象的描述,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超聲波碎石說明聲音傳遞能量B.街頭安裝的噪聲監測儀可以減弱噪聲C.聲音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3×108m/sD.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發生時常伴有超聲波產生6.下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在飛機旁工作的人員要佩帶耳罩是為了在人耳處弱噪聲B.高速公路兩旁的隔音板是為了在聲源處減弱噪聲C.蝙蝠利用超聲波捕食說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D.地面上的人聽不見高空中超音速飛機發動機的聲音是因為它發出的是超聲波二、填空題7.2024年9月18日合肥肥東縣發生4.7級地震,人們無法提前獲取信息是因為地震發出的聲波是 (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不在人耳的聽覺范圍內;如果群眾被困可以通過敲擊物體發出聲音及時解救,這是利用聲音來傳遞 (選填“信息”或“能量”)。8.某種昆蟲靠翅膀的振動發聲,如果該昆蟲的翅膀在10s內振動了60次,則該昆蟲翅膀振動的頻率是 Hz,人類 (填“能”或“不能”)聽到該頻率的聲音。9.某種昆蟲靠翅膀振動發聲,如果這種昆蟲的翅膀在1分鐘內振動600次,則它振動的頻率是 Hz,人類 聽到這種聲音(選填“能”或“不能”)10.地震給人類造成了重大的損失,地震產生的聲波屬于 (選填“次聲波”或“超聲波”),所以人們并沒有感知到地震產生的聲波.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員,通過敲擊物體使其 發出聲音,及時獲救,這是利用聲波傳遞 .11.如圖所示,用牙輕輕咬住鉛筆上端,用手指輕敲筆下端,注意聽這個敲擊聲,然后張開嘴使牙齒不接觸鉛筆,手指用與前同樣的力輕敲鉛筆下端,實驗發現,后一次感受到聲音的響度 (選填:較大、較小、一樣),這個實驗現象說明了: .12.蝙蝠在空中停留時,翅膀每分鐘扇動840次,則翅膀振動的頻率為 Hz;臺風、地震等自然災害常伴隨有 (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產生,因此用它可以監測自然災害。三、計算題13.閱讀下面的短文,回答問題.超聲波及其應用人能夠聽到聲音的頻率范圍從20 Hz到20 000 Hz。低于20 Hz的聲音叫次聲波,高于20 000 Hz的聲音叫超聲波。超聲波具有許多奇異特性:空化效應——超聲波能在水中產生氣泡,氣泡爆破時釋放出高能量,產生強沖擊力的微波水柱,這不斷沖擊物體的表面,使物體表面及縫隙中的污垢迅速剝落,從而達到凈化物體表面的目的。傳播特性——它的波長短,在均勻介質中能夠定向直線傳播,根據這一特性可以進行超聲波探傷、測厚、測距、醫學診斷等。(1)超聲波的頻率范圍是 。(2)超聲波能夠清洗物體是因為聲波具有 。(3)宇航員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聲波測定兩山之間的距離,是由于 。(4)若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為1 500 m/s,利用回聲定位原理從海面豎直向海底發射超聲波,到接收到回聲所用時間為4 s,那么請計算該處海水的深度是多少 ?(請簡要寫出答題的計算過程)。14.蝙蝠在捕食昆蟲時發出一種每0.1 s振動9000次的聲音,聲音碰到昆蟲后會反射間來,蝙蝠聽到回聲后可以確定昆蟲的方位。某次昆蟲在距蝙蝠正前方17 m的位置。問∶(超聲波傳播的速度按340 m/s計算)(1)蝙蝠發出的聲音頻率為多少?該聲音人耳是否能聽到?(2)蝙蝠發出聲音后多久能發現昆蟲?四、綜合題15.聲吶是利用水中聲波對水下目標進行探測、定位和通信的電子設備,是水聲學中應用廣泛的一種重要裝置。聲吶能夠向水中發射聲波,聲波的頻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間。聲吶發出聲波碰到的目標如果是運動的,反射回來的聲波(下稱“回聲”)的音調就會有所變化,它的變化規律是:如果回聲的音調變高,說明目標正向聲吶靠攏; 如果回聲的音調變低,說明目標遠離聲吶。(1)聲吶發出的聲波大多屬于 (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這種聲波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空氣中 (選填“大”或“小”)。(2)若聲波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為v,停在海水中的潛艇A發出聲波信號,經過時間t接收到由潛艇B反射回來的信號,且信號頻率不變,則兩艘潛艇之間的距離是 (用字母v,t表示)。(3)停在海水中的潛艇A繼續監控潛艇B,發現接到潛艇B反射回來的聲波頻率在變低,說明兩艘潛艇之間的距離在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4) 在月球上 (選填“能”或“不能”)用聲吶技術來測量物體間的距離,你的判定依據是: 。【答案】五、科普閱讀題16.閱讀短文,回答問題:蝙蝠與測速儀蝙蝠是利用超聲波的高手,它長有一雙眼睛,視覺很差,被認為是動物界的“盲人”。為了研究蝙蝠如何在黑暗的夜晚捕食昆蟲,17世紀末,意大利科學家將蝙蝠和貓頭鷹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研究發現,蝙蝠能輕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礙物,而貓頭鷹會撞上障礙物。后來科學家通過實驗發現,如果將蝙蝠的耳朵堵住,它就會喪失方向感,不能躲避障礙物。直到1930年,哈佛大學的一位大學生才利用儀器探測到蝙蝠發出的是超聲波,從而揭開了蝙蝠捕食之謎。原來,黑暗中飛行的蝙蝠通過鼻腔每秒發射10-20次超聲波,這種聲波可以探索到很小的障礙物,聲波遇到障礙物后便會發生反射。蝙蝠根據接受到反射回來聲音的方向和時間間隔,就能了解周圍環境,辨別位置和捕食昆蟲。這種利用聲波在傳播過程中有反射現象的原理探測物體方位和距離的方式叫回聲定位。科學家受到回聲定位的啟發,發明了超聲波測速儀。圖甲是公路上用超聲波測速儀測量車速的示意圖,測速儀每隔一定的時間發射一次超聲波,顯示屏上能顯示發出和接收到的超聲波信號,并能讀出兩個信號的時間差,從而測出被測物體的位置和速度。如果發出的超聲波遇不到反射物,顯示屏上只顯示發出的超聲波,如圖乙中的P1、P2所示;如果測速儀正前方有一輛汽車,測速儀將接收到汽車反射回來的超聲波,P1、P2的反射波n1、n2,如圖丙所示。(1)科學家將蝙蝠和貓頭鷹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發現蝙蝠能輕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礙物。這一過程屬于科學探究中的____。A.提出問題 B.猜想假設 C.進行實驗 D.得出結論(2)頻率高于 Hz的聲音叫作超聲波,黑暗中飛行的蝙蝠通過鼻腔每秒發射10-20次超聲波,人 (能/不能)聽到這種聲音。(3)蝙蝠用來接收反射回來超聲波的器官是____.。A.眼睛 B.耳朵 C.鼻腔 D.嘴巴(4)如果圖乙和圖丙中的P1、P2之間的時間間隔 t=0.5s,則測速儀每秒鐘發射 次超聲波,圖丙中P1、n1之間的時間間隔t=0.2s,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是v=340m/s,可知超聲波第一次反射時汽車離測速儀的距離為 m:(5)圖丙P2、n2之間的時間間隔t2小于之P1、n1之間間隔t1,由此可以判斷圖甲中汽車的運動情況是____.A.靜止 B.向左運動 C.向右運動 D.無法判斷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超聲波與次聲波;聲音的等級和噪聲的危害;防治噪聲的途徑2.【答案】D【知識點】超聲波與次聲波3.【答案】D【知識點】聲音的傳播條件;超聲波與次聲波;音調、響度與音色的區分;防治噪聲的途徑4.【答案】B【知識點】超聲波與次聲波;音調、響度與音色的區分;防治噪聲的途徑5.【答案】A【知識點】聲速;超聲波與次聲波;聲與信息;防治噪聲的途徑6.【答案】A【知識點】超聲波與次聲波;聲與信息;防治噪聲的途徑7.【答案】次聲波;信息【知識點】超聲波與次聲波;聲與信息8.【答案】6;不能【知識點】音調及音調與頻率的關系;超聲波與次聲波9.【答案】10;不能【知識點】超聲波與次聲波10.【答案】次聲波;振動;信息【知識點】聲音的產生;超聲波與次聲波;聲與信息11.【答案】較小;固體傳聲效果好【知識點】人耳是怎樣聽到聲音的12.【答案】14;次聲波【知識點】超聲波與次聲波13.【答案】(1)高于20000Hz(2)能量(3)真空不能傳聲(4)3000 m【知識點】聲音的傳播條件;回聲測距離的應用;超聲波與次聲波;聲與能量14.【答案】(1)90000Hz,不能;(2)0.1s【知識點】聲速;超聲波與次聲波15.【答案】(1)超聲波;大(2)0.5vt(3)變大(4)不能;真空中不能傳聲【知識點】聲音的傳播條件;聲速;回聲測距離的應用;超聲波與次聲波16.【答案】(1)C(2)20000;不能(3)B(4)2;34(5)B【知識點】回聲測距離的應用;超聲波與次聲波;物理學方法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