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學(xué)霸筆記:同步精講】08 第2章 素養(yǎng)提升課(一)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應(yīng)用 講義--高中物理魯科版必修第一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學(xué)霸筆記:同步精講】08 第2章 素養(yǎng)提升課(一)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應(yīng)用 講義--高中物理魯科版必修第一冊

資源簡介

素養(yǎng)提升課(一)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應(yīng)用
[學(xué)習(xí)目標(biāo)] 1.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公式,并能解決相關(guān)問題。2.會推導(dǎo)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比例式,并深刻理解,掌握其用法。3.會推導(dǎo)位移差公式Δs=aT2,并會應(yīng)用它解決相關(guān)加速度的問題等。
考點1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公式
三個平均速度公式及適用條件
1.=,適用于所有運動。
2.=,適用于勻變速直線運動。
3.=v ,即一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等于這段時間內(nèi)中間時刻的速度,適用于勻變速直線運動。
【典例1】 從車站開出的汽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運動了12 s時,發(fā)現(xiàn)還有乘客沒上來,于是立即做勻減速直線運動至停車,總共歷時20 s,行進了50 m,求汽車在此次運動過程中的最大速度。
思路點撥: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汽車初速度為0,勻加速達最大速度,接著勻減速到0,首選平均速度公式解決。
[聽課記錄]                                
                                    
                                    
                                    
                                    
                                    
                                    
                                    
                                    
                                    
                                    
                                    
                                    
                                    
  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沒有加速度a,也不涉及加速度,只涉及初、末速度和時間,利用s=t求位移比較方便。
[跟進訓(xùn)練]
1.一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通過一段位移Δx所用的時間為t1,緊接著通過下一段位移Δx所用的時間為t2。則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為(  )
A.     B.
C. D.
考點2 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比例式
1.按時間等分(設(shè)相等的時間間隔為T)的比例式
(1)T末、2T末、3T末……nT末的瞬時速度之比
v1∶v2∶v3∶…∶vn=1∶2∶3∶…∶n。
(2)T內(nèi)、2T內(nèi)、3T內(nèi)……nT內(nèi)的位移之比
s1∶s2∶s3∶…∶sn=12∶22∶32∶…∶n2。
(3)第一個T內(nèi)、第二個T內(nèi)、第三個T內(nèi)……第n個T內(nèi)的位移之比
s1′∶s2′∶s3′∶…∶sn′=1∶3∶5∶…∶(2n-1)。
2.按位移等分(設(shè)相等的位移為s)的比例式
(1)通過前s、前2s、前3s……前ns的位移時的瞬時速度之比v1∶v2∶v3∶…∶vn=1∶∶∶…∶。
(2)通過前s、前2s、前3s……前ns的位移所用時間之比t1∶t2∶t3∶…∶tn=1∶∶∶…∶。
(3)通過連續(xù)相同的位移所用時間之比,t1′∶t2′∶t3′∶…∶tn′=1∶(-1)∶()∶…∶()。
【典例2】 一小球沿斜面由靜止開始勻加速滾下(斜面足夠長),已知小球在第4 s末的速度為4 m/s。求:
(1)第6 s末的速度大小;
(2)前6 s內(nèi)的位移大小;
(3)第6 s內(nèi)的位移大小。
思路點撥: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根據(jù)相等時間間隔的速度、位移規(guī)律的比例關(guān)系,容易得出結(jié)果。
[聽課記錄]                                
                                    
                                    
                                    
                                    
                                    
                                    
                                    
                                    
                                    
                                    
                                    
                                    
                                    
                                    
                                    
  (1)求出第1 s末的速度和第1 s內(nèi)的位移,然后靈活應(yīng)用初速度為零的比例式求解會比較簡潔。
(2)正方向的勻減速直線運動可等效為負方向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此方法叫逆向思維方法。
[跟進訓(xùn)練]
2.如圖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著三個完全相同的木塊,一粒子彈以水平速度v射入木塊。若子彈在木塊中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當(dāng)穿透第三個木塊時速度恰好為零,則子彈依次穿過每個木塊所用時間之比為多少?
                                    
                                    
                                    
                                    
                                    
                                    
                                    
                                    
考點3 位移差公式Δs=aT2
1.勻變速直線運動中,在連續(xù)相等的時間T內(nèi)的位移之差為一恒定值,即Δs=sn+1-sn=aT2。
2.證明:設(shè)物體以初速度v0,加速度a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從開始計時起,時間T內(nèi)的位移為
s1=v0T+aT2
在第2個時間T內(nèi)的位移為
s2=v0×2T+a(2T)2-s1=v0T+aT2
由以上兩式可得,連續(xù)相等的時間T內(nèi)的位移之差為
Δs=s2-s1=-(v0T+aT2)=aT2
即Δs=aT2
進一步推證可得:
Δs=sn+1-sn=…=s2-s1=aT2。
3.應(yīng)用
(1)判斷物體是否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如果Δs=s2-s1=s3-s2=…=sn-sn-1=aT2成立,則a為一恒量,說明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2)求加速度
利用Δs=aT2,可求得a=。
4.不連續(xù)相等時間T內(nèi)的位移差sn-sm=(n-m)aT2
【典例3】 一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質(zhì)點,在連續(xù)相等的兩個時間間隔內(nèi),通過的位移分別是24 m和64 m,每一個時間間隔為4 s,求質(zhì)點在這兩個時間間隔初的速度大小和運動過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思路點撥:相鄰相等的時間間隔內(nèi)的位移滿足Δs=aT2的特殊推論。
[聽課記錄]                                
                                    
                                    
                                    
                                    
                                    
                                    
                                    
[跟進訓(xùn)練]
3.如圖所示,滑雪運動員從O點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先后經(jīng)過P、M、N三點,已知PM=10 m,MN=20 m,且運動員經(jīng)過PM、MN兩段的時間相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能求出O、P間的距離
B.不能求出運動員經(jīng)過OP段所用的時間
C.不能求出運動員的加速度
D.不能求出運動員經(jīng)過P、M兩點的速度之比
5 / 5素養(yǎng)提升課(一)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應(yīng)用
[學(xué)習(xí)目標(biāo)] 1.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公式,并能解決相關(guān)問題。2.會推導(dǎo)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比例式,并深刻理解,掌握其用法。3.會推導(dǎo)位移差公式Δs=aT2,并會應(yīng)用它解決相關(guān)加速度的問題等。
考點1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公式
三個平均速度公式及適用條件
1.,適用于所有運動。
2.,適用于勻變速直線運動。
3.=v ,即一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等于這段時間內(nèi)中間時刻的速度,適用于勻變速直線運動。
【典例1】 從車站開出的汽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運動了12 s時,發(fā)現(xiàn)還有乘客沒上來,于是立即做勻減速直線運動至停車,總共歷時20 s,行進了50 m,求汽車在此次運動過程中的最大速度。
思路點撥: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汽車初速度為0,勻加速達最大速度,接著勻減速到0,首選平均速度公式解決。
[解析] 方法一:基本公式法
設(shè)最大速度為vmax,由題意得
s=s1+s2=+vmaxt2-,t=t1+t2
vmax=a1t1,0=vmax-a2t2
解得vmax= m/s=5 m/s。
方法二:平均速度法
由于汽車在前、后兩段均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所以前、后兩段的平均速度均為最大速度vmax的一半,即,由s=tvmax==5 m/s。
方法三:圖像法
作出汽車運動全過程的v-t圖像如圖所示,v-t圖像與t軸所圍成的三角形的面積與位移的大小相等,所以s=,則vmax= m/s=5 m/s。
[答案] 5 m/s
 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沒有加速度a,也不涉及加速度,只涉及初、末速度和時間,利用s=t求位移比較方便。
[跟進訓(xùn)練]
1.一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通過一段位移Δx所用的時間為t1,緊接著通過下一段位移Δx所用的時間為t2。則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為(  )
A.     B.
C. D.
A [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物體在前一段位移Δx所用的時間為t1,平均速度為,即為t1時間內(nèi)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物體在后一段位移Δx所用的時間為t2,平均速度為,即為t2時間內(nèi)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速度由變化到的時間為Δt=,所以加速度為a=,A正確。]
考點2 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比例式
1.按時間等分(設(shè)相等的時間間隔為T)的比例式
(1)T末、2T末、3T末……nT末的瞬時速度之比
v1∶v2∶v3∶…∶vn=1∶2∶3∶…∶n。
(2)T內(nèi)、2T內(nèi)、3T內(nèi)……nT內(nèi)的位移之比
s1∶s2∶s3∶…∶sn=12∶22∶32∶…∶n2。
(3)第一個T內(nèi)、第二個T內(nèi)、第三個T內(nèi)……第n個T內(nèi)的位移之比
s1′∶s2′∶s3′∶…∶sn′=1∶3∶5∶…∶(2n-1)。
2.按位移等分(設(shè)相等的位移為s)的比例式
(1)通過前s、前2s、前3s……前ns的位移時的瞬時速度之比v1∶v2∶v3∶…∶vn=1∶∶。
(2)通過前s、前2s、前3s……前ns的位移所用時間之比t1∶t2∶t3∶…∶tn=1∶∶∶…∶。
(3)通過連續(xù)相同的位移所用時間之比,t1′∶t2′∶t3′∶…∶tn′=1∶∶∶…∶。
【典例2】 一小球沿斜面由靜止開始勻加速滾下(斜面足夠長),已知小球在第4 s末的速度為4 m/s。求:
(1)第6 s末的速度大小;
(2)前6 s內(nèi)的位移大小;
(3)第6 s內(nèi)的位移大小。
思路點撥: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根據(jù)相等時間間隔的速度、位移規(guī)律的比例關(guān)系,容易得出結(jié)果。
[解析] (1)由于第4 s末與第6 s末的速度之比v4∶v6=4∶6=2∶3
故第6 s末的速度v6=v4=6 m/s。
(2)由v4=at4得a==1 m/s2
所以第1 s內(nèi)的位移s1=a×12 m=0.5 m
第1 s內(nèi)與前6 s內(nèi)的位移之比s1∶s6=12∶62
故前6 s內(nèi)小球的位移s6=36s1=18 m。
(3)第1 s內(nèi)與第6 s內(nèi)的位移之比
s1∶s6′=1∶(2×6-1)=1∶11
故第6 s內(nèi)的位移s6′=11s1=5.5 m。
[答案] (1)6 m/s (2)18 m (3)5.5 m
 (1)求出第1 s末的速度和第1 s內(nèi)的位移,然后靈活應(yīng)用初速度為零的比例式求解會比較簡潔。
(2)正方向的勻減速直線運動可等效為負方向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此方法叫逆向思維方法。
[跟進訓(xùn)練]
2.如圖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著三個完全相同的木塊,一粒子彈以水平速度v射入木塊。若子彈在木塊中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當(dāng)穿透第三個木塊時速度恰好為零,則子彈依次穿過每個木塊所用時間之比為多少?
[解析] 把子彈的運動看成逆向的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子彈從右向左,通過每個木塊的時間之比為1∶∶。則子彈實際運動通過連續(xù)相等位移的時間之比為t1∶t2∶t3=∶∶1。
[答案] ∶∶1
考點3 位移差公式Δs=aT2
1.勻變速直線運動中,在連續(xù)相等的時間T內(nèi)的位移之差為一恒定值,即Δs=sn+1-sn=aT2。
2.證明:設(shè)物體以初速度v0,加速度a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從開始計時起,時間T內(nèi)的位移為
s1=v0T+aT2
在第2個時間T內(nèi)的位移為
s2=v0×2T+a(2T)2-s1=v0T+aT2
由以上兩式可得,連續(xù)相等的時間T內(nèi)的位移之差為
Δs=s2-s1=-=aT2
即Δs=aT2
進一步推證可得:
Δs=sn+1-sn=…=s2-s1=aT2。
3.應(yīng)用
(1)判斷物體是否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如果Δs=s2-s1=s3-s2=…=sn-sn-1=aT2成立,則a為一恒量,說明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2)求加速度
利用Δs=aT2,可求得a=。
4.不連續(xù)相等時間T內(nèi)的位移差sn-sm=(n-m)aT2
【典例3】 一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質(zhì)點,在連續(xù)相等的兩個時間間隔內(nèi),通過的位移分別是24 m和64 m,每一個時間間隔為4 s,求質(zhì)點在這兩個時間間隔初的速度大小和運動過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思路點撥:相鄰相等的時間間隔內(nèi)的位移滿足Δs=aT2的特殊推論。
[解析] 設(shè)質(zhì)點在第1個時間間隔初的速度為v1,在第2個時間間隔初的速度為v2,在第2個時間間隔末的速度為v3,根據(jù)平均速度公式可得:第1個4 s內(nèi)的平均速度=6 m/s,第2個4 s內(nèi)的平均速度=16 m/s,8 s內(nèi)的平均速度=11 m/s,聯(lián)立解得:第1個時間間隔初的速度為v1=1 m/s,第2個時間間隔初的速度為v2==11 m/s。
根據(jù)逐差相等公式Δs=s2-s1=aT2可得
64 m-24 m=a×(4 s)2
質(zhì)點運動的加速度為a=2.5 m/s2。
[答案] 1 m/s 11 m/s 2.5 m/s2
[跟進訓(xùn)練]
3.如圖所示,滑雪運動員從O點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先后經(jīng)過P、M、N三點,已知PM=10 m,MN=20 m,且運動員經(jīng)過PM、MN兩段的時間相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能求出O、P間的距離
B.不能求出運動員經(jīng)過OP段所用的時間
C.不能求出運動員的加速度
D.不能求出運動員經(jīng)過P、M兩點的速度之比
D [設(shè)運動員通過PM、MN所用時間均為T,則在M點的速度為vM=,根據(jù)Δx=aT2得a=,則vP=vM-aT=,則xOP==1.25 m,故A正確;不能求出運動員經(jīng)過OP段所用的時間和運動員的加速度大小,故B、C正確;由以上分析可知運動員經(jīng)過P、M兩點的速度之比為,故D錯誤。D符合題意。]
素養(yǎng)提升練(一)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應(yīng)用
一、選擇題
1.從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第1 s內(nèi)、第2 s內(nèi)、第3 s內(nèi)的平均速度之比為(  )
A.1∶3∶5         B.1∶4∶9
C.1∶2∶3 D.1∶∶
A [由于第1 s內(nèi)、第2 s內(nèi)、第3 s內(nèi)的位移之比s1∶s2∶s3=1∶3∶5,而平均速度,三段時間都是1 s,故三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之比為1∶3∶5,故A正確。]
2.(雙選)如圖所示,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A、B、C、D為其運動軌跡上的四點,測得AB=2 m,BC=3 m,且物體通過AB、BC、CD所用的時間均為0.2 s,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的加速度為20 m/s2
B.物體的加速度為25 m/s2
C.CD=4 m
D.CD=5 m
BC [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連續(xù)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差為常數(shù),即Δs=aT2可得:a= m/s2=25 m/s2,故A錯誤,B正確;根據(jù)CD-BC=BC-AB,可知CD=4 m,故C正確,D錯誤。]
3.(教材P69T8改編)高速公路的ETC電子收費系統(tǒng)如圖所示,ETC通道的長度是識別區(qū)起點到自動欄桿的水平距離。某人駕駛汽車以6 m/s的速度勻速進入識別區(qū),ETC天線用了0.3 s的時間識別車載電子標(biāo)簽,識別完成后發(fā)出“滴”的一聲,司機發(fā)現(xiàn)自動欄桿沒有抬起,于是采取制動剎車,汽車剛好緊貼欄桿停下。已知司機的反應(yīng)時間為0.7 s,剎車的加速度大小為,則該ETC通道的長度約為(  )
A.3.6 m      B.5.4 m
C.6.0 m D.9.6 m
D [通過分析可知,汽車在運動過程中先做勻速直線運動,再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根據(jù)運動學(xué)的規(guī)律,列式可得s=v0t+=6×(0.7+0.3)m+ m=9.6 m,故D正確。]
4.一輛汽車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線行駛,在0~2t時間內(nèi)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速度由0變?yōu)関。在2t~3t時間內(nèi)做勻減速直線運動,速度由v變?yōu)?,在這兩段時間內(nèi),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加速度的大小之比為2∶1
B.位移的大小之比為2∶1
C.平均速度的大小之比為1∶2
D.平均速度的大小之比為2∶1
B [根據(jù)題意作出汽車運動的v-t圖像。如圖所示,在v-t圖像中,斜率表示加速度,可得加速度的大小之比為a1∶a2=∶=1∶2,A錯誤;位移的大小之比x1∶x2=v2t∶=2∶1,B正確;平均速度的大小之比∶=1∶1,C、D錯誤。]
5.(雙選)如圖所示,物體從O點開始做初速度不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在第一個時間T內(nèi)通過位移s1到達A點,緊接著在第二個時間T內(nèi)通過位移s2到達B點,則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A.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為
B.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為
C.物體在A點的速度大小為
D.物體在B點的速度大小為
BC [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Δs=aT2得物體的加速度為a=,故A錯誤,B正確;A點對應(yīng)該過程的中間時刻,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可知,該點的瞬時速度等于該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即vA=,故C正確;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公式有vB=vA+aT=,故D錯誤。]
6.火車的速度為8 m/s,關(guān)閉發(fā)動機后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前進70 m時速度減為6 m/s。若再經(jīng)過40 s,火車又前進的距離為(  )
A.80 m B.90 m
C.120 m D.160 m
B [設(shè)火車的加速度為a,根據(jù)v2-=2as,解得a= m/s2=-0.2 m/s2,從6 m/s到停止所需要的時間為t= s=30 s,故再經(jīng)過40 s火車前進的距離實際為火車前進30 s時前進的距離,即s′=×30 m=90 m,故選B。]
7.為了測定某轎車在平直路上啟動階段的加速度(轎車啟動時的運動可近似看成是勻加速直線運動),某人拍攝了一張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圖所示,如果拍攝時每隔2 s曝光一次,轎車車身總長為4.5 m,那么這輛轎車的加速度為(  )
A.1 m/s2 B.2.25 m/s2
C.3 m/s2 D.4.25 m/s2
B [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Δs=s2-s1=aT2,讀出s1、s2,代入即可計算。轎車車身總長4.5 m,則圖中每一小格為1.5 m,由此可算出兩段距離分別為s1=12 m和s2=21 m,又T=2 s,則a= m/s2=2.25 m/s2,故選B。]
8.圖中ae為港珠澳大橋上四段110 m的等跨鋼箱連續(xù)梁橋,若汽車從a點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通過ab段的時間為t,則 (  )
A.汽車通過bc段的時間為t
B.汽車通過b點的速度等于汽車通過ad段的平均速度
C.汽車通過ce段的時間為t
D.汽車通過c點的速度小于汽車通過ae段的平均速度
C [根據(jù)s=at2可得出t=,汽車通過ab、bc、cd、de段所用的時間之比為1∶∶∶,可得通過bc段的時間為t,故A錯誤;汽車通過ae段的時間為2t,b點為ae段的中間時刻,故通過b點的速度等于ae段的平均速度,故B錯誤;汽車通過cd段的時間為t,通過de段的時間為t,通過ce段的時間為t,故C正確;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點位置的速度大于此階段的平均速度,D錯誤。]
9.(教材P28T5改編)如圖所示,電動公交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進站,連續(xù)經(jīng)過R、S、T三點,已知ST間的距離是RS的兩倍,RS段的平均速度是10 m/s,ST段的平均速度是5 m/s,則公交車經(jīng)過T點時的瞬時速度為(  )
A.3 m/s B.2 m/s
C.1 m/s D.0.5 m/s
C [電動公交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設(shè)R、S間的距離為x,則,解得t2=4t1,vT=vR-10 m/s,再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與時間的關(guān)系有vT=vR-a5t1,解得at1=2 m/s,又,解得vR=11 m/s,vT=1 m/s,C正確。]
10.光滑斜面的長度為l,一物體自斜面頂端由靜止開始勻加速滑至底端,經(jīng)歷的時間為t,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物體運動全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為
B.物體在時刻的瞬時速度大小為
C.物體運動到斜面中點時瞬時速度大小為
D.物體從斜面頂端運動到斜面中點所需的時間為
B [物體運動全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v=,A正確;在時刻,物體的瞬時速度大小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B錯誤;若末速度大小為v,則,故物體運動到斜面中點時瞬時速度大小v中=,C正確;設(shè)物體的加速度大小為a,到達中間位置用時t′,則l=所以t′=t,D正確。]
二、非選擇題
11.一列火車由等長的車廂連接而成。車廂之間的間隙忽略不計,一人站在站臺上與第一節(jié)車廂的最前端相齊。當(dāng)列車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時開始計時,測量第一節(jié)車廂通過他的時間為2 s,則第5節(jié)至第16節(jié)車廂通過他的時間為多少?
[解析] 方法一:此題若以車為研究對象,由于車不能簡化為質(zhì)點,不便分析,故取車為參考系,把車的運動轉(zhuǎn)化為人做勻加速直線運動。設(shè)每節(jié)車廂長為L,加速度為a,則人通過第一節(jié)車廂的時間為t1= =2 s
人通過前4節(jié)車廂的時間為t4= =4 s
人通過前16節(jié)車廂的時間為t16= =8 s
故所求時間Δt=t16-t4=4 s。
方法二:通過1節(jié)、4節(jié)、16節(jié)所用時間之比
t1∶t4∶t16=1∶∶
t1=2 s,所以t4=4 s,t16=8 s,故Δt=t16-t4=4 s。
[答案] 4 s
12.濟鄭高鐵是連接濟南和鄭州的現(xiàn)代化高速鐵路,試運行時的最大時速達到了385 km/h。濟鄭高速列車在一次運行中由濟南西站開往聊城西站,假設(shè)濟南西站至聊城西站間的鐵路為直線。技術(shù)人員乘此列車從濟南西車站出發(fā),列車從啟動勻加速到360 km/h,用了250 s的時間,再勻速運動了10 min 后,列車勻減速運動,經(jīng)過5 min后剛好停在聊城西車站。
(1)求濟南西站、聊城西站兩站間的距離;
(2)畫出該高速列車的v -t圖像。
[解析] (1)高速列車啟動過程,初速度為0,末速度為vt=360 km/h=100 m/s,時間為t1=250 s,則加速度為
a1= m/s2=0.4 m/s2
減速運動過程,初速度為100 m/s,末速度為0,時間為
t3=5 min=300 s,則加速度為
a2= m/s2=- m/s2
列車的位移為
s=
代入數(shù)據(jù)得s=8.75×104 m。
(2)該高速列車的v -t圖像如圖所示。
[答案] (1)8.75×104 m (2)見解析圖
13.從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 s釋放一個小球,釋放后小球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在連續(xù)釋放幾個后,對在斜面上滾動的小球拍照,拍下了如圖所示的照片,測得xAB=15 cm,xBC=20 cm,
(1)小球運動的加速度多大?
(2)拍攝時球A的速度vA多大?
(3)小球A上面正在運動的小球最多可能還有幾個?
[解析] 小球釋放后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且每相鄰的兩個小球之間的時間間隔相等,均為0.1 s,可以認為A、B、C、D各點是一個小球在不同時刻的位置。
(1)由推論Δs=aT2可知,小球的加速度
a= m/s2=。
(2)小球在B點的速度等于在AC段的平均速度,即
vB= m/s=1.75 m/s
則vA=vB-aT=1.75 m/s-0.1×5 m/s=1.25 m/s。
(3)由速度公式可得A球運動時間t= s=0.25 s
所以A球上方最多還有2個小球。
[答案] (1)5 m/s2 (2)1.25 m/s (3)2個
1 / 1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城步| 康定县| 常州市| 朝阳县| 钟祥市| 山阴县| 金塔县| 灵宝市| 井陉县| 东丰县| 沾益县| 霸州市| 瑞丽市| 桐城市| 宁远县| 方城县| 湾仔区| 错那县| 双流县| 红桥区| 会同县| 襄樊市| 莱阳市| 固安县| 渭南市| 盖州市| 阿坝县| 玉龙| 井研县| 大冶市| 沧州市| 黄大仙区| 彭泽县| 含山县| 江油市| 绥德县| 浦北县| 莱西市| 西宁市| 台前县| 稷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