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學霸筆記:同步精講】25 第5章 第3節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講義--高中物理魯科版必修第一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學霸筆記:同步精講】25 第5章 第3節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講義--高中物理魯科版必修第一冊

資源簡介

第3節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學習目標] 1.掌握牛頓第二定律的文字內容和數學表達式。2.知道單位制、基本單位、導出單位和國際單位制的概念。3.學會利用牛頓第二定律解決實際問題,并且能夠從不同角度解決動力學問題,具有質疑和創新意識。
知識點一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及其意義
1.內容:物體加速度的大小與所受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與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與合外力方向相同。
2.表達式:F=kma,k是比例常數,F是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當各物理量的單位都取國際單位時,k=1,F=ma。
3.力的單位:牛頓,符號是N。
4.1 N的物理意義:使質量為1 kg的物體產生1 m/s2的加速度所用的力為1 kgm/s2,稱為1 N,即1 N=1 kgm/s2。
 比例式F=kma中的k一定等于1,這種說法對嗎?
提示:不對。
1.思考辨析(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由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知,合外力大的物體的加速度一定大。 (×)
(2)牛頓第二運動定律說明了質量大的物體其加速度一定小。 (×)
(3)任何情況下,物體的加速度的方向始終與它所受的合外力方向一致。 (√)
知識點二 國際單位制
1.單位制:由基本單位和導出單位組成。
2.國際單位
(1)基本單位:在力學中有米(m)(長度單位)、千克(kg)(質量單位)、秒(s)(時間單位)。
(2)導出單位:在力學中利用物理公式從三個基本單位導出的其他單位。
3.意義與作用:在用公式進行計算的時候,如果已知量都采用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計算的結果也必然是國際單位制單位。因此,在計算時所列的等式中,就不必一一寫出每個物理量的單位,只要在計算結果的數據后面寫出待求量的單位即可。
4.國際單位制中的七個基本物理量和相應的基本單位
物理量名稱 物理量符號 單位名稱 單位符號
長度 l 米 m
質量 m 千克(公斤) kg
時間 t 秒 s
電流 I 安[培] A
物質的量 n 摩[爾] mol
熱力學溫度 T 開[爾文] K
發光強度 I,(Iv) 坎[德拉] cd
 可以利用單位,反推出公式正確性和計算結果的正確性。
2.思考辨析(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力的單位牛頓是基本單位。 (×)
(2)質量是基本量。 (√)
(3)物理公式表示了物理量間的數量關系和單位關系。 (√)
賽車要求能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達到最大速度。
(1)賽車的加速度由哪些因素決定?
(2)可采取哪些措施來提高賽車的加速度?
提示:(1)賽車的加速度a由賽車的受力F和質量m共同決定。
(2)受力F越大、質量m越小,則加速度a越大。可裝備功率很大的發動機,增大動力;在設計時還可考慮選用輕型材料,減小質量。
考點1 對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
1.合外力與加速度的關系
2.力與運動的關系
3.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的五個性質
性質 理解
因果性 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只要物體所受的合力不為0,物體就具有加速度
矢量性 F=ma是一個矢量式。物體的加速度的方向由它受的合力的方向決定,且總與合力的方向相同
瞬時性 加速度與合外力是瞬時對應關系,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
同體性 F=ma中F、m、a都是對同一物體而言的
獨立性 作用在物體上的每一個力都產生加速度,物體的實際加速度是這些加速度的矢量和
相對性 牛頓第二定律只適用于慣性參考系
【典例1】 (雙選)關于牛頓第二定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加速度與合力的關系是瞬時對應關系,即a與F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
B.加速度的方向總是與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C.同一物體的運動速度變化越大,受到的合外力也越大
D.物體的質量與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與它的加速度成反比
思路點撥:理解牛頓第二定律的五性是解決該問題的關鍵。
AB [加速度與力的關系是瞬時對應關系,即a與F是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A正確;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加速度的方向總是與合外力的方向相同,B正確;速度變化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則合力不一定大,C錯誤;質量是物體的固有屬性,不隨合力、加速度的變化而變化,D錯誤。]
 合外力、加速度、速度的關系
(1)力與加速度為因果關系:力是因,加速度是果。只要物體所受的合外力不為零,就會產生加速度。加速度與合外力的方向是相同的,大小與合外力成正比。
(2)力與速度無因果關系:合外力的方向與速度的方向可以相同,可以相反,還可以有夾角。合外力的方向與速度的方向相同時,物體做加速運動,相反時物體做減速運動。
(3)兩個加速度公式的區別
a=是加速度的定義式,是比值定義法定義的物理量,a與v、Δv、Δt均無關;a=是加速度的決定式,加速度由其受到的合外力和質量決定。
[跟進訓練]
1.(雙選)牛頓第二定律的公式F=ma大家已經相當熟悉,關于它的各種性質說法正確的是 (  )
A.a和F之間是瞬時的對應關系,同時存在,同時消失,同時改變
B.a與v的方向時時刻刻總相同,v的方向改變,a的方向立即改變
C.v與F的方向時時刻刻總相同,v的方向改變,F的方向立即改變
D.物體的加速度是合外力產生的,即F=ma,又可以理解為各力產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AD [根據a=,牛頓第二定律有瞬時性,a與F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A正確;根據a=可知,牛頓第二定律有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與合外力的方向相同,但運動的方向不一定與加速度方向相同,B、C錯誤;根據a=,a等于作用在物體上的合力與質量的比值,也可以說成是每個力產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D正確。]
考點2 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
1.運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的步驟
2.求解加速度的兩種方法
(1)合成法:若物體只受兩個力作用時,應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這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再應用牛頓第二定律求加速度的大小,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即為加速度的方向。
(2)正交分解法:當物體受多個力作用處于加速狀態時,常用正交分解法求物體所受的合力,再應用牛頓第二定律求加速度。為減少矢量的分解以簡化運算,建立坐標系時,可有如下兩個角度:
分解力 通常以加速度a的方向為x軸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標系,將物體所受的各個力分解在x軸和y軸上,分別得x軸和y軸的合力Fx和Fy,得方程
分解加 速度 若物體所受各力都在互相垂直的方向上,但加速度卻不在這兩個方向上,這時可以以力的方向為x軸、y軸正方向,只需分解加速度a,得ax和ay,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方程
【典例2】 [鏈接教材P130例題]如圖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質量M=3 kg的小車,在車廂頂端用一細線懸掛一質量m=1 kg的小球,某時刻起給小車施加一水平恒力F,穩定后,懸掛小球的細線偏離豎直方向37°角,球和車廂相對靜止。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
(1)如果地面是光滑的,求解車廂運動的加速度并說明車廂的運動情況;
(2)求懸線對小球拉力的大小。
思路點撥:正確選取研究對象,準確作出受力分析,是解題的關鍵。
[解析] 方法一:合成法
(1)由于車廂沿水平方向運動,所以小球有水平方向的加速度,所受合力F沿水平方向,選小球為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
由幾何關系可得F′=mg tan θ
小球的加速度a==g tan θ=7.5 m/s2,方向向右。
則車廂做向右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或向左的勻減速直線運動。
(2)懸線對球的拉力大小為FT== N=12.5 N。
方法二:正交分解法
以水平向右為x軸正方向建立坐標系,并將懸線對小球的拉力FT正交分解。
則沿水平方向有FTsin θ=ma
豎直方向有FTcos θ-mg=0
聯立解得a=7.5 m/s2,
FT=12.5 N
且加速度方向向右,故車廂做向右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或向左的勻減速直線運動。
[答案] (1)7.5 m/s2,方向向右 車廂做向右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或向左的勻減速直線運動
(2)12.5 N
[母題變式]
在【典例2】情境下,小車與地面之間存在摩擦,且動摩擦因數μ=0.25,依然給小車施加相同的外力F。求:
(1)車廂運動的加速度并說明車廂的運動情況;
(2)懸線與豎直線夾角的正切值。
[解析] (1)通過典例2可知,車廂及小球的加速度為a=7.5 m/s2,所以施加的外力F=(m+M)a=30 N
當小車與地面之間存在摩擦時,摩擦力f=μFN=μ(M+m)g=10 N
向右做加速運動時,整體所受合外力F合=F-f=20 N
整體加速度a′==5 m/s2
當向左做減速運動時,整體所受合外力F合=F+f=40 N
整體加速度a″==10 m/s2
車廂與小球運動狀態相同,即向右做加速度大小為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或向左做加速度大小為的勻減速直線運動。
(2)對小球進行受力分析,設懸線與豎直線的夾角為α
FTcos α=mg
FTsin α=ma′
兩式聯立解得tan α=
或FTcos α=mg
FTsin α=ma″
兩式聯立解得tan α=1。
[答案] (1)5 m/s2,方向向右,車廂做向右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或10 m/s2,方向向右,車廂做向左的勻減速直線運動 (2)或1
 在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中,采用正交分解法時,在受力分析后,建立直角坐標系是關鍵。坐標系的建立原則上是任意的,但常常使加速度在某一坐標軸上,另一坐標軸上的合力為零,或在坐標軸上的力最多。
【教材原題P130例題】 某高速列車(圖5-9)起動后的初始階段,可視為在恒定的牽引力作用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若在該階段列車組的牽引力為3.04×105 N,列車所受阻力為7.9×104 N,列車質量為4.5×105 kg,則列車從起動至速度達到60 km/h需要多長時間?
分析 已知牽引力F、阻力f和列車質量m,由牛頓第二定律可求出列車運動的加速度a。列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已知起動時的初速度為0和末速度vt的大小,結合求出的加速度a,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可求出所需要的時間。
解 以列車為研究對象,受力分析如圖5-10所示。
由題意可知,m=4.5×105 kg,F=3.04×105 N,f=7.9×104 N,v0=0,vt=60 km/h=16.7 m/s。
選定列車運動方向為正方向。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F-f=ma
a=

=0.50 m/s2
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vt=v0+at,得
t===33.4 s
所以,列車從起動至速度達到60 km/h需要的時間為33.4 s。
[跟進訓練]
2.乘坐“空中纜車”飽覽大自然的美景是旅游者絕妙的選擇。若某一纜車沿著坡度為30°的山坡以加速度a加速上行,如圖所示。在纜車中放一個與山坡表面平行的斜面,斜面上放一個質量為m的小物塊,小物塊相對斜面靜止(設纜車始終保持豎直狀態),則(  )
A.小物塊受到的支持力方向豎直向上
B.小物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平行斜面向下
C.小物塊受到的靜摩擦力為mg+ma
D.小物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為mg+ma
C [以物塊為研究對象,分析受力情況,物塊受重力mg、斜面的支持力N和靜摩擦力f,且具有沿斜面方向向上的加速度a,根據平衡條件可知支持力N垂直于斜面向上,根據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可知靜摩擦力f沿斜面向上,故A、B錯誤;由于小物塊和斜面保持相對靜止,小物塊受到的摩擦力為靜摩擦力,根據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得f-mg sin 30°=ma,解得f=mg+ma,方向平行斜面向上,故C正確,D錯誤。]
考點3 動力學的兩類基本問題
1.已知受力情況確定運動情況
基本思路:加速度是聯系力和運動情況的橋梁。已知受力情況,首先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求出物體的加速度,再根據運動學規律確定物體的運動情況。
2.已知運動情況確定受力情況
基本思路:已知物體的運動情況,先根據運動學規律求出物體的加速度,再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確定物體的受力情況。
【典例3】 [鏈接教材P133例題]運動員拉車胎進行100 m賽跑訓練體能。車胎的質量m=8.5 kg,運動員拉車胎的繩子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θ=37°,車胎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0.7。某次比賽中,一名運動員拉著車胎從靜止開始全力奔跑,跑出20 m達到最大速度(這一過程可看作勻加速直線運動),然后以最大速度勻速跑到終點,共用時15 s。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運動員加速所用的時間t1和達到的最大速度v;
(2)運動員勻加速運動階段對車胎的拉力F。
[解析] (1)勻加速階段位移為x1=t1
勻速階段位移為x2=100 m-x1=v(15 s-t1)
聯立解得v=8 m/s,t1=5 s。
(2)由速度公式v=at1
得a== m/s2=1.6 m/s2
對車胎受力分析,并正交分解,如圖所示
在x軸方向,F cos 37°-Ff=ma
在y軸方向,FN+F sin 37°-mg=0
且Ff=μFN
代入數據聯立解得
F≈59.92 N
方向沿繩與水平方向成37°。
[答案] (1)5 s 8 m/s (2)59.92 N 方向沿繩與水平方向成37°
 從受力情況確定運動情況應注意的三個方面
(1)方程的形式:牛頓第二定律F=ma,體現了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應用時方程式的等號左右應該體現出前因后果的形式,切記不要寫成F-ma=0的形式,這樣形式的方程失去了物理意義。
(2)正方向的選取:通常選取加速度方向為正方向,與正方向同向的力取正值,與正方向反向的力取負值。
(3)求解:F、m、a采用國際單位制單位,解題時寫出方程式和相應的文字說明,必要時對結果進行討論。
【教材原題P133例題】 如圖5-12所示,一載有小孩的雪橇總質量為30 kg,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做直線運動,該拉力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0°。經過50 cm,速度由0.6 m/s均勻減至0.4 m/s。已知雪橇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2,求作用力F的大小。
分析 由題意可知,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已知初速度、末速度和位移,由運動學公式可求加速度,再由牛頓第二定律求出未知力。
解 以小孩和雪橇整體為研究對象,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受力分析如圖5-13所示。
由題意可知,v0=0.6 m/s,vt=0.4 m/s,s=50 cm=0.5 m,m=30 kg,μ=0.2,θ=30°。
由公式=2as,得
a== m/s2=-0.2 m/s2
加速度方向沿x軸負方向。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沿水平方向,有
F cos θ-f=ma
沿豎直方向,有
N+F sin θ-mg=0
又因為f=μN,所以聯立以上各式,得F=
= N
=54.7 N
所以拉力F的大小為54.7 N。
[跟進訓練]
3.(雙選)某小球所受的合力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各段的合力大小相同,作用時間相同,設小球從靜止開始運動,由此可判定(  )
A.小球向前運動,再返回停止
B.小球向前運動,再返回不會停止
C.小球始終向前運動
D.小球在4 s末速度為0
CD [由題圖可知,在0~1 s,小球向前做勻加速直線運動,1 s末速度最大;在1~2 s,小球以大小相等的加速度向前做勻減速直線運動,2 s末速度為零,依此類推,可知A、B錯誤,C、D正確。]
考點4 國際單位制
1.推導單位
物理公式在確定各物理量的數量關系時,同時也確定了各物理量的單位關系,所以我們可以根據物理公式中物理量間的關系,推導出物理量的單位。
2.檢驗計算結果
各量的單位統一成國際單位,計算結果的單位和該物理量的國際單位一致時,該運算過程才可能是正確的。若所求物理量的單位不對,則結果一定錯。
【典例4】 (教材P137T2改編)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v與空氣的密度ρ、壓強p有關。下列關于聲音傳播速度的表達式(k為比例系數,無單位)可能正確的是(  )
A.v=k       B.v=
C.v= D.v=
B [壓強p可由公式p=求得,則其單位為1 =1 kg/(ms2);密度ρ可由公式ρ=求得,則ρ的單位為kg/m3。由于題中k無單位,則k的單位為m2/s2,顯然不是速度的單位,選項A錯誤;而的單位為m/s,選項B正確;又的單位為s/m,不是速度的單位,選項C錯誤;的單位為kg/(m2s),不是速度的單位,選項D錯誤。]
 (1)在進行物理運算時,最終的結果往往是一個表達式,很難判斷其正誤。這時,可將全部物理量的國際單位制單位代入式中,對單位進行運算,若得到的單位不是所求物理量的國際單位制單位,結果就一定是錯誤的。
(2)值得注意的是,運用量綱檢查法得到的單位正確,但結果不一定是正確的。
[跟進訓練]
4.一物體在2 N的外力作用下,產生10 cm/s2的加速度,求該物體的質量。下面是幾種不同的求法,其中單位運用正確、簡潔而又規范的是(  )
A.m== kg=0.2 kg
B.m===20 =20 kg
C.m===20 kg
D.m== kg=20 kg
D [在進行數量運算的同時,也要把單位代進去運算。帶單位運算時,每一個數據均要帶上單位,且單位換算要準確。也可以把題中的已知量的單位都用國際單位表示,計算的結果就用國際單位表示,這樣在統一已知量的單位后,就不必一一寫出各個量的單位,只要在數字后面寫出正確的單位即可。在備選的四個選項中,選項A、C均錯誤,選項B解題過程正確,但不簡潔,只有選項D運算正確,且簡潔又規范。]
1.如圖所示為我國出土的2000年前的王莽時期測量長度的工具,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國際單位是(  )
A.毫米       B.厘米
C.分米 D.米
D [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米,故選D。]
2.力F1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加速度a1=3 m/s2,力F2作用在該物體上產生的加速度a2=4 m/s2,則F1和F2同時作用在該物體上,產生的加速度a的大小不可能為(  )
A.7 m/s2 B.5 m/s2
C.1 m/s2 D.8 m/s2
D [加速度a1、a2的方向不確定,故合加速度a的范圍為|a1-a2|≤a≤a1+a2,即1 m/s2≤a≤7 m/s2,故D錯誤。]
3.滑翔傘是一批熱愛跳傘、滑翔翼的飛行人員發明的一種飛行器。現有一滑翔傘沿直線朝斜向下方向做勻加速直線運動。若空氣對滑翔傘和飛行人員的作用力為F,則此過程中F的方向可能是(  )
A        B
C        D
A [滑翔傘沿直線朝斜向下方向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則F與G的合力方向與v同向,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
4.(新情境題:以蹦床比賽為背景,考查牛頓第二定律)蹦床是奧運會中的一個比賽項目。設某位蹦床運動員僅在豎直方向上運動,運動員的腳在接觸蹦床過程中,蹦床對運動員的彈力F隨時間t的變化規律通過傳感器用計算機繪制出來,如圖所示。取g=10 m/s2,根據F-t圖像求:
(1)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的最大加速度的大小;
(2)運動員雙腳離開蹦床后的最大速度的大小。
[解析] (1)由題圖可知,運動員的重力G=500 N,蹦床對運動員的最大彈力Fm=2 500 N
設運動員的最大加速度為am,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Fm-mg=mam
又G=mg
代入數據解得:am=40 m/s2。
(2)由題圖可知,自由下落的時間為t= s=0.8 s
由運動學公式可知最大速度vm=gt
代入數據解得:vm=8 m/s。
[答案] (1)40 m/s2 (2)8 m/s
回歸本節知識,完成以下問題:
(1)物體所受的合外力與加速度的關系是怎樣的?
提示:合外力的方向決定加速度的方向,合外力的大小決定加速度的大小。
(2)動力學的兩類基本問題指的是什么?
提示:已知受力情況確定運動情況和已知運動情況確定受力情況。
(3)什么是國際單位制?國際單位制中的基本單位有哪幾個?
提示:國際計量委員會在1960年第11屆國際計量大會上制訂了一種國際通用的、包括一切計量領域的單位制,叫作國際單位制。有米、千克、秒、安[培]、開[爾文]、摩[爾]、坎[德拉]七個基本單位。
課時分層作業(十五)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題組一 對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
1.火箭沿豎直方向加速升空的過程中(  )
A.合力為零
B.加速度與速度方向相反
C.合力與速度方向相同
D.加速度與合力方向相反
C [火箭沿豎直方向加速升空,則火箭加速度方向與速度相同,故B錯誤;火箭的加速度不為零,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知火箭合力不為零,合力方向與加速度方向相同,則合力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故A、D錯誤,C正確。故選C。]
2.天問一號著陸器在成功著陸火星表面的過程中,經大氣層290 s的減速,速度從4.9×103 m/s減為4.6×102 m/s;打開降落傘后,經過90 s速度進一步減為1.0×102 m/s;與降落傘分離,打開發動機減速后處于懸停狀態;經過對著陸點的探測后平穩著陸。若打開降落傘至分離前的運動可視為豎直向下運動,則著陸器(  )
A.打開降落傘前,只受到氣體阻力的作用
B.打開降落傘至分離前,受到的合力方向豎直向上
C.打開降落傘至分離前,只受到浮力和氣體阻力的作用
D.懸停狀態中,發動機噴火的反作用力與氣體阻力是平衡力
B [不管是否打開降落傘,著陸器始終受重力作用,A、C錯誤;打開降落傘至分離前做減速運動,則其加速度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向上,則合力方向豎直向上,B正確;懸停狀態中,著陸器在發動機噴火的反作用力、重力與氣體阻力的作用下平衡,D錯誤。故選B。]
?題組二 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
3.如圖所示,質量為m=10 kg的物體在水平面上向左運動,物體與水平面間動摩擦因數為0.2。與此同時物體受到一個水平向右的推力F=20 N的作用,則物體產生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是(g取)(  )
A.0
B.4 m/s2,水平向右
C.2 m/s2,水平向左
D.2 m/s2,水平向右
B [取向右為正方向,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f=ma,而f=μmg,解得a==4 m/s2,故物體的加速度大小是4 m/s2,方向水平向右,B正確。]
4.如圖所示,有一箱裝得很滿的土豆,以一定的初速度在動摩擦因數為μ的水平地面上做勻減速運動,不計其他外力及空氣阻力,則中間一質量為m的土豆A受到其他土豆對它的作用力大小應是(  )
A.mg B.μmg
C.mg D.mg
C [土豆A受力如圖,在水平方向上土豆具有和箱子共同的水平加速度a,由牛頓第二定律知:a=μg,土豆A的水平合外力F1=μmg。豎直方向上土豆A所受其他土豆的作用力F2=mg,所以其他土豆對它的作用力的大小F==mg。C正確。]
5.(教材P153T8改編)在高速公路的連續下坡路段通常會設置避險車道,供發生緊急情況的車輛避險使用,本題中避險車道是主車道旁的一段上坡路面。一輛貨車在行駛過程中剎車失靈,以v0=90 km/h的速度駛入避險車道,如圖所示。設貨車進入避險車道后牽引力為零,貨車與路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0.30,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
(1)為了防止貨車在避險車道上停下后發生溜滑現象,該避險車道上坡路面的傾角θ應該滿足什么條件?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結果用θ的正切值表示。
(2)若避險車道路面傾角為15°,求貨車在避險車道上行駛的最大距離。(已知sin 15°=0.26,cos 15°=0.97,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字)
[解析] (1)當貨車在避險車道停下后,有fm≥mg sin θ,貨車所受的最大靜摩擦力fm=μN=μmg cos θ
聯立可解得tan θ≤0.30。
(2)貨車在避險車道上行駛時,a==5.51 m/s2
貨車的初速度v0=90 km/h=25 m/s
則貨車在避險車道上行駛的最大距離為x=≈57 m。
[答案] (1)tan θ≤0.30  (2)57 m
?題組三 動力學兩類問題
6.車廂底部有一質量為m=5 kg 的物體,如圖所示,當小車以7.5 m/s2的加速度向右加速運動時,m與小車始終保持相對靜止,試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并求出各力的大小。(g取10 m/s2)
[解析] 物體共受三個力的作用:重力、支持力和小車給它的摩擦力
其中:重力G=mg=50 N,方向豎直向下
支持力FN=G=50 N,方向豎直向上
摩擦力Ff=ma=5×7.5 N=37.5 N,方向水平向右。
[答案] 見解析
7.如圖所示,質量為4 kg的物體靜止在水平面上。現用大小為40 N、與 水平方向夾角為37°的斜向上的力拉物體,使物體沿水平面做勻加速運動。(g取,sin 37°=0.6,cos 37°=0.8)
(1)若水平面光滑,物體的加速度是多大?
(2)若物體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5,物體的加速度是多大?
[解析] (1)水平面光滑時,物體的受力情況如圖甲所示,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F cos 37°=ma1
解得a1=8 m/s2。
 
(2)水平面不光滑時,物體的受力情況如圖乙所示,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F cos 37°-Ff=ma2
FN′+F sin 37°=mg
Ff=μFN′
解得a2=6 m/s2。
[答案] (1)8 m/s2 (2)6 m/s2
?題組四 國際單位制
8.國際單位制(SI)定義了7個基本單位,其他單位均可根據物理關系導出。1967年用銫-133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級間躍遷輻射的頻率Δν=9 192 631 770 Hz 定義秒(s);1983年用真空中的光速c=299 792 458 ms-1定義米(m)。2018年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決定,7個基本單位全部用基本物理常量來定義。關于國際單位制,下列選項不正確的是(  )
A.7個基本單位全部用物理常量定義,保證了基本單位的穩定性
B.在力學范圍內的基本單位有米(m)、千克(kg)、秒(s)
C.牛頓是導出單位,1 N=1 kgms2
D.米每二次方秒(m/s2)、牛頓每千克(N/kg)都是重力加速度g的單位
C [7個基本單位全部用物理常量定義,保證了基本單位的穩定性,選項A正確;在力學范圍內的基本單位有米(m)、千克(kg)、秒(s),選項B正確;牛頓是導出單位,1 N=1 kgm/s2,選項C錯誤;根據a=可知,米每二次方秒(m/s2)、牛頓每千克(N/kg)都是重力加速度g的單位,選項D正確,本題選擇不正確的,故選C。]
9.趣味比賽“毛毛蟲競速”鍛煉體能的同時,考驗班級的團隊協作能力。某班級在比賽中四位同學齊心協力,默契配合,發令后瞬間加速出發,加速度大小約為 5.0 m/s2。已知“毛毛蟲”道具質量為 10 kg,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取10 m/s2。則在發令后瞬間平均每位同學對道具的作用力約為(  )
A.10 N  B.25 N  C.28 N  D.100 N
C [設平均每位同學對道具的作用力為F,對“毛毛蟲”道具受力分析,該道具受到重力和四位同學的作用力,如圖所示。由幾何關系和牛頓第二定律得(mg)2+(ma)2=(4F)2,解得F≈28 N,故選C。]
10.在解一道計算結果由字母來表示的應用題時,幾個同學解得的位移結果如下,下列哪個結果可能是正確的(  )
A.(t1+t2)      B.
C. D.
C [通過觀察發現,四個選項當中包含=a,其單位是,而且(t1+t2)其單位是s,t1t2的單位是s2,所以t1t2這種形式的答案單位才是位移單位m。故選C。]
11.小鴻愛好摩托車漂移,某次從靜止開始沿水平面先勻加速騎行,達到最大速度后以最大速度勻速行駛,最后做勻減速運動至速度為0,已知人與摩托車總質量m=200 kg,當運動的位移為總位移的
時開始勻速,此時開始計時,接下來牽引力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g取10 m/s2,求:


(1)求摩托車與水平面的動摩擦因數和勻速運動時的速度;
(2)求勻加速運動過程中的牽引力。
[解析] (1)由題圖乙可知,摩托車勻速運動時牽引力為1 000 N,
其受力如圖(a)所示
(a)
由平衡條件可得:F=μmg
解得:μ=0.5
在勻減速運動過程中,物體受力如圖(b)所示
(b)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f-F=ma
解得:a=4 m/s2
根據vm=v0+at得:
勻速運動的速度:vm=20 m/s。
(2)在最后7.5 s內的位移為:
x1==100 m
由題知:路程總長為200 m
即勻加速運動的位移為100 m
設加速時加速度為a1
加速位移為:x0=
解得:a1=2 m/s2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F-f=ma
得:F=1 400 N。
[答案] (1)0.5 20 m/s (2)1 400 N
1 / 22第3節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學習目標] 1.掌握牛頓第二定律的文字內容和數學表達式。2.知道單位制、基本單位、導出單位和國際單位制的概念。3.學會利用牛頓第二定律解決實際問題,并且能夠從不同角度解決動力學問題,具有質疑和創新意識。
知識點一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及其意義
1.內容:物體加速度的大小與所受合外力的大小成________,與物體的質量成________,加速度方向與合外力方向________。
2.表達式:F=________,k是比例常數,F是物體所受的________。當各物理量的單位都取國際單位時,k=1,F=________。
3.力的單位:________,符號是N。
4.1 N的物理意義:使質量為1 kg的物體產生1 m/s2的加速度所用的力為1 kg·m/s2,稱為1 N,即1 N=____________。
 比例式F=kma中的k一定等于1,這種說法對嗎?
1.思考辨析(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由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知,合外力大的物體的加速度一定大。 (  )
(2)牛頓第二運動定律說明了質量大的物體其加速度一定小。 (  )
(3)任何情況下,物體的加速度的方向始終與它所受的合外力方向一致。 (  )
知識點二 國際單位制
1.單位制:由基本單位和________組成。
2.國際單位
(1)基本單位:在力學中有________(長度單位)、________(質量單位)、________(時間單位)。
(2)導出單位:在力學中利用________從三個基本單位導出的其他單位。
3.意義與作用:在用公式進行計算的時候,如果已知量都采用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計算的結果也必然是____________單位。因此,在計算時所列的等式中,就__________一一寫出每個物理量的單位,只要在計算結果的________后面寫出待求量的單位即可。
4.國際單位制中的七個基本物理量和相應的基本單位
物理量名稱 單位名稱 單位符號
長度 ______ m
質量 ______ kg
時間 ______ s
電流 ______ A
物質的量 摩[爾] mol
熱力學溫度 開[爾文] K
發光強度 坎[德拉] cd
 可以利用單位,反推出公式正確性和計算結果的正確性。
2.思考辨析(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力的單位牛頓是基本單位。 (  )
(2)質量是基本量。 (  )
(3)物理公式表示了物理量間的數量關系和單位關系。 (  )
賽車要求能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達到最大速度。
(1)賽車的加速度由哪些因素決定?
(2)可采取哪些措施來提高賽車的加速度?
考點1 對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
1.合外力與加速度的關系
2.力與運動的關系
3.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的五個性質
性質 理解
因果性 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只要物體所受的合力不為0,物體就具有加速度
矢量性 F=ma是一個矢量式。物體的加速度的方向由它受的合力的方向決定,且總與合力的方向相同
瞬時性 加速度與合外力是瞬時對應關系,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
同體性 F=ma中F、m、a都是對同一物體而言的
獨立性 作用在物體上的每一個力都產生加速度,物體的實際加速度是這些加速度的矢量和
相對性 牛頓第二定律只適用于慣性參考系
【典例1】 (雙選)關于牛頓第二定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加速度與合力的關系是瞬時對應關系,即a與F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
B.加速度的方向總是與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C.同一物體的運動速度變化越大,受到的合外力也越大
D.物體的質量與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與它的加速度成反比
思路點撥:理解牛頓第二定律的五性是解決該問題的關鍵。
[聽課記錄]                                
                                    
                                    
                                    
                                    
                                    
                                    
                                    
  合外力、加速度、速度的關系
(1)力與加速度為因果關系:力是因,加速度是果。只要物體所受的合外力不為零,就會產生加速度。加速度與合外力的方向是相同的,大小與合外力成正比。
(2)力與速度無因果關系:合外力的方向與速度的方向可以相同,可以相反,還可以有夾角。合外力的方向與速度的方向相同時,物體做加速運動,相反時物體做減速運動。
(3)兩個加速度公式的區別
a=是加速度的定義式,是比值定義法定義的物理量,a與v、Δv、Δt均無關;a=是加速度的決定式,加速度由其受到的合外力和質量決定。
[跟進訓練]
1.(雙選)牛頓第二定律的公式F=ma大家已經相當熟悉,關于它的各種性質說法正確的是(  )
A.a和F之間是瞬時的對應關系,同時存在,同時消失,同時改變
B.a與v的方向時時刻刻總相同,v的方向改變,a的方向立即改變
C.v與F的方向時時刻刻總相同,v的方向改變,F的方向立即改變
D.物體的加速度是合外力產生的,即F=ma,又可以理解為各力產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考點2 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
1.運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的步驟
2.求解加速度的兩種方法
(1)合成法:若物體只受兩個力作用時,應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這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再應用牛頓第二定律求加速度的大小,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即為加速度的方向。
(2)正交分解法:當物體受多個力作用處于加速狀態時,常用正交分解法求物體所受的合力,再應用牛頓第二定律求加速度。為減少矢量的分解以簡化運算,建立坐標系時,可有如下兩個角度:
分解力 通常以加速度a的方向為x軸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標系,將物體所受的各個力分解在x軸和y軸上,分別得x軸和y軸的合力Fx和Fy,得方程
分解加 速度 若物體所受各力都在互相垂直的方向上,但加速度卻不在這兩個方向上,這時可以以力的方向為x軸、y軸正方向,只需分解加速度a,得ax和ay,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方程
【典例2】 [鏈接教材P130例題]
如圖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質量M=3 kg的小車,在車廂頂端用一細線懸掛一質量m=1 kg的小球,某時刻起給小車施加一水平恒力F,穩定后,懸掛小球的細線偏離豎直方向37°角,球和車廂相對靜止。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
(1)如果地面是光滑的,求解車廂運動的加速度并說明車廂的運動情況;
(2)求懸線對小球拉力的大小。
思路點撥:正確選取研究對象,準確作出受力分析,是解題的關鍵。
[聽課記錄]                                
                                    
                                    
                                    
                                    
                                    
                                    
                                    
[母題變式]
在【典例2】情境下,小車與地面之間存在摩擦,且動摩擦因數μ=0.25,依然給小車施加相同的外力F。求:
(1)車廂運動的加速度并說明車廂的運動情況;
(2)懸線與豎直線夾角的正切值。
                                    
                                    
                                    
                                    
                                    
                                    
                                    
                                    
  在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中,采用正交分解法時,在受力分析后,建立直角坐標系是關鍵。坐標系的建立原則上是任意的,但常常使加速度在某一坐標軸上,另一坐標軸上的合力為零,或在坐標軸上的力最多。
[跟進訓練]
2.乘坐“空中纜車”飽覽大自然的美景是旅游者絕妙的選擇。若某一纜車沿著坡度為30°的山坡以加速度a加速上行,如圖所示。在纜車中放一個與山坡表面平行的斜面,斜面上放一個質量為m的小物塊,小物塊相對斜面靜止(設纜車始終保持豎直狀態),則(  )
A.小物塊受到的支持力方向豎直向上
B.小物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平行斜面向下
C.小物塊受到的靜摩擦力為mg+ma
D.小物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為mg+ma
考點3 動力學的兩類基本問題
1.已知受力情況確定運動情況
基本思路:加速度是聯系力和運動情況的橋梁。已知受力情況,首先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求出物體的加速度,再根據運動學規律確定物體的運動情況。
2.已知運動情況確定受力情況
基本思路:已知物體的運動情況,先根據運動學規律求出物體的加速度,再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確定物體的受力情況。
【典例3】 [鏈接教材P133例題]運動員拉車胎進行100 m賽跑訓練體能。車胎的質量m=8.5 kg,運動員拉車胎的繩子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θ=37°,車胎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0.7。某次比賽中,一名運動員拉著車胎從靜止開始全力奔跑,跑出20 m達到最大速度(這一過程可看作勻加速直線運動),然后以最大速度勻速跑到終點,共用時15 s。重力加速度g取,sin 37°=0.6,cos 37°=0.8。求:
(1)運動員加速所用的時間t1和達到的最大速度v;
(2)運動員勻加速運動階段對車胎的拉力F。
[聽課記錄]                               
                                    
                                    
                                    
                                    
                                    
                                    
  從受力情況確定運動情況應注意的三個方面
(1)方程的形式:牛頓第二定律F=ma,體現了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應用時方程式的等號左右應該體現出前因后果的形式,切記不要寫成F-ma=0的形式,這樣形式的方程失去了物理意義。
(2)正方向的選取:通常選取加速度方向為正方向,與正方向同向的力取正值,與正方向反向的力取負值。
(3)求解:F、m、a采用國際單位制單位,解題時寫出方程式和相應的文字說明,必要時對結果進行討論。
[跟進訓練]
3.(雙選)某小球所受的合力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各段的合力大小相同,作用時間相同,設小球從靜止開始運動,由此可判定(  )
A.小球向前運動,再返回停止
B.小球向前運動,再返回不會停止
C.小球始終向前運動
D.小球在4 s末速度為0
考點4 國際單位制
1.推導單位
物理公式在確定各物理量的數量關系時,同時也確定了各物理量的單位關系,所以我們可以根據物理公式中物理量間的關系,推導出物理量的單位。
2.檢驗計算結果
各量的單位統一成國際單位,計算結果的單位和該物理量的國際單位一致時,該運算過程才可能是正確的。若所求物理量的單位不對,則結果一定錯。
【典例4】 (教材P137T2改編)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v與空氣的密度ρ、壓強p有關。下列關于聲音傳播速度的表達式(k為比例系數,無單位)可能正確的是(  )
A.v=k       B.v=
C.v= D.v=
[聽課記錄]                              
                                    
                                    
                                    
                                    
                                    
                                    
  (1)在進行物理運算時,最終的結果往往是一個表達式,很難判斷其正誤。這時,可將全部物理量的國際單位制單位代入式中,對單位進行運算,若得到的單位不是所求物理量的國際單位制單位,結果就一定是錯誤的。
(2)值得注意的是,運用量綱檢查法得到的單位正確,但結果不一定是正確的。
[跟進訓練]
4.一物體在2 N的外力作用下,產生10 cm/s2的加速度,求該物體的質量。下面是幾種不同的求法,其中單位運用正確、簡潔而又規范的是(  )
A.m== kg=0.2 kg
B.m===20 =20 kg
C.m===20 kg
D.m== kg=20 kg
1.如圖所示為我國出土的2000年前的王莽時期測量長度的工具,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國際單位是(  )
A.毫米       B.厘米
C.分米 D.米
2.力F1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加速度a1=3 m/s2,力F2作用在該物體上產生的加速度a2=,則F1和F2同時作用在該物體上,產生的加速度a的大小不可能為(  )
A.7 m/s2 B.5 m/s2
C.1 m/s2 D.8 m/s2
3.滑翔傘是一批熱愛跳傘、滑翔翼的飛行人員發明的一種飛行器。現有一滑翔傘沿直線朝斜向下方向做勻加速直線運動。若空氣對滑翔傘和飛行人員的作用力為F,則此過程中F的方向可能是(  )
A       B
C       D
4.(新情境題:以蹦床比賽為背景,考查牛頓第二定律)蹦床是奧運會中的一個比賽項目。設某位蹦床運動員僅在豎直方向上運動,運動員的腳在接觸蹦床過程中,蹦床對運動員的彈力F隨時間t的變化規律通過傳感器用計算機繪制出來,如圖所示。取g=10 m/s2,根據F-t圖像求:
(1)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的最大加速度的大小;
(2)運動員雙腳離開蹦床后的最大速度的大小。
                                    
                                    
                                    
                                    
                                    
                                    
                                    
                                    
                                    
                                    
回歸本節知識,完成以下問題:
(1)物體所受的合外力與加速度的關系是怎樣的?
(2)動力學的兩類基本問題指的是什么?
(3)什么是國際單位制?國際單位制中的基本單位有哪幾個?
11 / 1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井市| 凤凰县| 华容县| 丹江口市| 富阳市| 佛学| 南召县| 乐昌市| 武定县| 定西市| 上犹县| 沭阳县| 马公市| 昭苏县| 武定县| 赤峰市| 岳池县| 正镶白旗| 永宁县| 安庆市| 石渠县| 资溪县| 沙坪坝区| 蓝山县| 堆龙德庆县| 宽城| 平湖市| 德保县| 安远县| 桓台县| 西峡县| 漳州市| 玉环县| 武清区| 昭通市| 常州市| 徐闻县| 玛曲县| 逊克县| 南昌县| 武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