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素養提升練(一)1.A [由于第1 s內、第2 s內、第3 s內的位移之比s1∶s2∶s3=1∶3∶5,而平均速度=,三段時間都是1 s,故三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之比為1∶3∶5,故A正確。]2.BC [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連續相等時間內的位移差為常數,即Δs=aT2可得:a== m/s2=25 m/s2,故A錯誤,B正確;根據CD-BC=BC-AB,可知CD=4 m,故C正確,D錯誤。]3.D [通過分析可知,汽車在運動過程中先做勻速直線運動,再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根據運動學的規律,列式可得s==6×(0.7+0.3)m+ m=9.6 m,故D正確。]4.B [根據題意作出汽車運動的v-t圖像。如圖所示,在v-t圖像中,斜率表示加速度,可得加速度的大小之比為a1∶a2=∶=1∶2,A錯誤;位移的大小之比x1∶x2=v·2t∶vt=2∶1,B正確;平均速度的大小之比∶=∶=1∶1,C、D錯誤。]5.BC [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Δs=aT2得物體的加速度為a=,故A錯誤,B正確;A點對應該過程的中間時刻,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可知,該點的瞬時速度等于該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即vA=,故C正確;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公式有vB=vA+aT=T=,故D錯誤。]6.B [設火車的加速度為a,根據=2as,解得a== m/s2=-0.2 m/s2,從6 m/s到停止所需要的時間為t== s=30 s,故再經過40 s火車前進的距離實際為火車前進30 s時前進的距離,即s′=t=×30 m=90 m,故選B。]7.B [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Δs=s2-s1=aT2,讀出s1、s2,代入即可計算。轎車車身總長4.5 m,則圖中每一小格為1.5 m,由此可算出兩段距離分別為s1=12 m和s2=21 m,又T=2 s,則a== m/s2=2.25 m/s2,故選B。]8.C [根據s=at2可得出t=,汽車通過ab、bc、cd、de段所用的時間之比為1∶(-1)∶()∶(2-),可得通過bc段的時間為(-1)t,故A錯誤;汽車通過ae段的時間為2t,b點為ae段的中間時刻,故通過b點的速度等于ae段的平均速度,故B錯誤;汽車通過cd段的時間為()t,通過de段的時間為(2-)t,通過ce段的時間為(2-)t,故C正確;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點位置的速度大于此階段的平均速度,D錯誤。]9.C [電動公交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設R、S間的距離為x,則====,解得t2=4t1,vT=vR-10 m/s,再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與時間的關系有vT=vR-a·5t1,解得at1=2 m/s,又=vR-a·,解得vR=11 m/s,vT=1 m/s,C正確。]10.B [物體運動全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v==,A正確;在時刻,物體的瞬時速度大小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B錯誤;若末速度大小為v,則=,v=,故物體運動到斜面中點時瞬時速度大小v中==,C正確;設物體的加速度大小為a,到達中間位置用時t′,則l=at2,=at′2,所以t′=t,D正確。]11.解析:方法一:此題若以車為研究對象,由于車不能簡化為質點,不便分析,故取車為參考系,把車的運動轉化為人做勻加速直線運動。設每節車廂長為L,加速度為a,則人通過第一節車廂的時間為t1= =2 s人通過前4節車廂的時間為t4= =4 s人通過前16節車廂的時間為t16= =8 s故所求時間Δt=t16-t4=4 s。方法二:通過1節、4節、16節所用時間之比t1∶t4∶t16=1∶∶t1=2 s,所以t4=4 s,t16=8 s,故Δt=t16-t4=4 s。答案:4 s12.解析:(1)高速列車啟動過程,初速度為0,末速度為vt=360 km/h=100 m/s,時間為t1=250 s,則加速度為a1= m/s2=0.4 m/s2減速運動過程,初速度為100 m/s,末速度為0,時間為t3=5 min=300 s,則加速度為a2= m/s2=- m/s2列車的位移為s=代入數據得s=8.75×104 m。(2)該高速列車的v -t圖像如圖所示。答案:(1)8.75×104 m (2)見解析圖13.解析:小球釋放后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且每相鄰的兩個小球之間的時間間隔相等,均為0.1 s,可以認為A、B、C、D各點是一個小球在不同時刻的位置。(1)由推論Δs=aT2可知,小球的加速度a=== m/s2=。(2)小球在B點的速度等于在AC段的平均速度,即vB== m/s=1.75 m/s則vA=vB-aT=1.75 m/s-0.1×5 m/s=1.25 m/s。(3)由速度公式可得A球運動時間t== s=0.25 s所以A球上方最多還有2個小球。答案:(1)5 m/s2 (2)1.25 m/s (3)2個1 / 4素養提升練(一)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的應用說明:單選題每小題4分,雙選題每小題6分,本試卷總分74分一、選擇題1.從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第1 s內、第2 s內、第3 s內的平均速度之比為( )A.1∶3∶5 B.1∶4∶9C.1∶2∶3 D.1∶∶2.(雙選)如圖所示,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A、B、C、D為其運動軌跡上的四點,測得AB=2 m,BC=3 m,且物體通過AB、BC、CD所用的時間均為0.2 s,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的加速度為20 m/s2B.物體的加速度為25 m/s2C.CD=4 mD.CD=5 m3.(教材P69T8改編)高速公路的ETC電子收費系統如圖所示,ETC通道的長度是識別區起點到自動欄桿的水平距離。某人駕駛汽車以6 m/s的速度勻速進入識別區,ETC天線用了0.3 s的時間識別車載電子標簽,識別完成后發出“滴”的一聲,司機發現自動欄桿沒有抬起,于是采取制動剎車,汽車剛好緊貼欄桿停下。已知司機的反應時間為0.7 s,剎車的加速度大小為5 m/s2,則該ETC通道的長度約為( )A.3.6 m B.5.4 mC.6.0 m D.9.6 m4.一輛汽車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線行駛,在0~2t時間內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速度由0變為v。在2t~3t時間內做勻減速直線運動,速度由v變為0,在這兩段時間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加速度的大小之比為2∶1B.位移的大小之比為2∶1C.平均速度的大小之比為1∶2D.平均速度的大小之比為2∶15.(雙選)如圖所示,物體從O點開始做初速度不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在第一個時間T內通過位移s1到達A點,緊接著在第二個時間T內通過位移s2到達B點,則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A.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為B.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為C.物體在A點的速度大小為D.物體在B點的速度大小為6.火車的速度為8 m/s,關閉發動機后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前進70 m時速度減為6 m/s。若再經過40 s,火車又前進的距離為( )A.80 m B.90 mC.120 m D.160 m7.為了測定某轎車在平直路上啟動階段的加速度(轎車啟動時的運動可近似看成是勻加速直線運動),某人拍攝了一張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圖所示,如果拍攝時每隔2 s曝光一次,轎車車身總長為4.5 m,那么這輛轎車的加速度為( )A.1 m/s2 B.2.25 m/s2C.3 m/s2 D.4.25 m/s28.圖中ae為港珠澳大橋上四段110 m的等跨鋼箱連續梁橋,若汽車從a點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通過ab段的時間為t,則( )A.汽車通過bc段的時間為tB.汽車通過b點的速度等于汽車通過ad段的平均速度C.汽車通過ce段的時間為tD.汽車通過c點的速度小于汽車通過ae段的平均速度9.(教材P28T5改編)如圖所示,電動公交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進站,連續經過R、S、T三點,已知ST間的距離是RS的兩倍,RS段的平均速度是10 m/s,ST段的平均速度是5 m/s,則公交車經過T點時的瞬時速度為( )A.3 m/s B.2 m/sC.1 m/s D.0.5 m/s10.光滑斜面的長度為l,一物體自斜面頂端由靜止開始勻加速滑至底端,經歷的時間為t,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物體運動全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為B.物體在時刻的瞬時速度大小為C.物體運動到斜面中點時瞬時速度大小為D.物體從斜面頂端運動到斜面中點所需的時間為二、非選擇題11.一列火車由等長的車廂連接而成。車廂之間的間隙忽略不計,一人站在站臺上與第一節車廂的最前端相齊。當列車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時開始計時,測量第一節車廂通過他的時間為2 s,則第5節至第16節車廂通過他的時間為多少?12.濟鄭高鐵是連接濟南和鄭州的現代化高速鐵路,試運行時的最大時速達到了385 km/h。濟鄭高速列車在一次運行中由濟南西站開往聊城西站,假設濟南西站至聊城西站間的鐵路為直線。技術人員乘此列車從濟南西車站出發,列車從啟動勻加速到360 km/h,用了250 s的時間,再勻速運動了10 min后,列車勻減速運動,經過5 min 后剛好停在聊城西車站。(1)求濟南西站、聊城西站兩站間的距離;(2)畫出該高速列車的v -t圖像。13.從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 s釋放一個小球,釋放后小球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在連續釋放幾個后,對在斜面上滾動的小球拍照,拍下了如圖所示的照片,測得xAB=15 cm,xBC=20 cm,(1)小球運動的加速度多大?(2)拍攝時球A的速度vA多大?(3)小球A上面正在運動的小球最多可能還有幾個?4 / 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素養提升練1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的應用.docx 素養提升練1 參考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