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素養提升練(二)1.AB [設兩段繩子間的夾角為2α,由平衡條件可知,2F cos α=mg,所以F=,設繩子總長為L,兩桿間距離為s,由幾何關系L1sin α+L2sin α=s,得sin α==,繩子右端上移,L、s都不變,則α不變,繩子張力F也不變,A正確;桿N向右移動一些,s變大,α變大,cos α變小,F變大,B正確;繩子兩端高度差變化,不影響s和L,所以F不變,C錯誤;衣服質量增加,繩子上的拉力增加,由于α不會變化,懸掛點不會右移,D錯誤。]2.B [設斜面對物體的摩擦力的大小為f,對物體受力分析可知,f的方向沿斜面向上,根據平衡條件可得,F+mg sin 30°=f,由于F的大小不確定,故B錯誤,A、C、D正確。]3.AD [由題可知,彈簧的方向與斜面垂直,因為彈簧的形變情況未知,所以斜面與滑塊之間的彈力大小不確定,滑塊可能只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靜摩擦力三個力的作用而平衡,此時彈簧處于原長狀態,彈力為零,故A正確,B錯誤;滑塊在沿斜面方向處于平衡狀態,所以滑塊此時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靜摩擦力,且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小,即f=mg sin 30°=mg,所以摩擦力一定不為零,有摩擦力說明必有彈力,所以斜面對滑塊的支持力不可能為零,故C錯誤,D正確。]4.C [物體A在斜面上處于靜止狀態時合外力為零,物體A在斜面上受五個力的作用,分別為重力、支持力、彈簧彈力、摩擦力、拉力F。當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時,F+mg sin 37°≤fmax+k(14 cm-10 cm),解得F≤22 N。當摩擦力沿斜面向下時,F最小值為零,即拉力的取值范圍為0≤F≤22 N。故選項C正確。]5.C [把P、Q作為整體,受力分析如圖所示,可知水平面對P的靜摩擦力f2=F,F變大時,f2一定變大;對Q受力分析,因為F變大之前Q相對于P的滑動趨勢不確定,可能沿斜面向上、可能沿斜面向下、也可能無相對滑動趨勢,若初始時f1方向沿斜面向上,隨著F的增大,f1先減小至零再沿斜面向下增大,若初始時f1為零或方向沿斜面向下,隨著F的增大,f1一直增大,綜上可知,C正確。]6.C [假設彈性輕繩和水平方向夾角為θ,lAB=x,則彈性輕繩的伸長量為,彈性繩的彈力T=,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豎直方向T sin θ+N=mg,得N=mg-T sin θ,物體沿水平面運動過程摩擦力為滑動摩擦力,f=μN=μmg-μT sin θ=μmg-μkx,滑動摩擦力和夾角無關,故選C。]7.C [因為網球B處于靜止狀態,所以網球B的重力與其他網球對網球B作用力的合力等大反向,故A正確;拿掉網球A之后,之前與網球A接觸的其他網球的受力情況就會發生變化,平衡條件被破壞,因此“小塔”將無法保持平衡,故B正確;第8層的三個網球各自與網球A間的彈力的合力與網球A的重力相等,但由于第8層的三個網球與網球A間的彈力并不是沿豎直向上的方向,故彈力大小不為,故C錯誤;最底層的3個網球受到地板的支持力的合力等于全部球的總重力,因此每個網球受到地板的支持力均為,故D正確。]8.B [物體在力F1作用下和力F2作用下運動時的受力分析如圖所示。將重力mg、力F1和F2沿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正交分解,由平衡條件可得F1=mg sin θ+f1,N1=mg cos θ,f1=μN1,F2cos θ=mg sin θ+f2,N2=mg cos θ+F2sin θ,f2=μN2,解得F1=mg sin θ+μmg cos θ,F2=,故=cos θ-μsin θ,B正確。]9.C [設輕繩OP的張力大小為F,繞過滑輪的繩子張力大小為T。對輕環Q進行受力分析如圖1所示,則只有繩子的拉力垂直于桿的方向時,繩子的拉力沿桿的方向沒有分力,輕環靜止不動;由幾何關系可知,繩子與豎直方向之間的夾角是30°。對滑輪進行受力分析如圖2所示,由于滑輪的質量不計,則OP對滑輪的拉力與兩段繩子上拉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OP的方向一定在繞在滑輪上的兩段繩子夾角的平分線上,由幾何關系得OP與豎直方向之間的夾角β=-30°=30°,則OP與天花板之間的夾角為90°-β=60°,故選C。]10.BD [對N進行受力分析如圖所示,因為N的重力與水平拉力F的合力和細繩的拉力T是一對平衡力,從圖中可以看出水平拉力的大小逐漸增大,細繩的拉力也一直增大,選項A錯誤,B正確;M的質量與N的質量的大小關系不確定,設斜面傾角為θ,若mNg≥mMg sin θ,則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會一直增大,若mNg11.解析:對點O受力分析如圖甲所示,由平衡條件得:F1=F2=再對任一物塊受力分析如圖乙所示(圖中選擇右邊物塊進行受力分析),物塊發生滑動的臨界條件是:甲 乙F2sin =μFN又F2cos +FN=G聯立解得出:F=。答案:12.解析:設物塊剛好不下滑時水平力為F1,有F1cos θ+μFN=mg sin θFN=F1sin θ+mg cos θ解得F1= N設物塊剛好不上滑時水平力為F2,有F2cos θ=μFN′+mg sin θFN′=F2sin θ+mg cos θ解得F2=20 NF的范圍為 N≤F≤20 N。答案: N≤F≤20 N13.解析:(1)分析P點受力如圖甲所示,由平衡條件可得:FA cos 37°=mgFA sin 37°=FB可解得:FB=6 N。甲 乙(2)再分析M的受力情況,如圖乙所示。由物體的平衡條件可得:Ff=Mg sin 37°+FB′cos 37°FN+FB′sin 37°=Mg cos 37°又FB′=FB可求得:Ff=64.8 NFN=76.4 N。答案:(1)6 N (2)64.8 N 76.4 N1 / 5素養提升練(二) 平衡條件的應用說明:單選題每小題4分,雙選題每小題6分,本試卷總分78分一、選擇題1.(教材P116T5改編)(雙選)如圖所示,輕質不可伸長的晾衣繩兩端分別固定在豎直桿M、N上的a、b兩點,懸掛衣服的衣架掛鉤是光滑的,掛于繩上處于靜止狀態。如果只人為改變一個條件,當衣架靜止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繩的右端上移到b′,繩子拉力不變B.將桿N向右移一些,繩子拉力變大C.繩的兩端高度差越小,繩子拉力越小D.若換掛質量更大的衣服,則衣架懸掛點右移2.質量為m的物體放在傾角為30°的斜面上,在平行斜面向下的力F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態,如圖所示,下列關于斜面對物體摩擦力大小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一定大于FB.一定等于F+mgC.可能等于mgD.可能等于2mg3.(雙選)如圖所示,一個質量為m的滑塊靜置于傾角為30°的粗糙斜面上,一根輕彈簧一端固定在豎直墻上的P點,另一端系在滑塊上,彈簧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30°,則( )A.滑塊可能受到三個力作用B.彈簧一定處于壓縮狀態C.斜面對滑塊的支持力大小可能為零D.斜面對滑塊的摩擦力大小一定等于mg4.如圖所示,重50 N的物體A放在傾角為37°的粗糙斜面上,有一根原長為10 cm,勁度系數為800 N/m的彈簧,其一端固定在斜面頂端,另一端連接物體A后,彈簧長度為14 cm。現用一測力計沿斜面向下拉物體A,若物體A與斜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為20 N,當彈簧的長度仍為14 cm時,測力計的讀數不可能為(sin 37°=0.6,cos 37°=0.8)( )A.10 N B.20 NC.30 N D.05.如圖所示,斜面體P放在水平面上,物體Q放在斜面上。Q受一水平作用力F,Q和P都靜止。這時P對Q的靜摩擦力和水平面對P的靜摩擦力分別為f1、f2。現使力F變大,系統仍靜止,則( )A.f1、f2都變大B.f1變大,f2不一定變大C.f2變大,f1不一定變大D.f1、f2都不一定變大6.如圖所示,彈性輕繩的一端固定在O點,另一端拴一個物體,物體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B點,并對水平地面有壓力,O點的正下方A處有一垂直于紙面的光滑桿,OA為彈性輕繩的自然長度,現在用水平力使物體沿水平面運動,在這一過程中,物體所受水平面的摩擦力的大小的變化情況是( )A.先變大后變小B.先變小后變大C.保持不變D.條件不夠充分,無法確定7.如圖所示,格魯吉亞物理學家安德里亞僅靠摩擦力將25個網球壘成9層高的直立“小塔”。網球A位于“小塔”頂層,下面各層均有3個網球,網球B位于“小塔”的第6層,已知每個網球質量均為m。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其他網球對網球B的作用力大小等于網球B的重力大小B.拿掉網球A,“小塔”將無法保持平衡C.第8層的三個網球與網球A間的彈力大小均為D.最底層的3個網球受到地板的支持力均為8.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物體置于傾角為θ的固定斜面上,物體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先用平行于斜面的推力F1作用于物體上使其恰能沿斜面勻速上滑,若改用水平推力F2作用于物體上,也恰能使物體沿斜面勻速上滑,則兩次的推力之比為( )A.cos θ+μsin θ B.cos θ-μsin θC.1+μtan θ D.1-μtan θ9.如圖所示,將一光滑輕桿固定在地面上,桿與地面間的夾角θ=30°,一光滑輕環(不計重力)套在桿上,一個大小和質量都不計的滑輪通過輕繩OP懸掛在天花板上,用另一輕繩繞過滑輪系在輕環上,現用水平向右的力緩慢拉繩,當輕環靜止不動時,OP繩與天花板之間的夾角為( )A.30° B.45° C.60° D.75°10.(雙選)如圖所示,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頂端裝有一光滑定滑輪。一細繩跨過滑輪,其一端懸掛物塊N,另一端與斜面上的物塊M相連,系統處于靜止狀態。現用水平向左的拉力緩慢拉動N,直至懸掛N的細繩與豎直方向成45°。已知M始終保持靜止,則在此過程中( )A.水平拉力的大小可能保持不變B.M所受細繩的拉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C.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D.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可能先減小后增加二、非選擇題11.(10分)如圖所示,兩個完全相同的物塊,重力大小均為G。兩物塊與水平面的動摩擦因數均為μ,一根輕繩兩端固定在兩物塊上,在繩的中點O施加一個豎直向上的拉力F,當繩子被拉直后,兩段繩的夾角為α,問當F至少為多大,兩物塊將發生滑動?(設物塊受到的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12.(10分)如圖所示,質量為m=1.0 kg的物塊置于傾角為θ=37°的固定斜面上,在水平外力F作用下物塊處于靜止狀態。已知物塊和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0.5,假設物塊與斜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F大小的取值范圍。13.(12分)質量為m=0.8 kg的砝碼懸掛在輕繩PA和PB的結點上并處于靜止狀態。PA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37°,PB沿水平方向。質量為M=10 kg的木塊與PB相連,靜止于傾角為37°的斜面上,如圖所示。(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1)輕繩PB拉力的大小;(2)木塊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和彈力大小。6 / 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素養提升練2 參考答案.docx 素養提升練2 平衡條件的應用.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