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78張PPT)現代文閱讀Ⅰ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應考之“脈”第3章 相互作用第2節 科學探究:彈力[學習目標] 1.知道形變、彈性形變、彈性限度及彈力的概念。2.理解彈力產生的條件,掌握彈力方向。3.知道胡克定律的內容及表達式,并能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4.通過觀察縮小形變的實例,了解“放大法”。必備知識·自主預習儲備知識點一 形變與彈力(一)形變1.形變:物體發生的______、______、______等形狀的變化稱為形變。伸長縮短彎曲2.分類:判斷下列情境中,形變的類型。(1)甲圖中的彈簧發生的是______形變。(2)乙圖中的跳板發生的是______形變。(3)丙圖中的橡皮泥發生的是______形變。(4)彈性體:發生形變后撤去外力能____________的物體。彈性彈性范性恢復原狀(二)彈力概念 相互接觸的物體發生____________時,由于物體要恢復原狀,物體會對與它接觸的另一物體產生力的作用產生條件 (1)相互接觸;(2)發生彈性形變方向 與物體形變的方向______種類 拉力、壓力、支持力等彈性形變相反思考 如圖所示,用手用力捏玻璃瓶時會發現透明細管中的液面上升,這種現象說明什么?提示:玻璃瓶受力發生形變,容積變小了。體驗 1.思考辨析(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使物體發生形變的外力撤去后,物體一定能夠恢復原來的狀態。 ( )(2)任何物體都可以發生形變,但并不是所有的形變都是彈性形變。 ( )(3)相互接觸的物體間一定存在彈力。 ( )×√×知識點二 胡克定律1.內容: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彈力的大小與彈簧______(或______)的長度成正比。2.公式:F=___。3.適用條件:在彈性體的____________內。4.勁度系數:一個有單位的物理量,單位為_____。彈簧的勁度系數為1 N/m的物理意義:彈簧伸長或縮短1 m時產生的彈力大小為1 N。提醒 F=kx中的x是彈簧的形變量,是彈簧伸長(或縮短)的長度。伸長壓縮kx彈性限度N/m體驗 2.思考辨析(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彈簧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彈性體 ( )(2)F=kx中,k是常數,對任何彈簧來看都不變。 ( )(3)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彈力大小與彈簧長度成正比。 ( )×××關鍵能力·情境探究達成如圖所示是蹦床運動員進行蹦床比賽時的情境。提示:床對運動員的力是由于床形變要恢復原狀而產生,而運動員對床的壓力是由于運動員形變要恢復原狀而產生。試分析:床對運動員的力是怎樣產生的?運動員對床的力是怎樣產生的?考點1 彈力的產生1.產生彈力必備的兩個條件(1)兩物體間相互接觸。(2)發生彈性形變。2.彈力有無的判斷方法條件法 方法 根據物體間是否直接接觸并發生彈性形變來判斷是否存在彈力。此方法多用來判斷形變較明顯的情況舉例 圖中彈性繩與手直接接觸,彈性繩發生形變,手與彈性繩之間一定存在彈力 假設法 方法 對形變不明顯的情況,可假設兩個物體間彈力不存在,看物體能否保持原有的狀態:若狀態不變,則此處不存在彈力;若狀態改變,則此處一定有彈力舉例 圖中為用細線懸掛的小球,斜面是光滑的,因去掉斜面,小球的狀態不變,故小球只受細線的拉力和重力,不受斜面的支持力 【典例1】 在下列各圖中,A、B兩球間一定有彈力作用的是( )A B C D思路點撥:解答本題可按以下思路進行分析:√B [在A中,若拿去A球,則B球靜止不動,故A、B間沒有擠壓,即A、B間沒有彈力。在B中,若拿去A球,則B球將向左運動,故A、B間存在相互擠壓,即A、B間存在彈力。在C中,若拿去A球,則B球靜止不動,故A、B間沒有擠壓,即A、B間沒有彈力。在D中,不能判斷A、B間有沒有彈力。故應選B。]規律方法 彈力的產生條件中接觸是前提,擠壓是關鍵,相互接觸的物體是否發生彈性形變是彈力存在與否的標志。但是,實際上除彈簧、橡皮條等物體產生彈力時形變較明顯外,大部分物體產生彈力時形變是微小的,肉眼很難觀察出來。因此,彈力有無的判斷主要常用兩種方法:(1)條件法;(2)假設法。√[跟進訓練]1.關于彈力的產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放在桌面上的木塊要受到一個向上的彈力,這是木塊發生微小的形變而產生的B.木塊放在桌面上,木塊沒有形變,所以對桌面沒有施加彈力C.拿一根細竹竿撥動水中的木頭,木頭受到竹竿對它的彈力,是木頭發生形變而產生的D.掛在電線下面的電燈受到向上的拉力,是電線發生微小形變而產生的D [彈力是發生形變的物體對使其產生形變的物體的作用力,施力物體是發生形變的物體,受力物體是使施力物體產生形變的物體。桌面對木塊向上的彈力是桌面發生微小形變而產生的,竹竿對木頭的彈力是竹竿發生形變而產生的,電線對電燈的拉力是電線發生微小形變而產生的,所以A、C錯誤,D正確;木塊放在桌面上,木塊有形變,所以對桌面產生壓力,B錯誤。]考點2 彈力方向的判斷1.彈力的方向:彈力的方向總是跟引起物體形變的外力方向相反,跟該物體的形變方向相反。2.幾種常見彈力的方向類型 方向 圖示接觸 方式 面與面 垂直公共接觸面指向被支持物體 類型 方向 圖示接觸 方式 點與面 過點垂直于面指向被支持物體 點與點 垂直于公共切面指向受力物體且力的作用線一定過球(圓)心 輕繩 沿繩收縮方向 類型 方向 圖示輕桿 可沿桿 可不沿桿 輕彈簧 沿彈簧形變的反方向 【典例2】 (雙選)如圖所示,一物體A靜止在斜面上,關于彈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斜面對A的支持力豎直向上B.A對斜面的壓力豎直向下C.斜面對A的支持力垂直斜面向上D.A對斜面的壓力垂直斜面向下√√CD [斜面對A的支持力是彈力,與接觸面垂直,垂直斜面向上,故A錯誤,C正確;A對斜面的壓力是彈力,與接觸面垂直,垂直斜面向下,故B錯誤,D正確。]規律方法 判斷彈力方向的思路[跟進訓練]2.分別對下列A、B圖中小球、C圖中桿畫出受力示意圖。(A中小球用細繩掛在光滑的墻上,B中小球用細繩拴著擱在角上,C中桿放在光滑的墻和半球型碗中)A B C[解析] 各物體受力如圖所示。A B C[答案] 見解析圖考點3 彈力大小的計算1.對胡克定律F=kx的理解(1)適用范圍:彈簧發生形變時必須在彈性限度內。(2)公式中x的意義:彈簧的形變量,既不是彈簧的原長,也不是彈簧形變后的長度。(3)公式中k的意義:彈簧的勁度系數,由彈簧本身的材料、長度、粗細、匝數等因素決定。(4)F-x圖像為一條經過原點的傾斜直線,圖像斜率表示彈簧的勁度系數。同一根彈簧,勁度系數不變。(5)推論:ΔF=kΔx。2.計算彈力大小的兩種方法(1)公式法:利用公式F=kx計算。適用于彈簧、橡皮筋等物體的彈力的計算。(2)平衡法:利用二力平衡的條件計算。例如:懸掛在豎直細繩上的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求解細繩的拉力時,可用二力平衡求得拉力的大小等于物體重力的大小。【典例3】 [鏈接教材P81例題](雙選)如圖所示,探究的是某根彈簧的伸長量x與所受拉力F之間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甲 乙A.彈簧的勁度系數是2 N/mB.彈簧的勁度系數是2×103 N/mC.當彈簧受F2=800 N的拉力作用時,彈簧伸長量x2=40 cmD.當彈簧伸長量x1=20 cm時,拉力是F1=200 N√√BC [由題中乙圖可知圖線的斜率表示彈簧的勁度系數,k==2 000 N/m,B對,A錯;當彈簧受F2=800 N的拉力作用時,彈簧伸長量x2==0.4 m =40 cm,C對;當彈簧伸長量x1=20 cm時,F1=kx1=400 N,D錯。]【教材原題P81例題】 如圖3-20所示,一根輕彈簧長度由原來的5.00 cm伸長為6.00 cm時,手受到的彈力為10.0 N。那么,當這根彈簧伸長到6.20 cm時(在彈性限度內),手受到的彈力有多大?分析 根據胡克定律,已知彈簧彈力F1和相應的伸長量l1-l0,可求出該彈簧的勁度系數。由于同一彈簧的勁度系數不變,再由已知的彈簧伸長量l2-l0,就可求出手受到的彈力F2。解 由題意可知,l0=5.00 cm=5.00×10-2 m,F1=10.0 N,l1=6.00 cm=6.00×10-2 m。根據胡克定律,可得F1=kx1=k(l1-l0)k===1.00×103 N/m當彈力為F2時,彈簧伸長到l2=6.20 cm=6.20×10-2 m。根據胡克定律,可得F2=kx2=k(l2-l0)=1.00×103 N/m×(6.20-5.00)×10-2 m=12.0 N所以,當這根彈簧伸長到6.20 cm時,手受到的彈力為12.0 N。[跟進訓練]3.(1)某次研究彈簧所受彈力F與彈簧長度L關系實驗時,得到如圖甲所示的F-L圖像,由圖像可知:彈簧原長L0=________cm,求得彈簧的勁度系數k=________N/m。甲3.0200(2)按如圖乙的方式掛上鉤碼(已知每個鉤碼重G=1 N),使(1)中研究的彈簧壓縮,穩定后指針指示如圖乙,則指針所指刻度尺示數為________cm。由此可推測圖乙中所掛鉤碼的個數為________個。乙1.503[解析] (1)由胡克定律F=k(L-L0),結合題圖甲中數據得:L0=3.0 cm,k=200 N/m。(2)由題圖乙知指針所示刻度為1.50 cm,由F=k(L0-L),可求得此時彈力為:F=3 N,故所掛鉤碼的個數為3個。4.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和細線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計,重物的重力G=5 N,則彈簧測力計A和B的示數分別為 ( )A.5 N,10 NB.5 N,0 NC.10 N,5 ND.5 N,5 N√D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等于掛鉤上的拉力,與彈簧測力計外殼受力無關,重物平衡時細線對重物的拉力F與重力G是一對平衡力,所以F=G=5 N,兩圖中掛鉤上的拉力均為F=5 N。]學習效果·隨堂評估自測√1.關于胡克定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彈簧的勁度系數k是由彈簧本身的因素決定的,與彈力F的大小和彈簧形變量x的大小無關B.由k=可知,勁度系數k與彈力F成正比,與彈簧的長度改變量x成反比C.由F=kx可知,在彈性限度內彈力F的大小與彈簧長度x成正比D.彈簧的勁度系數在數值上等于彈簧單位長度時彈力的大小A [彈簧的勁度系數k是由彈簧本身的因素決定的,與彈力F的大小和彈簧形變量x的大小無關,選項A正確,選項B錯誤;由F=kx可知,在彈性限度內彈力F的大小與彈簧形變量x成正比,選項C錯誤;彈簧的勁度系數在數值上等于彈簧發生單位長度形變時彈力的大小,選項D錯誤。]2.(教材P92T3改編)在圖中畫出物體A所受彈力的示意圖。?、佟 ?② ③ ④[解析] 如圖所示。① ② ?、邸 ?④[答案] 見解析圖√3.如圖所示,一根彈簧其自由端B在未懸掛重物時指針正對刻度5 N,在彈性限度內,當掛上80 N重物時指針正對刻度45 N。若要指針正對刻度20 N,應懸掛的重物是( )A.40 NB.30 NC.20 ND.不知彈簧的勁度系數,無法計算B [因為彈簧的形變量和其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故=,解得F=30 N,故B正確。]4.(新情境題,以室內攀巖為背景,考查彈力的產生)攀巖是一項在天然巖壁或人工巖壁上進行的運動,通常被歸類為極限運動。觀察圖片,回答下列問題。(1)此人的雙腳受到的彈力作用是由誰的形變產生的?(2)圖中此人正用一只手用力拉繩,則他可能受幾個彈力作用?[解析] (1)是由于所踩巖點的形變產生的。(2)可能受到三個彈力作用:巖點對兩只腳的兩個彈力,攀巖繩對此人的手的彈力。[答案] 見解析回歸本節知識,完成以下問題:(1)彈力產生的兩個必要條件是什么?提示:①兩物體間相互接觸,②物體發生彈性形變。(2)判斷彈力有無的方向有哪兩種?提示:①條件法,②假設法。(3)計算彈力大小的兩種方法分別是什么?提示:①公式法,②平衡法。題號135246879101112√課時分層作業(九) 科學探究:彈力13?題組一 彈力及產生條件1.如圖甲是演示桌面在壓力作用下發生形變的裝置;圖乙是演示玻璃瓶在壓力作用下發生形變的裝置。這兩個實驗共同體現了( )A.控制變量法 B.微小放大的思想C.比較法D.等效法甲 乙 B [兩個實驗都體現了將不明顯的微小形變放大的思想。]√題號135246879101112132.靜止的車廂頂部用細線豎直懸掛一小球,如圖所示,小球下方與一光滑斜面接觸。關于小球的受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細線對它一定有拉力作用B.細線可能對它沒有拉力作用C.斜面對它可能有支持力作用D.斜面對它一定有支持力作用A [小球必定受到重力和細線的拉力。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觸,斜面對小球沒有彈力(假設有彈力,小球將受到三個力作用,重力和細線的拉力在豎直方向上,彈力垂直于斜面向上,三個力的合力不可能為零,小球將向右上方運動,與題設條件矛盾,故斜面對小球沒有彈力)。故小球只受到重力和細線對它的拉力兩個力,故A正確,B、C、D錯誤。]題號13524687910111213√3.下列關于彈力的幾種說法,其中正確的是( )A.只要兩物體接觸就一定產生彈力B.靜止在水平面上的物體所受重力就是它對水平面的壓力C.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受到向上的彈力是因為地面發生了形變D.只要物體發生形變就一定有彈力產生題號13524687910111213C [兩物體接觸并發生彈性形變才會產生彈力,A、D錯誤;靜止在水平面上的物體所受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而壓力的施力物體是該物體,受力物體是水平面,兩力不同,B錯誤;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受到向上的彈力是由于地面的形變,C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13?題組二 彈力方向的判斷4.乒乓球運動在我國十分普及。如圖所示,乒乓球與球桌作用時,關于桌面給乒乓球的彈力方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與v1的方向相反B.與v2的方向相反C.垂直于桌面向上D.先沿v1的方向后沿v2的方向√題號13524687910111213C [乒乓球落到桌面上屬于點面接觸,則桌面給乒乓球的彈力方向垂直于桌面向上,故A、B、D錯誤,C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13√5.某學校的室內課間操深受廣大同學的喜愛和追捧,讓同學們在教室里也可以動起來,其中有一個擊掌的動作非常有意思,關于擊掌這一動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同學對乙同學的力是乙同學手掌形變產生的B.乙同學對甲同學的力是乙同學手掌形變產生的C.甲同學手掌形變的方向是向右的D.乙同學手掌形變恢復的方向是向右的題號13524687910111213B [甲同學對乙同學的力是甲同學手掌形變產生的,選項A錯誤;乙同學對甲同學的力是乙同學手掌形變產生的,選項B正確;甲同學手掌形變的方向是向左的,產生的彈力向右,選項C錯誤;乙同學手掌形變的方向向右,形變恢復的方向是向左的,選項D錯誤。]題號13524687910111213√6.下列各圖中,P、Q兩物體之間不存在彈力的是(所有的接觸面都是光滑的,物體處于靜止狀態)( )題號13524687910111213A BC DD [假設A選項中P、Q之間沒有彈力,則把Q拿掉之后,P不能保持靜止狀態,所以P、Q之間有彈力,故A錯誤;同理可得B、C均錯誤;假設D選項中P、Q之間有彈力,則Q受到P施加的彈力指向右下方,此力不會讓Q處于平衡狀態,所以假設是不成立的,P、Q之間沒有彈力,故D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13√?題組三 彈力大小的計算7.(源自粵教版教材改編)如圖所示,輕彈簧的兩端各受100 N拉力F作用,彈簧平衡時伸長了10 cm(在彈性限度內),那么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該彈簧的勁度系數k=10 N/mB.該彈簧的勁度系數k=1 000 N/mC.該彈簧的勁度系數k=2 000 N/mD.根據公式k=,彈簧的勁度系數k會隨彈簧彈力F的增大而增大題號13524687910111213B [根據胡克定律F=kx得,彈簧的勁度系數k===1 000 N/m,故B正確,A、C錯誤;彈簧的伸長量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彈簧的勁度系數k與彈簧彈力F的變化無關,與彈簧本身有關,故D錯誤。]題號13524687910111213√8.如圖所示,A、B兩個物塊的重力分別是GA=3 N,GB=4 N,彈簧的重力不計,整個裝置沿豎直方向處于靜止狀態,這時彈簧的彈力F=2 N,則天花板受到的拉力和地板受到的壓力有可能是( )A.3 N和4 N B.5 N和6 NC.1 N和2 N D.5 N和2 N題號13524687910111213D [彈簧可能被拉伸也可能被壓縮。當彈簧被拉伸時,天花板受到的拉力F1=3 N+2 N=5 N,地板受到的壓力N1=4 N-2 N=2 N,選項D有可能;當彈簧被壓縮時,天花板受拉力F2=3 N-2 N=1 N,地板受壓力N2=2 N+4 N=6 N,故選項A、B、C均沒有可能。故選D。]題號135246879101112139.測量得一只彈簧測力計3 N和5 N兩刻度線之間的距離為2.5 cm。求:(1)彈簧測力計3 N、5 N刻度線與零刻度線之間的距離;(2)彈簧測力計所用彈簧的勁度系數。題號13524687910111213[解析] 彈簧測力計的刻度值應與該刻度線到零刻度線的距離成正比。(1)設3 N、5 N刻度線到零刻度線的距離分別為x1、x2,勁度系數為k。根據胡克定律F=kx可得= ①又x2-x1=2.5 cm ②由①②得:x1=3.75 cm,x2=6.25 cm。(2)由F1=kx1可得k== N/m=80 N/m。題號13524687910111213[答案] (1)3.75 cm 6.25 cm (2)80 N/m√10.(雙選)如圖所示,底端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的桿,其頂端被一根細線用手拉住,桿處于靜止狀態,細線水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桿對細線的彈力方向為水平向右B.細線對桿的彈力方向垂直桿向左C.桿受到地面的彈力是地面的形變產生的D.地面受到桿的彈力沿桿向左下方題號13524687910111213√AC [細線彈力的方向沿著細線收縮的方向,細線水平,則細線對桿的作用力方向為水平向左,所以桿對細線的彈力方向為水平向右,故A正確,B錯誤;桿受到地面的彈力的施力物體是地面,桿受到地面的彈力是由于地面的形變產生的,故C正確;桿受到地面的彈力方向垂直于地面向上,所以地面受到桿的彈力垂直于地面向下,故D錯誤。]題號1352468791011121311.在如圖所示的四幅圖中,AB、BC均為輕質桿,各圖中桿的A、C端都通過鉸鏈與墻連接,兩桿都在B處由鉸鏈相連接,且系統均處于靜止狀態?,F用等長的輕繩來代替輕桿,使系統依然保持平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題號13524687910111213甲 乙 丙 丁A.圖中的AB桿可以用輕繩代替的是甲、乙、丁B.圖中的AB桿可以用輕繩代替的是甲、丙、丁C.圖中的BC桿可以用輕繩代替的是乙、丙、丁D.圖中的BC桿可以用輕繩代替的是甲、乙、丁題號13524687910111213√B [題圖甲、丙、丁中,AB桿對B點產生的是拉力,當用輕繩代替時效果不變,仍能使裝置平衡,故AB桿可以用與之等長的輕繩代替的有題圖甲、丙、丁;同理可知,BC桿可以用輕繩代替的只有題圖丙,故B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1312.水泥是一種重要的建筑材料,以石灰石、黏土以及其他輔助原料可以燒制成硅酸鹽水泥。把這種水泥用在建筑上,堅固耐壓但不耐拉,鋼筋耐壓也耐拉,通常在混凝土建筑物需承受張力的部位用鋼筋來加固,正確地放置鋼筋的位置,可以使建筑物更加牢固,下列各圖中,樓板和陽臺加固鋼筋的位置都正確的是( )題號13524687910111213A B題號13524687910111213C D√A [陽臺承受壓力時向下彎曲,其上表面的拉伸形變比下表面的大,故陽臺上的鋼筋應靠近上表面,而房間內樓板受到重壓時,向下凸起,其下表面的拉伸形變比上表面的大,故鋼筋應靠近樓板的下表面,故A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1313.如圖所示,質量分別為m1=1 kg、m2=2 kg、m3=3 kg 的小物塊a、b、c(均可視為質點)與兩個原長均為x0=10 cm、勁度系數均為k=500 N/m的相同輕彈簧p、q用輕繩連接,其中a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開始時p彈簧處于原長,小物塊均處于靜止狀態,現用水平拉力F緩慢地向左拉p彈簧的左端,直到小物塊c剛要離開水平地面為止,g取10 m/s2,求:題號13524687910111213(1)開始時q彈簧的長度x1;(2)小物塊c剛好離開水平地面時輕繩對小物塊b的拉力大小T;(3)從施加水平拉力F開始到小物塊c剛好離開水平地面的過程中,p彈簧的左端向左移動的距離d。題號13524687910111213[解析] (1)開始時q彈簧處于壓縮狀態,設其壓縮量為Δx1,則kΔx1=m2g解得Δx1=4 cm開始時q彈簧的長度x1=x0-Δx1=10 cm-4 cm=6 cm。題號13524687910111213(2)最終小物塊c剛好離開水平地面時,輕繩對小物塊b的拉力大小為T=(m2+m3)g=(2+3)×10 N=50 N。(3)小物塊c剛好離開水平地面,q彈簧處于拉伸狀態,設其拉伸量為Δx2,則kΔx2=m3g解得Δx2=6 cm最終小物塊c剛好離開水平地面時,p彈簧的水平拉力大小為F=T=50 N則p彈簧的伸長量為題號13524687910111213Δx3==0.1 m=10 cmp彈簧的左端向左移動的距離為d=Δx1+Δx2+Δx3=20 cm。題號13524687910111213[答案] (1)6 cm (2)50 N (3)20 cm謝 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