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學霸筆記:同步精講】02 第一章 第三節(jié) 動量守恒定律 講義--高中粵教版物理選擇性必修第一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學霸筆記:同步精講】02 第一章 第三節(jié) 動量守恒定律 講義--高中粵教版物理選擇性必修第一冊

資源簡介

第三節(jié) 動量守恒定律
[學習目標] 1.在了解系統(tǒng)內(nèi)力和外力的基礎上,理解動量守恒定律.2.理解動量守恒定律的內(nèi)涵,知道動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性.3.能運用動量定理和牛頓第三定律分析碰撞現(xiàn)象中的動量變化,推導動量守恒定律.4.能依據(jù)已有知識合理設計實驗方案.5.有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的愿望,有主動進行科學普及的意識.
知識點一 動量守恒定律的推導
1.內(nèi)力和外力
系統(tǒng)內(nèi)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叫作內(nèi)力.系統(tǒng)外部其他物體對系統(tǒng)的作用力叫作外力.
2.動量守恒定律的推導
(1)情境:如圖所示,光滑水平面上兩個物體發(fā)生碰撞.
(2)推導:物體1、2間的相互作用力F12和F21,根據(jù)牛頓第三定律有F12=-F21.
由動量定理,對物體1有,F(xiàn)21t=m1v1;對物體2有,F(xiàn)12t=m2v2′-m2v2.
由以上三式得(m1v1′+m2v2′)-(m1v1+m2v2)=0.
(3)內(nèi)容:物體在碰撞時,如果系統(tǒng)所受合外力為零,則系統(tǒng)的總動量保持不變.
(4)公式:m1v1+m2v2=m1v1′+m2v2′.
知識點二 動量守恒定律的驗證
1.實驗原理
質(zhì)量分別為m1和m2的兩小球A、B發(fā)生正碰,若碰撞前球A的速度為v1,球B靜止,碰撞后的速度分別為v1′和v2′,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應有:m1v1=m1v1′+m2v2′.
可采用“探究平拋運動的特點”實驗中測量平拋初速度的方法,設計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讓入射球從同一位置靜止釋放,測出不發(fā)生碰撞時入射球飛出的水平距離lOP,再測出入射球、靶球碰撞后分別飛出的水平距離lOM、lO′N,只要驗證m1lOP=m1lOM+m2lO′N,即可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因小球從斜槽上滾下后做平拋運動,由平拋運動知識可知,只要小球下落的高度相同,在落地前運動的時間就相同,則小球的飛出的水平距離與水平速度成正比,所以只要測出小球的質(zhì)量及兩球碰撞前后飛出的水平距離,代入公式就可驗證動量守恒定律.
2.實驗步驟
(1)按照原理圖安裝實驗儀器,通過水平調(diào)節(jié)螺釘使斜槽末端處于水平,鋼球放在上面能保持靜止狀態(tài).在木板上依次鋪上白紙、復寫紙.利用重垂線在白紙上分別標注斜槽水平段端口、靶球初位置(支球柱)在白紙平面的投影點O和點O′.
(2)用天平測出兩個大小相同、但質(zhì)量不同的鋼球的質(zhì)量,質(zhì)量大的鋼球m1作為入射球,質(zhì)量小的鋼球m2作為靶球.
(3)先讓入射球單獨從斜槽上端緊靠定位板的位置自由滑下,在白紙上留下落地碰撞的痕跡.
(4)讓入射球從斜槽上端同一位置自由滑下,與放在支球柱上的靶球發(fā)生碰撞,記錄兩球分別在白紙上留下落地碰撞的痕跡.
(5)測出入射球m1兩次落地碰撞點與點O的距離s和s1,靶球m2落地碰撞點與點O′的距離s2.
(6)若m1s在實驗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與m1s1+m2s2相等,就驗證了兩鋼球碰撞前后總動量守恒.
3.誤差分析
實驗所研究的過程是兩個不同質(zhì)量的球發(fā)生水平正碰,因此“水平”和“正碰”是操作中應盡量予以滿足的前提條件.實驗中兩球心高度不在同一水平面上,給實驗帶來誤差.每次靜止釋放入射球的釋放點越高,兩球相碰時內(nèi)力越大,動量守恒的誤差越小.應進行多次碰撞,小球的落點取平均位置來確定,以減小偶然誤差.
4.注意事項
(1)入射球質(zhì)量m1必須大于靶球質(zhì)量m2,若入射球質(zhì)量小于靶球質(zhì)量,則入射球會被反彈,滾回斜槽后再返回拋出點過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飛出時的速度大小小于碰撞剛結(jié)束時的速度大小,會產(chǎn)生較大的誤差.
(2)斜槽末端的切線必須水平.
(3)入射球與靶球的球心連線與入射球的初速度方向一致.
(4)入射球每次都必須從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靜止開始滾下.
(5)地面應水平,白紙鋪好后,實驗過程中不能移動,否則會造成很大的誤差.
【典例1】 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可以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即研究兩個小球在軌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動量關系.
(1)實驗中,直接測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過僅測量______(填選項前的符號),間接地解決這個問題.
A.小球做平拋運動的水平射程
B.小球拋出點距地面的高度H
C.小球開始釋放時的高度h
(2)圖中O點是小球拋出點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實驗時,先讓入射球m1多次從斜軌上S位置靜止釋放,找到其平均落地點的位置P,測量平拋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靜置于軌道的水平部分,再將入射球m1從斜軌上S位置靜止釋放,與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復.
接下來要完成的必要步驟是________(按順序填選項前的符號).
A.測量小球m1開始釋放時的高度h
B.用天平測量兩個小球的質(zhì)量m1、m2
C.測量拋出點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別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點的位置M、N
E.測量平拋射程OM、ON
(3)若兩球相碰前后的動量守恒,其表達式可表示為____________[用(2)中測量的量表示].
[解析] (1)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驗,即研究兩個小球在軌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動量關系,直接測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在落地高度不變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測水平射程來體現(xiàn)速度,故A正確.
(2)實驗時,先讓入射球m1多次從斜軌上S位置靜止釋放,找到其平均落地點的位置P,測量平拋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靜置于軌道的水平部分,再將入射球m1從斜軌上S位置靜止釋放,與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復.測量平均落點的位置,找到平拋運動的水平位移,因此步驟中D、E是必要的,而且D要在E之前.至于用天平稱質(zhì)量先后均可以,所以答案是BDE或DEB.
(3)設落地時間為t,則v1=,v2=,v=;而動量守恒的表達式是m1v=m1v1+m2v2
所以若兩球相碰前后的動量守恒,則
m1·OP=m1·OM+m2·ON成立.
[答案] (1)A (2)BDE或DEB
(3)m1·OP=m1·OM+m2·ON
【典例2】 如圖所示為實驗室中驗證碰撞中的動量守恒的實驗裝置示意圖.
(1)若入射小球質(zhì)量為m1,半徑為r1;被碰小球質(zhì)量為m2,半徑為r2,則(  )
A.m1>m2,r1>r2   B.m1C.m1>m2,r1=r2 D.m1(2)為完成此實驗,以下所提供的測量工具中必需的是________.(填選項前的字母)
A.刻度尺 B.游標卡尺
C.天平 D.彈簧測力計
E.秒表
(3)設入射小球的質(zhì)量為m1,被碰小球的質(zhì)量為m2,P為碰前入射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則關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m1、m2及圖中字母表示)成立,即表示碰撞中動量守恒.
[解析] (1)兩小球要選等大的,且入射小球的質(zhì)量應大些,故選C.
(2)該實驗必須測出兩球平拋的水平位移和質(zhì)量,故必須用刻度尺和天平,因兩球平拋起點相同,不用測小球直徑,故用不到B.
(3)因平拋運動落地時間相同,可用水平位移代替速度,故關系式為m1·OP=m1·OM+m2·ON.
[答案] (1)C (2)AC (3)m1·OP=m1·OM+m2·ON
【典例3】 如圖所示為驗證動量守恒的實驗裝置,氣墊導軌置于水平桌面上,G1和G2為兩個光電門,固定有相同遮光片的兩彈性滑塊A、B的質(zhì)量分別為mA、mB.實驗過程如下:
a.調(diào)節(jié)導軌使之水平;
b.輕推滑塊A,測得A通過光電門G1的遮光時間為Δt0;
c.A與B相碰后,B和A先后經(jīng)過光電門G2的遮光時間分別為ΔtB和ΔtA.
(1)實驗中,滑塊A、B的質(zhì)量應滿足mA________(選填“>”或“<”)mB.
(2)驗證兩滑塊碰撞過程中動量守恒的表達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滑塊與導軌間的摩擦會導致測得的系統(tǒng)碰撞前的總動量________(選填“>”或“<”)碰撞后的總動量.
[解析] (1)為了保證碰撞后,滑塊A不反彈,則滑塊A、B的質(zhì)量應滿足mA>mB.
(2)碰撞前A的速度為v0=,碰撞后B的速度為vB=,碰撞后A的速度為vA=
若碰撞過程系統(tǒng)動量守恒,由動量守恒定律得
mAv0=mAvA+mBvB
即=+
(3)滑塊與導軌間的摩擦使滑塊做減速運動,會導致測得的系統(tǒng)碰撞前的總動量大于碰撞后的總動量.
[答案] (1)> (2)=+ (3)>
1.(多選)在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實驗中,下列關于小球落點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如果小球每次從同一點無初速度釋放,重復幾次的落點一定是重合的
B.由于偶然因素存在,重復操作時小球落點不重合是正常的,但落點應當比較密集
C.測定P點位置時,如果重復10次的落點分別為P1、P2、P3、…、P10,則OP應取OP1、OP2、OP3、…、OP10的平均值,即 OP=
D.用半徑盡量小的圓把P1、P2、P3、…、P10圈住,這個圓的圓心就是入射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P
BD [由于各種偶然因素的影響,小球平拋落點并不完全重合,而是落點非常密集,所以A錯誤,B正確;小球平拋水平距離的測量方法:先確定落點的平均位置P,再測量O點到落點平均位置P的距離,所以C錯誤;落點平均位置的確定方法:用半徑盡量小的圓把P1、P2、P3、…、P10圈住,這個圓的圓心就是入射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P,所以D正確.]
2.氣墊導軌是一種實驗輔助儀器,利用它可以非常精確地完成多個高中物理實驗.滑塊在導軌上運動時,可認為不受摩擦阻力.現(xiàn)利用氣墊導軌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對導軌進行平衡調(diào)節(jié),使氣墊導軌和光電門都正常工作,在導軌上只放置滑塊a.調(diào)整調(diào)節(jié)旋鈕,輕推滑塊,觀察滑塊a通過兩光電門的時間,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時,說明導軌已經(jīng)水平.
(2)使用天平測得滑塊a、b的質(zhì)量分別為ma、mb,然后按如圖所示方式放在氣墊導軌上.使滑塊a獲得向右的速度,滑塊a通過光電門1后與靜止的滑塊b碰撞并粘在一起,遮光條通過光電門1、2的時間分別為t1、t2,則上述物理量間如果滿足關系式________________,則證明碰撞過程中兩滑塊的總動量守恒.
[解析] (1)如果導軌水平,滑塊a將在導軌上做勻速運動,因此通過兩個光電門所用的時間相等.
(2)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可知
mav1=(ma+mb)v2
根據(jù)速度公式可知
v1=,v2=
代入可得應滿足的公式為

[答案] (1)滑塊a(的遮光條)通過兩個光電門所用時間相等 (2)=
3.“驗證碰撞中的動量守恒”實驗裝置如圖所示,讓質(zhì)量為m1的小球A從斜槽上的某一位置自由滾下,與靜止在支柱上大小相等、質(zhì)量為m2的小球B發(fā)生碰撞.(球A運動到水平槽末端時剛好與B球發(fā)生碰撞)
(1)安裝軌道時,要求軌道末端________.
(2)兩小球的質(zhì)量應滿足m1________m2.
(3)用游標卡尺測小球直徑時的讀數(shù)如圖所示,則小球的直徑d=________ cm.
(4)實驗中還應測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
A.兩小球的質(zhì)量m1和m2
B.小球A的初始高度h
C.軌道末端切線離地面的高度H
D.兩小球平拋運動的時間t
E.球A單獨滾下時的落地點P與O點的距離sOP
F.碰后A、B兩小球的落地點M、N與O點的距離sOM和sON
(5)若碰撞中動量守恒,根據(jù)圖中各點間的距離,下列式子可能成立的是________.
A.=  B.=
C.= D.=
(6)若碰撞過程無機械能損失,除動量守恒外,還需滿足的關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所測物理量的符號表示)
[解析] (1)為了保證每次小球都做平拋運動,則需要軌道的末端切線水平.
(2)驗證碰撞中的動量守恒實驗,為防止入射球反彈,入射球的質(zhì)量應大于被碰球的質(zhì)量,即m1>m2.
(3)游標卡尺的游標尺是10分度的,其分度值為 0.1 mm, 則讀數(shù)為10 mm+3×0.1 mm=10.3 mm=1.03 cm.
(4)小球離開軌道后做平拋運動,它們拋出點的高度相同,在空中的運動時間t相等,兩球碰撞動量守恒,有m1v1=m1v′1+m2v′2,
兩邊同時乘以時間t,則m1v1t=m1v′1t+m2v′2t,
根據(jù)落點可化簡為m1·sOP=m1sOM+m2(sON-d),
則實驗還需要測出:兩小球的質(zhì)量m1和m2;球A單獨滾下時的落地點P點到O點的距離sOP和碰后A、B兩小球的落地點M、N與O點的距離sOM和sON,故選A、E、F.
(5)根據(jù)動量守恒m1·sOP=m1sOM+m2(sON-d)
即==,故B正確.
(6)若碰撞過程無機械能損失,則有

可得=+m2(sON-d)2.
[答案] (1)切線水平 (2)>(或大于) (3)1.03
(4)AEF (5)B =+m2(sON-d)2
4.如圖所示,滑塊A、B靜止在水平氣墊導軌上,兩滑塊間緊壓一輕彈簧,滑塊用繩子連接,繩子燒斷后,輕彈簧掉落,兩個滑塊向相反方向運動.現(xiàn)拍得閃光頻率為10 Hz的一組頻閃照片.已知滑塊A、B的質(zhì)量分別為300 g、450 g,根據(jù)照片記錄的信息可知,A、B離開彈簧后:
(1)A滑塊做________________運動.
(2)A滑塊速度大小為________m/s.
(3)圖中B滑塊的動量大小是__________.
(4)本實驗中得出“在實驗誤差范圍內(nèi),兩滑塊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守恒”,這一結(jié)論的依據(j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頻閃照片的周期為T==0.1 s.由頻閃照片看出,A滑塊每0.1 s時間內(nèi)通過的位移大小都是 0.90 cm,做勻速直線運動;B滑塊每0.1 s時間內(nèi)通過的位移大小都是0.60 cm,做勻速直線運動.
(2)A滑塊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大小為
vA== m/s=0.09 m/s.
(3)B滑塊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大小為
vB== m/s=0.06 m/s,它的動量pB=mBvB=0.450 kg×0.06 m/s=0.027 kg·m/s.
(4)A的動量pA=mAvA=0.300 kg×0.09 m/s=0.027 kg·m/s,由此可見A、B的動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它們的總動量為零,與釋放前的總動量相等,因此系統(tǒng)動量守恒.
[答案] (1)勻速直線 (2)0.09 (3)0.027 kg·m/s
(4)A、B的動量始終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某同學設計了一個用打點計時器做“探究碰撞中的守恒量”的實驗:在小車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動小車A使之做勻速運動,然后與原來靜止在前方的小車B相碰并粘合成一體,繼續(xù)做勻速運動.他設計的具體裝置如圖甲所示,在小車A后連著紙帶,電磁打點計時器電源頻率為50 Hz,長木板右端下面墊放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1)若已測得打點紙帶如圖乙所示,并測得各計數(shù)點間距(已標在圖上).A為運動的起點,則應選________段來計算A碰前速度;應選________段來計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兩空選填“AB”“BC”“CD”或“DE”)
(2)已測得小車A的質(zhì)量mA=0.40 kg,小車B的質(zhì)量mB=0.20 kg,由以上測量結(jié)果可得(計算結(jié)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碰前=________kg·m/s;
碰后(mA+mB)v共=________kg·m/s.
[解析] (1)從分析紙帶上打點情況看,BC段既表示小車做勻速運動,又表示小車有較大速度,因此BC段能較準確地描述小車A在碰撞前的運動情況,應選用BC段計算A的碰前速度;從CD段打點情況看,小車的運動情況還沒穩(wěn)定,而在DE段內(nèi)小車運動穩(wěn)定,故應選用DE段計算碰后A和B的共同速度.
(2)小車A在碰撞前的速度
v0=-=1.050 m/s
mAv0=0.40 kg×1.050 m/s=0.420 kg·m/s
碰撞后A、B共同速度
v共===0.695 m/s
碰撞后(mA+mB)v共=(0.40+0.20)kg×0.695 m/s=0.417 kg·m/s.
[答案] (1)BC DE (2)0.420 0.417
6.在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驗中,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如下的實驗操作:
①先將斜槽軌道的末端調(diào)整水平,在一塊平木板表面釘上白紙和復寫紙,并將該木板豎直立于槽口處.使小球a從斜槽上緊靠擋板處由靜止釋放,小球撞到木板并在白紙上留下痕跡O;
②將木板向遠離槽口方向平移一段距離,再使小球a從斜槽上緊靠擋板處由靜止釋放,小球撞到木板上得到痕跡B;
③然后把半徑相同的小球b靜止放在斜槽水平末端,小球a仍從原來擋板處由靜止釋放,與小球b相碰后,兩球撞在木板上得到痕跡A和C;
④用天平測量a、b的質(zhì)量分別為ma、mb,用刻度尺測量紙上O點到A、B、C三點的豎直距離分別為y1、y2、y3.
(1)小球a與小球b相碰后,兩球撞在木板上得到痕跡A和C,其中小球a撞在木板上的________(選填“A”或“C”)點.
(2)用本實驗中所測量的量來驗證兩球碰撞過程動量守恒,其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僅用ma、mb、y1、y2、y3表示).
[解析] (1)碰撞后,小球a的速度小于小球b的速度,可知小球a在相等水平位移內(nèi),所用的時間較長,下降的高度較大,所以小球a撞在木板上的C點.
(2)小球a未與小球b碰撞,落在B點,根據(jù)y2 =得,t2=,則小球a與小球b碰撞前的速度v1==x,同理得出小球a、b碰撞后的速度v2=x,v3=x
若動量守恒,有mav1=mav2+mbv3,即
=+
[答案] (1)C (2)=+第三節(jié) 動量守恒定律
[學習目標] 1.在了解系統(tǒng)內(nèi)力和外力的基礎上,理解動量守恒定律.2.理解動量守恒定律的內(nèi)涵,知道動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性.3.能運用動量定理和牛頓第三定律分析碰撞現(xiàn)象中的動量變化,推導動量守恒定律.4.能依據(jù)已有知識合理設計實驗方案.5.有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的愿望,有主動進行科學普及的意識.
知識點一 動量守恒定律的推導
1.內(nèi)力和外力
系統(tǒng)內(nèi)物體之間的__________叫作內(nèi)力.系統(tǒng)____其他物體對系統(tǒng)的作用力叫作外力.
2.動量守恒定律的推導
(1)情境:如圖所示,光滑水平面上兩個物體發(fā)生碰撞.
(2)推導:物體1、2間的相互作用力F12和F21,根據(jù)牛頓第三定律有F12=_______.
由動量定理,對物體1有,F(xiàn)21t=________;對物體2有,F(xiàn)12t=m2v2′-_______.
由以上三式得(m1v1′+m2v2′)-_____________________=0.
(3)內(nèi)容:物體在碰撞時,如果系統(tǒng)所受______為零,則系統(tǒng)的總動量________.
(4)公式:m1v1+m2v2=______________.
知識點二 動量守恒定律的驗證
1.實驗原理
質(zhì)量分別為m1和m2的兩小球A、B發(fā)生正碰,若碰撞前球A的速度為v1,球B靜止,碰撞后的速度分別為v1′和v2′,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應有:m1v1=m1v1′+m2v2′.
可采用“探究平拋運動的特點”實驗中測量平拋初速度的方法,設計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讓入射球從同一位置靜止釋放,測出不發(fā)生碰撞時入射球飛出的水平距離lOP,再測出入射球、靶球碰撞后分別飛出的水平距離lOM、lO′N,只要驗證m1lOP=m1lOM+m2lO′N,即可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因小球從斜槽上滾下后做平拋運動,由平拋運動知識可知,只要小球下落的高度相同,在落地前運動的時間就相同,則小球的飛出的水平距離與水平速度成正比,所以只要測出小球的質(zhì)量及兩球碰撞前后飛出的水平距離,代入公式就可驗證動量守恒定律.
2.實驗步驟
(1)按照原理圖安裝實驗儀器,通過水平調(diào)節(jié)螺釘使斜槽末端處于____,鋼球放在上面能保持靜止狀態(tài).在木板上依次鋪上白紙、復寫紙.利用______在白紙上分別標注斜槽水平段端口、靶球初位置(支球柱)在白紙平面的投影點O和點O′.
(2)用天平測出兩個大小相同、但質(zhì)量不同的鋼球的質(zhì)量,質(zhì)量大的鋼球m1作為______,質(zhì)量小的鋼球m2作為____.
(3)先讓入射球單獨從斜槽上端緊靠定位板的位置自由滑下,在白紙上留下落地碰撞的痕跡.
(4)讓入射球從斜槽上端________自由滑下,與放在支球柱上的靶球發(fā)生碰撞,記錄兩球分別在白紙上留下落地碰撞的痕跡.
(5)測出入射球m1兩次落地碰撞點與點O的距離s和s1,靶球m2落地碰撞點與點O′的距離s2.
(6)若m1s在實驗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與m1s1+m2s2____,就驗證了兩鋼球碰撞前后總動量守恒.
3.誤差分析
實驗所研究的過程是兩個不同質(zhì)量的球發(fā)生水平正碰,因此“水平”和“正碰”是操作中應盡量予以滿足的前提條件.實驗中兩球心高度不在同一水平面上,給實驗帶來誤差.每次靜止釋放入射球的釋放點越高,兩球相碰時內(nèi)力越大,動量守恒的誤差越小.應進行多次碰撞,小球的落點取平均位置來確定,以減小偶然誤差.
4.注意事項
(1)入射球質(zhì)量m1必須大于靶球質(zhì)量m2,若入射球質(zhì)量小于靶球質(zhì)量,則入射球會被反彈,滾回斜槽后再返回拋出點過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飛出時的速度大小小于碰撞剛結(jié)束時的速度大小,會產(chǎn)生較大的誤差.
(2)斜槽末端的切線必須水平.
(3)入射球與靶球的球心連線與入射球的初速度方向一致.
(4)入射球每次都必須從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靜止開始滾下.
(5)地面應水平,白紙鋪好后,實驗過程中不能移動,否則會造成很大的誤差.
【典例1】 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可以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即研究兩個小球在軌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動量關系.
(1)實驗中,直接測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過僅測量______(填選項前的符號),間接地解決這個問題.
A.小球做平拋運動的水平射程
B.小球拋出點距地面的高度H
C.小球開始釋放時的高度h
(2)圖中O點是小球拋出點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實驗時,先讓入射球m1多次從斜軌上S位置靜止釋放,找到其平均落地點的位置P,測量平拋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靜置于軌道的水平部分,再將入射球m1從斜軌上S位置靜止釋放,與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復.
接下來要完成的必要步驟是________(按順序填選項前的符號).
A.測量小球m1開始釋放時的高度h
B.用天平測量兩個小球的質(zhì)量m1、m2
C.測量拋出點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別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點的位置M、N
E.測量平拋射程OM、ON
(3)若兩球相碰前后的動量守恒,其表達式可表示為____________[用(2)中測量的量表示].
[聽課記錄]                                     
                                    
                                    
                                    
                                    
【典例2】 如圖所示為實驗室中驗證碰撞中的動量守恒的實驗裝置示意圖.
(1)若入射小球質(zhì)量為m1,半徑為r1;被碰小球質(zhì)量為m2,半徑為r2,則(  )
A.m1>m2,r1>r2   B.m1C.m1>m2,r1=r2 D.m1(2)為完成此實驗,以下所提供的測量工具中必需的是________.(填選項前的字母)
A.刻度尺 B.游標卡尺
C.天平 D.彈簧測力計
E.秒表
(3)設入射小球的質(zhì)量為m1,被碰小球的質(zhì)量為m2,P為碰前入射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則關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m1、m2及圖中字母表示)成立,即表示碰撞中動量守恒.
[聽課記錄]                                     
                                    
                                    
                                    
                                    
【典例3】 如圖所示為驗證動量守恒的實驗裝置,氣墊導軌置于水平桌面上,G1和G2為兩個光電門,固定有相同遮光片的兩彈性滑塊A、B的質(zhì)量分別為mA、mB.實驗過程如下:
a.調(diào)節(jié)導軌使之水平;
b.輕推滑塊A,測得A通過光電門G1的遮光時間為Δt0;
c.A與B相碰后,B和A先后經(jīng)過光電門G2的遮光時間分別為ΔtB和ΔtA.
(1)實驗中,滑塊A、B的質(zhì)量應滿足mA________(選填“>”或“<”)mB.
(2)驗證兩滑塊碰撞過程中動量守恒的表達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滑塊與導軌間的摩擦會導致測得的系統(tǒng)碰撞前的總動量________(選填“>”或“<”)碰撞后的總動量.
[聽課記錄]                                     
                                    
                                    
                                    
                                    
1.(多選)在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實驗中,下列關于小球落點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如果小球每次從同一點無初速度釋放,重復幾次的落點一定是重合的
B.由于偶然因素存在,重復操作時小球落點不重合是正常的,但落點應當比較密集
C.測定P點位置時,如果重復10次的落點分別為P1、P2、P3、…、P10,則OP應取OP1、OP2、OP3、…、OP10的平均值,即 OP=
D.用半徑盡量小的圓把P1、P2、P3、…、P10圈住,這個圓的圓心就是入射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P
2.氣墊導軌是一種實驗輔助儀器,利用它可以非常精確地完成多個高中物理實驗.滑塊在導軌上運動時,可認為不受摩擦阻力.現(xiàn)利用氣墊導軌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對導軌進行平衡調(diào)節(jié),使氣墊導軌和光電門都正常工作,在導軌上只放置滑塊a.調(diào)整調(diào)節(jié)旋鈕,輕推滑塊,觀察滑塊a通過兩光電門的時間,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時,說明導軌已經(jīng)水平.
(2)使用天平測得滑塊a、b的質(zhì)量分別為ma、mb,然后按如圖所示方式放在氣墊導軌上.使滑塊a獲得向右的速度,滑塊a通過光電門1后與靜止的滑塊b碰撞并粘在一起,遮光條通過光電門1、2的時間分別為t1、t2,則上述物理量間如果滿足關系式________________,則證明碰撞過程中兩滑塊的總動量守恒.
3.“驗證碰撞中的動量守恒”實驗裝置如圖所示,讓質(zhì)量為m1的小球A從斜槽上的某一位置自由滾下,與靜止在支柱上大小相等、質(zhì)量為m2的小球B發(fā)生碰撞.(球A運動到水平槽末端時剛好與B球發(fā)生碰撞)
(1)安裝軌道時,要求軌道末端________.
(2)兩小球的質(zhì)量應滿足m1________m2.
(3)用游標卡尺測小球直徑時的讀數(shù)如圖所示,則小球的直徑d=________ cm.
(4)實驗中還應測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
A.兩小球的質(zhì)量m1和m2
B.小球A的初始高度h
C.軌道末端切線離地面的高度H
D.兩小球平拋運動的時間t
E.球A單獨滾下時的落地點P與O點的距離sOP
F.碰后A、B兩小球的落地點M、N與O點的距離sOM和sON
(5)若碰撞中動量守恒,根據(jù)圖中各點間的距離,下列式子可能成立的是________.
A.=  B.=
C.= D.=
(6)若碰撞過程無機械能損失,除動量守恒外,還需滿足的關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所測物理量的符號表示)
4.如圖所示,滑塊A、B靜止在水平氣墊導軌上,兩滑塊間緊壓一輕彈簧,滑塊用繩子連接,繩子燒斷后,輕彈簧掉落,兩個滑塊向相反方向運動.現(xiàn)拍得閃光頻率為10 Hz的一組頻閃照片.已知滑塊A、B的質(zhì)量分別為300 g、450 g,根據(jù)照片記錄的信息可知,A、B離開彈簧后:
(1)A滑塊做________________運動.
(2)A滑塊速度大小為________m/s.
(3)圖中B滑塊的動量大小是__________.
(4)本實驗中得出“在實驗誤差范圍內(nèi),兩滑塊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守恒”,這一結(jié)論的依據(j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學設計了一個用打點計時器做“探究碰撞中的守恒量”的實驗:在小車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動小車A使之做勻速運動,然后與原來靜止在前方的小車B相碰并粘合成一體,繼續(xù)做勻速運動.他設計的具體裝置如圖甲所示,在小車A后連著紙帶,電磁打點計時器電源頻率為50 Hz,長木板右端下面墊放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1)若已測得打點紙帶如圖乙所示,并測得各計數(shù)點間距(已標在圖上).A為運動的起點,則應選________段來計算A碰前速度;應選________段來計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兩空選填“AB”“BC”“CD”或“DE”)
(2)已測得小車A的質(zhì)量mA=0.40 kg,小車B的質(zhì)量mB=0.20 kg,由以上測量結(jié)果可得(計算結(jié)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碰前=________kg·m/s;
碰后(mA+mB)v共=________kg·m/s.
6.在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驗中,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如下的實驗操作:
①先將斜槽軌道的末端調(diào)整水平,在一塊平木板表面釘上白紙和復寫紙,并將該木板豎直立于槽口處.使小球a從斜槽上緊靠擋板處由靜止釋放,小球撞到木板并在白紙上留下痕跡O;
②將木板向遠離槽口方向平移一段距離,再使小球a從斜槽上緊靠擋板處由靜止釋放,小球撞到木板上得到痕跡B;
③然后把半徑相同的小球b靜止放在斜槽水平末端,小球a仍從原來擋板處由靜止釋放,與小球b相碰后,兩球撞在木板上得到痕跡A和C;
④用天平測量a、b的質(zhì)量分別為ma、mb,用刻度尺測量紙上O點到A、B、C三點的豎直距離分別為y1、y2、y3.
(1)小球a與小球b相碰后,兩球撞在木板上得到痕跡A和C,其中小球a撞在木板上的________(選填“A”或“C”)點.
(2)用本實驗中所測量的量來驗證兩球碰撞過程動量守恒,其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僅用ma、mb、y1、y2、y3表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信县| 临洮县| 长乐市| 荆门市| 德保县| 金川县| 应城市| 宁晋县| 博爱县| 习水县| 库伦旗| 卢湾区| 临江市| 建阳市| 新宁县| 鄂州市| 文成县| 怀远县| 杭锦旗| 天津市| 昭苏县| 浙江省| 尖扎县| 金川县| 江陵县| 宜川县| 平阳县| 青神县| 祁门县| 修武县| 新龙县| 四川省| 台南市| 英吉沙县| 阳西县| 黄浦区| 西贡区| 万载县| 石景山区| 西华县| 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