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78張PPT)現代文閱讀Ⅰ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應考之“脈”第四章 光及其應用第四節 光的干涉[學習目標] 1.理解光的干涉的形成條件與干涉條紋的特點.2.理解產生明暗條紋的條件,理解條紋間距與波長的關系.3.了解薄膜干涉的現象、原理和應用.必備知識·自主預習儲備知識點一 光的雙縫干涉現象1.將一支激光筆發出的光照射在雙縫上,雙縫平行于屏,在屏上觀察到了________的條紋.2.光的干涉實驗最早是英國物理學家__________在1801年成功完成的,楊氏雙縫干涉實驗直接證明了光的____特性.明暗相間托馬斯·楊波動知識點二 光產生干涉的條件1.產生穩定干涉圖樣的條件兩列光波的頻率____,相位差____,振動方向____,即光波為______.兩列相干光波到達明(暗)干涉條紋的位置的路程差Δr是波長的____倍(或半波長的____倍),即滿足Δr=kλ,k=0,±1,±2,…(明條紋)Δr=(2k+1),k=0,±1,±2,…(暗條紋)相同恒定相同相干波整數奇數如果兩列光不是在真空中或空氣中傳播,而是在絕對折射率為n的介質中傳播路程為r,明條紋和暗條紋滿足的條件為Δ(nr)=kλ,k=0,±1,±2,…(明條紋)Δ(nr)=(2k+1),k=0,±1,±2,…(暗條紋)其中Δ(nr)為兩列相干光到達明(暗)干涉條紋處的路徑與絕對折射率乘積的差值,叫作光程差.2.干涉條紋間距公式(1)屏上相鄰明條紋(或暗條紋)間的距離 Δx=____,式中L為觀察屏到雙縫擋板的距離,d為________的距離,λ為光的波長.(2)用不同顏色的光進行干涉實驗,條紋間距____,紅光條紋間距____,黃光條紋間距比____小,用藍光時更小.光的波長越長,干涉條紋的間距____.λ雙縫之間不同最大紅光越大知識點三 薄膜干涉1.定義薄膜干涉是光通過薄膜時產生的干涉.薄膜可以是透明____、____或由兩塊玻璃所夾的____薄層.2.薄膜干涉是液膜前后兩個面____的光相遇后形成的.固體液體氣體反射3.不同位置液膜前后兩個面的反射光的______不同,某些位置兩列反射光疊加后相互____,出現亮條紋;另一些位置,兩列反射光疊加后相互____,出現暗條紋.4.應用舉例(1)在相機的鏡頭上通過鍍上增透膜產生干涉,增加____,減少____.(2)航天員的頭盔和面罩表面都鍍有一層增反膜,以削弱紅外線對人體的____.光程差加強削弱透射反射透射1.思考判斷(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如果兩列光波到達某點時,路程差為波長的整數倍,這兩列波互相加強,在那里就出現亮條紋. ( )(2)在干涉條紋中,相鄰兩條亮紋或暗紋之間的距離是相等的. ( )(3)薄膜干涉是通過兩個表面折射的光線產生的. ( )(4)增透膜的厚度應等于光在空氣中的波長的二分之一. ( )√√××2.從兩只相同的手電筒射出的光,當它們在某一區域疊加后,看不到干涉圖樣,這是因為( )A.手電筒射出的光不是單色光B.干涉圖樣太細小看不清楚C.周圍環境的光太強D.這兩束光為非相干光源√D [本題雖然強調兩只相同的手電筒,但它們發出的光仍然頻率不同,不滿足干涉產生的條件,看不到干涉圖樣,所以D正確,A、B、C錯誤.]3.(多選)楊氏雙縫干涉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k為自然數,λ為光波波長)( )A.在距雙縫的路程相等的點形成暗條紋B.在距雙縫的路程差為kλ的點形成亮條紋C.在距雙縫的路程差為k的點形成亮條紋D.在距雙縫的路程差為λ的點形成暗條紋√√BD [在雙縫干涉實驗中,當某處距雙縫距離之差Δx為波長的整數倍時,即Δx=kλ,k=0,1,2,…這些點為加強點,該處出現亮條紋;當某處距雙縫距離之差Δx為半波長的奇數倍時,即Δx=(2k+1),k=0,1,2,…這些點為減弱點,該處出現暗條紋,故B、D正確,A、C錯誤.]關鍵能力·情境探究達成如圖所示是楊氏雙縫干涉實驗的示意圖,請問在該實驗中單縫屏和雙縫屏所起的作用分別是什么?提示:單縫屏是為了獲得具有唯一頻率和振動情況的線光源;雙縫屏是為了獲得兩束頻率相同、振動情況完全一致的相干光.考點1 楊氏雙縫干涉1.雙縫干涉的示意圖2.屏上某處出現亮、暗條紋的條件頻率相同的兩列光波在同一點引起的振動相互疊加,如亮條紋處某點同時參與的兩個振動步調總是一致,即振動方向總是相同;暗條紋處振動步調總是相反.具體產生亮、暗條紋的條件為:(1)亮條紋產生的條件:屏上某點P到兩條縫S1和S2的路程差正好是波長的整數倍,即|PS1-PS2|=kλ(k=0,1,2,…).k=0時,PS1=PS2,此時P點位于屏上的O處,為亮條紋,此處的條紋叫中央亮條紋或零級亮條紋.k為亮條紋的級次.(2)暗條紋產生的條件:屏上某點P到兩條縫S1和S2的路程差正好是半波長的奇數倍,即|PS1-PS2|=(2k+1)·(k=0,1,2,…).k為暗條紋的級次,從第1級暗條紋開始向兩側展開.3.干涉圖樣的特點(1)單色光的干涉圖樣特點:中央為亮條紋,兩邊是明、暗相間的條紋,且相鄰亮條紋與亮條紋中心間、相鄰暗條紋與暗條紋中心間的距離相等.(2)白光的干涉圖樣:若用白光做實驗,則中央亮條紋為白色,兩側出現彩色條紋,彩色條紋表明不同顏色光的干涉條紋間距是不同的.這是因為:各種色光都能形成明暗相間的條紋,都在中央條紋處形成亮條紋,從而復合成白色條紋,兩側條紋間距與各色光的波長成正比,條紋不能完全重合,這樣便形成了彩色干涉條紋.【典例1】 如圖所示為雙縫干涉實驗裝置,當使用波長為6×10-7 m的橙色光做實驗時,光屏P點及上方的P1點形成相鄰的亮條紋.若使用波長為4×10-7 m的紫光重復上述實驗,在P和P1點形成的亮、暗條紋的情況是( )A.P和P1都是亮條紋B.P是亮條紋,P1是暗條紋C.P是暗條紋,P1是亮條紋D.P和P1都是暗條紋√[思路點撥] (1)光的路程差為半波長的偶數倍時出現亮條紋.(2)光的路程差為半波長的奇數倍時出現暗條紋.B [==1.5=對P1點:對橙光有Δr=n·λ橙,對紫光有Δr=nλ橙=n·λ紫=3n·,因為P1與P相鄰,所以n=1,P1點是暗條紋.對P點,因為Δr=0,所以仍是亮條紋,B正確.]規律方法 分析雙縫干涉中明暗條紋問題的步驟(1)由題設情況求得光在真空(或空氣)中的波長.(2)由屏上出現明暗條紋的條件判斷光屏上出現的是明條紋還是暗條紋.(3)根據明條紋的判斷式Δ(nr)=kλ(其中k=0,1,2,…)或暗條紋的判斷式Δ(nr)=(2k+1)(其中k=0,1,2,…),判斷出k的取值,從而判斷條紋數.[跟進訓練]1.(多選)在雙縫干涉實驗中,雙縫到光屏上P點的距離之差d=0.6 μm.若分別用頻率為f1=5.0×1014 Hz 和頻率為f2=7.5×1014 Hz 的單色光垂直照射雙縫,則P點出現條紋的情況是( )A.用頻率為f1的單色光照射時,P點出現暗條紋B.用頻率為f1的單色光照射時,P點出現明條紋C.用頻率為f2的單色光照射時,P點出現暗條紋D.用頻率為f2的單色光照射時,P點出現明條紋√√BC [由c=λf可得λ=,故單色光的波長分別為λ1== m=6×10-7 m,λ2== m=4×10-7 m,故雙縫到光屏上P點的距離之差d分別是兩種單色光波長的倍數n1===1,n2===1.5.所以,用頻率為f1的單色光照射時,P點出現明條紋,用頻率為f2的單色光照射時,P點出現暗條紋,故B、C正確,A、D錯誤.]考點2 薄膜干涉及應用1.薄膜干涉現象(1)薄膜干涉相干光的獲得.光照射到薄膜上,在膜的前、后兩個面反射的光是由同一個實際光源分解而成的,它們具有相同的頻率,恒定的相位差,是相干光.(2)薄膜干涉的原理.光照在厚度不同的薄膜上時,前、后兩個面的反射光的光程差等于相應位置膜厚度的2倍.若光程差 Δ(nr)=kλ(k=0,1,2,…),兩列光波疊加后相互加強,出現亮條紋;若光程差Δ(nr)=λ(k=0,1,2,…),兩列光波疊加后相互削弱,出現暗條紋.2.用干涉法檢查平面平整度如圖甲所示,兩板之間形成一層空氣膜,用單色光從上向下照射,如果被檢測平面是光滑的,得到的干涉圖樣必是等間距的.如果被測表面某處凹下,則對應亮條紋(或暗條紋)提前出現,如圖乙中P條紋所示;如果某處凸起來,則對應條紋延后出現,如圖乙中Q所示.(注意:“提前”與“延后”不是指在時間上,而是指由左到右的位置順序上)3.增透膜(1)為了減少光學裝置中的反射光的能量損失,可在元件表面涂一層透明薄膜,一般是氟化鎂.(2)如圖所示,在增透膜的前后表面反射的兩列光波形成相干波,相互疊加,當路程差為半波長的奇數倍時,在兩個表面反射的光產生相消干涉,反射光的能量幾乎等于零.增透膜的厚度:增透膜厚度滿足d=(k=0,1,2,…),最小厚度為(λ為光在介質中傳播時的波長).(3)由于白光中含有多種波長的光,所以增透膜只能使其中一定波長的光相消.(4)因為人對綠光最敏感,一般選擇對綠光起增透作用的膜,所以在反射光中綠光強度幾乎為零,而其他波長的光并沒有完全抵消,所以增透膜呈現綠光的互補色——淡紫色.【典例2】 (多選)光的干涉現象在技術中有重要應用.例如,在磨制各種鏡面或其他精密的光學平面時,可以用干涉法檢查平面的平整程度.如圖所示,在被測平面上放一個透明的樣板,在樣板的一端墊一個薄片,使樣板的標準平面與被測平面之間形成一個楔形空氣薄層.用單色光從上面照射,在樣板上方向下觀測時可以看到干涉條紋.如果被測表面是平整的,干涉條紋就是一組平行的直線(如圖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這是空氣層的上下兩個表面反射的兩列光波發生干涉B.空氣層厚度相同的地方,兩列波的路程差相同,兩列波疊加時相互加強或相互削弱的情況也相同C.如果干涉條紋如圖乙所示發生彎曲,就表明被測表面彎曲對應位置向下凹D.如果干涉條紋如圖乙所示發生彎曲,就表明被測表面彎曲對應位置向上凸√√√ABC [在標準樣板平面和被測平面間形成了很薄的空氣薄膜,用單色光從標準平面上面照射,從空氣薄膜的上下表面分別反射的兩列光波頻率相等,符合相干條件,在樣板平面的下表面處發生干涉現象,出現明暗相間的條紋,A正確;在空氣層厚度d相等的地方,兩列波的波程差均為2d保持不變,疊加時相互加強或削弱的情況是相同的,屬于同一條紋,故薄膜干涉也叫等厚干涉,B正確;薄膜干涉條紋,又叫等厚條紋,厚度相同的地方,應該出現在同一級條紋上.題圖乙中條紋向左彎曲,說明后面較厚的空氣膜厚度d,在左側提前出現,故左側存在凹陷現象,C正確,D錯誤.]規律方法 被測平面凹下或凸起的形象判斷法被測平面凹下或凸起的形象判斷法——矮人行走法.即把干涉條紋看成“矮人”的行走軌跡.讓一個小矮人在兩板間沿著一條條紋直立行走,始終保持腳踏被測板,頭頂樣板,在行走過程中:(1)若遇一凹陷,他必向薄膜的尖端去繞,方可按上述要求過去,即條紋某處彎向薄膜尖端,該處為一凹陷.(2)若遇一凸起,他必向薄膜的底部去繞,方可按上述要求過去,即條紋某處彎向薄膜底部,該處為一凸起.因此,條紋向薄膜尖端彎曲時,說明下凹,反之,上凸.[跟進訓練]訓練角度1 肥皂膜干涉2.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觀察光的薄膜干涉現象.圖甲是點燃的酒精燈(在燈芯上撒些鹽),圖乙是豎立的附著一層肥皂液薄膜的金屬絲圈.將金屬絲圈在其所在的豎直平面內緩慢旋轉,觀察到的現象是( )A.當金屬絲圈旋轉30°時干涉條紋同方向旋轉30°B.當金屬絲圈旋轉45°時干涉條紋同方向旋轉90°C.當金屬絲圈旋轉60°時干涉條紋同方向旋轉30°D.干涉條紋保持原來狀態不變√D [豎直肥皂液薄膜是由于重力作用產生的上薄下厚的薄膜,所以金屬絲圈的緩慢轉動,改變不了肥皂液薄膜的上薄下厚的形狀,由干涉原理可知,同一厚度處的干涉條紋在同一級次上,所形成的干涉條紋都是水平的,與金屬絲圈在該豎直平面內的轉動無關,仍然是水平的干涉條紋,D正確.]訓練角度2 增透膜3.市場上有種燈具俗稱“冷光燈”,用它照射物品時能使被照物品處產生的熱效應大大降低,從而廣泛地應用于博物館、商店等處.這種燈降低熱效應的原因之一是在燈泡后面放置的反光鏡玻璃表面上鍍一層折射率為n的薄膜,這種膜能消除玻璃表面反射回來的熱效應最顯著的紅外線.以λ表示此紅外線在真空中的波長,則所鍍薄膜的厚度最小應為( )A. B. C. D.√C [增透膜的原理是利用薄膜干涉,使入射光在薄膜前后表面的反射光發生干涉時恰好能夠形成峰谷疊加.滿足這一效果的條件是薄膜前后表面反射光的光程差是光在薄膜中傳播時半波長的奇數倍,即(2k+1)=2d膜,其中k=0,1,2,…由題中“折射率為n的薄膜”和“λ表示此紅外線在真空中的波長”運用折射率定義可知n=,可知d膜=(2k+1)(k=0,1,2,…),當k=0時,厚度最小為,故A、B、D錯誤,C正確.]學習效果·隨堂評估自測1.(多選)在雙縫干涉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相鄰兩明條紋和相鄰兩暗條紋的間距是相等的B.把入射光由紅光換成紫光,相鄰兩明條紋間距變寬C.只有頻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動方向相同的兩列光才能發生穩定的干涉現象D.頻率不同的兩列光波也能產生干涉現象,只是不穩定√√AC [在雙縫干涉中,相鄰兩明條紋和相鄰兩暗條紋的間距是相等的,A正確;入射光波長越大,條紋間距越大,入射光由紅光換成紫光,波長變短,相鄰兩明條紋間距變窄,B錯誤;只有頻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動方向相同的兩列光才能發生穩定的干涉現象,C正確,D錯誤.]2.(源自人教版教材改編)關于光在豎直肥皂液薄膜上產生的干涉條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明暗相間的條紋相互平行,說明薄膜厚度均勻B.薄膜上的干涉條紋基本上是豎直的C.用紫光照射薄膜產生的干涉條紋間距比用紅光照射時大D.干涉條紋是光在薄膜前、后兩個表面反射后疊加的結果√D [由于重力作用,肥皂膜會形成上薄下厚的薄膜,明暗相間的平行條紋是由于在同一高度處薄膜厚度相同,A錯誤;薄膜的干涉是等厚干涉,同一條紋對應的薄膜厚度相同,故薄膜上的條紋基本上是水平的,B錯誤;由于紫光的波長小于紅光的波長,則紫光產生的條紋間距較小,C錯誤;干涉條紋的產生是由于光線在薄膜前、后兩表面反射形成的兩列光波的疊加,D正確.]3.用某種單色光進行雙縫干涉實驗,在屏上觀察到的干涉條紋如圖甲所示,改變雙縫間的距離后,干涉條紋如圖乙所示,圖中虛線是亮紋中心的位置.則雙縫間的距離變為原來的( )A.C.2倍 D.3倍√B [根據雙縫干涉的條紋間距與波長關系有Δx=λ,由題圖知Δx乙=2Δx甲,則d乙=d甲,故選B.]4.利用薄膜干涉的原理可以檢查平面的平整度和制成鏡頭增透膜.圖甲中,讓單色光從上方射入,這時從上方看可以看到明暗相間的條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中將薄片向著劈尖方向移動使劈角變大時,條紋變疏B.圖甲中將樣板微微平行上移,條紋疏密不變C.在圖甲中如果看到的條紋如圖乙所示,說明被檢平面在此處是凸起D.圖丙中鍍了增透膜的鏡頭看起來是有顏色的,那是增透了這種顏色的光的緣故√B [當將薄片向著劈尖方向移動使劈角變大時,相鄰亮條紋或暗條紋中心間距變小,所以干涉條紋會變密,故A錯誤;將樣板平行上移,導致原來滿足亮條紋光程差的間距向劈尖移動,因此出現條紋向著劈尖移動,但條紋疏密不變,故B正確;從彎曲的條紋可知,此處檢查平面左邊處的空氣膜厚度與右面的空氣膜厚度相同,知此處凹陷,故C錯誤;照相機、望遠鏡的鏡頭表面鍍了一層透光的膜,可以增大某種光的透射強度,這種膜稱為增透膜,這是利用了光的干涉現象,所以鍍膜鏡頭看到的顏色并非是增透的光,故D錯誤.]5.在雙縫干涉實驗中,光屏上某點P到雙縫S1和S2的路程差為7.5×10-7 m,如果用頻率為6.0×1014 Hz 的黃光照射雙縫,試問:(1)該黃光的波長是多少?(2)試通過計算分析P點出現亮條紋還是暗條紋?[解析] (1)λ== m=5×10-7 m.(2)Δx=7.5×10-7 m=λ,所以是暗條紋.[答案] (1)5×10-7 m (2)暗條紋回顧本節內容,自主完成以下問題:1.產生穩定的干涉條紋的條件是什么?提示:兩列光波頻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動方向相同.2.干涉條紋間距大小與什么有關?提示:由Δx= λ可知,干涉條紋間距與雙縫到屏的距離、波長、雙縫間距離有關.3.用白光做雙縫干涉實驗會形成什么樣的條紋?提示:中間是白色,兩邊是彩色.題號135246879101112?考點一 雙縫干涉1.光通過雙縫后在屏上產生彩色條紋,若用紅色和綠色玻璃各擋住一縫,則屏上將出現( )A.黃色的干涉條紋 B.紅綠相間的條紋C.黑白相間的條紋 D.無干涉條紋課時分層作業(十四) 光的干涉√D [紅光和綠光的頻率不同,不能產生干涉現象,D正確.]2.關于雙縫干涉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用復色光投射就看不到條紋B.明暗相間條紋是兩列光在屏上疊加的結果C.把光屏前移或后移,不能看到明暗相間條紋D.藍光干涉條紋的間距比紅光的大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B [用復色光投射同樣能看到條紋,A錯誤;雙縫干涉實驗中,明暗相間條紋是兩列光在屏上疊加的結果,B正確;由條紋間距公式Δx=λ知,把光屏前移或后移,改變了L,從而改變了條紋間距,但仍可能看到明暗相間條紋,C錯誤;λ藍<λ紅,由條紋間距公式Δx=λ知,藍光干涉條紋的間距比紅光的小,D錯誤.]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3.(多選)某同學采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研究光的干涉與衍射現象,狹縫S1、S2的寬度可調,狹縫到屏的距離為L.同一單色光垂直照射狹縫,實驗中分別在屏上得到了圖乙、圖丙所示圖樣.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A.圖乙是光的雙縫干涉圖樣,當光通過狹縫時,也發生了衍射B.遮住一條狹縫,另一狹縫寬度增大,其他條件不變,圖丙中亮條紋寬度增大C.照射兩條狹縫時,增加L,其他條件不變,圖乙中相鄰暗條紋的中心間距增大D.照射兩條狹縫時,若光從狹縫S1、S2到屏上P點的路程差為半波長的奇數倍,P點處一定是暗條紋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ACD [由題圖可知,題圖乙中為等間距條紋,所以題圖乙是光的雙縫干涉圖樣,當光通過狹縫時,同時也發生衍射,故A正確;狹縫越小,衍射范圍越大,衍射條紋越寬,遮住一條狹縫,另一狹縫寬度增大,則衍射現象減弱,題圖丙中亮條紋寬度減小,故B錯誤;根據條紋間距公式Δx=λ可知照射兩條狹縫時,增加L,其他條件不變,題圖乙中相鄰暗條紋的中心間距增大,故C正確;照射兩條狹縫時,若光從狹縫S1、S2到屏上P點的路程差為半波長的奇數倍,P點處一定是暗條紋,故D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4.如圖所示,用頻率為f的單色光(激光)垂直照射雙縫,在光屏的P點出現第3條暗條紋,已知光速為c,則P到雙縫S1、S2的距離之差|r1-r2|應為( )A. C.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D [P點出現的為第3條暗條紋,說明S1、S2到P點距離之差為|r1-r2|=×(2n-1)=λ,而λ=,故|r1-r2|=λ=,因此D是正確的.]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考點二 薄膜干涉5.陽光下的肥皂膜呈現彩色條紋,這種現象屬于光的( )A.偏振現象 B.衍射現象C.干涉現象 D.全反射現象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C [陽光下的肥皂膜呈現彩色條紋,這種現象屬于光的薄膜干涉現象.故選C.]6.用單色光照射位于豎直平面內的肥皂液薄膜,所觀察到的干涉條紋為( )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B [薄膜的干涉是等厚干涉,同一條紋厚度相同,且條紋是水平的,故選B.]√7.(多選)利用光的干涉規律可以檢測工件表面的平整度與設計要求之間的微小差異.現將精度很高的標準玻璃板(樣板),放在被檢查工件上面,如圖甲所示,在樣板的左端墊薄片,使標準玻璃板與被檢查平面之間形成一楔形空氣膜.用平行單色光向下照射,檢查不同平面時可觀察到圖乙或圖丙的干涉條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A.干涉條紋是樣板的上下兩個表面的反射光干涉形成的B.當稍向右移動圖甲中的薄片時,條紋間距會變小C.當換用頻率更高的單色光照射時,條紋間距不變D.圖丙條紋彎曲處對應著被檢查平面處是凹陷的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BD [干涉條紋是樣板的下表面和被檢查平面的上表面的反射光干涉形成的,A錯誤;如圖(a)所示,當稍向右移動題圖甲中的薄片時,A、B兩點之間的距離增大,根據Δx=λ,相當于雙縫之間的距離d增大,條紋間距Δx變小,B正確;根據Δx=λ,當換用頻率更高的單色光照射時,波長λ變短,條紋間距Δx變小,C錯誤;如圖(b)所示,在A、B兩點的光程差相等,經過A點的兩列相干光產生的亮條紋與經過B點的兩列相干光產生的亮條紋是同一條亮條紋,所以題圖丙條紋彎曲處對應著被檢查平面處是凹陷的,D正確.故選BD.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8.(多選)在照相機鏡頭上常涂有增透膜,關于增透膜的說法正確的是( )A.增透膜的厚度為綠光在真空中波長的B.增透膜的厚度為綠光在增透膜中波長的C.綠光從增透膜前后表面的反射光互相抵消D.綠光從增透膜前后表面的反射光互相疊加使綠光振動加強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BC [在選擇增透膜時,一般是使對人眼靈敏的綠色光在垂直入射時增透膜前后表面反射的光相互抵消,因此增透膜的厚度應等于綠光在薄膜中的波長的倍,從薄膜前后表面的反射綠光相互抵消,故B、C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9.在雙縫干涉實驗中,光屏上P點到雙縫S1、S2的距離之差Δr1=0.75 μm,光屏上Q點到雙縫S1、S2的距離之差Δr2=1.5 μm.若用頻率ν=6.0×1014 Hz的黃光照射雙縫,則( )A.P點出現亮條紋,Q點出現暗條紋B.P點出現暗條紋,Q點出現亮條紋C.兩點均出現亮條紋D.兩點均出現暗條紋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B [由光的頻率ν=6.0×1014 Hz,知光的波長λ==5×10-7 m.P點到雙縫S1、S2的距離之差Δr1=0.75 μm=7.5×10-7 m=1.5λ.Q點到雙縫S1、S2的距離之差Δr2=1.5 μm=15×10-7 m=3λ,因此,P點出現暗條紋,Q點出現亮條紋,故B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10.在楊氏干涉實驗中,從兩個狹縫到達屏上的某點的光走過的路程相等,該點即為中央亮條紋的位置(即k=0對應的那條亮條紋),雙縫屏上有上下兩狹縫,設想在雙縫屏后用一塊極薄的透明玻璃片遮蓋下方的縫,則屏上中央亮條紋的位置將( )A.向上移動B.向下移動C.不動D.可能向上移動,也可能向下移動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B [本題考查對形成明暗條紋條件的理解.雙縫到屏上中央亮條紋O點的距離相等,當下方的狹縫用一塊極薄的玻璃片遮蓋住后,由于波在玻璃中傳播的波長變小,因此下縫到O點的距離內的波長個數變多,所以屏上對應的到雙縫波長個數相等的點下移,即屏上中央亮條紋的位置將向下移動,故B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11.如圖所示為一種干涉熱膨脹儀原理圖.G為標準石英環,C為待測柱形樣品,C的上表面與上方標準平面石英板之間存在劈形空氣層.用單色平行光垂直照射上方石英板,會形成干涉條紋.已知C的膨脹系數小于G的膨脹系數,當溫度升高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劈形空氣層的厚度變大,條紋向左移動B.劈形空氣層的厚度變小,條紋向左移動C.劈形空氣層的厚度變大,條紋向右移動D.劈形空氣層的厚度變小,條紋向右移動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A [由題知,C的膨脹系數小于G的膨脹系數,當溫度升高時,G增長的高度大于C增長的高度,則劈形空氣層的厚度變大,且同一厚度的空氣膜向劈尖移動,則條紋向左移動.故選A.]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12.如圖所示,在雙縫干涉實驗中,若用λ1=5×10-7 m的光照射,屏上O點是中央亮條紋,屏上A點為第二級亮條紋所在處.若換用λ2=4×10-7 m的光照射時,屏上O點處是什么情況?屏上A點處又是什么情況?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解析] 從雙縫到屏上O點的距離之差不變,無論用何種頻率的光照射,光程差總是零,所以O點仍然是亮條紋.用波長為λ1的光照射時A點為第二級亮條紋,即從雙縫到屏上A點的光程差d=2λ1代入數據得d=1×10-6 m又==2.5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即d=,光程差為半波長的奇數倍,因此A處為暗條紋根據d=(2k+1)(k=0,±1,±2,…)代入數據,解得k=2當k=0時為第一級暗條紋,所以當k=2時,A處應為第三級暗條紋.題號135246879101112題號135246879101112[答案] 見解析謝 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