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分層作業(十一) 波的形成?題組一 波的形成1.一列波沿一條長繩傳播,當波源突然停止振動時( )A.所有質點都立即停止運動B.已經振動的質點繼續振動,尚未振動的質點不會振動C.離波源近的質點先停止振動,然后才是遠的質點停止振動D.離波源遠的質點先停止振動,然后才是近的質點停止振動2.(多選)如圖所示,手持較長軟繩端點O以周期T在豎直方向上做簡諧運動,帶動繩上的其他質點振動,形成簡諧波,該波沿水平方向傳播。繩上有另一質點P(圖中未畫出),t=0時,O點位于最高點,P點位于最低點,則( )A.t=時,P點位于平衡位置B.t=時,P點的速度方向水平向右C.P點的起振方向與O點的起振方向相反D.P點的起振方向與O點的起振方向相同?題組二 橫波和縱波3.有關縱波與橫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對于縱波,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一定相同B.對于橫波,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垂直C.縱波的質點可以隨波遷移,而橫波的質點不能D.橫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縱波只能在液體、氣體中傳播4.如圖所示,一群學生在玩“人浪”游戲。學生手挽手排成一行,從左邊第一位同學開始,周期性地“下蹲、起立”,呈現類似波浪的效果。則( )A.“人浪”是縱波B.學生“下蹲、起立”的動作越頻繁,“人浪”傳播的速度一定越快C.當“人浪”向右傳播時,學生隨“人浪”向右移動D.“人浪”傳播的是“下蹲、起立”這種運動形式?題組三 機械波5.如圖所示,某個手機充電時打入電話,手機開始振動,頻率為f1,發現在插座附近的充電線A位置也在振動,頻率為f2。則f1和f2的大小關系以及判斷的依據最合理的是( )A.f1>f2,機械波的傳播規律B.f1= f2,機械波的傳播規律C.f1>f2,簡諧振動的規律D.f1= f2,簡諧振動的規律6.一個小石子投向平靜的湖面中心,會激起一圈圈波紋向外傳播,如果此時水面上有一片樹葉,下列對樹葉運動情況的敘述正確的是( )A.樹葉漸漸飄向湖心B.樹葉漸漸飄向湖邊C.樹葉在原處振蕩D.樹葉沿著波紋做圓周運動7.如圖所示,0,1,2,…,9為彈性介質中間隔相等的若干連續質點,t=0時刻,0點從平衡位置開始向上做簡諧運動,當0點第1次達到正向最大位移處時,2點開始振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2點開始振動的方向向下B.經過一段時間,1點運動到5點的位置C.9點開始振動后,其振動情況與1點完全相同D.0點的振動頻率大于后面所有點的振動頻率8.(多選)一列橫波沿繩子向右傳播,傳播過程無能量損失,某時刻繩子形成如圖所示的凹凸形狀。對此時繩上A、B、C、D、E、F六個質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它們的振幅相同B.質點D和F的速度方向相同C.從此時算起,質點B比C先回到平衡位置D.從此時算起,質點E比F先到達波峰9.(多選)如圖所示,這是一列波在某時刻的波形圖,a、b、c、d為介質中的四個質點,a在波峰,d在波谷,c在平衡位置,b的位移大小等于振幅的一半,四個質點的加速度大小分別為aa、ab、ac、ad,它們的速度大小分別為va、vb、vc、vd,則( )A.acab>aa=adC.va=vd>vb>vc D.va=vd10.如圖所示,小鴨A(視為質點)在平靜的河道內靠近岸邊戲水,在水面上引起一列穩定的簡諧水波,B為岸邊的一點,已知P點為小鴨A和B點連線的中點,忽略傳播時能量的衰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P點與B點的振動頻率相同B.P點將隨水波運動到B點C.P點與B點的振動方向一定相同D.P點的振幅一定大于B點的振幅11.如圖所示是某繩波形成過程的示意圖,1、2、3、4、…為繩上的一系列等間距(間距為a)的質點,繩處于水平方向。質點1在外力作用下沿豎直方向做簡諧運動,帶動2、3、4、…各個質點依次上下振動,把振動從繩的左端傳到右端。t=0時質點1開始豎直向上運動,經過四分之一周期,質點5開始運動。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t=時質點5的運動方向向下B.t=時質點8的加速度方向向上C.t=時質點12的運動方向向下D.t=T時質點17開始運動12.細繩的一端在外力作用下從t=0時刻開始做簡諧運動,激發出一列橫波。在細繩上選取15個點,圖中甲為t=0時刻各點所處的位置,乙為t=時刻的波形圖(T為波的周期),在丙中畫出t=時刻的波形圖。1 / 1課時分層作業(十一)1.C [當波源突然停止振動時,由于波是質點間相互帶動傳播的,同時后一個質點比前一個質點滯后,所以離波源近的質點先停止振動,然后才是遠的質點停止振動,波的形式仍在質點的振動下傳播,最終所有質點停止振動,故A、D錯誤,C正確;波源突然停止振動時,已經振動的質點繼續振動,后面尚未振動的質點也將在前面質點的帶動下振動,故B錯誤。]2.AD [時,P點從最低點經歷個周期后回到平衡位置,故A正確;t=時,P點的速度方向向上,向平衡位置移動,故B錯誤;每一個質點的起振方向都跟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故C錯誤,D正確。故選AD。]3.B [縱波質點的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在一條直線上,方向并不一定相同,故A項錯誤;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垂直的波是橫波,故B項正確;機械波的質點只是在其平衡位置附近做簡諧運動,并不隨波遷移,無論橫波和縱波都是這樣,故C項錯誤;橫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縱波可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傳播,故D項錯誤。]4.D [學生“下蹲、起立”時身體的運動方向與“人浪”傳播的方向垂直,則可知“人浪”是橫波,故A錯誤;“人浪”傳播的速度快慢與學生“下蹲、起立”的動作頻率無直接關系,故B錯誤;學生只在自己所站位置“下蹲、起立”,并不會隨波移動,故C錯誤;“人浪”傳播的是“下蹲、起立”這種運動形式,故D正確。故選D。]5.B [手機是振源,振動沿著充電線向外傳播形成機械波,機械波的頻率等于振源的頻率,B正確,A、C、D錯誤。故選B。]6.C [一個小石子投向平靜的湖面中心,激起水波向外傳播,水面上各質點在原位置附近振動,既不向外遷移,也不會向中心運動,更不會沿著波紋做圓周運動,故C正確。]7.C [波傳播過程中各質點的起振方向與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0點從平衡位置開始向上做簡諧運動,故2點開始振動的方向向上,A錯誤;做簡諧運動的質點僅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動,不會隨波遷移,故1點不會運動到5點的位置,B錯誤;當0點第1次達到正向最大位移處時,2點開始振動,可知0點到2點的相位差為,各點間的間隔相等,故9點與1點的相位差為2π,則9點開始振動后,其振動情況與1點完全相同,C正確;機械波在傳播的過程中,所有質點的振動頻率都與波源的頻率相同,D錯誤。]8.ACD [波源振動時,繩上各質點通過相互間的彈力作用跟著做受迫振動,不考慮傳播中的能量損耗時,各質點的振幅均相同,選項A正確;波傳播時,離波源遠的質點的振動落后于離波源近的質點的振動,并跟隨著離波源近的質點振動,由題圖可知,波源在左端,因此,質點D跟隨離波源近的質點C正向上運動,質點F跟隨離波源近的質點E正向下運動,兩者速度方向相反,選項B錯誤;由于此時B、C兩質點都向上運動,B比C先到最大位移處,故質點B比C先回到平衡位置,選項C正確;同理知,選項D正確。]9.AD [由簡諧運動的特點可知,位移越大,加速度越大,速度越小,故質點a與質點d的加速度最大,質點c的加速度最小,而質點c的速度最大,質點a和質點d速度最小,A、D正確,B、C錯誤。]10.A [水面上形成的是一列穩定的簡諧水波,所有質點的振動頻率均相等,均等于波源的頻率,即P點與B點的振動頻率相同,故A正確;機械波在傳播的過程中,質點在各自平衡位置附近振動,質點并不隨波遷移,即P點不會隨水波運動到B點,故B錯誤;根據振動規律可知,簡諧水波中的各個質點的振動方向呈現周期性的變化,故C錯誤;一列穩定的簡諧水波中,各個質點的振幅相等,即P點的振幅等于B點的振幅,故D錯誤。故選A。]11.D [經過時,質點1從平衡位置運動到波峰,由于后一個質點重復前一個質點的振動,且質點1開始振動時是從平衡位置開始向上振動,故質點5開始振動時也是由平衡位置開始向上振動,故A錯誤;振動從質點1傳播到質點5經過,質點1和質點5之間的距離為質點1到質點8的距離為λ,所以波從質點1傳到質點8所需時間為T,開始時質點8向上振動,故在t=時質點8已振動了T,即質點8在從平衡位置向波峰的運動過程中,根據a=-得加速度方向向下,故B錯誤;質點1和質點12之間的距離為,在t=T時刻,質點12已運動了開始時質點12向上振動,故在t=T時刻,質點12的運動方向向上,故C錯誤;一個周期內振動的距離等于一個波長,則知t=T時質點17開始運動,故D正確。故選D。]12.解析:機械波在傳播過程中,介質中的質點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動,時間依次滯后,從題中波形圖上可以看出,在t=時刻,第4個質點剛開始振動,則在t=時刻,第10個質點剛開始振動,此時第4個質點又振動了的時間回到了自己的平衡位置,第1個質點到達下方最大位移處,新的波形如圖所示。答案:見解析圖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課時分層作業11 參考答案.docx 課時分層作業11 波的形成.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