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波的形成[學習目標] 1.通過觀察和分析,認識波是振動的傳播,知道波在傳播振動形式的同時也傳播能量和信息。2.能對波動現象進行分析和推理,認識波的形成過程。3.能區別橫波和縱波,知道什么是波峰和波谷、密部和疏部。4.知道機械波的概念和形成機械波的條件。 波的形成【鏈接教材】 如人教版教材P62圖所示,手拿繩的一端,上下抖動。問題1 手向上抖動一次和向下抖動一次,并立即復原,你看到了什么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問題2 手連續上下抖動,你看到了什么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問題3 繩上的點是怎樣運動的?隨波前進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識梳理】 1.波:____的傳播稱為波動,簡稱波。2.波的形成(以繩波為例)(1)一條繩子可以分成一個個小段,這些小段可以看作一個個____質點,這些質點之間存在著______的作用。(2)當手握繩端上下振動時,繩端____相鄰的質點,使它也上下振動。這個質點又____更遠一些的質點……繩上的質點都________起來,只是后面的質點總比前面的質點遲一些開始振動。提醒:當手握住繩子一端上下抖動時,繩子上有波形沿繩傳播。繩子上的點上下振動,但不會沿繩向另一端運動。【思考討論】 設想把繩子分成很多小段,這些小段可以看作一個個相連的質點,這些質點間存在著彈性力的作用,如圖所示。問題1 除振源外繩上每一個質點都在做什么運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問題2 繩上各質點開始振動的方向(起振方向)與振源起振的方向有什么關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問題3 振源停止振動后,波還能繼續傳播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識歸納】1.波的產生(1)動力學觀點:介質質點間存在相互作用力,介質中前面的質點帶動后面的質點振動,后面的質點做受迫振動,這樣將波源的振動形式向外傳播。(2)能量觀點:介質中前后質點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彈性力,因而相互做功,從而將波源能量向外傳播。2.波的傳播特點(1)振動由振源逐步向遠處傳播。(2)后一質點被帶動將重復前一質點的振動,但時間落后。(3)各質點的起振方向均相同。(4)各質點只在平衡位置附近做機械振動,而不隨波遷移。【典例1】 (介質中各質點的運動特點)在一條軟繩上選18個等間距的質點,質點1在外力作用下首先向上振動,其余質點在相互作用力的帶動下依次振動,從而形成簡諧波,由波的形成及圖可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質點1帶動質點2是利用繩上質點間的彈力實現的,因此每個質點均做受迫振動B.每個質點開始運動后,均在水平方向做勻速運動,在豎直方向做簡諧運動C.繩上的每一個質點開始振動時,方向都向上,振動周期不相同D.繩上波的傳播過程也是能量的傳遞過程,每個質點均做等幅振動,故每個質點的機械能守恒[聽課記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波動過程中介質中各質點的運動特點(1)先振動的質點帶動后振動的質點。(2)后振動的質點重復前面質點的振動。(3)后振動的質點的振動狀態落后于先振動的質點的振動狀態。概括起來就是“帶動、重復、落后”。 橫波和縱波1.橫波(1)橫波是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________的波。(2)在橫波中,凸起的最高處叫作____,凹下的最低處叫作____。(3)橫波只能在固體介質中傳播。如繩波。2.縱波(1)縱波是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____________的波。(2)在縱波中,質點分布最密的位置叫作____,質點分布最疏的位置叫作____。(3)縱波不僅能在空氣中傳播,也能在液體、固體中傳播。如發聲體振動時產生的聲波。【思考討論】 如圖所示:問題1 圖甲是繩波,其中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有什么關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問題2 圖乙是聲波,其中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有什么關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識歸納】1.在縱波中各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在同一直線上,而不是方向相同。縱波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介質中均能傳播。2.繩波是橫波,聲波是縱波,但水波既不是橫波也不是縱波,它屬于比較復雜的機械波。【典例2】 (橫波和縱波的應用)(多選)2024年1月23日2時9分,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發生了7.1級地震,震源深度22公里。某同學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地震測量裝置,水平方向X和豎直方向Y的構造相同。地震波中的橫波和縱波傳播速率分別約為4 km/s和9 km/s。地震中,假定震源在地震儀下方,觀察到兩振子相差5 s開始振動,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兩重球處于平衡位置時彈簧彈力均為0B.X方向傳感器接收到的是縱波振動C.該地震波的振動周期是0.1 sD.該次地震中心與測試點距離10 km[聽課記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例3】 (對橫波和縱波的理解)(多選)關于橫波和縱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質點的振動方向和波的傳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叫橫波B.質點的振動方向跟波的傳播方向在同一直線上的波叫縱波C.橫波有波峰和波谷,縱波有密部和疏部D.水波是橫波,聲波是縱波[聽課記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機械波1.介質(1)定義:波借以____的物質。(2)特點:組成介質的質點之間有________,一個質點的振動會引起________的振動。2.機械波機械振動在____中傳播,形成了機械波。3.機械波的特點(1)介質中有機械波傳播時,介質本身并不隨波一起傳播,它傳播的只是____這種運動形式。(2)波是傳遞____的一種方式。(3)波可以傳遞____。4.常見的機械波(1)繩波——橫波。(2)推拉彈簧形成的波——縱波。(3)空氣中產生的聲波——縱波。(4)地震波——既有橫波,也有縱波。(5)水波——既不是橫波,也不是縱波。【思考討論】 運動會上的團體操表演常常用這種方法來表現波浪,如圖所示:問題1 形成“人浪”要具備哪些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問題2 同學為什么要手肩互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問題3 后一同學與前一同學相比,他們的運動有何異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問題4 “人浪”沿水平方向傳播,人隨“人浪”遷移了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識歸納】 1.機械波的特點(1)機械波傳播的是振動形式、能量和信息,介質中各質點本身并不隨波的傳播而遷移,而是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動。(2)波動過程介質中的各個質點都做受迫振動,各個質點振動的周期(頻率)與波源的周期(頻率)相同。(3)各質點的起振方向都與波源開始振動的方向相同。(4)不考慮能量損失時,各質點振動的振幅相同。2.振動和波動的區別與聯系振動 波動區別 研究對象 單個質點在平衡位置附近的往復運動,研究的是單個質點的“個體行為” 振動在介質中的傳播,研究的是大量質點振動的“群體行為”力的來源 可以由作用在物體上的各種性質的力提供 聯系介質中各質點的彈力運動性質 質點做變加速運動 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勻速向前傳播的聯系 (1)振動是波動的原因,波動是振動的結果;有波動必然有振動,但有振動不一定有波動 (2)波動的性質、頻率和振幅都與振源相同【典例4】 以下對機械波的認識正確的是( )A.形成機械波一定要有波源和介質B.波源做簡諧運動形成的波中,各質點的運動情況完全相同C.橫波向右傳播時,處于波峰的質點也向右遷移D.機械波向右傳播時,右方的質點比左方的質點早一些振動[聽課記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多選)關于機械波的形成和傳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機械波只能在介質中傳播,波源周圍如果沒有介質,就不能形成機械波B.離波源較近的質點總比離波源較遠的質點振動得遲一些C.離波源較近的質點總比離波源較遠的質點振動得早一些D.一旦波源振動起來,介質中的各個質點也就立刻振動起來2.區分橫波和縱波的依據是( )A.質點沿水平方向還是沿豎直方向振動B.波沿水平方向還是沿豎直方向傳播C.質點的振動方向和波的傳播方向是相互垂直還是在一條直線上D.波傳播距離的遠近3.A為振源,形成的波沿著一條右端固定的繩子傳播到B點的波形示意圖如圖所示,由圖可判斷出( )A.A開始振動的方向向下B.A開始振動的方向向右C.若A停止振動,繩上的B、C兩點也立即停止振動D.若A停止振動,繩上的C點比B點先停止振動(只考慮波從A傳到繩子右端的過程)4.(多選)一列橫波某時刻的波形如圖所示,則關于質點A在此時刻的受力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如果波向右傳播,則質點A受到向上的作用力B.如果波向右傳播,則質點A受到向下的作用力C.如果波向左傳播,則質點A受到向上的作用力D.如果波向左傳播,則質點A受到向下的作用力回歸本節知識,完成以下問題:1.機械波的形成條件是什么?2.機械波根據振動方向和傳播方向的關系可分為幾類?3.在波的傳播過程中,波傳播的是什么?1 / 11.波的形成[學習目標] 1.通過觀察和分析,認識波是振動的傳播,知道波在傳播振動形式的同時也傳播能量和信息。2.能對波動現象進行分析和推理,認識波的形成過程。3.能區別橫波和縱波,知道什么是波峰和波谷、密部和疏部。4.知道機械波的概念和形成機械波的條件。[教用·問題初探]——通過讓學生回答問題來了解預習教材的情況問題1 教材P62“問題”中彩帶形成的波,彩帶上每個點是否都在往前運動?問題2 機械波是怎樣形成和傳播的?問題3 如何區分橫波和縱波? 波的形成【鏈接教材】 如人教版教材P62圖所示,手拿繩的一端,上下抖動。問題1 手向上抖動一次和向下抖動一次,并立即復原,你看到了什么現象?提示:向上抖動一次,有個向上的凸起向遠處傳播;向下抖動一次,有個向下的凹陷向遠處傳播。問題2 手連續上下抖動,你看到了什么現象?提示:凸凹相間的形狀沿繩向另一端傳播。問題3 繩上的點是怎樣運動的?隨波前進嗎?提示:繩上的點上下振動,不隨波前進。【知識梳理】 1.波:振動的傳播稱為波動,簡稱波。2.波的形成(以繩波為例)(1)一條繩子可以分成一個個小段,這些小段可以看作一個個相連質點,這些質點之間存在著彈性力的作用。(2)當手握繩端上下振動時,繩端帶動相鄰的質點,使它也上下振動。這個質點又帶動更遠一些的質點……繩上的質點都跟著振動起來,只是后面的質點總比前面的質點遲一些開始振動。提醒:當手握住繩子一端上下抖動時,繩子上有波形沿繩傳播。繩子上的點上下振動,但不會沿繩向另一端運動。【思考討論】 設想把繩子分成很多小段,這些小段可以看作一個個相連的質點,這些質點間存在著彈性力的作用,如圖所示。問題1 除振源外繩上每一個質點都在做什么運動?提示:受迫振動。問題2 繩上各質點開始振動的方向(起振方向)與振源起振的方向有什么關系?提示:相同。問題3 振源停止振動后,波還能繼續傳播嗎?提示:能夠繼續傳播。【知識歸納】1.波的產生(1)動力學觀點:介質質點間存在相互作用力,介質中前面的質點帶動后面的質點振動,后面的質點做受迫振動,這樣將波源的振動形式向外傳播。(2)能量觀點:介質中前后質點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彈性力,因而相互做功,從而將波源能量向外傳播。2.波的傳播特點(1)振動由振源逐步向遠處傳播。(2)后一質點被帶動將重復前一質點的振動,但時間落后。(3)各質點的起振方向均相同。(4)各質點只在平衡位置附近做機械振動,而不隨波遷移。【典例1】 (介質中各質點的運動特點)在一條軟繩上選18個等間距的質點,質點1在外力作用下首先向上振動,其余質點在相互作用力的帶動下依次振動,從而形成簡諧波,由波的形成及圖可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質點1帶動質點2是利用繩上質點間的彈力實現的,因此每個質點均做受迫振動B.每個質點開始運動后,均在水平方向做勻速運動,在豎直方向做簡諧運動C.繩上的每一個質點開始振動時,方向都向上,振動周期不相同D.繩上波的傳播過程也是能量的傳遞過程,每個質點均做等幅振動,故每個質點的機械能守恒A [繩上的質點都在做受迫振動,所以各質點的振動周期與波源的振動周期都相同,各質點的起振方向也和波源的起振方向都相同,方向都向上,故A正確,C錯誤;每個質點開始振動后,只在豎直方向做簡諧運動,水平方向上不隨波遷移,波的傳播過程也是能量的傳遞過程,每個質點均做等振幅的受迫振動,合外力不為零,故每個質點的機械能并不守恒,故B、D錯誤。] 波動過程中介質中各質點的運動特點(1)先振動的質點帶動后振動的質點。(2)后振動的質點重復前面質點的振動。(3)后振動的質點的振動狀態落后于先振動的質點的振動狀態。概括起來就是“帶動、重復、落后”。【教用·備選例題】 (介質中質點的運動狀態)如圖所示是某繩波形成過程的示意圖,質點1在外力作用下沿垂直直線方向做簡諧運動,帶動其余質點依次上下振動,把振動從繩的左端傳到右端。已知t=0時,質點1開始向上運動,t=時,1到達最上方,5開始向上運動。問:(1)t=時,質點8、12、16的運動狀態(是否運動、運動方向)如何?(2)t=時,質點8、12、16的運動狀態如何?[解析] 各質點在各時刻的振動情況,如圖所示。(1)由圖甲可知,t=時,質點8未到達波峰,正在向上振動,質點12、16未振動。(2)由圖乙可知,t=時,質點8正在向下振動,質點12向上振動,質點16未振動。[答案] 見解析 橫波和縱波1.橫波(1)橫波是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2)在橫波中,凸起的最高處叫作波峰,凹下的最低處叫作波谷。(3)橫波只能在固體介質中傳播。如繩波。2.縱波(1)縱波是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在同一直線上的波。(2)在縱波中,質點分布最密的位置叫作密部,質點分布最疏的位置叫作疏部。(3)縱波不僅能在空氣中傳播,也能在液體、固體中傳播。如發聲體振動時產生的聲波。【思考討論】 如圖所示:問題1 圖甲是繩波,其中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有什么關系?提示:相互垂直。問題2 圖乙是聲波,其中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有什么關系?提示:在同一條直線上。【知識歸納】1.在縱波中各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在同一直線上,而不是方向相同。縱波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介質中均能傳播。2.繩波是橫波,聲波是縱波,但水波既不是橫波也不是縱波,它屬于比較復雜的機械波。【典例2】 (橫波和縱波的應用)(多選)2024年1月23日2時9分,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發生了7.1級地震,震源深度22公里。某同學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地震測量裝置,水平方向X和豎直方向Y的構造相同。地震波中的橫波和縱波傳播速率分別約為4 km/s和9 km/s。地震中,假定震源在地震儀下方,觀察到兩振子相差5 s開始振動,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兩重球處于平衡位置時彈簧彈力均為0B.X方向傳感器接收到的是縱波振動C.該地震波的振動周期是0.1 sD.該次地震中心與測試點距離10 kmC [Y方向的重球處于平衡位置時彈簧彈力等于重球的重力,故A錯誤;縱波的傳播速度較快,根據題圖乙可知經過0.5 s后X方向上位移傳感器也開始出現圖像,所以X方向傳感器接收到的是橫波振動,故B錯誤;根據Y方向的振動圖像可知5T=0.5 s,解得T=0.1 s,故C正確;根據題意可知9t=4(t+5),該次地震中心與測試點距離為x=9t (km)=36 km,故D錯誤。故選C。]【教用·備選例題】 地震是一種破壞性極大的自然災害,它源于地殼內巖層的突然破裂。巖石發生破裂的地方叫作震源,它一般在地表下幾千米到幾百千米。震源正上方地表處叫作震中。設地震波縱波(P波)的波速vP=9.9 km/s、橫波(S波)的波速vS=4.5 km/s,表面波(L波)的波速vLP波和S波傳到地球表面會發生反射,產生沿地表傳播的表面波(L波)。(1)如圖1所示,位于震中的某實驗室內有擺A和擺B,地震發生時,最先擺動的是哪一個擺?(2)該實驗室的地震觀測儀記錄到的地震圖像如圖2所示,由圖像推斷,a、b、c三種波形各對應哪種地震波?(3)若通過圖像測得P波與S波到達地震觀測儀的時間差為7.5 s,則該地震觀測儀距震源多遠?(結果保留一位小數)[解析] (1)由于vP>vS>vL,可知縱波先傳到震源正上方地面,物體受縱波影響,先在豎直方向振動,即最先振動的是擺B。(2)縱波和橫波都是直接從振源傳播到觀察點,縱波波速較大,因此先到,橫波其次,而表面波是縱波和橫波到達地球表面相遇后形成的混合波,它只沿地球表面傳播,因此最后到達,所以a為縱波(P波),b為橫波(S波),c為表面波(L波)。(3)假設地震觀測儀與震源的距離為s,由=Δt得s= km≈61.9 km。[答案] 見解析【典例3】 (對橫波和縱波的理解)(多選)關于橫波和縱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質點的振動方向和波的傳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叫橫波B.質點的振動方向跟波的傳播方向在同一直線上的波叫縱波C.橫波有波峰和波谷,縱波有密部和疏部D.水波是橫波,聲波是縱波ABC [質點的振動方向和波的傳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叫橫波,A正確;質點的振動方向跟波的傳播方向在同一直線上的波叫縱波,B正確;橫波有波峰和波谷,縱波有密部和疏部,C正確;水波既不是橫波也不是縱波,聲波是縱波,D錯誤。] 機械波1.介質(1)定義:波借以傳播的物質。(2)特點:組成介質的質點之間有相互作用,一個質點的振動會引起相鄰質點的振動。2.機械波機械振動在介質中傳播,形成了機械波。3.機械波的特點(1)介質中有機械波傳播時,介質本身并不隨波一起傳播,它傳播的只是振動這種運動形式。(2)波是傳遞能量的一種方式。(3)波可以傳遞信息。4.常見的機械波(1)繩波——橫波。(2)推拉彈簧形成的波——縱波。(3)空氣中產生的聲波——縱波。(4)地震波——既有橫波,也有縱波。(5)水波——既不是橫波,也不是縱波。【思考討論】 運動會上的團體操表演常常用這種方法來表現波浪,如圖所示:問題1 形成“人浪”要具備哪些條件?提示:要有一個人先振動起來。問題2 同學為什么要手肩互搭?提示:有前一同學帶動后一同學振動的作用。問題3 后一同學與前一同學相比,他們的運動有何異同?提示:都同樣振動,但節奏稍遲。問題4 “人浪”沿水平方向傳播,人隨“人浪”遷移了嗎?提示:沒有,人只是上下振動。【知識歸納】 1.機械波的特點(1)機械波傳播的是振動形式、能量和信息,介質中各質點本身并不隨波的傳播而遷移,而是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動。(2)波動過程介質中的各個質點都做受迫振動,各個質點振動的周期(頻率)與波源的周期(頻率)相同。(3)各質點的起振方向都與波源開始振動的方向相同。(4)不考慮能量損失時,各質點振動的振幅相同。2.振動和波動的區別與聯系振動 波動區別 研究對象 單個質點在平衡位置附近的往復運動,研究的是單個質點的“個體行為” 振動在介質中的傳播,研究的是大量質點振動的“群體行為”力的來源 可以由作用在物體上的各種性質的力提供 聯系介質中各質點的彈力運動性質 質點做變加速運動 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勻速向前傳播的聯系 (1)振動是波動的原因,波動是振動的結果;有波動必然有振動,但有振動不一定有波動 (2)波動的性質、頻率和振幅都與振源相同【典例4】 以下對機械波的認識正確的是( )A.形成機械波一定要有波源和介質B.波源做簡諧運動形成的波中,各質點的運動情況完全相同C.橫波向右傳播時,處于波峰的質點也向右遷移D.機械波向右傳播時,右方的質點比左方的質點早一些振動A [波源和介質是形成機械波的兩個必不可少的條件,故A正確;簡諧運動形成的波在介質中傳播時,介質中各質點都做簡諧運動,沿波的傳播方向上,后面的質點比前面的質點總要晚一些開始振動,但質點本身并不隨波的傳播而發生遷移,而且各質點的振動步調不一致,故B、C、D錯誤。]1.(多選)關于機械波的形成和傳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機械波只能在介質中傳播,波源周圍如果沒有介質,就不能形成機械波B.離波源較近的質點總比離波源較遠的質點振動得遲一些C.離波源較近的質點總比離波源較遠的質點振動得早一些D.一旦波源振動起來,介質中的各個質點也就立刻振動起來AC [機械波形成的條件是有波源和介質,兩者缺一不可;機械波的形成可表述為離波源近的質點帶動離波源遠的質點振動,故離波源近的質點振動得早一些,所以選項A、C正確。]2.區分橫波和縱波的依據是( )A.質點沿水平方向還是沿豎直方向振動B.波沿水平方向還是沿豎直方向傳播C.質點的振動方向和波的傳播方向是相互垂直還是在一條直線上D.波傳播距離的遠近C [橫波與縱波分類的依據是質點的振動方向和波的傳播方向的關系,若二者互相垂直,為橫波,若二者在一條直線上,為縱波,故選C。]3.A為振源,形成的波沿著一條右端固定的繩子傳播到B點的波形示意圖如圖所示,由圖可判斷出( )A.A開始振動的方向向下B.A開始振動的方向向右C.若A停止振動,繩上的B、C兩點也立即停止振動D.若A停止振動,繩上的C點比B點先停止振動(只考慮波從A傳到繩子右端的過程)D [波向右傳播,根據“帶動看齊法”可知,此時B點的振動方向向上,由于B點起振方向與A的起振方向相同,可知A開始振動的方向向上,故A、B錯誤;若A停止振動,波繼續向右傳播,繩上的B、C兩點繼續振動,故C錯誤;波先傳到C點,后傳到B點,各質點從起振到停止振動所用時間相同,故若A停止振動,繩上的C點比B點先停止振動,故D正確。]4.(多選)一列橫波某時刻的波形如圖所示,則關于質點A在此時刻的受力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如果波向右傳播,則質點A受到向上的作用力B.如果波向右傳播,則質點A受到向下的作用力C.如果波向左傳播,則質點A受到向上的作用力D.如果波向左傳播,則質點A受到向下的作用力BD [波在介質中傳播的過程中任何質點都參與波的傳播,都會振動。振動需要回復力,質點A所受的回復力總是指向平衡位置,所以題圖中A受到的力向下,與波的傳播方向無關,故選項B、D正確。]回歸本節知識,完成以下問題:1.機械波的形成條件是什么?提示:振源和介質。2.機械波根據振動方向和傳播方向的關系可分為幾類?提示:兩類,即橫波和縱波。3.在波的傳播過程中,波傳播的是什么?提示:振動形式和能量。課時分層作業(十一) 波的形成?題組一 波的形成1.一列波沿一條長繩傳播,當波源突然停止振動時( )A.所有質點都立即停止運動B.已經振動的質點繼續振動,尚未振動的質點不會振動C.離波源近的質點先停止振動,然后才是遠的質點停止振動D.離波源遠的質點先停止振動,然后才是近的質點停止振動C [當波源突然停止振動時,由于波是質點間相互帶動傳播的,同時后一個質點比前一個質點滯后,所以離波源近的質點先停止振動,然后才是遠的質點停止振動,波的形式仍在質點的振動下傳播,最終所有質點停止振動,故A、D錯誤,C正確;波源突然停止振動時,已經振動的質點繼續振動,后面尚未振動的質點也將在前面質點的帶動下振動,故B錯誤。]2.(多選)如圖所示,手持較長軟繩端點O以周期T在豎直方向上做簡諧運動,帶動繩上的其他質點振動,形成簡諧波,該波沿水平方向傳播。繩上有另一質點P(圖中未畫出),t=0時,O點位于最高點,P點位于最低點,則( )A.t=時,P點位于平衡位置B.t=時,P點的速度方向水平向右C.P點的起振方向與O點的起振方向相反D.P點的起振方向與O點的起振方向相同AD [時,P點從最低點經歷個周期后回到平衡位置,故A正確;t=時,P點的速度方向向上,向平衡位置移動,故B錯誤;每一個質點的起振方向都跟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故C錯誤,D正確。故選AD。]?題組二 橫波和縱波3.有關縱波與橫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對于縱波,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一定相同B.對于橫波,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垂直C.縱波的質點可以隨波遷移,而橫波的質點不能D.橫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縱波只能在液體、氣體中傳播B [縱波質點的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在一條直線上,方向并不一定相同,故A項錯誤;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垂直的波是橫波,故B項正確;機械波的質點只是在其平衡位置附近做簡諧運動,并不隨波遷移,無論橫波和縱波都是這樣,故C項錯誤;橫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縱波可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傳播,故D項錯誤。]4.如圖所示,一群學生在玩“人浪”游戲。學生手挽手排成一行,從左邊第一位同學開始,周期性地“下蹲、起立”,呈現類似波浪的效果。則( )A.“人浪”是縱波B.學生“下蹲、起立”的動作越頻繁,“人浪”傳播的速度一定越快C.當“人浪”向右傳播時,學生隨“人浪”向右移動D.“人浪”傳播的是“下蹲、起立”這種運動形式D [學生“下蹲、起立”時身體的運動方向與“人浪”傳播的方向垂直,則可知“人浪”是橫波,故A錯誤;“人浪”傳播的速度快慢與學生“下蹲、起立”的動作頻率無直接關系,故B錯誤;學生只在自己所站位置“下蹲、起立”,并不會隨波移動,故C錯誤;“人浪”傳播的是“下蹲、起立”這種運動形式,故D正確。故選D。]?題組三 機械波5.如圖所示,某個手機充電時打入電話,手機開始振動,頻率為f1,發現在插座附近的充電線A位置也在振動,頻率為f2。則f1和f2的大小關系以及判斷的依據最合理的是( )A.f1>f2,機械波的傳播規律B.f1= f2,機械波的傳播規律C.f1>f2,簡諧振動的規律D.f1= f2,簡諧振動的規律B [手機是振源,振動沿著充電線向外傳播形成機械波,機械波的頻率等于振源的頻率,B正確,A、C、D錯誤。故選B。]6.一個小石子投向平靜的湖面中心,會激起一圈圈波紋向外傳播,如果此時水面上有一片樹葉,下列對樹葉運動情況的敘述正確的是( )A.樹葉漸漸飄向湖心B.樹葉漸漸飄向湖邊C.樹葉在原處振蕩D.樹葉沿著波紋做圓周運動C [一個小石子投向平靜的湖面中心,激起水波向外傳播,水面上各質點在原位置附近振動,既不向外遷移,也不會向中心運動,更不會沿著波紋做圓周運動,故C正確。]7.如圖所示,0,1,2,…,9為彈性介質中間隔相等的若干連續質點,t=0時刻,0點從平衡位置開始向上做簡諧運動,當0點第1次達到正向最大位移處時,2點開始振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2點開始振動的方向向下B.經過一段時間,1點運動到5點的位置C.9點開始振動后,其振動情況與1點完全相同D.0點的振動頻率大于后面所有點的振動頻率C [波傳播過程中各質點的起振方向與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0點從平衡位置開始向上做簡諧運動,故2點開始振動的方向向上,A錯誤;做簡諧運動的質點僅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動,不會隨波遷移,故1點不會運動到5點的位置,B錯誤;當0點第1次達到正向最大位移處時,2點開始振動,可知0點到2點的相位差為,各點間的間隔相等,故9點與1點的相位差為2π,則9點開始振動后,其振動情況與1點完全相同,C正確;機械波在傳播的過程中,所有質點的振動頻率都與波源的頻率相同,D錯誤。]8.(多選)一列橫波沿繩子向右傳播,傳播過程無能量損失,某時刻繩子形成如圖所示的凹凸形狀。對此時繩上A、B、C、D、E、F六個質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它們的振幅相同B.質點D和F的速度方向相同C.從此時算起,質點B比C先回到平衡位置D.從此時算起,質點E比F先到達波峰ACD [波源振動時,繩上各質點通過相互間的彈力作用跟著做受迫振動,不考慮傳播中的能量損耗時,各質點的振幅均相同,選項A正確;波傳播時,離波源遠的質點的振動落后于離波源近的質點的振動,并跟隨著離波源近的質點振動,由題圖可知,波源在左端,因此,質點D跟隨離波源近的質點C正向上運動,質點F跟隨離波源近的質點E正向下運動,兩者速度方向相反,選項B錯誤;由于此時B、C兩質點都向上運動,B比C先到最大位移處,故質點B比C先回到平衡位置,選項C正確;同理知,選項D正確。]9.(多選)如圖所示,這是一列波在某時刻的波形圖,a、b、c、d為介質中的四個質點,a在波峰,d在波谷,c在平衡位置,b的位移大小等于振幅的一半,四個質點的加速度大小分別為aa、ab、ac、ad,它們的速度大小分別為va、vb、vc、vd,則( )A.acab>aa=adC.va=vd>vb>vc D.va=vdAD [由簡諧運動的特點可知,位移越大,加速度越大,速度越小,故質點a與質點d的加速度最大,質點c的加速度最小,而質點c的速度最大,質點a和質點d速度最小,A、D正確,B、C錯誤。]10.如圖所示,小鴨A(視為質點)在平靜的河道內靠近岸邊戲水,在水面上引起一列穩定的簡諧水波,B為岸邊的一點,已知P點為小鴨A和B點連線的中點,忽略傳播時能量的衰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P點與B點的振動頻率相同B.P點將隨水波運動到B點C.P點與B點的振動方向一定相同D.P點的振幅一定大于B點的振幅A [水面上形成的是一列穩定的簡諧水波,所有質點的振動頻率均相等,均等于波源的頻率,即P點與B點的振動頻率相同,故A正確;機械波在傳播的過程中,質點在各自平衡位置附近振動,質點并不隨波遷移,即P點不會隨水波運動到B點,故B錯誤;根據振動規律可知,簡諧水波中的各個質點的振動方向呈現周期性的變化,故C錯誤;一列穩定的簡諧水波中,各個質點的振幅相等,即P點的振幅等于B點的振幅,故D錯誤。故選A。]11.如圖所示是某繩波形成過程的示意圖,1、2、3、4、…為繩上的一系列等間距(間距為a)的質點,繩處于水平方向。質點1在外力作用下沿豎直方向做簡諧運動,帶動2、3、4、…各個質點依次上下振動,把振動從繩的左端傳到右端。t=0時質點1開始豎直向上運動,經過四分之一周期,質點5開始運動。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t=時質點5的運動方向向下B.t=時質點8的加速度方向向上C.t=時質點12的運動方向向下D.t=T時質點17開始運動D [經過時,質點1從平衡位置運動到波峰,由于后一個質點重復前一個質點的振動,且質點1開始振動時是從平衡位置開始向上振動,故質點5開始振動時也是由平衡位置開始向上振動,故A錯誤;振動從質點1傳播到質點5經過,質點1和質點5之間的距離為質點1到質點8的距離為λ,所以波從質點1傳到質點8所需時間為T,開始時質點8向上振動,故在t=時質點8已振動了T,即質點8在從平衡位置向波峰的運動過程中,根據a=-得加速度方向向下,故B錯誤;質點1和質點12之間的距離為,在t=T時刻,質點12已運動了開始時質點12向上振動,故在t=T時刻,質點12的運動方向向上,故C錯誤;一個周期內振動的距離等于一個波長,則知t=T時質點17開始運動,故D正確。故選D。]12.細繩的一端在外力作用下從t=0時刻開始做簡諧運動,激發出一列橫波。在細繩上選取15個點,圖中甲為t=0時刻各點所處的位置,乙為t=時刻的波形圖(T為波的周期),在丙中畫出t=時刻的波形圖。[解析] 機械波在傳播過程中,介質中的質點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動,時間依次滯后,從題中波形圖上可以看出,在t=時刻,第4個質點剛開始振動,則在t=時刻,第10個質點剛開始振動,此時第4個質點又振動了的時間回到了自己的平衡位置,第1個質點到達下方最大位移處,新的波形如圖所示。[答案] 見解析圖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6 第三章 1.波的形成 學生版.docx 16 第三章 1.波的形成.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