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2張PPT)復習任務群一現代文閱讀Ⅰ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應考之“脈”第二章 機械振動章末綜合提升鞏固層·知識整合提升層·主題探究主題1 簡諧運動的五大特征受力特征 回復力F=-kx,F(或a)的大小與x的大小成正比,方向相反運動特征 衡位置時,a、F、x都減小,v增大;遠離平衡位置時,a、F、x都增大,v減小能量特征 振幅越大,能量越大,在運動過程中,系統的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機械能守恒周期性特征 質點的位移、回復力、加速度和速度隨時間做周期性變化,變化周期就是簡諧運動的周期T;動能和勢能也隨時間做周期性變化,其變化周期為對稱性特征 關于平衡位置O對稱的兩點,速度的大小、動能、勢能相等,相對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相等;由對稱點到平衡位置O用時相等【典例1】 如圖甲所示,一單擺做小角度擺動,從某次擺球由左向右通過平衡位置開始計時,相對平衡位置的位移x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對于這個單擺的振動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甲 乙A.單擺的擺長約為1.0 mB.單擺的位移x隨時間t變化的關系式為x=8sin 2πt cmC.從t=0.5 s到t=1.0 s的過程中,擺球的重力勢能逐漸增大D.從t=1.0 s到t=1.5 s的過程中,擺球的回復力逐漸減小√A [由題圖乙可知單擺的周期T=2 s,振幅A=8 cm,由單擺的周期公式T=2π,代入數據可得l≈1 m,A正確;由ω=可得ω=rad/s,則單擺的位移x隨時間t變化的關系式為x=A sin ωt=8sin πt cm,B錯誤;從t=0.5 s到t=1.0 s的過程中,擺球從最高點運動到最低點,重力勢能減小,C錯誤;從t=1.0 s到t=1.5 s的過程中,擺球的位移增大,回復力增大,D錯誤。]一語通關 (1)做簡諧運動的物體經過平衡位置時,回復力一定為零,但所受合外力不一定為零。(2)由于簡諧運動具有周期性和對稱性, 因此涉及簡諧運動時往往會出現多解的情況,分析時應特別注意。(3)位移相同時,回復力、加速度、速率、動能和勢能等可以確定,但速度可能有兩個方向,由于周期性,運動時間也不能確定。主題2 簡諧運動的圖像及應用簡諧運動的圖像描述了振動質點的位移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從圖像中可以確定位移、速度、加速度、動能和勢能等物理量以及它們的變化規律,具體分析如表:項目 內容橫、縱軸表示的物理量 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質點的位移意義 表示振動質點的位移隨時間變化的規律項目 內容形狀 應用 ①直接從圖像上讀出周期和振幅②確定任一時刻質點相對平衡位置的位移③判斷任意時刻振動質點的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④判斷某段時間內振動質點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動能及勢能大小的變化情況說明①振動圖像不是振動質點的運動軌跡②計時起點一旦確定,已經形成的圖像形狀不變,以后的圖像隨時間向后延伸③簡諧運動圖像的具體形狀跟正方向的規定有關【典例2】 如圖所示是一個質點做簡諧運動的圖像,根據圖像回答下面的問題:(1)振動質點離開平衡位置的最大距離;(2)寫出此振動質點位移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式;(3)振動質點在0~0.6 s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4)振動質點在t=0.1 s、0.3 s、0.5 s、0.7 s時的振動方向;(5)振動質點在0.6~0.8 s這段時間內速度和加速度是怎樣變化的?(6)振動質點在0.4~0.8 s這段時間內的動能變化是多少?[解析] (1)由題圖可以看出,質點振動的振幅為5 cm,即為質點離開平衡位置的最大距離。(2)由題圖可知A=5 cm,T=0.8 s,φ=0,所以x=A sin (ωt+φ)=A sin =5sin cm=5sin (2.5πt)cm。(3)由題圖可以看出,質點振動的周期為T=0.8 s,0.6 s=3×,振動質點是從平衡位置開始振動的,故在0~0.6 s的時間內質點通過的路程為s=3A=3×5 cm=15 cm。(4)在t=0.1 s時,振動質點處在位移為正值的某一位置上,若從t=0.1 s起取一段極短的時間間隔Δt(Δt→0)的話,從題圖中可以看出振動質點的正方向的位移將會越來越大,由此可以判斷得出質點在t=0.1 s時的振動方向是沿題中所設的正方向。同理可以判斷得出質點在t=0.3 s、0.5 s、0.7 s時的振動方向分別是沿題中所設的負方向、負方向和正方向。(5)由題圖可以看出,在0.6~0.8 s這段時間內,振動質點從最大位移處向平衡位置運動,故其速度越來越大;而質點所受的回復力指向平衡位置,并且逐漸減小,故其加速度的方向指向平衡位置且越來越小。(6)由題圖可以看出,在0.4~0.8 s這段時間內,質點從平衡位置經過半個周期的運動又回到了平衡位置,盡管初、末兩個時刻的速度方向相反,但大小是相等的,故這段時間內質點的動能變化為零。[答案] (1)5 cm (2)x=5sin (2.5πt) cm (3)15 cm (4)正方向 負方向 負方向 正方向(5)速度增大,加速度減小 (6)零主題3 單擺周期公式的應用1.對單擺周期公式的理解(1)單擺的周期公式在單擺擺角很小時成立。(2)公式中l是擺長,即懸點到擺球球心的距離,l=l線+r球。(3)公式中g是單擺所在地的重力加速度,由單擺所在的空間位置決定。(4)周期T只與l和g有關,與擺球質量m及振幅無關。2.有關周期T的常見情況(1)同一單擺,在地球的不同位置上,由于重力加速度不同,其周期也不同。(2)同一單擺,在不同的星球上,其周期也不相同。例如單擺放在月球上時,由于g月(3)當單擺處在繞地球運行的衛星中時,由于衛星處于完全失重狀態,等效重力加速度g=0,則周期T為無窮大,即單擺不會振動。(4)當單擺放在豎直方向的電場中,若單擺帶電,則類似于超(失)重,等效加速度g′=g+a(或g′=g-a),其中a=(g>a),故周期T變化。【典例3】 如圖所示,單擺甲放在空氣中,周期為T甲;單擺乙放在以加速度a(g>a)向下加速的電梯中,周期為T乙;單擺丙帶正電荷,放在勻強電場E中,周期為T丙,單擺甲、乙、丙的擺長l相同。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甲 乙 丙A.T甲>T乙>T丙B.T乙>T甲>T丙C.T甲>T丙>T乙D.T丙>T甲>T乙√B [對甲擺:T甲=2π。對乙擺:T乙=2π。對丙擺:由于擺球受豎直向下的重力的同時,還受豎直向下的靜電力,靜電力在圓弧切向產生分力,與重力沿切向的分力一起提供回復力,相當于重力增大了,等效重力F=mg+qE,故等效重力加速度g′=g+,故周期T丙=2π,所以T乙>T甲>T丙。]一語通關 同一單擺放到不同環境中,等效重力加速度不同,導致周期不同。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總分:100分)一、單項選擇題:共11題,每題4分,共44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在飛機的發展史中有一個階段,飛機升空后不久,飛機的機翼很快就抖動起來,而且越抖越厲害。后來經過人們的探索,利用在飛機機翼前緣處裝置一個配重桿的方法,解決了這一問題。在飛機機翼前緣處裝置配重桿的目的主要是( )章末綜合測評(二) 機械振動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A.加大飛機的慣性B.使機體更加平衡C.使機翼更加牢固D.改變機翼的固有頻率√D [飛機機翼振動的原因是氣流使機翼振動的周期接近機翼的固有周期,機翼發生了共振現象,通過裝置一個配重桿的方法改變機翼的固有周期,從而避免共振的發生,選項D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2.做簡諧運動的物體,當它每次經過同一位置時,可能不同的物理量是( )A.位移 B.速度C.加速度 D.回復力√B [做簡諧運動的物體,當它每次經過同一位置時,位移x相同,回復力相同,加速度相同,可能不同的物理量是速度,故B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3.單擺在擺動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回復力由重力和細線拉力的合力提供B.擺動到最低點時回復力為零C.動能變化的周期等于振動周期D.小球質量越大,周期越長√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B [重力沿圓弧切線方向的分力提供單擺做簡諧運動的回復力,故A錯誤;擺動到最低點時回復力為零,故B正確;小球從最高點開始擺動過程中,小球的動能先增大后減小,到達另一側最高點時動能為零,然后再重復,故其動能的變化周期為單擺振動周期的一半,C錯誤;單擺的周期T=2π,與小球的質量無關,故D錯誤。]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4.一根彈簧原長為l0,掛一質量為m的物體時伸長x。當把這根彈簧與該物體套在一光滑水平的桿上組成彈簧振子,且其振幅為A時,物體振動的最大加速度為( )A.C.√B [振子的最大加速度a=,而mg=kx,解得a=,B項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5.如圖甲所示,輕彈簧上端固定,下端懸吊一鋼球,把鋼球從平衡位置向下拉下一段距離A,由靜止釋放。以鋼球平衡位置為坐標原點、豎直向上為正方向建立x軸,當鋼球在振動過程中某一次經過平衡位置時開始計時,鋼球運動的位移—時間圖像如圖乙所示。已知鋼球振動過程中彈簧始終處于拉伸狀態,則( )甲 乙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A.t1時刻鋼球處于超重狀態B.t2時刻鋼球的速度方向向上C.t1~t2時間內鋼球的動能逐漸增大D.t1~t2時間內鋼球的機械能逐漸減小√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D [t1時刻,鋼球位于平衡位置上方,位移為正,所以加速度為負,有向下的加速度,處于失重狀態,故A錯誤;t2時刻,鋼球位于平衡位置下方,正在遠離平衡位置,速度方向向下,故B錯誤;t1~t2時間內,鋼球的速度先增大后減小,動能先增大后減小,故C錯誤;t1~t2時間內,鋼球一直向下運動,彈簧彈力一直向上,鋼球需克服彈力做功,根據能量守恒定律可知,鋼球的機械能逐漸減小,故D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6.將秒擺的周期由2 s變為1 s,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將擺球的質量減半 B.將振幅減半C.將擺長減半 D.將擺長減為原來的D [秒擺的周期由2 s變為1 s,周期變為原來的,由單擺周期公式T=2π可知,應將擺長減為原來的,秒擺的周期與擺球的質量、振幅無關,故選項D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7.蜘蛛會根據絲網的振動情況感知是否有昆蟲“落網”,若絲網的固有頻率為200 Hz,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落網”昆蟲翅膀振動的頻率越大,絲網的振幅越大B.當“落網”昆蟲翅膀振動的頻率低于200 Hz 時,絲網不振動C.當“落網”昆蟲翅膀振動的周期為0.005 s時,絲網的振幅最大D.昆蟲“落網”時,絲網振動的頻率由絲網自身的結構所決定,與昆蟲翅膀振動頻率無關√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C [根據共振的條件可知,驅動力的頻率等于系統的固有頻率時,系統發生共振,振幅達最大,故A、B錯誤;當“落網”昆蟲翅膀振動的周期為0.005 s時,其頻率f== Hz=200 Hz,與絲網的固有頻率相等,所以絲網的振幅最大,故C正確;受迫振動的頻率等于驅動力的頻率,所以昆蟲“落網”時,絲網振動的頻率由“落網”昆蟲翅膀振動的頻率決定,故D錯誤。]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8.如圖所示為兩個單擺做受迫振動的共振曲線,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兩個單擺的固有周期之比為TⅠ∶TⅡ=2∶5B.兩個單擺的擺長之比lⅠ∶lⅡ=4∶25C.圖線Ⅱ對應單擺擺長約為1 mD.若兩條圖線分別對應同一單擺在月球上和地球上的受迫振動,則圖線Ⅱ是月球上的單擺的共振曲線√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C [由共振曲線及共振的條件可知,圖線Ⅰ和Ⅱ的兩個單擺的固有頻率分別為0.2 Hz和0.5 Hz,周期之比TⅠ∶TⅡ=5∶2,A錯誤;由單擺的周期公式T=2π可知,lⅠ∶lⅡ==25∶4,B錯誤;同時可知lⅡ=≈1 m,C正確;當擺長不變時,重力加速度越大,固有頻率越大,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故D錯誤。]A.質點做簡諧運動的方程為x=A sin tB.質點在位置b與位置d時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不同C.質點從位置a到c和從位置b到d所用時間相等D.質點從位置a到b和從b到c的平均速度相等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9.一個質點以O為中心做簡諧運動,位移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a、b、c、d表示質點在不同時刻的相應位置,且b、d關于平衡位置對稱,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C [由題給的質點位移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可知,振幅為A,周期T=8 s,質點做簡諧運動的方程為x=A sin t=A sin t,A錯誤;根據簡諧運動的對稱性可知質點在位置b與位置d時速度相同,B錯誤;質點從位置a到c與從位置b到d所用時間均為2 s,C正確;質點從位置a到b和從位置b到c所用的時間都是1 s,但位移大小不同,所以平均速度不相等,D錯誤。]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0.如圖所示,長度為l的輕繩上端固定在O點,下端系一小球(小球可以看成質點)。在O點正下方,距O點處的P點固定一個小釘子。現將小球拉到點A處,輕繩被拉直,然后由靜止釋放小球。點B是小球運動的最低位置,點C(圖中未標出)是小球能夠到達的左側最高位置。已知點A與點B之間的高度差為h,h l。A、B、P、O在同一豎直平面內,當地的重力加速度為g,不計空氣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A.點C與點B高度差小于hB.點C與點B高度差大于hC.小球擺動的周期等于D.小球擺動的周期等于√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C [不計空氣阻力,小球在整個運動過程中機械能守恒,故運動到左側時,最高點C與點A等高,與點B高度差為h,A、B錯誤;當小球從A點開始運動,再回到A點時為一個周期,是兩個半周期之和,即T=π+π=,C正確,D錯誤。]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1.下端附著重物的粗細均勻的木棒豎直浮在河面,在重力和浮力作用下,沿豎直方向做頻率為1 Hz的簡諧運動。與此同時,木棒在水平方向上隨河水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圖(a)所示。以木棒所受浮力F為縱軸,木棒水平位移x為橫軸建立直角坐標系,浮力F隨水平位移x的變化如圖(b)所示。已知河水密度為ρ,木棒橫截面積為S,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b)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A.x從0.2 m到0.3 m的過程中,木棒的加速度豎直向下,逐漸變大B.x=0.35 m和x=0.45 m時,木棒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C.河水流動的速度為0.4 m/sD.木棒在豎直方向做簡諧運動的振幅為√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C [由簡諧運動的對稱性可知,在x=0.1 m、0.3 m、0.5 m時木棒處于平衡位置,木棒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由題圖(b)知x=0.2 m時木棒受到的浮力最小,此時木棒在上方最大位移處,則x從0.2 m到0.3 m的過程中,木棒從最大位移處到達平衡位置,由于木棒受到的浮力逐漸增大,且小于重力,所以木棒的加速度方向豎直向下,逐漸減小,故A錯誤;在x=0.35 m和x=0.45 m時,由題圖(b)知浮力大小相等,說明木棒在同一位置,根據簡諧運動的對稱性,可知兩時刻木棒在豎直方向的速度大小相等,但速度方向相反,而木棒在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水平方向速度相同,根據速度的合成可知合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故B錯誤;木棒沿豎直方向做頻率為1 Hz的簡諧運動,則其振動的周期為1 s,由題圖(b)可知在一個周期內,木棒沿水平方向移動的距離為0.4 m,則河水流動的速度為v水== m/s=0.4 m/s,故C正確;設木棒在平衡位置處浸沒的深度為h,木棒做簡諧運動的振幅為A,則浮力最大時,有F1=ρgS(h+A),浮力最小時,有F2=ρgS(h-A),聯立求得A=,故D錯誤。]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二、非選擇題:共4題,共56分。12.(15分)小明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測量重力加速度g。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用游標卡尺測量小球的直徑,某次測量的結果如圖乙所示,則小球的直徑為________ cm。(2)為使測量結果更加準確,以下操作中正確的有________。A.擺線要選擇細些的、伸縮性小些的,并且適當長一些B.開始時拉開擺球,使擺線相距平衡位置有較大的角度C.測量周期時應該從擺球運動到最高點時開始計時1.96A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3)測出懸點O至小球球心的距離(擺長)L及單擺完成n次全振動所用的時間t,則重力加速度表達式g=____________(用L、n、t表示)。(4)某同學在實驗中改變擺長重復實驗,他只測出了懸線的長度l′及對應的周期T,得到幾組數據,再以l′為橫坐標、T2為縱坐標作出T2-l′圖線如圖丙所示。已知圖線與縱軸的截距為b1,圖線上P點坐標為(a,b2),則由此根據圖線斜率計算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用題給字母表示)。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5)某同學測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一種原因是________。A.測擺線長時擺線拉得過緊B.開始計時時,停表過遲按下C.實驗時擺球擺動時間過長引起擺角變小D.擺線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懸點,振動中出現松動,使擺線長度增加了D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解析] (1)用游標卡尺測量小球的直徑,小球的直徑為d=19 mm+6×0.1 mm=19.6 mm=1.96 cm。(2)為了減小擺長的測量誤差,擺線要選擇細些的、伸縮性小些的,并且適當長一些,故A正確;擺球的周期與擺線的長短有關,但與擺角無關,且角度大于5°時,小球不能看作是做簡諧運動,故B錯誤;為了減小測量擺球運動時間的誤差,應該從擺球運動到最低點時開始計時,故C錯誤。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3)單擺的周期為T=,結合T=2π,可得重力加速度表達式g=。(4)由單擺周期公式得T=2π=2π,解得T2=l′+r,結合圖像斜率有k==,解得重力加速度g=。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5)根據單擺周期公式T=2π,解得g=。測擺線長時擺線拉得過緊,會使擺長測量值偏大,根據g=,可知測得的g值偏大,故A錯誤;開始計時時,停表過遲按下,測量的時間t偏小,則周期T偏小,根據g=,可知測得的g值偏大,故B錯誤;擺角變小,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周期不變,根據g=,可知測得的g值不會受影響,故C錯誤;單擺的懸點未固定緊,振動中出現松動,使擺線增長了,則擺長的測量值偏小,根據g=,可知測得的g值偏小,故D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3.(13分)如圖所示,輕彈簧的下端系著A、B兩球,mA=100 g,mB=500 g,系統靜止時彈簧伸長x=15 cm,未超出彈性限度。若剪斷A、B間繩,則A在豎直方向做簡諧運動,問:(1)A的振幅為多大?(2)A的最大加速度為多大?(g取10 m/s2)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解析] (1)設只掛A時彈簧伸長量x1=。由(mA+mB)g=kx,得k=,即x1=x=2.5 cm。振幅A=x-x1=12.5 cm。(2)剪斷細繩瞬間,A受彈力最大,合力最大,加速度最大。F=(mA+mB)g-mAg=mBg=mAam,解得am==5g=50 m/s2。[答案] (1)12.5 cm (2)50 m/s2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4.(13分)如圖甲所示,一個豎直圓盤轉動時,固定在圓盤上的小圓柱帶動一個T形支架在豎直方向振動,T形支架的下面系著一個彈簧和小球組成的振動系統,小球浸沒在水中。當圓盤靜止時,讓小球在水中振動,小球將做阻尼振動。現使圓盤以不同的頻率振動,測得共振曲線如圖乙所示。(取g=9.86 m/s2,π=3.14)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甲 乙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當圓盤以0.4 s的周期勻速轉動,經過一段時間后,小球振動達到穩定,它振動的頻率是多少?(2)若一個單擺的擺動周期與小球做阻尼振動的周期相同,該單擺的擺長約為多少?(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字)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解析] (1)小球做受迫振動的頻率等于驅動力的頻率,所以小球振動達到穩定時周期為0.4 s,頻率為f==2.5 Hz。(2)由題圖乙可以看出,小球振動的固有頻率為0.3 Hz,則單擺的固有頻率為0.3 Hz,周期為 s,由單擺的周期公式T=2π,解得l==× m≈2.78 m。[答案] (1)2.5 Hz (2)2.78 m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15.(15分)如圖所示,一質量為m的小鋼球,用長為l的細絲線掛在水平天花板上(l遠大于小鋼球的半徑),初始時,擺線和豎直方向的夾角為θ(θ<5°),重力加速度為g。釋放小球后,求:(不計空氣阻力)(1)小球擺到最低點所用的時間;(2)小球在最低點受到的拉力。題號135246879101112131415[解析] (1)小球做簡諧運動,則小球從釋放到最低點所用的時間為t=T=。(2)小球從釋放到最低點,由動能定理有mg(l-l cos θ)=mv2。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FT-mg=m。聯立解得FT=3mg-2mg cos θ。[答案] (1) (2)3mg-2mg cos θ謝 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