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分層作業(五) 振動的描述說明:單選題每小題4分,雙選題每小題6分,本試卷總分74分?題組一 振幅、周期和頻率1.如圖所示,O點為彈簧振子的平衡位置,小球在B、C間做無摩擦的往復運動。若小球從C點第一次運動到O點歷時0.1 s,則小球振動的周期為( )A.0.1 s B.0.2 sC.0.3 s D.0.4 s2.(雙選)下列關于簡諧運動的周期、頻率、振幅的說法正確的是( )A.振幅是矢量,方向是從平衡位置指向最大位移處B.周期和頻率的乘積是一個常數C.振幅增大,周期也增大,而頻率減小D.在自由振動下,做簡諧運動的物體的頻率是固定的,與振幅無關3.(雙選)彈簧振子在AOB之間做簡諧運動,如圖所示,O為平衡位置,測得AB間距為8 cm,完成30次全振動所用時間為60 s。則( )A.振動周期是2 s,振幅是8 cmB.振動頻率是2 HzC.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動通過的路程是16 cmD.振子過O點時計時,3 s內通過的路程為24 cm?題組二 簡諧運動的表達式4.一彈簧振子的位移y隨時間t變化的關系式為y=0.1sin (2.5πt),位移y的單位為m,時間t的單位為s。則( )A.彈簧振子的振幅為0.2 mB.彈簧振子的周期為1.25 sC.在t=0.2 s時,振子的運動速度為零D.在任意0.2 s時間內,振子的位移均為 0.1 m5.(雙選)物體A做簡諧運動的振動位移xA=3sin m,物體B做簡諧運動的振動位移xB=5sin m。比較A、B的運動( )A.振幅是矢量,A的振幅是6 m,B的振幅是10 mB.周期是標量,A、B周期相等,為100 sC.A振動的頻率fA等于B振動的頻率fBD.A的相位始終超前B的相位?題組三 簡諧運動的圖像6.裝有沙粒的試管豎直靜立于水面,如圖所示,將試管豎直提起少許,然后由靜止釋放并開始計時,在一定時間內試管在豎直方向近似做簡諧運動。若取豎直向上為正方向,則下列描述試管振動的圖像中可能正確的是 ( )A B C D7.在水平方向上做簡諧運動的質點其振動圖像如圖所示,假設向右為正方向,則質點速度向右且增大的時間是( )A.0~1 s內 B.1~2 s內C.2~3 s內 D.3~4 s內8.一質點做簡諧運動,其位移—時間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像可知( )A.t=1 s時,質點速度為正的最大值,加速度為零B.t=2 s時,質點速度為零,加速度為負的最大值C.t=3 s時,質點速度為正的最大值,加速度為零D.t=4 s時,質點速度為零,加速度為正的最大值9.如圖所示,一個勁度系數為k的輕彈簧下端固定在擋板上,上端與物塊A連接在一起,物塊B緊挨著物塊A靜止在斜面上。某時刻將B迅速移開,A將在斜面上做簡諧運動,已知物塊A、B的質量分別為mA、mB,若取沿斜面向上為正方向,移開B的時刻為計時起點,則A的振動位移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是( )A BC D10.如圖所示,甲質點在x1軸上做簡諧運動,O1為其平衡位置,A1、B1為其所能到達的最遠處。乙質點沿x2軸從A2點開始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已知A1O1=A2O2,甲、乙兩質點分別經過O1、O2時速率相等,設甲質點從A1運動到O1的時間為t1,乙質點從A2運動到O2的時間為t2,則( )A.t1=t2 B.t1>t2C.t111.如圖所示,虛線和實線分別為甲、乙兩個彈簧振子做簡諧運動的圖像。已知甲、乙兩個振子質量相等,則( )A.甲、乙兩振子的振幅分別為2 cm、1 cmB.甲、乙兩個振子的相位差總為πC.前2 s內甲、乙兩振子的加速度均為正值D.第2 s內甲、乙振子速度方向相同,都指向平衡位置12.如圖所示為一彈簧振子的振動圖像,試完成以下問題:(1)寫出該振子做簡諧運動的表達式。(2)在第2 s末到第3 s末這段時間內,彈簧振子的加速度、速度、動能和彈性勢能各是怎樣變化的?(3)該振子在前100 s的總位移是多少?通過的路程是多少?13.(12分)彈簧振子以O點為平衡位置,在B、C兩點間做簡諧運動,在t=0時刻,振子從O、B間的P點以速度v向B點運動;在t=0.2 s時,振子速度第一次變為-v;在t=0.5 s 時,振子速度第二次變為-v。(1)求彈簧振子振動周期T。(2)若B、C之間的距離為25 cm,求振子在4.0 s內通過的路程。(3)若B、C之間的距離為25 cm。從平衡位置計時,彈簧振子向正方向運動,寫出彈簧振子的位移表達式,并畫出彈簧振子的振動圖像。1 / 4課時分層作業(五)1.D [振子從C點第一次運動到O點的時間為0.1 s,對應的時間為一個周期的,故該彈簧振子的周期為0.4 s,D正確。]2.BD [振幅是一個標量,沒有方向,選項A錯誤;周期和頻率互為倒數,其乘積是1,選項B正確;在自由狀態下,振動物體的周期(或頻率)與振幅的大小無關,只由振動物體本身的性質決定,選項C錯誤,D正確。]3.CD [A、B之間的距離為8 cm,則振幅是4 cm,A錯;T=2 s,f=0.5 Hz,B錯;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動通過的路程是4A,即16 cm,3 s內運動了1.5個周期,故總路程為24 cm,C、D對。]4.C [由y=0.1sin (2.5πt)知,彈簧振子的振幅為0.1 m,選項A錯誤;彈簧振子的周期為T== s=0.8 s,選項B錯誤;在t=0.2 s時,y=0.1 m,即振子到達位移最大點,此時振子的運動速度為零,選項C正確;只有當振子從平衡位置或者從位移最大點開始計時時,經過0.2 s,振子的位移才為A=0.1 m,選項D錯誤。]5.CD [振幅是標量,A、B的振幅分別是3 m、5 m,A錯;周期是標量,A、B的周期T== s≈6.28×10-2 s,B錯;因為TA=TB,故fA=fB,C對;Δφ=φAO-φBO=為定值,D對。故選CD。]6.D [試管在豎直方向上做簡諧運動,平衡位置是在重力與浮力相等的位置,開始時向上提起試管的距離,就是其偏離平衡位置的位移,即正向最大位移,故正確答案為D。]7.D [x-t圖線的斜率等于速度,則3~4 s內圖線的切線斜率為正且增大,速度為正即向右且增大,故選D。]8.C [t=1 s時,位移為零,加速度為零,速度最大,圖像斜率為負,即速度為負,選項A錯誤;t=2 s時,位移為負的最大值,加速度為正的最大值,速度為零,選項B錯誤;t=3 s時,位移為零,加速度為零,速度最大,圖像斜率為正,即速度為正,選項C正確;t=4 s時,質點位移為正的最大值,加速度為負的最大值,速度為零,選項D錯誤。]9.B [物塊A、B緊挨在一起平衡時彈簧壓縮量Δx1=g sin θ,移走B后,A平衡時彈簧壓縮量Δx2=,因此,A的最大位移Δx=Δx1-Δx2=,故A、C錯誤;又t=0時,A在負位移最大值處,故B正確,D錯誤。]10.C [已知A1O1=A2O2,甲、乙兩質點分別經過O1、O2時速率相等,結合題意,作出甲質點從A1到O1與乙質點從A2到O2過程的v-t圖像,如圖所示。容易得出t111.A [根據振動圖像,甲振子的振幅為2 cm、乙振子的振幅為1 cm,A對;由于兩個振子的周期和頻率不同,其相位差亦會變化,B錯;前2 s內,甲在平衡位置的上方,加速度指向平衡位置,方向為負方向;而乙在平衡位置的下方,加速度指向平衡位置,方向為正方向,C錯;第2 s內甲從正向最大位移處向平衡位置運動,速度方向為負方向,指向平衡位置;乙向負向位移最大處運動,速度方向為負方向,且指向負向最大位移處,D錯。故選A。]12.解析:(1)由振動圖像可得A=5 cm,T=4 s,φ=0則ω== rad/s故該振子做簡諧運動的表達式為x=5sin t(cm)。(2)由題圖可知,在t=2 s時振子恰好通過平衡位置,此時加速度為零,隨著時間的延續,位移值不斷加大,加速度的值也變大,速度值不斷變小,動能不斷減小,彈性勢能逐漸增大,當t=3 s時,加速度的值達到最大,速度等于零,動能等于零,彈性勢能達到最大值。(3)振子經過一個周期位移為零,路程為4×5 cm=20 cm,前100 s剛好經過25個周期,所以前100 s振子位移x=0,振子通過的路程s=20×25 cm=500 cm。答案:(1)x=5sin t(cm) (2)見解析(3)0 500 cm13.解析:(1)彈簧振子簡諧運動的示意圖如圖甲所示。由對稱性可得T=0.5×2 s=1.0 s。甲(2)B、C間的距離為2個振幅,則振幅A=×25 cm=12.5 cm振子4.0 s內通過的路程為s=4×4A=4×4×12.5 cm=200 cm。(3)根據x=A sin ωt,A=12.5 cm,ω==2π得x=12.5sin 2πt(cm)振動圖像如圖乙所示。乙答案:(1)1.0 s (2)200 cm (3)見解析3 / 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課時分層作業5 參考答案與精析.docx 課時分層作業5 振動的描述.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