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77張PPT)現代文閱讀Ⅰ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應考之“脈”第2章 機械振動第2節 振動的描述[學習目標] 1.知道振幅、周期和頻率的概念,了解全振動的含義及簡諧運動的圖像是一條正弦(或余弦)曲線。2.掌握簡諧運動圖像的物理意義和應用。3.掌握簡諧運動的位移公式,能理解表達式中各量的物理意義。4.知道振動圖像和位移公式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必備知識·自主預習儲備知識點一 振動特征的描述1.振幅(A)(1)定義:振動物體離開____________的最大距離。(2)物理意義:表示振動幅度大小或____________的物理量,是標量。(3)聲音大小由發聲體振動的______決定,______越大,發出的聲音就越大。平衡位置振動強弱振幅振幅2.周期(T)和頻率(f )(1)周期:做簡諧運動的物體,完成一次_________所經歷的時間。(2)頻率:在一段時間內,物體完成全振動的次數與這段時間_____。(3)固有周期(或固有頻率):物體僅在回復力作用下的振動周期(或頻率),叫作固有周期(或固有頻率)。(4)物理意義:周期和頻率都是表示物體振動______的物理量,周期越短,頻率越___,表示物體振動越___,周期與頻率的關系是T=。全振動之比快慢高快(5)發聲體的固有頻率不同,發出聲音的______也不同。提醒 簡諧運動的位移是矢量,振幅是標量,振幅等于位移的最大值,但是最大位移并不是振幅。音調體驗 1.思考辨析(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振動物體離開平衡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 ( )(2)振幅隨時間做周期性變化。 ( )(3)物體兩次通過平衡位置的時間叫作周期。 ( )√××知識點二 簡諧運動的位移圖像及位移公式1.簡諧運動的位移圖像(1)坐標系的建立以橫軸表示做簡諧運動物體運動的______,縱軸表示做簡諧運動的物體運動過程中相對____________的位移。(2)圖像的特點一條正弦(或余弦)曲線。時間平衡位置(3)圖像意義表示做簡諧運動的物體的______隨時間按正弦(或余弦)規律變化的情況。(4)圖像信息如圖所示,從圖像上可知______和______。還可知道任一時刻的______大小和方向。位移周期振幅位移2.簡諧運動的位移公式簡諧運動的一般表達式為x=A sin ωt=_________。(1)x表示振動物體相對于____________的位移,t表示____________。(2)A表示簡諧運動的______。(3)ω叫作簡諧運動的__________________,表示簡諧運動的快慢,ω==2πf。思考 圖像上的一個點表示什么意義?提示:表示物體在某一時刻所處的位置(或位移)。Asint平衡位置振動時間振幅角速度(或圓頻率)體驗 2.思考辨析(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簡諧運動的位移圖像反映了物體在不同時刻相對平衡位置的位移。 ( )(2)簡諧運動圖像上可以看出振子的運動軌跡。 ( )(3)x=A sin ωt中的A為振幅,是矢量。 ( )3.填空x=A sin ωt,該表達式表示的是物體由____________開始計時,沿_________運動。×√×平衡位置正方向關鍵能力·情境探究達成(1)如圖所示,振子在A、B間振動,O為平衡位置。振子從某一時刻經過O點計時,至下一次再經過O點的時間為一個周期嗎?(2)簡諧運動的表達式一般表示為x=A sin (ωt+φ),那么簡諧運動的函數表達式能否用余弦函數表示?提示:(1)不是。從O→B→O→A→O為一次全振動。經過一個周期振子必須從同一方向經過O點,即經過一個周期,位移、速度第一次同時與初始時刻相同。(2)簡諧運動的位移和時間的關系既可以用正弦函數表示,也可以用余弦函數表示,只是對應的初相位不同。考點1 振幅、周期和頻率1.對全振動的理解(1)振動特征:一個完整的振動過程。(2)物理量特征:位移(x)、加速度(a)、速度(v)等各物理量第一次同時與初始狀態相同。(3)時間特征:歷時一個周期。(4)路程特征:振幅的4倍。2.振幅和振動系統的能量關系對一個確定的振動系統來說,系統能量僅由振幅決定,振幅越大,振動系統能量越大。3.振幅與路程的關系振動中的路程是標量,是隨時間不斷增大的,其中常用的定量關系是(1)一個周期內的路程為4倍的振幅。(2)半個周期內的路程為2倍的振幅。4.振幅與周期的關系在簡諧運動中,一個確定的振動系統的周期(或頻率)是固定的,與振幅無關。√√角度1 對頻率、周期的理解【典例1】 (雙選)關于簡諧運動的頻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頻率越高,振動質點運動的速度越大B.頻率越高,單位時間內速度的方向變化的次數越多C.頻率是50 Hz時,1 s內振動物體速度方向改變100次D.彈簧振子的固有頻率與物體通過平衡位置時的速度大小有關BC [簡諧運動的頻率與物體運動的快慢沒有關系,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用速度,而速度是變化的,物體振動過程中最大速度大,也不能說明它的頻率大。振動得越快和運動得越快意義是不同的,故A錯誤;做簡諧運動的物體在一個周期內速度的方向改變兩次,頻率越高,單位時間內所包含的周期個數越多,速度方向變化的次數就越多,故B、C正確;彈簧振子的固有頻率與物體通過平衡位置的速度沒有關系,它由振動系統的固有量:質量m和彈簧的勁度系數k決定,故D錯誤。]角度2 振幅與振動物體的路程【典例2】 如圖所示,彈簧振子在B、C間振動,O為平衡位置,BO=OC=5 cm,若振子從B到C的運動時間是1 s,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振子從B經O到C完成一次全振動B.振動周期是1 s,振幅是10 cmC.經過兩次全振動,振子通過的路程是20 cmD.從B開始經過3 s,振子通過的路程是30 cm√[思路點撥] (1)振子從B經O到C的時間為T。(2)振子的振幅是5 cm,完成一次全振動的路程為振幅的4倍。D [振子從B→O→C僅完成了半次全振動,所以周期T=2×1 s=2 s,振幅A=BO=5 cm。彈簧振子在一次全振動過程中通過的路程為4A=20 cm,所以兩次全振動中通過的路程為40 cm,3 s的時間為1.5T,所以振子通過的路程為30 cm。故D正確,A、B、C錯誤。]規律方法 振幅與路程的關系振動中的路程是標量,是隨時間不斷增大的。一個周期內的路程為4倍的振幅,半個周期內的路程為2倍的振幅。(1)若從特殊位置開始計時,如平衡位置、最大位移處,周期內的路程等于振幅。(2)若從一般位置開始計時,周期內的路程與振幅之間的大小關系不確定。路程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振幅。[跟進訓練]1.(角度1)有一個在光滑水平面內的彈簧振子,第一次用力把彈簧壓縮x后釋放讓它振動,第二次把彈簧壓縮2x后釋放讓它振動,則先后兩次振動的周期之比和振幅之比分別為( )A.1∶1 1∶1 B.1∶1 1∶2C.1∶4 1∶4 D.1∶2 1∶2√B [彈簧的壓縮量即為振子振動過程中偏離平衡位置的最大距離,即振幅,故振幅之比為1∶2;而對同一振動系統,其周期由振動系統自身的性質決定,與振幅無關,故周期之比為1∶1。故B正確。]√2.(角度2)一個物體做簡諧運動時,周期是T,振幅是A,那么物體( )A.在任意內通過的路程一定等于AB.在任意內通過的路程一定等于2AC.在任意內通過的路程一定等于3AD.在任意T內通過的路程一定等于2AB [物體做簡諧運動,是變加速運動,在任意內通過的路程不一定等于A,故A錯誤;物體做簡諧運動,在任意內通過的路程一定等于2A,故B正確;物體做簡諧運動,在任意內通過的路程不一定等于3A,故C錯誤;物體做簡諧運動,在一個周期內完成一次全振動,位移為零,路程為4A,故D錯誤。]考點2 簡諧運動的圖像和公式1.簡諧運動圖像的應用(1)由圖像可以直接確定周期和頻率。(2)可直接讀出振子在某一時刻相對于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3)可直接讀出振子正(負)位移的最大值,確定振幅的大小。(4)x-t圖像上某一點的斜率表示該時刻的速度,斜率的絕對值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負表示速度的方向。(5)根據a==-x,由圖像可以比較不同時刻質點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6)可以由圖像信息寫出簡諧運動表達式。2.對簡諧運動表達式x=A sin ωt的理解(1)x:表示振動質點相對于平衡位置的位移。(2)A:表示振幅,描述簡諧運動振動的強弱。(3)ω:圓頻率,它與周期、頻率的關系為ω==2πf。可見ω、T、f相當于一個量,描述的都是振動的快慢。3.對簡諧運動表達式x=A sin (ωt+φ0)的理解(1)式中(ωt+φ0)表示相位,描述做周期性運動的物體在各個不同時刻所處的不同狀態,是描述不同振動的振動步調的物理量。它是一個隨時間變化的量,相當于一個角度,相位每增加2π,意味著物體完成了一次全振動。(2)式中φ0表示t=0時簡諧運動質點所處的狀態,稱為初相位或初相。(3)相位差:即某一時刻的相位之差。兩個具有相同圓頻率ω的簡諧運動,設其初相位分別為φ01和φ02;其相位差Δφ=(ωt+φ02)-(ωt+φ01)=φ02-φ01。當Δφ=0時,兩質點振動步調一致;當Δφ=π時,兩質點振動步調完全相反。角度1 簡諧運動的表達式【典例3】 如圖所示,一彈簧振子在M、N間沿光滑水平桿做簡諧運動,坐標原點O為平衡位置,MN=4 cm。從小球在圖中N點時開始計時,到第一次經過O點的時間為0.1 s,則小球振動的周期為______s,振動方程的表達式為x=__________________cm。0.42cos 5πt[解析] 如題圖,從正向最大位移處開始計時,振動方程的表達式為x=A cos ωt;其中振幅A=2 cm;據題可得周期T=4×0.1 s=0.4 s,則ω==5π rad/s,則振動方程的表達式為x=2cos 5πt(cm)。角度2 簡諧運動的圖像【典例4】 [鏈接教材P43例題]如圖甲所示,輕彈簧上端固定,下端系一質量為m=1 kg的小球,小球靜止時彈簧伸長量為10 cm。現使小球在豎直方向上做簡諧運動,從小球在最低點釋放時開始計時,小球相對平衡位置的位移隨時間t變化的規律如圖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1)寫出小球相對平衡位置的位移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式。(2)求出小球在0~12.9 s內運動的總路程和12.9 s時刻的位置。(3)求小球運動到最高點時加速度的大小。甲 乙[解析] (1)由振動圖像可知:A=5 cm,T=1.2 s則ω== rad/s小球相對平衡位置的位移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式y=A cos ωt=5cos t(cm)。(2)12.9 s=10T,則小球在0~12.9 s內運動的總路程s=43A=215 cm;12.9 s時刻的位置:y=0,即在平衡位置。(3)小球在平衡位置時彈簧伸長量10 cm,則k== N/m=100 N/m小球在最高點時,彈簧伸長5 cm,則mg-kΔx′=ma解得a=5 m/s2。[答案] (1)y=5cos t(cm) (2)215 cm 平衡位置 (3)5 m/s2規律方法 簡諧運動圖像的應用技巧(1)判斷質點任意時刻的位移大小和方向:質點任意時刻的位移大小看質點離開平衡位置距離的大小即可,也可比較圖像中縱坐標值的大小。方向由坐標值的正負判斷或質點相對平衡位置的方向判斷。(2)判斷質點任意時刻的加速度(回復力)大小和方向:由于加速度(回復力)的大小與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與位移方向相反,所以只要從圖像中得出質點在任意時刻的位移大小和方向即可。【教材原題P43例題】 某彈簧振子做簡諧運動,其位移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式為x=A sin t,單位為cm,則彈簧振子( )A.第1 s末與第3 s末的位移相同B.第1 s末與第3 s末的速度相同C.第3 s末至第5 s末的位移方向都相同D.第3 s末至第5 s末的速度方向都相同√√分析 (1)位移可通過位移公式求解判斷t時刻的位移,可將時間t代入關系式x=A sin t計算。將t=1 s和t=3 s代入關系式,可求得兩時刻位移相同,A正確。(2)速度可通過位移圖像求解根據位移關系式畫出x-t圖像,將該圖像與彈簧振子振動過程對比,可得如圖2-16所示的對應圖像。第1 s末彈簧振子向正方向運動,遠離平衡位置,而第3 s末彈簧振子向負方向運動,衡位置,兩個時刻的速度方向相反,B錯誤。第3 s末至第5 s末的速度方向一直為負,D正確。從圖像還可看出,第3 s末至第4 s末的位移方向為正,第4 s末至第5 s末的位移方向為負,C錯誤。所以,答案為AD。[跟進訓練]3.(角度1)彈簧振子做簡諧運動,振子運動范圍為0.8 cm,周期為0.5 s,計時開始時具有正向最大加速度,則它的振動方程是( )A.x=8×10-3 sin (m)B.x=4×10-3 sin (m)C.x=8×10-3 sin (m)D.x=4×10-3 sin (m)√B [振子振動范圍為0.8 cm,所以2A=0.8 cm,振幅A=0.4 cm,周期為0.5 s,所以ω==4π rad/s,而初始時刻具有正向最大加速度,即在負向最大位移處,綜上可得它的振動方程為x=4×10-3·sin (4πt-)(m),B正確,A、C、D錯誤。]4.(角度2)(雙選)彈簧振子做簡諧運動的振動圖像如圖所示,則( )A.t=0時,振子位移為零,速度為零,加速度為零B.t=1 s時,振子位移最大,速度為零,加速度最大C.t1和t2時刻振子具有相同的速度D.t3和t4時刻振子具有相同的加速度√√BD [t=0時刻,振子位于平衡位置,位移為零,加速度為零,但速度為最大值,選項A錯誤;t=1 s時,振子位于正向最大位移處,位移最大,加速度最大,而速度為零,選項B正確;t1和t2時刻振子位于正向同一位置,t1時刻是經此點向正方向運動,t2時刻回到此點向負方向運動,兩時刻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所以速度不相同,選項C錯誤;t3和t4時刻振子位移相同,即處在同一位置,因此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加速度,選項D正確。]學習效果·隨堂評估自測√1.關于振幅的各種說法,正確的是( )A.振幅是振子離開平衡位置的最大距離B.位移是矢量,振幅是標量,位移的大小等于振幅C.振幅等于振子運動軌跡的長度D.振幅越大,表示振動越強,周期越長A [振幅是振子離開平衡位置的最大距離,是標量,在簡諧運動中大小不變,而位移是變化的,故A對,B、C錯;振幅越大,振動越強,但與周期無關,故D錯。]√2.兩個簡諧運動的表達式分別為x1=4sin 4πt(cm)和x2=2sin 2πt(cm),它們的振幅之比、各自的頻率之比是( )A.2∶1,2∶1 B.1∶2,1∶2C.2∶1,1∶2 D.1∶2,2∶1A [由題意知A1=4 cm,A2=2 cm,ω1=4π rad/s,ω2=2π rad/s,則A1∶A2=2∶1,f1∶f2=ω1∶ω2=2∶1。故A正確,B、C、D錯誤。]√3.(源自人教版教材改編)如圖甲所示,懸掛在豎直方向上的彈簧振子,在C、D兩點之間做簡諧運動,O點為平衡位置。振子到達D點時開始計時,以豎直向上為正方向,一個周期內的振動圖像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振子在O點受到的彈簧彈力等于零B.振子在1 s內通過的路程一定為6 cmC.t=1.0 s時,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D.振子在C點和D點的加速度相同B [O點是平衡位置,振子在該位置所受的彈簧彈力與重力平衡,A錯誤;由振動圖像可知1 s=T,A=3 cm,振子在半個周期內通過的路程等于2A=6 cm ,故B正確;彈簧振子在D點時,彈簧形變量最大,彈簧彈性勢能最大,而t=1.0 s時,彈簧振子處在C點,故C錯誤;根據彈簧振子簡諧運動的對稱性可知,振子在C點和D點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D錯誤。]4.5月12日是全國防災減災日。現代地震儀的工作原理如圖甲所示:彈簧下吊著一個重錘,在重錘上有一只筆,筆在一個轉動的圓筒上記錄,當地面振動時,重錘會上下振動,筆就會在轉動的圓筒上畫出振動的波形。地震振動的速度較快,轉動的圓筒速度也要快一些才便于觀察和記錄地震的波形形狀。在某次測試時,在圓筒的記錄紙上得到一條曲線,如圖乙所示。(1)若圓筒邊緣的線速度為1 m/s,則由圖乙中數據算出重錘的振動周期為多少?(2)作出重錘的振動圖像,并寫出對應的振動方程。[解析] (1)由題圖乙可知,當紙帶勻速前進20 cm時,彈簧振子恰好完成一次全振動,所以振子的振動周期為T==0.2 s。(2)由題圖乙可以看出重錘的振幅為2 cm,且t=0時刻時重錘向上運動,振動圖像如圖所示。振動方程為x=A sin ωt其中A=2 cmω==10π rad/s代入可得x=2sin 10πt(cm)。[答案] (1)0.2 s (2)見解析圖,x=2sin 10πt(cm)回歸本節知識,自我完成以下問題:1.在簡諧運動中,完成一次全振動通過的路程為多大?需要多少時間?提示:4A(其中A為振幅),一個周期T。2.簡諧運動的圖像是一條什么樣的曲線?從圖像上可以直接得到什么信息?提示:正弦(或余弦)曲線,振幅、周期。3.請寫出簡諧運動的位移公式。提示:x=A sin ωt或x=A sin (ωt+φ0)。題號135246879101112√課時分層作業(五) 振動的描述13?題組一 振幅、周期和頻率1.如圖所示,O點為彈簧振子的平衡位置,小球在B、C間做無摩擦的往復運動。若小球從C點第一次運動到O點歷時0.1 s,則小球振動的周期為( )A.0.1 s B.0.2 sC.0.3 s D.0.4 s題號13524687910111213D [振子從C點第一次運動到O點的時間為0.1 s,對應的時間為一個周期的,故該彈簧振子的周期為0.4 s,D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132.(雙選)下列關于簡諧運動的周期、頻率、振幅的說法正確的是( )A.振幅是矢量,方向是從平衡位置指向最大位移處B.周期和頻率的乘積是一個常數C.振幅增大,周期也增大,而頻率減小D.在自由振動下,做簡諧運動的物體的頻率是固定的,與振幅無關√√BD [振幅是一個標量,沒有方向,選項A錯誤;周期和頻率互為倒數,其乘積是1,選項B正確;在自由狀態下,振動物體的周期(或頻率)與振幅的大小無關,只由振動物體本身的性質決定,選項C錯誤,D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133.(雙選)彈簧振子在AOB之間做簡諧運動,如圖所示,O為平衡位置,測得AB間距為8 cm,完成30次全振動所用時間為60 s。則( )A.振動周期是2 s,振幅是8 cmB.振動頻率是2 HzC.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動通過的路程是16 cmD.振子過O點時計時,3 s內通過的路程為24 cm題號13524687910111213√√CD [A、B之間的距離為8 cm,則振幅是4 cm,A錯;T=2 s,f=0.5 Hz,B錯;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動通過的路程是4A,即16 cm,3 s內運動了1.5個周期,故總路程為24 cm,C、D對。]題號13524687910111213?題組二 簡諧運動的表達式4.一彈簧振子的位移y隨時間t變化的關系式為y=0.1sin (2.5πt),位移y的單位為m,時間t的單位為s。則( )A.彈簧振子的振幅為0.2 mB.彈簧振子的周期為1.25 sC.在t=0.2 s時,振子的運動速度為零D.在任意0.2 s時間內,振子的位移均為0.1 m√題號13524687910111213C [由y=0.1sin (2.5πt)知,彈簧振子的振幅為0.1 m,選項A錯誤;彈簧振子的周期為T== s=0.8 s,選項B錯誤;在t=0.2 s時,y=0.1 m,即振子到達位移最大點,此時振子的運動速度為零,選項C正確;只有當振子從平衡位置或者從位移最大點開始計時時,經過0.2 s,振子的位移才為A=0.1 m,選項D錯誤。]題號13524687910111213√√5.(雙選)物體A做簡諧運動的振動位移xA=3sin m,物體B做簡諧運動的振動位移xB=5sin m。比較A、B的運動( )A.振幅是矢量,A的振幅是6 m,B的振幅是10 mB.周期是標量,A、B周期相等,為100 sC.A振動的頻率fA等于B振動的頻率fBD.A的相位始終超前B的相位題號13524687910111213CD [振幅是標量,A、B的振幅分別是3 m、5 m,A錯;周期是標量,A、B的周期T== s≈6.28×10-2 s,B錯;因為TA=TB,故fA=fB,C對;Δφ=φAO-φBO=為定值,D對。故選CD。]題號13524687910111213√?題組三 簡諧運動的圖像6.裝有沙粒的試管豎直靜立于水面,如圖所示,將試管豎直提起少許,然后由靜止釋放并開始計時,在一定時間內試管在豎直方向近似做簡諧運動。若取豎直向上為正方向,則下列描述試管振動的圖像中可能正確的是 ( )題號13524687910111213A B C DD [試管在豎直方向上做簡諧運動,平衡位置是在重力與浮力相等的位置,開始時向上提起試管的距離,就是其偏離平衡位置的位移,即正向最大位移,故正確答案為D。]題號13524687910111213√7.在水平方向上做簡諧運動的質點其振動圖像如圖所示,假設向右為正方向,則質點速度向右且增大的時間是( )A.0~1 s內 B.1~2 s內C.2~3 s內 D.3~4 s內題號13524687910111213D [x-t圖線的斜率等于速度,則3~4 s內圖線的切線斜率為正且增大,速度為正即向右且增大,故選D。]√8.一質點做簡諧運動,其位移—時間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像可知( )A.t=1 s時,質點速度為正的最大值,加速度為零B.t=2 s時,質點速度為零,加速度為負的最大值C.t=3 s時,質點速度為正的最大值,加速度為零D.t=4 s時,質點速度為零,加速度為正的最大值題號13524687910111213C [t=1 s時,位移為零,加速度為零,速度最大,圖像斜率為負,即速度為負,選項A錯誤;t=2 s時,位移為負的最大值,加速度為正的最大值,速度為零,選項B錯誤;t=3 s時,位移為零,加速度為零,速度最大,圖像斜率為正,即速度為正,選項C正確;t=4 s時,質點位移為正的最大值,加速度為負的最大值,速度為零,選項D錯誤。]題號135246879101112139.如圖所示,一個勁度系數為k的輕彈簧下端固定在擋板上,上端與物塊A連接在一起,物塊B緊挨著物塊A靜止在斜面上。某時刻將B迅速移開,A將在斜面上做簡諧運動,已知物塊A、B的質量分別為mA、mB,若取沿斜面向上為正方向,移開B的時刻為計時起點,則A的振動位移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是( )題號13524687910111213題號13524687910111213√A BC DB [物塊A、B緊挨在一起平衡時彈簧壓縮量Δx1=g sin θ,移走B后,A平衡時彈簧壓縮量Δx2=,因此,A的最大位移Δx=Δx1-Δx2=,故A、C錯誤;又t=0時,A在負位移最大值處,故B正確,D錯誤。]題號13524687910111213√10.如圖所示,甲質點在x1軸上做簡諧運動,O1為其平衡位置,A1、B1為其所能到達的最遠處。乙質點沿x2軸從A2點開始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已知A1O1=A2O2,甲、乙兩質點分別經過O1、O2時速率相等,設甲質點從A1運動到O1的時間為t1,乙質點從A2運動到O2的時間為t2,則( )A.t1=t2 B.t1>t2C.t1題號13524687910111213C [已知A1O1=A2O2,甲、乙兩質點分別經過O1、O2時速率相等,結合題意,作出甲質點從A1到O1與乙質點從A2到O2過程的v-t圖像,如圖所示。容易得出t1題號1352468791011121311.如圖所示,虛線和實線分別為甲、乙兩個彈簧振子做簡諧運動的圖像。已知甲、乙兩個振子質量相等,則( )A.甲、乙兩振子的振幅分別為2 cm、1 cmB.甲、乙兩個振子的相位差總為πC.前2 s內甲、乙兩振子的加速度均為正值D.第2 s內甲、乙振子速度方向相同,都指向平衡位置題號13524687910111213√A [根據振動圖像,甲振子的振幅為2 cm、乙振子的振幅為1 cm,A對;由于兩個振子的周期和頻率不同,其相位差亦會變化,B錯;前2 s內,甲在平衡位置的上方,加速度指向平衡位置,方向為負方向;而乙在平衡位置的下方,加速度指向平衡位置,方向為正方向,C錯;第2 s內甲從正向最大位移處向平衡位置運動,速度方向為負方向,指向平衡位置;乙向負向位移最大處運動,速度方向為負方向,且指向負向最大位移處,D錯。故選A。]題號1352468791011121312.如圖所示為一彈簧振子的振動圖像,試完成以下問題:(1)寫出該振子做簡諧運動的表達式。(2)在第2 s末到第3 s末這段時間內,彈簧振子的加速度、速度、動能和彈性勢能各是怎樣變化的?(3)該振子在前100 s的總位移是多少?通過的路程是多少?題號13524687910111213[解析] (1)由振動圖像可得A=5 cm,T=4 s,φ=0則ω== rad/s故該振子做簡諧運動的表達式為x=5sin t(cm)。題號13524687910111213(2)由題圖可知,在t=2 s時振子恰好通過平衡位置,此時加速度為零,隨著時間的延續,位移值不斷加大,加速度的值也變大,速度值不斷變小,動能不斷減小,彈性勢能逐漸增大,當t=3 s時,加速度的值達到最大,速度等于零,動能等于零,彈性勢能達到最大值。(3)振子經過一個周期位移為零,路程為4×5 cm=20 cm,前100 s剛好經過25個周期,所以前100 s 振子位移x=0,振子通過的路程s=20×25 cm=500 cm。題號13524687910111213[答案] (1)x=5sin t(cm) (2)見解析 (3)0 500 cm13.彈簧振子以O點為平衡位置,在B、C兩點間做簡諧運動,在t=0時刻,振子從O、B間的P點以速度v向B點運動;在t=0.2 s時,振子速度第一次變為-v;在t=0.5 s 時,振子速度第二次變為-v。(1)求彈簧振子振動周期T。(2)若B、C之間的距離為25 cm,求振子在4.0 s內通過的路程。(3)若B、C之間的距離為25 cm。從平衡位置計時,彈簧振子向正方向運動,寫出彈簧振子的位移表達式,并畫出彈簧振子的振動圖像。題號13524687910111213[解析] (1)彈簧振子簡諧運動的示意圖如圖甲所示。由對稱性可得T=0.5×2 s=1.0 s。題號13524687910111213甲(2)B、C間的距離為2個振幅,則振幅A=×25 cm=12.5 cm振子4.0 s內通過的路程為s=4×4A=4×4×12.5 cm=200 cm。(3)根據x=A sin ωt,A=12.5 cm,ω==2π得x=12.5sin 2πt(cm)振動圖像如圖乙所示。題號13524687910111213乙[答案] (1)1.0 s (2)200 cm (3)見解析謝 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