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2026學年湖南省武岡市城東中學高三年級開學物理摸底檢測試卷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選擇題:本題共6小題,每小題4分,共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放射性核素治療腫瘤主要是利用載體將放射性藥物定向運送到病變組織和細胞,通過該處組織與細胞主動攝取放射性藥物,使放射性核素的照射劑量主要聚集于腫瘤組織內。放射性核素衰變時釋放出的短射程 、 射線產生生物電離作用,導致受照范圍內局部組織細胞繁殖能力喪失從而達到治療目的。常見的放射性核素包括碘131、鐳223、鍶89等。已知碘131的半衰期為8天,其衰變方程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的碘131經過16天,其中發生了衰變B. 在腫瘤治療中, 射線比 射線的射程更長C. 為裂變反應,反應過程中釋放能量導致質量減少D. 研究發現仍舊具有放射性,則的半衰期一定比碘131大2.如圖所示,一機械波沿x軸傳播,圖甲為t=0.6 s時的波形圖,此時P、Q兩質點的位移均為-1 cm,圖乙為x=5 m處質點A的振動圖像,則 ( )甲 乙A.這列波向x軸正方向傳播B.t=0.3 s時,P、Q兩質點的加速度相同C.從t=0.6 s開始經過0.15 s,P、Q兩質點經過的路程相等D.質點P的振動方程為3. 如圖所示為嫦娥六號探測器“奔月”過程,其歷經了①地月轉移、②近月制動、③環月飛行(可視為在月球表面飛行)等過程,已知三個過程的軌道均經過點。則( )A.通過測量③上的運行周期可以估測月球密度B.②轉移到①時需要減速C.②上經過點時加速度比③上經過點時大D.②上的運行周期小于③上的運行周期4.游樂場中的“旋轉飛椅”深受人們的喜愛,圖甲為某游樂場內游客乘坐飛椅時的情景,其示意圖如圖乙所示,游客和椅子的轉動可簡化成角速度為ω的勻速圓周運動,長為L的懸線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θ,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空氣阻力可忽略不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飛椅勻速旋轉的過程中,游客所受合力為零B.飛椅勻速旋轉的過程中,應滿足C.飛椅勻速旋轉的過程中,游客的質量越大,角度θ就越小D.飛椅勻速旋轉的角速度越大,游客所受的合力就越大5.如圖所示,圓形虛線框內有一垂直紙面向里的勻強磁場(未畫出),Oa、Ob、Oc、Od是以不同速率對準圓心入射的正電子或負電子的運動徑跡,a、b、d三個出射點和圓心的連線分別與豎直方向成90°、60°、45°的夾角,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沿徑跡Oc、Od運動的粒子均為正電子B.沿徑跡Oc運動的粒子在磁場中運動時間最短C.沿徑跡Oa、Ob運動的粒子速率之比為∶1D.沿徑跡Ob、Od運動的粒子在磁場中運動時間之比為4∶36.(河北邢臺高二上聯考)如圖所示,P和Q為兩平行金屬板,板間有恒定的電壓,在P板附近有一電子(不計重力)由靜止開始向Q板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子到達Q板時的速率,與板間電壓無關,僅與兩板間距離有關B.電子到達Q板時的速率,與兩板間距離無關,僅與板間電壓有關C.兩板間距離越小,電子的加速度就越小D.兩板間距離越大,加速時間越短二、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項是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5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7.如圖所示,水下光源S向水面A點發射一束光線,折射光線分成a、b兩束,則 ( )A.若保持入射點A位置不變,將入射光線順時針旋轉,則從水面上方觀察,b光先消失B.用同一雙縫干涉實驗裝置做實驗,a光的干涉條紋間距大于b光的條紋間距C.a、b兩束光相比較,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a光比b光大D.在水中,b光波長比a光波長大8.(多選)如圖,發電機的矩形線圈長為2L、寬為L,匝數為N,放置在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的勻強磁場中。理想變壓器的原、副線圈匝數分別為n0、n1和n2,兩個副線圈分別接有電阻R1和R2。當發電機線圈以角速度ω勻速轉動時,理想電流表讀數為I。不計線圈電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通過電阻R2的電流為B.電阻R2兩端的電壓為C.n0與n1的比值為D.發電機的功率為9.如圖甲,勁度系數為k的輕彈簧豎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距彈簧上端x0處一小球由靜止下落。以小球開始下落的位置為坐標原點,沿豎直向下方向建立坐標軸Ox,小球下落至最低點過程中的加速度a隨位移x變化關系的圖像如圖乙所示,圖乙中坐標值均為已知量,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則 ( )A.小球的質量為B.小球加速度a=-g時對應的橫坐標為2x0-x1C.小球向下運動過程中最大加速度大小為D.0~x0圖像與橫坐標軸所圍面積在數值上表示小球最大速度的大小10.如圖所示,A、B兩小球由繞過輕質定滑輪的細線相連,A放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斜面傾角。B、C兩小球在豎直方向上通過勁度系數為k的輕質彈簧相連,C球放在水平地面上,現用手控制住A,并使細線剛剛拉直但無拉力作用,并保證滑輪左側細線豎直、右側細線與斜面平行。已知A的質量為2m,B、C的質量均為m,重力加速度為g,細線與滑輪之間的摩擦不計,開始時整個系統處于靜止狀態(彈簧彈性勢能,其中x為彈簧的形變量)。現釋放A,此后運動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當A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最大時,C恰好離開地面,B.A獲得最大速度為C.彈簧彈性勢能最小時,A、B的動能之和最大D.從釋放A到C剛離開地面的過程中,A小球機械能一直增加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 共56分)11.如圖甲所示,某同學在做“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實驗中:甲(1) 若擺球的直徑為,懸線長為,則擺長為__________;(2) 為了減小測量周期的誤差,擺球應在經過最____(填“高”或“低”)點的位置時開始計時;(3) 如采用計算法測得的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A.單擺的懸點未固定緊,振動中出現松動,使擺線增長了B.把次全振動的時間誤記為次全振動的時間C.以擺線長作為擺長來計算D.以擺線長與擺球的直徑之和作為擺長來計算(4) 為了提高測量精度,需多次改變的值并測得相應的周期.現測得的六組數據,標示在以為橫坐標、為縱坐標的坐標紙上,即圖乙中用“×”表示的點.根據圖乙中的數據點畫出與的關系圖線.乙12.(10分)某校舉行了一次物理實驗操作技能比賽,其中一項比賽為選用合適的電學元件設計合理的電路,并能較準確地測量同一電池組的電動勢及其內阻。提供的器材如下:A.電流表G(滿偏電流10 mA,內阻為10 Ω)B.電流表A(量程0~0.6 A和0~3 A,內阻未知)C.電壓表V(量程0~5 V和0~10 V,內阻未知)D.滑動變阻器R(0~20 Ω,1 A)E.定值電阻R0(阻值為990 Ω)F.開關與導線若干(1)圖(a)是甲同學根據選用的儀器設計的測量該電池組電動勢和內阻的電路圖。根據該實驗電路測出的數據繪制的I1-I2圖線如圖(b)所示(I1為電流表G的示數,I2為電流表A的示數),則由圖線可以得到被測電池組的電動勢E= V,內阻r= Ω。(結果均保留兩位有效數字)圖(a) 圖(b)(2)另一位乙同學則設計了如圖(c)所示的實驗電路對電池組進行測量,記錄了單刀雙擲開關S2分別接1、2對應電壓表的示數U和電流表的示數I;根據實驗記錄的數據繪制U-I圖線如圖(d)中所示的A、B兩條圖線。可以判斷圖線A是利用單刀雙擲開關S2接 (填“1”或“2”)時的實驗數據描出的;分析A、B兩條圖線可知,此電池組的電動勢E= ,內阻r= 。(用EA、EB、IA、IB表示)圖(c) 圖(d)13.如圖所示,一豎直放置的汽缸被輕活塞AB和固定隔板CD分成兩個氣室,CD上安裝一單向閥門,單向閥門只能向下開啟;氣室1內氣體壓強為,氣室2內氣體壓強為,氣柱長均為L,活塞面積為S,活塞與汽缸間無摩擦,汽缸導熱性能良好。現在活塞上方緩慢放上質量為m的細砂,重力加速度為g。若。求:(1)通過計算說明氣室2中的氣體完全進入氣室1;(2)氣室1內氣體壓強為多少?14.某游樂園中過山車以速度沿水平直軌道進入停車區時,先利用磁力剎車使速度很快降到;然后再利用機械制動裝置剎車,使速度從最終降到0。關于磁力剎車原理,可以借助圖甲模型來理解。水平平行金屬導軌處于豎直方向的勻強磁場中,金屬棒MN沿導軌向右運動的過程,對應過山車的磁力剎車過程。可假設MN的運動速度等于過山車的速度,MN所受的安培力等于過山車所受的磁場作用力;過山車在機械剎車過程中受到的阻力恒定,大小為f。已知過山車的質量為M,平行導軌間距離為l,整個回路中的等效電阻為R,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忽略磁力剎車時軌道摩擦阻力,不計空氣阻力。(1)求剎車開始速度為時,過山車所受磁場作用力的大小F;(2)寫出整個剎車過程中,過山車加速度大小a隨速度v變化的關系;(3)求整個剎車過程中過山車的運動距離d。15.如圖所示,一傾斜固定的傳送帶與水平面間夾角θ=37°,上下兩端間距L=2.0m,傳送帶以v=1.0m/s的速率沿順時針方向勻速運行。從距離傳送帶底端x0=1.0m的O點由靜止釋放一質量m=1.0kg的小滑塊,滑塊運動到傳送帶底端時與固定擋板P碰撞,碰撞時間極短且碰撞前后速率相等。滑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μ=0.5,sin37°=0.6,cos37°=0.8,取g=10m/s2,傳送帶與輪子間無相對滑動,不計輪軸處的摩擦。求:(1)滑塊與擋板P第一次碰撞時的速度大小v1;(2)滑塊與擋板P碰撞后離開擋板的最大距離xm;(3)若滑塊與擋板P第一次碰撞后立即在滑塊上加一方向沿傳送帶斜向上、大小F=4.0N的恒力,一段時間后撤去。要使滑塊能滑至傳送帶最上端,恒力持續作用的最短時間t。參考答案1.【答案】D【解析】選項 分析 正誤根據半衰期公式可知,16天為碘131的兩個半衰期,的碘131經過16天后剩余的質量為 ×射線與射線相比較,射線電離能力更強,穿透能力更弱,射程更短 ×根據核反應方程,其特征是單一核反應放出其他原子核與粒子,為衰變反應 ×碘131發生衰變產生,所以的穩定性更好,其半衰期比碘131長 √【技巧必背】 射線是氦核粒子流,帶有較大的正電荷和質量; 射線是高速運動的電子組成的粒子流; 射線是原子核由高能級向低能級躍遷時釋放出的高能電磁波。電離能力 射線 射線 射線,穿透能力 射線 射線 射線。2.【答案】D【詳解】由題圖乙可知,在t=0.6 s時,A質點正在沿y軸負方向運動,再結合題圖甲可知,波沿x軸負方向傳播,故A錯誤;由題圖乙可知,振動周期T=1.2 s,波長λ=20 m,則t=0.3 s時的波形圖為t=0.6 s時的波形圖沿x軸向右平移 m,由波形圖可知,t=0.3 s時質點P在x軸上方,加速度方向向下,質點Q在x軸下方,加速度方向向上,故B錯誤;在t=0.6 s時,質點P、Q的速度大小相等,但質點P正在做減速運動,Q正在做加速運動,且0.15 s< ,因此經過0.15 s,質點P經過的路程小于質點Q經過的路程,故C錯誤;質點P的振動方程為y=2sin(ωt+φ)(cm),又 rad/ rad/s,將t=0.6 s、y=-1 cm 代入 ,且t=0.6 s后質點P位移逐漸增大,解得 ,因此質點P的振動方程為 ,故D正確.【易錯分析】圖像問題的易錯點:(1)不理解振動圖像與波的圖像的區別;(2)誤將振動圖像看成波的圖像或將波的圖像看成振動圖像;(3)不知道波傳播過程中任意質點的起振方向與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4)不會區分波傳播的距離和質點通過的路程;(5)誤認為質點隨波遷移.3.【答案】A【詳解】③可視為在月球表面飛行,設其周期為,根據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解得,則月球的密度為,解得,所以通過測量③上的運行周期可以估測月球密度,正確;嫦娥六號從低軌道到高軌道需要加速,故②轉移到①時需要加速,錯誤;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解得,可知②上經過點時加速度與③上經過點時加速度相等,錯誤;根據開普勒第三定律,可知軌道半長軸越大,周期越大,錯誤。4.【答案】D【詳解】A.飛椅勻速旋轉的過程中,游客所受合力提供向心力,不為零,A錯誤;BC.設轉盤的半徑為R,則游客做勻速圓周運動的軌道半徑,對游客有,即,整理可得,可見θ與m無關,B、C錯誤;D.椅子勻速旋轉的角速度越大,角度θ就越大,向心力mgtanθ越大,游客所受的合力越大,D正確。選D。5.【答案】D【解析】由左手定則知,沿徑跡Oc、Od運動的粒子均帶負電,A錯誤;正電子和負電子的電荷量q和質量m均相等,粒子在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則qvB=m,T=,解得T=,則四種粒子的運動周期相等,而沿徑跡Oc運動的粒子偏轉角最大,圓心角也最大,設偏轉角為θ,由t=T知沿徑跡Oc運動的粒子在磁場中運動時間最長,B錯誤;設圓形虛線框半徑為r,根據幾何關系得,沿徑跡Oa、Ob運動的粒子軌跡半徑分別為ra=r、rb=r,根據qBv=m,得==,C錯誤;沿徑跡Ob、Od運動的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時間之比為偏轉角之比,為===,D正確.6.【答案】B【解析】極板之間的電壓U不變,由E=可知兩極板距離d越大,場強E越小,電場力F=Ee越小,加速度越小,加速時間越長,由eU=mv2,得v=,則電子到達Q板時的速率與極板間距離無關,與加速電壓有關,A、C、D錯誤, B正確.7.【答案】AB【詳解】根據折射角ra<rb,得na<nb,由sin ,則a光的臨界角較大,b光的臨界角較小,故若保持入射點A位置不變,將入射光線順時針旋轉,則從水面上方觀察,b光的折射角先達到90°,發生全反射,最先消失,故A正確;由na<nb可知頻率fa<fb,波長λa>λb,雙縫干涉中,條紋間距 ,則a光的干涉條紋間距大于b光的條紋間距,故B正確,D錯誤;真空中所有光的傳播速度是相同的,故C錯誤。8.【答案】BC 【詳解】本題考查交變電流與變壓器相結合的問題。由題可知,發電機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的最大值Em=2NBL2ω,電動勢的有效值U0==NBL2ω,設R1、R2兩端的電壓分別為U1、U2,則I=,由理想變壓器的原理有=,=,可得=,則R2兩端的電壓為U2=U1=,通過電阻R2的電流為I2==,故A錯誤,B正確;==,故C正確;發電機的功率P=U1I+U2I2=NBL2ωI,故D錯誤。9.【答案】AC【詳解】由圖像可知,加速度為0時,根據受力平衡可得mg=k(x1-x0),解得小球的質量為m=,故A正確;設小球加速度a=-g時對應的橫坐標為x',根據a-x圖像結合對稱性有x'-x1=x1-x0,解得x'=2x1-x0,故B錯誤;根據a-x圖像可知,mg=k(x1-x0),在最低點時k(x2-x0)-mg=mam,小球向下運動過程中最大加速度大小為am=,故C正確;根據a-x圖像可知,0~x0階段小球做自由落體運動,小球運動到x0位置時,小球剛接觸彈簧,之后從x0~x1小球繼續向下加速運動,當小球運動到x1位置時,加速度為0,小球的速度達到最大,根據運動學公式2ax=v2-,可知0~x0圖像與橫坐標軸所圍面積在數值上不是表示小球最大速度的大小,故D錯誤。10.【答案】BC【詳解】A.設初態彈簧的壓縮量為x1,因B球平衡且細繩拉直無拉力,有mg=kx1設C球剛要離開地面時彈簧伸長量為x2,對C球的平衡有mg=kx2可得此時細繩、B球和A球的系統,沿著繩的方向有2mgsinα<(mg+kx2)則B球和A球已經在沿著繩的方向減速運動,當C恰好離開地面,A沿斜面下滑的速度不是最大,A錯誤;B.細繩、B球和A球的系統在沿著繩的方向的加速度為零時,A和B的速度達到最大,有2mgsinα=mg則動能最大在彈簧處于原長時,由能量守恒定律有解得A獲得的最大速度為B正確;C.B與A的系統動能最大時彈簧處于原長,則有彈簧彈性勢能最小時,A、B的動能之和最大,C正確;D.從釋放A到C剛離開地面的過程中,對A球而言除重力外只有繩的拉力做負功,則A球的機械能一直減小,D錯誤。選BC。11.【答案】(1)(2) 低(3) D(4) 見解析【解析】(1) 若擺球的直徑為,懸線長為,則擺長為.(2) 為了減小測量周期的誤差,擺球應在經過最低點的位置時開始計時.(3) 根據單擺的周期公式,可得,由此可知,若單擺的懸點未固定緊,振動中出現松動,使擺線增長了,則擺長的測量值偏小,采用計算法測得的值偏小,故錯誤;把次全振動的時間誤記為次全振動的時間,則周期的測量值偏大,采用計算法測得的值偏小,故錯誤;若以擺線長作為擺長來計算,則擺長的測量值偏小,采用計算法測得的值偏小,故錯誤;以擺線長與擺球的直徑之和作為擺長來計算,則擺長的測量值偏大,采用計算法測得的值偏大,故正確.(4) 根據可得,可知與的關系圖線是一條直線,需要按照“使數據點盡可能多地分布在直線上、其余點均勻分布在直線兩側”的原則作圖,如圖所示.【注意說明】(1)測定擺長引起的誤差①在未懸掛擺球前測定擺長或漏加擺球半徑,得到的擺長偏小,值偏小;②測擺長時擺線拉得過緊或以擺球的直徑與擺線長之和作為擺長,得到的擺長偏大,值偏大;③懸點未固定好,擺球擺動時出現松動,實際擺長偏大,值偏小.(2)測定周期引起的誤差①開始計時時停表過遲按下會使所測時間偏小,值偏大;同理,停止計時時停表過早按下也會使值偏大;②測定次全振動的時間為,誤計為次全振動,值偏大;同理,誤計為次全振動,值偏小.【答案】(1)12.5(2分) 13.0(2分) (2)1(2分) EA(2分)(2分)【解析】(1)電流表G和定值電阻串聯,其可看成一個電壓表,則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有E=I1(RG+R0)+(I1+I2)r,整理可得I1=-I2+,由題圖(b)可知圖線與縱軸相交的坐標為(0,7.5 mA),則有=7.5×10-3A,|k|===5×10-3,聯立可得E≈7.5 V,r≈5.0 Ω。(2)由題圖(c)分析可知,單刀雙擲開關接1和2時,只是電流表內接與外接的差別。當S2接1時,電流表內接(相對于電源),從題圖(d)可以看出,當電流表的示數為零時,即電源的外電路斷開,而對電源來說斷路電壓就是電動勢,根據實驗原理可知圖像的縱截距b1=E,由于電流表內阻的影響,則短路電流I短1<I短,即橫截距(短路電流)小于真實值。當S2接2時,電流表相對于電源外接,同理可以看出,當電流表的示數為零時,由于電壓表與電源仍構成通路,則此時路端電壓小于電動勢,根據實驗原理,圖像的縱截距b2<E,由于電流表的測量值就是通過電源的電流,則I短2=I短,即圖像的橫截距是真實值。綜合以上兩點可知,U-I圖像中縱截距小的圖線B是S2接2的數據所繪,圖線A是S2接1時的實驗數據描出的,則電源電動勢E=EA,電源內阻r==。13.【答案】(1)見解析;(2)【詳解】(1)若,對活塞AB與細砂整體,由平衡條件得解得氣室2中封閉氣體的壓強CD上的單向閥打開,如果氣室2的氣體未完全進入氣室1,以氣室1與氣室2中氣體整體為研究對象,由玻意耳定律得解得假設不成立,所以氣室2中的氣體完全進入氣室1。(2)以氣室1中的氣體為研究對象,由玻意耳定律得解得氣室1內氣體的壓強14.【答案】(1);(2)由減到的過程中,,從最終降到0過程中,;(3)【詳解】(1)過山車所受的磁場力等于MN棒受到的安培力,剎車開始速度為時,有聯立可得(2)因為過山車在機械剎車過程中受到的阻力恒定,所以速度從最終降到0過程中,加速度是恒定的加速度;速度由減到的過程中;加速度為加速度與v成正比關系,則加速度與速度的關系圖線如圖乙所示(3)在機械剎車過程中,由速度位移關系式可得則在磁力剎車過程,由動量定理有即得到即整個剎車過程中過山車的運動距離15.【答案】(1)2m/s;(2)0.4m;(3)【詳解】(1)設滑塊向下運動的加速度為a1,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得由勻變速運動規律有聯立解得v1=2m/s(2)滑塊第一次與擋板碰撞后速度大于傳送帶速度,滑塊減速上滑,設碰后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a2,則減速至與皮帶速度相等時運動的距離為x1,則之后滑塊繼續減速上滑至速度為零,加速度大小為a1,則離開擋板的最大距離為xm=x1+x2聯立解得xm=0.4m(3)滑塊與擋板碰撞后,在恒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大小設為a3,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設該過程向上運動的距離為x3,運動時間為t1,則解得,接著滑塊向上勻速運動,最后撤去拉力再以a1向上減速,減速的距離應為x2,設勻速運動的時間為t2,則恒力持續作用的最短時間為聯立解得第 page number 頁,共 number of pages 頁第 page number 頁,共 number of pages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