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江蘇省南京市八年級(上)物理第一次月考卷(南京專用)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1小題,共22分。1.在AI歌手的虛擬演唱會中,工程師通過聲紋重組技術對相關參數進行調整,使AI歌手的原聲頻率更高。這主要改變了聲音的()A. 音調 B. 響度 C. 音色 D. 傳播速度2.下列現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 小孔成像 B. 水中倒影C. 海市蜃樓 D. 雨后彩虹3.2025年7月20日,火遍全網的“蘇超”——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揚州隊主場對陣南京隊。陜西榆林腰鼓隊跨越千里,獻上精彩表演。頭扎白羊肚手巾、身背腰鼓,隨著節奏跳躍、旋轉,動作剛勁有力,紅綢飄舞,彩帶飛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鼓聲是由空氣振動產生的 B. 觀眾通過音調來判斷鼓聲和鑼聲C. 鑼鼓聲如雷貫耳說明鼓聲音調高 D. 敲擊鼓面的力越大,鼓聲的響度越大4.在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時,小華同學先后用不發聲和發聲的音叉輕觸乒乓球,觀察乒乓球是否被彈開,這一過程屬于科學探究中的()A. 問題 B. 證據 C. 解釋 D. 交流5.物體在平面鏡中像的大小取決于()A. 平面鏡的大小 B. 平面鏡的厚度C. 物體本身的大小 D. 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6.如圖甲所示是款新能源智能汽車,車上多種功能都可以通過語言識別進行開啟。其中為提高安全性,車身配有多個雷達;車窗采用“智能玻璃”,可實現調節溫度和透明度(透過玻璃的光照度與入射光照度之比)。關于該汽車說法正確的是()。A. 汽車雷達啟動后發出的是次聲波B. 根據圖乙分析智能車窗在白天的透明度比夜晚透明度高C. 雷達發出的聲波利用回聲測距可判斷車與障礙物的距離D. 汽車的語音識別系統可通過車主的音調變化進行識別7.如圖是一段粗細長短合適的柳管(柳枝皮),用小刀在粗的一頭刮去半個指甲長的綠皮做成一根柳笛,用它可以吹奏出響亮的笛聲。關于吹奏柳笛發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柳笛聲是由空氣柱振動產生的B. 柳笛聲“響亮”是指柳笛聲的音調高C. 柳笛聲響度越大,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越大D. 悅耳的柳笛聲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成為噪聲8.如圖所示,用大小不同的兩個圓紙筒(套在一起時能推拉自如)、錫箔紙、半透明蠟紙等物品制作針孔照相機.讓大紙筒前段的小孔對準一個明亮且不太大的物體,眼睛貼近小紙筒上的觀察口,適當推拉小紙筒,觀察半透明蠟紙(光屏)上呈現的物體的像。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 為了避免外界光對像的影響,錫箔紙應緊貼大紙筒周圍固定B. 為了清晰觀察光屏上的像,眼睛應貼近小紙筒觀察口C. 小紙筒的作用是讓光屏上的像更清晰,且方便改變像距D. 小紙筒向左移動,像變暗,像變小9.小華用圖甲的裝置將音叉發出的聲音信號輸入計算機,在屏幕上顯示聲音的波形。她第一次輕敲、第二次重敲同一支音叉,圖乙選項中兩幅對應的波形圖是()A. ①和② B. ③和① C. ④和② D. ④和①10.如圖甲是我國建造的亞洲第一座24小時持續發電的熔鹽塔式光熱電站.當太陽位置變化時,自動控制系統可以調整定日鏡的角度,將太陽光準確反射到到吸熱塔頂部,實現儲能發電.如圖乙所示是上午某時刻的光路圖,則太陽下山前,該定日鏡的旋轉方向應該是()A. 自東向西 B. 自西向東 C. 自北向南 D. 自南向北11.如圖所示,在豎直平面xOy內,人眼位于P(0,4)位置處,平面鏡MN豎直放置,其兩端M、N的坐標分別為(3,1)和(3,0),點光源S在該豎直平面y軸的右半部分某一區域內自由移動時(圖中未畫出),此人恰好都能通過平面鏡看見S的像,則點光源S移動的最大長度為(圖中長度單位為:m)( )A. 1m B. 3m C. 2m D. 4m二、多選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3分。12.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實驗過程中把光屏放在像所在的位置,屏上會呈現正立、等大的像B. 實驗過程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目的是為了便于確定像的位置C. 實驗中多次改變蠟燭位置進行實驗,目的是使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D. 用相同的蠟燭與鏡前蠟燭的像重合,是為了驗證像與物的大小相等三、填空題:本大題共9小題,共18分。13.如圖所示,將三支點燃的蠟燭排列在音箱前方,當音箱播放音樂時,可以看到燭焰隨著音樂的節奏晃動。音箱喇叭的紙盆由于 產生聲音,聲音通過 傳播到燭焰處,燭焰晃動說明聲音具有 。此外根據三支蠟燭燭焰情況,我們還能得出除振幅外,響度的又一影響因素是 。14.紅光、綠光和 按照一定比例可以混合得到所有的色光,所以被叫作光的三原色;我們在使用投影設備的時候需要選擇 色幕布,為了能夠在不同的位置都可以看到投影畫面,我們選擇粗糙的幕布,是因為粗糙的幕布可以發生 。15.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如下描述:“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把葑嗯脮r通過撥動琴弦,使其 發聲;演出前旋轉轉軸的目的是調節琴聲的 (選填響度、音調、音色);若原琴弦發聲如甲所示,將琴弦適當旋緊后用同樣的力撥弦,聲波的波形如 (選填甲、乙、丙)所示。 16.口琴是用嘴吹氣或吸氣,使金屬簧片振動發聲的多簧片樂器,如圖甲所示。在同一孔處用不同的力度吹,發生變化的是聲音的 ,我們區分口琴和吉他的聲音主要是依據 不同;小紅自己制作了一個哨子,在筷子上纏一些棉花,做成一個活塞,如圖乙所示。這哨聲是由管內的 振動而產生的,吹哨時上下推拉活塞,圖丙中A和B音調較高的是 。17.如圖是小明用乒乓球、足球和燈泡來演示日食現象,其中燈泡代表太陽,乒乓球代表 (選填“地球”、“太陽”、“月球”),此現象說明光 傳播。18.如圖所示,小明和小華用兩個一次性紙杯和10m長的棉線自制一個“土電話”。用“土電話”能實現較遠距離的通話,這表明 ,圖中細線處于松弛狀態 (選填“能”或“不能”)聽清楚土電話傳來的聲音。用三個紙杯 (選填“能”或“不能”)實現三人通話。19.小紅在爸爸的陪同下乘坐小汽車去市區眼科醫院進行視力檢查。(1)如圖所示,當汽車在AB路段行駛時,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司機看不到BC路段的情況;為了看到BC路段的情況,人們利用光的 規律,在公路急拐彎B處裝上 面鏡(選填“平”、“凸”或“凹”),以減少事故的發生;(2)如圖所示,在檢查視力時,視力表和鏡子分別掛在房間的兩面相對的墻上,被測者觀察鏡子里視力表的像。此時視力表在平面鏡中的像與小紅的眼睛相距5m,則小紅眼睛距離身后的視力表的距離為 m,現將一塊和鏡面一樣大的木板放在鏡子后面1m處,這時她 (能/不能)在鏡中看到自己的像;(3)小紅在城市中發現許多高樓的玻璃幕墻在陽光照射下會亮的刺眼,這一現象與圖中 的反射類型相同。20.如圖所示,用同種瓷磚切成寬度相同而長度不同的磚條,用小錘敲擊時,就能發出悅耳動聽的音樂聲。當用不同的力量敲擊同一塊磚條時,兩次發出聲音的 不同。用香樟樹葉卷成圓筒,把其中一端稍稍捏扁,就可吹響,該聲音主要是由 (選填“樹葉”或“空氣柱”)振動產生的。同一片葉子可以卷成小筒,也可卷成較大的筒,兩者相比,用小筒吹出聲音的音調 (選填“較高”、“較低”或“相同”)。21.如圖甲所示,白鷺在湖面上空自由地飛翔。湖水深為3m,當白鷺距水面8m時,白鷺的倒影與水面的距離為 m。白鷺向水面俯沖捕食的過程中,其在水中的倒影的大小將 。強強發現冬季湖水明顯變淺,他利用所學的光學知識設計了一款測量液面高度的儀器,如圖乙所示,與液面夾角為45°的光束經液面反射后在光屏上形成光點S1,進入冬季一段時間后光點由S1移到S2,且S1S2之間的距離為80cm,則湖水下降了 cm。四、作圖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2分。22.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圖。(1)如圖甲為校園攝影展中小芳的作品,太陽在湖中的倒影“鑲嵌”在湖邊的路燈中。為解釋通過路燈的空隙看到太陽的像,請在圖乙中畫一條太陽光經水面反射到人眼的光路。(保留作圖痕跡)(2)作出圖中物體AB在平面鏡中的像;(3)自行車尾燈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夜晚,用手電筒照射尾燈,看看它的反光效果。圖2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自行車尾燈的反光原理,請你在圖2上畫出兩次的反射光路。五、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30分。23.弦樂器中會使用一定量的木材。木材受空氣濕度、溫度等環境因素的影響會發生形變,固定在木材上面的弦的松緊就會改變,因而影響樂器發出的聲音。為了保持弦樂器發音的準確性,需要對弦樂器進行定期檢查和適當調整,改變弦的松緊程度,使音調升高或降低,直至達到標準音。弦樂器的音調還與弦的長短、粗細、及弦的材料有關。利用各種不同規格的弦探究影響弦樂器音調高低的實驗數據如表所示。編號 材料 長度/cm 橫截面積/mm2 振動的頻率/HzA 銅 60 2.89 1088B 銅 60 1.02 2088C 銅 80 1.02 1918D 鋼 80 1.02 2468(1)一架古箏在空氣濕度較大的房間放置過久,它的音調不太準確,主要原因可能是古箏弦的 發生改變;(2)表中振動頻率的高低反映了弦振動發音 (選填“音調”或“響度”)的高低;(3)選用表中B、C兩根弦,可以探究弦發聲的音調與弦的 (選填“長短”、“粗細”或“材料”)的關系;(4)分析實驗數據可知,在其他條件相同時, (選填“銅”或“鋼”)材料制成的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較高。24.如圖-1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實驗裝置,平面鏡M放在水平面上,E、F是兩塊粘接起來的硬紙板,而且紙板F可繞ON轉動。(1)如圖-1,實驗時紙板垂直放在平面鏡上,將一束光AO貼紙板E射向平面鏡M,紙板上會顯示出反射光束OB。如圖-2將紙板F繞ON向后翻轉,則紙板F上 (選填“能”或“不能”)顯示出反射光束,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 (選填“同一”或“不同”)平面內;(2)為了探究反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關系,應該進行的操作是 (填字母);A.改變紙板與平面鏡之間的夾角,多次實驗 B.改變入射角的大小,多次實驗(3)老師進行了如圖-3的改進,在一個透明玻璃罩內充滿煙霧,激光筆1發出的光束AO為入射光線,光束OB為反射光線;用激光筆2發出垂直鏡面射向入射點O的光束作為法線,緩慢轉動水平圓臺,當看到 現象時,也能證明步驟(1)中的結論;(4)如圖-4所示,被隔板隔開的兩個人偶不能直接看到對方,但人偶A可以從平面鏡中看到人偶B,人偶B可以從平面鏡中看到人偶A。理由是 。25.關于聲,小明和小華做了下面的一些實驗: (1)如圖1所示,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可觀察到 ,這說明 。此探究中將音叉的振動間接通過乒乓球的運動表現出來,在物理學中,這種科學研究方法叫做 。(2)如圖2所示,為了驗證(1)中的探究結論,小明同學用手使勁敲桌子,桌子發出了很大的聲響,但他幾乎沒有看到桌子的振動,為了能明顯地看到實驗現象,你的改進方法是 。(3)如圖3所示,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的音叉也會發聲,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彈起,該實驗說明 可以傳聲。(4)如圖4所示,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聽到的聲音會逐漸 ,甚至最后聽不到聲音了,這個實驗說明了 。(5)如圖5所示,將一把鋼尺緊壓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適當的長度,撥動鋼尺,就可聽到 (選填“鋼尺”或“桌面”)振動發出的聲音,逐漸增加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發現音調逐漸變“低”了,當鋼尺伸出桌面超過一定長度時,雖然用同樣的力撥動鋼尺,卻聽不到聲音了,這是由于此時發出的聲是 波。26.小明和小華利用茶色玻璃板、刻度尺、白紙、兩個相同的電子蠟燭等器材,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如圖甲,將白紙平鋪在水平桌面上,再將玻璃板 放置在紙上;(2)在玻璃板前放上電子蠟燭A,閉合開關使其發光,再將電子蠟燭B放到玻璃板后,調整B的位置使其與A的像 ,在紙上分別記錄A、B的位置;(3)多次改變A的位置,重復上述實驗。在探究像到鏡面距離與物到鏡面距離的關系時,下列測量方法中,正確的是 ;(4)完成探究后,小明和小華利用左右兩側面開孔的正方體紙盒、茶色玻璃板和發光小燈制作了一個“魔盒”,如圖乙所示,兩人都可以通過孔看到對方,但只有小明能看到魔盒中發光小燈在他正前方成的像,則紙盒中玻璃板可沿 方向放置,且發光小燈應貼在紙盒內 處。(注意兩空對應關系,同時答對得分,寫出一種做法即可)27.小明用木板和支架制作了一個“漫畫臨摹神器”。如圖甲所示,OA為一木板并用一可伸縮的支架支撐,在木板上放置平板電腦,平板電腦的屏幕上打開一幅待臨摹的漫畫,在OB處放置某光學器材,在桌面OC處平放一張白紙,可在白紙上進行臨摹。(1)OB處所放置的光學器材應該選用 (選填“普通梳妝鏡”或“透明茶色玻璃”),為了增強臨摹效果,該光學器材應該 (選填“厚”或“薄”)一點。(2)開始臨摹時,小明發現成像太暗看不太清,為了讓像看起來更清晰些,小明可以( )A.在圖甲的狀態下,將木板繞O點順時針轉動一定角度B.在圖甲的狀態下,將OB處所放置的光學器材繞O點逆時針轉動一定角度C.將平板電腦的屏幕亮度調亮一些D.將裝置整體挪至光照條件更好的陽臺完成臨摹(3)平板電腦發出的光在該光學器材表面上所發生的是 (選填“漫反射”或“鏡面反射”)。(4)調整木板的角度,當屏幕上漫畫的像恰好與白紙重合時停止調節,該像是 (選填“實像”或“虛像”)。(5)為了看清圖案的細節,小明想要讓待臨摹漫畫的像變大一些,以下方法合理可行的是( )A.將平板電腦靠近該光學器材B.將平板電腦遠離該光學器材C.將繪畫紙適當靠近該光學器材D.將平板電腦上的漫畫適當放大(6)臨摹時,人眼應該在乙圖中 (選填“D”“E”或“F”)處按圖示方向觀察。六、綜合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20分。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小題:汽車中的光現象汽車抬頭顯示(如圖甲)又叫汽車平視顯示系統(Head-UpDisplay),簡稱HUD。HUD是為了高速行駛的車輛而研發,在高速行駛時,如果駕駛員低頭觀看儀表信息,在前方遇有緊急情況就有可能因來不及采取有效措施而造成事故。HUD是利用平面鏡成像原理(如圖乙),將顯示器上的重要行車數據通過前擋風玻璃投射在正前方,駕駛員透過擋風玻璃往前方看的時候,能夠輕易地將車外的景象與車輛信息通過擋風玻璃所成的像融合在一起。駕駛員不必低頭,就可以看到車輛信息,如車速、油耗、導航等,從而避免分散對前方道路的注意力。同時駕駛員不必在觀察遠方的道路和近處的儀表之間調節眼睛,可避免眼睛疲勞,確保駕駛舒適安全。(1)擋風玻璃所成的儀表盤的像是光的 現象形成的。該像是 (選填“實”或“虛”)像;(2)已知某車輛HUD顯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臺上,通過擋風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則擋風玻璃與水平面夾角為 ;(3)某駕駛員駕駛過程中發現擋風玻璃所成的像過低,不便于觀察,這時就需要將顯示器沿水平方向 (選填“遠離”、“靠近”)擋風玻璃。如果成像不清晰,可以 (選填“增強”或“減弱”)顯示器亮度,改善成像效果;(4)汽車前燈的反光裝置相當于 (選填“平面鏡”、“凹面鏡”或“凸面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可以使汽車的燈光變得集中,照射得更遠。29.閱讀短文,回答問題。可探究的科學問題日常生活、自然現象中有許多現象會讓我們產生疑問,把疑問提出來,就形成了問題,但不一定是科學問題。個人愛好、道德判斷、價值選擇方面的問題都不屬于科學問題。比如,“哪種品牌的運動鞋更好?”“為減少光污染,應該限制使用玻璃幕墻嗎?”等都不屬于科學問題。科學問題是指能夠通過收集數據而回答的問題。例如,“水和空氣哪個傳聲效果好?”就是一個科學問題,因為你可以通過實驗收集信息并予以解答。并不是每一個科學問題都可以進行探究,當問題太泛化或太模糊,就難以進行科學探究。比如“是什么影響樂器的音調?”。一般而言,可以探究的科學問題描述的是兩個或多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其中的變量必須是可檢驗的。也就是說,可以探究的科學問題中的因變量和自變量都是可以觀察或測量的。例如,“琴弦的松緊程度會影響弦樂器的音調嗎?”,在這個問題中,琴弦的松緊是自變量,弦樂器的音調高低是因變量,我們通過改變自變量就可以檢驗因變量怎樣變化。一個可探究的科學問題可以有不同的陳述方式,常見的陳述方式有下列三種。方式一:某個變量影響另一個變量嗎?例如,琴弦的松緊程度會影響弦樂器的音調嗎?方式二:如果改變某個變量,另一個變量會怎樣變化?例如,如果增加琴弦的松緊程度,弦樂器的音調會變高嗎?方式三:一個變量跟另一個變量有關嗎?例如,弦樂器的音調高低和琴弦的松緊程度有關嗎?科學探究的過程是圍繞可探究的科學問題展開的,正是有了可探究的科學問題,才能使探究過程具有明確的方向。(1)可探究的科學問題中,自變量和因變量應具備的特征是 ;(2)“小孔成像中小孔的形狀會影響所成像的形狀嗎?” (選填“是”或“不是”)一個可探究的科學問題,其中的因變量為 ;(3)小晉家的擺鐘走快了,小晉就請鄰居張師傅幫忙修理。只見張師傅將擺鐘下面的螺母擰了幾下,擺鐘就走準了。請你根據小晉的發現,提出一個可探究的科學問題,并用“方式三”的方式表達: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A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A 11.【答案】B 12.【答案】BCD 13.【答案】振動空氣能量距離發聲體的遠近 14.【答案】藍光白漫反射 15.【答案】振動音調丙 16.【答案】響度音色空氣柱A 17.【答案】月球沿直線 18.【答案】固體能傳聲不能能 19.【答案】反射凸0.6能甲 20.【答案】響度空氣柱較高 21.【答案】8不變40 22.【答案】(1)(2)(3) 23.【答案】松緊程度音調長短鋼 24.【答案】不能同一B反射光線、代表法線的光線和入射光線重合反射現象中,光路可逆 25.【答案】乒乓球彈跳起來發聲的物體在振動轉換法在桌面上撒一些紙屑空氣變小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鋼尺次聲 26.【答案】豎直重合方法2N 27.【答案】茶色玻璃薄C鏡面反射虛像DE 28.【答案】反射虛45°遠離增強凹面鏡 29.【答案】可以觀察或測量的是成像的形狀單擺往返一次的時間與擺長有關嗎? 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